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6736B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6736B
CN114786736B CN202080084950.0A CN202080084950A CN114786736B CN 114786736 B CN114786736 B CN 114786736B CN 202080084950 A CN202080084950 A CN 202080084950A CN 114786736 B CN114786736 B CN 114786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container
unit
water storag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49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6736A (zh
Inventor
中野直人
千叶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6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6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 A61L9/1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1)中,在控制部(13)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而从水管(32)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至储水容器(16),并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第一开闭阀(33)没有关闭而持续向储水容器(16)给水时,排水储水部(8)的排水用容器储存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控制部(13)执行通过故障告知部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的第一故障告知运转。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水管连接来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主体壳、处于主体壳内的储水容器、电极、气液接触部分、风机、给水部、泵、排水箱和控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储水容器储存水,电极将储水容器内的水电解,气液接触部分保存储水容器内的水,风机对气液接触部分输送空气,给水部对储水容器中供给水。另外,泵将残留在储水容器中的含有水垢的电解水汲取上来(打上来),排水箱储存由泵汲取上来的电解水,控制部控制风机和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5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样的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为了向储水容器自动给水,能够考虑将给水部与水管直接连结,使用电磁阀等开闭阀进行给水的开始和停止。但是,在此情况下,存在当开闭阀发生不良状况时,给水没有完全停止,水从储水容器溢出,泄漏到主体壳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从储水容器溢出的水泄漏到主体壳外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主体壳内包括:储水的储水容器;将储水容器内的水电解而生成电解水的电解单元;和输送空气的风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使通过电解单元生成的电解水、与通过风机从进气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接触而从出气口散布电解水。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给水部、第一开闭阀、排水用容器、故障告知部和控制部。给水部将来自水管的水供给到储水容器。第一开闭阀将通过给水部从水管供给至储水容器的水的流路开闭。排水用容器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设置状态下,配置在储水容器的下方,用于储存从储水容器排出的电解水。故障告知部告知第一开闭阀的故障。控制部控制风机、电解单元、第一开闭阀和故障告知部。在控制部使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至储水容器,并使风机和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第一开闭阀没有关闭而持续向储水容器给水时,排水用容器储存从储水容器溢出的水,控制部执行第一故障告知运转。第一故障告知运转通过故障告知部告知第一开闭阀的故障的运转。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抑制从储水容器溢出的水泄漏到主体壳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储水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和过滤器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排水储水部8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能够确认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开闭阀和第二开闭阀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用于抑制向该空气净化装置的主体壳2外的漏水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如图1所示存在将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1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设置状态”)下的铅垂方向记为上下方向,将水平方向记为左右方向的情况。另外,在以下,在设置状态下,令空气净化装置1的、设置有配管壳5的一侧的面为“背面”,令与空气净化装置1的背面相对的面为“正面”,令从空气净化装置1的正面侧看时右侧的侧面为“右侧面”,令左侧的侧面为“左侧面”。图1是从正面侧看空气净化装置1时的图。图2是从正面侧看打开了面板11的空气净化装置1的图。图3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的结构的截面图,是从右侧看空气净化装置1时的图。
以下,关于空气净化装置1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空气净化装置1是将来自水管32的水储存在储水容器16中,将储水容器16内的水电解而生成电解水,使生成的电解水与通过风机4从进气口9吸入到主体壳2内的空气接触而从出气口10散布的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主体壳2、空气净化部3、风机4、配管壳5、配管部6、给水部(也称为供水部)7和排水储水部8。
如图1所示,主体壳2为大致箱形,主体壳2具有进气口9、出气口10和面板11。
进气口9设置在主体壳2的两侧面。出气口10为开闭式,设置在主体壳2的顶面的靠背面侧的位置。其中,在图1和图2中,出气口10为关闭的状态。在主体壳2的顶面的靠正面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接受使用者的指示(例如,空气净化装置1的动作的开始、停止等)的操作部12。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在操作部12的下方包括控制空气净化部3、风机4等的控制部13。
如图1所示,在主体壳2的右侧面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面板11。在面板11的靠主体壳2的正面侧的部位设置有进气口9之一。
当打开面板11时,如图2所示,在主体壳2内设置有空腔部14。空腔部14为从主体壳2的右侧面的纵长四边形的开口15向主体壳2的左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孔。在空腔部14内设置有空气净化部3。空气净化部3能够从空腔部14内取出到主体壳2外。
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部3包括储水容器16、气液接触部分17(参照图5)和电解单元18。
储水容器16形成在顶面设置有开口的大致箱形状,成为能够储水的结构。储水容器16配置在主体壳2的下部,从空腔部14向水平方向上滑动而能够装卸。储水容器16能够将从给水部7供给的水储水。
图4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的储水容器16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的过滤器23和过滤器框架24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储水容器16具有第一储水区19、第二储水区20、分隔板21和连通孔22。
第一储水区19是配置有电解单元18的分区(区域),在图4中为右侧的分区。从给水部7对第一储水区19内供给水。
第二储水区20是作为气液接触部分17的一部分的、配置有后述的过滤器23和过滤器框架24的分区,在图4中,为左侧的分区。
分隔板21是分隔第一储水区19与第二储水区20的板。分隔板21从储水容器16的底面向上方延伸,分隔板21的上端配置在比水面靠上方的位置。
连通孔22为横长的开口,配置在分隔板21的下端。连通孔22将第一储水区19和第二储水区20连通。第一储水区19的水可经连通孔22流入第二储水区20。其中,第一储水区19的底面与第二储水区20的底面配置在同一面上。
气液接触部分17是用于使储存在储水容器16中的水、与由风机4吸入到主体壳2内的室内空气接触的部件。如图5所示,气液接触部分17具有过滤器23、过滤器框架24和驱动部(未图示)。
过滤器23具有保水性,构成为圆筒状,是在圆周部分设置有可供空气流通的孔的结构。过滤器23以过滤器23的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以使过滤器23的一端浸渍在储水容器16的水中的方式,通过过滤器框架24可旋转地安装在储水容器16的第二储水区20内。
过滤器框架24被设置在储水容器16的轴承部25旋转支承。过滤器23和过滤器框架24为在驱动部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结构。过滤器框架24安装在储水容器16(第二储水区20)。
电解单元18是将储水容器16内的水电解而生成电解水的装置。电解单元18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设置在主体壳2。在图4中,表示电解单元18移动到下方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电解单元18的下部浸渍在储水容器16内的水中。电解单元18具有第一电极(未图示)和第二电极(未图示)。储水容器16安装在主体壳2的下部的空腔部14,当使电解单元18移动到下方时,成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浸渍在储水容器16内的状态。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浸渍在储水容器16内的状态下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时,放入了由使用者投入的电解促进溶剂(未图示)的储水容器16内的水被进行电化学处理。其中,电解促进溶剂的一例为氯化钠,通过利用电解单元18将氯化钠水溶液电化学地电解,生成含有活性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次氯酸)的电解水。在此,活性氧是指,比通常的氧具有高的氧化活性的氧分子及其关联物质。例如,活性氧不仅包括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单态氧)、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过氧化氢等狭义的活性氧,还包括臭氧、次氯酸(次卤酸)等广义的活性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生成含有活性氧(在此为次氯酸)的电解水的情况,表述为产生活性氧(在此为次氯酸)的情况。另外,电解单元18为相对于主体壳2可拆装的结构。
风机4为输送空气的、即从进气口将空气吸入到主体壳2内并将所吸入的空气从出气口吹出的装置。如图3所示,风机4设置在主体壳2的中央部,具有:电动机部26、通过电动机部26而进行旋转的风扇部27、和包围它们的涡形的壳体部28。
电动机部26被固定在壳体部28。
风扇部27为多叶片风扇(西洛克风扇),被固定在从电动机部26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未图示)。电动机部26的旋转轴从主体壳2的背面侧延伸到正面侧。
在壳体部28设置有排出口29和吸入口30。排出口29设置在壳体部28的靠主体壳2的上表面侧的位置。另外,吸入口30设置在壳体部28的靠主体壳2的背面侧的位置。当通过电动机部26使风扇部27旋转时,空气从壳体部28的吸入口30被吸入到壳体部28内,吸入的该空气被从排出口29输送到壳体部28外。
在主体壳2内设置有连通进气口9和出气口10的风路31。在风路31,从进气口9起依次设置有空气净化部3(储水容器16、过滤器23)、风机4、出气口10。
配管壳5为从主体壳2的背面突出的纵长箱形状。配管壳5的内部具有配管部6。
配管部6为连接水管32和给水部7、使得能够将水管32的水输送至给水部7的配管。水管32的水经由配管部6和给水部7被供给到储水容器16。给水部7用于对储水容器16供给来自水管32的水,如图2所示,从配管部6突出至主体壳2内,配置在储水容器16的上方。
给水部7为管形状,经由配管部6与水管32连通。给水部7的一端侧与配管部6连结,来自水管32的水经由配管部6从给水部7的一端侧流入至给水部7内。流入到给水部7内的水从给水部7的另一端侧滴下到储水容器16。
另外,如图3所示,在配管部6设置有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开闭阀34。即,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将给水部7的流路或配管部6的流路(即,通过给水部7从水管32供给至储水容器16的水的流路)开闭的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开闭阀34。
第一开闭阀33是将从水管32流向给水部7内的水停止、或者使水流动的结构。即,第一开闭阀33将从水管32供给至储水容器16的水的流路开闭。第一开闭阀33具有进行开闭的阀机构。第一开闭阀33的一例为电磁阀。该阀机构构成为,在电磁阀中流通规定电流时阀机构打开,当电流不流向电磁阀时阀机构关闭。当在电磁阀流动规定电流时阀机构打开,水流向给水部7内,当电流不流向电磁阀时阀机构关闭,流向给水部7内的水停止流动。其中,第一开闭阀33也可以设置在给水部7。
第二开闭阀34具有与第一开闭阀33同样的阀机构,能够使从水管32流向给水部7内的水停止或者流动。即,第二开闭阀34对从水管32供给至储水容器16的水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34的一例为与第一开闭阀33同样的电动阀。第二开闭阀34通过通电,使水流向给水部7内,或者使流向给水部7内的水流停止。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闭阀34配置在配管部6中的比第一开闭阀33靠上游侧(靠近水管32的一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在储水容器16的第二储水区20内和第二储水区20的周围,配置有第一水量检测部35和第二水量检测部36。另外,在储水容器16的第一储水区19内和第一储水区19的周围配置有储水检测部37。
储水检测部37检测储存在储水容器16中的必要最大水量。储水检测部37包括具有浮力的储水浮动部分37a、和检测储水浮动部分37a的位置的储水检测部分(未图示)。储水浮动部分37a配置在第一储水区19内,储水检测部分配置在第一储水区19的周围且储水容器16的外侧的空腔部14。当储水浮动部分37a浮动至第一规定高度时,储水检测部分对储水浮动部分37a进行检测,对控制部13发送第一信号。控制部13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第一开闭阀33停止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供水。
第一水量检测部35检测储存在储水容器16中的必要最小水量。第一水量检测部35包括具有浮力的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和检测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的位置的第二水量检测部分(未图示)。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配置在第二储水区20内,第二水量检测部分配置在第二储水区20的周围且储水容器16的外侧的空腔部14中。第一水量检测部分在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浮动至第二规定高度时,第一水量检测部分对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进行检测,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二信号。控制部13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通过第一开闭阀33开始从给水部向储水容器供水。
第二水量检测部36检测储水容器16内的水被排水的情况。第二水量检测部36包括具有浮力的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和检测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的位置的第二水量检测部分(未图示)。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配置在第二储水区20内,第二水量检测部分配置在第二储水区20的周围且储水容器16的外侧的空腔部14中。第二水量检测部分在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移动至第三规定高度时,第二水量检测部分对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进行检测,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三信号。
即,储水浮动部分37a浮动至第一规定高度,储水检测部分检测到储水浮动部分37a,相当于对储水容器16中供给了第一规定量的水。即,检测到第一规定高度的意思是检测到满水。
另外,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浮动至第二规定高度,第一水量检测部分检测到第一水量浮动部分35a的意思是,检测到缺水。
另外,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移动至第三规定高度,第二水量检测部分检测到第二水量浮动部分36a的意思是,从储水容器16的排水结束。
控制部13对电解单元18、气液接触部分17(驱动部)、风机4(电动机部26)、第一开闭阀33、第二开闭阀34、泵40和故障告知部53进行控制。控制部13当检测到作为来自储水检测部分的检测信号的第一信号时,停止从给水部7的给水,当检测到作为来自第一水量检测部分的检测信号的第二信号时,开始从给水部7的给水。其中,控制部13由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的、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即,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保存的程序,计算机系统作为控制部13发挥作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在此预先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但也可以记录在存储卡等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
控制部13执行初始运转、排水运转和排水后运转。
初始运转为,控制部13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至储水容器,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在此,关于初始运转进行具体的说明。
当通过使用者对操作部12的操作,空气净化装置1动作时,控制部13首先使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开闭阀34打开,使水管32与给水部7连通,使水管32内的水经由配管部6从给水部7供给到储水容器16。当在储水容器16内积存第一规定量的水,储水检测部37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一规定高度)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一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一信号时,使第一开闭阀33关闭,使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的给水停止。此外,如后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闭阀34为,在因第一开闭阀33的不良状况而使得给水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关闭的阀,在第一开闭阀33正常地动作的情况下,不会特意关闭。
接着,控制部13对施加至电解单元18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气液接触部分17的驱动部(未图示)的动作、风机4的风扇部27的转速等进行控制。当通过风机4的电动机部26使风扇部27旋转时,从进气口9进入主体壳2内的外部空气,依次经由空气净化部3(储水容器16、过滤器23)、风机4、出气口10从主体壳2吹出。由此,在储水容器16中生成的电解水被散布到外部。空气净化装置1不一定散布电解水本身,从结果来看将来自(包括挥发)所生成的电解水的次氯酸散布也属于电解水的散布。
接着,由于在过滤器23中保水的空气气化,储水容器16内的水减少。这样,当储水容器16内的水减少,第一水量检测部35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二规定高度)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二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二信号时,使第一开闭阀33打开,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供给水。
最后,控制部13在储水容器16内积存第一规定量的水,储水容器16的储水检测部37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一规定高度)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一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一信号时,使第一开闭阀33关闭,停止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的给水。这些动作为初始运转。
图6是表示排水储水部8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6所示,排水储水部8具有排水用容器38和供给单元39。其中,图7是能够确认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开闭阀34的立体图。
排水用容器38是在规定时间期间,通过电解单元18产生次氯酸后,储存残留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的容器。排水用容器38形成为在顶面设置有开口的大致箱形状,成为能够储存水的结构。排水用容器38设置在比储水容器16靠下方的位置,相对于主体壳2的下部可拆装。即,排水用容器38在设置状态下配置在储水容器16的下方,用于储存从储水容器16排出的电解水。残留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通过供给单元39移动到排水用容器38。
供给单元39具有泵40、连接管41和排水部件42。
泵40将储水容器16的水汲取上来,向连接管41输送储水容器16内的水。泵40配置在储水容器16内,与连接管41的一侧端部连接。
连接管41是具有柔软性的管。连接管41作为一例是材质为硅酮的管。连接管41的一侧端部与泵40连接,连接管41的另一侧端部与排水部件42连接。连接管41从泵40向上方延伸,与排水部件42连接。
排水部件4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上下水管路43、和在上下水管路43的上游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左右水管路44。连接管41与左右水管路44连接。通过泵40输送到连接管41的水依次经由排水部件42的左右水管路44、上下水管路43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
在此,关于供给单元39将残留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排出至排水用容器38的排水运转进行说明。排水运转构成为,控制部13使泵40动作,将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排出至排水用容器38,当第二水量检测部36检测到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的水位为第三规定高度以下时,使泵40停止。
具体而言,控制部13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利用电解单元18产生次氯酸后,使第一开闭阀33关闭,停止对电解单元18的通电后,使泵40动作。泵40将储水容器16的水汲取上来,将汲取上来的水输向连接管41。因为连接管41从泵40向上方延伸,所以输送至连接管41的水积存在连接管41内,连接管41内的水面逐渐向上方移动。接着,从连接管41溢出的水流入排水部件42。从连接管41流入的水,以从连接管41经由左右水管路44在横向排出,碰到上下水管路43的内表面的方式流入。最后,流入到上下水管路43的水在上下水管路43内向下方流动,从上下水管路43的下端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中。其中,在泵40动作的期间,控制部13即使接收到第二信号,也不打开第一开闭阀33。
之后,当第二水量检测部36检测到储水容器16内的水已被排出时,向控制部13发送第三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三信号时,使泵40停止。这些动作为排水运转。
接着,关于排水后运转进行说明。排水后运转为,控制部13在排水运转后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储水容器16,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即,控制部13,作为排水后运转,在排水运转后进行与上述初始运转同样的运转。
具体而言,控制部13在排水运转结束时,首先,使第一开闭阀33打开,使水管32与给水部7连通,使水管32内的水经由配管部6从给水部7供给到储水容器16。当在储水容器16内积存第一规定量的水,储水检测部37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一规定高度)时,控制部13关闭第一开闭阀33,使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的给水停止。
接着,控制部13控制对电解单元18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的电压。并且,控制部13继续进行气液接触部分17的驱动部(未图示)的动作、风机4的风扇部27的转速等的控制。当通过风机4的电动机部26使风扇部27旋转时,从进气口9进入到主体壳2内的外部空气依次地经由空气净化部3(储水容器16、过滤器23)、风机4、出气口10从主体壳2被吹出。
接着,通过由过滤器23保水的空气气化,储水容器16内的水减少。这样,当储水容器16内的水减少,第一水量检测部35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二规定高度)时,对控制部13发送第二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二信号时,使第一开闭阀33打开,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供给水。
最后,控制部13在储水容器16内积存第一规定量的水,储水容器16の储水检测部37检测到规定水位(第一规定高度)时,使第一开闭阀33关闭,使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的给水停止。这些动作为排水后运转。
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的故障告知部53。故障告知部53,作为一例,在检测到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时,连续地鸣响异常音来告知故障。其中,控制部13在检测到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时,停止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即,控制部13在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储水容器16,且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第一开闭阀33发生故障,不能完全关闭而继续向储水容器16给水时,按以下方式进行动作。即,排水用容器38储存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控制部13执行通过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的第一故障告知运转。其中,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储水容器16,且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如上所述,是在初始运转期间或在排水后运转期间。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控制部13使第一开闭阀33开闭,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储水容器16,且使风机4和电解单元18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有时也记载为“初始运转或排水后运转期间”。
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储水容器16具有: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成为比第一规定量多的第二规定量以上时,使储水容器16内的水从储水容器16向下方滴下的滴下开口45。滴下开口45为从储水容器16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缺口。在储水容器16的滴下开口45的下方配置有滴下引导部46。在该滴下引导部46的下方配置排水用容器38,从滴下开口45滴下的水经由滴下引导部46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即,储水容器16具有: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成为比第一规定量多的第二规定量以上时,用于电解水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的滴下开口45。其中,因为滴下开口45配置在比储水容器16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所以即使储水容器16内的水增加了,储水容器16内的水也会从滴下开口45溢出并滴下,不会从滴下开口45以外溢出而滴下。
这样,在初始运转期间或排水后运转期间,当第一开闭阀33发生故障,没有完全关闭时,继续以微小的水量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给水。当通过该给水,供给至储水容器16内的水持续增加时,水从储水容器16的滴下开口45滴下至排水用容器38。滴下的该水储存在排水用容器38内,当第一排水检测部54检测到排水用容器38内积存的电解水为第三规定量以上时,控制部13执行第一故障告知运转。即,在初始运转期间或排水后运转期间,当第一排水检测部54检测到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为第三规定量以上时,控制部13通过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
图8是表示用于抑制向空气净化装置1的主体壳2外的漏水的结构的图。第一排水检测部54对排水用容器38内的第三规定量的电解水进行检测。如图8所示,第一排水检测部54包括:具有浮力的第一排水浮动部分54a、和检测第一排水浮动部分54a的位置的第一排水检测部分(未图示)。第一排水浮动部分54a配置在排水用容器38内,第一排水检测部分配置在排水用容器38的外侧的主体壳2。具体而言,当第一排水浮动部分54a浮动至第四规定高度时,第一排水检测部分检测到第一排水浮动部分54a,并且对控制部13发送第四信号。控制部13接收到第四信号时,控制部13利用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
由此,排水用容器38不仅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利用电解单元18产生次氯酸后储存残留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而且储存因第一开闭阀33的不良状况而没有完全停止给水进而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利用排水用容器38抑制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泄漏到主体壳2外,并且能够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
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第二开闭阀34,该第二开闭阀34对给水部7的流路或配管部6的流路、即通过给水部7从水管32供向储水容器16的水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初始运转期间或排水后运转期间,当第一排水检测部54检测到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为第三规定量以上时,控制部13使第二开闭阀34关闭,使从给水部7向储水容器16的给水停止。
由此,当因第一开闭阀33的不良状况而使得给水(供水)没有完全停止,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积存在排水用容器38中时,能够利用第二开闭阀34停止给水,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抑制向主体壳2外的漏水。
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告知需要将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废弃的维护告知部55。维护告知部55,作为一例,使配置在主体壳2的顶面的灯点亮,告知使用者需要将排水用容器38内积存的电解水废弃、需要进行过滤器23、储水容器16内的清扫(清洁)。控制部13使运转停止,直至进行该电解水的废弃、过滤器23、储水容器16内的清扫。控制部13执行废弃告知运转和废弃确认运转。废弃告知运转为,在进行了规定次数的排水运转后,控制部13通过维护告知部55告知需要废弃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的动作。废弃确认运转是,在废弃告知运转后,使用者将排水用容器38从主体壳2拆卸,进行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的废弃,再次将排水用容器38安装到主体壳2时进行的运转。具体而言,在废弃确认运转期间,在废弃告知运转之后,第一排水检测部54检测到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小于第三规定量时,控制部13使得能够进行初始运转的动作。当成为该状态时,使用者通过操作部12的操作能够使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开始。
这样,利用第一排水检测部54,能够确认从储水容器16向排水用容器38送水的泵40正在正常地动作,以及能够确认使用者完成了排水作业。
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对排水用容器38内的比第三规定量大的第四规定量的电解水进行检测的第二排水检测部56。控制部13在初始运转或排水后运转期间,执行第二故障告知运转。当第二排水检测部56检测到排水用容器38内的电解水为第四规定量以上时,实施第二故障告知运转。第二故障告知运转为,控制部13关闭第二开闭阀34,通过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的动作。
由此,空气净化装置1因为利用第二开闭阀34关闭配管部6的流路,所以即使因第一开闭阀33的不良状况(故障)而使得给水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来自储水容器16的水泄漏到主体壳2外。
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储存从排水用容器38泄漏的水的漏水储水容器57;和检测漏水储水容器57内的第五规定量的电解水的漏水储水检测部58。
具体而言,排水用容器38具有使排水用容器38内的水从排水用容器38向下方滴下的排水用滴下部47。
排水用滴下部47具有辅助容器48、滴下孔49和防堵筒50。
辅助容器48为从排水用容器38的上部在横向突出的容器。辅助容器48形成为顶面和一个侧面开口的大致箱形状,当排水用容器38内的水增加时,在水从排水用容器38溢出前,排水用容器38内的水从开口的一个侧面侧流入辅助容器48中。辅助容器48在底面具有滴下孔49。
滴下孔49为设置在辅助容器48的底面的圆形孔。在滴下孔49的上部设置有防堵筒50。
防堵筒50为中心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从滴下孔49的开口边缘向上方延伸。防堵筒50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辅助容器48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当排水用容器38内的水增加时,在水从排水用容器38溢出前,排水用容器38内的水从开口的一个侧面侧流入辅助容器48中。流入到辅助容器48中的水从防堵筒(堵塞防止筒)50的上端开口进入防堵筒50内,经由滴下孔49滴向下方。空气净化装置1在滴下孔49的下方具有漏水储水容器57和漏水储水检测部58。
漏水储水容器57是储存从排水用容器38泄漏的水的容器。漏水储水容器57形成为顶面开口的大致箱形状,配置在辅助容器48的滴下孔49的下方。在漏水储水容器57内配置有漏水储水检测部58,其检测漏水储水容器57内的第五规定量的水的积存。即,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检测漏水储水容器57内的第五规定量的电解水的漏水储水检测部58。漏水储水检测部58包括:具有浮力的漏水储水浮动部分(未图示)、和检测漏水储水浮动部分的位置的漏水储水检测部分(未图示)。漏水储水检测部58进行的第五规定量的电解水的检测,由于用与第一排水检测部54等同样的方法进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此,故障告知部53也告知第二排水检测部56的故障。控制部13在初始运转或排水后运转期间,当漏水储水检测部58检测到漏水储水容器57内的电解水为第五规定量以上时,控制部13实施第三故障告知运转。第三故障告知运转为,使第二开闭阀34关闭,通过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排水检测部56的故障的动作。
由此,控制部13在漏水储水检测部58检测到规定水量(第五规定量)时,利用第二开闭阀34使配管部6的流路关闭。因此,即使在因第一开闭阀33的不良状况而使得给水没有完全停止,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水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进而还从排水用容器38溢出水的情况下,空气净化装置1也能够抑制向主体壳2外的漏水。
另外,控制部13在实施第三故障告知运转时,存储漏水储水检测部58进行了检测的信息。具体而言,在使用者将从主体壳2延伸的电源插头(未图示)从插座(未图示)拔出后,将电源插头插(安装)在插座时,控制部13在存储有漏水储水检测部58进行了检测的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故障告知部53再次告知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排水检测部56的故障。其中,为了停止故障告知部53的动作,需要维修人员进行规定的检查作业,一边按压配置在主体壳2内的检查完成按钮,一边将电源插头插在插座。
由此,空气净化装置1在告知了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排水检测部56的故障后,即使在使用者进行了电源插头的拔出插入的情况下也再次进行告知。即,空气净化装置1只要维修人员没有完成检查作业就不能再次运转,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第一开闭阀33和第二排水检测部56的故障而导致的向主体壳2外的漏水。
另外,控制部13具有计时机构,测量第一开闭阀33打开的时间,当第一开闭阀33打开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实施由故障告知部53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的第一故障告知运转。另外,这时,控制部13关闭第二开闭阀34。其中,该规定时间的一例为,从第一开闭阀33打开起,对储水容器16内供给水,直至水从储水容器16溢出为止的时间,预先测量该时间,并将该时间事先设定在控制部13。
由此,如上述的例子所示,通过预先设定规定时间,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在水从储水容器16溢出的时间点、即能够更早地告知第一开闭阀33的故障。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在第一开闭阀33打开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利用第二开闭阀34将通过给水部7从水管32供给至储水容器16的水的流路(在此为配管部6的流路)关闭。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抑制水从储水容器16泄漏到主体壳2外。
另外,将给水部7与水管32连通的配管部6,配置在从主体壳2的背面突出的配管壳5内。排水用容器38进一步蓄积从配管部6泄漏的水,故障告知部53进一步告知配管部6的故障,第二开闭阀34配置在配管部6的流路的最上游部。控制部13在初始运转或排水后运转期间,当漏水储水检测部58检测到漏水储水容器57内的电解水为第五规定量以上时,控制部13实施第四故障告知运转。第四故障告知运转为,使第二开闭阀34关闭,通过故障告知部53告知配管部6的故障的动作。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在配管部6的下方具有接住从配管部6泄漏的水的薄盘形状的漏水托盘51。漏水托盘51在漏水托盘51的底面具有使漏水托盘51内的水滴下到排水用容器38的孔52。排水用容器38配置在漏水托盘51的孔52的下方。
由此,排水用容器38不仅在规定时间的期间,通过电解单元18产生次氯酸后,储存残留在储水容器16内的电解水,而且储存因配管部6的不良状况而从配管部6泄漏的水。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能够进一步抑制向主体壳2外的漏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用于与水管连接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空气净化装置
2主体壳
3空气净化部
4风机
5配管壳
6配管部
7给水部
8排水储水部
9进气口
10出气口
11面板
12操作部
13控制部
14空腔部
15开口
16储水容器
17气液接触部分
18电解单元
19第一储水区
20第二储水区
21分隔板
22连通孔
23过滤器
24过滤器框架
25轴承部
26电动机部
27风扇部
28壳体部
29排出口
30吸入口
31风路
32水管
33第一开闭阀
34第二开闭阀
35第一水量检测部
35a第一水量浮动部分
36第二水量检测部
36a第二水量浮动部分
37储水检测部
37a储水浮动部分
38排水用容器
39供给单元
40泵
41连接管
42排水部件
43上下水管路
44左右水管路
45滴下开口
46滴下引导部
47排水用滴下部
48辅助容器
49滴下孔
50防堵筒
51漏水托盘
52孔
53故障告知部
54第一排水检测部
54a第一排水浮动部分
55维护告知部
56第二排水检测部
57漏水储水容器
58漏水储水检测部

Claims (9)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主体壳内包括:储水的储水容器;将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所述水电解而生成电解水的电解单元;和输送空气的风机,
所示空气净化装置使通过所述电解单元生成的所述电解水、与由所述风机从所述进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接触而从所述出气口散布所述电解水,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来自水管的水供向所述储水容器的给水部;
将通过所述给水部从所述水管供向所述储水容器的所述水的流路开闭的第一开闭阀;
排水用容器,其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设置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储水容器的下方,用于储存从所述储水容器排出的所述电解水;
告知所述第一开闭阀的故障的故障告知部;和
对所述风机、所述电解单元、所述第一开闭阀和所述故障告知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开闭阀不关闭而持续向所述储水容器给水时,所述排水用容器储存从所述储水容器溢出的水,所述控制部执行通过所述故障告知部告知所述第一开闭阀的故障的第一故障告知运转,
在所述储水容器形成有,当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成为比所述第一规定量多的第二规定量以上时、供所述电解水向所述排水用容器滴下的滴下开口,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第三规定量的所述电解水的第一排水检测部,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排水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为所述第三规定量以上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故障告知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流路开闭的第二开闭阀,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排水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排水用容器内所述电解水为所述第三规定量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开闭阀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告知需要将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废弃的维护告知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
在将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排出至所述排水用容器的排水运转进行了规定次数后,通过所述维护告知部告知需要将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废弃的废弃告知运转;和
在所述废弃告知运转之后,当所述第一排水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小于所述第三规定量时,所述控制部能够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废弃确认运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排水用容器内的比所述第三规定量大的第四规定量的所述电解水的第二排水检测部,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排水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排水用容器内所述电解水为所述第四规定量以上时,所述控制部执行使所述第二开闭阀关闭,并通过所述故障告知部告知所述第一开闭阀的故障的第二故障告知运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告知部还告知所述第二排水检测部的故障,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储存从所述排水用容器泄漏的水的漏水储水容器;和
检测所述漏水储水容器内的第五规定量的所述电解水的漏水储水检测部,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漏水储水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漏水储水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为所述第五规定量以上时,所述控制部执行使所述第二开闭阀关闭,并通过所述故障告知部告知所述第一开闭阀和所述第二排水检测部的故障的第三故障告知运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第三故障告知运转时,存储所述漏水储水检测部进行了检测的信息,在从所述主体壳延伸的电源插头从插座被拔出后、当所述电源插头被插在所述插座时,通过所述故障告知部再次告知所述第一开闭阀和所述第二排水检测部的故障。
7.如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测量所述第一开闭阀打开的时间,当所述第一开闭阀打开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执行所述第一故障告知运转。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测量所述第一开闭阀打开的时间,当所述第一开闭阀打开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执行所述第一故障告知运转。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将所述给水部与所述水管连通的、配置在从所述主体壳的背面突出的配管壳内的配管部,
所述排水用容器还储存从所述配管部泄漏的水,
所述故障告知部还告知所述配管部的故障,
所述第二开闭阀配置在所述配管部的流路的最上游部,
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闭而将所述第一规定量的水供给到所述储水容器,并使所述风机和所述电解单元运转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漏水储水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漏水储水容器内的所述电解水为所述第五规定量以上时,所述控制部执行使所述第二开闭阀关闭,并通过所述故障告知部告知所述配管部的故障的第四故障告知运转。
CN202080084950.0A 2020-01-15 2020-12-25 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114786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4176 2020-01-15
JP2020-004176 2020-01-15
JP2020059439 2020-03-30
JP2020-059439 2020-03-30
PCT/JP2020/048913 WO2021145207A1 (ja) 2020-01-15 2020-12-25 空気浄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736A CN114786736A (zh) 2022-07-22
CN114786736B true CN114786736B (zh) 2023-12-19

Family

ID=7686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4950.0A Active CN114786736B (zh) 2020-01-15 2020-12-25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45207A1 (zh)
CN (1) CN114786736B (zh)
WO (1) WO20211452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562B (zh) * 2021-08-25 2023-04-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1036A (zh) * 2006-08-07 2008-0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JP2008183182A (ja) * 2007-01-30 2008-08-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CN102967021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加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8670A (ja) * 1992-03-04 1993-09-24 Daikin Ind Ltd 加湿器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空気調和装置
JP5498274B2 (ja) * 2010-06-21 2014-05-21 株式会社コロナ 加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1036A (zh) * 2006-08-07 2008-0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JP2008183182A (ja) * 2007-01-30 2008-08-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CN102967021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加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736A (zh) 2022-07-22
WO2021145207A1 (ja) 2021-07-22
JPWO2021145207A1 (zh)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81893A1 (ja) 水素含有水生成装置および水素含有水の生成方法
CN107917491B (zh)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2583B (zh) 空气除菌装置
JP6528081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101881501B (zh) 自动清洗装置的清洗液储存箱及具有该储存箱的空调机
JP2005305100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解水噴霧装置
CN114786736B (zh) 空气净化装置
JP7316495B2 (ja) 電解水散布装置
JP7361249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4371919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解水噴霧装置
KR20160051257A (ko) 에어워셔의 급수 제어 방법
JP2014142127A (ja) 加湿機
JP2021109079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5988091B2 (ja) 空気加湿装置
WO2022190613A1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2314233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16428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120106A (zh) 空气净化装置
JP2020110337A (ja) 電解水散布装置
JP2021049213A (ja) 電解水散布装置
JP202311322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153769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21094217A (ja) 電解水散布装置および空間除菌脱臭装置
JP2023147449A (ja) 貯水タンク
JP721342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