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1727B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1727B
CN114851727B CN202210628900.5A CN202210628900A CN114851727B CN 114851727 B CN114851727 B CN 114851727B CN 202210628900 A CN202210628900 A CN 202210628900A CN 114851727 B CN114851727 B CN 114851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roller
driving
printing
printing medium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89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1727A (zh
Inventor
龟井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89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1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1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1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印刷装置具有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而向外部排出;及排出辊驱动部,使驱动排出辊旋转,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驱动排出辊通过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印刷装置还具有控制装置,通过输送驱动部使输送辊旋转,从而使被印刷介质被输送,通过使全裁切装置的一对刀片从从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裁断位置移动,被印刷介质被裁断,通过将全裁切装置的一对刀片保持在裁断位置,通过排出辊驱动部使驱动排出辊旋转,将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4月17日、申请号为201880043014.8、发明名称为“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控制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记录了印刷装置的计算机使用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这样的标签打印机,对长条状的被印刷介质进行任意的文字、图案、图形等的印刷,然后将被印刷介质裁断,由此作成标签。
还提出了在这样的标签打印机中具有如下部件的标签打印机:排出辊,将在印刷后被裁断并从被印刷介质被切离的印刷物排出;辊轮,与该排出辊一起夹持印刷物;退避机构,在被印刷介质的输送中使辊轮退避到远离排出辊的位置,在印刷物的排出中使辊轮接近排出辊(参照日本专利第4126214号)。
然而,在如上所述使辊轮远离及接近排出辊的退避机构被设置于印刷装置时,将导致构造的复杂化、部件数目的增加、装配工时的增加、或者印刷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在不设置排出辊、裁断后的印刷物靠自重被排出的印刷装置中,在印刷物于排出方向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等,有时印刷物的前端接触到印刷装置的设置面等,印刷物不能靠自重被排出,印刷物以被裁断的状态而残留。当这样印刷物以被裁断的状态而残留时,存在当制作下一个印刷物时,残留的印刷物与下一个印刷物一起被裁断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如上所述的实际情况,期望具有如下优点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以简洁的结构将通过裁断装置被裁断的被印刷介质的印刷物排出到外部。
根据一个方式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而向外部排出;以及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印刷装置还具有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通过使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从从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有关一个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而向外部排出;以及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第一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赋予阻力的摩擦部件,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通过使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从自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有关一个方式的程序,由印刷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其中,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而向外部排出;以及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第一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赋予阻力的摩擦部件,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通过使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从自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开闭盖敞开的状态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的被收纳于印刷装置的盒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具有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排出辊单元的立体图(之一)。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排出辊单元的立体图(之二)。
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省略了排出辊罩的图示的排出辊单元的立体图(之一)。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省略了排出辊罩的图示的排出辊单元的立体图(之二)。
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排出辊及从动排出辊的立体图(之一)。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排出辊及从动排出辊的立体图(之二)。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排出辊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排出辊的俯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排出辊的示意图(之一)。
图15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排出辊的示意图(之二)。
图16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物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物的排出动作的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之一)。
图18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物的排出动作的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之二)。
图19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物的排出动作的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印刷系统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开闭盖3敞开的状态的印刷装置1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100具有印刷装置1和印刷控制装置80。印刷控制装置80通过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与印刷装置1传递数据。印刷控制装置80是具有显示装置81及输入装置82的例如笔记本式的个人电脑,但也可以是智能电话、平板终端等便携式计算机等,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印刷介质M的长尺寸方向(副扫描方向)、而且是被印刷介质M被输送的方向以及印刷物M1被排出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成为被印刷介质M及印刷物M1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成为被印刷介质M及印刷物M1的厚度方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这些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相互正交。作为一例,X方向及Z方向是水平方向,Y方向是铅直方向。
印刷装置1例如是以单程方式对长条状的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标签打印机。以后,以使用墨带的热转印方式的标签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印刷方式和被印刷介质M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印刷方式可以是对感热纸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如图3所示,被印刷介质M例如是带部件,包括具有粘接层的基材Ma、和覆盖粘接层且能够剥离地被粘贴于基材Ma的剥离纸Mb。被印刷介质M还可以是仅由不具有接触层的基材Ma构成的介质。
如图1及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装置筐体2、和开闭自如地被安装于该装置筐体2的开闭盖3。如图2所示,装置筐体2在内部具有收纳带盒30的盒收纳部19。关于盒收纳部19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装置筐体2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源按钮25、进行各种操作用的操作按钮26、盖开闭按钮27等。当在外部电源D(参照图5)被连接的状态下(即AC适配器连接状态)电源按钮25被按下时,电源电路28(参照图5)被发送信号,印刷装置1的电源接通。并且,在操作按钮26或盖开闭按钮27被按下时,控制装置5(参照图5)被发送信号,通过控制装置5进行与各按钮对应的处理。
另外,在装置筐体2设有电源线连接端子、外部设备连接端子、存储介质插入口等,但没有图示。此外,在印刷装置1是以电池等内部电源进行动作的装置的情况下,还可以不设置电源线连接端子。此外,在印刷装置1是不需进行与印刷控制装置80等外部设备的连接即可使用的装置的情况下、和仅以无线方式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情况下,还可以不设置外部设备连接端子。
开闭盖3被配置于盒收纳部19的上部,能够开闭地覆盖盒收纳部19。开闭盖3通过盖开闭按钮27被按下而敞开,例如通过手动动作被闭合。在开闭盖3形成有窗3a,以便在该开闭盖3闭合的状态下也能够目视确认在盒收纳部19是否收纳有盒30。
并且,在装置筐体2的侧面形成有排出口2a。被印刷介质M在印刷装置1内通过热敏头10被进行印刷,已在热敏头10被印刷完并通过裁断而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印刷物,从排出口2a向印刷装置1的外部沿X方向被排出。
图3是表示被收纳于印刷装置1的盒30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3所示的盒30收纳被印刷介质M,并且装卸自如地被收纳于图4所示的盒收纳部19。如图3所示,盒30具有收纳被印刷介质M和墨带R用的盒外壳31。在该盒外壳31设有热敏头被插入部36及卡合部37。另外,在图4及后述的图17~图19中,省略盒30的图示,而图示被印刷介质M的一部分(自压辊21起的下游侧)。
在盒外壳31还设有带芯32、墨带供给芯34和墨带卷取芯35。被印刷介质M呈卷状被卷绕在盒外壳31内部的带芯32上。并且,热转印用的墨带R以其前端被卷绕在墨带卷取芯35上的状态,呈卷状被卷绕在盒外壳31内部的墨带供给芯34上。
如图4所示,在盒收纳部19设有多个盒支承部20,用于将盒30支承在规定的位置。并且,在盒支承部20设有带宽检测开关24,其是检测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的一例。盒收纳部19能够有选择地收纳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相互不同的多种类型的盒30。带宽检测开关24根据盒30的形状(在盒30设置的凹凸的形状)检测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并输出表示所检测出的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的传感器信号。
另外,在盒收纳部19还设有热敏头10、压辊21、带芯卡合轴22和墨带卷取驱动轴23,热敏头10根据表示应形成于被印刷介质M的印刷内容的数据(以后记述为印刷数据),对被印刷介质M印刷基于多个印刷行的图像。另外,在热敏头10中埋设有热敏电阻13(参照图5)。此外,热敏头10是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印刷机构的一例,压辊21是输送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辊的一例,热敏电阻13是测定热敏头10的温度的头温度测定部的一例。
在盒30被收纳于盒收纳部19的状态下,盒外壳31的卡合部37被支承于盒收纳部19的盒支承部20,热敏头10被插入盒外壳31的热敏头被插入部36中。并且,盒30的带芯32卡合于带芯卡合轴22,墨带卷取芯35卡合于墨带卷取驱动轴23。
在印刷装置1被输入印刷指示时,被印刷介质M通过压辊21的旋转从带芯32被连续送出。此时,墨带卷取驱动轴23与压辊21同步旋转,由此墨带R和被印刷介质M一起从墨带供给芯34被连续送出。由此,被印刷介质M和墨带R以重叠的状态被输送。并且,当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时,墨带R通过热敏头10被加热,由此油墨被转印在被印刷介质M上,进行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印刷。
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用过的墨带R被卷取在墨带卷取芯35上。另一方面,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印刷的被印刷介质M,通过作为裁刀的一例的半裁切装置16被裁断,作为印刷物M1(参照图17)被切离。该印刷物M1通过作为一对的排出辊的一例的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被排出。另外,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被配置为图6及图7所示的排出辊单元56的一部分,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5是具有印刷装置1的印刷系统100的控制框图。
印刷装置1除上述的热敏头10、压辊21、带宽检测开关24等以外,还具有控制装置5、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7、通信接口(IF)8、头驱动电路9、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步进电机12、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裁刀电机15、半裁切装置16、全裁切装置17、电源电路28、作为排出辊驱动部的一例的排出辊驱动电机43、排出用电机驱动电路44及编码器49。另外,控制装置5、ROM 6及RAM 7是印刷装置1的计算机的一例。
控制装置5具有例如作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处理器5a。控制装置5将在ROM 6存储的程序展开到RAM 7中并执行程序,由此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控制装置5例如向头驱动电路9提供控制信号(选通脉冲信号、闩锁信号、时钟信号)和印刷数据,通过头驱动电路9控制热敏头10。并且,控制装置5通过电机驱动电路(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排出用电机驱动电路44)控制电机(步进电机12、裁刀电机15、排出辊驱动电机43)。
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控制装置5从编码器49获取与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息,并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在除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印刷物M1的排出时以外的时候(例如,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时),驱动排出辊41的图10所示的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对置,由此驱动排出辊41不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并且,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驱动排出辊41在图11所示的接触区域41中与印刷物M1接触并旋转,由此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
ROM 6存储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印刷程序、以及该印刷程序的执行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字体等)。并且,ROM 6还作为被存储有控制装置5可以读取的程序的存储介质发挥作用。
RAM 7作为存储印刷数据和有关印刷的信息的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
通信接口8通过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与印刷控制装置80等外部装置之间传递数据。
头驱动电路9根据由控制装置5提供的控制信号和印刷数据驱动热敏头10。
热敏头10具有沿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即Y方向被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10a。头驱动电路9在由控制装置5提供的选通脉冲信号的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印刷数据有选择地使供给发热元件10a的电流通电,由此发热元件10a发热将墨带R加热。由此,热敏头10通过热转印对被印刷介质M一行一行地进行印刷。
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对步进电机12进行驱动。该步进电机12是输送被印刷介质M用的输送驱动部的一例,使压辊21旋转。该压辊21借助步进电机12的动力进行旋转,沿被印刷介质M的长度方向(副扫描方向)即X方向输送被印刷介质M。
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对裁刀电机15进行驱动。半裁切装置16及全裁切装置17借助裁刀电机15的动力进行动作,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全裁切或者半裁切。所谓全裁切是指将图3所示的被印刷介质M的基材Ma和剥离纸Mb一起沿着宽度方向裁断的动作,所谓半裁切是指仅将基材Ma沿着宽度方向裁断的动作。如图4所示,半裁切装置16通过可动刀片16a及固定刀片16b将被印刷介质M裁断。
印刷控制装置80具有显示装置81、输入装置82、控制装置83、显示部驱动装置84、ROM 85、RAM 86、和通信接口(IF)87。
显示装置81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有机EL)显示器等。输入装置82例如是键盘装置、触摸屏等,受理用户的各种操作。控制装置83具有例如作为CPU的处理器83a,控制印刷控制装置80的各部分的动作。
另外,在印刷装置1的RAM 7存储的印刷数据例如是这样生成的,用户一面观察在显示装置81显示的印刷内容的输入画面,一面在输入装置82中进行印刷内容的输入操作,由此根据该输入操作通过控制装置83而生成。并且,所生成的印刷数据从印刷控制装置80的通信接口87被向印刷装置1的通信接口8发送,并存储在RAM 7中。另外,在印刷装置1具有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的情况下,还可以由印刷装置1的控制装置5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印刷数据。或者,也可以是,印刷装置1从被插入在装置筐体2设置的上述的存储介质插入口中的存储介质获取印刷数据。
图6及图7是表示排出辊单元56的立体图。
图8及图9是省略了排出辊单元56中的排出辊罩55的图示的立体图。
图10及图11是表示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驱动排出辊41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驱动排出辊61的俯视图。
图14及图15是用于说明从动排出辊42的示意图。
图6及图7所示的排出辊单元56例如具有4个驱动排出辊41、4个从动排出辊42、排出辊驱动电机43、框架48、编码器49、齿轮列50、轴承53、压簧54、排出辊罩55等。
如图8~图11所示,各驱动排出辊41例如通过与沿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一个中心轴45被一体成形,在Y方向上被隔开间隔相互连接。
中心轴45呈筒状,在内部嵌合着成为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第一轴)46。旋转轴46沿着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而设置。由此,中心轴45及各驱动排出辊41与旋转轴46一体地沿图10~图12中的顺时针的旋转方向D进行旋转。
如图10~图12所示,驱动排出辊41在其外周面具有:接触区域41a,被设置成在印刷物M1的排出时与印刷物M1接触;非接触区域41b,被设置成通过远离被印刷介质M并与其对置,使驱动排出辊41不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优选接触区域41a及非接触区域41b在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上分别设有各一个。另外,非接触区域41b沿着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整体不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
驱动排出辊41在俯视观察时(即,从Y方向的上方观察时),例如呈包围中心轴45的扇形。另外,在图12(及后述的变形例的图13)中,用双点划线(假想线)表示与接触区域41a(接触区域61a)成为同径的圆周部分。
在此,将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从动排出辊42)对置、驱动排出辊41与被印刷介质M不接触时的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位置,作为图10所示的非接触位置P1。
在印刷物M1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后,接触区域41a与印刷物M1接触着旋转,由此驱动排出辊41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将这样接触区域41a与印刷物M1接触时的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位置,作为图11所示的接触位置P2。
如图10~图12所示,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接触区域41a的前端部分成为例如被倒圆成曲面状并弯曲成曲面状的弯曲部分41c。这是因为在上述的前端部分是有棱角的部分时,在驱动排出辊41的接触区域41a开始接触印刷物M1时使驱动排出辊41旋转所需要的转矩临时增大,因而抑制该转矩的增加,使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顺畅进行。
驱动排出辊41被连续地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在旋转方向D中非接触区域41b相对于旋转轴46的旋转中心R的角度θ达到例如180度以上的区域中。由此,即使是不能精度良好地控制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位置时,也能够抑制接触区域41a意外地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
驱动排出辊41不限于呈上述的扇形,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驱动排出辊61等,驱动排出辊61具有外周的圆弧的一部分被切成平面状的切口部分的非接触区域61b。也可以是,该驱动排出辊61在旋转方向D的接触区域61a的前端部分是例如被倒圆成曲面状并弯曲成曲面状的弯曲部分61c。另外,驱动排出辊61的非接触区域61b被连续地设置于在旋转方向D中相对于旋转轴46的旋转中心R的角度θ小于180度的区域。
如图8及图9所示,上述的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轴46在下端附近贯通框架48中被放置有排出辊驱动电机43的电机支承部48a。并且,旋转轴46由电机支承部48a支承着能够旋转。另外,旋转轴46的上端还由框架48支承着能够旋转。
一端被固定于电机支承部48a的摩擦弹簧47被卷绕于中心轴45,该摩擦弹簧47对中心轴45的旋转即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赋予阻力。由此,能够抑制驱动排出辊41以惰性而旋转,提高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位置精度。
框架48具有电机支承部48a及弹簧座部48b,例如被固定于图4等所示的装置筐体2。如上所述,排出辊驱动电机43被放置于电机支承部48a。
排出辊驱动电机43例如是DC电机。在排出辊驱动电机43的下方突出的输出轴43a贯通电机支承部48a。并且,在输出轴43a设有齿轮43b,该齿轮43b与包括在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轴46设置的齿轮50a的齿轮列50中的一个啮合。由此,排出辊驱动电机43的动力经由齿轮43b及齿轮列50被传递至旋转轴46。
如图6~图9所示,在旋转轴46的下端附近设有编码器49。该编码器49具有形成有图10及图11所示的切槽49a-1的切槽圆板49a、和检测切槽49a-1的光电传感器49b。
切槽圆板49a被配置成与旋转轴46一体地旋转,即与驱动排出辊41一体地旋转。光电传感器49b通过检测切槽49a-1,检测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位置。
如图8~图11所示,各从动排出辊42例如通过与沿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一个中心轴45一体成形,在Y方向上被隔开间隔相互连接。并且,各从动排出辊42位于与各驱动排出辊41对置的位置,随着驱动排出辊41向旋转方向D旋转,与驱动排出辊41的接触区域41a或者被夹持的印刷物M1接触,由此向与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相反的方向(在图10及图11中指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动排出辊42的中心轴51呈筒状,在内部嵌合着成为从动排出辊42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第二轴)52。旋转轴52沿着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而设置。由此,中心轴51及旋转轴52与从动排出辊42一体地进行旋转。
如图8及图9所示,旋转轴52由轴承53支承为上端和下端能够旋转。
轴承53具有:上部臂53a,支承旋转轴52的上端能够旋转;下部臂53b,支承旋转轴52的下端能够旋转;弹簧用凹部53c,用于固定压簧54的一端。另外,压簧54的另一端被固定于框架48的弹簧座部48b。
如图14所示,压簧54在从动排出辊42接近驱动排出辊41的方向(印刷物M1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上,经由轴承53对从动排出辊42施力。另外,从动排出辊42被配置成在压簧54是自由长度时与接触位置P2的驱动排出辊41即接触区域41a干涉。但是,从动排出辊42与驱动排出辊41紧密接触而被驱动排出辊41压回来,由此抗拒压簧54的施力,将压簧54稍微压缩。
如图15所示,印刷物M1在排出时被驱动排出辊41和从动排出辊42夹持,根据印刷物M1的厚度,从动排出辊42被印刷物M1向远离驱动排出辊41的方向(Z方向)按压。由此,压簧54被压缩。这样,轴承53及压簧54能够根据印刷物M1的厚度调整从动排出辊42和驱动排出辊41的间隙。
如图6及图7所示,排出辊罩55具有相互对置的驱动辊侧对置面55a及从动辊侧对置面55b。驱动辊侧对置面55a和从动辊侧对置面55b的间隙成为印刷物M1被排出的排出路径DP。排出辊罩55例如被固定于框架48。
在驱动辊侧对置面55a,供各驱动排出辊41的接触区域41a的一部分向排出路径DP侧突出的开口区域55c沿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排列,并被设置了与驱动排出辊41相同的数量,在此是设置了4个。并且,在从动辊侧对置面55b,供各从动排出辊42的一部分向排出路径DP侧突出的开口区域55d沿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排列,并被设置了与从动排出辊42相同的数量,在此是设置了4个。
在此,如图6所示,在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上,设驱动排出辊41的宽度为辊宽L1,设驱动辊侧对置面55a的宽度为开口区域宽度L2,设相邻的两个开口区域55c、55c的间隙为开口区域间隔L3,设相邻的两个驱动排出辊41、41的间隙为辊间隔L4。另外,辊宽L1与辊间隔L4之和、和开口区域宽度L2与开口区域间隔L3之和一致。
印刷装置1使用的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宽度大于辊间隔L4,以便使被印刷介质M与任一个驱动排出辊41接触。并且,从产生卷曲的被印刷介质M不易进入开口区域55c内的角度考虑,优选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大于开口区域宽度L2。即,辊间隔L4被设定为比印刷装置1使用的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的最小值小的值。并且,优选开口区域宽度L2被设定为比印刷装置1使用的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的最小值小的值。
另外,上述的驱动排出辊41的Y方向的宽度L1及间隔L4、与从动排出辊42的Y方向的宽度及间隔相同,驱动辊侧对置面55a的开口区域55c的Y方向的宽度L2及间隔L3、与从动辊侧对置面55b的Y方向的开口区域55d的宽度及间隔相同。即,驱动排出辊41的辊宽L1与从动排出辊42的宽度相等,开口区域55c的开口区域宽度L2与开口区域55d的宽度相等,相邻的两个开口区域55c、55c的开口区域间隔L3与相邻的两个开口区域55d、55d的间隔相等,相邻的两个驱动排出辊41、41的辊间隔L4与相邻的两个从动排出辊42、42的间隔相等。
在排出辊罩55中,在驱动辊侧对置面55a和从动辊侧对置面55b的间隙即排出路径DP的下端形成有下端倾斜面55e。该下端倾斜面55e在X方向的上游侧端部中Y方向的位置与最下部的开口区域55c、55d的下端相同。并且,下端倾斜面55e以越进入X方向的下游侧时Y方向的位置越下降的方式而倾斜。
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在排出路径DP中偏向下端侧而配置,图15所示的印刷物M1在Y方向中从排出路径DP的Y方向的中央附近一直到下端附近、由驱动排出辊41和从动排出辊42夹持着被排出。另外,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各一个。这种情况下时的单一的驱动排出辊41及单一的从动排出辊42可以在排出路径DP中偏向下端侧而配置。并且,在印刷物M1(被印刷介质M)于Y方向中靠近中央被排出(输送)的情况下,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还可以比印刷物M1(被印刷介质M)靠近中央的Y方向的中心位置偏向下端侧而配置。这是为了便于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印刷物M1借助自重在排出路径DP内落下。
图16是用于说明印刷物M1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7~图19是用于说明印刷物M1的排出动作的印刷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首先,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5通过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控制步进电机12,由此一面使压辊21进行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一面通过头驱动电路9控制热敏头10,从而使热敏头10进行被印刷介质M的印刷。并且,控制装置5通过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控制裁刀电机15,由此通过全裁切装置16或者半裁切装置17进行被印刷介质M的全裁切或者半裁切。
按照图17所示在被印刷介质M通过全裁切装置16被裁断后,为了将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已印刷的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在全裁切装置16的可动刀片16a位于裁断位置的状态下,使驱动排出辊41按照图18所示沿旋转方向D进行旋转例如一圈(图16的步骤S1)。
另外,控制装置5将通过编码器49的光电传感器49b检测出切槽圆板49a的切槽49a-1时的驱动排出辊41的非接触位置P1(参照图10)作为初始位置,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在印刷物M1的排出时,使驱动排出辊41旋转一圈再返回到初始位置。
即,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在通过压辊21对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中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对置,由此驱动排出辊41与被印刷介质M不接触。另外,当在驱动排出辊41与印刷物M1接触的接触位置P2的状态下电源突然停止的情况下等,控制装置5还可以使用编码器49检测下一次的起动时驱动排出辊41是否位于初始位置,如果驱动排出辊41不在初始位置,则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驱动排出辊41向初始位置旋转。
如图18所示,在X方向中,驱动排出辊41的与印刷物M1的接触位置和全裁切装置16的裁断位置之间的长度L5以下的长度的印刷物M1,不能通过驱动排出辊41被排出。因此,在印刷装置1中,优选能够设定的印刷物M1的X方向的最小长度比长度L5长。
如上所述,将通过编码器49的光电传感器49b检测出切槽圆板49a的切槽49a-1时的驱动排出辊41的非接触位置P1作为初始位置,因而在驱动排出辊41旋转一圈、与驱动排出辊41一体地旋转的切槽圆板49a的切槽49a-1再次通过光电传感器49b被检测出时(步骤S2:是),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停止(步骤S3)。由此,如图19所示,印刷物M1从装置筐体2的排出口2a被排出。然后,控制装置5使全裁切装置16的可动刀片16a从裁断位置退避。
在此,驱动排出辊41的排出动作中的旋转数不限于一圈,也可以是两圈以上。另外,当印刷物M1在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时靠自重从装置筐体2的排出口2a被排出的情况下,驱动排出辊41进行空转,不与印刷物M1接触。
另外,在被印刷介质M的余量减少时,被印刷介质M的尾端部分不作为印刷物M1被切离,但在通过压辊21时,不通过压辊21被输送。因此,当在印刷装置1配置有检测被印刷介质M的尾端的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驱动排出辊41以比印刷物M1的排出时(例如一圈)多的旋转数(例如三圈)进行旋转。由此,能够防止被印刷介质M的尾端部分不被驱动排出辊41排出而残留在全裁切装置16附近。因此,还能够防止以后在被重新插入盒收纳部19的盒30的被印刷介质M通过全裁切装置16被裁断时,残留在全裁切装置16附近的被印刷介质M的尾端部分被一起裁断,长方形的垃圾增加。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具有:作为印刷机构的一例的热敏头10,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作为裁刀的一例的全裁切装置16,将通过该热敏头10被进行了印刷的已印刷的被印刷介质M裁断;驱动排出辊41,将通过该全裁切装置16被裁断并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已印刷的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驱动排出辊41在其外周面具有非接触区域41b,非接触区域41b被设置成通过远离被印刷介质M并与其对置,使得驱动排出辊41不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
由此,在除印刷物M1的排出时以外的时候,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对置,由此能够避免驱动排出辊41与被印刷介质M或从动排出辊42的接触。并且,由于能够这样避免驱动排出辊41与被印刷介质M或从动排出辊42的接触,因而能够省略如下的退避机构的设置,该退避机构用于使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中至少一方在除印刷物M1的排出时以外的时候远离另一方,在印刷物M1的排出时接近另一方。由此,能够避免印刷装置1的构造的复杂化、部件数目的增加、装配工时的增加、或者印刷装置1的大型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将从被印刷介质M被切离的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
另外,能够通过驱动排出辊41强制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因而与没有设置如驱动排出辊41那样强制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的构造的方式相比,能够防止如下情况,例如在印刷物M1的X方向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等,印刷物M1的前端与印刷装置1的设置面等接触,印刷物M1不能靠自重被排出,由此印刷物M1以通过全裁切装置16被裁断的状态而残留。因此,例如能够防止如下情况,例如在下一个印刷物M1被制作时,在经由被印刷介质M的寻头(日文:頭出し),被印刷介质M通过半裁切装置17被半裁断的情况下,所残留的印刷物M1与被印刷介质M一起被半裁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还具有:作为输送辊的一例的压辊21,输送被印刷介质M;作为排出辊驱动部的一例的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驱动排出辊41旋转;控制装置5,控制该排出辊驱动电机43,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在压辊21对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中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对置,由此驱动排出辊41不与被印刷介质M接触。驱动排出辊41还具有与印刷物M1接触的接触区域41a。控制装置5控制排出辊驱动电机43,使得通过驱动排出辊41在接触区域41a中与印刷物M1接触着进行旋转,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
由此,在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时,非接触区域41b与被印刷介质M对置,由此能够避免因被印刷介质M和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的接触而产生卡纸。另外,与通过使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与压辊21联动,由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与压辊21一起输送被印刷介质M的方式相比,能够避免设置用于使驱动排出辊41与压辊21联动的复杂构造。因此,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将印刷物M1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排出辊41还具有与印刷物M1接触的接触区域41a。驱动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D的接触区域41a的前端部分是弯曲部分41c。因此,与旋转方向D的接触区域41a的前端部分是有棱角的部分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在驱动排出辊41的接触区域41a开始接触印刷物M1时,使驱动排出辊41及从动排出辊42旋转所需要的转矩增加。
本申请以在2017年6月26日提出申请的第2017-124657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并且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1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
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
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
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了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
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向外部排出;以及
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
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
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
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使得:
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
通过使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中的可动刀片从自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
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排出辊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在所述输送辊对所述被印刷介质的输送时,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所述非接触区域远离所述被印刷介质并与其对置的位置,并且是不与所述被印刷介质接触的位置,
在将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时,所述驱动排出辊以所述第一轴为旋转中心至少旋转一圈,在旋转中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印刷物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被印刷介质时,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控制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使得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所述非接触区域远离所述被印刷介质并与其对置的位置,
在将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时,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控制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使得所述驱动排出辊以所述第一轴为旋转中心至少旋转一圈,将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排出辊罩,所述排出辊罩覆盖所述驱动排出辊的一部分,并形成用于将通过所述裁断机构被裁断的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的排出路径,
所述排出辊罩具有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被设置成使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接触区域的一部分在所述排出路径侧突出,所述非接触区域不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驱动排出辊对置的位置具有从动排出辊,所述从动排出辊被设置成能够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从动排出辊被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接触区域和所述从动排出辊之间能够夹持所述印刷物,并且所述从动排出辊不与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非接触区域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排出辊被向接近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方向施力,并能够沿着与所述驱动排出辊对置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非接触区域中的、与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接触区域的前端部分连接的部分成为通过被倒圆成曲面状并弯曲成曲面状的弯曲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从而使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在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后从所述裁断位置退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所述被印刷介质的末端的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从而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且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被印刷介质的末端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比所述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被印刷介质的末端的情况旋转得多,使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非接触区域被连续地设置于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方向中相对于旋转中心的角度超过180度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第一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赋予阻力的摩擦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有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且将所述第一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摩擦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承部并且卷绕于所述第一轴。
13.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了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向外部排出;以及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
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
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
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第一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赋予阻力的摩擦弹簧,
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
通过使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中的可动刀片从自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
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机构输送所述被印刷介质时,使得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所述非接触区域远离所述被印刷介质并与其对置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不与所述被印刷介质接触的位置,
在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时,使所述驱动排出辊至少旋转一圈,在旋转中使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印刷物接触并将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
15.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由印刷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辊,输送被印刷介质;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印刷机构,在所述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裁断机构,裁断由所述印刷机构进行了所述印刷的所述被印刷介质;驱动排出辊,通过旋转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而形成的印刷物向外部排出;以及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
所述驱动排出辊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印刷物的接触区域、和不接触所述被印刷介质的非接触区域,
所述驱动排出辊通过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以沿着所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
在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所述第一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排出辊的旋转赋予阻力的摩擦弹簧,
所述裁断机构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刀片,
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
通过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输送辊旋转,从而使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输送,
通过使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中的可动刀片从自裁断位置退避的位置向所述裁断位置移动,所述被印刷介质被裁断,
通过将所述全裁切装置的所述一对刀片保持在所述裁断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所述驱动排出辊旋转,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机构输送所述被印刷介质时,控制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得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所述非接触区域远离所述被印刷介质并与其对置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排出辊位于不与所述被印刷介质接触的位置,
在将所述被印刷介质向外部排出时,控制所述排出辊驱动部,使得所述驱动排出辊至少旋转一圈,在旋转中使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印刷物接触并将所述印刷物向外部排出。
CN202210628900.5A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14851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8900.5A CN114851727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4657 2017-06-26
JP2017124657A JP2019006569A (ja) 2017-06-26 2017-06-26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2210628900.5A CN114851727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PCT/JP2018/015848 WO2019003592A1 (ja)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201880043014.8A CN110831770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014.8A Division CN110831770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727A CN114851727A (zh) 2022-08-05
CN114851727B true CN114851727B (zh) 2023-11-03

Family

ID=6474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8900.5A Active CN114851727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201880043014.8A Active CN110831770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014.8A Active CN110831770B (zh) 2017-06-26 2018-04-1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06569A (zh)
CN (2) CN114851727B (zh)
WO (1) WO2019003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4019B2 (ja) 2019-12-16 2023-11-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832547B (zh) * 2022-11-10 2024-02-1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印設備、馬達檢測機構及馬達檢測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0516U (zh) * 1973-01-20 1974-09-20
JPS6157354A (ja) * 1984-08-28 1986-03-24 Ricoh Co Ltd サ−マル記録装置
JPH04175177A (ja) * 1990-11-09 1992-06-23 Hitachi Ltd 記録紙切断装置
JPH0568649U (ja) * 1992-02-14 1993-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1158142A (ja) * 1999-09-22 2001-06-12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411514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状物の繰出装置、及びラベルテープの印字装置
CN206217381U (zh) * 2016-12-01 2017-06-06 缙云县南瓯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用滚筒式烫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2113A (ja) * 1994-11-08 1996-05-28 Toshiba Corp 圧延機制御装置
JP3721745B2 (ja) * 1997-10-17 2005-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317137C (zh) * 2001-08-31 2007-05-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4556827B2 (ja) * 2004-10-13 2010-10-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KR100772378B1 (ko) * 2005-08-09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Tph를 채용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인쇄방법
JP4877020B2 (ja) * 2007-04-03 2012-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送り駆動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5821376B2 (ja) * 2010-08-17 201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5696616B2 (ja) * 2011-08-09 2015-04-0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0516U (zh) * 1973-01-20 1974-09-20
JPS6157354A (ja) * 1984-08-28 1986-03-24 Ricoh Co Ltd サ−マル記録装置
JPH04175177A (ja) * 1990-11-09 1992-06-23 Hitachi Ltd 記録紙切断装置
JPH0568649U (ja) * 1992-02-14 1993-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1158142A (ja) * 1999-09-22 2001-06-12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411514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状物の繰出装置、及びラベルテープの印字装置
CN206217381U (zh) * 2016-12-01 2017-06-06 缙云县南瓯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印刷用滚筒式烫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3592A1 (ja) 2019-01-03
CN110831770A (zh) 2020-02-21
CN114851727A (zh) 2022-08-05
CN110831770B (zh) 2022-06-28
JP2019006569A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00564A1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10126489B (zh) 打印机及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851727B (zh)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JP7130948B2 (ja) 電子機器、印刷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3264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211737B2 (e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3982378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05671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6012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39396B2 (ja)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20200156391A1 (en)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er
JP2019006032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83168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177047B2 (ja) 印字装置
US20240083186A1 (en)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rmal printer
JP7293983B2 (ja)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66615B2 (ja) 印字条件の設定方法および印字装置
JP706012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92576A (ja) 被印刷媒体
JP7056051B2 (ja) 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JP697288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31275B2 (ja) プリンタ
JP2007185812A (ja) 印刷装置及びプリント媒体の搬送異常検出方法
JP2020066189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3033704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