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47C -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47C
CN1148947C CNB00106505XA CN00106505A CN1148947C CN 1148947 C CN1148947 C CN 1148947C CN B00106505X A CNB00106505X A CN B00106505XA CN 00106505 A CN00106505 A CN 00106505A CN 1148947 C CN1148947 C CN 11489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read
transmission
ima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6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6327A (zh
Inventor
林干�
林干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66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6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3Fault detection of reading apparatus or transmitter, e.g. original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41Fault detection of transmission or transmitted data, e.g. interruption or wrong number of p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67Restarting a communication or performing a recovery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设置有原稿读入装置、图像存储器、通信装置、主CPU,当检测出传送故障时,中断原稿的读入操作和传送操作,然后,再次设置原稿时,再开启原稿读入操作和传送操作,并且在因传送故障引起的传送中断之前存储结束了传送的原稿张数和已经存储的原稿张数。在再传送全部原稿时,根据所存储的所述传送完了的原稿张数对传送数据附加用来识别未传送原稿和传送完了原稿的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 信息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传真装置为代表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具备以传真功能为代表的图像信息传送接收功能的打印机、数字复印机等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能够在发生传送故障后进行再次传送的图像信息传送接收装置或具备图像信息传送接收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以传真装置为代表的图像信息传送接收装置或具有以传真功能为代表的图像信息传送接收功能的装置(以下统称为传真装置、传真功能)中,在传送原稿的过程中产生了传送差错的情况下,使用者首先确认要从哪一页再次启动传送,从产生了传送差错的页开始对原稿重新设置并进行再次传送,所以使用者不容易进行原稿的处理,使作业更加烦杂。
为此,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日本特开平7-115528(1995)号公报上所记载的技术。按照该公报,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读入装置、图像存储器、传送装置、传送差错检测装置和错页存储器构成传真装置,一旦传送差错检测装置检测传送差错,产生传送差错的页的页号被存储在错页号存储器内之后,就中断传送,然后根据存储在错页号存储器内的数据,对被装载于原稿输送装置上的全部原稿之中的直至传送差错前的一页为止,读入装置不进行读入操作,空送原稿,从产生传送差错的页并包括该页开始进行再次读入。
这样,所公开的技术就是针对使用者的原稿处理,使用者自己不去确认错页,仅仅适当地对整个原稿按其页码顺序全部进行再设置,就能够传送未进行传送的原稿。而且,由于页计数器判明差错发生页,所以也可以在显示器显示出差错发生页。
已知这样的传真方法,即在传真装置中,是把多页原稿数据暂时存储在硬盘等的大容量存储装置内,然后例如每隔规定的时间或通信线路空闲时进行传送,这种传送方法(以下称存储传送)是公知的方法。
因此,可以试图把上述专利公报提及的技术组合在上述的可存储传送的传真装置中,或组合在传送完一页原稿之前把有关该原稿数据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的传真装置中,从而容易进行出现故障时的原稿处理操作。即使如此,尽管已经在存储器内存储有产生了传送差错的页或未传送的原稿数据,仍有必要从发生了传送差错的原稿再次进行读入。
这种情况下,要把产生了传送差错的页以后的原稿数据抹除,或另外把产生了传送差错的页以后的原稿数据存储起来。首先,在前者的情况下,由于必须再次读入先已读入的数据,所以从传真装置进行再传送所需要的时间就变长;在后者的情况下,由于在存储器内存有多个同样的原稿数据,对传送的页管理更为烦杂,所带来的问题是必然会增大必要的存储容量。
另外,上述的问题不仅影响传送方,而且影响接收方,一旦在传送方产生了传送故障并进行多次传送,就要在存储器内存储同一个数据,在接收方,就要输出同一个图像数据,或者还要再从输出中取舍选择所希望的部分,这样使作业更加烦杂。
特开平4-255159(1992)号公报所揭示的传真装置是在存储传送时在应该传送的整个图像数据的页数中减去输出完的页数来求出未传送的图像页数,并显示出所求出的页码。在特开平4-255159号公报的传真装置中,由于未考虑原稿的再传送,所以并未公开任何有关再传送时的未传送图像的页数的利用方法。
另外,所揭示的传真装置在原稿读取和传送时,存储出现接收异常的原稿页码,如原稿未传出页的页码,然后显示所存储的页码。特开平5-145725(1993)号公报的传真装置是在未传出页的原稿的页码上加上印记,在原稿再传送时仅仅再次读取并传送加有印记的页。在特开平5-145725号公报中,没有揭示任何有关再传送时,传输错误页的页号的利用方法。而且特开平5-145725号公报的传真装置是把表示传输错误的印记直接记在原稿上,所以在原稿再传送时必须读取错误页的原稿。因此,特开平5-145725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很难适用于进行存储传送的传真装置中的原稿再传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这种装置在多页传送时发生了传送故障之后,能够识别已经接收完的图像数据和未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从而能够使得打印的输出结果的烦杂的处理变得容易。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包括有进行被设置在其中的原稿的读入的原稿读入装置、存储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装置、经通信线路连接到图像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和检测所述通信装置在传送所述原稿读入装置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过程中发生的传送故障的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到传送故障时中断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然后,再次对所述原稿读入装置设置原稿时,再启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其中,该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还包括存储传送故障引起的中断传送时所述通信装置传送完了的原稿张数的传送张数存储装置;在再传送整个原稿时,根据所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对传送数据附加用来识别未传送原稿和传送完的原稿的识别信息。
按照本发明,所述图像信息传送装置有这样的功能,即根据所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对传送数据附加用来识别未传送原稿和传送完的原稿的识别信息。这样,例如即使在再传送包括已经传送完了的原稿的情况下也不会混乱,并能够根据识别信息在接收侧简单地进行识别,这就无须特意在接收侧对已经接收完的原稿和新接收到的原稿进行分类的那种烦杂的作业。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还包括有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和通知装置;所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将所述原稿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原稿张数存储到所述图像存储装置中;所述通知装置在因传送故障引起传送中断时,根据所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或所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把为了再传送而应设置在所述读入装置中的原稿张数通知给用户;重新设置在读入装置内的原稿再读入并进行再传送。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由于设置有所述通知装置,所以在再传送时,能够避免在传送原稿中出现丢失,或反过来传送重复的原稿等缺陷,从而能够简单而又可靠地进行再传送。由于不必将多余的原稿取出也不会进行它们的读入处理,所以能够使原稿的读入时间达到最低限度,并能够缩短放入原稿到取出原稿的时间。
本发明优选在因传送故障引起传送中断并把原稿重新设置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中进行再传送时,比较所述原稿读入装置所读入的规定区域的读入信息和所述图像存储装置内所存储的文稿对应区域以前读入的图像信息,对于所述图像信息与所述读入信息一致的原稿不进行原稿读入,而进行不一致的原稿的读入。
按照本发明,在再传送时所述图像信息传送装置的用户不需考虑原稿重设的顺序。不论原稿重设顺序,只是再传送必要的原稿,所以,能够防止再次全部读入已经读完的原稿的时间的消耗。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有经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图像传输装置的通信装置、存储经所述通信线路接收到的传送数据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装置、打印/控制所述图像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控制装置和用来识别未传送图像数据和传送完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打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使未传送图像数据和传送完图像数据的打印处理不同。
按照本发明,由于所述打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使未传送图像数据和传送完图像数据的打印处理有所不同,所以不把传送方决定的图像数据付加给应传送的原稿图像数据,在接收方就能够把任意信息付加给原稿图像数据的任意位置。另外,在接收方能够容易地判别是否是传送完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灵活性。
本发明优选所述有所不同的打印处理是对传送完图像数据打印传送完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由于所述有所不同的打印处理是对传送完图像数据打印传送完的图像,所以不把传送方决定的图像数据付加给原稿图像数据,在接收方就能够把任意信息付加给原稿图像数据的任意位置,接收方能够容易地判别是否是过去传送完的数据。
本发明优选所述有所不同的打印处理是接收到传送过的图像数据时有选择地抹除已经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装置内的接收完的图像数据。
按照本发明,由于所述有所不同的打印处理是接收到传送过的图像数据时有选择地抹除已经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装置内的接收完的图像数据,所以能够根据接收方用户的需要进行再传送图像数据于记录纸输出。因此,由于仅仅按需要输出再传送图像,所以能够避免记录纸的浪费。
附图说明
从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能够使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其他目的以及特点、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机械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路结构方框图;
图3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4A和4B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5B和5B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6A和6B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传真传送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7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三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和8B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三传真传送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9A和9B是有关本发明的第四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一传真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传真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用于具有数字复制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数字复合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整体机械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按照粗略划分,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包括扫描部31、激光记录部32、供纸传送部33、后处理装置34和图像处理装置37。
扫描部31包括原稿承载台35、双面对应自动原稿送进装置(RADF)36和原稿图像读入单元即扫描单元40,原稿承载台35由透明玻璃制成,双面对应自动原稿送进装置(RADF)36用来把原稿自动地供给并传送到原稿承载台35上,扫描单元40扫描并读入承载于原稿承载台35上的原稿图像。
由该扫描部31读入的原稿图像被作为图像数据送到后述的图像处理装置37,对图像数据施以规定的图像处理。
供纸传送部33中具有包括第一纸盒51、第二纸盒52、第三纸盒53和多功能手送纸盘54的收纳部;还具有为在从这些收纳部送出的记录了图像的用纸的背面记录图像用的双面单元55。
该供纸传送部33内的各纸盒中收容有各种尺寸的记录用纸沓,当操作者选择收容有所希望的尺寸的上述记录用纸盒时,就从相应的纸盒内的记录用纸沓的上面每次一张地分离送给,并在供纸传送部33内经传送路径50按顺序向激光记录部32的电子照像处理部传送。
上述的RADF 36把多张原稿一次设置在规定的原稿托盘上,并每次一张地把被设置的原稿自动地送进到扫描单元40的原稿承载台35上。
为了根据操作者的选择把原稿的单面或双面由扫描单元40读入,RADF36包括用于单面原稿的传送路径、用于双面原稿的传送路径和传送路径切换装置等。对于该RADF 36来说,由于以往已经有多个申请,而且已经商品化,所以省略以上的说明。
扫描单元40包括曝光原稿表面的灯反射组件、第一扫描单元40a、第二扫描单元40b、光学透镜体43和光电变换器件(CCD)44,第一扫描单元40a由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引导到光电变换器件(CCD)44的第一反射镜42a构成,第二扫描单元40b由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引导到光电变换器件(CCD)44的第二、第三反射镜42b、42c构成,光学透镜体43使在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变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光电变换器件(CCD)44上形成光图像,光电变换器件44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变换成为电图像信号。
扫描部31一面通过上述RADF 36和扫描单元40的相互关联的操作把应读入的原稿按顺序载置于原稿承载台35上,一面使扫描单元40沿原稿承载台35的下面移动,并读入原稿图像。
由扫描单元40读入原稿图像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后述的图像处理部37;进行各种处理之后,把图像数据送到激光记录部32的激光读入单元46,在电子照像处理时,作为可视图像再现于感光鼓48上。然后把再现出来的可视图像转印形成在记录用纸上。
激光记录部32设置有激光读入单元(LSU)46和用来形成图像的电子照像处理部47。激光读入单元46设置有发射出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使激光等角速度偏转的多面反射镜、为了使等角速度偏转了的激光在电子照像处理部47的感光鼓48上等速度偏转而进行校正的f-θ透镜等。
如众所周知的那样,电子照像处理部47在感光鼓48的周围配置有充电器、显影器、转印器、剥离器、清洁器、消电器以及定影器49。
沿形成图像的记录用纸的传送方向定影器49的下方侧设置有记录用纸排出传送路径,该记录用纸排出传送路径分岔为通向后处理装置34的传送路径57和通向双面单元55的传送路径56。
激光读入单元46通过使激光束扫描把图像数据在感光鼓48的表面上形成为静电潜像,然后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图像,所得到的着色图像被静电转印并定影在从供纸传送部(多级供纸单元)33传送来的记录用纸的面上。然后,有选择地经传送路径57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用纸从定影器49向后处理装置34传,或经传送路径56向双面单元55传送。
后处理装置34在图1中装置的左侧上下并列设置有第一排出纸盘341和第二排出纸盘342,它们从传送路径57接受在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中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用纸。
在后处理装置34内,配置有未图示的用纸接收口、第一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第一切换门、第二切换门、第三传送路径(翻转路径)、第一排出辊、第二排出辊等,它们对应于各种排出模式。
下面来说明图1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中的用来对所读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7的构成和功能。图2是构成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各种单元部、图像处理部等的整体电路构成方框图,所表示的是把装载于各单元内的子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101、201等与处于图中大致中央部位的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401统联起来,进行操作管理的状态。
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大致包括操作面板100、机器控制板200、CCD板300、主图像处理部400、子图像处理部500和其他扩展板群600(打印机板601、功能扩展板602、传真板(FAX板)603)等。其中,操作面板100处于图2的图中略右上部位,用来管理控制操作面板;机器控制板200处于图2的图中略左上部位,用来管理控制构成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各单元;CCD板300处于图2的图中略左下部位,用来把原稿图像作成电性读入图像数据;主图像处理部400处于图中的大致中央部位,对在CCD板300中电子数据化了的原稿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子图像处理部500对在主图像处理部400中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进一步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其他扩展板群600处于图中略右下部位,经接口被连接到子图像处理部500上。以下来说明各板管理控制的内容。
操作面板100基本上由子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来控制,管理向配置在操作面板103上的LCD显示部104的显示画面的显示以及输入有关各种模式的指示的操作键组105的操作输入等。并且设置有存储着从操作键组105输入的数据、在LCD显示部LCD显示部上显示的信息等操作面板103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的存储器102。
按照这种结构,操作面板100内的子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进行与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之间的控制数据等的数据通信,以给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操作指示。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向子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传送表示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操作状态的控制信号等,通过操作面板103中的LCD显示部104就能把装置当前处于何种状态的操作状态显示给操作者。
机器控制板200由子中央运算处理装置201控制,管理:ADF、RADF等的自动原稿送进装置36、用来读入原稿图像的扫描单元40、用于将图像数据再现为图像的电子照像处理部47、从收纳部向电子照像处理部顺序传送记录图像的用纸的供纸传送部33、为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用纸翻转过来以在记录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而翻转传送记录用纸的双面单元55以及对于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用纸进行装订等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34。
CCD板300包括用来电性读入原稿图像的光电变换器件44、驱动光电变换器件44的驱动电路(CCD门阵列)302、进行从光电变换器件44输出的模拟数据的增益调整等的模拟电路303、把来自光电变换器件44的模拟信号变换成为数字信号并作为图像数据输出的A/D变换器304等,由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进行控制管理。
主图像处理部400由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控制,包括多值图像处理部402、存储器403、激光器控制器404等。多值图像处理部402按多值的图像数据的原样状态实施黑斑校正、浓度校正、区域分离、滤色处理、MTF校正、清晰度变换、电子变焦(变倍处理)、灰度系数(γ)校正等处理,以便能够根据从所述CCD板300送来的原稿图像的电子数据按所希望的状态显示图像的色调性;存储器403存储有实施过处理的图像数据或处理的步骤管理等各种控制信息,以便根据从CCD板300发来的原稿图像的电子数据以希望的状态表现图像的层次;激光器控制器404向激光读入单元46侧传送并控制数据,以便由实施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把图像再现出来。
子图像处理部500与主图像处理部400以插接件连接。子图像处理部500包括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第一存储部502、第二存储部503和外部接口504;其中,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由主图像处理部400上的主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控制;第一存储部502由存储管理实施过图像处理的2进值图像信息或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等的存储器502a和控制存储器502a的门阵列502b构成;第二存储部503由硬盘装置(HD)503a和控制硬盘装置503a的门阵列503b构成,用来存储管理多张原稿图像信息并重复多张原稿图像按所希望的页数读出并生成多页拷贝;外部接口504由SCSI-2和控制SCSI-2的门阵列504b构成。
前述的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包括把多值图像信息变换为2进值图像信息的处理部、旋转图像的处理部、进行2进值图像变倍处理的2进值变倍(变焦)处理部等;还设置有传真接口,以便能够经通信装置收发传真图像。
扩展板群600就包括有打印机板601、功能扩展板602或传真板603;打印机板601用来在打印机模式下能够使从个人计算机等送出的数据由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激光记录部32输出;功能扩展板603用来扩展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编辑功能,从而有效地灵活运用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特征;传真板603向对方地址传送由数字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部读入的原稿图像,然后使从对方地址送来的图像信息能够由数字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部输出。
以下来详细说明数字图像形成装置的传真模式下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图像数据流情况。
在传真模式下的处理中,可进行例如向对方地址的原稿传送处理和对来自对方地址的原稿接收的处理。首先说明向对方地址的原稿传送处理。设置在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RADF 36的规定位置上的传送原稿一张张地按顺序供给到扫描单元40的原稿承载台35上。由前面说明过的扫描单元40按顺序读入传送原稿图像,所得到的图像的8位电子数据被转送到主图像处理部400。
转送到主图像处理部400的图像的8比特电子数据由多值图像处理部402原样实施规定的处理,然后,处理后的图像的8位电子数据从主图像处理部400侧的连接器405经子图像处理部500侧的连接器505被送到子图像处理部500侧,在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的多值/2进值变换部中,进行误差扩展(error diffusion)等处理的同时,从8位电子数据变换成为2位电子数据。
因为仅仅进行多值/2进值变换在画质上存在问题,所以包括对图像的8位电子数据实施误差扩展等处理在内的变换为2位电子数据的处理就是考虑要减少画质劣化。这样,就把2进值图像化了的接收原稿图像的数据按规定的形式进行压缩并存储在存储器502a内。
然后,一旦确保住进行向对方地址的传送手续的可传送状态,则从存储器502a读出并按规定形式压缩了的应传送的原稿图像的数据就被转送到传真板603侧,在该传真板上实施必要的处理,再经通信线路向对方地址按顺序进行传送。
接下来说明从对方地址传送来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处理。经通信线路从对方地址传送来原稿图像的数据时,一面进行传真板603中的通信手续,一面接收从对方地址传送出来的原稿图像的数据。按规定的形式压缩状态的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从设置在子图像处理部500的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的传真接口送到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2进值图像处理部501使用内装的压缩解压处理部等把传送来的原稿图像数据变为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再现出来。
作为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所再现的原稿图像数据被转送到主图像处理部400侧,实施灰度校正。激光器控制器404根据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控制对感光鼓48的图像读入,以便由LSU 46再现图像。
由以上的构成可知,对图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的图像处理部37主要包括主图像处理部400和子图像处理部500两个部分;主图像处理部400以多值图像数据的形态处理从扫描部31读入输入的原稿图像数据;子图像处理部500对在主图像处理部400内按多值图像数据形态处理过的原稿图像信息实施2进值化等规定处理,或对从经外部接口504连接的设备送来的图像信息实施规定的处理,然后,转送到多值图像处理部(主图像处理部400)侧。
为了使用激光读入单元46把图像再现在电子照像处理部47的感光鼓48上,主图像处理部400包括有用来控制激光读入单元46的图像读入的激光器控制器404。
按照这种构成,从扫描部31读入输入的原稿图像能够从激光记录部32作为多值图像再现出来,而按多值图像原样不损失原稿具有的图像的特征。使用子图像处理部500和硬盘503a等可使用电子RDH功能高速输出处理大量的原搞。
上述结构还能够与作为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所具备的数字特征功能一致的图像数据实施适当的处理,例如能够实施对于来自传真机、打印机等的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和输出、单独传真机可以实施对实施过多值图像处理的(保持了原稿图像的特征的)传送图像数据的2进值化处理等。
再者,把图像处理部分散开来就能够凑齐各种各样的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的变形,从而能够设置出符合用户希望的数字图像形成机,而且在设置后也能够简单地把系统开发,使之符合用户的需要。
由于配置在主图像处理部400上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401也控制管理上述构成中的子图像处理部500,所以可管理在各个处理部中连续处理的图像处理整体过程的流程,从而也会使数据和处理流程平稳,图像数据也不会丢失。
以上是处理由装载在数字图像形成装置30内的扫描部31或扩展板群600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37的操作说明。
根据流程图来说明该发明中的包括再传送处理的传真传送处理和传真接收处理。图1,2的数字复印机只要可执行以下说明的四种传真传送处理中的任一种即可,在执行第四种传真传送处理的情况下,对方装置只要可执行以下说明的两种传真接收处理中的任一种即可。
用户把原稿设置在RADF 36上,并操作操作面板103上的操作键105,从而开始传送操作。在传送操作启动时,分别启动传送程序和读入程序,并独立地进行处理。
各个启动的时序因传送模式不同而异。在选择了进行存储器传送的模式的情况下,传送程序和读入程序同时启动,在选择了普通传送模式的情况下,传送程序中的协议结束后启动读入程序,在进行按顺序传送或指定时刻传送模式等的情况下,读入程序结束之后启动传送程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单一处理的流程图分成为多张图图示出来,在说明中用步骤号来代替图号。
根据图3,4A和4B所图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包括再传送处理的本发明的第一传真传送处理。在图3所示的读入程序中,启动之后,首先判断是用于第一次传送的读入还是用于再传送的读入(图3的步骤S130,以下简称S130),如果是用于第一次传送的读入,就把读入完了的张数复位到0(S131)。
接着,拾取一张原稿(S132),在到达原稿读入开始位置的时刻,开始读入原稿(S133、S134)。由扫描部31读入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在扫描寄存器内,经图像压缩/解压缩部压缩后,作为第“读入完了张数+1”页的数据记录在存储器内(S135)。这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到达原稿读入开始位置,就作为原稿错供差错,异常结束读入程序(S136)。
在读入过程中,在到达了原稿读入结束位置的时刻,结束原稿的读入,并进行原稿排出(S137、S138)。这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到达原稿读入结束位置,就作为原稿卡阻差错,异常结束读入程序(S139)。
读取结束后,判断图像数据的压缩是否完了(S140)。在结束了数据的压缩和对存储器的记录的时刻,在读入完了张数上加1(S141),如果还有下一页,则重复由拾取开始的处理(S132~S141),在没有下一页的情况下,正常结束读入程序(S142)。
在数据压缩中,在图像记录区域内发生了存储器满负荷的情况下(S140),如果是传送过程中,由于能够从传送完了的数据中按顺序抹除,所以能确保存储器的空闲区域,而继续进行压缩处理,如果未在进行传送,无法保证释放存储器空间,所以就中断压缩处理,异常结束读入程序(S143、S144)。
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传送程序中,判断开始的传送是否是再传送(S101),如果不是再传送,就把传送完了张数请除(S104)。在从待机状态开始普通传送的情况下,由于不是再传送,所以一定要在S101~S104的处理中,把传送完了张数复位。
接下来,经传真板603的调制解调部603c和NCU603d执行CNG信号的送出、协议和训练(trainning)等公知的传真传送程序(S105、S107、S109)。这时,在没有来自对方(被呼叫方)的应答或发生通信差错、违反传真程序或读入程序异常结束时,就切断线路,执行纠错处理(S106、S108、S110、S117)。
在训练之前的过程正常结束的情况下,一直等待到应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准备完了为止(S111)。准备完了之后,经调制解调部603c和NCU603d传送第“传送完了张数+1”页的图像数据(S112)。在图像数据的传送过程中,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切断线路,进行纠错处理(S113、S117)。
然后,在结束了1页数据的传送的时刻,在传送完了张数上加1(S114),并判断是否有下一页(S115)。如果有下一页,就重复进行从前述的图像数据传送处理(S110)开始直至进行有无下一页的判定(S115)之前的处理,如果没有下一页,就进行传真程序的结束处理,然后切断线路(S116)。这种情况下,因为正常结束了传送,所以,传真装置回到待机状态。
在传送程序内的前述处理中(S101~S103),由于各种故障引起的切断线路的情况下(S117),进行以下的处理。首先,在根据图3的读入程序继续进行读入的情况下,不管读入正常与否都等待结束(S118)。读入结束之后,无论是正常结束读入还是异常结束读入,如果有可能再开启剩余原稿的读入,就成为再传送模式,在满足再传送的条件的时刻重新启动图4A、4B的传送程序(S119、S120)。
读入结束之后,在异常结束读入且剩余原稿的再读入不可能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103的LCD 104上显示并通知“读入完了张数-传送完了张数+1”作为原稿的复位张数,通知用户必须再设置被排出的原稿中的张数进行再传送(S121、S122)。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根据所显示的复位张数再设置从读入程序最后的原稿朝前算的张数的原稿,并指示手动再传送。因为在此之前的期间可以使用主存储器进行其他传真传送或接收,所以,把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抹除,结束本次传送(S123)。
从前述的再传送模式再次启动传送程序的情况下,先判断是否是再传送(S101),再判断原稿的读入是否是正常结束(S102),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为了进行剩余原稿的读入,启动图3的读入程序(S103)。这里,在图3的读入程序中,由于是用来进行再传送的读入,所以不把读入完了张数复位(S130、S131),读入原稿作为完成读入之后记录在存储器内的数据的继续。
再传送的判断之后的操作与第一次传送时的传送完了张数清除(S104)之后的操作同样地进行。结果,由存储器传送已经读入的原稿,接着读入未读入的原稿之后,按顺序进行传送。
下面根据图5A,5B,6A和6B来说明包括再传送处理在内的本发明的第二传真传送处理。第二传真传送处理的流程中的图6A实质上与图4A是等同的,图6B的S218~S220以外的部分也与图4B的S110~S118等同。另外,图5A和图5B的S236~S249与图3的S131~S144等同。
在图5 A和图5B所示的读入程序启动后,首先判断是用来进行第一次传送的读入还是用来进行再传送的读入(S230),如果是用来进行第一次传送的读入就把读入完了张数清除(S236),如果是用来进行再传送的读入,则仅仅拾取读入完了张数的原稿,不读入而原样排出(S231~S235)。
关于未读入而排出的最后原稿以后的原稿,与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读入程序一样地,在发生原稿错供、原稿卡阻、传送执行中的存储器满负荷的情况下,把读入程序异常结束,在前述的各差错未发生的情况下,读入整个原稿并记录在存储器中(S237~S249)。
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传送程序中,各种故障引起的线路切断(S216)后的纠错处理(S218~S220)不同于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传送程序。线路切断后(S216),首先根据图5A和图5B的读入程序继续进行读入的情况下,不管读入是否正常,一直等待到读入结束(S217)。读入结束后,判断读入是否是正常结束(S218),如果是正常结束了读入的情况,就成为再传送模式,在满足了再传送的条件的时刻,再次启动图6A和图6B的传送程序。
在异常结束了读入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103上的LCD 104上对用户显示再次设置全部原稿的指示(S219),并等待再设置整个原稿(S220)。在再设置完整个原稿的时刻,就进入到再传送模式,在满足了再传送的条件的时刻,再次启动图6A和图6B的传送程序。
从前述的再传送模式再次启动传送程序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是正常结束读入(S201),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为了进行剩余原稿的读入,启动图5A和图5B的读入程序(S202)。这时,在图5A和图5B的读入程序中,因为是用来进行再传送的读入,所以自动排出读入完了的原稿(S230~S235),而且由于读入完了的张数不被复位,所以读入剩余的原稿,作为读入完并记录在存储器内的数据的继续。
排出读入完了的张数的原稿之后的操作与第一次的传送时的传送完了的张数复位(S236)后的操作同样地进行,结果,由图像存储器传送已经读入的原稿,接着在读入未曾读入的原稿之后,按顺序传送出去。
在进行再传送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扫描原稿的规定区域所读入的数据和存储在图像存储器内的对应部位的数据来判断是未读入原稿还是已经读入的原稿。这种情况下,为了判断是否完全一致,虽然有必要比较与读入整个原稿的数据对应的数据,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并不能期待减少读入处理的效果,所以只要仅仅扫描比较例如原稿的附加了页码的部分或原稿中有特征的部分即可。
根据图7,8A,8B来说明包括再发处理的本发明的第三传真传送处理。在第三传真传送处理的处理流程中的图8A的S305、S306以外的部分与图4A是等同的,图8B的S314~S317、S320、S321、S325~S327以外的部分与图4B也是等同的。另外,图7也与图3的S130以外的部分等同。
在图7所示的读入程序启动之后,不管是用来进行第一次传送的读入还是用来进行再传送的读入,都必须把读入完了的张数复位(S330)。复位以后的处理(S331~S343)与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读入程序的读入完了张数复位后的处理(S132~S144)同样,在发生了原稿错供、原稿卡阻、传送执行中以外的存储器满负荷的情况下,异常结束读入程序,在不发生所述差错的情况下,读入整个原稿并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图8A及图8B的传送程序启动之后,判断本次传送是否为再传送(S301),若不是再传送,则使传送完了张数复位(S303)。在普通开始传送的情况下,因为不是再传送,所以这里必须把传送完了张数复位。在第一次传送中,复位以后,除故障时的纠错处理(S323~)之外,进行与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传送程序的传送完了张数复位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S307~S319)。
在因各种故障引起切断线路的(S322)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处理。切断线路之后,首先,在根据图7的读入程序继续进行读入的情况下,不管是正常读入还是异常读入,都等待结束(S323)。读入结束后,判断是否正常结束了读入(S324),如果是正常结束了读入的情况,就成为再传送模式,在满足了再传送的条件的时刻,再次启动图8A、8B的传送程序。
在异常结束读入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103上的LCD 104上对用户显示再次设置全部原稿的指示(S326),并等待再设置整个原稿(S327)。这时,暂时从存储器内抹除未传送原稿的数据(S325),在再设置了原稿的时刻,进入再传送模式,在满足了再传送的条件的时刻,再次启动图8A、8B的传送程序。
从前述的再传送模式再次启动传送程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是再传送(S301)之后,判断是否是正常结束读入(S302),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为了再次进行全部原稿的读入,启动图7的读入程序(S304)。这时,在图7的读入程序中,与传送完了张数无关从第一页开始读入原稿。并且把传送完了张数保存起来作为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然后把传送完了张数复位(S305、S306)。另外,关于CNG传送、协议、训练,进行与第一传真传送处理的传送程序同样的处理(S307~S313)。
接着,在图像数据传送时,从存储器传送第“传送完了张数+1”页以后的原稿图像数据。总之,在前次读入正常结束的情况下,从传送完了的页的下一页继续传送,在前次读入异常结束的情况下,从第一页开始传送。
为此,第“传送完了张数+1”页的图像数据的准备完了后,判断前次读入是否是异常结束(S314)。在是异常结束的情况下,即在全部原稿再传送的情况下,比较“前次传送完了张数”和“传送完了张数”(S320)。在“前次传送完了张数>传送完了张数”期间,对原稿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是再传送的数据,并进行传送(S321)。在是正常结束的情况下,原样传送原稿图像数据(S315)。
图9A、图9B是包括再传送处理在内的第四传真传送处理的传送程序的流程图。图10是用来应答图9A、图9B的传真传送处理的第一传真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图9A、9B、10和图11的处理流程中的图9A除追加了S435、S436以外与图8A是等同的,除图6B的S320、S321以外,图9B与图6B是等同的。
在图9A、图9B所示的传送程序中,在有关第三传真传送处理的图8A的进行协议的处理步骤(S309)的紧前面,进行以下的处理。即:与图8A、图8B的S314一样,判断前次的读入是否是异常结束(S435)。
在判断的结果是异常结束的情况下,即整个原稿再传送的情况下(S435是Yes的情况下),就把“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作为非标准程序的信号NSS传送到接收方,例如:如果前次传送完了张数是5张,就传送值“5”。
按照这样的处理,图8A、8B的S321中的所谓“附加再传送标记并由原稿数据记录部进行的第“传送完了张数+1”页数据通信”的处理就不要了。如前所述,在图9A、9B中,第“传送完了张数+1”页的数据准备完了之后,就省去了对应于图8A、图8B的S314、S320、S321的处理。
以下,根据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第一传真接收处理操作。首先,一旦正在接收待机(S401)的接收方的装置接收到CNG信号(S402),就向传送方的装置传送应答信号(S403),接收方接受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作为NSS信号(S404),进行训练之后(S405),进行图像数据的接收(S406)。
在图像数据接收时,根据在S404接收到的前次传送完了张数判断当前正在接收的页数是否低于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S407)。如果低于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S407中是Yes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就是前次传送完了的数据,所以在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上附加上表示是再传送的数据(S408),然后根据附加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图像(S409)。即:例如前次传送完了张数是5张,则对于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从第一张到第五张附加表示是再传送的图像数据的标记。
如果当前正在接收的页数不低于前次传送完了张数(S407中是No的情况下),就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原样输出图像(S409)。图像输出之后,确认有无下一页。如果有下一页(S410中是Yes的情况下),就再次把处理返回到S406,并重复从S406到S410的处理。如果没有下一页(S410中是No的情况下),就切断线路(S411),结束通信(S412)。这样,无须把传送方装置决定的图像数据附加到原稿图像数据上,就能够在接收方装置中,在原稿图像数据的任意位置上附加任意消息。
图11是用来应答图9A、图9B的传真传送处理的第二传真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在接收方装置能够进行存储器接收的情况下执行图11的处理。图11与图10相比,S417以后的处理不同。即:在S417中,训练之后,一方面接收原稿图像数据,一方面在有下一页期间暂时把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起来(S418~S420)。
接着,在线路切断之后(S421),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判断是否除去被再传送的数据,例如为能够让用户认识而进行显示等。在除去的情况下(S422中是Yes的情况下),确定所接收到的全图像数据中的再传送数据(S423),并除去再传送数据(S424),然后仅根据剩余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输出。在不除去再传送数据的情况下(S422中是No的情况下),就原样用接收到的整个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输出。
按照这种方法,例如:在接收方装置是能够进行存储器接收的机种的情况下,在作为NSS信号接收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之后,把再传送的图像数据全部存储起来,并进行通信之后,记录纸输出前,就能够根据接收方用户的要求抹掉基于前次传送完了张数的值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前次传送部分(例如从第一张到第五张),不进行输出。
因此,根据接收方用户的要求,能够进行再传送图像数据的记录纸输出,可以只在必要的情况下输出再传送部分,从而能够避免记录纸的浪费。当然,图10、图11的传真接收处理是能够对应于接收方装置把前次传送完了张数作为NSS来接收的情况。
以上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例举的是数字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传真功能的情况的实施例,但是,代替数字图像形成装置,在单独的传真装置、或多功能传真打印机等内具有传真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
本发明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或图像信息传送系统也可以是用所谓电话线路连接的传真装置、传真功能以外的传送装置、传送功能。例如把本发明领会为系统,由外部扫描器构成图像读入部;由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存储器构成存储部;由网络共有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构成图像记录部;由网络接口(网络适配器)等构成通信装置。构成经由网络在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图像信息的系统(电子文件系统等),在该系统中可以设置进行有关图3~图11的处理的程序,也可适用本发明。另外,上述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一体,例如:也可以将扫描器或图像形成部单独设置,从而全部或一部分分体设置。
另外,无须说,也可以把本发明的构成的控制部分(图3~图11)的一部分或全部用记录在硬件或信息处理装置可读入的记录媒体上的软件来构成。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包括有进行被设置的原稿的读入的原稿读入装置、存储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装置、经通信线路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检测所述通信装置在传送所述原稿读入装置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过程中发生的传送故障的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到传送故障时中断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然后,再次对所述原稿读入装置设置原稿时,再启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其中,该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还包括因传送故障引起的中断传送之前存储所述通信装置传送完了的原稿张数的传送张数存储装置和所述原稿读入装置完成读入之后把存储完的原稿张数存储到所述图像存储装置中的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在设置有上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和上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在图像信息传送装置中即使发生了传送故障而中断了传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区别读入完了的原稿和图像数据传送完了的原稿并进行合适的管理,从而能够根据状况确实高效地进行再传送。
按照本发明,其中,在上述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中,根据上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和上述图像存储装置的信息进行未传送原稿的传送,根据上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的信息进行未读入原稿的读入并进行再传送。这样,就不必要再次读入已经完成了读入的同一原稿,仅仅进行最低限度的原稿读入,所以,能够缩短有关再传送的时间并能够缩短原稿的占用时间。而且,不必要由用户确认发生了传送差错的原稿,或特意区别必要的原稿进行再传送,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按照本发明,其中,在上述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中,由于传送故障引起传送中断并把原稿设置在上述原稿读入装置内进行再传送时,根据上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存储的读入原稿张数,不进行上述原稿读入装置内设置的原稿中的已经读入完了的原稿,而仅进行未读入原稿的读入。这样,就不必要考虑传送是否已完成或读入是否完成并对原稿进行分类,而能够在装置侧自动提取原稿进行处理,所以,提高作业性的同时,能够根据状况确实地进行再传送。因此能够缩短释放出原稿前的时间。
本发明在不背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按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予以实施。因此,前述的实施例各方面都不过是单独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表示于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不被局限于说明书正文中。
另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包括有进行被设置的原稿的读入的原稿读入装置、存储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装置、经通信线路连接到图像数据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通信装置在传送所述原稿读入装置所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过程中发生的传送故障的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到传送故障时,中断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再次对所述原稿读入装置设置原稿时,再启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的读入操作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传送操作;该图像信息传送装置还包括:
因传送故障引起的中断传送之前存储所述通信装置传送完了的原稿张数的传送张数存储装置;
再传送整个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装置,其根据所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对图像信息附加用来识别未传送原稿图像信息和传送完的原稿图像信息的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和通知装置;所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存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读入的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装置中的图像的张数;所述通知装置根据所述传送张数存储装置或所述读入张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把为了再传送而应设置在所述读入装置中的原稿张数通知给用户;
进行重设置在读入装置内的原稿的读入并进行再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因传送故障引起传送中断并把原稿设置在所述原稿读入装置中进行再传送时,比较所述原稿读入装置所读入的重置原稿每一个的规定区域的读入信息和所述图像存储装置内所存储的以前读入的对应区域的图像信息,对于所述读入信息与所述图像信息一致的原稿不进行原稿读入,而仅进行不一致的原稿的读入。
4.一种图像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有经通信线路连接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的通信装置、存储经所述通信线路接收到的传送数据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装置、打印/控制所述图像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息接收装置还包括:检测由传送方传送用来识别未传送图像数据和传送完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打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识别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使先前未传送图像数据和先前传送完图像数据的打印处理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打印处理使得打印先前传送完的图像信息时打印已经传送完成的图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打印处理是接收到先前传送的图像数据时,有选择地抹除已经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装置内的先前接收的图像数据。
CNB00106505XA 1999-01-28 2000-01-28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9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39799 1999-01-28
JP019397/1999 1999-01-28
JP308131/1999 1999-10-29
JP30813199A JP3670535B2 (ja) 1999-01-28 1999-10-29 画像情報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6327A CN1266327A (zh) 2000-09-13
CN1148947C true CN1148947C (zh) 2004-05-05

Family

ID=2635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65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947C (zh) 1999-01-28 2000-01-28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62114B1 (zh)
JP (1) JP3670535B2 (zh)
CN (1) CN114894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7676A (ja) * 2001-01-10 2002-07-26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電子メール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7511861B2 (en) * 2002-08-30 2009-03-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page facsimile method and device
JP3757968B2 (ja) * 2003-09-18 2006-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JP4802976B2 (ja) * 2006-10-31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392437B2 (ja) 2007-02-21 2010-01-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転送装置
JP4600785B2 (ja) * 2008-03-21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039661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Kenneth Stephen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facsimile message retransmission
EP3458917A1 (de) * 2016-05-18 2019-03-27 Bobst Grenchen Ag Kontrollsystem für einen funktionsabschnitt einer papier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JP7067026B2 (ja) * 2017-11-17 2022-05-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7162A (en) * 1988-04-19 1989-12-12 Ricoh Company, Ltd. Facsimile machine having retransmission function
US5270830A (en) 1989-08-10 1993-12-14 Fujitsu Limited Facsimile transmission system
JPH04255159A (ja) 1991-02-07 1992-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5145725A (ja) 1991-11-25 1993-06-11 Fujitsu Ltd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JPH07115528A (ja) 1993-10-19 1995-05-02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5896204A (en) * 1993-12-06 1999-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JP3715355B2 (ja) * 1995-08-31 2005-11-0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KR100193809B1 (ko) * 1995-11-16 1999-06-15 윤종용 팩시밀리에 있어서 에러상태 통보방법
JPH11275298A (ja) * 1998-01-19 1999-10-08 Brother Ind Ltd ファクシミリ送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62114B1 (en) 2005-03-01
JP3670535B2 (ja) 2005-07-13
JP2000287052A (ja) 2000-10-13
CN1266327A (zh) 2000-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9602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pecimen image judging section and an image information suitability judging section
US2006010388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151549A (zh) 印刷处理方法
US8305351B2 (en) Display input device
US7643167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JP344103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48947C (zh)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US7299233B2 (en) Copy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8122210B2 (en) Data backup device, data backup system, and data backup program
US6646755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llowing automatic printing as needed
JPH08116427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301176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US6504627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7170615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ncluding image 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JP3814513B2 (ja)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3753684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899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11117A (ja) 印刷指令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410929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679342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91868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7020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ライセンス情報管理装置
JP20010222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773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268594A (ja)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