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7275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7275B
CN114927275B CN202210120417.6A CN202210120417A CN114927275B CN 114927275 B CN114927275 B CN 114927275B CN 202210120417 A CN202210120417 A CN 202210120417A CN 114927275 B CN114927275 B CN 114927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members
electric wire
wire members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0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27275A (zh
Inventor
山内浩挥
岩间卓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27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7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27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7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能够抑制绝缘可靠性降低。线束具有:多根电线构件,具有可挠电线和刚性电线;作为可挠电线的多根电线构件;以及电线构件贯穿的筒状构件。筒状构件(60)的折弯部(64A)的内部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是多根电线构件(20)沿着第1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电线构件(50)以中间隔着电线构件(20)的状态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的第1配置位置。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位置(P1)上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是多根电线构件(20)沿着第3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电线构件(50)以中间隔着电线构件(20)的状态排列配置的第2配置位置。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将高电压的电池、逆变器等电气设备间电连接的电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线束中,以电线的保护、噪声对策为目的,多根电线由金属制的金属管一并包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2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线束中,在将多个电线插入到金属管内的状态下,对金属管实施弯曲加工。通过该弯曲加工,如图16所示,插入到金属管100内的多个电线110、120也一起弯曲。于是,在金属管100的折弯部101的弯曲内侧102,电线110、120与金属管100的内周面接触。此时,如图17所示,有时在弯曲内侧102重叠地配置电线110和电线120。在该情况下,有可能电线120在弯曲内侧102的金属管100的内周面与电线110的外周面之间被压迫。由于该压迫,电线120的绝缘包覆部121的厚度变薄,有可能产生电线120的绝缘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绝缘可靠性的降低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线束具有:多根第1电线构件,所述第1电线构件具有第1可挠电线和与所述第1可挠电线电连接的刚性电线;多根第2电线构件,所述第2电线构件是第2可挠电线;筒状构件,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贯穿该筒状构件;以及第1固定构件,所述第1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捆束,所述筒状构件具有离所述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最近的折弯部,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折弯部的内部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1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的第1配置位置,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的第1位置上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3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不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排列配置的第2配置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线束,取得能够抑制绝缘可靠性的降低的効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2中的3-3线截面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2中的5-5线截面图)。
图6是说明电线构件的外径和筒状构件的内径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2中的7-7线截面图)。
图8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2中的8-8线截面图)。
图9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14中的15-15线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现有的线束的示意侧视图。
图17是示出现有的线束的示意横截面图(图16中的17-17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本公开的线束具有:多根第1电线构件,所述第1电线构件具有第1可挠电线和与所述第1可挠电线电连接的刚性电线;多根第2电线构件,所述第2电线构件是第2可挠电线;筒状构件,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贯穿该筒状构件;以及第1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捆束,所述筒状构件具有离所述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最近的折弯部,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折弯部的内部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1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的第1配置位置,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的第1位置上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3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不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排列配置的第2配置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折弯部的内部,多根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隔着多根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排列设置。即,在折弯部,多根第2电线构件以通过多根第1电线构件相互分离的方式设置。因此,例如在两根第1电线构件与折弯部的弯曲内侧的内周面接触,且在该两根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面与弯曲内侧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的情况下,在该空间仅配置多根第2电线构件中的一根第2电线构件。由此,与在上述空间配置多根第2电线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2电线构件被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面和筒状构件的内周面压迫。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1电线构件的绝缘包覆部及第2电线构件的绝缘包覆部损伤。因此,能够抑制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中的绝缘可靠性的降低。进一步地,在筒状构件的外部的第1位置上,多根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不隔着多根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排列设置。即,在第1位置上,多根第2电线构件集中地配置,并且多根第1电线构件集中地配置。因此,例如在筒状构件的外部,多根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第2电线构件分支成不同路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使该多根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第2电线构件分支。由此,能够提高筒状构件的外部的线束的布设性。在此,本说明书中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形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如C字状那样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另外,“筒状”的外缘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角或者圆角的多边形。
[2]优选的是,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在所述第1配置位置上,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相互外切,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形成于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之间的多个间隙各设置有一根。根据该结构,在折弯部,多根第2电线构件在形成于多根第1电线构件之间的多个间隙各设置有一根。因此,在折弯部,能够适当地抑制在多根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面与弯曲内侧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配置多根第2电线构件。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第2电线构件被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面和筒状构件的内周面压迫。
[3]优选的是,还具有:保持体,所述保持体装配于所述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和第2固定构件,所述第2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体,所述保持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轴方向的端面突出并配置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的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1位置是设置所述第2固定构件的位置,在所述第1位置上,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不被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1电线构件夹着的位置上与所述固定部分离地设置。根据该结构,多根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第2电线构件由第2固定构件固定于保持体的固定部。由此,能够维持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相对于固定部的配置位置,能够将第1位置上的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适当地维持在第2配置位置。另外,在第1位置上,多根第2电线构件在不被固定部和第1电线构件夹着的位置上与固定部分离地排列设置。由此,因为多根第2电线构件不被固定部和第1电线构件夹着,所以能够使第2电线构件容易从第1电线构件分支。另外,能够适当地抑制第2电线构件在第1电线构件与固定部之间被压迫,因此能够抑制第1电线构件的绝缘包覆部及第2电线构件的绝缘包覆部损伤。
[4]优选的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以在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上重叠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以多根第1电线构件在从固定部向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上重叠的方式设置。因此,在第1位置上,固定部和多根第1电线构件在上述直线上排列设置。由此,与例如多根第1电线构件相对于固定部横向排列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不被第1电线构件和固定部夹着的空间形成得宽广。其结果是,能够将多根第2电线构件适当地设置在不被固定部和第1电线构件夹着的位置。
[5]优选的是,所述第1电线构件具有所述第1可挠电线和所述刚性电线接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并且收纳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在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第1位置之间的区域中,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由单一的第2可挠电线构成的第2电线构件环绕,能够将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因此,与将具有连接部的第1电线构件环绕的情况相比,即使是将第2电线构件以扭捻的方式环绕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抑制第2电线构件断线。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第2电线构件环绕”是指以第2电线构件相对于多根第1电线构件的横截面中的相对位置变更的方式变更第2电线构件的布设路径。
[6]优选的是,所述第1固定构件在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所述第1固定构件以将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维持在所述第1配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在连接部与第1位置之间,利用第1固定构件能够将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
[7]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固定构件到所述第1位置之间的区域中,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将第1电线构件及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的第1固定构件为固定点适当地环绕第2电线构件。
[8]优选的是,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根据该结构,在筒状构件的外部环绕第2电线构件。因此,例如在第2电线构件的环绕的中途,即使是多根第1电线构件及多根第2电线构件的集合结构的外形向一方向变大的情况,也不必与该变大的外形相应地设定筒状构件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筒状构件大型化。进而,能够抑制线束大型化。
[9]优选的是,在所述折弯部设置有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中的所述刚性电线,在所述第1位置设置有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1可挠电线。根据该结构,在折弯部,能够抑制第2电线构件被多个刚性电线的外周面和筒状构件的内周面压迫。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刚性电线的绝缘包覆部及第2电线构件的绝缘包覆部损伤。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线束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平行、正交的情况,而且也包括在取得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的情况。本说明书中的“正圆”不仅包括严格为正圆的情况,而且也包括在取得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圆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线束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线束10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M1、M2、M3、M4电连接。线束10例如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线束10具有将电气设备M1和电气设备M2电连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电线构件20、和将电气设备M3和电气设备M4电连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电线构件50。线束10例如具有:电线构件20及电线构件50贯穿的筒状构件60;筒状的外装构件66,将从筒状构件60引出的电线构件20包围;以及筒状的外装构件67,将从筒状构件60引出的电线构件50包围。线束10例如具有:保持体70,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61;和保持体80,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62。筒状构件60及外装构件66、67保护收纳于内部的电线构件20、50不受飞翔物、水滴影响。
(电线构件20的结构)
各电线构件20的一端部与电气设备M1连接,各电线构件20的另一端部与电气设备M2连接。作为电气设备M1、M2的一例,电气设备M1是设置于车辆V的靠前方的逆变器,电气设备M2是设置于比电气设备M1靠车辆V的后方的高压电池。逆变器例如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连接。高压电池例如是能供应一百伏特以上的电压的电池。
如图2所示,各电线构件20具有可挠电线30和与可挠电线30电连接的刚性电线40。各电线构件20是将种类不同的可挠电线30和刚性电线40在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电连接而构成的。各电线构件20具有可挠电线30和刚性电线40接合的连接部22、和将连接部22的外周包覆的包覆构件23。各电线构件20在刚性电线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可挠电线30。可挠电线30及刚性电线40例如是能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可挠电线30及刚性电线40例如既可以是自身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也可以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非屏蔽电线。本实施方式的可挠电线30及刚性电线40是非屏蔽电线。另外,在图2中示出筒状构件60的端部61处的电线构件20、50的结构,但是筒状构件60的端部62(参照图1)处的电线构件20、50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可挠电线30的结构)
可挠电线30例如比刚性电线40可挠性优良。可挠电线30例如具有比刚性电线40高的折弯性。
可挠电线30具有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芯线31和将芯线3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32。作为芯线31,例如能够使用将多个金属线材绞合而构成的双绞线、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的编织构件。本实施方式的芯线31是双绞线。作为芯线3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32例如将芯线31的外周面遍及周向全周而包覆。绝缘包覆部3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
利用与可挠电线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将可挠电线30截断的截面形状、也就是可挠电线30的横截面形状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可挠电线30的横截面形状例如能够形成为圆形、半圆状、多边形、正方形、扁平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可挠电线3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正圆形。
(刚性电线40的结构)
刚性电线40例如弯曲刚性比可挠电线30形成得高。刚性电线40例如具有能维持沿着电线构件20的布设路径的形状的刚性。
刚性电线40例如具有由单一的导体构成的单芯线41、和将单芯线4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42。作为单芯线41,例如能够使用由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内部构成中空结构的筒状导体等。本实施方式的单芯线41是柱状导体。作为单芯线4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42例如将单芯线41的外周面遍及周向全周包覆。绝缘包覆部4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作为绝缘包覆部42,例如也能够使用热缩管、橡胶制的管。
刚性电线40的横截面形状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刚性电线4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正圆形。
(连接部22的结构)
在连接部22,芯线31和单芯线41接合。详述的话,在可挠电线3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从绝缘包覆部32露面的芯线31、和在刚性电线4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从绝缘包覆部42露面的单芯线41接合。例如,在连接部22,芯线31和单芯线41在径向、也就是与芯线31及单芯线4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重叠地接合。另外,芯线31和单芯线41的连接方法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作为芯线31和单芯线41的连接方法,能够使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
(包覆构件23的结构)
包覆构件23例如形成为长筒状。包覆构件23以将连接部22的外周覆盖的方式形成。包覆构件23例如以架设在绝缘包覆部32的端部与绝缘包覆部42的端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例如,包覆构件23的一端部将绝缘包覆部32的端部的外周面包覆,包覆构件23的另一端部将绝缘包覆部42的端部的外周面包覆。包覆构件23将可挠电线30的外周及刚性电线4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包覆构件23例如具有维持连接部22中的电绝缘性的功能。作为包覆构件23,例如能够使用收缩管、橡胶管、树脂模制件、热熔粘合剂、带构件。本实施方式的包覆构件23是热缩管。
在此,刚性电线40例如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部。刚性电线40例如遍及刚性电线4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部。连接部22例如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部。可挠电线30例如在筒状构件60的内部设置有可挠电线3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可挠电线30以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61引出到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方式设置。
(电线构件5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各电线构件50的一端部连接到电气设备M3,各电线构件50的另一端部连接到电气设备M4。作为电气设备M3、M4的一例,电气设备M3是设置于车辆V的靠前方的继电器箱,电气设备M4是设置于车辆V的靠后方的低压电池。继电器箱将从低压电池供应的电压分配给搭载于车辆V的各种设备。低压电池是能供应比高压电池低的(例如12伏特)电压的电池。
如图3所示,各电线构件50是可挠电线50A。即,各电线构件50仅通过单一的可挠电线50A构成。可挠电线50A遍及电线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延伸。可挠电线50A例如是低压电线。可挠电线50A例如既可以是屏蔽电线,也可以是非屏蔽电线。本实施方式的可挠电线50A是非屏蔽电线。
(可挠电线50A的结构)
可挠电线50A例如比刚性电线40可挠性优良。可挠电线50A例如具有比刚性电线40高的折弯性。
可挠电线50A具有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芯线51、和将芯线5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52。作为芯线51,例如能够使用双绞线、编织构件。本实施方式的芯线51是双绞线。作为芯线5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52例如将芯线51的外周面遍及周向全周包覆。绝缘包覆部5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
可挠电线50A的横截面形状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可挠电线50A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正圆形。可挠电线50A的外径例如小于刚性电线40的外径。可挠电线50A的外径例如小于可挠电线30(参照图2)的外径。
如图1所示,关于可挠电线50A,例如可挠电线50A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部。例如,可挠电线50A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与电线构件20一起收纳于筒状构件60的内部。可挠电线50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61、62引出到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方式设置。
(筒状构件60的结构)
筒状构件60形成为长筒状。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60形成为正圆筒状。即,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6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正圆形。筒状构件60例如将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收纳于内部。筒状构件60的内径例如设定成能收纳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的大小。筒状构件60例如将电线构件20、5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筒状构件60例如形成为比电线构件20、50的绝缘包覆部32、42、52(参照图2及图3)更硬质。作为筒状构件6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的金属管、树脂制的树脂管。作为金属管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系、铜系等金属材料。作为树脂管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本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60是金属管。
筒状构件60例如折弯成二维状或者三维状。筒状构件60具有在端部6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63A、设置于直线部63A的一端部的折弯部64A、以及从折弯部64A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的直线部63B。筒状构件60具有设置于直线部63B的一端部的折弯部64B、从折弯部64B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向后方延伸的直线部63C、设置于直线部63C的一端部的折弯部64C、以及从折弯部64C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向上方延伸的直线部63D。
例如,在线束10中,在笔直状态的筒状构件60的内部插入笔直状态的电线构件20、50,通过在电线构件20、50插入的状态下对筒状构件60实施弯曲加工,从而在筒状构件60形成折弯部64A、64B、64C。此时,与筒状构件60折弯的同时,插入到筒状构件60的内部的电线构件20、50也被折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中的端部61侧开始弯曲加工,该弯曲加工朝向端部62依次进行。即,在筒状构件60的弯曲加工中,折弯部64A、64B、64C按该顺序形成。另外,折弯部64A设置于多个折弯部64A、64B、64C中最接近端部61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折弯部64A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直线部63A、63B。折弯部64A例如垂直弯曲。例如,折弯部64A以直线部63A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和直线部63B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弯曲。折弯部64A具有弯曲内侧65。收纳于折弯部64A的内部的电线构件20、50沿着折弯部64A折弯。
直线部63A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61中的端面61A与折弯部64A之间。在直线部63A的内部例如收纳有电线构件20的连接部22。
(外装构件66、67的结构)
如图1所示,外装构件66、67形成长筒状。外装构件66、67例如设置于线束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外装构件66例如将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收纳于内部。外装构件66例如仅将从筒状构件60引出的电线构件20、50中的电线构件20收纳于内部。外装构件66例如将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中的可挠电线3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外装构件67例如将电线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收纳于内部。外装构件67例如仅将从筒状构件60引出的电线构件20、50中的电线构件50收纳于内部。外装构件67例如将电线构件5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作为外装构件66、67,例如能够使用波纹管、防水罩等。
在线束10中,电线构件20、50一起收纳于筒状构件60,引出到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电线构件20和电线构件50分支成不同路径。并且,分支成不同路径的电线构件20及电线构件50分别收纳于外装构件66及外装构件67的内部。
(保持体70、80的结构)
保持体70例如装配于弯曲加工的开始侧的端部61。保持体80例如装配于弯曲加工的结束侧的端部62。保持体70、80以插入到筒状构件60的内部的状态分别装配于筒状构件60的端部61、62。保持体70、80将贯穿筒状构件60的电线构件20、50的外周包围。保持体70、80例如为合成树脂制。作为保持体70、8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保持体70、80例如通过配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侧,从而具有保护电线构件20、50不被筒状构件60的端缘的边缘损坏的功能。
(保持体70的结构)
如图4所示,保持体70例如具有筒状的主体部71、固定部72、主体部73以及卡合突起74。保持体70例如是主体部71、固定部72、主体部73以及卡合突起74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
主体部71与筒状构件60的内侧嵌合。主体部71例如形成为具有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的外周面的筒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71形成为圆筒状。关于主体部71,例如横截面形状形成为C字状。在主体部71形成有遍及主体部71的轴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的狭缝71X。
如图2所示,主体部71将电线构件20、50的外周包围。主体部71的内径设定成例如能将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收纳的大小。主体部71例如将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中的可挠电线30的外周包围。主体部71在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与连接部22分离的位置。
固定部72从主体部71的轴方向的一端面突出地形成。固定部72向离开主体部71的方向突出。固定部72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外部。固定部72例如形成为薄板状。如图4所示,固定部72例如仅形成于主体部71的周向的一部分。固定部72例如在主体部71的周向上设置于与狭缝71X不同的位置。
主体部73例如从主体部71的轴方向的端部中与固定部72连接的端部的外周面向主体部71的径向外侧伸出地形成。主体部73例如设置于主体部71的周向的一部分。主体部73例如在主体部71的轴方向上与筒状构件60的端面61A接触。
卡合突起74例如从主体部71的外周面向主体部71的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卡合突起74例如在主体部71的轴方向上设置于与主体部73分离的位置。卡合突起74例如仅设置于主体部71的周向的一部分。卡合突起74形成为能与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卡合孔60X卡合。在此,卡合孔60X以将筒状构件60在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设置。通过卡合突起74与卡合孔60X卡合,从而保持体70固定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
(保持体80的结构)
图1所示的保持体80具有与保持体70同样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80不具有图4所示的固定部72。即,在弯曲加工的结束侧的端部62设置的保持体80不具有固定部72。
(固定构件90、91、92的结构)
如图2所示,线束10具有将多根电线构件20和多根电线构件50捆束的固定构件90、91、92。各固定构件90、91、92将多根电线构件20、50捆束使其一体化,以将多根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排列)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此,所谓多根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是指电线构件20、50的横截面中的多根电线构件20和多根电线构件50的相对位置(排列位置)。
固定构件90、91、92例如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固定构件90例如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连接部22与端面61A之间。固定构件91例如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连接部22与折弯部64A之间。固定构件92例如设置于直线部63B的内部。固定构件91和固定构件92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折弯部64A的两侧。
固定构件90、91、92例如通过带构件93缠绕于多根电线构件20、50而形成。带构件93例如在一面具有粘贴层。带构件93例如以将粘贴层朝向电线构件20、50的状态下缠绕于电线构件20、50的外周面。带构件93例如相对于电线构件20、50缠绕多次。带构件93例如形成为将电线构件20、50向使其相互接近的方向紧固。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图1所示的直线部63C、63D及折弯部64B、64C的内部也同样,将电线构件20、50捆束的多个固定构件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
(固定构件95的结构)
如图2所示,线束10具有将多根电线构件20及多根电线构件50固定于保持体70的固定构件95。固定构件95例如在保持体70的固定部72将多根电线构件20、50固定。
(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
接着,对筒状构件60的内部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首先,按照图5,对折弯部64A中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在折弯部64A中,布设有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中的刚性电线40。
如图5所示,折弯部64A中的两根刚性电线40沿着与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第1方向(在此为图中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折弯部64A中的两根可挠电线50A沿着与两根刚性电线40排列的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在此为图中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两根可挠电线50A以中间隔着两根刚性电线40的状态沿着第2方向排列设置。另外,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以上说明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称为“第1配置位置”。
接着,对电线构件20、50的第1配置位置进一步详述。
两根刚性电线40例如相互外切。即,两根刚性电线40的绝缘包覆部42的外周面彼此以各刚性电线40的周向的一点相互接触。各可挠电线50A设置于在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之间形成的间隙。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在形成于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之间的两个间隙各设置有一根。各可挠电线50A例如与两根刚性电线40外切。例如,各可挠电线50A以绝缘包覆部52的外周面与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在两根刚性电线40之间形成的间隙。
接着,对电线构件20、50相对于筒状构件6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折弯部64A中的刚性电线40及可挠电线50A向折弯部64A的弯曲内侧65及弯曲外侧中的弯曲内侧65偏倚地设置。两根刚性电线40各自例如与筒状构件60内切。例如,两根刚性电线40各自与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接触。两根刚性电线40各自的例如绝缘包覆部42的外周面与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以筒状构件60的周向的一点接触。各刚性电线40例如与另一方刚性电线40外切,并且与筒状构件60内切。
两根可挠电线50A各自设置于被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和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两根可挠电线50A中设置于离弯曲内侧65近的位置的可挠电线50A设置于被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中朝向弯曲内侧65的外周面和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以下,说明便利起见,将两根可挠电线50A中设置于离弯曲内侧65近的位置的可挠电线50A称为“可挠电线50B”。可挠电线50B与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及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中至少一方分离。可挠电线50B例如在与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分离。另外,可挠电线50B例如在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与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分离。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可挠电线50B与两根刚性电线40外切,并且与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分离。可挠电线50B的外径例如设定成能与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及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分离的大小。以下,对可挠电线50B的外径详述。
如图6所示,对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一根可挠电线50B相互外切、那两根刚性电线40及一根可挠电线50B全都与筒状构件60内切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将可挠电线50B的外径的半径设为a,使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径相同并将各刚性电线40的外径的半径设为b,将筒状构件60的内径的半径设为c的情况下,以下的式1成立(笛卡尔圆定理)。另外,在图6中,为了简化附图,仅图示两根可挠电线50A中的可挠电线50B,省略各构件的剖面线。
【数式1】
在上述式1成立的情况下,可挠电线50B与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接触,并且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在上述式1成立的情况下,有可能可挠电线50B在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被压迫。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挠电线50B的外径的半径设定成比上述式1成立的半径a小的值。通过这样设定可挠电线50B的外径的半径,从而如图5所示,能够使可挠电线50B从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及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可挠电线50B在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被压迫。
在此,在折弯部64A,起因于弯曲加工等,有时刚性电线40的横截面形状、可挠电线50B的横截面形状以及筒状构件60的横截面形状从正圆形稍微变形为椭圆形等。但是,即使是该情况,在上述式1中,也将刚性电线40的横截面形状、可挠电线50B的横截面形状以及筒状构件60的横截面形状视为变形前的正圆形。
另外,在线束10中,在图1所示的多个折弯部64A、64B、64C中至少折弯部64A中,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变为第1配置位置。优选的是,在折弯部64B、64C中,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也变为第1配置位置。但是,在折弯部64B、64C中,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未必变为第1配置位置。
接着,按照图2及图3,对直线部63A中离折弯部64A近的位置上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图3示出设置有固定构件91的位置上的电线构件20、50、筒状构件60以及固定构件91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3所示,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与图5所示的折弯部64A同样变为第1配置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根刚性电线40相互外切,各可挠电线50A与两根刚性电线40外切。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由构成固定构件91的带构件93捆束。由此,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利用固定构件91一体化的刚性电线40及可挠电线50A例如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径向上的中央部。此时,固定构件91的外周面、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以及可挠电线50A的外周面例如不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接触。
图2所示的直线部63B中的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与图3同样变为第1配置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构件92,两根刚性电线4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由此,在固定构件91与固定构件92之间,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因此,在设置于固定构件91与固定构件92之间的折弯部64A的内部,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
接着,对直线部63A的长度方向中的设置有固定构件90的位置上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在设置固定构件90的部分,布设有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中的可挠电线30。图7示出设置有固定构件90的位置上的电线构件20、50、筒状构件60以及固定构件90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7所示,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的配置位置与图5所示的折弯部64A同样变为第1配置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根可挠电线30相互外切,各可挠电线50A与两根可挠电线30外切。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由构成固定构件90的带构件93捆束。由此,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
接着,对图2所示的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位置P1上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位置P1例如设置于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上与保持体70的固定部72及固定构件95重叠的部分。在位置P1上,布设有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中的可挠电线30。
如图8所示,位置P1上的两根可挠电线30沿着与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在此为图中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位置P1上的两根可挠电线50A以中间不隔着两根可挠电线30的状态排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根可挠电线30排列的第3方向是在图5所示的折弯部64A中与两根刚性电线40排列的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以上说明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称为“第2配置位置”。
接着,对电线构件20、50的第2配置位置进一步详述。
两根可挠电线30例如相互外切。即,两根可挠电线30的绝缘包覆部32的外周面彼此以各可挠电线30的周向的一点相互接触。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集中地设置于在两根可挠电线30的外周之间形成的两个间隙中的一个间隙。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沿着与两根可挠电线30排列的第3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设置。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相互外切。即,两根可挠电线50A的绝缘包覆部52的外周面彼此以各可挠电线50A的周向的一点相互接触。各可挠电线50A例如仅与两根可挠电线30中的一根可挠电线30外切。即,一方可挠电线50A与一方可挠电线30外切,另一方可挠电线50A与另一方可挠电线30外切。
接着,对电线构件20、50相对于保持体7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两根可挠电线30例如以与保持体70的固定部72在主体部71的径向重叠的方式设置。例如,以两根可挠电线30在从固定部72向主体部71的径向(在此为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上重叠的方式设置。例如,两根可挠电线30中仅一根可挠电线30与固定部72的内表面接触。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在不被固定部72和两根可挠电线30夹着的位置上与固定部72分离地设置。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设置于不与固定部72接触的位置。两根可挠电线50A例如沿着与从固定部72向主体部71的径向延伸的直线平行的直线排列设置。
在位置P1上,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由固定构件95捆束,并且由固定构件95固定于固定部72。固定构件95例如通过带构件96缠绕于固定部72及多个可挠电线30、50A而形成。带构件96例如在一面具有粘贴层。带构件96例如以将粘贴层朝向主体部71的径向内侧的状态缠绕于固定部72的外表面和可挠电线30、50A的外周面。带构件96例如多次缠绕于固定部72和可挠电线30、50A。带构件96例如将固定部72和可挠电线30、50A以向使其相互接近的方向紧固的方式形成。通过该带构件96,两根可挠电线30、两根可挠电线50A以及固定部72一体化。由此,在位置P1上,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2配置位置,并且可挠电线30、50A相对于固定部72的配置位置被固定。
如图2所示,电线构件20、50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中的从折弯部64A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换句话讲,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中的从位置P1到折弯部64A之间的区域中,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2配置位置变更为第1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的变更例如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中的从连接部22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进行。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的变更例如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中的从固定构件90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进行。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在从固定构件90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两根电线构件50中的一根电线构件50。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通过环绕一根电线构件50,从而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变更。
在线束10中,在形成于两根电线构件20之间的两个间隙中的一方间隙配置的一根电线构件50在从固定构件90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向另一方间隙移动的方式环绕。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固定构件90的附近配置于两根电线构件20的上侧的一根电线构件50在从固定构件90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向两根电线构件20的下侧移动的方式环绕。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体70的主体部71的内部,一根电线构件50环绕。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固定构件90为固定点,一根电线构件50环绕。一根电线构件50例如以固定构件90为固定点以扭捻的方式环绕。一根电线构件50例如一边沿着两根电线构件20中的一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一边从两根电线构件20的上侧朝向下侧环绕。例如,一根电线构件50一边沿着两根电线构件20中与固定部72分离的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一边从两根电线构件20的上侧朝向下侧环绕。例如,一根电线构件50一边沿着一方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中与另一方电线构件20及固定部72分离的外周面,一边从两根电线构件20的上侧朝向下侧环绕。即,一根电线构件50在不被电线构件20和固定部72夹着的空间中环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在折弯部64A的内部,将多根电线构件20在第1方向排列设置,以将多根电线构件20中间隔着的状态将多根电线构件50排列设置。例如,使得多根电线构件50在形成于多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之间的多个间隙中各设置一根。因此,例如在两根电线构件20与折弯部64A的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接触,且在那两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与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间的情况下,在该空间中仅配置多根电线构件50中的一根电线构件50。由此,与在两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与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配置多根电线构件5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线构件50被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和弯曲内侧65的内周面压迫。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线构件20的绝缘包覆部42及电线构件50的绝缘包覆部52损伤。因此,能够抑制电线构件20、50中的绝缘可靠性的降低。
(2)使得在折弯部64A的内部,将两根可挠电线50A在形成于两根刚性电线40的外周之间的两个间隙各设置一根。因此,能够抑制可挠电线50A被弯曲刚性高的刚性电线40的外周面和硬质的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压迫。另外,能够抑制可挠电线50A被两根刚性电线40压迫。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抑制刚性电线40的绝缘包覆部42及可挠电线50A的绝缘包覆部52损伤。
(3)使得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位置P1上,将多根电线构件20在第3方向排列设置,以中间不隔着多根电线构件20的状态将多根电线构件50排列设置。例如,使得在形成于多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之间的多个间隙中的一个间隙将多根电线构件50集中地设置。由此,在位置P1上,多根电线构件20集中地配置,并且多根电线构件50集中地配置。因此,例如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多根电线构件20和多根电线构件50分支成不同路径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多根电线构件20和多根电线构件50容易分支。由此,能够提高筒状构件60的外部的线束10的布设性。
(4)使得在位置P1上,将多根电线构件50在不被保持体70的固定部72和电线构件20夹着的位置上与固定部72分离地排列设置。由此,因为多根电线构件50不被固定部72和电线构件20夹着,所以能够使电线构件50从电线构件20容易分支。另外,因为能够适当地抑制电线构件50在电线构件20与固定部72之间被压迫,所以能够抑制电线构件20的绝缘包覆部32及电线构件50的绝缘包覆部52损伤。
(5)使得通过将两根电线构件50中的一根电线构件50环绕,从而将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由单一的可挠电线50A构成的电线构件50环绕,能够变更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因此,与将具有连接部22的电线构件20环绕的情况相比,即使是将电线构件50以扭捻的方式环绕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抑制电线构件50断线。
(6)使得在连接部22与位置P1之间设置将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的固定构件90。另外,在固定构件90与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将电线构件50环绕。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固定构件90为固定点适当地环绕电线构件50。例如,因为利用固定构件90将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固定于第1配置位置,所以即使是将电线构件50环绕的情况,也能够将比固定构件90靠固定构件91侧的区域中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适当地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位置P1上的两根电线构件20以在从固定部72向主体部71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上重叠的方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在位置P1上,以两根电线构件20相对于固定部72成为横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两根电线构件20。即,以排列在与从固定部72向主体部71的径向(在此为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上的方式配置两根电线构件20。该情况下的两根电线构件50例如以中间隔着两根电线构件20的方式设置于与固定部72相反的一侧。即,两根电线构件20介于两根电线构件50与固定部72之间。两根电线构件50例如沿着与两根电线构件20排列的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设置。另外,也可以将两根电线构件50以沿着与两根电线构件20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图中的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
·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为,在位置P1上,分开设置将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捆束的固定构件95A、和将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固定于固定部72的固定构件95B。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构成固定构件95A的带构件96A缠绕于两根可挠电线30的外周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外周,从而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一体化。由此,可挠电线30、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2配置位置。进一步地,通过构成固定构件95B的带构件96B缠绕于固定构件95A的外周和固定部72的外周,从而利用固定构件95A一体化的可挠电线30、50A固定于固定部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将电线构件20和电线构件50集中地固定于保持体70的固定部7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线构件20和电线构件50各自分开地固定于保持体70。
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使得在保持体70设置两个固定部72A、72B,将两根电线构件20利用固定构件95C固定于一方固定部72A,将两根电线构件50利用固定构件95D固定于另一方固定部72B。两个固定部72A、72B例如在主体部71的周向上设置于相互分离的位置。例如,通过构成固定构件95C的带构件96C缠绕于两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和固定部72A的外周,从而两根电线构件20固定于固定部72A。例如,通过构成固定构件95D的带构件96D缠绕于两根电线构件50的外周和固定部72B的外周,从而两根电线构件50固定于固定部72B。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配置位置上,将两根电线构件50以沿着与两根电线构件20排列的第3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在第2配置位置上,将两根电线构件50以沿着与两根电线构件20排列的第3方向(在此为图中的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图中的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即使是该情况,在第2配置位置上,两根电线构件20也不介于两根电线构件50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配置位置上,使得在形成于两根电线构件20的外周之间的间隙设置两根电线构件5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第2配置位置上,在一方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中的设置于与另一方电线构件20离得最远的位置上的外周面附近,将两根电线构件50排列配置。该情况下的两根电线构件50例如以中间隔着一方电线构件20的方式设置于与另一方电线构件20相反的一侧。即使是该情况,两根电线构件50也以中间不隔着两根电线构件20的状态排列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通过将两根电线构件50中的一根电线构件50环绕,从而将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环绕两根电线构件50两方,从而将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在折弯部64A的两侧设置固定构件91、92,将折弯部64A中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中的与折弯部64A对应的位置设置固定构件,从而将折弯部64A中的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1配置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将固定构件90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连接部22与保持体70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得将固定构件90设置于保持体70的主体部71的内部。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构件90省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例如在从固定构件91到位置P1之间的区域中,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电线构件50。
·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体70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从保持体70省略固定部72。例如,也可以将主体部73以遍及主体部71的周向全周延伸的方式形成。例如,也可以从保持体70省略主体部73。例如,也可以从保持体70省略卡合突起74。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省略筒状构件60的卡合孔60X。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两方的端部61、62分别设置保持体70、8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得仅在筒状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置保持体70。
·如图14所示,也可以省略图2所示的保持体70。在该情况下,在位置P1上,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两根电线构件50由固定构件95捆束。
如图15所示,在位置P1上,通过构成固定构件95的带构件96缠绕于两根可挠电线30的外周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外周,从而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一体化。由此,两根可挠电线30和两根可挠电线50A的配置位置维持在第2配置位置。
·如图14所示,也可以为,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以电线构件20、50的配置位置从第1配置位置变更为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将电线构件50环绕。例如,也可以仅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进行电线构件50的环绕。
但是,如图9所示,在环绕电线构件50时,在以沿着一方电线构件20中离另一方电线构件20最远的外周面的方式布设一根电线构件50的部分,两根电线构件20和一根电线构件50沿着第1方向排列设置。因此,在电线构件50的环绕中途,产生电线构件20、50的集合结构中的沿着第1方向的尺寸变大的部分。此时,在本变更例中,如图14所示,电线构件50的环绕仅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进行,因此不必与电线构件50的环绕中途的尺寸相应地增大筒状构件60的内径。因此,能够抑制筒状构件60大型化,能够抑制线束10大型化。
·在图14所示的变更例中省略保持体70,但是也可以使得在具有保持体70的状态下,仅在筒状构件60的外部进行电线构件50的环绕。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线构件20、50的长度方向中的设置固定部72及固定构件95的范围内进行电线构件50的环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由带构件93构成固定构件90、91、92,并使得由带构件96、96A~96D分别构成固定构件95、95A~95D,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固定构件90、91、92、95、95A~95D,也可以使用金属带、树脂制的捆扎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穿筒状构件60的电线构件20、50的根数并不作特别限定,能够根据车辆V的规格变更电线构件20、50的根数。电线构件20例如可以为三根以上。另外,电线构件50例如可以为三根以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筒状构件60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筒状构件60中的折弯部64A、64B、64C的数量不作特别限定。另外,折弯部64A、64B、64C中的弯曲角度不作特别限定。
·也可以使得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连接部22配置于在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使得将多个连接部22在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对齐且横向排列地配置。
·上述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60不限定于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单一材质的构件。例如,筒状构件60也可以是在非金属的管主体层积或者埋设有导电性的屏蔽层的复合形式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得例如具有分支路径的外装构件介于筒状构件60与外装构件66、67之间。作为这样的外装构件,例如能够使用橡胶制的防水罩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但是也可以采用在筒状构件60的内部设置电磁屏蔽构件的结构。电磁屏蔽构件例如以将多根电线构件20一并包围的方式设置。电磁屏蔽构件例如设置于筒状构件60的内周面与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之间。作为电磁屏蔽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可挠性的编织线、金属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线构件20(可挠电线30及刚性电线40)和电线构件50(可挠电线50A)双方具体化为非屏蔽电线,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线构件20设为非屏蔽电线,将电线构件50设为屏蔽电线。例如,也可以将电线构件20设为屏蔽电线,将电线构件50设为非屏蔽电线。例如,也可以将电线构件20、50双方设为屏蔽电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线构件50的外径比电线构件20的外径形成得小,但是不限于此。既可以将电线构件50的外径设为与电线构件20的外径相同的直径,也可以比电线构件20的外径形成得大。
·车辆V中的电气设备M1~M4的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车辆结构适当变更。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意思,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线束
20 电线构件(第1电线构件)
22 连接部
23 包覆构件
30 可挠电线(第1可挠电线)
31 芯线
32 绝缘包覆部
40 刚性电线
41 单芯线
42 绝缘包覆部
50 电线构件(第2电线构件)
50A、50B 可挠电线(第2可挠电线)
51 芯线
52 绝缘包覆部
60 筒状构件
60X 卡合孔
61、62 端部
61A 端面
63A、63B、63C、63D 直线部
64A、64B、64C 折弯部
65 弯曲内侧
66、67 外装构件
70 保持体
71 主体部
71X 狭缝
72、72A、72B 固定部
73 主体部
74 卡合突起
80 保持体
90 固定构件(第1固定构件)
91、92 固定构件
93 带构件
95、95B、95C、95D 固定构件(第2固定构件)
95A 固定构件
96、96A、96B、96C、96D 带构件
100 金属管
101 折弯部
102 弯曲内侧
110 电线
120 电线
121 绝缘包覆部
M1、M2、M3、M4 电气设备
P1 位置(第1位置)
V 车辆

Claims (9)

1.一种线束,具有:
多根第1电线构件,所述第1电线构件具有第1可挠电线和与所述第1可挠电线电连接的刚性电线;
多根第2电线构件,所述第2电线构件是第2可挠电线;
筒状构件,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贯穿该筒状构件;以及
第1固定构件,所述第1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捆束,
所述筒状构件具有离所述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最近的折弯部,
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折弯部的内部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1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的第1配置位置,
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的第1位置上的配置位置是: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沿着第3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以中间不隔着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状态排列配置的第2配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
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
在所述第1配置位置上,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相互外切,并且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形成于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外周之间的多个间隙各设置有一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还具有:
保持体,所述保持体装配于所述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和
第2固定构件,所述第2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体,
所述保持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轴方向的端面突出并配置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的固定部,
所述第2固定构件将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和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第1位置是设置所述第2固定构件的位置,
在所述第1位置上,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在不被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1电线构件夹着的位置上与所述固定部分离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
多根所述第1电线构件以在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上重叠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1电线构件具有所述第1可挠电线和所述刚性电线接合而成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并且收纳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
在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第1位置之间的区域中,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1固定构件在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
所述第1固定构件以将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维持在所述第1配置位置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从所述第1固定构件到所述第1位置之间的区域中,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以所述第1电线构件及所述第2电线构件的配置位置从所述第1配置位置变更到所述第2配置位置的方式环绕多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中的至少一根所述第2电线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折弯部设置有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中的所述刚性电线,
在所述第1位置设置有所述第1电线构件的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1可挠电线。
CN202210120417.6A 2021-02-12 2022-02-07 线束 Active CN114927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1257A JP7497692B2 (ja) 2021-02-12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1-021257 2021-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7275A CN114927275A (zh) 2022-08-19
CN114927275B true CN114927275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7638A (ja) * 2006-07-06 2008-01-24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止水構造
JP2018037260A (ja) * 2016-08-31 2018-03-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8131483A1 (ja) * 2017-01-12 2018-07-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0116295A1 (ja) * 2018-12-07 2020-06-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複合ケーブル
CN111344922A (zh) * 2017-11-30 2020-06-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1902887A (zh) * 2018-03-27 2020-11-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固定构件的线束
CN112236331A (zh) * 2018-06-05 2021-0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7638A (ja) * 2006-07-06 2008-01-24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止水構造
JP2018037260A (ja) * 2016-08-31 2018-03-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8131483A1 (ja) * 2017-01-12 2018-07-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1344922A (zh) * 2017-11-30 2020-06-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1902887A (zh) * 2018-03-27 2020-11-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固定构件的线束
CN112236331A (zh) * 2018-06-05 2021-0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
WO2020116295A1 (ja) * 2018-12-07 2020-06-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複合ケーブ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6071B2 (en) Shield wire
WO2015079881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3703520A (zh) 线束
WO2020183944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4927275B (zh) 线束
US11192509B2 (en) Wire harness for dissipating heat generated by wires
CN114927999B (zh) 线束
CN114927275A (zh) 线束
WO202318190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763960B2 (en) Wire harness
WO2023190054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405791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31504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30415674A1 (en) Wire harness
WO2021132020A1 (ja) 配索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30339415A1 (en) Wire harness
JP202317109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185947A1 (ja) 第1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複合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314626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6057801A (zh) 线束
JP2022019702A (ja) 複合ケーブル、ケーブル、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及び複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2405463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6114036A (zh) 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