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4941B -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4941B
CN114894941B CN202210201496.3A CN202210201496A CN114894941B CN 114894941 B CN114894941 B CN 114894941B CN 202210201496 A CN202210201496 A CN 202210201496A CN 114894941 B CN114894941 B CN 114894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ion device
zearalenone
solution
steel sheet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1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4941A (zh
Inventor
张峰
刘通
贺木易
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filed Critical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Priority to CN2022102014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4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2030/062Preparation extracting sample from raw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该萃取装置的方法包括:将不锈钢片进行酸化处理,以便得到酸化后的钢片;将所述酸化后的钢片与预聚合溶液接触,进行预反应;将二次反应液和乙酸与预反应后的所述预聚合溶液混合进行聚合反应,以便在所述酸化后的钢片表面形成吸附层,获得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其中,所述二次反应液含有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该方法制备的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富集作用,提取富集的特异性强。

Description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动物摄入被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污染的饲料时,这些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会被代谢成毒性更强的次级产物,并转移到动物产品(牛奶和鸡蛋等)中,进而增大了人类摄入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风险。由于食品基质成分复杂,现有的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食品中痕量玉米烯酮类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急需开发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目前,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简称LLE)和固相萃取法(SPE)两类。LLE由于有机溶剂消耗量大,操作复杂以及易于引入新的污染物等,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SPE是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和纯化目标分析物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关键取决于吸附材料。该技术可以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样品基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因而可以选择性的提取目标物。目前,SPE在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即SPE柱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其中,SPE柱萃取具有操作相对复杂、耗时、易产生高柱压和耐用性差等缺点,因此DSPE多被认为是食品中有害物分离纯化的高效方法,其中以磁性材料为吸附剂的DSPE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被称为磁固相萃取(MSPE)。MSPE首先通过磁性吸附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接着,通过外部磁体即可实现磁性吸附剂与样品基质溶液的快速分离,进而可以使用洗脱溶液将目标化合物从磁性材料上洗脱下来,以供进一步检测。但是MSPE仍然需要外部磁体的来实现磁珠的回收和洗脱,操作程序复杂,容易造成样品的损失。而且萃取后需要将提取液进行质谱检测前,需要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时间长,程序繁琐。
由此,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前处理提取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集成式萃取装置,既能实现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富集分离用于液相色谱检测,也能作为固体基底直接电离用于质谱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不锈钢片进行酸化处理,以便得到酸化后的钢片;将所述酸化后的钢片与预聚合溶液接触,进行预反应;将二次反应液和乙酸与预反应后的所述预聚合溶液混合进行聚合反应,以便在所述酸化后的钢片表面形成吸附层,获得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其中,所述二次反应液含有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备的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富集作用,提取富集的特异性强,并且,该萃取装置的洗脱液能用于液相色谱进行检测,也能作为敞开式质谱检测用的固定基底,在吸附目标物质后将萃取装置作为电离装置的一部分,通过施加高压电进行电离离子化,离子化后的目标物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简化了检测步骤,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制备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为含有1,3,5-三(4-氨苯基)苯(TAPB)的四氢呋喃(THF)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中1,3,5-三(4-氨苯基)苯的浓度为4-6mg/mL,优选为5mg/m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二次反应溶液中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在四氢呋喃中的浓度为7.5mg/m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与所述二次反应溶液和所述乙酸的体积比为40-60:15-25: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反应是在温度为55-60℃,震荡频率为50-150rpm的条件下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聚合反应后,进一步包括洗脱处理,利用洗脱液对所述聚合反应后的钢片进行所述洗脱处理,以便得到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层表面呈颗粒堆积状,厚度为5-3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萃取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萃取装置是利用前述制备萃取装置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由此,该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固体基底敞开式质谱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前述的萃取装置。由此,该装置利用前述的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检测步骤简单,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洗脱液可用于液相色谱进行检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还可以通过将高压电直接施加在萃取装置上,实现目标物的电离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检测,避免了液相色谱的使用,简化了检测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前述的萃取装置浸入至待测溶液中,以便使待测溶液中含有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吸附在所述萃取装置上,得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利用乙腈对所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进行洗脱处理,得到洗脱液,所述洗脱液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方法,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提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ZEA)、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L)、α-玉米烯醇(α-ZAL)和β-玉米烯醇(β-ZAL)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利用前述的萃取装置或前述的检测装置进行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检测步骤简单,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ZEA)、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L)、α-玉米烯醇(α-ZAL)和β-玉米烯醇(β-ZAL)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不锈钢片和萃取装置扫描电镜示意图,其中,1a为空白不锈钢片的扫描电镜图;1b为酸处理后不锈钢片的扫描电镜图;1c为萃取装置表面的扫描电镜图;1d为萃取装置的横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萃取装置对5种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选择提取能力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备的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富集作用,提取富集的特异性强,并且,该萃取装置的洗脱液可用于液相色谱进行检测,也可以作为固定基底,通过电离离子化进行质谱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备的萃取装置结构简单,特异性好,在快速前处理及痕量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不需要特殊设备、工业化实施容易。
为了便于理解前述制备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该制备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S100酸化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不锈钢片进行酸化处理,以便得到酸化后的钢片。由此,排除不锈钢表面污渍或其他离子的干扰,以便后续聚合反应具有更好的合成效果。并且,采用不锈钢片作为萃取装置的基底层,材质坚硬,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酸化后的钢片用水冲洗至中性,氮气吹干后,保存在乙腈中备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锈钢片为等腰三角形。由此,不锈钢片裁剪成三角形,使其具有多项应用场景,不但可以作为普通的萃取板来使用,也便于应用于敞开式电喷雾质谱检测。当萃取元件应用于敞开式电喷雾质谱检测时,将其固定在质谱进样口的水平前端位置,通过施加高压电,喷雾溶剂能将吸附在萃取元件上的目标物洗脱下来,在尖端离子化并形成泰勒锥喷雾,直接进入质谱检测。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不锈钢片为底长1.5cm,高2cm,厚度0.3mm的等腰三角形。由此,在三角尖端形成喷雾泰勒锥,角度太小或太大,洗脱溶剂会受表面张力阻碍喷雾形成。
S200预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所述酸化后的钢片与预聚合溶液接触,进行预反应。由此,便于后续进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原位合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为含有1,3,5-三(4-氨苯基)苯(TAPB)的四氢呋喃(THF)溶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中1,3,5-三(4-氨苯基)苯的浓度为4-6mg/mL,优选为5mg/mL。由此,该浓度配比能够充分溶解1,3,5-三(4-氨苯基)苯,便于1,3,5-三(4-氨苯基)苯在酸化后的不锈钢表面进行充分接触,助于后续聚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反应是在温度为55-60℃,震荡频率为50-150rpm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此,有利于预反应的充分进行。
S300聚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二次反应液和乙酸与预反应后的所述预聚合溶液混合进行聚合反应,以便在所述酸化后的钢片表面形成吸附层,获得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其中,所述二次反应液含有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由此,通过聚合反应,在钢片表面形成吸附的共价有机聚合物材料,该材料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特异吸附,且吸附量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二次反应溶液中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在四氢呋喃中的浓度为7.5mg/mL。由此,该浓度配比能够充分溶解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便于后续聚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预聚合溶液与所述二次反应溶液和所述乙酸的体积比为40-60:15-25:1,优选地,为50:20:1。由此,1,3,5-三(4-氨苯基)苯、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和乙酸在四氢呋喃反应体系中的比例适宜,该比例的乙酸能有效引发聚合反应,形成的共价有机聚合材料吸附效果较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温度为55-60℃;震荡频率为50-150rpm。该温度能有效促进聚合反应,反应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该震荡频率能实现聚合反应在不锈钢表面均匀进行,促进聚合物在不锈钢表面的堆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聚合反应后,进一步包括洗脱处理,利用洗脱液对所述聚合反应后的钢片进行所述洗脱处理,以便得到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由此,去除没有参与反应的化学成分,从而获得所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修饰的萃取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洗脱液为乙醇和乙腈,采用乙醇和乙腈交替进行清洗,由此,有利于充分去除未参与反应的化学成分和杂质,洗脱后的萃取装置保存在乙腈溶液中备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层表面呈颗粒堆积状,厚度为5-30μm。由此,吸附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待提取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萃取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萃取装置是利用前述制备萃取装置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由此,该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固体基底敞开式质谱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萃取装置包括:基底层和吸附层,所述基底层是有不锈钢片形成的;所述吸附层是由共价有机聚合物材料形成的,所述共价有机聚合物材料层表面呈颗粒堆积状,厚度为5-30μm。由此,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待提取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前述的萃取装置。由此,该装置利用前述的萃取装置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检测步骤简单,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洗脱液可用于液相色谱进行检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还可以通过将高压电直接施加在萃取装置上,实现目标物的电离进入质谱检测器进行检测,避免了液相色谱的使用,简化了检测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前述的萃取装置浸入至待测溶液中,以便使待测溶液中含有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吸附在所述萃取装置上,得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利用乙腈对所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进行洗脱处理,得到洗脱液,所述洗脱液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方法,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提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ZEA)、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L)、α-玉米烯醇(α-ZAL)和β-玉米烯醇(β-ZAL)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利用前述的萃取装置或前述的检测装置进行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吸附和富集,检测步骤简单,并且检测的背景噪音低、特异性高,尤其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物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分离富集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ZEA)、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L)、α-玉米烯醇(α-ZAL)和β-玉米烯醇(β-ZAL)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例如可以采购自Sigma公司。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材料与试剂见表1。
表1
实施例1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备萃取装置,具体如下:
(a)将不锈钢片裁剪为腰长2cm,底长1cm,厚度0.3mm的等腰三角形。
(b)利用2mol/L硫酸超声处理不锈钢片3小时,然后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至中性,氮吹快速干燥,保存在乙腈中备用,得到酸化后的不锈钢片。
(c)称取1,3,5-三(4-氨苯基)苯(TAPB)50mg于200mL锥形瓶中,接着加入10mL的四氢呋喃(THF),摇晃均匀,得到预聚合溶液;加入酸化后的不锈钢片,超声20分钟后转移到摇床上,在59℃和150rpm震荡频率下预聚合反应1小时。
(d)称取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30mg溶于4mL四氢呋喃中,得到二次反应溶液;将二次反应溶液加入上述反应体系中,再加200μL乙酸,并置于摇床上震荡6小时(59℃,150rpm震荡)。
(f)反应结束后,将不锈钢片用乙醇和乙腈交替清洗3次,并放于乙腈溶液中浸泡保存,备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例1制备的萃取元件装置进行表征,具体如下:通过扫描电镜(日立SU3500,日本)对空白不锈钢片,2mol/L硫酸处理后的不锈钢片以及实施例1的共价有机聚合物板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加速电压为15kV,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空白不锈钢片的表面形态平整光滑(见图1a),而经硫酸处理后的不锈钢片表面则呈现粗糙不平的形态(见图1b),这是由于硫酸腐蚀不锈钢片的表面,去除表面的不锈钢涂层后,被进一步氧化导致。
此外,在对酸化后的钢片进行聚合反应后,钢片表面生成一层共价有机聚合物(如图1c所示),可以观察到实施例1制备的萃取元件表面的颗粒状致密堆积结构,这些颗粒状结构表面存在具有多种功能基团(C=N;-OH;-NH2),这些基团可为选择性吸附目标物提供可用位点。对萃取元件的横截面进行观察(如图1d所示),钢片表面的萃取层厚度为约15μm,因此可进一步证实实施例1制备的萃取装置中的共价有机聚合物已成功修饰在不锈钢片表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利用实施例1制备的萃取元件对待测样本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进行选择性提取和检测,具体如下:
1、实验方法
1)食品样品前处理
取市售玉米样品粉碎,称取2.0克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提取溶剂(乙腈:水:甲醇(80:19:1)),超声萃取30分钟后,离心15min(10000rpm,温度为4℃),取出5mL上清,氮气吹干后复溶于10mL的5%乙腈水溶液;进行加标,使提取溶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为10μg/L,伏马毒素的浓度为10μg/L。
2)提取处理
取等量上述供试液,分别加入实施例1的萃取元件,250rpm震荡,萃取30min,取出后使用去离子水快速清洗表面,用2mL的乙腈超声洗脱下蒸发近干,最后用1mL的乙腈复溶,过0.22μm滤膜后,待用。
3)检测分析
使用LC-30AD UHPLC(岛津)与QTRAP 6500+三重四级杆质串联谱仪(AB SCIEX,USA)进行HPLC-MS/MS分析。
a:伏马毒素(FBs)的检测条件包括: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2.1mm×100mm,3.5μm);进样量5μL;柱温30℃;流速:0.4μL/min;流动相A:乙腈:甲醇(1:1,V:V);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条件为0-1min,97%B;2min,90%B;5min,88%B;7min,1%B;10min,97%B;后运行时间2min。
质谱条件:
扫描方式:ESI-;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电压(IS):-4500V;雾化气压力(GS1):55psi;辅助气压力(GS2):50psi;气帘气压力(CUR):30psi;碰撞池出口电压:-10V;离子源温度(TEM):550℃;驻留时间(DT):100ms。伏马毒素(FBs)的MRM参数详见表2。
表2
b: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条件包括:
液相色谱条件:
使用C18色谱柱(2.1mm×100mm,3.5μm)在35℃下进行色谱分离,样品进样体积为5μL,流速0.4mL/min。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梯度洗脱在以下条件下进行:0min,85%B;5min,20%B;6min,20%B;6.2min,5%B;9min,5%B;9.2min,85%B;后运行时间2.8min。
质谱仪参数如下:电离模式,ESI-;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源温度,550℃;电喷雾电压,–4500V;GS1(N2),GS2(N2),气帘气压力(N2)分别为55,50和30psi;驻留时间(DT):100ms。表2列出了ZEAs的MRM参数。
表2玉米赤霉烯酮(ZEAs)的MRM参数
2、实验结果
实施例1制备的萃取元件对5种玉米赤霉烯酮(ZEAs)和2种伏马毒素(FBs)进行选择性吸附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萃取装置对5种玉米赤霉烯酮(ZEAs)具有较高的加标回收率,而对2种伏马毒素(FBs)的加标回收率较低,表明实施例1的萃取装置对5种玉米赤霉烯酮(ZEAs)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利用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检测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进行的,
其中,制备所述萃取装置的方法包括:
将不锈钢片进行酸化处理,以便得到酸化后的钢片;
将所述酸化后的钢片与预聚合溶液接触,进行预反应;以及
将二次反应液和乙酸与预反应后的所述预聚合溶液混合进行聚合反应,以便在所述酸化后的钢片表面形成吸附层,获得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
其中,所述二次反应液含有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所述吸附层表面呈颗粒堆积状,厚度为5-30μm;
所述预聚合溶液为含有1,3,5-三(4-氨苯基)苯的四氢呋喃溶液;
所述预聚合溶液中1,3,5-三(4-氨苯基)苯的浓度为5mg/mL;
所述二次反应液中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在四氢呋喃中的浓度为7.5mg/mL;
所述预聚合溶液与所述二次反应液和所述乙酸的体积比为50:20:1,
所述预反应是在温度为55-60℃,震荡频率为50-150rpm的条件下进行的,
其中,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方法包括:
萃取装置浸入至待测溶液中,以便使待测溶液中含有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吸附在所述萃取装置上,得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
利用乙腈对所述吸附后的萃取装置进行洗脱处理,得到洗脱液,所述洗脱液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
其中,所述定量检测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的,
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
色谱柱:C18色谱柱,规格为2.1mm×100mm,3.5μm;
柱温:35℃;
进样体积为5μL;
流速:0.4mL/min;
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水;
梯度洗脱条件:0min,85%B;5min,20%B;6min,20%B;6.2min,5%B;9min,5%B;9.2min,85%B;后运行时间2.8min;
所述质谱检测条件:
电离模式,ESI-
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
离子源温度:550℃;
电喷雾电压:–4500V;
雾化气压力GS1:55psi;辅助气压力GS2:50psi;气帘气压力CUR:30psi;
驻留时间:100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反应后,进一步包括;
洗脱处理,利用洗脱液对所述聚合反应后的钢片进行所述洗脱处理,以便得到所述集成式萃取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为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α-玉米烯醇和β-玉米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10201496.3A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Active CN114894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1496.3A CN114894941B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1496.3A CN114894941B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4941A CN114894941A (zh) 2022-08-12
CN114894941B true CN114894941B (zh) 2024-03-29

Family

ID=8271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1496.3A Active CN114894941B (zh) 2022-03-02 2022-03-02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494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838A (en) * 1999-05-20 2000-06-1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2633939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赤霉烯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155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喹诺酮类替代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99800A (zh) * 2020-05-19 2020-08-07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玉米赤霉烯酮表面印迹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在谷物检测中的应用
CN111574666A (zh) * 2020-05-22 2020-08-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化合物提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05701A (zh) * 2020-07-06 2020-11-10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赤霉烯酮功能化石墨烯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应用
CN113274981A (zh) * 2021-05-24 2021-08-20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磁性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5795A (zh) * 2021-05-24 2021-08-24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用途
CN114062576A (zh) * 2021-12-14 2022-02-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分子印迹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流控芯片及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838A (en) * 1999-05-20 2000-06-1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2633939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赤霉烯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155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喹诺酮类替代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99800A (zh) * 2020-05-19 2020-08-07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玉米赤霉烯酮表面印迹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在谷物检测中的应用
CN111574666A (zh) * 2020-05-22 2020-08-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化合物提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05701A (zh) * 2020-07-06 2020-11-10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赤霉烯酮功能化石墨烯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应用
CN113274981A (zh) * 2021-05-24 2021-08-20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磁性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5795A (zh) * 2021-05-24 2021-08-24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用途
CN114062576A (zh) * 2021-12-14 2022-02-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分子印迹静电纺丝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流控芯片及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st construc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magnet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s sorbent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zearalenone and its derivatives prior to their determination by UHPLC-MS/MS;You-Fa Wang et al.;Microchim Acta;第1-3,5页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孟娟;张晶;张楠;施嘉琛;邵兵;;色谱;20100630(第06期);全文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粮谷及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和伏马毒素B_1、B_2;崔晓娜;李舫;王洪涛;宫小明;许文娟;;中国畜牧杂志(第04期);第62-6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4941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95795B (zh) 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用途
Wang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prepared from a single cross-linking functional monomer f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estrogens from milk
CN110514774B (zh) 一种分析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702558A (zh) 一种水环境中微量雌激素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4324639B (zh) 一种混合模式弱阳离子固相萃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n et al. Application of core–satellite polydopamine-coated Fe 3 O 4 nanoparticles–hollow porou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combined with HPLC-MS/M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CN114894941B (zh) 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CN114594170B (zh) 一种磁固相萃取结合快速原位衍生化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Luo et al. Multi-template imprinted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UPLC-Q-TOF-MS for simultaneous monitoring of ten hepatotoxic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in scented tea
CN111220722B (zh) 一种同时测定土壤中8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203819A (zh) 基于羟基化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分离富集糖皮质激素的方法
CN113713781B (zh) 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487791A (zh) 一种两亲型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检测类固醇激素中的应用
CN111715198B (zh) 一种磁性富勒烯纳米材料及其在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农药磁分散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CN114113361A (zh) 一种萃取纸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检测酸性药物中的应用
CN111272939B (zh) 一种测定水果中青霉酸含量的方法
CN114755288A (zh)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分离电离集成式质谱电离装置及应用
CN113777195A (zh) 环境水样中苯丙胺类毒品的分析方法及其专用石墨烯基三维宏观体材料和固相萃取装置
CN114002355A (zh) 一种用于农产品中九种真菌毒素同时富集净化的固相萃取柱
CN114636775B (zh)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离、电离集成式萃取装置及应用
CN116297930A (zh) 定性/定量检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90001B (zh) 一种适用于颗粒材料搅拌萃取的萃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40650B (zh) 一种磁性方酸基功能化COFs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Zhan et al. Use of core–shell nanoring amino-functionalized superpara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ultratrace levels of BPA from water samples
CN115047111B (zh) 一种磁性脂质体在富集四氢大麻酚中的应用及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