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7181U - 导风板组件、空调 - Google Patents
导风板组件、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07181U CN220507181U CN202321789098.4U CN202321789098U CN220507181U CN 220507181 U CN220507181 U CN 220507181U CN 202321789098 U CN202321789098 U CN 202321789098U CN 220507181 U CN220507181 U CN 2205071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low
- plate body
- air outlet
- inle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导风板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板体和导风件。导风件贯穿设置于板体的内侧;其中,导风件的进风端位于板体的迎风侧壁,导风件的出风端位于板体的背风侧壁,导风件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在本申请中,能够在防直吹的同时,利用导风件来压缩出风气流,进一步降低出风气流的温度,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降温的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导风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因其能够制冷制热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空调多采用前侧下侧出风的送风方式,即出风口设置在室内机的前侧壁或下侧壁。这种出风模式使得空调器运行在制冷模式时,换热后的冷气流直接从出风口朝向用户所在的区域吹出,导致冷气流直吹用户,造成用户体验感不佳。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动力组件,在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贴附设置,第二导风板能够相对于第一导风板滑动,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均设置多个微孔,在冷模式下通过第二导风板的滑动使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上设置的微孔能够连通进行微孔送风,避免冷气流直吹用户造成不适。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会对出风气流形成阻挡,虽然利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中微孔的连通形成微孔送风,但是出风气流的风速减慢,送风距离减小,从而影响空调的制冷降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以在防直吹的同时,利用导风件来压缩出风气流,进一步降低出风气流的温度,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降温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包括:板体和导风件。导风件贯穿设置于板体的内侧;其中,导风件的进风端位于板体的迎风侧壁,导风件的出风端位于板体的背风侧壁,导风件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
可选地,导风件包括:第一过流部和第二过流部。第一过流部设置于板体的内侧,第一过流部的进风端设置于板体的迎风侧壁;第二过流部设置于板体的内侧,第二过流部的进风端与第一过流部的出风端连通,第二过流部的出风端设置于板体的背风侧壁;其中,第一过流部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过流部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
可选地,第一过流部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第二过流部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与第二过流部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相同。
可选地,第二过流部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导风件为开设于板体内侧的槽状结构。
可选地,导风件为独立的壳状结构,板体侧壁对应导风件的位置开设安装孔,导风件嵌设于安装孔内。
可选地,导风件设有多个,且多个导风件均匀分布于板体的内侧。
可选地,板体的内侧还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每个出风孔沿其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的过流面积相同,多个导风件与多个出风孔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板体的内侧设置导风件,导风件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在利用该导风板组件进行空调制冷模式下的防直吹时,板体迎风侧的冷气流被板体阻挡,被阻挡的冷气流沿导风件的进风端流入导风件内部,然后被压缩后从导风件的出风端吹出到板体的背风侧。在防直吹的同时,利用导风件来压缩出风气流,使出风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且被压缩后的出风气流从导风件出风端吹出形成射流,从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降温的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板体的迎风侧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板体的背风侧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板体;110、安装孔;120、出风孔;200、导风件;210、第一过流部;220、第二过流部;300、室内机壳体;31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包括:板体100和导风件200。导风件200贯穿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其中,导风件200的进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导风件200的出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导风件20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板体100的内侧设置导风件200,导风件20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在利用该导风板组件进行空调制冷模式下的防直吹时,板体100迎风侧的冷气流被板体100阻挡,被阻挡的冷气流沿导风件200的进风端流入导风件200内部,然后被压缩后从导风件200的出风端吹出到板体100的背风侧。在防直吹的同时,利用导风件200来压缩出风气流,使出风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且被压缩后的出风气流从导风件200出风端吹出形成射流,从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降温的效果。
可选地,板体100为矩形板状结构。这样,矩形板状结构的板体100能够使得该导风板组件更好地适配于不同类型的空调使用,提高了该导风板组件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板体10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这样,长方形板状结构的板体100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导风板组件的适用范围。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件200为开设于板体100内侧的槽状结构。这样,在板体100的内侧直接开设槽状结构的导风件200,使得导风件200与板体100为一体式成形的结构,在利用导风件200来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的同时,降低了该导风板组件的成本。
可以理解地,在该导风板组件生产时,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在板体100的内侧开设槽状结构的导风件200,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性的,导风件200为贯穿板体100的筒状结构,其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板体100迎风侧的出风气流被阻挡后沿导风件200的进风端流入导风件200内,然后沿导风件200的出风端流出至板体100的背风侧,由于板体10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出风气流在导风件200中流动的过程中,出风气流被压缩,风速提高,温度进一步降低。
结合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风件200为独立的壳状结构,板体100侧壁对应导风件200的位置开设安装孔110,导风件200嵌设于安装孔110内。这样,将导风件200设置为独立的壳状结构,在板体100内侧开设安装孔110,将导风件200嵌设安装在安装孔110内使用。导风件200和板体100可分开生产,在无需使用导风件200进行导流降温时,可将板体100内侧安装的导风件200拆卸,使板体100的出风形成防直吹的微孔出风的形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送风需求。
可选地,导风件200可拆卸的嵌设于安装孔110内,导风件200的外侧壁与安装孔110的内侧壁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将导风件200的外侧壁与安装孔110的内侧壁可拆卸地连接,提高了导风件200的安装稳定性,且便于导风件200的拆卸和维修。
可选地,板体100内侧开设的安装孔110为过流面积一致的微孔。这样,当该导风板组件无需压缩出风气流进行降温时,将导风件200拆卸,通过板体100内侧开设的安装孔110形成微孔出风气流,避免出风气流直吹用户造成不适。安装孔110为过流面积一致的微孔,能够形成均匀的出风气流。
具体地,在导风件200安装在安装孔110中的情况下,导风件200的进风端与安装孔110的进风端处于同一平面内,导风件200的出风端与安装孔110的出风端处于同一平面内。
示例性的,导风件200可通过卡扣连接结构、磁吸连接结构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与安装孔110的内侧壁连接,以使导风件200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孔1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00设有多个,且多个导风件200均匀分布于板体100的内侧。这样,由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的区域较大,背风侧壁的区域也较大,因此通过设置多个导风件200均匀分布在板体100的内侧,在板体100的迎风侧形成多个进风的孔状结构,在板体100的背风侧形成多个出风的孔状结构。在板体100的迎风侧壁形成面状的进风区域,在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形成面状的出风区域,扩大出风范围,提高送风效果。
可选地,多个导风件200均匀分布在板体100的迎风侧壁形成矩形的进风区域,在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形成矩形的出风区域。这样,使得板体100的迎风侧壁的进风区域与空调的出风面积相适配,板体100的背风侧壁的出风区域也与空调的出风面积相适配,扩大出风范围,提高送风效果。
结合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00的内侧还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120,每个出风孔120沿其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的过流面积相同,多个导风件200与多个出风孔120间隔设置。这样,为提高该导风板组件的出风多样性,在板体100的内侧设置多个过流面积一致的出风孔120,将多个出风孔120与多个导风件200间隔设置形成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板体100迎风侧壁的出风气流部分流入导风件200内被压缩形成射流气流,且温度降低,其余部分流入出风孔120内柔和的微孔出风,进一步提高了该导风板组件的出风多样性,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送风需求。
具体地,多个导风件200的进风端和多个出风孔120的进风端均匀排布在板体100的迎风侧壁形成矩形的进风区域,多个导风件200的出风端和多个出风孔120的出风端均匀排布在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形成矩形的出风区域。
示例性的,多个导风件200和多个出风孔120沿板体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形成一条出风线,且沿板体100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多条出风线形成矩形的进出风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0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这样,可以将导风件200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理解地,导风件200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导风件200内部气流方向上的截面。
示例性的,导风件20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使得导风件200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导风件200的大口即为进风端,喇叭状导风件200的小口即为出风端。
结合图6-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00包括:第一过流部210和第二过流部220。第一过流部210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设置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第二过流部220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第二过流部220的进风端与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连通,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设置于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其中,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这样,将导风件200分为第一过流部210和第二过流部220,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与第二过流部220的进风端连通,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背风侧壁,板体100迎风侧的出风气流进入第一过流部210内流通,然后从第一过流部210流入第二过流部220内最终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流出。出风气流在第一过流部210和/或第二过流部220内流通时被压缩,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流出时形成射流气流,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大了送风距离,提高了送风效果和制冷效果。
具体地,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即为导风件200的进风端,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即为导风件200的出风端。
可选地,在导风件200为贯穿开设于板体100内侧的槽状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过流部210和第二过流部220为一体式的槽状结构;在导风件200为嵌设于板体100内侧的壳状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过流部210和第二过流部220为一体式成形的壳状结构。这样,降低了该导风板组件的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导风件200的稳定性。
结合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流部21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出风气流从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流入,由于第一过流部21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在第一过流部210内部的出风气流在流通的过程中的被压缩,流速增大温度降低。第一过流部210中被压缩的出风气流从其出风端流入第二过流部220内,最终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流出,形成温度降低的射流气流,增大送风距离,提高了送风效果和制冷效果。
可选地,第二过流部22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相同。这样,由于第一过流部210的过流面积由其进风端至出风端逐渐减小,出风气流在流经第一过流部210内时被压缩,出风气流的风速增大,温度降低,在由第一过流部210流入第二过流部220时无需进行压缩也可,因此将第二过流部220设置为进风端和出风端过流面积一致的结构,从而在增大送风距离,提高送风效果和制冷效果的同时,降低该导风板组件的生产加工成本。
具体地,第二过流部220沿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过流面积均相同。这样,使得第二过流部220为内径一致的筒状结构,出风气流在第二过流部220内不被压缩,经第一过流部210压缩的出风气流流经第二过流部220后吹出。
结合图7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流部21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第二过流部22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出风气流从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流入,由于第一过流部210的过流面积沿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出风气流在第一过流部210内被压缩,出风气流的风速增大,温度降低。被压缩后的出风气流经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流入第二过流部220内,由于第二过流部220的过流面积沿其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也逐渐减小,因此出风气流在第二过流部220内被再次压缩,出风气流的风速进一步增大,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大了送风距离,提高了送风效果和制冷效果。
具体地,第一过流部210和第二过流部220均为喇叭状结构。
结合图8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与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相同,第二过流部22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出风气流从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流入,由于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和出风端的过流面积相同,出风气流在第一过流部210内不被压缩。第一过流部210内的出风气流经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流入第二过流部220内,由于第二过流部220的过流面积沿其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出风气流在第二过流部220内被压缩,出风气流的风速增大,温度降低,从而在增大送风距离,提高送风效果和制冷效果的同时,降低该导风板组件的生产加工成本。
具体地,第一过流部210沿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过流面积均相同。这样,使得第一过流部210为内径一致的筒状结构,出风气流在第一过流部210内不被压缩。
具体的,第二过流部220为喇叭状结构。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通过在板体100的内侧设置导风件200,导风件20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在利用该导风板组件进行空调制冷模式下的防直吹时,板体100迎风侧的冷气流被板体100阻挡,被阻挡的冷气流沿导风件200的进风端流入导风件200内部,然后被压缩后从导风件200的出风端吹出到板体100的背风侧。在防直吹的同时,利用导风件200来压缩出风气流,使出风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且被压缩后的出风气流从导风件200出风端吹出形成射流,从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降温的效果。
可选地,该空调还包括:室内机壳体300。室内机壳体300的侧壁设置出风口310,上述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板体100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310处。这样,将板体100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310处,在该空调制冷时为防止冷气流直吹用户,将板体100调节至相对于出风口310遮挡用户的位置,出风口310的出风气流吹向板体100的迎风侧壁。此时部分出风气流进入导风件200内部被压缩后流速增大,温度降低,从而在防直吹的同时增大空调的送风距离,降低出风温度,提高送风和制冷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100);
导风件(200),贯穿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
其中,导风件(200)的进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导风件(200)的出风端位于板体(100)的背风侧壁,导风件(20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出风端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导风件(200)包括:
第一过流部(210),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设置于板体(100)的迎风侧壁;
第二过流部(220),设置于板体(100)的内侧,第二过流部(220)的进风端与第一过流部(210)的出风端连通,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设置于板体(100)的背风侧壁;
其中,第一过流部(21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过流部(21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二过流部(220)的进风端的过流面积与第二过流部(220)的出风端的过流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二过流部(220)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导风件(200)为开设于板体(100)内侧的槽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导风件(200)为独立的壳状结构,板体(100)侧壁对应导风件(200)的位置开设安装孔(110),导风件(200)嵌设于安装孔(1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导风件(200)设有多个,且多个导风件(200)均匀分布于板体(100)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板体(100)的内侧还设有多个贯穿的出风孔(120),每个出风孔(120)沿其进风端至出风端方向上的过流面积相同,多个导风件(200)与多个出风孔(120)间隔设置。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导风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89098.4U CN220507181U (zh) | 2023-07-07 | 2023-07-07 | 导风板组件、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89098.4U CN220507181U (zh) | 2023-07-07 | 2023-07-07 | 导风板组件、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07181U true CN220507181U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88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89098.4U Active CN220507181U (zh) | 2023-07-07 | 2023-07-07 | 导风板组件、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07181U (zh) |
-
2023
- 2023-07-07 CN CN202321789098.4U patent/CN2205071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6305B (zh)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6369672B (zh)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204534827U (zh) |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084368B (zh) | 空调器 | |
CN220507181U (zh) | 导风板组件、空调 | |
CN110671746A (zh) |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083954B (zh) |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 |
CN212299182U (zh) | 嵌入式空调 | |
CN212108932U (zh) |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 |
CN206234913U (zh) | 贯流空调器 | |
CN216897578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14636193A (zh) | 微孔导风结构、空调 | |
CN105222455A (zh) | 嵌入式冰箱 | |
CN212108671U (zh) | 嵌入式空调 | |
CN212108931U (zh) |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 |
CN112923488A (zh) | 出风结构以及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7235800U (zh) | 微孔导风结构、空调 | |
CN21908326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3357808A (zh) |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 |
CN215675461U (zh) |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287988B (zh) |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068369A (zh) |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 |
CN211575464U (zh) | 一种防凝露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034565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357168U (zh) |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