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0209A -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0209A
CN114680209A CN202210428726.XA CN202210428726A CN114680209A CN 114680209 A CN114680209 A CN 114680209A CN 202210428726 A CN202210428726 A CN 202210428726A CN 114680209 A CN114680209 A CN 114680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ld
drying
layer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87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靖媛
叶无暇
叶无忌
罗盈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ng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ng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ng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ng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87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02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0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05Flavouring with flavours other than natural tea flavour or tea oil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冷泡果茶包括干茶碎颗粒和风味助剂,干茶碎颗粒由干茶碎、包裹在干茶碎外表面的凝胶层和速溶层组成,风味助剂为由柠檬酸与食用香精形成的混合物或柠檬酸;凝胶层的原料为水凝胶、茶浓缩液和小苏打;速溶层由β‑环糊精层和负载在β‑环糊精层上的负载物组成,β‑环糊精层的原料为浓度为0.3‑0.4wt%的β‑环糊精水溶液,负载物包括浓缩果汁、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干茶碎的尺寸为10‑20目;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低于13wt%。本申请中的冷泡茶仅需较短的冷泡时间即可获得浓郁的茶汤。

Description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茶叶品类丰富,制作工艺精细,品饮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日常生活中,茶饮冲泡以热水冲泡为主,通过热水冲泡既能享受茶叶散发的幽香,又能品尝茶汤中的甘甜味醇。但常规品茶流程操作流程繁琐,难以满足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冷泡茶由于具有冲泡便捷、滋味甘甜、健康营养等特点,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但冷泡茶由于是用冷水冲泡,会存在以下问题,茶叶有益分子溶出速率不理想,冷泡茶根据茶叶的不同通常需要提前4-10小时进行泡制,短时浸泡香气和滋味较低,难以体验到茶叶的幽香和茶汤的甘甜。
申请号为CN113057230A,申请公布日为2021.07.0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低温速泡冻干冷泡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将新鲜茶叶采摘对其进行灭活处理,在其表面喷洒纤维素酶溶液,进行自然发酵,纤维素酶溶液为1~2.5wt%的纤维素酶溶液,发酵时间为1~3h,随后风干至一定含水量,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压力罐中进行膨化,最后将膨化茶叶冻干得到低温速泡冻干冷泡茶。
上述相关技术中获得的低温速泡冻干冷泡茶经过纤维素酶的发酵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叶中的茶黄素等成分的被冷水溶出,然而,由于茶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发酵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出现局部堆叠的现象,再加上发酵时间的限定,导致茶叶受到的发酵程度不一,最终导致冷泡时茶黄素等成分难以快速被溶出,影响茶汤的香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冷泡茶冷泡所需时间较久,冷泡后得到的茶汤香味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泡果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泡果茶,包括干茶碎颗粒和风味助剂,所述干茶碎颗粒由干茶碎、包裹在干茶碎外表面的凝胶层和速溶层组成,所述风味助剂为由柠檬酸与食用香精形成的混合物或柠檬酸;
所述凝胶层中的原料为水凝胶、茶浓缩液和小苏打;
所述速溶层由β-环糊精层和负载在β-环糊精层上的负载物组成,所述β-环糊精层由的原料为浓度为0.3-0.4wt%的β-环糊精水溶液形成,所述负载物包括浓缩果汁、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干茶碎的尺寸为10-20目;所述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低于13wt%。
本申请中,干茶碎是将茶叶碎化后获得,之所以采用干茶碎作为原材料,一方面,其尺寸较小,不易出现折叠处,在冷泡过程中,与水的接触面较大,利于冷泡出其中茶多酚、茶黄素等营养成分;另一方面,有利于被凝胶层包覆。
凝胶层所采用的原料为水凝胶、茶浓缩液和小苏打,茶浓缩液可配合干茶碎从而进一步提高茶汤的香味,水凝胶作为主要的载体,将茶浓缩液、小苏打一同包覆在干茶碎的外表面。小苏打也均匀分布在凝胶层中。
速溶层包覆在凝胶层的外部,其中,采用上述浓度范围内的β-环糊精水溶液,通过其中的β-环糊精将负载物负载在β-环糊精层上,也较易在冷水中溶解。再加上风味助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快速增加泡出的冷泡果茶茶汤的香味。
本申请中,控制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低于13wt%,是为了保持产品的稳定性,不易使风味助剂与凝胶层中的小苏打形成作用。
进行冷泡的过程中,将冷泡果茶置于冷水中,风味助剂、负载物较为快速地溶于水中,散发出对应的香味,而β-环糊精层也迅速开始瓦解;且在不断溶解的过程中,柠檬酸与凝胶层中的小苏打接触形成气泡,在这个过程中,对固体物质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促进了残留的速溶层、凝胶层的溶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茶碎与水的接触效果并且加快了干茶碎中营养成分的溶出,从而有效提升了冷泡果茶的茶汤的香味和口感,且茶汤清亮。
由于β-环糊精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超微囊筒式结构,对香味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有利于使浓缩果汁、茶浓缩液的香味和滋味,以及干茶碎所释放出来的茶香,能更为持久地散发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泡的次数。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干茶碎83-90份;
凝胶层:
水凝胶0.2-0.3份;
茶浓缩液1.5-4份;
小苏打0.22-0.3份;
速溶层:
β-环糊精0.16-0.25份;
纯净水40-83.3份;
浓缩果汁4-10份;
茶浓缩液0.5-2份;
风味助剂:
食用香精0.5-2份;
柠檬酸0.16-0.2份。
本申请中,限定了凝胶层、速溶层、风味助剂以及干茶碎的用量,进而使获得凝胶层、速溶层能包覆地更为合理,且在冷泡的过程中产生合理的气泡,促进冷泡茶泡出营养物质的同时,还不易散发掉过多的香味。合理的风味助剂的添加,利于提升冷泡果茶的风味,使茶香和果香混合,口感较好,并且营养价值更高。
优选地,所述干茶碎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茶浓缩液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中的至少一种为原料并且通过浸泡、萃取、浓缩的步骤制备而成。
本申请中采用茶浓缩液与干茶碎相互配合,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得到的冷泡果茶的茶汤中的营养成分和相应的茶香,因此,所采用的干茶碎可以与添加的茶浓缩液的原料为相同品种,以获得更加浓郁的对应茶香和口感;也可以与茶浓缩液的原料不同品种,以获得叠加的风味,满足使用者更加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包括魔芋水凝胶、卡拉水凝胶、果胶水凝胶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中所采用的魔芋水凝胶、卡拉水凝胶、果胶水凝胶均为食品级的原料,食用安全,且对干茶碎具有较好的包覆作用,有利于将茶浓缩液和小苏打包覆到干茶碎的外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茶浓缩液、水凝胶混合,加热且混合至充分溶解,获得第一混合物,冷却;再将小苏打与冷却后的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获得第二混合物;再将第二混合物喷附于干茶碎上,第一次干燥,获得带有凝胶层的茶叶制品A;
步骤二:将β-环糊精水溶液喷附于步骤一中获得的茶叶制品A上,同时进行第二次干燥,微波处理,得到带有速溶层和凝胶层的茶叶制品B;
步骤三:将负载物喷附于步骤二中得到的茶叶制品B上,第三次干燥,获得干茶碎颗粒;
步骤四:将风味助剂与步骤三中获得的干茶碎进行混合,第四次干燥,获得冷泡果茶;
所述茶叶制品A、茶叶制品B、干茶碎颗粒中的含水量均低于13wt%;
所述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均不超过45℃。
本申请中,在步骤一,茶浓缩液的浓度较高,跟水凝胶混合之后,在加热过程中,通过茶浓缩液中的水分使水凝胶溶解,并且混合均匀。冷却后,再加入小苏打,才能将茶浓缩液、水凝胶、小苏打充分混匀。干茶碎自身的含水量较低,第二混合物更有利于附着在干茶碎的外表面。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要控制在不超过45℃,以尽可能减少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可能性。
步骤二中,将β-环糊精水溶液采用雾化的方式喷覆在含水量为13wt%的茶叶制品A上,且在喷敷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第二次干燥,使茶叶制品A的水分含量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尽可能减少茶叶制品A表面的水分含量达到13wt%的可能性,从而使喷敷后的茶叶制品A保持稳定。由于凝胶层还未完全成型时,茶叶制品A的外部含有水分,在非常短暂的微波处理的过程中,不仅达到干燥的效果,还可使干茶碎中的细胞破裂,更有利于干茶碎中的营养成分被溶出。第二次干燥的温度也控制在45℃以下,虽然有水凝胶的保护,但也尽可能降低小苏打被分解的可能性。
步骤三中,负载物可以为浓缩果汁或茶浓缩液,也可以为浓缩果汁与剩余的茶浓缩液混合均匀形成。将负载物喷覆于含水量为13wt%以下的茶叶制品B中,在低于45℃的温度下进行第三次干燥,在不影响小苏打的稳定性的条件下,使干茶碎颗粒的含水量低于13wt%,不仅对风味助剂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也不易导致其中的柠檬酸对凝胶层中的小苏打产生作用而降低冷泡果茶的稳定性。
经过多次干燥操作,使最终得到的冷泡果茶由内而外均具有较低的含水量,使保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密封保存。在冷泡过程中,冷泡果茶中的营养成分也能快速被溶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干茶碎依次进行预冷冻处理和预微波处理,所述预冷冻处理的持续冷冻时间为1-2h,所述预微波处理的温度为50-60℃,预微波处理的持续微波时间为300-420s。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茶碎进行预冷冻处理,再进行预微波处理,并且将预微波处理的频率和时间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在干燥的同时,还可使干茶碎中的细胞破裂,进一步促进干茶碎的浸出效果;两次预处理使干茶碎内形成多孔的结构,更有利于干茶碎中茶多酚、茶黄素等物质的溶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在进行第二次干燥时,边干燥边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出现成团的现象,并且使干燥的效果更加均匀。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微波处理温度设置为40℃,微波处理的持续时间为300-420s;所述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为40-45℃,时间为15-30min。
采用合理的微波处理频率和时间,有利于对茶叶制品A进行二次破壁处理,进一步使冷泡果茶中营养成分的溶出更为快速。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都在40-45℃的范围内,且干燥的时间范围相同,可较为温和地干燥茶叶制品B,并且使其含水量达到低于13wt%。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的茶浓缩液的浓度为10-20wt%;所述步骤一中的浓缩果汁的浓度为50-70wt%。
本申请中采用的茶浓缩液和浓缩果汁的浓度有一定的限定,在上述浓度范围内的茶浓缩液和浓缩果汁,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其中还富含营养成分,增加冷泡果茶的丰富口感。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先将食用香精与干茶碎颗粒混合,在密闭空间内40-45℃下干燥5-10min,降温冷却,后与柠檬酸进行混合。
在40-45℃的密闭空间内干燥并且自然降温冷却,可有利于使食用香精更充分地附着于干茶碎颗粒上,且在冷却后再加入柠檬酸,可以使最终得到的冷泡果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一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采用尺寸较小的干茶碎作为原料,并且通过在干茶碎的外表面上包覆凝胶层和速溶层,再加上风味助剂的配合,在冷泡过程中,能快速释放出茶香和果香,还能通过凝胶层中的小苏打和风味助剂中的柠檬酸形成作用,产生的气泡促进残留的速溶层和凝胶层的分解,并对干茶碎产生冲击,加速干茶碎中的营养成分的溶出。而采用的β-环糊精对浓缩果汁、茶浓缩液、凝胶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在经过三次冷泡后,获得的茶汤还具有较为清亮的色泽和较为浓郁的茶香和果香。
2、本申请中,对干茶碎、凝胶层、速溶层、风味助剂中的具体成分及其对应的用量进行了限定,更有利于增加获得的冷泡茶的层次感、包覆感,还不易出现较多的成团现象。
3、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中,分别进行了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且四次干燥的温度均不超过45℃,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在干燥过程中能温和地去除水分,使茶叶制品A、茶叶制品B、干茶碎颗粒中的含水量均低于13wt%,还可使每个步骤后获得的产品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导致出现小苏打分解,或者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反应。
4、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中,还对干茶碎进行先预冷冻再预微波处理,促进干茶碎中细胞破裂,进一步利于干茶碎中的营养成分快速溶出。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例
茶浓缩液的提取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萃取条件:将经过浸泡的茶叶置于连续逆流提取设备中,设置提取参数为: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35min;
2、萃取得到的茶汤混合物经过卧式离心机粗滤,离心转速为2000rpm,流量为5t/h,冷却到10℃后,进行蝶式离心机精滤,离心转速为6000rpm,流量为5t/h;
3、浓缩方式:三效降膜式浓缩器进行浓缩,其中,一效蒸发温度为80℃,二效蒸发温度为70℃,三效蒸发温度为50℃,真空度0.06-0.07MPa,浓缩至10wt%;
4、最后进行UHT杀菌,杀菌温度为125℃,杀菌时长为15s。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冷泡果茶,由干茶碎颗粒和风味助剂组成,其中,干茶碎颗粒由干茶碎、包裹在干茶碎外表面的凝胶层和速溶层组成;风味助剂由柠檬酸与食用香精组成。其中,干茶碎由红茶碎化成尺寸为10-20目的规格。
凝胶层、速溶层、风味助剂中的具体原料及其用量,以及干茶碎的用量,如表1所示。
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水凝胶跟浓度为10wt%的茶浓缩液(采用制备例中的方式制备得到的红茶浓缩液)混合,加热且混合至充分溶解,获得第一混合物,冷却;再将小苏打与冷却后的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获得第二混合物;再将第二混合物喷附于干茶碎上,第一次干燥,获得带有凝胶层且含水量为10wt%的茶叶制品A;
步骤二:将β-环糊精与纯净水混合均匀形成β-环糊精水溶液,并喷附于步骤一中获得的茶叶制品A上,同时进行第二次干燥,微波处理,微波处理温度设置为40℃,微波处理的持续时间为300s,得到带有速溶层和凝胶层且含水量为10wt%的茶叶制品B;
步骤三:将负载物喷附于步骤二中得到的茶叶制品B上,第三次干燥,获得含水量为10wt%的干茶碎颗粒;
步骤四:将风味助剂与步骤三中获得的干茶碎颗粒进行混合,第四次干燥,获得含水量为10wt%的冷泡果茶。
其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均为45℃,干燥所用的时间为15min。
表1实施例1-5中采用的原料的用量(kg)
Figure BDA0003610917240000071
其中,水凝胶为卡拉水凝胶;浓缩果汁购自福建绿泉食品有限公司,浓度为50%。
实施例2-4: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的原料的用量具体如表1所示。
实施例5: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为12wt%。
实施例6: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的浓缩果汁的浓度为70wt%。
实施例7: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三中的负载物仅为红茶浓缩液。
实施例8: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在进行第二次干燥时,边干燥边翻动。
实施例9: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微波处理的持续时间为420s。
实施例10: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均为40℃,干燥所用的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1: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采用的水凝胶由质量比为1:1.1的魔芋水凝胶、果胶水凝胶组成。
实施例12: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先将食用香精与干茶碎颗粒混合,在密闭空间内40℃下干燥10min,降温冷却,后与柠檬酸进行混合。
实施例13: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先将食用香精与干茶碎颗粒混合,在密闭空间内45℃下干燥5min,降温冷却,后与柠檬酸进行混合。
实施例14: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干茶碎依次进行预冷冻处理和预微波处理,预冷冻处理的持续冷冻时间为1h,预微波处理的温度为50℃,预微波处理的持续微波时间为420s。
实施例15: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干茶碎依次进行预冷冻处理和预微波处理,预冷冻处理的持续冷冻时间为2h,预微波处理的温度为60℃,预微波处理的持续微波时间为300s。
实施例16:一种冷泡果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方法有所不同,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A,将小苏打加入到茶浓缩液中混合均匀,再加入水凝胶一起混合,在200rpm的转速下搅拌30min,再喷附于干茶碎的表面,进行第一次干燥,获得带有凝胶层的茶叶制品A;
步骤B,将负载物(浓缩果汁和茶浓缩液)与β-环糊精水溶液在60rpm的转速下搅拌3min,再喷附于步骤一中获得的茶叶制品A上,同时进行第二次干燥,微波处理,得到带有速溶层和凝胶层的茶叶制品B;
步骤C,将风味助剂与步骤B中获得的茶叶制品B进行混合,进行第三次干燥,获得冷泡果茶。
其中,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的温度均为45℃,干燥所用的时间为15min。
对比例
对比例1:一种低温速泡冻干冷泡茶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将新鲜茶叶采摘后置于辐照强度为200uW/cm2的紫外灯下辐照10min,使茶叶细胞失活,然后置于烘箱中100℃烘烤5min,使其中的酶灭活。茶叶灭活后,在然后在其表面喷洒1wt%的纤维素酶溶液,自然发酵1h,随后风干至含水量至30%,然后将茶叶置于压力罐中,并向其中通入氮气,对压力罐施加15Mpa的压力并且保持10min,然后瞬间释放压力得到膨化茶叶,经过常规冻干步骤后得到低温速泡冻干冷泡茶。
对比例2:一种茶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干茶碎的尺寸为50-100目,且未采用凝胶层、速溶层、风味助剂。
对比例3;一种果茶,与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未采用凝胶层、速溶层。
对比例4:一种果茶: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为13wt%。
表征试验:
试验对象:选择实施例1-16作为试验样品1-16,选择对比例1-4作为对照样品1-4。
试验方法:
试验一:在温度为25℃、湿度为55RH%的恒温恒湿环境中,取19个干燥、洁净的50mL规格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5g试验样品1-16和对照样品1-4,静置10s观察情况,发现试验样品1-16以及对照样品1-3中可以发现情况较为稳定,而对照样品4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生气体的现象。
试验二:取12.0g试验样品1分成3份,每份4g,分别置于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中,每一份中加入200mL、20℃的纯净水,当冷泡1min时,对第一份中的茶汤进行取样,采用比色法检测茶多酚含量;当冷泡3min时,对第二份中的茶汤进行取样检测茶多酚含量;当冷泡5min时,对第三份中的茶汤进行取样检测茶多酚含量;试验样品1分别经过1min、3min、5min冷泡后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如表2所示。采用相同的方式,对试验样品2-15和对照样品1-3进行检测,最终测得的数据详见表2。
试验三:取4.0g试验样品1置于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200mL、20℃的纯净水,静置1min后,得到第一轮茶汤,取出待检测;再向玻璃杯中加入200mL、20℃的纯净水,再静置1min后,得到第二轮茶汤,取出待检测;最后再向玻璃杯中加入200mL、20℃的纯净水,最后静置1min后,得到第三轮茶汤,取出待检测;试验样品1分别在冲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后得到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如表3所示。采用相同的方式,对试验样品2-15和对照样品1-3进行检测,最终测得的数据详见表3。
注:上述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均放在无纺布茶袋中进行冲泡试验。
表2试验样品1-16、对照样品1-3在经历1min、3min、5min时的茶多酚含量(mg/kg)
试验样品 冷泡1min 冷泡3min 冷泡5min
试验样品1 729.6 740.2 748.9
试验样品2 732.5 745.2 758.6
试验样品3 737.2 751.1 765.5
试验样品4 738.1 751.9 766.1
试验样品5 729.9 740.5 748.8
试验样品6 731.2 743.6 752.1
试验样品7 733.1 746.2 757.7
试验样品8 729.5 740.3 749.2
试验样品9 729.9 743.5 753.7
试验样品10 729.3 740.1 748.6
试验样品11 729.5 739.2 748.7
试验样品12 729.5 740.2 748.6
试验样品13 729.6 740.3 748.8
试验样品14 729.7 742.8 755.1
试验样品15 729.6 743.5 758.2
试验样品16 729.8 738.2 748.2
对照样品1 390.9 396.6 403.2
对照样品2 105.8 108.3 111.2
对照样品3 105.8 108.3 111.2
由表2可知,对照样品1-3经过相同的冷泡时间后,得到的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分别高于试验样品1-16得到的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这表明试验样品1-16冷泡得到的茶汤的滋味更加浓郁。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在于试验样品1-16中的冷泡果茶采用了不同的包覆方式将特定尺寸范围内的干茶碎进行包覆,有利于冷泡果茶中的成分被快速溶出,且不同的包覆层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在较长的冷泡时间下能泡出更浓的茶汤且茶汤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含量更多,茶汤香味更足且色泽更亮。
表3试验样品1-16、对照样品1-3在连续经历三次1min的冷泡后得到的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mg/kg)
试验样品 第一泡冷泡1min 第二泡冷泡1min 第三泡冷泡1min
试验样品1 879.8 759.2 457.3
试验样品2 882.3 626.9 459.7
试验样品3 887.5 640.9 473.2
试验样品4 887.9 791.5 482.6
试验样品5 879.8 758.5 447.3
试验样品6 881.5 760.6 450.6
试验样品7 883.3 781.1 461.8
试验样品8 879.2 758.2 448.6
试验样品9 879.7 759.9 460.5
试验样品10 879.4 758.5 447.1
试验样品11 879.6 758.5 448
试验样品12 879.3 759 447.1
试验样品13 879.5 758.7 447.5
试验样品14 879.7 760.6 461.8
试验样品15 879.6 760.9 466.3
试验样品16 879.8 759.5 457.9
对比例1 389.6 235.1 100.5
对比例2 105.3 75.8 40.3
对比例3 105.1 74.6 38.2
由表3可知,第一泡冷泡、第二泡冷泡、第三泡冷泡均经历了1min,且三次冷泡获得的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试验样品1-16在经历三次时长为1min的冷泡后,依旧能泡出较多的茶多酚,茶汤的色泽清亮且茶香浓郁,而对照样品1-3中,从第一泡冷泡开始,就难以泡出较为浓郁的茶汤,且在第三泡冷泡后得到的茶汤中所含的茶多酚含量极低。这表明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得到的冷泡果茶可达到多次冷泡且每次冷泡后得到的茶汤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含量较高,茶汤颜色清亮且茶味浓郁。
另外,在进行试验二和试验三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试验样品12-13散发的茶香更加浓郁,且经过冷泡1min后仍然能留有更加浓的香味。这表明将食用香精与干茶碎颗粒同时放置在40-45℃的密闭空间内后,能让食用香精更好地附着在干茶碎颗粒上,从而能够较为持久地散发出香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冷泡果茶,其特征是,包括干茶碎颗粒和风味助剂,所述干茶碎颗粒由干茶碎、包裹在干茶碎外表面的凝胶层和速溶层组成,所述风味助剂为由柠檬酸与食用香精形成的混合物或柠檬酸;
所述凝胶层的原料为水凝胶、茶浓缩液和小苏打;
所述速溶层由β-环糊精层和负载在β-环糊精层上的负载物组成,所述β-环糊精层的原料为浓度为0.3-0.4wt%的β-环糊精水溶液,所述负载物包括浓缩果汁、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干茶碎的尺寸为10-20目;所述冷泡果茶的含水量低于13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干茶碎83-90份;
凝胶层:
水凝胶0.2-0.3份;
茶浓缩液1.5-4份;
小苏打0.22-0.3份;
速溶层:
β-环糊精0.16-0.25份;
纯净水40-83.3份;
浓缩果汁4-10份;
茶浓缩液0.5-2份;
风味助剂:
食用香精0.5-2份;
柠檬酸0.16-0.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其特征是,所述干茶碎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茶浓缩液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中的至少一种为原料并且通过浸泡、萃取、浓缩的步骤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其特征是,所述水凝胶包括魔芋水凝胶、卡拉水凝胶、果胶水凝胶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一:将茶浓缩液、水凝胶混合,加热且混合至充分溶解,获得第一混合物,冷却;再将小苏打与冷却后的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获得第二混合物;再将第二混合物喷附于干茶碎上,第一次干燥,获得带有凝胶层的茶叶制品A;
步骤二:将β-环糊精水溶液喷附于步骤一中获得的茶叶制品A上,同时进行第二次干燥,微波处理,得到带有速溶层和凝胶层的茶叶制品B;
步骤三:将负载物喷附于步骤二中得到的茶叶制品B上,第三次干燥,获得干茶碎颗粒;
步骤四:将风味助剂与步骤三中获得的干茶碎颗粒进行混合,第四次干燥,获得冷泡果茶;
所述茶叶制品A、茶叶制品B、干茶碎颗粒中的含水量均低于13wt%;
所述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均不超过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一中,干茶碎依次进行预冷冻处理和预微波处理,所述预冷冻处理的持续冷冻时间为1-2h,所述预微波处理的温度为50-60℃,预微波处理的持续微波时间为300-420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中,在进行第二次干燥时,边干燥边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中,微波处理温度设置为40℃,微波处理的持续时间为300-420s;所述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第三次干燥、第四次干燥的温度为40-45℃,时间为15-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一中的茶浓缩液的浓度为10-20wt%;所述步骤一中的浓缩果汁的浓度为50-70wt%。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泡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四中,先将食用香精与干茶碎混合,在密闭空间内40-45℃下干燥5-10min,降温冷却,后与柠檬酸进行混合。
CN202210428726.X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680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26.XA CN114680209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26.XA CN114680209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0209A true CN11468020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4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8726.XA Pending CN114680209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020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063A (zh) * 1999-06-29 2002-07-10 爱科塞尔制药有限公司 绿茶提取物泡腾制剂
CN1382381A (zh) * 2001-04-23 2002-12-04 中国药科大学保健品厂 一种快速溶解茶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089548A1 (en) * 2001-11-16 2005-04-28 Virgalitto Margaret T. Edible film
CN1907060A (zh) * 2006-08-02 2007-02-07 云南龙润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9257A (zh) * 2018-06-13 2018-10-09 广东大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莲花包衣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5962A (zh) * 2019-12-14 2020-03-27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微胶囊型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8063A (zh) * 1999-06-29 2002-07-10 爱科塞尔制药有限公司 绿茶提取物泡腾制剂
CN1382381A (zh) * 2001-04-23 2002-12-04 中国药科大学保健品厂 一种快速溶解茶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089548A1 (en) * 2001-11-16 2005-04-28 Virgalitto Margaret T. Edible film
CN1907060A (zh) * 2006-08-02 2007-02-07 云南龙润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9257A (zh) * 2018-06-13 2018-10-09 广东大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莲花包衣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5962A (zh) * 2019-12-14 2020-03-27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微胶囊型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45567B2 (ja) 健康茶および健康飲料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41244B (zh) 系列忧遁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EP0135222A1 (en) Enzymatic treatment of black tea leaf
KR20160134001A (ko) 관능성이 개선된 커피 원두의 제조 방법
CN110742155A (zh) 一种发酵苦丁茶的生产方法
CN111567768A (zh) 高钙菜粉的加工方法
KR101878108B1 (ko) 누룩추출여과액과 발아현미분말의 혼합 조성물을 이용한 막걸리의 제조 방법
CN107410810B (zh) 一种柳叶蜡梅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3227B (zh) 一种火龙果速溶粉的加工方法
CN114680209A (zh) 一种冷泡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6459A (zh) 一种咖啡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6810B (zh) 一种烟草葡萄酒新型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8303A (zh) 一种低温速溶百香果粉及其制备方法
JP5860638B2 (ja) 苦渋味が抑制された紅茶抽出液を含有する容器詰め無糖紅茶飲料
JP2513568B2 (ja) 水出し・湯出しのル―イボッシュ茶の製法
CN107616259B (zh) 一种金桔果茶的制备方法
KR101788801B1 (ko) 복분자 고춧가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복분자 고춧가루
CN110892932A (zh) 水果绿茶饮粉的制备方法
CN111603513A (zh) 蜜化橘红及其炮制方法和应用
KR100831930B1 (ko) 향 덧입힘 분말의 추출물로부터 향 덧입힘 분말의 농축물 및 증류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향 덧입힘 분말의 농축물 및 증류물
CN104824641A (zh) 一种滋阴润肺的酒酿蜂蜜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8248B (zh) 一种柑橘花茶的制备工艺
KR102645613B1 (ko) 구기자 및 더덕을 이용한 발효 쌍화차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54083A (ko) 기능성 쌀의 저압 제조법
RU2751593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чая из свекловичного жома с соком фруктов и/или яго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yuan

Inventor after: Ye Wuxia

Inventor after: Ye Wuji

Inventor after: Luo Yingch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yuan

Inventor before: Ye Wuxia

Inventor before: Ye Wuji

Inventor before: Luo Yingch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