CN115331582B -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1582B
CN115331582B CN202211052134.9A CN202211052134A CN115331582B CN 115331582 B CN115331582 B CN 115331582B CN 202211052134 A CN202211052134 A CN 202211052134A CN 115331582 B CN115331582 B CN 115331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terminal
binding
connection
termina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21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1582A (zh
Inventor
包征
王明强
陈功
张家祥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21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1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1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1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1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1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其中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非显示区一侧边缘绑定,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区;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绑定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NFC线圈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显示区的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通过绑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回路。

Description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近距离数据交换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集成在高端旗舰机中,用于门禁、移动支付、活动/交通检票、两台设备间信息交互等场景。NFC组成主要是芯片和天线,通过天线线圈的电磁耦合效应来进行主从设备间数据传输。
在现行OLED消费电子产品中,NFC线圈往往被集成在客户主机端,即NFC线圈和显示模组为两个独立加工的产品,通过工艺形成一体产品,这样的外挂搭载方式,使手机、手表等OLED产品,机身厚度增加较大,不利于产品轻薄化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显示区和围绕所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非显示区一侧边缘绑定,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区;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二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绑定的第二连接区,
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所述NFC线圈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线圈;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通过绑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回路。
进一步的,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包括:第一绑定端子、第二绑定端子、第三绑定端子、四绑定端子以及第五绑定端子,
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绑定端子包括:第六绑定端子、第七绑定端子、第八绑定端子、第九绑定端子以及第十绑定端子,
第一绑定端子与所述第六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七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三绑定端子和第八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四绑定端子和第九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五绑定端子和第十绑定端子形成绑定;
所述第一连接区还包括:
连接所述第一绑定端子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的第一连接线,
连接所述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第二连接线,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在非显示区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绝缘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还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平行设置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绑定端子、所述第四绑定端子、所述第二绑定端子、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十一绑定端子的长度,
位于距所述显示区的距离越远位置处的连接线所对应的绑定端子的长度越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七绑定端子绑定,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八绑定端子绑定;
所述第五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十绑定端子绑定;
所述第四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九绑定端子绑定。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连接线金属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对应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和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薄膜驱动晶体管,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包括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的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设置在所述栅极上的层间介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层间介电层上的源漏电极层;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线圈金属层,所述第一线圈金属层包括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材料层,相邻两个金属材料层的金属表面贴合设置,所述多个金属材料层与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的各个导电的金属层以同一工艺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均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位于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的不同侧;
所述第二线圈包括:
第一信号连接天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绑定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
第二信号连接天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绑定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以及
环形信号天线,一端与所述第八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绑定端子连接,所述环形信号天线为围绕所述主柔性电路板边界的环形结构;
所述环形信号天线、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天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天线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且绝缘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在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投影为蛇形结构;
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部分投影为蛇形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作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显示模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显示区和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区;
在所述非显示区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线圈;
形成与所述非显示区一侧边缘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绑定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绑定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对应的绑定端子,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形成所述NFC线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将NFC线圈拆分为设置在非显示区的第一线圈和设置在主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线圈,通过该结构实现将NFC线圈集成于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和主柔性电路板上的方案,无需外挂单独设计资材,降低了整机厚度,节省组装费用,还可节省空间,降低整机产品厚度,并且,NFC线圈为环绕非显示区和主柔性电路板设置,该设置又能保证NFC线圈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确保近场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线圈在非显示区的蛇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线圈在主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线圈在主柔性电路板的蛇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未绑定的同一俯视状态下的主柔性电路板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图2所示的位置③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图2所示的位置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图2所示的位置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图2所示的位置①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投影的交叉位置⑤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出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投影的交叉位置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4所示的主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区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第一连接区的各个绑定端子和第二连接区的各个绑定端子的绑定时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作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步骤流程图;
图16a~图16g示出制作图8所示的层结构的层结构工艺图;
图17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显示面板10;第一基板14;显示区AA;薄膜驱动晶体管15;有源层151;第一栅极绝缘层152;栅极153;层间介电层154;源漏电极层155;遮光金属层156;第一栅极1531;第二栅极1532;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缓冲层157;平坦化层158;
非显示区NA;第一连接区NA10;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四绑定端子104;五绑定端子105;第十一绑定端子106;第一端部31A;第二端部31B;第一连接线111;第二连接线112;绑定端子区域NA01;
连接线区NA02;驱动芯片区NA20;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第一绝缘层157a;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
主柔性电路板20;第二基板21;第二连接区210;第六绑定端子2106;第七绑定端子2107;第八绑定端子2108;第九绑定端子2109;第十绑定端子2110;第十二绑定端子12;第一信号端231;第二信号端232;桥接金属层325;
NFC线圈30;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环形信号天线323;第二绝缘层324;内侧环形线圈312;外侧环形线圈313;第一线圈金属层311;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第一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1a;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前所述,目前主要是采用外挂方式将NFC线圈放置在MFPC(主柔性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通过ZIF(零嵌入力连接器)插接或Hotbar(焊接)工艺将NFC线圈和MFPC连接在一起,实现主机对NFC线圈信号的控制,但是这种NFC线圈的外挂式搭载设计,导致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较厚,不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10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20,
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4、设置在第一基板14上的显示区AA和围绕所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与所述非显示区NA一侧边缘绑定,
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一侧的第一连接区NA10;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包括:
第二基板21,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显示区AA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绑定的第二连接区210,
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所述NFC线圈30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4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AA的第一线圈31;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二线圈32,
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通过绑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区NA10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将NFC线圈30拆分为设置在非显示区NA的第一线圈31和设置在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线圈32,通过该结构实现将NFC线圈30集成于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上,无需外挂单独设计资材,降低了整机厚度,节省组装费用,还可节省空间,降低整机产品厚度,并且,NFC线圈30为环绕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设置,该设置又能保证NFC线圈30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确保近场通信性能。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线圈31形成在非显示区NA上且为环绕显示区AA的环状结构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线圈31在非显示区NA的整体长度与显示区AA的尺寸有关,即显示区AA的尺寸越大,第一线圈31围绕显示区AA的路径长度越长,而NFC线圈30的磁感应强度越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绕整个显示区AA的第一线圈31的路径长度较长,能够具有较高的磁场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31在非显示区NA的部分投影为蛇形结构,即,不同于本发明图1所示的在非显示区NA的每一侧边缘为直线的设计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线圈31中多个翻折的线段形成蛇形排列,从而能够在有限的非显示区NA尺寸下形成路径长度更长的第一线圈31,进一步提高了NFC线圈30的磁场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包括: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四绑定端子104以及第五绑定端子105。
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包括:第六绑定端子2106、第七绑定端子2107、第八绑定端子2108、第九绑定端子2109以及第十绑定端子2110。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和第二连接区210的第十二绑定端子12对应设置,第一绑定端子101和第六绑定端子2106对应设置,第二绑定端子102和第七绑定端子2107对应设置,第三绑定端子103和第八绑定端子2108对应设置,第四绑定端子104和第九绑定端子2109对应设置,第五绑定端子105和第十绑定端子2110对应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区NA10和第二连接区210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绑定端子,还包括其他的功能性绑定端子,例如像素电路、驱动电路、裂纹检测电路的各个绑定端子,本发明仅以本发明实施例的所应用的连接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绑定端子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第一连接区NA10的延伸方向上,即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X,在该X方向依次排列有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所述第四绑定端子104以及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一侧,第五绑定端子105和第四绑定端子104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另一侧,即,第三绑定端子103和第四绑定端子104之间设置有多个其他的绑定端子,例如第十一绑定端子106,通过该设置,位于一侧的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和第三绑定端子103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五绑定端子105和第四绑定端子104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NFC线圈30的路径长度,在保证连接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NFC线圈30的磁感应强度。
本实施例的各个绑定端子的连接方式如下:
所述第一绑定端子101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一端部31A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104连接;
所述第二绑定端子102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第七绑定端子2107绑定,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连接;
所述第三绑定端子103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二端部31B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第八绑定端子2108绑定;
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定端子102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第十绑定端子2110绑定;
所述第四绑定端子104一端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101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第九绑定端子2109绑定。
通过上述各个绑定端子的设置,形成第一线圈31在非显示区NA的串联回路,既保证了第一线圈31的整体连接性能,第一线圈31在非显示区NA形成为环状结构,具有较高的磁场强度,保证近场通信性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还包括:
连接所述第一绑定端子101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104的第一连接线111,
连接所述第二绑定端子102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的第二连接线112,
本实施例中,通过各连接线实现对应的绑定端子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第一线圈31在第一连接区NA10的连接回路,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11能够增加NFC线圈30的电流路径长度,从而进一步增加NFC线圈30的磁感应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线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1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一侧,也即,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设置在更靠近非显示区NA的边缘一侧,换句话说,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绑定端子的外侧,在从主柔性电路板20到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上,即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该方向上,显示面板10与主柔性电路板20绑定的非显示区NA包括连接绑定端子的连接线区NA02(第一连接线111、第二连接线112)、绑定端子区域NA01、驱动芯片区NA20,其中,驱动芯片区NA20设置有驱动芯片(DIC),驱动芯片分别与显示区AA以及与主柔性电路板20形成绑定,因此,显示面板10与主柔性电路板20绑定一侧的非显示区NA走线尤为复杂,尤其是绑定端子靠近驱动芯片区NA20一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各个连接线设置在绑定端子远离驱动芯片区NA20一侧,即远离显示区AA一侧,能够降低走线复杂程度,并且减小绑定端子和显示区AA之间的尺寸宽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线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112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延伸方向,即图示X方向。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要连接不同位置处的绑定端子,因此,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在非显示区NA的投影上形成了交叉,为避免交叉处产生信号串扰,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连接线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112在非显示区NA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绝缘设置。即,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在投影交叉处不会导通,保证整体连接性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线111可通过设置过孔实现异层连接,以对交叉处的第二连接线112形成避让。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例如,第一连接线111可设置在第一基板14上,然后在第一连接线111上形成第一绝缘层,第二连接线112则形成在该第一绝缘层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两条线路的完全绝缘,进一步确保整体连接性能。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具体的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的投影交叉处之外的其他非交叉位置处的各个连接线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采用直接形成两层绝缘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方案,还可仅在投影交叉处实现两个连接线的异层绝缘,其余位置采用同层设计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的层结构设计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平行设置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如前述所述,设置在位于图3所示左侧的第三绑定端子103和图3所示右侧的第四绑定端子104之间。
在所述第二方向Y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线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线112在非显示区NA的投影为平行设置,进一步降低走线的复杂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端子101、所述第四绑定端子104、所述第二绑定端子102、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十一绑定端子106的长度,位于距所述显示区AA的距离越远位置处的连接线所对应的绑定端子的长度越长。
相关技术中,形成在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为相同。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的位置不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进行异形化设置,即实现不同连接功能的绑定端子的长度不同,通过该设置,能够确保绑定端子和对应的连接线的连接性能。
进一步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的连接线在非显示区NA为平行设置,因此,不同的连接线距同一显示区AA的边缘的距离不同,也就,不同的连接线和对应的绑定端子形成连接时所需的走线长度不同,因此,位于距所述显示区AA的距离越远位置处的连接线所对应的绑定端子的长度越长,即越是靠近主柔性电路板20一侧,越表示该连接线靠近非显示区NA的边缘,该连接线与绑定端子之间的距离越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长该连接线对应的绑定端子的长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线112较第一连接线111更靠近非显示区NA的边缘侧,因此,所述第二连接线112与所述显示区AA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线111与所述显示区AA的距离,所述第二连接线112所连接的绑定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线111所连接的绑定端子的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的位置并不限定仅仅如图3所示,例如,还可设置为第一连接线111较第二连接线112更靠近非显示区NA的边缘侧,又例如,包括多条连接线,同样可采用该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线圈32在主柔性电路板20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
在第一方向X上,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的顺序依次为:第七绑定端子2107、第八绑定端子2108、第十绑定端子2110以及第九绑定端子2109,其中,第七绑定端子2107和第二绑定端子102绑定,第八绑定端子2108和第三绑定端子103绑定,第十绑定端子2110和第五绑定端子105绑定,第九绑定端子2109和第四绑定端子104绑定,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区NA10和第二连接区210的各个绑定端子的绑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在第二基板21上的投影的长度相同,即不同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的异形设计,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无需进行异形设置,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上的走线设计形成连接,从而简化连接线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信号端231和第二信号端232,所述第一信号端23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232均与所述第二连接区210位于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的不同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信号端231为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电信号,例如电流信号,第二信号端232为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信号,经部分第二线圈32以及主柔性电路板20的绑定端子后输出至第一线圈31,然后从第一线圈31流出回到另一部分的第二线圈32,从第二信号端232输出,形成完整的串联回路,利用磁感应原理从而形成较高的磁场。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线圈32包括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以及环形信号天线323。
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一端绑定连接第七绑定端子2107,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231,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绑定端子2109,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232。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和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位于主柔性电路板20的同一侧,例如图4所示的左侧边缘,便于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为输入信号连接天线,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为输出信号连接天线。
本实施例中,主柔性电路板20上还设置有环形信号天线323,环形信号天线323一端与所述第八绑定端子210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绑定端子2110连接,所述环形信号天线323为围绕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的边界的环形结构,通过环形信号天线323在主柔性电路板20形成环状结构,进一步增加了NFC线圈30的路径长度,从而使得NFC线圈30具有良好的磁感应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线圈32形成环状结构时出现金属层之间的干扰,因此,所述环形信号天线323、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在所述第二基板21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且绝缘设置,在同层金属走线交叠位置采用异层的金属进行过渡,避免第二线圈32环状回路的金属层的相互影响,保证整体NFC线圈30的信号传输回路。
进一步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连接所述第八绑定端子2108的端部和位于连接所述第十绑定端子2110的端部之间的环形信号天线323在主柔性电路板20上呈蛇形结构,该蛇形结构如图5所示,环形信号天线323包括多条往返的信号天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环形信号天线323的路径长度,进一步提高第二线圈32的磁感应性能。
进一步,在确保主柔性电路板存在走线区域的基础上,第二线圈32的其他天线,例如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和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均可设置为环形结构。
主柔性电路板20和显示面板10绑定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为清楚的表示电信号,例如电流信号在主柔性电路板20以及在显示面板10的路径流向,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同一俯视状态下的主柔性电路板20和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各个绑定端子对应设置,且处于并未绑定的状态。如图6所示,电流信号从第一信号端231接入,通过信号输入连接天线传输至第七绑定端子2107,并通过与第七绑定端子2107绑定的第二绑定端子102进入显示面板10,电流信号经第二绑定端子102输入至第二连接线112、与第二连接线112连接的第五绑定端子105、与第五绑定端子105绑定的第十绑定端子2110、与第十绑定端子2110连接的环形信号天线323、与环形信号天线323连接的第八绑定端子2108、与所述第八绑定端子2108绑定的第三绑定端子103、与第三绑定端子103连接的所述第一线圈31的第二端部31B、第一线圈31的第一端部31A、与第一端部31A连接的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一连接线111、与第一连接线111连接的第四绑定端子104、与第四绑定端子104绑定的第九绑定端子2109、与第九绑定端子2109连接的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最后通过信号输出天线从第二信号端232输出,从而形成完整的电流信号传输回路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对上述显示模组的层结构进行说明,
对于显示面板10,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区AA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基板14上的薄膜驱动晶体管15,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15包括有源层151,覆盖所述有源层151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52,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的至少一个栅极153,设置在所述栅极153上的层间介电层154、以及设置在所述层间介电层154上的源漏电极层155。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栅极153可为双栅结构,例如包括第一栅极1531和第二栅极1532以及设置在两个栅极之间的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所使用的薄膜驱动晶体管15的具体结构,根据显示面板10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显示面板10,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4上的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4上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对应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102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105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和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第一绝缘层157a;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57a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和所述第一基板14之间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以图8示出的图2所示的位置③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为例,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4和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15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膜层之间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
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之间的第一绝缘层157a;
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57a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57a上的第一线圈31金属层和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均与所述源漏电极层155同层设置,即形成图7所示的源漏电极层155时,在非显示区NA以统一工艺形成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从而提高制作效率。同样的,为进一步节省工艺步骤,提高工艺效率,显示区AA的各个绝缘层延伸至非显示区NA,以同一工艺形成位于非显示区的绝缘层,例如,第一栅极绝缘层152、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以及层间介电层154等绝缘层在非显示区同样形成。
本实施例中,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形成不同的绑定端子,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的延伸方向为图2所示的第一方向X,在该方向上,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所形成的绑定端子依次为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第四绑定端子104以及第五绑定端子105,示例性的,位于第三绑定端子103和第四绑定端子104之间的具有其他连接性能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同样在该工艺中形成。第一绑定端子101和第四绑定端子104通过过孔实现与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的导通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基板14和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15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膜层之间设置有遮光金属层156(BSM,Back shield metal),该遮光金属层156在第一基板14上的投影覆盖薄膜驱动晶体管15的有源层151在第一基板14上的投影,避免光线照射到薄膜驱动晶体管15,从而提高薄膜驱动晶体管15的使用寿命。在遮光金属层156上设置有缓冲层(Buffer)157用于与薄膜驱动晶体管15绝缘。
由于该遮光金属层156同样为金属结构且与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源漏电极层155)为异层绝缘设置,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可与显示区AA的遮光金属层156同层设置,缓冲层157可与第一绝缘层157a同层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位置④处第二连接线11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与所述源漏电极层155同层设置,即形成图7所示的源漏电极层155时,在非显示区NA以统一工艺形成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从而提高制作效率。同样的,为进一步节省工艺步骤,提高工艺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位置②处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位置处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14上的第一绝缘层157a、形成在第一绝缘层157a上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52,形成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的层间介电层154,以及形成在层间介电层154上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以及界定所述相邻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的平坦化层158。
对于显示面板10,所述非显示区NA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57a上的第一线圈金属层31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位置①处第一线圈3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所述第一线圈金属层311包括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材料层(例如图11所示的,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两个金属材料层的金属表面贴合设置,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线圈31由多个在层叠方向上并联设置的金属材料层形成,例如图11所示,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上设置有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通过该设置,能够减小第一线圈31的走线电阻,提高磁感应强度,并且降低整个显示面板10的阻抗。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1所示,沿所述第一基板14到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112a的膜层堆叠方向上,所述金属材料层在第一基板14上的投影逐渐减小,即,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4的金属材料层的投影覆盖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的金属材料层的投影。即,第一金属材料311a、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的投影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金属材料311a、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金属材料层与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15的各个导电的金属层以同一工艺形成。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第一线圈31金属层包括三个金属材料层,其中,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可与第一栅极1531同层设置,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可与第二栅极1532同层设置,第三材料金属层311c可与源漏电极层155同层设置。
即,当显示区AA的薄膜驱动晶体管15为双栅极结构时,可通过同一工艺在形成第一栅极1531时形成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以及通过同一工艺在形成第二栅极1532时形成第二金属材料层311b,并且通过同一工艺在形成源漏电极层155时形成第三金属材料层311c,从而形成三个金属材料层并联的设计,更有效的减小走线电阻。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1所示,各个金属材料层的延伸方向与图2所示的第一方向X相同,以第一金属材料层311a与薄膜驱动晶体管15的第一栅极1531在同一工艺形成为例,第一金属材料层31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栅极15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即本发明实施例将金属材料层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进行加长处理,在俯视的图2表现为,金属材料层的宽度增加,从而降低走线电阻,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所述金属材料层的长度为200~300μm。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形成在源漏电极层155上的平坦化层158,用于实现显示面板10的平坦化设计示例性的,位于非显示区NA的平坦化层158还用于阻隔相邻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实现同层设置的各个绑定端子的绝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12a示出主柔性电路板20位置⑤处的层结构示意图,图12b示出主柔性电路板20位置⑥处的层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连接区210处的层结构示意图,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的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
所述第二线圈3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1a、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以及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线圈32的金属层可采用主柔性电路板20的金属层制作工艺形成,从而实现了将第二线圈32集成于主柔性电路板20上的设计。
如图12a所示,在所述第二基板21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位于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两侧的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与所述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为断开设置,避免出现以同一工艺形成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以及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时,同层且不同信号线的金属层出现相互干扰、影响连接性能的异常现象。
如图12a和图13所示,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还包括:
覆盖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1a、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以及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的第二绝缘层324;
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24上的桥接金属层325,通过过孔与第二基板断开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连接。
示例性的,桥接金属层325上设置有保护层327,通过粘接层326实现桥接金属层325一侧和保护层327的固定。示例性的,保护层327和第二基板21的材料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a示出了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和环形信号天线323交叠的位置⑤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第一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1a、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以及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同层设置,并通过粘接层326实现金属层与所述第二基板21的固定。如图12a所示,桥接金属层325和该位置处的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在第一基板14上的投影形成重叠,体现在图2所示的俯视状态下投影形成交叉,因此,避免以同一工艺形成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以及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时,同层且不同信号线的金属层出现相互干扰、影响连接性能的异常现象,本实施例通过桥接金属层325进行走线的避让,确保走线正常连接。
图13示出了图4所示的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连接区210的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区210仅包括一层金属层,即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也就是说,桥接金属层325设置在主柔性电路板20的走线交叉位置处,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区210的各个绑定端子,实现与第一连接区NA10的各绑定端子绑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区210并不设置桥接金属层325。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和第一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1a、第二信号连接天线金属层322a以及和环形信号天线金属层323a同层设置。
图14示出了第一连接区NA10的各个绑定端子和第二连接区210的各个绑定端子的绑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将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1一侧和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进行绑定,如图14所示,第二绑定端子在第一基板14的投影落在所述平坦化层158界定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在第一基板14的投影中,使得各个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形成的各个绑定端子能够插入到由平坦化层158形成的凹槽中,并且实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和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的绑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4所示,绑定设备设置在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基板21远离所述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的一侧,通过向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和第二绑定端子金属层221之间设置导电粒子(ACF粒子)形成两个绑定端子金属层的绑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将NFC线圈30拆分为设置在非显示区NA的第一线圈31和设置在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线圈32,通过该结构实现将NFC线圈30集成于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上的方案,无需外挂单独设计资材,降低了整机厚度,节省组装费用,还可节省空间,降低整机产品厚度,并且,NFC线圈30为环绕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设置,该设置又能保证NFC线圈30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确保近场通信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制作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方法,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14上形成所述显示区AA和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一侧的第一连接区NA10;
在所述非显示区NA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AA的第一线圈31;
形成与所述非显示区NA一侧边缘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20,所述主柔性电路板20包括第二基板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显示区AA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绑定的第二连接区210,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形成所述第二线圈32,
绑定所述第一连接区NA10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对应的绑定端子,使得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形成所述NFC线圈30的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步骤简单,并未增加复杂的工艺步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形成的显示面板10,将NFC线圈30集成于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上的方案,无需外挂单独设计资材,降低了整机厚度,节省组装费用,还可节省空间,降低整机产品厚度,并且,NFC线圈30为环绕非显示区NA和主柔性电路板20设置,该设置又能保证NFC线圈30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确保近场通信性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以图2所示的位置③截面处以及图8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为例,其制作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14上形成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示例性的,如图16a所示,在第一基板14上用Sputter磁控溅射设备沉积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示例性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可与显示区的遮光金属层(BSM层)同层设置示例性的,该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层可采用金属Mo,并用干刻进行Pattern刻蚀,用于连接所述绑定端子。
利用PE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沉积形成覆盖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的第一绝缘层157a,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157a与显示区的缓冲层157(Buffer)同层设置,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157a为无机层,可采用SiNx或者SiOx材料,形成如图16b所示的结构。
利用PECVD设备在第一绝缘层157a上沉积第一栅极绝缘层152,示例性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为无机层,可采用SiOx材料,形成如图16c的结构。
利用PECVD设备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形成如图16d的结构。
利用PECVD设备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沉积层间介电层154,示例性的,层间介电层154为无机层,可采用SiOx或者SiNx材料,形成如图16e的结构。
利用干刻设备进行打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电层154、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以及第一绝缘层157a,并漏出所述第一连接线金属层111a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表面,从而形成如图16f所示的结构。
利用Sputter磁控溅射设备沉积金属层并进行刻蚀形成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示例性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155同层设置。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为Ti、Al和Ti的多层堆叠结构,形成如图16g所示的结构。
利用涂覆(Coating)、曝光、显影、固化(Curing)工艺形成平坦化层(PLN层)158,所述PLN层将相邻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155a进行界定,最后形成如图8所示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以图2所示的①截面处以及图2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为例,其制作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14上利用PE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沉积第一绝缘层157a,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157a与显示区的缓冲层(Buffer)157同层设置,示例性的,缓冲层为无机层,可采用SiNx或者SiOx材料。
利用PECVD设备在第一绝缘层157a上沉积第一栅极绝缘层152。
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52上形成第一线圈金属层311的第一层金属材料层311a,示例性的,该第一层金属材料层311a可与第一栅极1531的制作工艺同时形成。
在第一层金属材料层311a的两侧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533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层金属材料层311a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表面;在第一层金属材料层311a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层金属材料层311b,示例性的,第二层金属材料层311b可在显示区形成第二栅极1532时以同一工艺形成,
在第二层金属材料层311b的两侧形成层间介电层154,所述形成层间介电层154露出部分所述第二层金属材料层311b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表面;
在第二层金属材料层311b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4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第三层金属材料层311c,示例性的,第三层金属材料层311c可在显示区形成源漏电极层155时以同一工艺形成。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三层金属材料层311c为Ti、Al和Ti的多层堆叠结构。
在第三层金属材料层311c以及层间介电层154上形成平坦化层158,从而形成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图2所示的②截面处以及图10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前述的位置③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此不再赘述。同样的,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图2所示的④截面处以及图9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前述的位置③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并未增加过多的工艺步骤,可采用的原有工艺从而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有效提高工艺效率。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第一线圈31的双环形结构,该第一线圈31包括围绕显示区AA的内侧环形线圈312和外侧环形线圈313,
本实施例中,内侧环形线圈312和外侧环形线圈313通过第一连接线111形成串联,即内侧环形线圈312的一端和外侧环形线圈313的一端连接,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内侧环形线圈312的靠近左侧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线111与外侧环形线圈313的靠近右侧的第二端部连接,
外侧环形线圈313的靠近左侧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区NA10和第二连接区210的对应的绑定端子连接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在主柔性线路板20上为环状结构,投影交叠处为异层绝缘设置,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端232连接,
内侧环形线圈312靠近右侧的第一端部与主柔性电路板20的环形信号天线323的一端连接,
环形信号天线323在主柔性电路板20形成环状结构且串联的电信号路径,环形信号天线32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天线112与以及第二连接天线112所连接的对应的绑定端子与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连接,
主柔性电路板20的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连接第一信号端231,通过第一连接区NA10和第二连接区210的对应的绑定端子,以及绑定端子所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二连接线112形成的NFC线圈的整个完整的环形回路,该环形回路为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串联形成的一条路径,也就是说,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投影为多个环形,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一条线路形成的该环形结构,既确保NFC线圈具有良好的近场通信性能,又确保NFC线圈能够具有较高的磁感应性能。
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绑定端子的连接关系为:
沿第一方向X,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依次为:第十二绑定端子12、第一绑定端子101、第二绑定端子102、第三绑定端子103、第四绑定端子104、第五绑定端子105,以及设置在第三绑定端子103和第四绑定端子104之间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106。
沿第一方向X,第二连接区210的绑定端子依次为,第十三绑定端子13、第六绑定端子2106、第七绑定端子2107、第八绑定端子2108、第九绑定端子2109、第十绑定端子2110以及多个设置在第七绑定端子2107和第八绑定端子2108之间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106,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和第二连接区210的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对应设置,可具有其他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十一绑定端子106和第十二绑定端子12对应设置,第一绑定端子101和第六绑定端子2106对应设置,第二绑定端子102和第七绑定端子2107对应设置,第三绑定端子103和第八绑定端子2108对应设置,第四绑定端子104和第九绑定端子2109对应设置,第五绑定端子105和第十绑定端子2110对应设置。
基于该对应方式,各个绑定端子和第一线圈31以及和第二线圈32的连接关系为: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最左侧的第十二绑定端子12一端连接外侧环形线圈313的第一端部,另一端通过绑定的第二连接区210的第十三绑定端子13与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形成连接,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一绑定端子101一端连接内侧环形线圈312的第一端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四绑定端子104形成连接;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二绑定端子102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12和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五绑定端子105形成连接,另一端通过绑定的第七绑定端子2107和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形成连接;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三绑定端子103一端与内侧环形线圈312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绑定的第八绑定端子2108和环形信号天线323的一端形成连接;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四绑定端子104一端与内侧环形线圈312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一绑定端子101形成连接;
位于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五绑定端子105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111和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一绑定端子101形成连接,另一端通过绑定的第十绑定端子2110和环形信号天线323的另一端形成连接。
以上述绑定关系和连接方式为基础,以第一信号端231为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为信号输出连接天线、第二信号端232为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为信号输入连接天线为例,
信号在显示模组的流向为:
电流信号从第一信号端231输出,沿第一信号连接天线321并经过第七绑定端子2107输入至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二绑定端子102,经过第二绑定端子102后通过第二连接线112输出至第一连接区NA10的第五端绑定端子和第五绑定端子105绑定的第十绑定端子2110,然后回到主柔性电路板20的环形信号天线323,经环形信号天线323后,通过与环形信号天线323连接的第八绑定端子2108和对应的第三绑定端子103再进入到显示面板10进行环形流通,通过与第八绑定端子2108连接的内侧环形线圈312的第二端部绕内侧环形线圈312传输,从内侧环形线圈312的第一端部输出到第二绑定端子102,进一步输出到与第二绑定端子10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11,然后通过与第一连接线111连接的第四绑定端子104,通过与第四绑定端子104连接的外侧环形线圈313的第二端部绕外侧环形线圈313传输,从外侧环形线圈313的第一端部输出到连接的第十二绑定端子12,并通过与第十二绑定端子12绑定的第十三绑定端子13传输至主柔性线路板20,通过第二信号连接天线322将电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端232,完成整个电信号在显示模组的环形线路。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图6和图17所示的电流流向仅为示例性说明。当第一信号端231和第二信号端232的信号方向不同时,整个回路流经方向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设置电流流向,在此不再赘述。
还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7所示的绑定端子的标识处,除了“12”和“13”分别表示第十二绑定端子和第十三绑定端子,其他的绑定端子的表示第几绑定端子,例如,第十三绑定端子13右侧的端子为第一绑定端子101,表示为“1”,第二绑定端子102表示为“2”,第三绑定端子103表示为“3”,第四绑定端子104表示为“4”,第五绑定端子105表示为“5”,第十一绑定端子106表示为“11”,以便于清楚的明确图17的绑定关系和信号流向。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将第一线圈31设置为多个串联的环形结构,通过第一连接区NA10的绑定端子和第一连接线111实现内侧环形线圈312和外侧环形线圈313的串联,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磁感应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车载显示装置等任何需要液晶显示面板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显示区和围绕所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非显示区一侧边缘绑定,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区;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二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绑定的第二连接区,
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所述NFC线圈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线圈;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通过绑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形成回路;
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包括:第一绑定端子、第二绑定端子、第三绑定端子、四绑定端子以及第五绑定端子,
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绑定端子包括:第六绑定端子、第七绑定端子、第八绑定端子、第九绑定端子以及第十绑定端子,
第一绑定端子与所述第六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七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三绑定端子和第八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四绑定端子和第九绑定端子形成绑定,第五绑定端子和第十绑定端子形成绑定;
所述第一连接区还包括:
连接所述第一绑定端子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的第一连接线,
连接所述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第二连接线,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在非显示区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绝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绑定端子还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平行设置的多个第十一绑定端子,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绑定端子、所述第四绑定端子、所述第二绑定端子、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十一绑定端子的长度,
位于距所述显示区的距离越远位置处的连接线所对应的绑定端子的长度越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绑定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七绑定端子绑定,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八绑定端子绑定;
所述第五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十绑定端子绑定;
所述第四绑定端子一端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九绑定端子绑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连接线金属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对应于所述第二绑定端子和所述第五绑定端子的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和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金属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薄膜驱动晶体管,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包括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的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设置在所述栅极上的层间介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层间介电层上的源漏电极层;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线圈金属层,所述第一线圈金属层包括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材料层,相邻两个金属材料层的金属表面贴合设置,所述多个金属材料层与所述薄膜驱动晶体管的各个导电的金属层以同一工艺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线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绑定端子金属层均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位于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的不同侧;
所述第二线圈包括:
第一信号连接天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绑定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
第二信号连接天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绑定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以及
环形信号天线,一端与所述第八绑定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绑定端子连接,所述环形信号天线为围绕所述主柔性电路板边界的环形结构;
所述环形信号天线、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天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天线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投影的交叉位置处为异层且绝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在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投影为蛇形结构;
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部分投影为蛇形结构。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9.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显示区和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区;
在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基板上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的第一线圈;
形成与所述非显示区一侧边缘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区绑定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绑定端子;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绑定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对应的绑定端子,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形成所述NFC线圈。
CN202211052134.9A 2022-08-31 2022-08-31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Active CN115331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2134.9A CN115331582B (zh) 2022-08-31 2022-08-31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2134.9A CN115331582B (zh) 2022-08-31 2022-08-31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1582A CN115331582A (zh) 2022-11-11
CN115331582B true CN115331582B (zh) 2023-12-26

Family

ID=8392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2134.9A Active CN115331582B (zh) 2022-08-31 2022-08-31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15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7390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环形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927616A (zh) * 2021-01-28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13296319A (zh) * 2020-02-21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589976A (zh) * 2021-07-27 2021-11-0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6120721U (zh) * 2021-08-05 2022-03-22 深圳市海德门电子有限公司 L型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4680435A (zh) * 2022-04-25 2022-07-01 上海易托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戒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4526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7390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环形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296319A (zh) * 2020-02-21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927616A (zh) * 2021-01-28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13589976A (zh) * 2021-07-27 2021-11-0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6120721U (zh) * 2021-08-05 2022-03-22 深圳市海德门电子有限公司 L型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4680435A (zh) * 2022-04-25 2022-07-01 上海易托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戒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1582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513B (zh) 接口及通信装置
JP5597704B2 (ja) 電磁誘導型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084992A1 (en) Touch panel
US112963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coil
CN108695594A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TW201104544A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input device
CN208352514U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3809314A (zh) 柔性电路板、半导体封装件及制造柔性电路板的方法
TW201712495A (zh) 具天線之觸控面板
CN211605406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4222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357074A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251996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及び製造方法、電子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KR20140147082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377180B (zh) 触控电极、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5331582B (zh)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2927613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CN112183396B (zh)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TW202215709A (zh) 透明天線及顯示器模組
KR20080113506A (ko) 터치패널소자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3105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CN114973996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773243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41730A1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