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8459B -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8459B
CN111258459B CN202010242259.2A CN202010242259A CN111258459B CN 111258459 B CN111258459 B CN 111258459B CN 202010242259 A CN202010242259 A CN 202010242259A CN 111258459 B CN111258459 B CN 111258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ub
line
metal layer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22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8459A (zh
Inventor
杨雪月
赵灿煌
关琳燕
王伟鹏
黄建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22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8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8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8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04B5/263Multiple coils at either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柔性电路板位于非显示区;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驱动芯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感应模块包括线圈,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本申请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场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采用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近,能耗低,信号不易被干扰等特点,可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NFC近场通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交换,要利用NFC通讯技术,需要在设备上安装通讯天线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而通讯天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运用NFC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多是通过将独立的NFC通讯模块,外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因此,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
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包括:
当所述感应模块未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当所述感应模块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触控阶段和感应阶段;处于感应阶段时,对所述线圈进行驱动产生感应电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过设置驱动芯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而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即可进行近场通讯,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而不需要单独设置NFC通讯模块,从而能够节省NFC通讯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此外,将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时,能够避免线圈与驱动芯片以及位于第一表面的其他走线之间相互干扰,从而避免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块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又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沿图1中BB’的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三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线圈与黑矩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走线和第一走线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NFC近场通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交换,要利用NFC通讯技术,需要在设备上安装通讯天线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而通讯天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运用NFC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多是通过将独立的NFC通讯模块,外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因此,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围绕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10、驱动芯片120和感应模块130;
柔性电路板110位于非显示区102;柔性电路板110包括第一表面111和与第一表面11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12;驱动芯片120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
感应模块130包括线圈131,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围绕显示区101。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10、驱动芯片120和感应模块130,其中,柔性电路板110和驱动芯片120均位于非显示区102,柔性电路板1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驱动芯片120位于第一表面111。感应模块130包括线圈131,且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也即,驱动芯片120和线圈131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不同表面。
通常情况下,驱动芯片120是被绑定在柔性电路板110的一个表面上来实现与显示面板140之间的信号传输,也即,柔性电路板110为单层走线,驱动芯片以及信号线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111,而第二表面112没有布线,所以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线圈131,而且可以避免线圈与驱动芯片以及其他信号走线之间相互干扰,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即可进行近场通讯,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100的一体化设计,而不需要单独设置NFC通讯模块,从而能够节省NFC通讯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110的表面为铜,而铜的阻抗相对于玻璃材质的阻抗很小,因此,通过将线圈131中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0的表面,能够有效降低线圈131阻抗。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仅是为了说明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而将线圈131的一部分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显示面板140上,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131也可以全部都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图1中线圈131的大小、圈数、形状等也不代表线圈131的实际大小、圈数和形状,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设置。而且图1中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的位置也是示意性说明,在图1所示视角下,第一表面111在上,第二表面112在下,因此,俯视显示模组100时,只能看到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而看不到第二表面112,为了便于说明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请参考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3中第二表面112在上,第一表面111在下,在图3所示视角下,俯视显示模组100时,能够看到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本申请中的感应模块130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也可以应用于OLED显示,当显示模组100为液晶显示时,需要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而背光模组中包括背框,通常,背框可以为铁框或者胶框,但在本申请中,为了避免铁框屏蔽NFC线圈131的磁场的问题,背光模组中优选使用胶框,确保NFC线圈131能够正常进行通讯。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又一种俯视图,请参考图4,线圈131均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具体地,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设置线圈131全部都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由于柔性电路板110的表面为铜,而铜的阻抗相对于玻璃材质的阻抗很小,因此,将线圈131全部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0的表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线圈131阻抗。此外,当线圈131全部位于第二表面112时,线圈131不会占用显示区101的空间,因此不会影响显示区的走线,从而能够避免对显示造成影响,而且也不需要调整显示面板的设计,仅仅通过在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线圈,即可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的一体化设计,工艺比较简单,便于制作。而且将线圈131全部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即线圈131中全部线段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各个线段之间很容易即可实现连接,无需设置跨线,降低走线难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4仅仅是为了说明驱动芯片120和线圈131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两个不同表面,并不代表驱动芯片120的实际位置,本申请对线圈131和驱动芯片12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只要确保驱动芯片120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即可。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模块13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感应模块130还包括第一电极端子132、第二电极端子133和处理电路134;线圈131通过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电连接至处理电路134;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具体地,请参考图5,为了对线圈131信号进行处理,需要将线圈131连接至一个处理回路中,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感应模块130中还包括第一电极端子132、第二电极端子133和处理电路134,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分别连接至线圈131的两端,线圈131通过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连接至处理电路134,通过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实现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的极性可以为第一电极端子132为正极,第二电极端子133为负极,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电极端子132为负极,第二电极端子133为正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此外,本申请对处理电路134也不做限定,例如,其可以是部分集成在驱动芯片120上、部分集成在主控电路板上,或者全部集成在主控电路板上,主控电路版绑定于柔性电路板110上,控制显示面板正常工作。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也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可以直接与线圈131连接,而不需要设置过孔进行连接,从而能够简化制作工艺。当然,设置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仅仅是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也可以位于第一表面111。但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设置在第一表面111时,由于线圈131中与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连接的端子位于第二表面112,因此,需要在柔性电路板110上设置过孔,使得线圈131通过过孔与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连接。第一电极端子132和第二电极端子133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既可同时设置于第一表面,亦可同时设置于第二表面,还可一者设置于第一表面、另一者设置于第二表面,设置方式灵活。
可选地,图6所示为沿图1中BB’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6,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显示面板140;显示面板140包括衬底基板141、第一金属层142、第二金属层143和第三金属层144;第二金属层143位于第一金属层142远离衬底基板141的一侧,第三金属层144位于第二金属层143远离衬底基板141的一侧;第一金属层142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的栅极线145;第二金属层143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146;第三金属层144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148和虚设触控信号线147。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6,显示面板140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基板141、第一金属层142、第二金属层143和第三金属层144,为了避免相邻的各个金属层之间造成信号干扰,各金属层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第一金属层142上设置有多条栅极线145,第二金属层143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146。栅极线14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数据线146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三金属层144上设置有触控线148,触控线148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列,触控线148用于传输触控信号,为了避免走线分布不均对显示面板140的显示质量造成影响,在未设置触控线148的相邻子像素之间设置延伸方向与触控线148相同的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以保证面板内走线分布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仅用于使得面板内走线分布均匀,其与其他走线以及驱动芯片120等之间没有任何电连接关系,因此,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不接收触控信号。此外,图6中仅是为了说明栅极线145、数据线146、触控线148和虚设触控信号线147的膜层位置,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和具体排布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线圈131除了可以全部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之外,还可以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部分位于显示面板140中。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136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7,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一子线段1361和多条第二子线段1362;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一子线段1361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二子线段1362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一子线段1361和第二子线段1362通过过孔连接;第一子线段1361与数据线146不相交,第二子线段1362在第二金属层143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6相交;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
具体地,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部分位于显示面板140中,线圈131包括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的第一走线135、位于显示面板140上的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其中,第一走线135和第三走线137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走线136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的两端均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形成NFC线圈131。第二走线136位于显示面板140的金属层上,当其位于第二金属层143上时,由于横向的第二走线136会与第二金属层143中竖向的数据线146相交,因此,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包括第一子线段1361和第二子线段1362,使第一子线段1361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二子线段1362位于第一金属层142,在第一子线段1361与数据线146相交的位置,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第二子线段1362作为跨桥,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数据线146之间相交,从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数据线146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面板140能够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请继续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将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由于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不接收触控信号,将其与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电连接,对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均无不良影响,因此,无需再设置第三走线137,有利于节省走线空间并简化制作工艺。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136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8,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三子线段1363和多条第四子线段1364;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三子线段1363位于第三金属层144,第四子线段1364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三子线段1363和第四子线段1364通过过孔连接;第三子线段1363与触控线148不相交,第四子线段1364在第三金属层144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线148相交;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8,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也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由于第二走线136为横向走线,而第三金属层144中包括有竖向走线的触控线148,第二走线136与触控线148可能会相交,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包括第三子线段1363和第四子线段1364,其中第三子线段1363位于第三金属层144,第四子线段1364位于第一金属层142,在第三子线段1363与触控线148相交的位置,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第四子线段1364作为跨桥,避免第二走线136与触控线148之间相交,从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触控线148相互干扰,在保证触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此外,本实施例中将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由于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不接收触控信号,可以直接与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电连接,对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而且无需再单独设置第三走线137,有利于节省走线空间并简化制作工艺。
可选地,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136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9,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二走线13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平行;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9,与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也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与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且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相互平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相交,从而能够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在保证显示和触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此外,本实施例中将虚设触控信号线147复用为第三走线137,由于虚设触控信号线147不接收触控信号,可以直接与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电连接,对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而且无需再单独设置第三走线137,有利于节省走线空间并简化制作工艺。
可选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136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三走线137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10和图11,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五子线段1365和多条第六子线段1366;第三走线137包括多条第七子线段1371和多条第八子线段1372;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五子线段1365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六子线段136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五子线段1365和第六子线段1366通过过孔连接;第五子线段1365与数据线146不相交,第六子线段1366在第二金属层143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6相交;第七子线段1371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八子线段1372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七子线段1371和第八子线段1372通过过孔连接;第七子线段1371与栅极线145不相交,第八子线段1372在第一金属层142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145相交。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也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且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五子线段1365和多条第六子线段1366,第五子线段1365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六子线段136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在第五子线段1365与数据线146相交的位置,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第六子线段1366作为跨桥,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数据线146相交,从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数据线146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面板140能够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此外,第三走线137位于显示面板140的金属层上,当其位于第一金属层142上时,由于竖向的第三走线137会与第一金属层142中横向的栅极线145相交,因此,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走线137包括多条第七子线段1371和多条第八子线段1372,并使第七子线段1371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八子线段1372位于第二金属层143,在第七子线段1371与栅极线145相交的位置,利用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的第八子线段1372作为跨桥绕过栅极线145,避免第三走线137与栅极线145相交,从而避免第三走线137与栅极线145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面板140正常工作的同时,形成NFC线圈131,使得显示模组100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可选地,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136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11和图12,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九子线段1369和多条第十子线段1360;第三走线137包括多条第十一子线段1373和多条第十二子线段1374;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九子线段1369位于第三金属层144,第十子线段1360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九子线段1369和第十子线段1360通过过孔连接;第九子线段1369与触控线148不相交,第十子线段1360在第三金属层144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线148相交;第十一子线段1373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十二子线段1374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十一子线段1373和第十二子线段1374通过过孔连接;第十一子线段1373与栅极线145不相交,第十二子线段1374在第一金属层142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145相交。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也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包括多条第九子线段1369和多条第十子线段1360,第九子线段1369位于第三金属层144,第十子线段1360位于第一金属层142,在第九子线段1369与触控线148相交的位置,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第十子线段1360作为跨桥,避免第二走线136与触控线148相交,从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触控线148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面板140触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此外,第三走线137位于显示面板140的金属层上,当其位于第一金属层142上时,由于竖向的第三走线137会与第一金属层142中横向的栅极线145相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走线137的结构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走线137的结构相同,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走线137包括多条第十一子线段1373和多条第十二子线段1374,并使第十一子线段1373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十二子线段1374位于第二金属层143,在第十一子线段1373与栅极线145相交的位置,利用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的第十二子线段1374作为跨桥绕过栅极线145,避免第三走线137与栅极线145相交,从而避免第三走线137与栅极线145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面板140正常工作的同时,形成NFC线圈131,使得显示模组100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可选地,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13,线圈131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走线137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走线135和第二走线136分别位于第三走线137的两端并与第三走线137电连接;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二走线13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平行;第三走线137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第三走线137与数据线146平行。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13,本实施例中的线圈131也包括第一走线135、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且第二走线13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且第二走线136与与栅极线145相互平行,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相交,从而可以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栅极线145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第三走线137位于第二金属层143,且第三走线137与数据线146相互平行,因此,第三走线137与数据线146之间不会出现相交,可以避免第三走线137与数据线146之间相互干扰,在保证显示和触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图7–图13所示实施方式之外,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所处的位置还可以为其他设置方式,例如,第二走线136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三走线137包括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子线段和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的跨桥;或者第二走线136位于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第三走线137包括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子线段和位于第三金属层144的跨桥等等,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但无论哪种方式,跨桥部分均是通过过孔实现连接,如图7-图13中倒梯形过孔,图7-图13中的过孔均未进行填充,但实际上,连接至过孔两端的子线段或走线通过过孔进行电连接。此外,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因此,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位于不同膜层时,通过设置过孔的方式实现第二走线136与第三走线137之间的电连接。
为了避免第二走线136与数据线146或触控线148相交,第二走线136中位于第二金属层143或第三金属层144的各个子线段需要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跨桥进行电连接,此处的跨桥指的是例如图7中的第二子线段1362和图8中的第四子线段1364等,且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跨桥与栅极线145平行。同理,第三走线137中的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的跨桥,例如图11中的第八子线段1372和第十二子线段1374,与数据线146平行。为了能够清楚的表示位于第一金属层142的跨桥与栅极线145平行,图7-图10和图12-图13中在第一金属层142中同时表示出了跨桥和栅极线145,并将栅极线145在第一金属层142的跨桥位置处断开,实际上,在横方向上,栅极线145为一条整线。同理,图11中在第八子线段1372或第十二子线段1374位置处,将数据线146断开,也只是为了清楚的表示位于第二金属层143的跨桥与数据线146平行。
可选地,图14所示为线圈131与黑矩阵15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14,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彩膜基板150,彩膜基板150包括多个黑矩阵151;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在衬底基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位于黑矩阵151在衬底基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14,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彩膜基板150,彩膜基板150上设置有多个黑矩阵151,由于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也位于显示面板140上,为了避免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对显示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在衬底基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位于黑矩阵151在衬底基板14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避免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降低显示面板140的穿透率,从而避免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可选地,请参考图7-图12,第二走线136在第一金属层142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145至少部分交叠;第三走线137在第二金属层143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6至少部分交叠。具体地,请参考图17-图12,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均位于显示区101内,第二走线136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金属层143或第三金属层144,第三走线137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金属层142或第三金属层144,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走线136在第一金属层142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145至少部分重叠,第三走线137在第二金属层143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6至少部分交叠,如此,可以尽量减小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对显示面板140的穿透率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二走线136和第三走线137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地,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走线137和第一走线135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15,显示面板140包括多个第一焊盘103和第一连接引线104,第三走线137通过第一连接引线104连接至第一焊盘103;柔性电路板110包括多个第二焊盘105和第二连接引线106,第一走线135通过第二连接引线106连接至第二焊盘105;第一焊盘103与第二焊盘105绑定。
具体地,图7–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走线13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而第三走线137位于显示面板140上,第一走线135和第三走线137并不在同一平面上,为了实现第一走线135和第三走线137的电连接,从而形成NFC线圈131,请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40上设置多个第一焊盘103和第一连接引线104,由于第三走线137与第一焊盘103的位置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并不能直接进行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引线104将第三走线137和第一焊盘103电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在柔性电路板110上设置多个第二焊盘105和第二连接引线106,使得横向延伸的第一走线135通过第二连接引线106连接至第二焊盘105,然后,将第一焊盘103与第二焊盘105绑定,实现第一走线135与第三走线137的电连接,从而能够形成NFC线圈131,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为了说明第一焊盘103和第二焊盘105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通过引线将二者进行连接,实际上,第一焊盘103和第二焊盘105之间也可直接通过锡膏进行绑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此外,本申请中对第二焊盘105所处的位置不做限定,其可以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也可以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具体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110与显示面板14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当第二焊盘105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时,由于第一走线135位于第二表面112,因此,需要在柔性电路板110上设置过孔,使得第一连接引线104通过过孔将第一走线135和第二焊盘105电连接。
可选地,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6,线圈131包括多个子线圈组1311;多个子线圈组相互并联连接。具体地,请参考图16,本实施例中设置线圈131包括多个子线圈组1311,并将各子线圈组1311之间实现并联,能够降低线圈131的总阻抗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仅是对各子线圈组1311并联的一种示意性说明,并不作为对线圈131中包括的子线圈组1311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的限定,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子线圈组1311的数量并不限定为3,例如还可以为4、5、8等。此外,图16中子线圈组1311仅包含一匝子线圈,事实上,子线圈组1311还可以为多匝子线圈串联形成,如图17所示,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所示的示意图中,包含两个子线圈组1311,每一个子线圈组包含4匝子线圈。图16和图17中分别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示不同的子线圈组,仅是为了直观的描绘每一组子线圈组,实际制作中优选每一组子线圈组的粗细制作为相同。
此外,图16和图17中将各个子线圈组通过起始端1312和终止端1313连接来实现并联,也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实际上,各个子线圈组之间也可以通过靠近起始端的位置,或者其他位置连接来实现并联,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100,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驱动方法,包括:
当感应模块130未启动时,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当感应模块130启动时,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阶段、触控阶段和感应阶段;处于感应阶段时,对线圈131进行驱动产生感应电波。
具体地,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驱动方法,除了对显示模组100进行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之外,还包括对NFC线圈131进行驱动。感应模块130未启动时,显示模组100进行显示和触控分时驱动,而当感应模块130启动后,显示模组100进行显示、触控和感应分时驱动,在感应阶段,需要对感应模块130中的NFC线圈131驱动产生感应电波,并通过处理电路对感应电波进行处理,实现NFC近场通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显示、触控和感应进行分时驱动,使得感应阶段与显示和触控阶段分开,从而可以避免线圈131感应对显示和触控功能造成干扰,确保显示模组100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8,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过设置驱动芯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而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即可进行近场通讯,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而不需要单独设置NFC通讯模块,从而能够节省NFC通讯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此外,将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时,能够避免线圈与驱动芯片以及位于第一表面的其他走线之间相互干扰,从而避免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
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还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的栅极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和虚设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和处理电路;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
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线段和多条第二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子线段和所述第二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子线段与所述数据线不相交,所述第二子线段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相交;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三子线段和多条第四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四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三子线段和所述第四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三子线段与所述触控线不相交,所述第四子线段在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线相交;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栅极线平行;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五子线段和多条第六子线段;所述第三走线包括多条第七子线段和多条第八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五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六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五子线段和所述第六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五子线段与所述数据线不相交,所述第六子线段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相交;所述第七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八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七子线段和所述第八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七子线段与所述栅极线不相交,所述第八子线段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线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九子线段和多条第十子线段;所述第三走线包括多条第十一子线段和多条第十二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九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十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九子线段和所述第十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九子线段与所述触控线不相交,所述第十子线段在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线相交;所述第十一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十二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十一子线段和所述第十二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十一子线段与所述栅极线不相交,所述第十二子线段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线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栅极线平行;所述第三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4-9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多个黑矩阵;
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限定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8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走线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线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三走线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至少部分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4-9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焊盘和第一连接引线,所述第三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引线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第二焊盘和第二连接引线,所述第一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引线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
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绑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多个子线圈组;多个所述子线圈组相互并联连接。
14.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13之任一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感应模块未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当所述感应模块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触控阶段和感应阶段;处于感应阶段时,对所述线圈进行驱动产生感应电波。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0242259.2A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258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2259.2A CN111258459B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2259.2A CN111258459B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459A CN111258459A (zh) 2020-06-09
CN111258459B true CN111258459B (zh) 2022-10-11

Family

ID=7094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2259.2A Active CN111258459B (zh) 2020-03-31 2020-03-31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8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45292A1 (en) * 2021-04-27 2024-02-08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US20240170495A1 (en) * 2021-06-24 2024-05-2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611728B (zh) * 2021-08-02 2024-05-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17702B (zh) * 2021-12-10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498014B (zh) * 2022-01-29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023039A (zh) * 2022-05-17 2022-09-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973996B (zh) * 2022-05-30 2023-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34688U (zh) * 2011-12-20 2012-09-12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天线
CN108320669A (zh) * 2018-01-29 2018-07-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2976A (zh) * 2019-05-14 2019-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5574A1 (de) * 2014-11-13 2016-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ahfeldkommunikations-Chip, der in eine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eingebettet ist, und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CN110554526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34688U (zh) * 2011-12-20 2012-09-12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天线
CN108320669A (zh) * 2018-01-29 2018-07-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2976A (zh) * 2019-05-14 2019-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459A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8459B (zh)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283717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176545A1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KR20210024437A (ko) 좁은 하부 베젤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전자 기기
CN108319392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US7705953B2 (en) Display device wherein a termination resistor is formed on a second connecting substrate
CN11312637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66551A (zh) 具有嵌入式ic系统的无边框lc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0811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 circuit thereon
CN114498014B (zh) 显示装置
CN100381891C (zh) 显示设备
US118745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JPH10209581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6601141B (zh) Oled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该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WO2022226752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192237A (zh) 显示装置
CN115701309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EP4379823A1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package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22226753A1 (zh) 显示模组
CN215499741U (zh) 电路板、显示装置
CN115311949B (zh)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857270B (zh) 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