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4909B -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 Google Patents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4909B
CN114794909B CN202210093038.2A CN202210093038A CN114794909B CN 114794909 B CN114794909 B CN 114794909B CN 202210093038 A CN202210093038 A CN 202210093038A CN 114794909 B CN114794909 B CN 114794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topper
container
cover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3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4909A (zh
Inventor
大槻和也
中山敦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94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4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4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4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BBAKERS' OVENS; 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BAKING
    • A21B7/00Baking plants
    • A21B7/005Baking plants in combination with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8Bread-toa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8Bread-toasters
    • A47J37/0871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实施方式1的制面包机具备收纳副材料的副材料容器(20),该副材料容器向搅拌容器投放副材料。副材料容器(20)具有容器主体(30)、开闭盖(40)、止挡(50)以及多个罩部件(34、60)。容器主体(30)具有底部开口部。开闭盖(40)对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止挡(50)与开闭盖(40)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40)的卡合来打开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多个罩部件(34、60)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的周围。

Description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面包机以及在制面包机中收纳副材料的副材料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投放葡萄干等副材料来制作面包的制面包机。
专利文献1的制面包机在主体盖体设置有:大容器,其收纳葡萄干或坚果等需要比较大的体积的面包的副材料;和小容器,其收纳粉末以及颗粒状的酵母或香料等比较小的体积的面包的副材料。另外,专利文献1的制面包机具备投放单元,该投放单元通过将大容器以及小容器的底面部件单独敞开而将任意的面包的副材料向容器内投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38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面包机中,在确保部件发生损伤时的安全性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部件损伤时的安全性的制面包机以及副材料容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制面包机具备设备主体、盖、搅拌容器以及副材料容器。设备主体在内部设有加热室,且具有设备开口部。盖安装于设备主体,对设备开口部进行开闭。搅拌容器收纳在加热室内,进行烹调材料的揉和及加热。副材料容器收纳副材料,并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中。副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开闭盖、止挡以及1个或多个罩部件。容器主体具有底部开口部。开闭盖对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止挡与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的卡合来打开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1个或多个罩部件配置在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
并且,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副材料容器是在制面包机中收纳副材料的副材料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开闭盖、止挡以及1个或多个罩部件。容器主体具有底部开口部。开闭盖对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止挡与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的卡合来打开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1个或多个罩部件配置在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
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确保部件损伤时的安全性的制面包机以及副材料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制面包机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了图1的制面包机的外盖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制面包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用A-A线剖切图6的副材料容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用B-B线剖切图7的副材料容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表示止挡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2罩部件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开闭盖关闭的状态下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2是用C-C线剖切图11的副材料容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止挡与开闭盖卡合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开闭盖打开的状态下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5是用D-D线剖切图14的副材料容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止挡与开闭盖解除了卡合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止挡损伤了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止挡损伤了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止挡的破裂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1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变形例2的副材料容器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2是用E-E线剖切图21的副材料容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变形例2的止挡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变形例2的第2罩部件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制面包机
2设备主体
2a设备开口部
3盖
4操作部
5盖主体
6外盖
7选择部
8显示部
9加热室
10搅拌容器
11加热部
12安装孔
13上盖
14开闭机构
15柱塞
16螺线管
20副材料容器
20A副材料容器
20B副材料容器
21副材料容器
30容器主体
30a上部开口部
30b底部开口部
31收纳部
31a开口
32容器侧壁
32a内壁面
32b外壁面
33贯通孔
34第1罩部件
40开闭盖
41开闭盖主体
42盖侧壁
42a内壁
43轴
44贯通孔
50止挡
50A止挡
51轴部
51a弯曲面
52钩部
53止挡操作部
53a操作面
54突出部
54a上表面
55凹部
55a接触面
56止挡肋
57突起
60第2罩部件
60A第2罩部件
61罩主体部
61a固定孔
62轴支承部
62a支承面
63罩肋
64肋接触部
65安装部
CL1中心轴线
D1第1卡合方向
D2第2卡合方向
D3第1解除方向
D4第2解除方向
E1一端
E2另一端
E3一端
E4另一端
E11一端
E12另一端
H1高度
PS1主面
PS3第1主面
PS4第2主面
SP1间隙
SP2间隙
W1宽度
W2进深
Z1部分
Z2部分
Z3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达到本公开的经过)
在制面包机中,要求制作各种面包。例如,除了制作主食面包以外,还要求制作硬面包等。由于硬面包的烤制温度比主食面包的烤制温度高,因此增大加热器的输出。这样,当为了制作各种面包而增大加热器的输出时,有时构成制面包机的部件容易经年老化,部件容易损伤。
例如,在制面包机的盖上安装有收纳葡萄干、坚果等副材料的副材料容器。副材料容器配置在对烹调材料进行揉和及加热的搅拌容器的上方。副材料容器的底部由能够开闭的开闭盖构成,通过打开开闭盖而向搅拌容器内投放副材料。开闭盖的开闭通过与止挡的卡合而被机械地控制。例如,止挡借助弹簧的作用力与开闭盖卡合,关闭开闭盖。止挡例如通过被具有柱塞的螺线管向克服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向推压而转动,解除与开闭盖的卡合而打开开闭盖。
在这种结构的制面包机中,由于止挡配置在搅拌容器和加热器的上方,因此,当加热器的输出变大时,传递到止挡的热量也容易变大。例如,在止挡由树脂等部件形成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越容易经年老化,容易产生止挡的损伤。例如,当止挡因止挡的经年老化而破裂时,破裂的部分有可能落入副材料容器内或搅拌容器内。这样,在以往的制面包机中,在确保使用止挡发生损伤时的制面包机的消费者的安全性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止挡的周围配置用于抑制止挡落下的罩部件的结构,从而构成了以下的主题。
本公开的第1方式的制面包机具备设备主体、盖、搅拌容器以及副材料容器。设备主体在内部设有加热室,且具有设备开口部。盖安装于设备主体,对设备开口部进行开闭。搅拌容器收纳在加热室内,进行烹调材料的揉和及加热。副材料容器收纳副材料,并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中。副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开闭盖、止挡以及1个或多个罩部件。容器主体具有底部开口部。开闭盖对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止挡与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的卡合来打开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1个或多个罩部件配置在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
在本公开的第2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罩部件包括第1罩部件,该第1罩部件设置于容器主体的容器侧壁的内壁面,被配置成在开闭盖与止挡的一部分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止挡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的第3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开闭盖具有板状的开闭盖主体和盖侧壁,所述开闭盖主体具有主面,所述盖侧壁从开闭盖主体的外周向与开闭盖主体的主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也可以在盖侧壁设置有供止挡的一部分插入的贯通孔。也可以是,从自容器侧壁的内壁面朝向外壁面的方向观察,第1罩部件配置于与贯通孔重叠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4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第1罩部件在比贯通孔靠上方的位置处,从容器侧壁的内壁面朝向与配置有止挡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朝向开闭盖主体延伸。
在本公开的第5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在第1罩部件与开闭盖主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本公开的第6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在容器主体的容器侧壁的外壁面侧设置有收纳部,止挡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于收纳部。止挡也可以具有轴部、钩部以及止挡操作部。轴部配置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且能够旋转地保持在收纳部内。钩部从轴部朝向一端延伸,并与开闭盖卡合。止挡操作部从轴部朝向另一端延伸,且相对于钩部的延伸方向向与配置开闭盖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也可以是,在止挡操作部以轴部为中心向朝向容器侧壁的第1解除方向转动时,钩部向与容器侧壁分离的第2解除方向转动,解除开闭盖与钩部的卡合。
在本公开的第7方式的制面包机中,1个或多个罩部件也可以包括第2罩部件,该第2罩部件配置于容器侧壁的外壁面侧并将止挡保持于收纳部内。
在本公开的第8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在钩部,在与开闭盖卡合的一侧的相反侧设置有具有接触面的凹部。第2罩部件也可以具有罩肋,从自容器侧壁的外壁面朝向内壁面的方向观察,该罩肋配置在与凹部的接触面重叠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9方式的制面包机中,也可以是,止挡操作部具有沿止挡操作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止挡肋,第2罩部件具有肋接触部,从自容器侧壁的外壁面朝向内壁面的方向观察,该肋接触部配置于与止挡肋重叠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10方式的制面包机中,开闭盖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本公开的第11方式的制面包机也可以还具备螺线管,该螺线管具有朝向止挡移动的柱塞。
在本公开的第12方式的制面包机中,副材料容器也可以配置在搅拌容器的上方。
本公开的第13方式的副材料容器在制面包机中收纳副材料,具备容器主体、开闭盖、止挡以及1个或多个罩部件。容器主体具有底部开口部。开闭盖对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止挡与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的卡合来打开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口部。1个或多个罩部件配置在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其应用物或其用途。而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实际的一致。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制面包机1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开了图1的制面包机1的外盖6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制面包机1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中的X、Y、Z方向表示制面包机1的横向、纵向以及高度方向。
如图1~图3所示,制面包机1具备设备主体2、盖3以及操作部4。
<设备主体>
设备主体2具有有底筒状的形状。在设备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设备开口部2a。在设备开口部2a配置有盖3。在设备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室9。在加热室9中收纳有搅拌容器10和加热部11。
搅拌容器10收纳在加热室9内,进行烹调材料的揉和及加热。烹调材料例如包括面包生面团、蛋糕、年糕等。搅拌容器1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在加热室9内。搅拌容器10具有有底筒状的形状。
在搅拌容器10内,例如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对烹调材料进行揉和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例如由马达驱动。
加热部11收纳在加热室9内,对搅拌容器10进行加热。加热部11被配置成,隔开间隙包围搅拌容器10的下部。加热部11例如是加热器。作为加热器,例如可以使用感应加热线圈、面状加热器、铠装加热器等。另外,也可以在加热室9内配置检测加热室9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盖>
盖3安装于设备主体2,对设备开口部2a进行开闭。具体而言,盖3安装于在设备主体2的上部设置的铰链部。盖3通过以铰链部为中心转动来对设备主体2的设备开口部2a进行开闭。
盖3具有盖主体5和外盖6。在盖主体5安装有:收纳葡萄干、坚果等体积比较大的副材料的能够装卸的副材料容器20;和收纳酵母、香料等体积比较小的副材料的副材料容器21。副材料容器20、21安装于盖主体5,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10中。另外,盖主体5也可以不安装副材料容器21。即,副材料容器21不是必须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盖主体5设有能够插入副材料容器20、21的安装孔12。副材料容器20、21通过插入于安装孔12而安装于盖主体5。副材料容器20、21配置在搅拌容器10的上方。外盖6被安装成,能够对副材料容器20的上部开口部30a及副材料容器21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开闭。
另外,盖主体5具有对副材料容器20的上部开口部30a的开闭进行控制的开闭机构14。在实施方式1中,开闭机构14包括具有柱塞15的螺线管16。
外盖6具有与副材料容器20的上部开口部30a的形状对应的上盖13。在外盖6关闭的状态下,上盖13配置于副材料容器20的上部开口部30a。由此,副材料容器20的上部开口部30a被上盖13关闭。在实施方式1中,上盖13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操作部>
操作部4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上部。操作部4具备各种电子部件。操作部4具有选择部7和显示部8。例如,选择部7包括从多个烹调过程中选择特定的烹调过程的按钮、进行各主动作的开始或停止、定时器设定的按钮。例如,显示部8显示所选择的烹调过程、时间、工序等信息。显示部8例如是显示器。
另外,制面包机1具有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部统一控制制面包机1的要素。控制部例如具备存储有用于使这些要素发挥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存储器和与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对应的处理电路。而且,也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控制程序来作为使这些要素发挥功能的控制部发挥功能。处理器执行的控制程序预先记录于存储器,但也可以记录于存储卡等非暂时的记录介质来提供,也可以通过因特网等电气通信线路来提供。
[副材料容器]
接着,详细说明副材料容器20。副材料容器20是收纳葡萄干、坚果等具有较大体积的副材料的容器。副材料容器20安装于盖3,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10中。
图4是表示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4的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用A-A线剖切图6的副材料容器20的概略剖视图。图8是用B-B线剖切图7的副材料容器20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表示止挡5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第2罩部件6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4~图10所示,副材料容器20具有容器主体30、开闭盖40、止挡50以及多个罩部件34、60。多个罩部件34、60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的周围,是抑制止挡50落下的部件。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罩部件34、60包括第1罩部件34和第2罩部件60。第1罩部件34是配置在容器主体30的内侧的罩部件,第2罩部件60是配置在容器主体30的外侧的罩部件。在实施方式1中,这些多个罩部件34、60抑制止挡50向副材料容器21内或搅拌容器10内落下。此外,第1罩部件34也可以称为内侧罩部件34,第2罩部件60也可以称为外侧罩部件60。
<容器主体>
如图4及图5所示,容器主体30具有筒形状。容器主体30具有上部开口部30a和底部开口部30b。容器主体30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Y方向)和短边方向(X方向)的矩形框状。“俯视观察“是指从Z方向观察的状态。在俯视观察时,底部开口部30b比上部开口部30a小。容器主体30由形成为框状的容器侧壁32形成。容器侧壁32具有内侧的内壁面32a和外侧的外壁面32b。内壁面32a位于外壁面32b的相反侧。在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从上部开口部30a朝向底部开口部30b而朝向容器主体30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
在容器主体30的上部开口部30a配置有上述的外盖6的上盖13。在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配置有开闭盖40。
在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设有收纳部31,止挡50能够转动地收纳于收纳部31。收纳部31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端部。收纳部31形成为凹状,在收纳部31的内部形成有能够收纳止挡50的空间。另外,在收纳部31设置有朝向容器主体30的长边方向(Y方向)开口的开口31a。
如图7所示,在容器主体30设有供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插入的贯通孔33。例如,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贯通孔33具有矩形形状。具体而言,在容器主体30的设有收纳部31的容器侧壁32设有连通内壁面32a和外壁面32b的贯通孔33。贯通孔33将容器主体30的内侧的空间与收纳部31的内部的空间连通。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贯通孔33设于与贯通孔44重叠的位置,所述贯通孔44设于后述的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通过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插入贯通孔33、44,从而开闭盖40与止挡50卡合。
<第1罩部件>
如图6~图8所示,在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设置有第1罩部件34。第1罩部件34由板状的部件形成。第1罩部件34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被配置成在开闭盖40与止挡50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止挡50。“开闭盖40与止挡50卡合的部分”是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中设置有贯通孔44的部分。
如图7和图8所示,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第1罩部件34设于以下的位置。即,第1罩部件34设置在与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贯通孔33和设置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的贯通孔44重叠的位置。“设置于重叠的位置”包括第1罩部件34设置于与贯通孔33、4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1罩部件34在贯通孔33、44的上方处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与配置有止挡5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朝向开闭盖40的开闭盖主体41延伸。“与配置有止挡5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是指在容器主体30的长边方向(Y方向)上从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朝向开闭盖40的开闭盖主体41延伸”是指在容器主体30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朝向下方延伸。
在第1罩部件34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突出的间隙SP1。间隙SP1的Y方向的大小比突出部54的高度H1、宽度W1以及进深W2小。另外,突出部54的高度H1是指突出部54的Z方向的最大长度。突出部54的宽度W1是指突出部54的X方向的最大长度。突出部54的进深W2是指突出部54的Y方向的最大长度。间隙SP1的Y方向的大小为突出部54的高度H1的0.5倍以上且小于1倍。另外,间隙SP1的Y方向的大小为突出部54的宽度W1的0.3倍以上且小于1倍。另外,间隙SP1的Y方向的大小为突出部54的进深W2的0.3倍以上且小于1倍。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止挡50的突出部54与钩部52之间产生破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破裂的部分从间隙SP1向开闭盖40的内侧落下。在止挡50中,由于突出部54比其他部分小,因此在以往的制面包机的结构中,在突出部54与钩部52之间产生破裂的情况下,破裂的部分容易向副材料容器20的内侧落下。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制面包机1中,通过如上述那样设计间隙SP1的尺寸,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突出部54与钩部52之间产生了破裂的情况下破裂的部分向副材料容器20的内侧落下。
如图8所示,在第1罩部件34与开闭盖40(开闭盖主体41)之间形成有间隙SP2。间隙SP2的Z方向的大小比贯通孔33、44的Z方向的大小小。间隙SP2的Z方向的大小小于突出部54的高度。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止挡50的突出部54与钩部52之间产生破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破裂的部分从间隙SP2向开闭盖40的内侧落下。另外,间隙SP2并非必须构成。
<开闭盖>
如图4~图8所示,开闭盖40是对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进行开闭的盖。开闭盖40具有开闭盖主体41、盖侧壁42以及轴43。
开闭盖主体41是具有主面PS1的板状的部件。开闭盖主体41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Y方向)和短边方向(X方向)的矩形状。开闭盖主体41在长边方向(Y方向)上具有一端E1和另一端E2,在短边方向(X方向)上具有一端E3和另一端E4。在开闭盖主体41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一端E1以及另一端E2设置有盖侧壁42。
如图7和图8所示,盖侧壁42从开闭盖主体41的外周向与开闭盖主体41的主面PS1交叉的方向延伸。盖侧壁42由板状的部件形成。具体而言,盖侧壁42从开闭盖主体41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端部沿副材料容器20的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即,盖侧壁42从开闭盖主体41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端部朝向容器主体30的上部开口部30a延伸。盖侧壁42被配置在比容器主体30的长边方向(Y方向)端部的容器侧壁32靠内侧的位置。在实施方式1中,盖侧壁42分别设置于开闭盖主体41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两端、即一端E1和另一端E2。
在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一端E1侧的盖侧壁42设有供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插入的贯通孔44。例如,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贯通孔44具有矩形形状。例如,贯通孔44设置于盖侧壁42中靠近容器主体30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一端E3侧的位置。在开闭盖40关闭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的状态下,盖侧壁42配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侧。此时,盖侧壁42的贯通孔44与容器主体30的贯通孔33对置。即,从自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盖侧壁42的贯通孔44与容器主体30的贯通孔33重叠。在贯通孔33、44重叠的状态下,当将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插入于贯通孔33、44时,划定贯通孔44的内壁42a与止挡50卡合。由此,开闭盖40在关闭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的状态下被保持。
如图5所示,轴43设置于盖侧壁42,是成为开闭盖40的转动中心的轴。轴43例如具有圆柱形状。开闭盖40和轴43例如也可以通过焊接而一体化。轴43在开闭盖主体41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E4侧设置于盖侧壁42。轴43以在与盖侧壁42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另外,轴43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容器主体30。
这样,开闭盖主体41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一端E3成为敞开端,与此相对,开闭盖主体41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E4侧通过轴43保持于容器主体30。由此,开闭盖主体41能够以轴43为中心转动。
开闭盖40例如由金属形成。作为金属,例如可以使用铝、不锈钢等。通过由金属形成开闭盖主体41,能够反射来自加热部11和搅拌容器10的热。另外,开闭盖40的内侧和外侧中的至少一侧可以进行氧化铝膜加工。由此,在开闭盖40由铝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铝的成分溶出。或者,开闭盖40的内侧也可以进行氟涂覆。由此,能够抑制副材料附着于开闭盖40而无法分离。
<止挡>
如图9所示,止挡50具有一端E11和另一端E12,在一端E11侧与开闭盖40卡合。止挡50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40的卡合而将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打开。止挡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纳于收纳部31,该收纳部31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止挡50通过在收纳部31内转动而解除与开闭盖40的卡合。例如,止挡50由树脂部件形成。树脂部件的材料只要是耐热性材料即可。例如,作为止挡50的材料,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PS(聚苯硫醚)或PA(聚酰胺)等。
止挡50具有轴部51、钩部52以及止挡操作部53。
轴部51配置于止挡50的一端E11与另一端E12之间。轴部51能够旋转地保持在收纳部31内。轴部51作为止挡50的转动的中心轴线CL1发挥功能。在实施方式1中,轴部51由划定容器主体30的收纳部31的内壁和第2罩部件60的一部分(轴支承部62)支承为能够旋转。轴部51在与划定收纳部31的内壁接触的一侧和与第2罩部件60接触的一侧具有圆弧状的弯曲面51a。由此,轴部5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划定收纳部31的内壁及第2罩部件60。
钩部52从轴部51朝向一端E11延伸,并与开闭盖40卡合。钩部52是从轴部51朝向一端E11延伸的柱状的部件。钩部52形成止挡50的一端E11侧的部分。钩部52具有朝向容器主体30侧突出的突出部54。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突出部54具有比贯通孔33、44的开口尺寸小的部分。具体而言,突出部54的高度朝向突出部54的末端而变小。在此,突出部54的高度是指突出部54在Z方向上的尺寸。另外,突出部54的上表面54a平坦地形成。
如图7所示,突出部54插入于贯通孔33、44。由此,突出部54的上表面54a与盖侧壁42的划定贯通孔44的内壁42a卡合,开闭盖40被保持为关闭的状态。
返回图9,钩部52在与开闭盖40卡合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凹部55。在本说明书中,将钩部52中与开闭盖40卡合的一侧称为钩部52的内侧,将与开闭盖40卡合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钩部52的外侧。
凹部55设置在钩部52的外侧。凹部55在钩部52的外侧的壁面朝向钩部52的内侧凹陷形成。凹部55具有与第2罩部件60的一部分(罩肋63)接触的接触面55a。接触面55a具有朝向轴部51倾斜的倾斜面。在俯视观察止挡50时,倾斜面从钩部52的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另外,俯视观察止挡50是指从高度方向(Z方向)观察止挡50的状态。
止挡操作部53从轴部51朝向止挡50的另一端E12延伸,相对于钩部52的延伸方向(X方向)向配置开闭盖40的一侧的相反侧弯曲。止挡操作部53形成止挡50的另一端E12侧的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将止挡操作部53中配置开闭盖40的一侧称为止挡操作部53的内侧,将与配置开闭盖4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称为止挡操作部53的外侧。
止挡操作部53向与钩部52的延伸方向(X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具体而言,止挡操作部53向从止挡操作部53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弯曲。
止挡操作部53例如由螺线管16的柱塞15操作。具体而言,止挡操作部53具有供柱塞15接触的操作面53a。操作面53a是止挡操作部53的外侧的面。在实施方式1中,操作面53a由圆弧状的弯曲面形成。操作面53a被柱塞15推压,由此止挡50以轴部51为中心转动。
止挡操作部53具有沿止挡操作部53的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止挡肋56。止挡肋56设置在止挡操作部53的上表面。止挡肋56例如形成为柱状。止挡肋56与第2罩部件60的一部分(肋接触部64)接触。止挡肋56只要是圆柱、棱柱、圆形突起等以与肋接触部64接触的方式沿Z方向突出即可。
<第2罩部件>
如图4所示,第2罩部件60安装于容器主体30的外侧(外壁面32b侧),将止挡50保持在收纳部31内。具体而言,第2罩部件60被配置成,在止挡50收纳于收纳部31内的状态下封堵收纳部31的开口31a的一部分。第2罩部件60例如形成为板状。第2罩部件60例如由金属形成。
如图10所示,第2罩部件60具有罩主体部61、轴支承部62、罩肋63、肋接触部64以及安装部65。
罩主体部61是成为第2罩部件60的基础部的部分。罩主体部61形成为板状。罩主体部61具有第1主面PS3和与第1主面PS3对置的第2主面PS4。在罩主体部61设置有固定孔61a,该固定孔61a用于将第2罩部件60定位并固定于在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设置的收纳部31。
轴支承部62将止挡50的轴部5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支承部62设置于罩主体部61的下部。具体而言,轴支承部62在罩主体部61的下端处在从第2主面PS4朝向第1主面PS3的方向突出,并且朝向罩主体部61的下方弯曲。轴支承部62具有对止挡50的轴部51的弯曲面51a进行支承的支承面62a。例如,支承面62a平坦地形成。
罩肋63与设置在止挡50的钩部52上的凹部55的接触面55a接触。罩肋63设置在罩主体部61的下部。罩肋63在罩主体部61的下端处在从第2主面PS4朝向第1主面PS3的方向突出。罩肋63的突出量小于轴支承部62的突出量。罩肋63的突出量是指第2罩部件60的Y方向上的罩肋63的长度,轴支承部62的突出量是指第2罩部件60的Y方向上的轴支承部62的长度。
罩肋63与设置在止挡50的钩部52上的凹部55的接触面55a接触。具体而言,在止挡50的钩部52朝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转动时,罩肋63与凹部55的接触面55a接触。由此,限制钩部52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的外部移动。
肋接触部64与设置在止挡50的止挡操作部53上的止挡肋56接触。肋接触部64设置在罩主体部61的侧部。肋接触部64沿罩主体部61的X方向延伸。
肋接触部64与设置于止挡操作部53的止挡肋56接触。具体而言,在止挡操作部53朝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转动时,止挡肋56与肋接触部64接触。由此,限制止挡操作部53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的外部移动。
安装部65是将副材料容器20安装于盖3的部件。安装部65通过与设置在盖3的盖主体5上的凹进部卡合而安装于盖主体5。
接着,使用图11~图13对开闭盖40关闭的状态的副材料容器20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开闭盖40关闭的状态的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2是用C-C线剖切图11的副材料容器20的概略剖视图。图13是示出止挡50与开闭盖40卡合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在图13中,省略了容器主体30的图示。
如图11~图13所示,在止挡50的周围配置有第1罩部件34和第2罩部件60。第1罩部件34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的周围。第2罩部件60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的周围。第1罩部件34设置在容器主体30的内侧,第2罩部件60设置在容器主体30的外侧。止挡50配置在第1罩部件34与第2罩部件60之间。
如图12所示,第1罩部件34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被配置成在开闭盖40与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止挡50的一部分(突出部54)。具体而言,从自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第1罩部件34配置在与设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的贯通孔44重叠的位置。另外,从自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第1罩部件34配置在与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贯通孔33重叠的位置。
如图11~图13所示,第2罩部件60配置于容器主体30的外侧,覆盖止挡50的一部分。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观察,第2罩部件60的轴支承部62配置于与止挡50的轴部51重叠的位置。从自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观察,第2罩部件60的罩肋63配置在与设于止挡50的钩部52上的凹部55的接触面55a重叠的位置。从自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观察,第2罩部件60的肋接触部64配置在与设于止挡50的止挡操作部53上的止挡肋56重叠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1中,在止挡操作部53的与操作面53a相反一侧设置有半圆球状的突起57。虽然未图示,但在突起57与容器侧壁32之间配置有弹性体。弹性体例如是板簧。弹性体对突起57朝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施力。
如图12及图13所示,止挡操作部53被弹性体朝向第1卡合方向D1施力。第1卡合方向D1是将止挡操作部53朝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推出的方向,是止挡操作部53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分离的方向。当止挡操作部53向第1卡合方向D1转动时,止挡操作部53的止挡肋56与第2罩部件60的肋接触部64接触。止挡肋56限制止挡操作部53被从收纳部31的开口31a向外侧推出。
当止挡操作部53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1卡合方向D1转动时,位于止挡操作部53的相反侧的钩部52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2卡合方向D2转动。第2卡合方向D2是钩部52接近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方向。由此,钩部52的突出部54插入于贯通孔33、44,突出部54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卡合。其结果是,开闭盖40在关闭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的状态下由止挡50保持。
接着,使用图14~图16对开闭盖40打开的状态的副材料容器20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开闭盖40打开的状态下的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5是用D-D线剖切图14的副材料容器20的概略剖视图。图16是示出止挡50与开闭盖40解除卡合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在图16中,省略了容器主体30的图示。
如图14~图16所示,开闭盖40以设置于开闭盖主体41的另一端E4侧的轴43为旋转中心,使开闭盖主体41的一端E3朝向下方转动。由此,开闭盖40将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打开。
如图15及图16所示,止挡操作部53例如被螺线管16的柱塞15向第1解除方向D3推压。第1解除方向D3是与第1卡合方向D1相反的方向,是止挡操作部53接近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方向。螺线管16的柱塞15对止挡操作部53的操作面53a施加克服弹性体的作用力的力。由此,止挡操作部53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1解除方向D3转动。
当止挡操作部53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1解除方向D3转动时,位于止挡操作部53的相反侧的钩部52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2解除方向D4转动。第2解除方向D4是钩部52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分离的方向。由此,钩部52的突出部54从贯通孔33、44脱出,突出部54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是,开闭盖40能够打开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
另外,当钩部52以轴部51为中心向第2解除方向D4转动时,第2罩部件60的罩肋63与设置于钩部52上的凹部55的接触面55a接触。罩肋63限制钩部52被从收纳部31的开口31a向外侧推出。
[止挡损伤时的例子]
使用图17及图18对止挡50损伤时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7及图18是表示止挡50损伤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7及图18所示的例子表示在止挡50的轴部51附近产生破裂的情况。
如图17所示,当止挡50损伤而在轴部51与钩部52之间产生破裂时,钩部52会与轴部51分离。分离后的钩部52成为在收纳部31内未被保持的自由状态。因此,例如,在对副材料容器20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因冲击而分离的钩部52在收纳部31内移动。
在分离后的钩部52朝向容器主体30的贯通孔33移动的情况下,分离后的钩部52与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内侧的第1罩部件34接触。第1罩部件34抑制分离后的钩部52穿过贯通孔33而向容器主体30的内部移动。
如图18所示,在分离后的钩部52朝向收纳部31的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分离后的钩部52与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外侧的第2罩部件60接触。具体而言,设置于钩部52的凹部55的接触面55a与第2罩部件60的罩肋63接触。第2罩部件60的罩肋63抑制分离后的钩部52向收纳部31的外侧移动。
止挡50中除了分离后的钩部52之外的剩余部分包括轴部51和止挡操作部53。止挡操作部53由于弹性体的作用力而被施加朝向收纳部31的开口31a的力。因此,成为对止挡操作部53施加朝向收纳部31的外侧推出的力的状态。此时,设置在止挡操作部53上的止挡肋56与第2罩部件60的肋接触部64接触。肋接触部64抑制止挡操作部53向收纳部31的外侧移动。
这样,止挡50损伤而分离的部件被第1罩部件34抑制向容器主体30内移动,被第2罩部件60抑制向容器主体30的外侧落下。即,多个罩部件34、60能够抑制分离后的部件向容器主体30的内侧以及外侧落下。
[效果]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面包机1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面包机1具备设备主体2、盖3、搅拌容器10以及副材料容器20。设备主体2在内部设有加热室9,且具有设备开口部2a。盖3安装于设备主体2,对设备开口部2a进行开闭。搅拌容器10收纳在加热室9内,进行烹调材料的揉和及加热。副材料容器20收纳副材料,并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10中。副材料容器20具有容器主体30、开闭盖40、止挡50以及多个罩部件34、60。容器主体30具有底部开口部30b。开闭盖40对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进行开闭。止挡50与开闭盖40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开闭盖40的卡合而将容器主体30的底部开口部30b打开。多个罩部件34、60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的周围。
通过这样的结构,制面包机1能够确保部件损伤时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多个罩部件34、60配置于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的周围。副材料容器20即使在止挡50损伤而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多个罩部件34、60抑制分离后的部件向副材料容器20的内侧和外侧落下。由此,副材料容器20能够抑制分离后的部件误进入搅拌容器10,能够确保制面包机1的安全性。
多个罩部件34、60包括第1罩部件34,该第1罩部件34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被配置成在开闭盖40与止挡50的一部分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止挡50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容易抑制止挡50的因损伤而分离的部件进入容器主体30的内部,更容易确保制面包机1的安全性。
开闭盖40具有开闭盖主体41以及盖侧壁42。开闭盖主体41形成为具有主面PS1的板状。盖侧壁42从开闭盖主体41的外周向与开闭盖主体41的主面PS1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盖侧壁42设有供止挡50的一部分插入的贯通孔44。从自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第1罩部件34配置于与贯通孔44重叠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容易抑制止挡50的因损伤而分离的部件进入容器主体30的内部,更容易确保制面包机1的安全性。
第1罩部件34在比贯通孔44靠上方的位置处从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与配置有止挡5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朝向开闭盖主体41延伸。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能够抑制止挡50的因损伤而分离的部件向贯通孔44的上方移动,更容易确保制面包机1的安全性。另外,副材料容器20通过利用第1罩部件34覆盖贯通孔44的上方,能够抑制收纳于容器主体30内部的副材料堵塞贯通孔44。
在第1罩部件34与开闭盖主体41之间形成有间隙SP1。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能够防止第1罩部件34与开闭盖主体41的接触,抑制第1罩部件34因开闭盖40的开闭动作而破损。
在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侧设置有收纳部31,止挡50能够转动地收纳于收纳部31。止挡50具有轴部51、钩部52以及止挡操作部53。轴部51配置于一端E11与另一端E12之间,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收纳部31内。钩部52从轴部51朝向一端E11延伸,并与开闭盖40卡合。止挡操作部53从轴部51朝向另一端E12延伸,且相对于钩部52的延伸方向向与配置开闭盖4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在止挡操作部53以轴部51为中心向朝向容器侧壁32的第1解除方向D3转动时,钩部52向与容器侧壁32分离的第2解除方向D4转动,解除开闭盖40与钩部52的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制面包机1能够容易地打开副材料容器20的开闭盖40。
多个罩部件34、60包括第2罩部件60,该第2罩部件60配置在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侧,将止挡50保持在收纳部31内。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容易抑制止挡50的因损伤而分离的部件向容器主体30的外侧落下,更容易确保制面包机1的安全性。
在钩部52,在与开闭盖40卡合的一侧的相反侧具有凹部55,该凹部55具有接触面55a。第2罩部件60具有罩肋63,从自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观察,罩肋63配置在与凹部55的接触面55a重叠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能够通过凹部55的接触面55a与罩肋63的接触而容易地抑制因止挡50的损伤而分离的钩部52向收纳部31的外侧落下。
止挡操作部53具有沿止挡操作部53的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止挡肋56。第2罩部件60具有肋接触部64,从自容器侧壁32的外壁面32b朝向内壁面32a的方向观察,肋接触部64配置于与止挡肋56重叠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能够通过止挡肋56与肋接触部64的接触容易地抑制由于止挡50的损伤而分离的止挡操作部53向收纳部31的外侧落下。
开闭盖40由金属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开闭盖40能够将热向加热室9内反射。
制面包机1还具备螺线管16,该螺线管16具有朝向止挡50移动的柱塞15。通过这样的结构,止挡50的操作变得容易。
副材料容器20配置在搅拌容器10的上方。通过这样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能够容易地将副材料投放到搅拌容器10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开闭机构14是具有柱塞15的螺线管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开闭机构14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开闭机构14只要具有能够使止挡50的止挡操作部53移动的结构即可。
在实施方式1中,对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设置于容器侧壁32的贯通孔33具有矩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贯通孔3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贯通孔33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或者,贯通孔33也可以是缺口。例如,通过将划定贯通孔33的内壁的一部分敞开来形成缺口。
在实施方式1中,对从自容器主体30的容器侧壁32的内壁面32a朝向外壁面32b的方向观察设置于开闭盖40的盖侧壁42的贯通孔44具有矩形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贯通孔4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贯通孔44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或者,贯通孔44也可以是缺口。例如,通过将划定通孔44的内壁的一部分敞开来形成缺口。
在实施方式1中,对副材料容器20具有多个罩部件34、6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副材料容器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副材料容器20只要具有1个或多个罩部件即可。例如,副材料容器20只要具有配置在止挡50的一端E11侧和另一端E12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的1个或多个罩部件34、60即可。
在实施方式1中,对止挡50具有止挡肋5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止挡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止挡50也可以不具有止挡肋56。
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止挡50的钩部52设置有凹部55和接触面55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止挡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在止挡50的钩部52也可以不设置凹部55和接触面55a中的至少一方。
在实施方式1中,对第2罩部件60具有罩肋63、肋接触部64以及安装部6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第2罩部件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第2罩部件60也可以不具有罩肋63、肋接触部64以及安装部65中的至少一方。
在实施方式1中,对止挡50的轴部51被第2罩部件60的轴支承部6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轴部51也可以不被轴支承部62支承。例如,轴部51也可以由设置于容器主体30的收纳部31内的支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或者,轴部51也可以由与第2罩部件60不同的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实施方式1中,对副材料容器20安装于盖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副材料容器20也可以安装于设备主体2。例如,也可以是制面包机1具有由与设备主体2用的盖3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副材料容器20用的盖这样的具有2种盖的结构,副材料容器20也可以不安装于盖3而安装于设备主体2。
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7及图18对止挡50在轴部51与钩部52之间破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考虑在其他部分破裂。例如,考虑在轴部51与止挡操作部53之间破裂。图19是表示止挡50的破裂的一例的概略图。如图19所示,在轴部51与钩部52之间的部分Z1、轴部51与止挡操作部53之间的部分Z2、钩部52与突出部54之间的部分Z3这些部分处,有可能分别产生止挡50的破裂。即使止挡50在部分Z1、部分Z2以及部分Z3的任何部分处破裂,制面包机1也能够抑制止挡50的破裂的部件向副材料容器20的内侧以及外侧落下。
另外,制面包机1也可以利用PBT等部件覆盖副材料容器20的收纳部31的开口31a。第2罩部件60也可以在Z方向上跨着收纳部31的开口31a配置。第1罩部件34也可以将贯通孔33、44全部覆盖。
<变形例1>
图20是表示变形例1的副材料容器20A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20所示,副材料容器20A在不具有第1罩部件34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副材料容器20不同。副材料容器20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副材料容器20相同。这样,副材料容器20A也可以具有第2罩部件60而不具有第1罩部件34。在副材料容器20A中,只要能够通过第2罩部件60抑制止挡50向收纳部31的外部落下即可。
<变形例2>
图21是表示变形例2的副材料容器20B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图22是用E-E线剖切图21的副材料容器20B的概略剖视图。图23是表示变形例2的止挡50A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4是表示变形例2的第2罩部件60A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副材料容器20B在代替实施方式1的副材料容器20的止挡50和第2罩部件60而具有止挡50A和第2罩部件60A这一点上与副材料容器20不同。
如图23所示,止挡50A不具有止挡肋56。另外,在止挡50A的钩部52未设置凹部55和接触面55a。如图24所示,第2罩部件60A不具有罩肋63以及肋接触部64。这样,副材料容器20B的第2罩部件60A的轴支承部62与止挡50A的轴部51接触而将其支承为能够旋转,但也可以不与钩部52及止挡操作部53接触。在副材料容器20B中,只要能够利用第1罩部件34抑制止挡50向容器主体30的内部移动即可。
本公开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充分地进行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公开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制面包机能够应用于用于制作各种面包的家庭用或业务用的制面包机。

Claims (12)

1.一种制面包机,所述制面包机具备:
设备主体,其在内部设有加热室,且具有设备开口部;
盖,其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对所述设备开口部进行开闭;
搅拌容器,其收纳在所述加热室内,进行烹调材料的揉和及加热;以及
副材料容器,其收纳副材料,并将所述副材料投放到所述搅拌容器中,
所述副材料容器具有:
容器主体,其具有底部开口部;
开闭盖,其对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
止挡,其与所述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所述开闭盖的卡合而打开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底部开口部;以及
配置在所述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的1个或多个罩部件,
所述1个或多个罩部件包括第1罩部件,该第1罩部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容器侧壁的内壁面,并被配置成在所述开闭盖与所述止挡的一部分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所述止挡的所述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开闭盖具有:
板状的开闭盖主体,其具有主面;和
盖侧壁,其从所述开闭盖主体的外周向与所述开闭盖主体的所述主面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盖侧壁设有供所述止挡的所述一部分插入的贯通孔,
从自所述容器侧壁的内壁面朝向外壁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1罩部件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第1罩部件在比所述贯通孔靠上方的位置处,从所述容器侧壁的所述内壁面朝向与配置有所述止挡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朝向所述开闭盖主体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在所述第1罩部件与所述开闭盖主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容器侧壁的外壁面侧设有收纳部,所述止挡能够转动地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所述止挡具有:
轴部,其配置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且能够旋转地保持在所述收纳部内;
钩部,其从所述轴部朝向所述一端延伸,并与所述开闭盖卡合;以及
止挡操作部,其从所述轴部朝向所述另一端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钩部的延伸方向向与配置所述开闭盖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
在所述止挡操作部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向朝向所述容器侧壁的第1解除方向转动时,所述钩部向与所述容器侧壁分离的第2解除方向转动,解除所述开闭盖与所述钩部的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1个或多个罩部件包括第2罩部件,该第2罩部件配置在所述容器侧壁的所述外壁面侧,将所述止挡保持在所述收纳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在所述钩部,在与所述开闭盖卡合的一侧的相反侧设置有具有接触面的凹部,
所述第2罩部件具有罩肋,从自所述容器侧壁的所述外壁面朝向内壁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罩肋配置在与所述凹部的所述接触面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止挡操作部具有沿所述止挡操作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止挡肋,
所述第2罩部件具有肋接触部,从自所述容器侧壁的所述外壁面朝向内壁面的方向观察,所述肋接触部配置在与所述止挡肋重叠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开闭盖由金属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制面包机还具备螺线管,该螺线管具有朝向所述止挡移动的柱塞。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面包机,其中,
所述副材料容器配置在所述搅拌容器的上方。
12.一种副材料容器,其在制面包机中收纳副材料,其中,
所述副材料容器具备:
具有底部开口部的容器主体;
对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底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盖;
止挡,其与所述开闭盖卡合,构成为通过解除与所述开闭盖的卡合而打开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底部开口部;以及
配置在所述止挡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的1个或多个罩部件,
所述1个或多个罩部件包括第1罩部件,该第1罩部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容器侧壁的内壁面,并被配置成在所述开闭盖与所述止挡的一部分卡合的部分处覆盖所述止挡的所述一部分。
CN202210093038.2A 2021-01-29 2022-01-26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Active CN114794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3094A JP7489665B2 (ja) 2021-01-29 2021-01-29 製パン機
JP2021-013094 2021-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4909A CN114794909A (zh) 2022-07-29
CN114794909B true CN114794909B (zh) 2024-04-16

Family

ID=7992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3038.2A Active CN114794909B (zh) 2021-01-29 2022-01-26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35533B1 (zh)
JP (1) JP7489665B2 (zh)
CN (1) CN11479490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7933A (ja) * 1996-10-15 1998-05-12 Shota Sato 饂飩等の茹で用容器
JP2004016692A (ja) * 2002-06-20 2004-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製パン機
WO2012053247A1 (ja) * 2010-10-22 2012-04-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ン原料収納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製パン器
CN102753069A (zh) * 2010-02-09 2012-10-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CN102781295A (zh) * 2010-03-02 2012-11-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CN202723616U (zh) * 2011-08-30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JP2013063244A (ja) * 2011-08-30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自動製パン機
CN103799889A (zh) * 2012-11-12 2014-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JP2014117564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調理器およびパンの製造方法
JP2017000798A (ja) * 2016-08-23 2017-01-05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調理器およびパン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8592B2 (ja) 2003-06-25 2007-06-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製パン機
JP2011161029A (ja) * 2010-02-10 2011-08-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パン器
JP5303535B2 (ja) 2010-10-22 2013-10-02 株式会社三木製作所 駐輪装置
JP4799694B2 (ja) 2010-12-09 2011-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製パン器
JP5891112B2 (ja) * 2012-06-06 2016-03-2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899087B2 (ja) 2012-08-29 2016-04-0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994126B2 (ja) 2013-05-20 2016-09-21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製パン機
CN106466133B (zh) 2015-08-17 2023-10-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面包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7933A (ja) * 1996-10-15 1998-05-12 Shota Sato 饂飩等の茹で用容器
JP2004016692A (ja) * 2002-06-20 2004-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製パン機
CN102753069A (zh) * 2010-02-09 2012-10-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CN102781295A (zh) * 2010-03-02 2012-11-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WO2012053247A1 (ja) * 2010-10-22 2012-04-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ン原料収納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製パン器
CN202723616U (zh) * 2011-08-30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JP2013063244A (ja) * 2011-08-30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自動製パン機
CN103799889A (zh) * 2012-11-12 2014-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制面包机
JP2014117564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調理器およびパンの製造方法
JP2017000798A (ja) * 2016-08-23 2017-01-05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調理器およびパン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89665B2 (ja) 2024-05-24
EP4035533A1 (en) 2022-08-03
EP4035533C0 (en) 2023-11-29
JP2022116757A (ja) 2022-08-10
CN114794909A (zh) 2022-07-29
EP4035533B1 (en) 2023-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94909B (zh) 制面包机及副材料容器
US20120285336A1 (en) Automatic bread maker
US20130000491A1 (en) Automatic bread maker
US20130000493A1 (en) Automatic bread machine
JP4704320B2 (ja) 自動製パン機
EP4279818A1 (en) Cooking device
JP2010000309A (ja) 自動製パン器
CN111265099A (zh) 加热调理器
WO2012053247A1 (ja) パン原料収納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製パン器
CN112205849B (zh) 加热烹调器
JP6568015B2 (ja) 副材料収納容器、および自動製パン機
JP2008125868A (ja) パン製造機
CN117652899A (zh) 加热烹调器
EP4012263A1 (e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EP4269876A1 (en) Heat cooker
JP2010094415A (ja) 自動製パン器
EP3192416A1 (en) Rotary cooking device
EP3616520B1 (en) Automatic bread maker
TWI834892B (zh) 加熱烹調器
US20240114602A1 (en)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JP2012130498A (ja) 自動製パン器
JP2010094417A (ja) 自動製パン器
JP6824826B2 (ja) 自動調理器、撹拌体
JP2018086044A (ja) ホームベーカリー
JP2012000185A (ja) 自動製パ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