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9078A -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9078A
CN114759078A CN202210315111.6A CN202210315111A CN114759078A CN 114759078 A CN114759078 A CN 114759078A CN 202210315111 A CN202210315111 A CN 202210315111A CN 114759078 A CN114759078 A CN 114759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heavily doped
layer
conduction typ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1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锁
简鹏
张澳航
王玉莹
徐向涛
李剑
廖瑞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ingwei Fute Volt Integrated Circuit Fengce Applic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ingwei Fute Volt Integrated Circuit Fengce Applic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ingwei Fute Volt Integrated Circuit Fengce Applic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ingwei Fute Volt Integrated Circuit Fengce Applic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51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9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9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9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8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or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0Bipolar devices
    • H01L29/72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 H01L29/739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controlled by field-effect, e.g. bipolar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s [BSIT]
    • H01L29/7393Insulated gate bipolar mode transistors, i.e. IGBT; IGT; COMF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本发明采用较小的背面元胞尺寸抑制RC‑IGBT在正向导通时的折回(snap‑back)现象,提高可靠性并降低功率损耗,提升RC‑IGBT器件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背景技术
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everse Conducting 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RC-IGBT)是将IGBT和反向并联二极管集成在一个芯片的器件。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C-IGBT)能够提高集成度、减小寄生电感、降低封装成本。如图1所示,现有RC-IGBT为了抑制正向导通时出现的折回(snap-back)现象,通常采用较大的背面元胞尺寸,从而导致电流分布不均匀,可靠性较低、功率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栅极绝缘介质层、发射极接触层、栅极接触层。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和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部分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之中。
优选的,还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覆盖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之中。
优选的,所述集电极接触层、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电极接触层、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电极接触层、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优选的,所述栅极接触层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内部。所述栅极接触层、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和栅极绝缘介质层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优选的,还包括发射极绝缘介质层。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位于发射极接触层和栅电极接触层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部分区域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之上。所述发射极接触层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位于发射极接触层和栅电极接触层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栅极绝缘介质层、栅极绝缘介质层、发射极绝缘介质层、发射极接触层和栅极接触层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发明采用较小的背面元胞尺寸抑制RC-IGBT在正向导通时的折回(snap-back)现象,提高可靠性并降低功率损耗,提升RC-IGBT器件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
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相接触。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部分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和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还包括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还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实施例2: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
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相接触。
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还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覆盖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和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还包括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还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相接触;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和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部分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还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覆盖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相比于图1现有的RC-IGBT结构,本发明抑制正向导通时的折回snap-back现象能力更加突出,器件性能有较大改善。

Claims (10)

1.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接触层(2)、栅极接触层(3)。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覆盖于集电极金属层(1)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覆盖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位于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部分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覆盖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之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之上,并浮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和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接触层(1)、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0)、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1)、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集电极区(1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13)、第一导电类型缓冲层(20)和部分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接触层(3)位于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位于栅极绝缘介质层(40)内部;所述栅极接触层(3)、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和栅极绝缘介质层(34)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由多个重复单元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1)部分区域之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位于栅极结构两个重复单元之间;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位于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之上;所述发射极接触层(2)还位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2)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位于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电极接触层(3)之间,起到电气隔离作用;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发射区(3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32)、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栅极区(33)、栅极绝缘介质层(10)、栅极绝缘介质层(40)、发射极绝缘介质层(41)、发射极接触层(2)和栅极接触层(3)构成所述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正面MOS结构。
CN202210315111.6A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Pending CN114759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111.6A CN114759078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111.6A CN114759078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9078A true CN114759078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111.6A Pending CN114759078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90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632A (zh) * 2023-11-08 2023-12-12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管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2972A (ja) * 2005-07-01 2007-01-18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22248A (zh) * 2006-03-22 2008-12-10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igbt单元和二极管单元的半导体器件及其设计方法
CN101887913A (zh) * 2010-06-04 2010-11-17 无锡新洁能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改善型集电极结构的igbt
CN11003418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2972A (ja) * 2005-07-01 2007-01-18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22248A (zh) * 2006-03-22 2008-12-10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igbt单元和二极管单元的半导体器件及其设计方法
CN101887913A (zh) * 2010-06-04 2010-11-17 无锡新洁能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改善型集电极结构的igbt
CN11003418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632A (zh) * 2023-11-08 2023-12-12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管器件
CN117219632B (zh) * 2023-11-08 2024-02-27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管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3403B (zh) 一种沟槽栅电荷存储型igbt
CN102683402B (zh) 一种平面栅电荷存储型igbt
CN110379852B (zh) 能降低米勒电容的沟槽型igbt器件
CN114784087B (zh) 一种浮空缓冲层沟槽集电极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CN109888007B (zh) 具有二极管钳位载流子存储层的soi ligbt器件
CN104701380A (zh) 一种双向mos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92774A (zh) 栅极双箝位的igbt器件
CN115832039A (zh) 一种逆导型igbt器件
CN114759078A (zh)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CN109148572A (zh) 一种反向阻断型fs-gbt
CN109904221B (zh) 一种超结双向开关
CN114784102B (zh) 一种具有混合导电模式的ligbt
CN114823863B (zh) 一种具有阳极槽的低功耗横向功率器件
CN108091682B (zh) 一种高可靠性肖特基接触超级势垒整流器
CN111834450B (zh) 一种集成齐纳二极管的soi ligbt器件
CN114792724A (zh) 一种消除电压折回现象的逆导型igbt
CN212342635U (zh) 一种沟槽栅igbt器件
CN108767001B (zh) 具有屏蔽栅的沟槽型igbt器件
CN209119109U (zh) 一种具有倒流纵向沟道的mos器件
CN113594244A (zh) 具有高雪崩能力的氮化镓功率器件及其制备工艺
CN112271213A (zh) 低导通电阻的深沟槽mosfet器件结构
CN111900202A (zh) 一种沟槽栅igbt器件
CN113053991A (zh) 逆导型igbt的元胞结构及逆导型igbt
CN220821568U (zh) 可抑制短路失效的igbt器件
CN215896410U (zh) 一种集成肖特基的屏蔽栅沟槽功率半导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