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2535A -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2535A
CN114702535A CN202210377736.5A CN202210377736A CN114702535A CN 114702535 A CN114702535 A CN 114702535A CN 202210377736 A CN202210377736 A CN 202210377736A CN 114702535 A CN114702535 A CN 114702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ion
methanol
compound
water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7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2535B (zh
Inventor
朴光春
元海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b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b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b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b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777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2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2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2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2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20Carbocyclic rings
    • C07H15/203Monocyclic carbocyclic rings other than cyclohexane rings; Bicyclic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61K31/575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hree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cholane, cholestane, ergosterol, sitost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 A61K31/7034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attached to a carbocyclic compound, e.g. phlorid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07H1/0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H1/0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from natural pro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式1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肪蓄积活性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以粘委陵菜作为制备原料,操作简单,制备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
Figure DDA0003590885260000011

Description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粘委陵菜(Potentilla longifolia Willd.ex Schlecht.)又名肝炎草、腺毛委陵菜,为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其药理活性显著,在治疗急、慢性肝炎、糖尿病、痢疾等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肥胖是指人体摄取过高能量的食物以及机体消耗代谢速率减慢而导致人体脂肪积累过多,脂肪层变厚。肥胖极易引起肝胆疾病,例如脂肪肝,也可能诱发胆结石。而对肥胖的预防主要通过抑制脂肪蓄积活性来实现。
现有技术均未涉及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脂肪蓄积活性的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能够抑制脂肪蓄积活性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式1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极性溶剂提取粘委陵菜,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
(2)将浸膏分散于水,所得溶液用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述第一水相用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述第二水相用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
(3)将所述正丁醇相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0~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
(4)对所述馏分B-3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体积比由大到小,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六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
(5)对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20~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十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
(6)将所述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按照比例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3;
(7)将所得馏分B-3-6-13-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极性溶剂的体积和粘委陵菜的质量比为5~20mL:1g。
优选地,步骤(3)中,步骤(3)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浓度为0%、25%、50%、75%和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比为20:1、15:1、5:1、2:1、1:1和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浓度为20%、40%、50%、75%、80%和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在制备防治脂肪蓄积病症药物中的应用;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31
优选地,所述防治脂肪蓄积症药物是包括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式1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肪蓄积活性的作用,如实施例结果所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化合物1),化合物7、9、12、14和17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积蓄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化合物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积蓄的抑制效果最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极性溶剂提取粘委陵菜,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2)将浸膏分散于水,所得溶液用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述第一水相用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述第二水相用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3)将所述正丁醇相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0~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4)对所述馏分B-3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体积比由大到小,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六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5)对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20~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十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6)将所述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按照比例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3;(7)将所得馏分B-3-6-13-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本发明以粘委陵菜作为制备原料,操作简单,制备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式1结构的化合物的1H-NMR核磁共振图谱;
图2为具有式1结构的化合物的13C-NMR核磁共振图谱;
图3~4为具有式1结构的化合物的HMBC核磁共振图谱;
图5为具有式1结构的化合物的HR-ESI-MS图谱;
图6为化合物1~18对3T3-L1前脂肪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测试结果图;
图7为化合物1~18为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测试结果图;
图8为化合物1~18对3T3-L1细胞脂质积蓄的影响的测试结果图;
图9为化合物1~18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对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具有式1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4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极性溶剂提取粘委陵菜,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
(2)将浸膏分散于水,所得溶液用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述第一水相用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述第二水相用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
(3)将所述正丁醇相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0~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
(4)对所述馏分B-3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体积比由大到小,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六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
(5)对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20~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十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
(6)将所述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按照比例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3;
(7)将所得馏分B-3-6-13-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
在本发明中,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用原料均优选为市售产品。
本发明用极性溶剂提取粘委陵菜,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
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溶剂优选包括乙醇水溶液、甲醇水溶液或水;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优选为30~95%,进一步优选为75~95%。本发明中,所述甲醇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优选为30~95%,进一步优选为75~95%。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溶剂的体积和粘委陵菜的质量比优选为5~20mL:1g,进一步优选为5~10mL:1g。
本发明中,所述提取优选为依次进行第一提取和第二提取,所述第一提取的方式优选为浸泡,所述浸泡的时间优选为0.5~2h,进一步优选为0.5~1.5h。
本发明中,所述提取优选为加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所述加热回流提取的温度优选为30~100℃,进一步优选为60~100℃;时间优选为2~6h,进一步优选为3~5h。在本发明中,所述冷浸提取的温度优选为10~30℃,进一步优选为15~25℃;时间优选为3~10h,进一步优选为4~8h。本发明中,所述提取的次数优选为1~4次,进一步优选为2~3次,当提取的次数大于1次时,本发明优选将提取所得提取液合并。本发明对所述浓缩的操作不作具体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操作将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可。
得到浸膏后,本发明将浸膏分散于水,所得溶液用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得第一水相用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得第二水相用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
本发明中,所述浸膏和水的质量比优选为0.8~1.2:5,进一步优选为1~1.1:5。
本发明中,所述溶液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优选为1:1~3,进一步优选为1:1~2;所述第一水相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优选为1:1~3,进一步优选为1:1~2;所述第二水相和正丁醇的体积比优选为1:1~3,进一步优选为1:1~2。
本发明中,所述分散的方式优选为依次进行加热和超声;所述加热的温度优选为30~100℃,进一步优选为40~80℃;时间优选为0.5~3h,进一步优选为0.5~1h。本发明对所述超声不做具体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操作能够将浸膏完全分散于水中即可。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萃取、第二萃取、第三萃取的次数均优选为3次,本发明优选分别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进行合并处理。
得到正丁醇相后,本发明将所述正丁醇相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0~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
本发明中,所述溶解的溶剂优选为蒸馏水。本发明中,所述正丁醇相的质量和溶解的溶剂的体积比优选为200~300g:500mL,进一步优选为200~250g:500mL。在本发明中,所述溶解的温度优选为30~100℃,进一步优选为50~80℃。
本发明中,所述大孔树脂层析的洗脱剂依次优选为100%水(0%乙醇)、25%乙醇-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75%乙醇-水溶液和95%乙醇-水溶液。本发明中,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层析进行分离优选包括:以100%水(0%乙醇)、25%乙醇-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75%乙醇-水溶液和95%乙醇-水溶液分别作为洗脱剂依次进行洗脱,各个洗脱剂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分别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5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1、馏分B-2、馏分B-3、馏分B-4、馏分B-5。
得到馏分B-3后,本发明对所述馏分B-3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体积比由大到小,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六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
本发明中,所述正相硅胶柱层析优选采用湿法装柱、干法上样的方式进行洗脱。本发明中,所述正相硅胶柱层析的洗脱优选包括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15:1、5:1、2: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5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1、馏分B-3-2、馏分B-3-3、馏分B-3-4、馏分B-3-5、馏分B-3-6、馏分B-3-7、馏分B-3-8、馏分B-3-9、馏分B-3-10、馏分B-3-11、馏分B-3-12、馏分B-3-13、馏分B-3-14、馏分B-3-15。
得到馏分B-3-6后,本发明对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20~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十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
本发明中,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的洗脱剂依次优选为20%甲醇-水溶液、40%甲醇-水溶液、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80%甲醇-水溶液和100%甲醇-水溶液。
本发明中,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优选包括:以20%甲醇-水溶液、40%甲醇-水溶液、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80%甲醇-水溶液和100%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5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馏分B-3-6-2、馏分B-3-6-3、馏分B-3-6-4、馏分B-3-6-5、馏分B-3-6-6、馏分B-3-6-7、馏分B-3-6-8、馏分B-3-6-9、馏分B-3-6-10、馏分B-3-6-11、馏分B-3-6-12、馏分B-3-6-13、馏分B-3-6-14、馏分B-3-6-15。
得到馏分B-3-6-13后,本发明将所述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按照比例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3。
本发明中,所述反相硅胶柱层析优选包括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4: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每个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相同组分,得到4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1、馏分B-3-6-13-2、馏分B-3-6-13-3和馏分B-3-6-13-4。
得到馏分B-3-6-13-3后,本发明将所得馏分B-3-6-13-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优选包括将所述馏分B-3-6-13-3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2、1:1、2:1、3:1、1:0的甲醇-水体系分别进行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化合物1。
本发明还提供了化合物2~18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化合物6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3-5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以20%甲醇-水溶液、40%甲醇-水溶液、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80%甲醇-水溶液和100%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5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5-1、馏分B-3-5-2、馏分B-3-5-3、馏分B-3-5-4和馏分B-3-5-5。
将所述馏分B-3-5-4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以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6。
化合物6: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91
化合物4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3-6-14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4。
化合物4: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92
化合物5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3-6-15依次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5。
化合物5: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093
化合物11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经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得到馏分B-2-4;
所述中压色谱分离的洗脱剂优选为乙醇-水体系,所述乙醇-水体系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2:8~10:1。
本发明中,所述中压色谱分离的洗脱优选包括分别以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8、5:5、8:2、10:1的乙醇-水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8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0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1、馏分B-2-2、馏分B-2-3、馏分B-2-4、馏分B-2-5、馏分B-2-6、馏分B-2-7、馏分B-2-8、馏分B-2-9、馏分B-2-10。
得到馏分B-2-4后,本发明将所得馏分B-2-4采用正向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1、7:3、5:5、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10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8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4-1、馏分B-2-4-2、馏分B-2-4-3、馏分B-2-4-4、馏分B-2-4-5、馏分B-2-4-6、馏分B-2-4-7、馏分B-2-4-8;
得到馏分B-2-4-6后,本发明将馏分B-2-4-6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1。
化合物11: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01
化合物12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6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7、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第七段馏分(馏分B-2-6-7)进行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12。
化合物12: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02
化合物10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1采用中压色谱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第六段馏分(馏分B-2-1-6)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5:1、2: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10。
化合物10的结构: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11
化合物7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8采用反向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7、5:5、7:3、1:0的甲醇-水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各5-8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5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8-1、馏分B-2-8-1、馏分B-2-8-3、馏分B-2-8-4和馏分B-2-8-5;
得到馏分B-2-8-3后,本发明将所得馏分B-2-8-3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1,7:3,5:5,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各5-8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7。
化合物7: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12
化合物13的制备:将馏分B-2-1采用中压色谱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3:2、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各5-8个柱体积,然后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6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1-1、馏分B-2-1-2、馏分B-2-1-3、馏分B-2-1-4、馏分B-2-1-5、馏分B-2-1-6;
得到馏分B-2-1-3后,将所得馏分B-2-1-3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3。
化合物13: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21
化合物8、化合物14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3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以甲醇为洗脱剂,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得到2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3-1、馏分B-2-3-2。
得到馏分B-2-3-2后,本发明将所述馏分B-2-3-2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1: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8和化合物14。
化合物8的结构: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22
化合物14的结构: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23
化合物3的制备:将馏分B-2-6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7、5:5、7:3、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10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0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2-6-1、馏分B-2-6-2、馏分B-2-6-3、馏分B-2-6-4、馏分B-2-6-5、馏分B-2-6-6、馏分B-2-6-7、馏分B-2-6-8、馏分B-2-6-9、馏分B-2-6-10。
得到馏分B-2-6-3后,本发明将馏分B-2-6-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水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3。
化合物3: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31
化合物2的制备:将乙酸乙酯层(记为NE)59.8g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洗脱程序优选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50:1、100:1、50:1、30:1、20:1、10: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剂洗脱5-10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0段馏分,命名为馏分NE-1、馏分NE-2、馏分NE-3、馏分NE-4、馏分NE-5、馏分NE-6、馏分NE-7、馏分NE-8、馏分NE-9、馏分NE-10。
将所述馏分NE-4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和甲醇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洗脱程序为: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10:1、5:1、2:1、1:1进行洗脱后,以甲醇进行冲洗,所得馏分NE-4-7依次采用以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中压色谱法进行分离,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洗脱程序优选为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50:1、100:1、50:1、10:1、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后,用甲醇进行冲洗,中压色谱法分离的洗脱程序优选为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2。
化合物2: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32
化合物18的制备:将馏分NE-4-9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水体系洗脱,洗脱程序优选为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三相体系洗脱,洗脱程序为: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10:1:0.1,8:1:0.1,3:1:0.1,0: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进行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8。
化合物18: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41
化合物9、化合物15、17的制备:
将所述石油醚相采用正相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20:5:0、20:10:0、0: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8个柱体积,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合并相同馏分,得到6段馏分,命名为馏分P-1、馏分P-2、馏分P-3、馏分P-4、馏分P-5、馏分P-6;
将所得馏分P-4采用制备型MPLC色谱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1段馏分,命名为馏分P-4-1~P-4-11,将馏分P-4-9析出结晶,经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7。
将所述馏分P-4-9析出结晶所得的溶液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得到2段馏分,命名为馏分P-4-9-1、馏分P-4-9-2。
将所得馏分P-4-9-1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5。将所得馏分P-4-2采用制备型MPLC(反相)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化合物9。
化合物9: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42
化合物15: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43
化合物17: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51
化合物16的制备:将所述馏分P-6以中压色谱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水体系洗脱,洗脱程序为: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19段馏分,命名为馏分P-6-1~馏分P-6-19,其中P-6-2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流动相采用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16。
化合物16: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5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所述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在制备防治脂肪蓄积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防治脂肪蓄积症药物优选由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取粘委陵菜地上部分5kg,用25L 75%乙醇水溶液浸泡1h,然后,在温度为60℃下加热回流4h进行提取,提取过程重复3次,合并3次所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呈浸膏,得浸膏共1030g。
用5L蒸馏水将浸膏溶解,所得溶液在50℃下加热,然后进行超声,所得混合液用5L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得第一水相用5L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得第二水相用5L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第一萃取、第二萃取、第三萃取的次数均为3次,萃取3次后合并相同馏分,浓缩得到石油醚相164.5g、乙酸乙酯相254.2g、正丁醇相213.9g、水相344g。
将所述正丁醇相(213.9g)用5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加热温度为50℃),然后将所得溶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100%水(0%乙醇)、25%乙醇-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75%乙醇-水溶液和95%乙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得到馏分B-1、馏分B-2、馏分B-3、馏分B-4、馏分B-5。
将所述馏分B-3(50g)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15:1、5:1、2: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3-1、馏分B-3-2、馏分B-3-3、馏分B-3-4、馏分B-3-5、馏分B-3-6、馏分B-3-7、馏分B-3-8、馏分B-3-9、馏分B-3-10、馏分B-3-11、馏分B-3-12、馏分B-3-13、馏分B-3-14、馏分B-3-15。
将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20%甲醇-水溶液、40%甲醇-水溶液、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80%甲醇-水溶液和100%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3-6-1、馏分B-3-6-2、馏分B-3-6-3、馏分B-3-6-4、馏分B-3-6-5、馏分B-3-6-6、馏分B-3-6-7、馏分B-3-6-8、馏分B-3-6-9、馏分B-3-6-10、馏分B-3-6-11、馏分B-3-6-12、馏分B-3-6-13、馏分B-3-6-14、馏分B-3-6-15。
将所得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1:4,2:3,1:1,4:1,纯甲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馏分B-3-6-13-1、、馏分B-3-6-13-2、馏分B-3-6-13-3和馏分B-3-6-13-4,然后,将馏分B-3-6-13-3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2、1:1、2:1、3:1、1:0的甲醇-水体系分别进行梯度洗脱,然后合并相同组分,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记为化合物1。
图1为化合物1的1H-NMR核磁共振图谱;图2为化合物1的13C-NMR核磁共振图谱。从图1~2可以得到的图谱信息见表1。
表1化合物1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71
Figure BDA0003590885240000181
从图1~2以及表1,可知:化合物1的1H-NMR(500MHz,CD3OD)显示(ppm)一个苯环的质子信号峰δH 6.84(1H,s,H-5),两个糖端基质子信号峰分别为δH 4.89(1H,重叠,H-1″′),δH 4.50(1H,d,J=7.3Hz,H-1″),还有12个连氧质子信号:δH 3.95(1H,dd,J=12.0,2.1Hz,H-6″′a),3.77(1H,dd,J=12.0,2.6Hz,H-6″a),3.68(1H,dd,J=12.0,6.7Hz,-6″′b),3.60(1H,dd,J=12.0,6.4Hz,H-6″b),3.50(2H,m,H-4″′/5″),3.41(4H,m,H-2″′/3″′/2″/3″),3.24(1H,m,H-4″),3.15(1H,m,H-5″′),提示有两个糖基取代。另外,一个甲氧基质子信号峰δH 3.90(3H,s,4-OCH3),一个次甲基质子信号峰δH 3.15(1H,m,H-2′),一个亚甲基质子信号峰组δH 1.91(1H,m,H-3′a)和1.46(1H,m,H-3′b),和3个甲基信号峰δH 2.21(3H,s,3-CH3),1.05(3H,d,J=7.3Hz,H-5′),and 1.01(3H,t,J=7.5Hz,H-4′)。
13C NMR共显示二十五个碳信号,包括一个羰基碳信号δC 213.0(C-1′),一个包括六个碳信号的苯环结构(δC 162.0,155.0,153.3,121.1,115.6,98.2),包括十二个碳信号的两个糖基(δC 105.6,104.0,78.6,77.8,77.7,77.6,75.6,75.3,71.9,71.5,63.2,62.8),一个甲氧基碳信号δC 56.5(4-OCH3),一个次甲基碳信号δC 50.6(C-2′),一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25.3(C-3′),和三个甲基碳信号δC16.7(C-5′),12.2(C-4′)and 9.0(3-CH3)。
图3~4为化合物1的HMBC核磁共振图谱;从图3~4可知,δH 3.90(OCH3)和δC 162.0(C-4),δH 2.21(CH3)和δC 115.6(C-3),153.3(C-2),162.0(C-4)存在相关关系,说明一个甲氧基和一个甲基分别位于C-4位和C-3位。苯环和两个糖基的联系通过H-1″(δH 4.50)和C-2(δC 153.3),H-1″′(δH 4.89)和C-6(δC155.0)的相关关系得到确认。远程相关关系H-5(δH6.84)和C-1(δC 121.1)及C-1′(δC 213.0),证明酮基取代在C-1位。
图5为化合物1的HR-ESI-MS图谱,从图5可知,[M+H]+峰值m/z 563.2332,计算出其分子式为C25H38O14
本发明还对化合物1~18对3T3-L1前脂肪细胞生存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试验过程为:
分别将0、10、20、40、80μM浓度的化合物1~18处理3T3-L1前脂肪细胞,以MTT方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每个药物的每个浓度做3个复孔,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测试结果见图6。
如图6所示,化合物1~8、化合物10~17分别在0-40μM范围内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存率均为95%以上;化合物9在0-20μM范围内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存率均为95%以上;化合物18在0-5μM范围内3T3-L1前脂肪细胞的生存率为95%以上。
实施例2
化合物2~18的制备:
将实施例1所得馏分B-3-5(4.8g)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以20%甲醇-水溶液、40%甲醇-水溶液、50%甲醇-水溶液、75%甲醇-水溶液、80%甲醇-水溶液和100%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3-5-1、馏分B-3-5-2、馏分B-3-5-3、馏分B-3-5-4和馏分B-3-5-5。
将所述馏分B-3-5-4(915.2mg)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以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6(18.1mg)。
化合物4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3-6-14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4(3.6mg)。
化合物5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3-6-15(51.8mg)依次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5(4.8mg)。
化合物11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30.7g)经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8、5:5、8:2、10:1的乙醇-水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分别洗脱5个柱体积,然后合并各比例的洗脱液。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2-1、馏分B-2-2、馏分B-2-3、馏分B-2-4、馏分B-2-5、馏分B-2-6、馏分B-2-7、馏分B-2-8、馏分B-2-9、馏分B-2-10。
将所得馏分B-2-4采用正向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1、7:3、5:5、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2-4-1、馏分B-2-4-2、馏分B-2-4-3、馏分B-2-4-4、馏分B-2-4-5、馏分B-2-4-6、馏分B-2-4-7、馏分B-2-4-8;
将馏分B-2-4-6(352.2mg)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1(12.0mg)。
化合物12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6(280mg)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7、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馏分B-2-6-7(22mg)进行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纯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12(3.3mg)。
化合物10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1采用中压色谱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所得馏分B-2-1-6(135mg)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分离,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5:1、2: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10(3.3mg)。
化合物7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8(0.71g)采用反向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7、5:5、7:3、1:0的甲醇-水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各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2-8-1、馏分B-2-8-1、馏分B-2-8-3、馏分B-2-8-4和馏分B-2-8-5;
将所得馏分B-2-8-3(150.0mg)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1,7:3,5:5,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各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7。
化合物13的制备:将馏分B-2-1采用中压色谱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3:2、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8个柱体积,然后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2-1-1、馏分B-2-1-2、馏分B-2-1-3、馏分B-2-1-4、馏分B-2-1-5、馏分B-2-1-6;
将所得馏分B-2-1-3(242.0mg)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3(1.3mg)。
化合物8、化合物14的制备:将所述馏分B-2-3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以甲醇为洗脱剂,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根据薄层层析结果,得到馏分B-2-3-1、馏分B-2-3-2。
将所述馏分B-2-3-2(45.4mg)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得到化合物8(3.5mg)和化合物14(9.8mg)。
化合物3的制备:将馏分B-2-6(280mg)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为3:7、5:5、7:3、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B-2-6-1、馏分B-2-6-2、馏分B-2-6-3、馏分B-2-6-4、馏分B-2-6-5、馏分B-2-6-6、馏分B-2-6-7、馏分B-2-6-8、馏分B-2-6-9、馏分B-2-6-10。
将所得馏分B-2-6-3(12.2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甲醇-水体系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3(1.5mg)。
化合物2的制备:将所述馏分NE(59.8g)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50:1、100:1、50:1、30:1、20:1、10: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剂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NE-1、馏分NE-2、馏分NE-3、馏分NE-4、馏分NE-5、馏分NE-6、馏分NE-7、馏分NE-8、馏分NE-9、馏分NE-10。
将所述馏分NE-4(3.57g)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10:1、5:1、2: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后,以甲醇进行冲洗,所得馏分NE-4-7(281.1mg)依次采用以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中压色谱法进行分离,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50:1、100:1、50:1、10:1、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后,用甲醇进行冲洗,中压色谱法分离的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2。
化合物18的制备:将馏分NE-4-9(350.6mg)采用中压色谱进行分离,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10:1:0.1,8:1:0.1,3:1:0.1,0: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系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进行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8(2.0mg)。
将所述石油醚相采用正相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20:5:0、20:10:0、0: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各比例洗脱5个柱体积,所得洗脱液进行薄层层析,合并相同馏分,得到馏分P-1、馏分P-2、馏分P-3、馏分P-4、馏分P-5、馏分P-6;
将所得馏分P-4采用制备型MPLC色谱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P-4-1~P-4-11,将馏分P-4-9析出结晶,经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7。
将所述馏分P-4-9析出结晶所得的溶液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得到馏分P-4-9-1、馏分P-4-9-2。
将所得P-4-9-1馏分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得到化合物15。
将所得馏分P-4-2采用制备型MPLC(反相)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化合物9。
将所述馏分P-6以中压色谱法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1、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得到馏分P-6-1~馏分P-6-19,其中P-6-2利用制备型MPLC(正相)进行层析,流动相采用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2:1、5:1、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洗脱,合并相同馏分,得到化合物16。
本发明还对化合物1~18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对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行的测试,测试分为DM组、CON组、PIO组和药物组,其中CON组为未处理药物组;DM组仅以诱导分化液进行处理,PIO组以诱导分化液和10μM吡格列酮进行处理,药物组以以诱导分化液和相应浓度的相应药物(化合物1~18)进行处理。其中药物组中选用40μM作为化合物1~化合物8、化合物10~化合物17的处理细胞的浓度,选用20μM作为化合物9处理细胞的浓度,选用5μM作为化合物18处理细胞的浓度。
试验过程为:将3T3-L1前脂肪细胞用DM进行诱导分化,分化过程中的前四天分别处理相应浓度的化合物1~18。分化结束后,样品用油红O进行染色并拍照,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与CON组比较,DM组中的细胞从“长梭形”的前脂肪细胞分化为“类圆性”的成熟脂肪细胞,并有大量的红色脂滴积蓄,形成“戒环”样结构;DM组与PIO组相比较,细胞分化情况并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完全;与DM组比较,药物组化合物1,6,7,9,11,12,14和17中“戒环”样结构均有减少,说明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本发明还对化合物1~18对3T3-L1细胞脂质积蓄的影响进行的测试,试验过程为:利用油红O染色后的样品在室温下进行干燥,然后利用用异丙醇脱色,脱色所得溶液在54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由于吸光度值的大小取决于异丙醇中溶解的油红O染料的量。因此其吸光度的大小可以间接地反映各个化合物对脂质积蓄的影响,测试结果见图8,如图8所示,相较于CON组,DM组的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1)。而与DM组相比,化合物1,3,5,7,9,12,14,17分别降低至39.9%,62.1%,67.3%,52.0%,48.3%,63.7%,65.5%和60.6%(p<0.01)。
甘油三酯(TG)是脂质积蓄的标志物,因此,通过检测细胞中TG含量,也可以确定各化合物对3T3-L1细胞脂质积蓄的影响,各化合物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对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见图9,从图9可知,与CON组比较,DM组的TG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与DM组比较,化合物1,7,9,12,14,17分别降低至48.8%,67.3%,60.1%,69.6%,65.5%(p<0.01)。
实验结果表明,粘委陵菜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7,9,12,14,17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积蓄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新化合物1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积蓄的抑制效果最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所示结构:
Figure FDA00035908852300000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极性溶剂提取粘委陵菜,所得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
(2)将浸膏分散于水,所得溶液用石油醚进行第一萃取,得到石油醚相和第一水相;所述第一水相用乙酸乙酯进行第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和第二水相;所述第二水相用正丁醇进行第三萃取,得到正丁醇相和第三水相;
(3)将所述正丁醇相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0~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
(4)对所述馏分B-3采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然后,按照体积比由大到小,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第六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
(5)对所述馏分B-3-6采用反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按照浓度从小到大,采用体积浓度为20~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十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
(6)将所述馏分B-3-6-13采用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按照比例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洗脱,收集第三段馏分,命名为馏分B-3-6-13-3;
(7)将所得馏分B-3-6-13-3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以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4~1:0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极性溶剂的体积和粘委陵菜的质量比为5~20mL:1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浓度为0%、25%、50%、75%和9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比为20:1、15:1、5:1、2:1、1:1和0:1的二氯甲烷-甲醇体系进行洗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层析分离为:依次采用体积浓度为20%、40%、50%、75%、80%和10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或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在制备防治脂肪蓄积病症药物中的应用;
Figure FDA00035908852300000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脂肪蓄积病症药物是包括具有式1结构的活性成分、化合物7、化合物9、化合物12、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CN202210377736.5A 2022-04-12 2022-04-12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702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7736.5A CN114702535B (zh) 2022-04-12 2022-04-12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7736.5A CN114702535B (zh) 2022-04-12 2022-04-12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2535A true CN114702535A (zh) 2022-07-05
CN114702535B CN114702535B (zh) 2023-08-01

Family

ID=8217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7736.5A Active CN114702535B (zh) 2022-04-12 2022-04-12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253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7949A (zh) * 2019-12-27 2020-04-28 延边大学 具有抑制脂肪蓄积作用的粘委陵菜总黄酮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66731A (zh) * 2020-01-14 2020-05-19 延边大学 来源于粘委陵菜的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在抑制脂肪蓄积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7949A (zh) * 2019-12-27 2020-04-28 延边大学 具有抑制脂肪蓄积作用的粘委陵菜总黄酮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66731A (zh) * 2020-01-14 2020-05-19 延边大学 来源于粘委陵菜的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在抑制脂肪蓄积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雯等: "委陵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药学服务与研究, vol. 7, no. 4, pages 262 - 2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2535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7077B (zh) 马齿苋中化合物Oleraciamide E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
CN110452249B (zh) 新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754533B (zh) 氧化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1333628B (zh) 吲哚类生物碱、制备方法及作为降血糖药物的应用
CN111704544B (zh) 一种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WO2021042922A1 (zh) 一种四没食子酰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CN108191931B (zh) 新疆芍药中的三种新化合物及其保健和医药用途
CN108689851B (zh) 一类惕各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13375B (zh) 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02535A (zh) 粘委陵菜中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05471B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666894B (zh) 一种从老鹰茶中提取分离呋喃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69076B (zh) 马齿苋中两种茚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11166735B (zh) 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在抑制脂肪蓄积中的应用
CN111377933B (zh) 诸葛菜种子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
CN106565444A (zh) 山药地上部分菲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CN116715708B (zh) 马齿苋中三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16903578B (zh) 连钱草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
CN110483544B (zh) 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12657B (zh) 马齿苋中三种吲哚类生物碱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用途
CN114014899B (zh) 一种抗癌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5304616B (zh) 一种天麻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76339B (zh) 一种倍半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5819241B (zh) 茵陈中分离的一种新型苯乙醇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6983B (zh) 马齿苋中Oleraze和Oleraoxazine acid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