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2500A -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2500A
CN112272500A CN202011197126.4A CN202011197126A CN112272500A CN 112272500 A CN112272500 A CN 112272500A CN 202011197126 A CN202011197126 A CN 202011197126A CN 112272500 A CN112272500 A CN 112272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leeve
air inlet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2500B (zh
Inventor
张晓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1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2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2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2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采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利用风压开孔实现开孔相通,利用重力闭合实现开孔闭合,由设置在显示屏两侧采用错位式相对开孔设计的固定套管出风,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对显示屏进行散热,不会占用显示屏功耗,散热效率高、效果好。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日新月异,用户对显示屏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单面可视的显示屏,而是希望能够使用双面可视的显示屏甚至是透明屏。用户需求的改变带来的是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在显示屏散热技术领域,透明屏带来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布置散热装置,由于透明屏的显示区域是不能放置器件的,且透明屏对产品自身透明度有很大要求,所以无法使用传统的散热方法,即无法利用外壳等被动散热方式进行散热处理。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显示屏尤其是透明屏的散热装置多采用被动散热的方案,即依靠显示屏本身散热的方式。但考虑到显示屏自身散热效率低,显示屏功耗较高,故无法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于透明屏的散热方案导致显示屏功耗较高、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工作组件和至少一个送风组件,
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腔体和吹风部件;
所述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
所述吹风部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用于将气流从所述第一入风口传输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固定套管以及中空滑动杆;
所述固定套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一入风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所述中空滑动杆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管中并与所述固定套管滑动配合,所述中空滑动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入风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入风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当所述吹风部件不运行时,所述中空滑动杆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出风孔不连通;
当所述吹风部件运行时,所述中空滑动杆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出风孔连通。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利用吹风部件运行时向中空滑动杆中吹风产生的风压使得中空滑动杆滑动至第二位置(工作位置),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互相连通,固定套管实现出风;再利用吹风部件不运行时中空滑动杆中的风压消失使得中空滑动杆回到第一位置(起始位置),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互相不连通,固定套管不出风。采用该方案的散热装置有效地利用了风能和重力势能的配合,通过开关吹风部件来实现吹风散热的控制,无需借助其他设备,散热效率高,结果简单,易于使用。
可选地,所述吹风部件包括导风罩和风扇;
所述导风罩设有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二入风口处,用于将气流从所述第一入风口导入所述导风罩;
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入风孔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导风罩的气流导入所述固定套管。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利用风扇运行时的低压将第一入风口的气流导入导风罩,再通过导风罩定向导入固定套管中,提高气流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导风罩内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口径,所述导风通道的内径自所述第二入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逐渐变小。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导风通道靠近第二入风口处的气流流速较慢,靠近第二出风口处的气流速度较快,流入中空滑动杆中的气流造成的风压也就越强,中空滑动杆也能够更快地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能够更快地连通,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导风罩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端部,当所述中空滑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空滑动杆停留在所述限位件上。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吹风部件不运行时,限制中空滑动杆因重力向导风罩内运动,避免因中空滑动杆的重量影响导风罩在腔体内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风扇外安装有环形边框,所述环形边框具有空腔和缺口,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缺口相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空腔中。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该环形边框一件两用,既能够将风扇的位置固定,避免风扇在运行时因叶片转动而产生的自身振动而发生位移,会损坏其他部件且自身也会损坏的问题,又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将第一入风口的气流经风扇导流后导入导风罩内,最大化利用气流防止从第一入风口进入的气流过多地逃逸至腔体内导致乱流。
可选地,所述固定套管具有与所述第一入风孔相对的第一封闭端,所述中空滑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入风孔相对的第二封闭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入中空滑动杆的气流作用在第一封闭端上的压力使得中空滑动杆能够在固定套管内滑动,而固定套管的第二封闭端可以防止当作用在中空滑动杆的第一封闭端上的压力过大时中空滑动杆滑动距离过大,导致第一出风孔与第二出风孔之间无法实现连通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中空滑动杆的滑动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60°。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该散热装置的安装方向和散热对象的形状轮廓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只要能够让中空滑动杆滑动,就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固定座组件和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组件上,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组件上。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固定座组件将散热装置与显示屏装配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利用风能和重力势能的配合,仅使用作为外部部件的散热装置就能够实现散热装置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不占用显示屏的功耗,且散热效率高,结果简单,易于使用。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组件包括背板、底座和两个边条,所述背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两个边条分别自所述底座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两侧;
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腔体和所述吹风部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边条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的开孔方向为所述固定套管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散热装置的部件分别安装在显示屏的下方和两侧,在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功能和用户的观看体验。且在散热装置运行时,气流对着显示屏的一侧吹形成热对流,加快显示屏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固定套管包括左套管和右套管,所述左套管和所述右套管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边条上,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相对,且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在所述右套管上的投影与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在所述左套管上的投影与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得该散热装置吹出的气流能够基本覆盖显示屏一侧的空间,同时也能避免左套管(或右套管)吹出的气流流入右套管(或左套管)中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为与所述显示屏相平行的方向或者为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从散热装置中出来的气流散逸到离显示屏较远的地方而导致散热效果降低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为透明屏,所述背板为透明板。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该散热装置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透明屏的应用场景,不会影响到透明屏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采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利用风压开孔实现开孔相通,利用重力闭合实现开孔闭合,由设置在显示屏两侧采用错位式相对开孔设计的固定套管出风,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对显示屏进行散热,不会占用显示屏功耗,散热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的工作时热气散逸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吹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导风罩与中空滑动杆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风扇与环形边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固定套管与导风罩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8中的结构沿A-A方向的横截面图,此时中空滑动杆位于第一位置;
图9b是图9a中A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a是图8中的结构沿A-A方向的横截面图,此时中空滑动杆位于第二位置;
图10b是图10a中A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风扇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风扇开启时的状态图;
图13a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中对称设置两组工作组件和送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图13a中A3和A4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此时两边固定套管的第一出风孔呈错位排布;
图13c是图13a的散热装置工作时,两个固定套管之间的气流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固定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吹向显示屏的气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散热装置;
1-工作组件;11-腔体;12-吹风部件;121-导风罩;1211-导风通道;1212-限位件;1213-第二入风口;1214-第二出风口;122-风扇;123-环形边框;1231-空腔;1232-缺口;13-第一入风口;14-第一出风口;
2-送风组件;21-固定套管;211-第一入风孔;212-第一出风孔;213-第一封闭端;214-左套管;215-右套管;22-中空滑动杆;221-第二入风孔;222-第二出风孔;223-第二封闭端;
3-显示屏;
4-固定座组件;41-背板;42-底座;43-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诸如入风孔、出风孔、入风口、出风口之类的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入风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入风孔,类似地,第二入风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入风孔。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将大气中的气流(冷空气)引导至散热对象产生热量的部位,并在该部位附近的空气中形成热对流,从而加快热量的散逸速度,起到散热的作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方案中需要消耗散热对象的功耗,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参见图1、图2和图3,该散热装置包括工作组件1和至少一个送风组件2,工作组件1的作用是将大气中的冷空气导入这些送风组件2中,送风组件2的作用是将导入的冷空气吹向散热对象产生热量的部位附近的空气产生热对流,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工作组件1包括腔体11和吹风部件12,腔体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13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4,吹风部件12设置在腔体11内部,用于将气流从第一入风口13传输至第一出风口14。腔体11用于形成相对闭合的空间,以利于吹风部件12的导风,吹风部件12用于将进入腔体11的冷空气定向引导从第一出风口14吹入送风组件2中。在本实施例1中,吹风部件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腔体11内对称的位置并向两边吹风,第一入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的数量相应地也设置成两个。
参见图3、图4、图5、图6和图7,吹风部件12包括导风罩121和风扇122,风扇122用于吹风,将气流吹入导风罩121,导风罩121用于导风,将气流导入中空滑动杆22。其中,导风罩121内设有导风通道1211、限位件1212、第二入风口1213和第二出风口1214,导风通道1211连通第二入风口1213和第二出风口1214,限位件1212设于导风通道1211靠近第二出风口1214的端部,风扇122设于第二入风口1213处,用于将气流从第一入风口13导入导风罩121,第二出风口1214与第一入风孔211连通,用于将进入导风罩121的气流导入固定套管21。
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利用风扇122运行时的低压将第一入风口13的气流导入导风罩121,再通过导风罩121定向导入固定套管21中,提高气流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参见图6,在导风罩121中的限位件1212可以是一种限位柱,该限位柱在导风通道1211靠近第二出风口1214的端部呈与端部齐平的平台,当中空滑动杆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中空滑动杆22停留在该平台状的限位件1212上。以便在吹风部件12不运行时,限制中空滑动杆22因重力向导风罩121内运动,避免因中空滑动杆22的重量影响导风罩121在腔体11内的安装稳定性。显然,该限位件1212不仅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和形状,还可以是卡扣结构、弹性结构(如连接在中空滑动杆22和导风通道1211内壁的弹簧)、液压结构等,只要能够在吹风部件12不运行时限制中空滑动杆22的运动的结构,即为满足本实施例1的限位件1212。
参见图5和图6,在导风罩121中,第二入风口1213的口径大于第二出风口1214的口径,导风通道1211的内径自第二入风口1213至第二出风口1214逐渐变小,导风通道1211靠近第二入风口1213处的气流流速较慢,靠近第二出风口1214处的气流速度较快,从而使得气流在导风通道1211中能够加速,流入中空滑动杆22中的气流造成的风压也就越强,中空滑动杆22也能够更快地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出风孔212和第二出风孔222能够更快地连通,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参见图3、图4和图7,风扇122外安装有环形边框123,该环形边框123为四角呈圆弧形状的方形框体,其具有空腔1231和缺口1232,该空腔1231为圆形腔,风扇122安装在该圆形腔内并与环形边框123连为一体,该缺口1232开设在该环形边框123的一条边上,空腔1231分别与第一入风口13和缺口1232相连通,缺口1232与第二入风口1213相连通,风扇122固定在空腔1231中。该环形边框123一件两用,既能够将风扇122的位置固定,避免风扇122在运行时因叶片转动而产生的自身振动而发生位移,会损坏其他部件且自身也会损坏的问题,又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将第一入风口13的气流经风扇122导流后导入导风罩121内,最大化利用气流防止从第一入风口13进入的气流过多地逃逸至腔体11内导致乱流。
参见图3、图8、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送风组件2包括固定套管21以及中空滑动杆22,固定套管21连接在腔体11上,自腔体11的上部向上延伸,中空滑动杆22设置在固定套管21中并与固定套管21滑动配合。在长度上,中空滑动杆22小于固定套管21。在数量上,中空滑动杆22和固定套管21均设有两个。
参见图3、图10a和图10b,固定套管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孔211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212,第一入风孔211、第二出风口1214与第一出风口14一一对应且相连通。其中,第一入风孔211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出风孔2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为任意数量。
参见图3、图9a和图9b,中空滑动杆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入风孔221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2,第二入风孔221与第一出风口14一一对应且相连通。其中,第二入风孔22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出风孔2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为任意数量。优选地,中空滑动杆22的滑动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60°,从而使散热装置的安装方向和散热对象的形状轮廓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只要能够让中空滑动杆22滑动,就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但是,固定套管21的第一入风孔211以及中空滑动杆22的第二入风孔2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在固定套管21或中空滑动杆22的底部设置一网状底板,一定程度上降低流入中空滑动杆22中气流的流速,可以降低或避免中空滑动杆22在固定套管21中滑动时以及中空滑动杆22和固定套管21的端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参见图9a和图10a,固定套管21具有与第一入风孔211相对的第一封闭端213,中空滑动杆22具有与第二入风孔221相对的第二封闭端223。
参见图11,当吹风部件12不运行时,中空滑动杆22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孔212与第二出风孔222不连通。
参见图12,当吹风部件12运行时,中空滑动杆22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出风孔212与第二出风孔222连通。
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利用吹风部件12运行时,进入中空滑动杆22的气流作用在第一封闭端213上的压力使得中空滑动杆22能够在固定套管21内滑动,向中空滑动杆22中吹风在第一封闭端213上产生的风压使得中空滑动杆22滑动至第二位置(工作位置),第一出风孔212和第二出风孔222互相连通,固定套管21实现出风,固定套管21的第二封闭端223可以防止当作用在中空滑动杆22的第一封闭端213上的压力过大时中空滑动杆22滑动距离过大,导致第一出风孔212与第二出风孔222之间无法实现连通的问题。再利用吹风部件12不运行时,中空滑动杆22中第一封闭端213上的风压消失使得中空滑动杆22回到第一位置(起始位置),第一出风孔212和第二出风孔222互相不连通,固定套管21不出风。采用该方案的散热装置有效地利用了风能和重力势能的配合,通过开关吹风部件12来实现吹风散热的控制,无需借助其他设备,散热效率高,结果简单,易于使用。
如图12所示,当风扇122开启时,气流沿着箭头方向从风扇122流经导风罩121再流入中空滑动杆22,位于第一位置的中空滑动杆22随之被气流的压力顶起并在固定套管21中滑动,直到中空滑动杆22的第一封闭端213与固定套管21的第二封闭端223发生接触时滑动停止。此时中空滑动杆22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出风孔212和第二出风孔222对齐并连通,气流经第二出风孔222从第一出风孔212处吹出。
参见图13a和图13b,当风扇122、导风罩121、中空滑动杆22和固定套管21对称地设置时,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套管21的第一出风孔212的开孔位置有所差别,为了覆盖两个固定套管21之间的整个区域,两个固定套管21的第一出风孔212采用错位开孔设计,即其中一个固定套管21的第一出风孔212所在的立体空间在另一个固定套管21上的投影位于该另一个固定套管21的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孔212之间且不交叠,如图13c所示。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给显示屏3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
参见图14,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3、固定座组件4和实施例1所描述的散热装置100,显示屏3安装在固定座组件4上,散热装置100安装在固定座组件4上。
在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固定座组件4将散热装置100与显示屏3装配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利用风能和重力势能的配合,仅使用作为外部部件的散热装置100就能够实现散热装置100对显示屏3的散热效果,不占用显示屏3的功耗,且散热效率高,结果简单,易于使用。
参见图15,固定座组件4包括背板41、底座42和两个边条43,背板41固定在底座42的上端,两个边条43分别自底座42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分别设置在背板41的两侧。显示屏3安装在背板41上,腔体和吹风部件安装在底座42上,固定套管固定在边条43上,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的开孔方向为固定套管朝向显示屏3的一侧。
散热装置100的部件分别安装在显示屏3的下方和两侧,在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显示屏3的显示功能和用户的观看体验。且在散热装置100运行时,气流对着显示屏3的一侧吹形成热对流,加快显示屏3的散热效率。
参见图13b和图16,固定套管包括左套管214和右套管215,左套管214和右套管215分别安装在两个边条43上,左套管214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右套管215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相对,且左套管214的第一出风孔在右套管215上的投影与右套管215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右套管215的第一出风孔在左套管214上的投影与左套管214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
左、右套管215上第一出风孔的错位设计,使得该散热装置100吹出的气流能够基本覆盖显示屏3一侧的空间,同时也能避免左套管214(或右套管215)吹出的气流流入右套管215(或左套管214)中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同时,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为与显示屏3相平行的方向或者为朝向显示屏3的方向。能够避免从散热装置100中出来的气流散逸到离显示屏3较远的地方而导致散热效果降低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屏3为透明屏,背板41为透明板。使得该散热装置100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透明屏的应用场景,不会影响到透明屏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采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利用风压开孔实现开孔相通,利用重力闭合实现开孔闭合,由设置在显示屏两侧采用错位式相对开孔设计的固定套管出风,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对显示屏进行散热,不会占用显示屏功耗,散热效率高、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工作组件和至少一个送风组件,
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腔体和吹风部件;
所述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
所述吹风部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用于将气流从所述第一入风口传输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固定套管以及中空滑动杆;
所述固定套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一入风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所述中空滑动杆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管中并与所述固定套管滑动配合,所述中空滑动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入风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入风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当所述吹风部件不运行时,所述中空滑动杆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出风孔不连通;
当所述吹风部件运行时,所述中空滑动杆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出风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部件包括导风罩和风扇;
所述导风罩设有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二入风口处,用于将气流从所述第一入风口导入所述导风罩;
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入风孔连通,用于将进入所述导风罩的气流导入所述固定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内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口径,所述导风通道的内径自所述第二入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端部,当所述中空滑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空滑动杆停留在所述限位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安装有环形边框,所述环形边框具有空腔和缺口,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缺口相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空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具有与所述第一入风孔相对的第一封闭端,所述中空滑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入风孔相对的第二封闭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滑动杆的滑动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60°。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固定座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组件上,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组件包括背板、底座和两个边条,所述背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两个边条分别自所述底座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两侧;
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腔体和所述吹风部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边条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的开孔方向为所述固定套管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包括左套管和右套管,所述左套管和所述右套管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边条上,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相对,且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在所述右套管上的投影与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所述右套管的第一出风孔在所述左套管上的投影与所述左套管的第一出风孔不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为与所述显示屏相平行的方向或者为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透明屏,所述背板为透明板。
CN202011197126.4A 2020-10-30 2020-10-30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272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126.4A CN112272500B (zh) 2020-10-30 2020-10-30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126.4A CN112272500B (zh) 2020-10-30 2020-10-30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500A true CN112272500A (zh) 2021-01-26
CN112272500B CN112272500B (zh) 2022-08-12

Family

ID=7434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126.4A Active CN112272500B (zh) 2020-10-30 2020-10-30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25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7626A (zh) * 2021-03-31 2021-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卷曲屏装置
CN113539112A (zh) * 2021-07-30 2021-10-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2022-07-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显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2813U (zh) * 2012-12-25 2013-07-10 福州斯狄渢电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式电暖器
CN107393431A (zh) * 2017-08-01 2017-11-24 杨航杰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led显示屏
CN208093062U (zh) * 2017-12-28 2018-11-13 深圳市安托山技术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CN208848160U (zh) * 2018-10-19 2019-05-10 黑龙江工商学院 一种计算机散热冷却装置
CN211183431U (zh) * 2019-09-25 2020-08-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补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2813U (zh) * 2012-12-25 2013-07-10 福州斯狄渢电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式电暖器
CN107393431A (zh) * 2017-08-01 2017-11-24 杨航杰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led显示屏
CN208093062U (zh) * 2017-12-28 2018-11-13 深圳市安托山技术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CN208848160U (zh) * 2018-10-19 2019-05-10 黑龙江工商学院 一种计算机散热冷却装置
CN211183431U (zh) * 2019-09-25 2020-08-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补偿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7626A (zh) * 2021-03-31 2021-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卷曲屏装置
CN112927626B (zh) * 2021-03-31 2022-06-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卷曲屏装置
CN113539112A (zh) * 2021-07-30 2021-10-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539112B (zh) * 2021-07-30 2022-10-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2022-07-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500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2500B (zh)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US20120100796A1 (en) Container-type data center
CN111578376A (zh) 一种设置有气流增强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1575268U (zh) 室内空调挂机
CN112797505A (zh)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CN210245585U (zh) 一种储能电池箱的散热装置
CN112711310B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雷达机箱
CN214619848U (zh)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CN211321892U (zh)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网关
CN210624722U (zh) 空调器
CN210181978U (zh)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效果的led显示屏
CN215523704U (zh) 一种带微型平行风道的空调导风板结构
WO2018220967A1 (ja) 駅用案内表示器
JP2018056255A (ja) 冷却装置
CN219390179U (zh) 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
JP5434713B2 (ja) 放熱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12619104U (zh) 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CN220507181U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
CN218996003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
CN218599864U (zh) 可调节出风量的空调
CN21628739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led显示屏背箱
CN208754171U (zh) 柜体及高压变频器
CN21689757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017817U (zh) 冰箱
CN218676431U (zh) 一种户外吊装双屏广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