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8795A - 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08795A CN114708795A CN202210306939.5A CN202210306939A CN114708795A CN 114708795 A CN114708795 A CN 114708795A CN 202210306939 A CN202210306939 A CN 202210306939A CN 114708795 A CN114708795 A CN 1147087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screen
- air outlet
- display device
- screen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37 thermal insulation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10 drug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显示设备,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的屏慕以及设于屏幕的背面的发热源,壳体和屏慕围合形成收容腔。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收容腔内形成有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发热源设于散热通道内。在收容腔内形成有散热通道,将发热源设于散热通道内,发热源通过散热通道直接散热,提升屏幕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整机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屏显示设备朝着高清化和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前者具有更高的屏幕功耗及更大的发热量,具有更强的散热需求。后者导致屏显示设备的外壳面积的减少及内部结构的紧凑化,具有更恶劣的散热条件。为满足屏显示设备愈发严苛的散热需求,业界常采用风扇进行主动散热,即在屏显示设备的腔体内产生气流,将热量带出设备。而该种方式不能对屏幕直接散热,屏幕的散热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给屏幕直接散热的屏显示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显示设备,包括:壳体、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屏幕以及设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发热源,所述壳体和所述屏幕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收容腔内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发热源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和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分别位于所述发热源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隔离板覆盖于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并与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为柔性隔离条。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隔离板为所述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出风导流罩,所述出风导流罩与所述屏幕之间留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出风导流罩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导流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屏幕围合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沿所述进风口指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条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条相抵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板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侧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流通面积。
可选的,所述出风导流罩与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的间隙不超过1mm。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进风导流罩,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并与所述屏幕之间留有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隔离板,覆盖于所述屏幕的背面并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正对所述发热源,所述第二隔离板组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与所述第一隔离板围合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可选的,所述收容腔内还形成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一侧为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隔离板的另一侧为所述散热腔。
可选的,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风扇,设于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散热通道部分连通;所述风扇用于引导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用于组装所述屏幕的边框和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后壳;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边框或所述后壳。
本申请实施例的屏显示设备,在收容腔内形成有散热通道,将发热源设于散热通道内,发热源通过散热通道直接散热,提升屏幕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整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屏显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部分爆炸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部分爆炸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一个视角的部分透视图。
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透视图。
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一个方向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1所示的屏显示设备的另一个方向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至少两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屏显示设备,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的屏幕以及设于屏幕的背面的发热源,壳体和屏幕围合形成收容腔;其中,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收容腔内形成有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的散热通道,发热源设于散热通道内。在收容腔内形成有散热通道,将发热源设于散热通道内,发热源通过散热通道直接散热,提升屏幕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整机的散热效果。
为满足屏显示设备愈发严苛的散热需求,在相关技术中,采用风扇给壳体内的部件进行主动散热,即在屏显示设备的腔体内产生气流,将热量带出屏显示设备。例如,在屏显示设备的后壳的四周设置成排风扇,使整个腔体内空气自下而上或横向流动起来。
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通过带走屏显示设备的腔体内的热量,让气流与屏显示设备内的电路板以及多个部件等发生换热,降低腔内的温度,进而间接降低屏幕的温度,针对屏幕的降温不够直接。对于比较轻薄的屏显示设备,壳体内的空间有限,电路板与屏幕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即使通过风扇的带动气体流通,电路板与屏幕之间的气体几乎无法流动,对于屏幕的散热效果微乎其微。(2)风扇作用于整个屏显示设备的腔体内的空气,没有设置相对集中的通道,无法集中给指定的部件散热。例如,没有设置相对集中的通道专门给屏幕散热,无法为屏幕的发热源作针对性降温,相当大比例的气流作用于散热需求不那么强烈的部分,对风量的利用率及指向性均不够强。(3)在设计大功率的屏显示设备时,由于受到设备的厚度和内部空间的限制,不能自由地增加风扇的尺寸,而只能通过增加风扇的数量或换用高转速型号的风扇,导致噪音增大,用户体验下降。有些设备甚至需配合散热翅片和半导体制冷器辅助散热,产品成本、重量及维护难度直线上升,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给屏幕直接散热的屏显示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屏显示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7所示,屏显示设备100包括壳体10和组装于壳体10的屏模组20。屏模组20包括屏幕201和设于屏幕201背面的发热源202。壳体10和屏幕201围合形成收容腔120。壳体10开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收容腔120内形成有与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连通的散热通道103,发热源202设于散热通道103内。其中,屏幕201的背面是背向屏幕201的显示面的一面。屏幕201的显示面朝向壳体10外设置。屏幕201的背面朝向壳体10内设置。
由于屏模组20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发热源202。且发热源202分布相对集中。在收容腔120内形成有散热通道103,散热通道103形成于屏幕201的背面。将发热源202设于散热通道103内,散热通道103可以集中气流,将发热源202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103直接散热,解决了发热源202的散热问题,就解决了屏模组20的散热问题。如此提升屏幕20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散热效果,降低了整个屏显示设备100使用时的温度,延长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使用寿命。
与相关技术相比,屏幕201的背面形成散热通道103,发热源202设于散热通道103内,可以给发热源202直接散热。在收容腔120内形成相对狭小的散热通道103给发热源202集中散热,指向性强,且风量的利用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03包括直线通道或弧形通道。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03包括弧形通道,有利于气体排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03包括直线通道。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无论是直线通道还是弧形通道均可给屏幕201背面的发热源202直接散热。
屏显示设备100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屏模组20。屏模组20的热量在相对集中的区域产生,主要来源于发热源202。屏模组20包括至少一个发热源202。发热源202可以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发热源202可以是灯条或背光灯等,集中分布于屏幕201的背面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发热源202一般设置于屏幕201靠近边缘的位置,该位置偏离于屏幕201的中部区域。发热源202与屏幕201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适配。散热通道103也可以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两端分别连通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对应设于每个发热源202的周侧,保证每个发热源202能够通过散热通道103分别直接散热,提升屏幕201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1沿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且垂直。屏幕201的背面仅示出一个发热源202,该发热源202位于靠近屏幕201底边的位置区域,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发热源202也可以设置在屏幕201的其他位置,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围挡件104和第一隔离板105。围挡件104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第一隔离板105设于壳体10内。在图2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围挡件104包括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的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分别位于发热源202的相对两侧。第一隔离板105与屏幕201平行设置,覆盖于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并与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连接。第一隔离板105与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共同围合形成散热通道103。散热通道103的投影面积至少大于发热源202的散热面积,以保证发热源202在散热通道10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源202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组装时,将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的一面固定于屏幕201的背面,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设于发热源202的相对两侧,将第一隔离板105在屏幕201的厚度方向Z上与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的另一面相抵接,形成散热通道103。屏幕201的厚度方向Z是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形成的平面。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可起到围墙的作用。可以设置多个,可以形成不同延伸方向的散热通道103。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还可支撑第一隔离板105,使第一隔离板105与屏幕201具有距离,从而形成散热通道103。如此设置,使该散热通道103与发热源202充分接触,可集中给屏幕201的发热源202进行散热,有利于对发热源202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为柔性隔离条。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绝缘性良好,避免短路。柔性隔离条具备高弹性,可与凹凸不平的第一隔离板105表面良好贴合,保证散热通道103的气密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可以是绝缘泡棉。绝缘泡棉的绝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绝缘泡棉具有良好的弹性、弯曲自如,可起到缓冲作用,方便组装形成散热通道103,降低组装难度。并且绝缘泡棉质量轻、体积超薄、成本较低,有利于减小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和降低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屏幕201的背面一般设有金属网格,起到隔离作用,柔性隔离条可直接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在组装时,尽量避免会对屏幕201的显示面造成影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驱动电路、电源电路以及其他控制器件等,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电路板用于驱动整个屏显示设备100工作,还与发热源202连接,可以给发热源202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板105为电路板,利用电路板作为隔离板与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屏幕201形成散热通道103。如此设置,无需设置形成散热通道103的隔离板,使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布局更加紧凑,可减薄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
并且,屏显示设备100的热量不仅来源于屏幕201,还主要来源于电路板。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都设有不同的器件,将电路板正对发热源202设置,使发热源202位于电路板、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屏幕201围合形成的散热通道103内。发热源202可通过散热通道103直接散热,电路板朝向散热通道103一面的器件也可通过散热通道103散热,从降低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120内还形成有散热腔106(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腔106与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连通。散热通道103与散热腔106均设于收容腔120内。第一隔离板105的一侧为散热通道103,第一隔离板105的另一侧为散热腔106。第一隔离板105面向屏幕201的背面为散热通道103,第一隔离板105背向屏幕的背面为散热腔106,利用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和第一隔离板105将收容腔120分隔为散热通道103与散热腔106。与相关技术相比,收容腔120内设有不同的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既可以专门给发热源202散热,又可以给收容腔120内的其他部件散热,提升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散热效果。并且形成上述散热通道103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路板上设置在朝向散热通道103的一面的器件通过散热通道103散热,电路板上设置在散热腔106的一面的器件通过散热腔106散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其他电子器件,设于该散热腔106内,可通过散热腔106散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对屏模组20进行散热,还同时可以给电路板散热,整体提升屏显示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隔离板107,覆盖于屏幕201的背面,第二隔离板107用于连接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例如,)。第二隔离板107组装于壳体10,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固定连接于第二隔离板107。第二隔离板107并贴合于屏幕201的背面设置。第二隔离板107、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与第一隔离板105围合形成散热通道103。第二隔离板107起到固定作用,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组装于第二隔离板107,以免对屏幕201产生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板107设有开口108,开口108正对发热源202设置。如此设置,保证发热源202位于散热通道103内,能够直接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板107的厚度范围可以是0.5mm-1mm,仅需保证其平整,在装配完成后不因某些区域凹凸不平,与屏幕201干涉即可。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板107可以是金属板。例如,不锈钢。不锈钢硬度大,成本低。绝缘泡棉被粘贴于金属板上。在屏幕201的厚度方向上,电路板抵接于绝缘泡棉形成散热通道103。金属板为绝缘泡棉提供固定平台。对于绝缘泡棉而言,若无金属板,电路板直接压缩于屏幕201的背面,可能会对屏幕201的背面产生压力,容易导致水波纹等影响屏幕201显示的现象出现,过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屏幕201损坏。而通过设置金属板可以避免问题出现。
金属板上可任意开孔,将需要重点散热的屏幕201的发热源202暴露于散热通道103的同时,遮盖其余部分,便于集中冷量对发热源202进行散热。该金属板紧贴于屏幕201的背面,可以从屏幕201的背面对整块屏幕201起到一定的均温作用,即金属板覆盖区域对应的屏幕201背面的发热源可藉由金属板传导一部分热量给温度较低处,进而降低其温度,整个屏幕201的表面温度更加趋于均匀,不仅提升屏幕201的可靠性,对于触摸屏而言也可改善手感,提升用户体验。若不设置金属板,则屏幕201的背面将直接全部暴露于散热腔106中,而散热腔106中的电路板是屏显示设备100的主要热量来源,又鉴于屏显示设备100的内部结构紧凑,间隙狭小,电路板很可能会将热量直接传至屏幕201,导致屏幕201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通过设置金属板,可增加一层热阻,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在图2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金属板与内部电路板之间铺设绝缘泡棉,需保证绝缘泡棉有足够厚度,使其在电路板装配完成后,可被压缩并充分填充电路板与金属板的间隙,起到阻隔气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03的两侧均有绝缘泡棉,从而在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勾勒出一条完整的、两端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对齐的、边界无漏风的散热通道103。
利用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采用绝缘泡棉形成散热通道103。一方面是便于约束、集中气流,保证其沿着设计既定的散热通道103流动,从而给予发热源202足够的风量,实现预期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绝缘泡棉可满足使用要求,因其同时具备高弹性和绝缘性,可与凹凸不平的电路板表面良好贴合,保证流道气密性的同时,避免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短路,成本低廉,形状尺寸可任意设计,适用于各类狭小空间内的气流阻隔/引导,在形成屏幕201的背面的散热通道103的高性价比材料选择。而绝缘泡棉的数量、尺寸、位置设置取决于该屏显示设备100既定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位置及大小。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的面积小于金属板的面积,为保证散热通道103能够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连通,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的出风导流罩109和/或进风导流罩(未图示)。通过设置出风导流罩109和/或进风导流罩,有利于引导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将热量带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电路板的面积足够大,可以不需要设置出风导流罩109和进风导流罩,即可形成与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连通的散热通道103。具体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部件布局设置,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与屏幕201之间留有第一导流通道110(如图6或图7所示)。第一导流通道110的一端与散热通道103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102相连通。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组装于金属板形成第一导流通道110。该固定方式简单、高效且可靠。由于电路板的面积小于金属板的面积,出风导流罩109也可视为散热通道103的延伸。出风导流罩109是导流结构中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此。
在图2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与第一隔离板105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连通散热通道103和出风口102。其中出风导流罩109的一端与第一隔离板105相连接,出风导流罩109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02相连接。由于屏显示设备100为追求轻薄的厚度,内部结构往往比较紧凑,屏幕201的背面与电路板较为贴近。若采用常规方案,屏幕201背面的空气因为空间狭小难以流动,绝大部分气流在电路板与壳体10之间经过,造成风量浪费。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合理设计的出风导流罩109对空气的集中引导,电路板与屏幕201的背面之间狭小空间内本不易流动的空气得到了充分的流动,在屏幕201的背面沿着散热通道103朝出风口102快速流动。并且屏幕201的发热源202通过屏幕201背面的金属板的开口108,得到气流的直接散热,提高冷却效果。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为锥形导流罩。出风导流罩109包括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的第一支撑板1091、第二支撑板1092以及导流板1093。第一支撑板1091与第二支撑板1092间隔设置。导流板1093与第一支撑板1091、第二支撑板1092以及屏幕201围合形成第一导流通道110,沿进风口101指向出风口102的方向第一支撑板1091与第二支撑板1092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进风口101指向出风口102的方向为第一方面X。如此设置,使出风导流罩109的一端与第一隔离板105、第一隔离条1041、第二隔离条1042形成的散热通道103的通道出口相适配,出风导流罩109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02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的流通面积在第一方向X上逐渐减小。第一导流通道110与出风口102连通侧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如此设置,可加快第一导流通道110内的气流的流通速度。并且出风导流罩109与出风口102连接的一端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可保证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内的热量都能从出风口10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91与第一隔离条1041相抵接,第二支撑板1092与第二隔离条1042相抵接。导流板1093与第一隔离板105相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流通道110与散热通道103连通的一端,第一支撑板1091与第二支撑板1092间隔的距离与第一隔离条1041与第二隔离条1042间隔的距离相等。如此设置,第一支撑板1091与第一隔离条1041的对接处以及第二支撑板1092与第二隔离条1042的对接处的宽度一致,避免气流流到外边,保证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尽可能地从第一导流通道110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093靠近第一隔离板105的一端距离屏幕201的间隙,与第一隔离板105距离屏幕201的间隙相同。如此设置,第一隔离板105与导流板1093对接处的高度一致,避免气流流到外边,保证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尽可能地从第一导流通道110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与第一隔离板105之间的间隙不超过1mm。如此设置,保证散热通道103与第一导流通道110之间密封连通,密封性更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与第一隔离板105之间也可设置绝缘泡棉,起到密封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与第一隔离板105连接的一端与屏幕201的背面在屏幕201的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与第一隔离板105与屏幕201的背面在屏幕201的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相同。如此设置,散热通道103的流通出口与出风导流罩109的导流罩进口相适配,保证出风导流罩109与散热通道103形成密封腔体,一方面是避免漏风,另一方面是可以隔离发热源202和电路板,保证发热源202产生的热量能够从形成的散热通道103排出,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能够从散热腔106排出。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出风导流罩109在屏幕201的厚度方向Y上的尺寸越来越大。如此设置,为保证散热通道103内的流通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出风导流罩109与出风口102的衔接处,通过调整出风导流罩109的导流罩出口大小(或与出风口102的重叠面积),可直接调整流经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的气流比例。对于屏显示设备100而言,需要散热的不仅仅是屏幕201,还有电路板等,因此,屏显示设备100是要满足各处的散热源的散热需求,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太多容易造成过于冗余的风量造成浪费,太少无法达到散热效果。这就涉及到屏显示设备100的总的系统风量,对各个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进行理想和相对准确的风量分配,而本申请中的出风导流罩109可达成该要求,且该实现方式更加高效直观,为风量的分配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风扇111,设于出风口102,并与散热通道103部分连通。风扇111用于引导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从出风口102排出。在出风口102设置风扇111,可加快与进风口101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将散热通道103内的热量排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扇111也可以设于进风口101,用于引导壳体10外部的气流进入散热通道103,以带走发热源202的热量,从出风口10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03沿第一方向X上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可加快散热通道103内的流通速度,从而提升发热源202的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根绝缘泡棉沿第一方向X逐渐收窄,或也可以是出口导流罩109相对靠近发热源202的一端比相对靠近风扇111的一端窄,使散热通道103沿第一方向X上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以使散热通道103内的风速大于风扇111给出的风速,从而提升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的流通速度,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风扇111设于出风口102,一部分引导散热通道103内的气流,另一部分引导散热腔106内的气流。利用一个风扇111可以引导不同的散热通道103以及散热腔106内的气流,可以对发热源202和电路板进行同时散热,利用率高。且减少风扇111的数量和成本,方便维护。相应地降低了屏显示设备100的噪音。风扇111的数量少,外部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电路板和绝缘泡棉共同围成了一条位于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的散热通道103,该散热通道103连同出风导流罩109,和进风口101、出风口102,又共同形成了一条连续且完整的气流通道。当风扇111启动后,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0,一部分进入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沿着绝缘泡棉框定的散热通道103流动,经过暴露在外的屏幕201的背面区域带走热量(主要带走发热源202区域的热量),到达电路板另一端边缘后进入出风导流罩109,随即从出风口102排出到外部环境,完成散热过程。
通过在屏幕201的背面形成散热通道103,在风扇111驱动的作用下,通过出风导流罩109导流,风扇111风量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于常规的主动散热方案,可使用更小尺寸、更低转速、更少数量的风扇111和更为自由的风扇111位置分布。出风导流罩109及风扇111均位于电路板以外区域,在沿第一方向X上的排布,在结构上不叠加,也不会对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产生额外负担,从而可以达到屏显示设备100的轻薄化。
在出风导流罩109的引导下,电路板朝向屏幕201的一面狭小空间内本不易流动的空气得到了充分的发动,在风扇111作用下,开始沿着屏幕201的背面流进由绝缘泡棉、电路板、金属板围绕形成的散热通道103内,朝出风口102大量流动,使屏幕201的发热源202得到气流的直接散热,如此将风扇111风量利用率最大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用于组装屏幕201的边框112和与边框112连接的后壳113。进风口101、出风口102可以设置于边框112或后壳113,在本申请中不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1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114和第二边框115。进风口101设于第一边框114,出风口102设于第二边框115。如此设置,保证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相对设置,有利于气流的流通,从而有利于降温。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在第二方向Y上错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出风口102位于进风口101的上方。由于发热源202产生的是热气流,根据热气流上升的特性,将出风口102设于进风口101的上方,有利于热气流的排出,从而可加快降温。
在图2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为侧面进出风时,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往往受制于风扇111的尺寸。例如,轴流扇的长宽或离心扇的厚度。而在本实施例中,允许在实现同等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压缩风扇111的尺寸,进而直接有利于屏显示设备100的轻薄化。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为背部进出风时,风扇111及对应出风口102往往位于屏显示设备100的后壳113的上部或靠近顶部的区域(符合热气流上升的特性)。扁平设计的出风导流罩109可在不影响厚度的前提下对热气流进行引导集中,提升散热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可减少风扇111的数量,降低风扇111的转速,从而降低噪音和成本,以及简化生产装配难度,提升生产装配效率、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延长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屏显示设备100的市场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01包括集中分布的多个通孔。如此设置,可以遮挡内部部件的分布,外部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进风导流罩(未图示),组装于屏幕201的背面,并与屏幕201的背面之间留有第二导流通道(未图示)。进风导流罩与第一隔离板105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进风导流罩的一端与进风口101相连通,进风导流罩的另一端与与散热通道103连通。进风导流罩与出风导流罩109类似,起到导流作用。对于进风导流罩与出风导流罩109的设置,可以根据电路板以及屏显示设备100的其他部件的布局设置,尽可能保证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轻薄化。
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屏显示设备100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通道103的布置形式。可拓展的,该方案可适用于各类不同方位的进风口101、出风口102,不同流向、数量的散热通道103布置,不同数量、尺寸、种类的风扇111、不同的屏幕201的发热源202的分布、不同的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及器件间隙,不同的电路板正反面风量配比等,实际产品设计过程中仅需根据结构作相应调整即可应用本申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可设置于不同方位。进风口101、出风口102既可位于壳体10的边框112的四周,也可分布于后壳113的一面(常见于大尺寸会议显示屏、拼接屏等),或兼有之。如有需要,可在任意进风口101、出风口102,基于上述方案中的出风导流罩109进行结构调整,与电路板的散热通道103及风扇111进行衔接,同样可实现对气流的集中引导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具有不同流向、数量的散热通道103。散热通道103既可以是图2或图3中的较为弧形的散热通道103,也可以是平直的散热通道103。具体流向为依次经过进风口101、屏幕201的发热源202、以及出风口102。如有需要也可设置出风导流罩109和进口导流罩。但无论散热通道103为哪种形式,只需用绝缘泡棉与电路板加以勾勒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也可设置至少一个散热通道103,通过绝缘泡棉以及电路板进行空间划分,以分隔为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并且结合进风口101、出风口102的合理设置与分配,可在屏幕201的背面形成多条互相独立的气流通道,以对屏显示设备100的多处散热目标区域进行散热,提升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具有不同数量、尺寸、种类的风扇111。图2和图3中展示的是在出风口102布置的一个常见的轴流扇。而从实际产品设计出发,数量上,可在任意进风口101、出风口102布置一个乃至几个不同大小的风扇111,或根据气流流向需要,换用离心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具有不同的屏幕201类型及发热源202分布。不同屏幕201具有不同的功耗,也有各自不同的发热源202分布特性,金属板可在任意的发热源202区域设置开口108,将发热源202直接暴露于散热通道103中,让热量以最直接的方式被气流带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具有不同的产品厚度及器件间隙。屏显示设备100要想实现轻薄化,压缩厚度是该类产品的设计需求,而绝缘泡棉以其高弹性及绝缘性,可适配各类狭小空间,在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围合形成所需散热通道103的边框,并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显示设备100内通过电路板,将整个壳体10的腔体分隔为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以利用电路板实现不同的风量配比。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导流罩109的一端与风扇111相接,其宽度与风扇111的宽度相同,但高度可以与风扇111的高度不同。在该种结构下,一部分气流在电路板与金属板之间,沿形成的散热通道103流动,另一部分气流从电路板分隔出的散热腔106内流动。如此一来,仅需调整出风导流罩109的导流罩出口与风扇111的重叠比例,就可实现电路板的不同侧的任意气流比例,从而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的风量配比。如此设置,可对屏幕201和电路板两侧的器件同时且直接散热,可实现一气两用,从而提升整个屏显示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所示为透视图,为清楚描述其壳体10内的散热通道103和散热腔106以及第一导流通道110。壳体10内还包括其他部件,并未示出,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屏幕以及设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发热源;所述壳体和所述屏幕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收容腔内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发热源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和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分别位于所述发热源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隔离板覆盖于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并与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为柔性隔离条;和/或
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隔离板为所述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出风导流罩,所述出风导流罩与所述屏幕之间留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导流罩包括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导流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屏幕围合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沿所述进风口指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的距离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导流罩满足以下条件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条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条相抵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板相抵接;
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侧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流通面积;
所述出风导流罩与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的间隙不超过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进风导流罩,组装于所述屏幕的背面,并与所述屏幕之间留有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隔离板,覆盖于所述屏幕的背面并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正对所述发热源,所述第二隔离板组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条、所述第二隔离条与所述第一隔离板围合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还形成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一侧为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隔离板的另一侧为所述散热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示设备还包括风扇,设于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散热通道部分连通;所述风扇用于引导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组装所述屏幕的边框和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后壳;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边框或所述后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6939.5A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屏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6939.5A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屏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8795A true CN114708795A (zh) | 2022-07-05 |
Family
ID=82170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6939.5A Pending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屏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0879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46801A (zh) * | 2023-07-05 | 2023-08-04 | 深圳多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中控系统实体组件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1334A (zh) * | 2002-10-10 | 2004-06-02 | ���ƹɷ�����˾ | 发光显示器装置 |
CN1707395A (zh) * | 2004-06-09 | 2005-12-14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四路机架服务器的散热系统 |
CN201387577Y (zh) * | 2009-03-25 | 2010-01-20 | 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
CN103987230A (zh) * | 2013-02-07 | 2014-08-13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风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
CN105472940A (zh) * | 2014-08-20 | 2016-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6852080A (zh) * | 2017-03-02 | 2017-06-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烘烤设备 |
CN107643814A (zh) * | 2017-10-31 | 2018-01-30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散热用导风装置 |
CN109656339A (zh) * | 2018-11-30 | 2019-04-19 |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服务器导风罩 |
CN210247357U (zh) * | 2019-06-25 | 2020-04-03 | 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大屏散热结构 |
CN111258155A (zh) * | 2020-03-31 | 2020-06-09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
CN112272500A (zh) * | 2020-10-30 | 2021-01-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12351637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散热消声风道的变流器 |
CN112449559A (zh) * | 2020-11-27 | 2021-03-05 | 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led显示屏散热器 |
CN112954963A (zh) * | 2021-01-29 | 2021-06-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
CN113050777A (zh) * | 2021-03-31 | 2021-06-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10306939.5A patent/CN1147087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1334A (zh) * | 2002-10-10 | 2004-06-02 | ���ƹɷ�����˾ | 发光显示器装置 |
CN1707395A (zh) * | 2004-06-09 | 2005-12-14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四路机架服务器的散热系统 |
CN201387577Y (zh) * | 2009-03-25 | 2010-01-20 | 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
CN103987230A (zh) * | 2013-02-07 | 2014-08-13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风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
CN105472940A (zh) * | 2014-08-20 | 2016-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6852080A (zh) * | 2017-03-02 | 2017-06-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烘烤设备 |
CN107643814A (zh) * | 2017-10-31 | 2018-01-30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散热用导风装置 |
CN109656339A (zh) * | 2018-11-30 | 2019-04-19 |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服务器导风罩 |
CN210247357U (zh) * | 2019-06-25 | 2020-04-03 | 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大屏散热结构 |
CN112351637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散热消声风道的变流器 |
CN111258155A (zh) * | 2020-03-31 | 2020-06-09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
CN112272500A (zh) * | 2020-10-30 | 2021-01-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12449559A (zh) * | 2020-11-27 | 2021-03-05 | 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led显示屏散热器 |
CN112954963A (zh) * | 2021-01-29 | 2021-06-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
CN113050777A (zh) * | 2021-03-31 | 2021-06-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46801A (zh) * | 2023-07-05 | 2023-08-04 | 深圳多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中控系统实体组件 |
CN116546801B (zh) * | 2023-07-05 | 2023-09-08 | 深圳多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中控系统实体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6465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547312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7589592B (zh) | 用于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 | |
US7492589B2 (en) | Cooling apparatus for flat display device | |
US8094447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wind path plate | |
WO2022127746A1 (zh) |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 |
WO2019227393A1 (zh) | 散热系统及摄影摄像设备 | |
CN114708795A (zh) | 屏显示设备 | |
CN111587046B (zh) | 散热设备 | |
EP4386516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server | |
CN114464921B (zh) | 电池柜风道组件和电池柜 | |
CN115562450A (zh) | 终端 | |
CN105407685A (zh) | 通信产品和基站系统 | |
CN212910539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2970536U (zh) | 变流器模块和变流器机柜 | |
CN213152665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2132092U (zh) | 一种灯具 | |
CN210864590U (zh) | 一种辅助散热式一体机 | |
CN210864465U (zh) | 一种集成一体机 | |
CN220553059U (zh)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JP2003023283A (ja) | 電子部品の冷却装置 | |
CN221103909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气装置 | |
CN218001584U (zh) | 散热风道、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 |
CN218675654U (zh) | 散热壳体及投影装置 | |
CN220189870U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