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3914A - 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3914A CN114643914A CN202111506880.6A CN202111506880A CN114643914A CN 114643914 A CN114643914 A CN 114643914A CN 202111506880 A CN202111506880 A CN 202111506880A CN 114643914 A CN114643914 A CN 1146439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rest
- axis
- elements
- vehicle seat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having two or more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6—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cush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B60N2/99—Side-rests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72—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provided with side 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02/0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 B60N2002/0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n inclined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02/0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 B60N2002/0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longitudinal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02/0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 B60N2002/0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non-standard, particular axis, i.e. an axis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characterising the conventional movement the seat or seat part turning about or moving along a transversal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所述靠背包括靠背部件和靠背底座元件,所述靠背部件包括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上的中间靠背元件,其中所述靠背部件包括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它们各自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中间靠背元件,其中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上,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在下部靠背侧元件与上部靠背侧元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装置,其中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上部靠背侧元件各自彼此成角度αL、αR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引起角度αL、αR的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所述靠背包括靠背底座元件和靠背部件,所述靠背部件包括中间靠背元件,所述中间靠背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上。
背景技术
当使用诸如拖拉机、叉车等商用车辆时,驾驶员通常需要向后或向侧面观看,因为需要倒车或附接或联接到车辆的后部或侧面的部件必须被监视或检查。如果需要,也可以操作布置在侧面或后部的致动器。驾驶员或乘员必须相应地转动他的上身。然而,在这种转动移动中,常规的车辆座椅不能为乘员提供适当的支撑。由于缺乏支撑,因此驾驶员更容易疲惫,并且座椅舒适度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座椅。
所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可以找到有利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核心概念是一种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所述靠背包括靠背部件和靠背底座元件,所述靠背部件包括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上的中间靠背元件,其中所述靠背部件包括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各自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中间靠背元件,其中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上,其中在下部靠背侧元件与上部靠背侧元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装置,其中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上部靠背侧元件彼此成角度(αL、αR)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引起角度(αL、αR)的变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包括用于支撑乘员的至少五部分靠背部件。中间靠背元件、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在下文中也称为靠背元件。上部靠背侧元件在相关联的下部靠背侧元件上的机械联接和铰接实现了靠背部件对乘员的转动移动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最佳适配。此外,这种可枢转靠背部件还可以用于隔离横向加速度(摇摆)。
靠背沿着高度轴线Z、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延伸。车辆座椅沿着高度轴线Z'、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延伸。
下部靠背侧元件和上部靠背侧元件优选地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的左侧并形成靠背部件的左侧部。另一下部靠背侧元件和另一上部靠背侧元件有利地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的右侧并形成靠背部件的右侧部。
在靠背或车辆座椅的初始位置中,中间靠背元件优选地大致上布置在第一平面E1中,所述第一平面由靠背的高度轴线Z和靠背的宽度轴线Y跨越。有利地,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靠背部件的左侧部大致上布置在第二侧平面E2中,所述第二侧平面由靠背的高度轴线Z和第一轴线A1跨越。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靠背部件的右侧部有利地大致上布置在第三侧平面E3中,所述第三侧平面由靠背的高度轴线Z和第二轴线A2跨越。宽度轴线Y和第一轴线A1优选地围成第一倾角β1。宽度轴线Y和第二轴线A2优选地围成第二倾角β2。倾角β1、β2优选地在5°至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至7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至50°之间的范围内。有利地,第一倾角β1等于第二倾角β2。侧部的这种向前倾斜的布置在横向方向上为乘员提供支撑。因此靠背有利地具有一种壳形状,其相对于作用在宽度方向上的力给予乘员一定量的支撑。
上部靠背侧元件优选地沿着高度轴线布置在下部靠背侧元件上方。根据优选实施例,至少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上部靠背侧元件和下部靠背侧元件彼此间隔开。有利地,至少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在上部靠背侧元件与下部靠背侧元件之间形成狭槽。有利地,从靠背部件的侧部的内侧区域开始,狭槽沿着高度轴线倾斜向上延伸到靠背部件的侧部的外侧区域。侧部的内侧区域沿着宽度方向Y比侧部的外侧区域布置得更靠近中间靠背元件。两个狭槽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允许乘员的背部通风,另一方面促进上部靠背侧元件和下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彼此进行有利的相对移动。
优选地设置有第一联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联接机构,中间靠背元件机械地联接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有利地设置有第二联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联接机构,中间靠背元件机械地联接到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在车辆座椅或靠背的优选初始位置中,乘员面朝前方。在该有利的初始位置中,中间靠背元件大致上沿着高度轴线Z延伸并且用作对乘客的脊柱区域或一部分脊柱区域的支撑。有利地,乘员的转动移动导致将力引入靠背部件。取决于乘员的坐姿,这种力的引入作用在至少五个靠背元件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靠背元件上。有利地,由于上部靠背侧元件和下部靠背侧元件与中间靠背元件的有利的机械联接,力的引入作用在所有靠背元件上。力的引入优选地导致中间靠背元件和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靠背底座元件枢转。中间靠背元件优选地沿着平行于宽度轴线Y的方向枢转。第一联接机构和第二联接机构有利地形成强制控制。
根据进一步有利的实施例,在靠背部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外侧区域中的每一者中都设置有接头装置。有利地,至少一个接头装置布置在相关联的狭槽中的至少部分中。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下部靠背侧元件与狭槽中的相应相关联的上部靠背侧元件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沿着狭槽的整个长度大致上恒定。有利地,当中间靠背元件沿着平行于宽度轴线的方向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与上部靠背侧元件之间的距离由于机械联接和接头装置的偏转而至少在靠背部件的侧部的内侧区域中改变。优选地,下部靠背侧元件与相应相关联的上部靠背侧元件之间的距离在沿相关联的侧部的方向枢转时变得更小。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相应的接头装置包括回转接头和球形接头。连杆元件优选地通过回转接头可旋转地布置在下部靠背侧元件上。球形接头的球窝有利地布置在连杆元件上,球形接头的球头容纳在所述球窝中,其中球头通过球头螺栓连接到上部靠背侧元件。球形接头具有三个自由度,其允许在所有三个空间平面中移动。优选地,当中间靠背元件枢转时,或者由于通过乘客的转动移动而引入力,发生球形接头在所有自由度上的移动和回转接头的旋转移动。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二联接机构包括引导装置,通过所述引导装置,在每种情况下,上部靠背侧元件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上。因此,左上部靠背侧元件优选地在中间靠背元件的左侧区域上布置有左侧引导装置。因此,右上部靠背侧元件优选地在中间靠背元件的右侧区域上布置有右侧引导装置。引导装置有利地允许上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沿着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LA平移移动。引导装置优选地允许上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移动,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LA延伸。当中间靠背元件枢转时,有利地存在上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的平移移动和上部靠背侧元件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的旋转移动。
根据优选实施例,引导装置包括附接到中间靠背元件的滑杆。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滑动元件可以在该滑杆上滑动。滑动移动一方面是沿着滑杆的纵向方向的平移移动,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LA延伸,并且滑动移动是围绕滑杆的旋转移动。当然,也可以想到允许平移移动和旋转移动的其他类型的引导系统。例如,这些将是互锁导杆等。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靠背底座元件具有大致上平行于第一平面E1延伸的中间区域。还有利的是,靠背底座元件具有两个侧区域,所述侧区域有利地刚性连接到中间区域。靠背底座元件优选地一体地或一件式地设计。靠背底座元件的左侧区域优选地大致上平行于第二侧平面E2延伸。靠背底座元件的右侧区域优选地大致上平行于第三侧平面E3延伸。靠背底座元件的这种成角度的设计优选地预定靠背部件在靠背的初始位置中的设计。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中间靠背元件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的中间区域上,以便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有利地,第一枢转轴线可以是平行于靠背的纵向轴线X延伸的真实的或假想的枢转轴线。中间靠背元件优选地通过第一枢转轴线SA1安装在靠背底座元件上。优选地设置有第一紧固元件,其牢固地连接到中间靠背元件并且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SA1枢转。通过使用稳定的紧固元件,可以更容易地构造下部靠背侧元件。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下部靠背侧元件各自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的侧区域上,以便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或第三枢转轴线枢转。有利地,第二枢转轴线和/或第三枢转轴线可以是真实的或假想的枢转轴线。第二轴线SA2和第三枢转轴线SA3优选地沿着纵向轴线X和高度轴线Z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枢转轴线和/或第三枢转轴线从靠背的背离乘员的后部区域开始倾斜向上延伸到相应的下部靠背侧元件或相应的紧固元件。因此,第二枢转轴线SA2和/或第三枢转轴线SA3优选地与由纵向轴线X和宽度轴线Y跨越的平面围成角度γ2、γ3。这些角度γ2、γ3优选地在10°至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至7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至6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设置有第二紧固元件,其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左侧的下部靠背侧元件并且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优选地设置有第三紧固元件,其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右侧的靠背侧元件并且可围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由于第二枢转轴线和第三枢转轴线倾斜向上和向前延伸,因此当下部靠背侧元件枢转时,产生有利效果,即,沿着高度轴线Z的上部边缘区域以及同时沿着宽度轴线Y的下部靠背侧元件的外侧边缘区域沿纵轴线向前或向后移动。因此,当该区域向某一侧枢转时,它向前移动,而当它沿相反方向枢转时,它向后移动。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联接机构将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移动传输到左下部靠背侧元件和/或右下部靠背侧元件,反之亦然。第一联接机构优选地将第一紧固元件的枢转移动传输到第二紧固元件和第三紧固元件。第一联接机构优选地将第二紧固元件和/或第三紧固元件的枢转移动传输到第一紧固元件。有利地,第一联接机构具有连接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的第一联杆。第一联接机构优选地具有连接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三紧固元件的第二联杆。联杆优选地各自通过球形接头紧固到紧固元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当然,也可以考虑可以相应地传输枢转移动的其他联接。此类联接机构可以是例如齿轮、博登拉线等。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上部靠背侧元件和下部靠背侧元件被设计为板状元件。板状元件有利地被设计成容纳装饰元件。然而,也可以想到,不提供另外的装饰元件或者仅将一个装饰层施加到板状元件上。有利的装饰元件和/或板状元件为乘员形成对应的支承表面或支撑表面。该支承表面优选地被狭槽至少分成两部分。
当中间靠背元件朝向靠背部件的侧部枢转时,角度(αL、αR)有利地是钝角。当中间靠背元件朝向靠背部件的侧部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的上部边缘区域和上部靠背侧元件的下部边缘区域优选地至少在侧部的外侧边缘区域中沿着纵向轴线X向前移位。这种向前移动的区域被视为朝向支承表面前部的一种凸起。当上半身坐着转动时,上半身的侧后区域会稍微弯曲。该区域由支承表面的所描述凸起支撑,从而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车辆座椅。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间靠背元件被设计成两个部分。中间靠背元件的两个部分优选地通过另一接头装置彼此连接。接头装置优选地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的下部区域中。另一接头装置有利地布置在乘员的腰部区域中或上方。中间靠背元件的上部有利地可沿着纵向轴线X相对于下部枢转。可以通过这种枢转来补偿乘客的姿势调整或前凸/后凸。有利地,中间靠背元件的上部的倾斜度可以液压地、气动地调整或者也可以通过致动驱动(例如电动马达)手动地调整。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靠背底座元件布置在座椅底座元件上以便可围绕倾斜轴线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修改靠背的倾斜度。这种倾斜度当然可以通过马达以机械方式或以某种其他方式进行调整。此外,可以提供锁定装置,通过所述锁定装置可以锁定该倾斜度。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锁定装置,通过所述锁定装置,靠背部件的旋转位置可以被锁定。旋转位置由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下部靠背侧元件的枢转以及靠背元件相对于彼此的取向或位置的相对变化来限定。靠背的初始位置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旋转位置。例如,锁定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使得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被锁定。由于靠背元件的机械联接,另外的靠背元件也通过这种锁定机构固定在它们的位置或取向上。锁定装置可以经由操作装置进行操作。操作装置可以包括机械系统,例如博登拉线系统,或电气系统,例如电动驱动。
有利地提供复位装置,靠背部件可以通过所述复位装置返回到初始位置。复位装置可以是机械装置,例如弹簧装置、电动驱动或液压或气动装置。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设置有驱动单元,靠背部件可以通过所述驱动单元进入旋转位置。驱动单元可以被设计成使得中间靠背元件的枢转被驱动。由于靠背元件的机械联接,这种驱动也将另外的靠背元件带到对应的位置或取向。这种驱动单元例如可以是优选地具有电动马达的致动驱动,或者是液压或气动驱动。
附图说明
参考对附图的以下描述,解释本发明的另外优点、目的和特性。在各个实施例中,类似组件可以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附图中:
图1a、1b、1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车辆座椅的等距视图;
图2a、2b、2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无装饰元件的车辆座椅的等距视图;
图3a、3b、3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车辆座椅的俯视图;
图4a、4b、4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无装饰元件的车辆座椅的等距视图;
图5a、5b、5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车辆座椅的俯视图;
图6a、6b、6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车辆座椅的俯视图;
图7a、7b、7c是从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车辆座椅后面观看的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靠背的等距视图;
图9a、9b是靠背底座构件的后视图和前视图;
图10a至10f是根据实施例的靠背底座元件的不同视图和截面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靠背部件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靠背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13a、13b、13c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向左枢转和向右枢转的初始位置中的靠背部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3c示出了一种具有靠背2的车辆座椅1,所述靠背包括靠背部件3和靠背底座元件4,靠背部件3包括可枢转地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4上的中间靠背元件5,其中靠背部件3包括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它们各自机械地联接到中间靠背元件5,其中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可枢转地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4上,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在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装置8a、8b,其中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各自彼此成角度αL、αR布置,其中中间靠背元件5的枢转引起角度αL、αR的变化。因此,在每种情况下在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装置8a、8b,其中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并且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可以各自彼此成角度αL、αR布置。
靠背2沿着高度轴线Z、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延伸。车辆座椅1沿着高度轴线Z'、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延伸。
车辆座椅1因此可以呈现各种旋转位置10a、10b、10c。在这些旋转位置10a、10b、10c中,靠背元件5、6a、6b、7a、7b相对于彼此呈现特定位置。第一旋转位置是车辆座椅1的初始位置10c。在图1a、2a、3a、4a、5a、6a、7a中,车辆座椅1被示为在初始位置10c中。在车辆座椅1或靠背2的初始位置10c中,乘员面向前方,并且中间靠背元件5大致上沿着高度轴线Z延伸并且因此用作对乘客的脊柱区域或一部分脊柱区域的支撑。在图13a中,靠背部件3或靠背元件5、6a、6b、7a、7b被示为在初始位置10c中。如果驾驶员向右转(向右观察方向),则靠背元件5、6a、6b、7a、7b或靠背部件3向左枢转并呈现第二旋转位置10a。在图1b、2b、3b、4b、5b、6b、7b中,车辆座椅1被示出为在该旋转位置10a中。靠背元件5、6a、6b、7a、7b或靠背部件3向左枢转20°。在图13b中,靠背部件3或靠背元件5、6a、6b、7a、7b被示为在该旋转位置10a中。如果驾驶员向左转(向左观察方向),则靠背元件5、6a、6b、7a、7b或靠背部件3向右枢转并呈现第三旋转位置10c。在图1c、2c、3c、4c、5c、6c、7c中,车辆座椅1被示为在该旋转位置10b中。靠背元件5、6a、6b、7a、7b或靠背部件3向右枢转20°。在图13c中,靠背部件3或靠背元件5、6a、6b、7a、7b被示为在该旋转位置10b中。应当指出,旋转位置10a、10b是示例性位置;靠背部件5的旋转或枢转可以连续地发生到进一步的旋转位置中。
车辆座椅1包括座椅底座元件32,其被设计为板的形式并且可以布置在另一座椅下部结构上或车辆上。包括一个或多个装饰元件的座椅部件35可以布置在座椅底座元件32上。座椅部件35可以相对于座椅底座元件32沿着纵向轴线X'可移位地布置。可以设置有锁定和/或驱动该移位的锁定装置和/或驱动单元。座椅底座元件32包括沿着宽度轴线Y'布置在外侧的支撑元件36。支撑元件36沿着纵向轴线X'布置在后部。靠背底座元件4布置在这些支撑元件36上以便可围绕倾斜轴线NA枢转。在此,也可以设置有锁定装置和/或驱动单元,其锁定和/或驱动靠背2或靠背部件3的这种倾斜度。
靠背部件3包括下部靠背侧元件6a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它们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5的左侧并因此形成靠背部件3的左侧部9a。靠背部件3进一步包括下部靠背侧元件6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b,它们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3的右侧并形成靠背部件3的右侧部9b。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被设计为板状元件,其被设计成容纳装饰元件29。为此,板状元件具有向前延伸的边界。图1a、1b、1c、3a、3b、3c、5a、5b、5c、6a、6b、6c、7a、7b、7c示出了具有此类装饰元件29的车辆座椅1或靠背2。图2a、2b、2c、4a、4b、4c、8、11、12、13a、13b、13c示出了没有装饰元件29的车辆座椅1或靠背2。在这些图中也未示出座椅部件35。装饰元件29为乘员形成两部分支承表面/支撑表面。
在靠背2的初始位置10c中,中间靠背元件5大致上布置在第一平面E1中,所述第一平面由靠背2的高度轴线Z和靠背2的宽度轴线Y跨越。靠背部件3的左侧部9a在初始位置10c中大致布置在第二侧平面E2中,所述第二侧平面由靠背2的高度轴线Z和第一轴线A1跨越。此外,靠背部件2的右侧部10b大致上布置在第三侧平面E3中,所述第三侧平面由靠背的高度轴线Z和第二轴线A2跨越。宽度轴线Y与第一轴线A1围成第一倾角β1,而第二轴线A2与宽度轴线Y围成第二倾角β2。这示出于图1和8中。倾角β1、β2优选地在5°至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至7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至50°之间的范围内。乘员由倾斜向前取向的侧部9a、9b横向支撑。如果车辆摇摆,则这尤其有利。
在图8、9a、9b、10a至10f中明确地示出了靠背底座元件4。在此可知,靠背底座元件4具有大致上平行于第一平面E1延伸的中间区域4c。此外,靠背底座元件4具有两个侧区域4a、4b。靠背底座元件4的左侧区域4a大致上平行于第二侧平面E2延伸,而靠背底座元件4的右侧区域4b大致上平行于第三侧平面E3延伸。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分别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4的侧区域4a、4b上,以便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SA2或第三枢转轴线SA3枢转。中间靠背元件5布置在靠背底座元件4的中间区域4c上,以便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SA1枢转。紧固元件25、26、23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区域4a、4b、4c中的每一者中。中间靠背元件6a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b紧固到这些紧固元件25、26、23。一个紧固元件23布置在中间区域4c中,以便可围绕枢转轴线SA1枢转。第二紧固元件24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左侧的下部靠背侧元件6a并且可相对于靠背底座元件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SA2枢转。第三紧固元件25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右侧的下部靠背侧元件6b并且可相对于靠背底座元件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SA3枢转。
枢转轴线SA1大致上是水平的,即,它在由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跨越和/或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平面中延伸。与此相反,枢转轴线SA2和SA3是不是水平方向的,而是倾斜的。第二枢转轴线SA2和第三枢转轴线SA3沿着纵向轴线X和高度轴线Z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枢转轴线SA2和第三枢转轴线SA3相应地从靠背2的背离乘员的后部区域开始倾斜向上延伸,到达或穿过相应的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或相应的紧固元件24、25。因此,第二枢转轴线SA2和第三枢转轴线SA3优选地与由纵向轴线X和宽度轴线Y跨越的平面围成角度γ2、γ3。这些角度γ2、γ3优选地在10°至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至7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至60°之间的范围内。由于枢转轴线SA2和SA3倾斜,当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边缘区域30a、30b朝向乘员向前移位。
设置有第一联接机构14,通过所述第一联接机构,中间靠背元件5与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发生机械联接。因此,第一联接机构是强制控件,其具有将中间靠背元件5的枢转移动传输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效果。同样,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枢转移动被传输到中间靠背元件5和另外的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乘员的转动移动导致力被引入靠背部件3。力的引入进而导致中间靠背元件5和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相对于靠背底座元件4枢转。
第一联接机构具有连接第一紧固元件23和第二紧固元件24的第一联杆26。此外,第一联接机构具有连接第一紧固元件23和第三紧固元件25的第二联杆27。联杆各自通过球形接头28紧固到相应的紧固元件23、24、25。由于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5的倾斜布置或第二紧固元件24和第三紧固元件25相对于第一紧固元件23的倾斜布置,联杆成角度使得联杆的第一部分大致上平行于靠背底座元件4的第一部分延伸并且第二部分大致上平行于靠背底座元件4的第二部分延伸。球形接头的接头承窝布置在联杆26、27的相应端部。相应的球头通过球头螺栓固定到固定元件23、24、25。
相应地,两个球形接头28布置在第一紧固元件上。在初始位置10c中,这两个球形接头位于大致上平行于宽度轴线X的轴线上。当靠背元件5、6a、6b、7a、7b枢转时,球形接头28沿着高度轴线向下移位并且球形接头沿着高度轴线Z向上移位。然后球头根据该移动旋转。例如,在向左枢转的情况下,与第一联杆26连接的左球形接头28向下移位。与第二联杆27连接的右球形接头28向上移位。这示出于图7a、7b、7c中。布置在第二紧固元件24和第三紧固元件25上的球形接头28传输推拉移动。由于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5的倾斜布置或第二紧固元件24和第三紧固元件25的倾斜布置,相应的球头在第二紧固元件24和第三紧固元件25上向前或向后旋转。
此外,设置有第二联接机构15,通过所述第二联接机构,中间靠背元件5机械地联接到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第二联接机构15包括左侧引导装置22a和右侧引导装置22b,通过它们,左上部靠背侧元件7a和右靠背侧元件7b分别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5上。相应的引导装置22a、22b允许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5沿着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LA平移移动。此外,引导装置22a、22b允许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相对于中间靠背元件5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移动,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延伸。
根据优选实施例,引导装置包括紧固到中间靠背元件的滑杆41。在当前情况下,为此目的设置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保持元件42。布置在对应的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上的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滑动元件43可以在该滑杆上滑动。滑动移动一方面是沿着滑杆41的纵向方向的平移移动,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LA延伸,并且滑动移动是围绕滑杆的旋转移动。滑杆41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滑动元件42包括孔,滑杆42通过被引导穿过所述孔。滑动元件42的滑动移动一方面是沿着滑杆41的纵向方向的平移移动,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延伸,并且滑动移动是围绕滑杆42或围绕旋转轴线DA的旋转移动,所述旋转轴线是相应滑杆42的中心轴线。保持元件42可以用作关于滑动元件43的平移移动的止动件。这可以在图7a、7b、7c、11、12、13a、13b、13c中清楚地所示。
在示例性地向左移位到第二旋转位置10a的情况下,左上部靠背侧元件7a相应地沿着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向上移动。左上部靠背侧元件7a相应地突出超过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范围的端部。同时,左上部靠背侧元件7a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使得其朝向乘员向前旋转。右上部靠背侧元件7b沿着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向下移位。右上部靠背侧元件7b相应地下沉到在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范围的端部的下方。同时,右上部靠背侧元件7b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使得其朝向乘员向前旋转。这种示例性的第二旋转位置10a示出于图1b、2b、3b、4b、5b、6b、7b、13b中。向右移位可以进行类似地描述并且示出于图1c、2c、3c、4c、5c、6c、7c、13c中。
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沿着高度轴线Z彼此间隔开,使得在这两个元件6a、6b、7a、7b之间形成狭槽11a、11b。从侧部9a、9b的内侧区域12a、12b开始,该狭槽11a、11b沿着高度轴线Z倾斜向上延伸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外侧区域13a、13b。两个狭槽11a、11b因此以V形朝向中间靠背元件5延伸。狭槽11a、11b与水平轴线39围成角度δ。水平轴线39位于由宽度轴线Y和纵向轴线X跨越的平面中。角度δ优选地在20°至+7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30°至+6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0°至+50°之间的范围内。这例如示出于图8和13a中。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具有对应形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区域37a、37b大致上具有不规则的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该三角形的斜边形成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面向狭槽11a、11b的上部边缘。同样,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区域38a、38b大致上具有不规则的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该三角形的斜边形成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面向狭槽的下部边缘。在初始位置中,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与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之间的距离40a、40b或狭槽宽度沿着狭槽11a、11b的整个长度是恒定的。
在靠背部件3的左侧部9a和右侧部9b的外侧区域13a、13b中,设置有接头装置8a、8b,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相关联的狭槽11a、11b中。
相应的接头装置8a、8b包括回转接头16和球形接头17。此外,回转接头16可旋转地布置在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上。连杆元件18连接回转接头16和球形接头17,其中球形接头17的球窝19布置在连杆元件18上,球形接头17的球头20容纳在所述球窝中。球头20通过球头螺栓21连接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或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边缘。回转接头16可枢转地附接到形成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板状元件。如已经描述的,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边缘向前突出,由此可以容纳装饰元件29。在该边缘中设置有细长凹槽,所述凹槽沿着狭槽11a、11b的纵向范围延伸并且朝向狭槽取向。连杆元件18突出穿过凹槽。球形接头17布置在狭槽11a、11b中。当围绕回转接头16的旋转轴线枢转时,连杆元件沿着狭槽11a、11b的纵向范围在上部边缘的凹部中移动。
当中间靠背元件5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的距离40a、40b由于机械联接和接头装置8a、8b的偏转而至少在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内侧区域12a、12b中改变。
乘员的转动移动导致力被引入靠背部件2。取决于乘员的坐姿,这种力的引入作用在至少五个靠背元件5、6a、6b、7a、7b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靠背元件上。由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中间靠背元件5的机械联接,力的引入被传输到所有靠背元件5、6a、6b、7a、7b。由旋转移动引起的力的引入导致中间靠背元件5枢转和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相对于靠背底座元件4枢转。中间靠背元件5在平行于宽度轴线Y的方向上枢转。如果乘员向右转动以便越过他的右肩观看,则中间靠背元件5向左枢转。例如,可以经由乘员肩部在侧部9a、9b上的推动移动来进行相应的力的引入。由于第一联接机构15的强制控件,中间靠背元件5的枢转导致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围绕枢转轴线SA2、SA3枢转。此外,中间靠背元件5的枢转导致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沿着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平移,同时导致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由于这些移动和接头装置8a、8b的对应偏转,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边缘区域30a、30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边缘区域31a、31b分别移出第二平面E2和第三平面E3。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边缘区域30a、30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边缘区域31a、31b在沿该靠背侧元件6a、6b、7a、7b的方向发生枢转时沿朝向乘员的方向上移出相关联的平面。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上部边缘区域30a、30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边缘区域31a、31b在沿与该靠背侧元件6a、6b、7a、7b相反的方向发生枢转时沿朝向乘员的方向上移出相关联的平面。当中间靠背元件5朝向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枢转时,角度αL、αR因此是钝角,即,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度,角度αL、αR在初始位置中大致上是180°。当中间靠背元件5枢转离开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时,角度αL、αR因此是反射角,即,大于180°的角度。角度αL、αR有利地被靠背侧元件6a、6b、7a、7b的表面或靠背侧元件6a、6b、7a、7b的板状元件围成。
由于靠背侧元件6a、6b、7a、7b的突出,因此为乘员产生了一种凸起的支承表面/支撑表面,其由装饰元件29或靠背侧元件6a、6b、7a、7b本身形成。例如,在向左枢转的情况下,角度αL形成为钝角,而角度αR形成为反射角。因此,左上部靠背侧元件6a和下部靠背侧元件7a突出并形成一种凸起。这种凸起支撑上身在坐姿转动位置时的弯曲姿势。车辆座椅1因此提供了靠背部件3对乘员的转动移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最佳适配。此外,靠背部件的这种可枢转或旋转还可以用于隔离横向加速度(摇摆)。
上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下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所描述的移动导致接头装置8a、8b的球形接头17沿着几个自由度偏转,特别是球头围绕着球头螺栓的轴线旋转和球头16在球窝19中旋转,以及连杆元件18围绕接头装置8a、8b的回转接头16的旋转轴线旋转。当沿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方向枢转时,连杆元件18旋转使得球形接头17沿中间靠背元件5的方向移动。在相对的接头元件8a、8b的情况下,该旋转相应地反向。当中间靠背元件5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的距离40a、40b或狭槽宽度由于机械联接和接头装置8a、8b的偏转而至少在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内侧区域12a、12b中改变。例如,在图7b、7c、13b、13c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的面向狭槽11a、11b的上部边缘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面向狭槽的下部边缘在侧部的内侧区域12a、12b的中部分地彼此抵靠。在这些图中的每一者中,这些区域用圆圈48标记。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间靠背元件5被设计成两个部分。中间靠背元件5因此包括上部5a和下部5b。中间靠背元件5的两个部分5a、5b通过另一接头装置44彼此连接。另一接头装置44或中间靠背元件5的分部布置在中间靠背元件5的下部区域中。另一接头装置44有利地布置在乘员的腰部区域中或上方。因此,通过上部5a相对于下部5b的枢转,可以补偿乘员的姿势调整或前凸/后凸。有利地,中间靠背元件5的上部5a的倾斜度可以液压地、气动地调整或者可以通过致动驱动(例如电动马达)手动地调整。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锁定装置33,通过所述锁定装置,靠背部件3的旋转位置10a、10b、10c可以被锁定。此外,可以想到设置有复位装置,其将靠背部件3返回到其初始位置10c。在第一紧固元件23上,设置有销46,其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到靠背底座元件4中。靠背底座元件4内设置有一对弹簧47a、47b。销46布置在该对弹簧的弹簧47a、47b之间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到它们或紧固到每个弹簧47a、47b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到靠背底座元件4。这可以在图10e中清楚可见。通过第一紧固元件23的枢转,销46沿着宽度轴线Y移位。弹簧47a、47b中的一者因此被压缩并且另一弹簧47a、47b膨胀。对应的弹簧力可以使靠背部件3返回到初始位置10c。销46的移动可以被锁定装置33锁定,由此可以锁定第一紧固元件23的枢转。整个靠背部件3的枢转可以通过机械联接锁定。
根据另一实施例,设置有驱动单元34,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靠背部件3可以进入旋转位置10a、10b、10c。驱动单元34可以例如驱动销46沿着宽度轴线Y移位并因此驱动第一紧固元件23或整个靠背部件3枢转。驱动单元34可以是例如电动驱动、气动、液压或一些其他驱动。
申请人保留要求保护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的权利以作为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前提是这些单独地或组合地比现有技术更新颖。进一步指出,在个别附图中也描述了本身可能有利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立即认识到,在一个附图中描述的特定特征在无需采用来自该附图中的其它特征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有利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也可以从个别的或不同附图中所示的多个特征的组合产生优势。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座椅
2 靠背
3 靠背部件
4 靠背底座元件
4a 靠背底座元件的左侧区域
4b 靠背底座元件的右侧区域
4c 靠背底座元件的中间区域
5 中间靠背元件
5a 中间靠背元件的上部
5b 中间元件的下部
6a 左下部靠背侧元件
6b 右下部靠背侧元件
7a 左上部靠背侧元件
7b 右上部靠背侧元件
8a 接头装置
8b 接头装置
9a 左侧部
9b 右侧部
10a 靠背的第二旋转位置
10b 靠背的第三旋转位置
10c 靠背的第一旋转位置(初始位置)
11a 狭槽
11b 狭槽
12a 左侧部的内侧区域
12b 右侧部的内侧区域
13a 左侧部的外侧区域
13b 右侧部的外侧区域
14 第一联接机构
15 第二联接机构
16 回转接头
17 球形接头
18 连杆元件
19 球窝
20 球头
21 球头螺栓
22a 左侧引导装置
22b 右侧引导装置
23 第一紧固元件
24 第二紧固元件
25 第三紧固元件
26 第一联杆
27 第二联杆
28 球形接头
29 装饰元件
30a 下部靠背侧元件的上部边缘区域
30b 下部靠背侧元件的上部边缘区域
31a 上部靠背侧元件的下部边缘区域
31b 上部靠背侧元件的下部边缘区域
32 座椅底座元件
33 锁定装置
34 驱动装置
35 座椅部件
36 支撑元件
37a、37b 下部靠背侧元件的上部区域
38a、38b 上部靠背侧元件的下部区域
39 水平轴线
40a、40b 距离
41 滑杆
42 保持元件
43 滑动元件
44 另一接头装置
45 复位装置
46 销
47a、47b 弹簧
48 区域
A1 第一轴线
A2 第二轴线
DA 旋转轴线
E1 第一平面
E2 第二侧平面
E3 第三侧平面
LA 中间靠背元件的纵向轴线
SA1 第一枢转轴线
SA2 第二枢转轴线
SA3 第三枢转轴线
NA 倾斜轴线
αL 左侧角度
αR 右侧角度
β1 第一倾角
β2 第二倾角
γ2 枢转轴线SA2与平面之间的角度
γ3 枢转轴线SA3与平面之间的角度
δ 狭槽与水平轴线的角度
X 深度轴线
Y 宽度轴线
Z 高度轴线。
Claims (15)
1.一种具有靠背(2)的车辆座椅(1),所述靠背包括靠背部件(3)和靠背底座元件(4),所述靠背部件(3)包括中间靠背元件(5),所述中间靠背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部件(3)包括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各自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其中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上,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在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头装置(8a、8b),其中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彼此成角度(αL、αR)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枢转引起所述角度(αL、αR)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下部靠背侧元件(6a)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布置在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左侧并形成所述靠背部件(3)的左侧部(9a),其中下部靠背侧元件(6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b)布置在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右侧并形成所述靠背部件(3)的右侧部(9b),其中在所述靠背(2)的初始位置(10c)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大致上布置在第一平面(E1)中,所述第一平面由所述靠背(2)的高度轴线(Z)和所述靠背(2)的宽度轴线(Y)跨越,其中在所述靠背(2)的初始位置(10c)中,所述靠背部件(3)的左侧部(9a)大致上布置在第二侧平面(E2)中,所述第二侧平面由所述靠背(2)的所述高度轴线(Z)和第一轴线(A1)跨越,其中在所述靠背(2)的所述初始位置(10c)中,所述靠背部件(2)的右侧部(10b)大致上布置在第三侧平面(E3)中,所述第三侧平面由所述靠背的所述高度轴线(Z)和第二轴线(A2)限定,其中所述宽度轴线(Y)和所述第一轴线(A1)围成第一倾角(β1),其中所述宽度轴线(Y)和所述第二轴线(A2)围成第二倾角(β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靠背(2)的所述初始位置(10c)中,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彼此间隔开,其中至少在所述靠背(2)的所述初始位置(10c)中,在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与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之间形成狭槽(11a、11b),其中所述狭槽(11a、11b)从所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内侧区域(12a、12b)沿着所述高度轴线(Z)倾斜向上延伸到所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外侧区域(13a、13b)。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第一联接机构(14),通过所述第一联接机构,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其中设置有第二联接机构(15),通过所述第二联接机构,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机械地联接到所述两个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其中通过乘员的转动移动将力引入所述靠背部件(3),其中所述力的引入使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和所述两个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相对于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靠背部件(3)的所述左侧部(9a)和所述右侧部(9b)的所述外侧区域(13a、13b)中的每一者中设置有接头装置(8a、8b),其中至少一个接头装置(8a、8b)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相关联的狭槽(11a、11b)中,其中当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与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之间的距离(40a、40b)至少在所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的内侧区域(12a、12b)中由于所述机械联接和所述接头装置(8a、8b)的偏转而改变。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接头装置(8a、8b)包括回转接头(16)和球形接头(17),其中连杆元件(18)通过所述回转接头(16)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上,其中所述球形接头(17)的球窝(19)布置在所述连杆元件(18)上,所述球形接头(17)的球头(20)容纳在所述球窝中,其中所述球头(20)通过球头螺栓(21)连接到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第二联接机构(15)包括引导装置(22a、22b),通过所述引导装置,在每种情况下将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布置在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上,其中所述引导装置(22a、22b)允许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相对于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沿着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纵向轴线(LA)平移移动,其中所述引导装置(22a、22b)允许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相对于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围绕旋转轴线(DA)旋转移动,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所述纵向轴线(LA)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具有大致上平行于第一平面(E1)延伸的中间区域(4c),其中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具有两个侧区域(4a、4b),其中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的左侧区域(4a)大致上平行于第二侧平面(E2)延伸,其中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的右侧区域(4b)大致上平行于第三侧平面(E3)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所述靠背底座元件(4)的所述侧区域(4a、4b)上,以便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SA2)或第三枢转轴线枢转(SA3)枢转,其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SA2)和所述第三枢转轴线(SA3)沿着纵向轴线(X)和高度轴线(Z)倾斜向上延伸,其中设置有第二紧固元件(24),所述第二紧固元件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左侧并且可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SA2)枢转的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其中设置有第三紧固元件(25),所述第三紧固元件牢固地连接到布置在右侧并且可围绕所述第三枢转轴线(SA3)枢转的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b)。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第一联接机构(14)将第一紧固元件(23)的枢转移动传输到第二紧固元件(24)和第三紧固元件(25),反之亦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机构(14)具有第一联杆(26),所述第一联杆(26)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元件(23)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24),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机构(14)具有第二联杆(27),所述第二联杆(27)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元件(23)和所述第三紧固元件(25)。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和所述下部靠背侧元件(6a、6b)被设计为板状元件,其中所述板状元件被设计成容纳装饰元件(2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朝向所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枢转时,所述角度(αL、αR)是钝角,其中当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朝向所述靠背部件(3)的侧部(9a、9b)枢转时,下部靠背侧元件(6a、6a)的上部边缘区域(30a、30b)和上部靠背侧元件(7a、7b)的下部边缘区域(31a、31b)至少在所述侧部(9a、9b)的外侧边缘区域(13a、13b)中沿着纵向轴线(X)向前移位。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被设计成两个部分,其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所述两个部分(5a、5b)通过另一接头装置(44)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接头装置布置在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下部区域中,其中所述中间靠背元件(5)的上部(5a)可相对于下部(5b)沿着纵向轴线(X)枢转。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锁定装置(33),通过所述锁定装置,所述靠背部件(3)的旋转位置(10a、10b、10c)可以被锁定,其中设置有复位装置(45),通过所述复位装置,所述靠背部件(3)可以返回到初始位置(10c)。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驱动单元(34),通过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靠背部件(3)可以进入旋转位置(10a、10b、10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134186.5A DE102020134186B3 (de) | 2020-12-18 | 2020-12-18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
DE102020134186.5 | 2020-1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3914A true CN114643914A (zh) | 2022-06-21 |
CN114643914B CN114643914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047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06880.6A Active CN114643914B (zh) | 2020-12-18 | 2021-12-10 | 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79698B2 (zh) |
EP (1) | EP4015300B1 (zh) |
CN (1) | CN114643914B (zh) |
DE (1) | DE102020134186B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47029A1 (de) * | 2019-04-01 | 2022-02-09 |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 Strukturbauteil, sitzkomponente und sitz |
DE102020134209B3 (de) | 2020-12-18 | 2022-02-10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
DE102021116383A1 (de) | 2021-06-24 | 2022-12-29 | Burkhard Schmitz | Sitzelemen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23936A1 (de) * | 2005-05-20 | 2006-11-23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
CN101048092A (zh) * | 2004-05-28 | 2007-10-03 | Skjp控股公司 | 紧凑折叠座椅 |
US20070273194A1 (en) * | 2006-05-26 | 2007-11-29 | Lorraine Fraser | Portable adjustable headrest |
CN10220580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CN103287291A (zh) * | 2013-06-18 | 2013-09-11 | 徐心亿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CN110920475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格拉默公司 | 用于商用车辆车厢的汽车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64239B2 (en) * | 2000-09-20 | 2008-04-29 | Robert Clough | Seat headrest |
US8702171B2 (en) | 2010-06-10 | 2014-04-22 | Knoll, Inc. | Article of furniture |
DE202011000805U1 (de) | 2011-04-06 | 2011-09-05 | hülsta-werke Hüls GmbH & Co KG | Stuhl mit kipp- und torsionsbeweglicher Sitzfläche |
WO2013164078A1 (de) | 2012-05-04 | 2013-11-07 | Sander, Armin | Stuhl, insbesondere bürostuhl |
JP5910429B2 (ja) | 2012-09-14 | 2016-04-27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 |
DE102012109710A1 (de) | 2012-10-11 | 2014-06-12 | Grammer Ag | Fahrzeugsitz mit veränderbarer Rückenlehnenform |
DE102015207841A1 (de) | 2014-04-29 | 2015-11-05 | TAKATA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 |
DE102014011885B4 (de) * | 2014-08-13 | 2022-11-17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veränderbarer Rückenlehne |
DE102014011884B4 (de) | 2014-08-13 | 2018-05-30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veränderbarer Rückenlehne |
JP6705639B2 (ja) | 2015-11-09 | 2020-06-03 |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 椅子 |
JP6803139B2 (ja) | 2015-11-09 | 2020-12-23 |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 椅子 |
JP6817694B2 (ja) | 2015-11-09 | 2021-01-20 |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 椅子 |
JP6997502B2 (ja) | 2015-11-09 | 2022-02-04 |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 椅子の背もたれ |
DE102020134209B3 (de) | 2020-12-18 | 2022-02-10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
-
2020
- 2020-12-18 DE DE102020134186.5A patent/DE102020134186B3/de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25 EP EP21210534.0A patent/EP4015300B1/de active Active
- 2021-12-07 US US17/544,336 patent/US1167969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10 CN CN202111506880.6A patent/CN1146439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8092A (zh) * | 2004-05-28 | 2007-10-03 | Skjp控股公司 | 紧凑折叠座椅 |
DE102005023936A1 (de) * | 2005-05-20 | 2006-11-23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
US20070273194A1 (en) * | 2006-05-26 | 2007-11-29 | Lorraine Fraser | Portable adjustable headrest |
CN10220580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CN103287291A (zh) * | 2013-06-18 | 2013-09-11 | 徐心亿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CN110920475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格拉默公司 | 用于商用车辆车厢的汽车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0134186B3 (de) | 2022-03-24 |
US20220194268A1 (en) | 2022-06-23 |
EP4015300B1 (de) | 2023-06-14 |
CN114643914B (zh) | 2023-08-22 |
EP4015300A1 (de) | 2022-06-22 |
US11679698B2 (en) | 2023-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43914B (zh) | 具有靠背的车辆座椅 | |
US9061616B2 (en) | Articulating headrest assembly | |
US11679699B2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a backrest | |
CN106965727B (zh) | 拟人化的可枢转的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 | |
EP1924465B1 (en) |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 |
JP4675625B2 (ja) | 自動車シートのためのシート装置 | |
US8136880B2 (en) | Adjustable width juvenile vehicle seat | |
KR101547105B1 (ko) | 차량 시트, 특히 자동차 시트 | |
CN105034894B (zh) | 动力头枕电连接器 | |
CN110352145B (zh) | 具有可调节座椅靠背和/或可调节座垫的车辆座椅 | |
EP3489078B1 (en) | A vehicle seat | |
CN112550096A (zh) | 车辆用后座椅 | |
US20070052263A1 (en) | Seating system for passenger service vehicles, for aircraft in particular | |
EP3853062B1 (en) | A seat assembly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for movement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ositions | |
US7393055B2 (en) | Vehicle seat, especially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 |
US11479156B2 (en) | Lumbar support device | |
CN112297978B (zh) | 头枕装置和包括这种头枕装置的车辆座椅 | |
JP4492372B2 (ja) | 自動車の着座姿勢調整装置 | |
JP412244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CN112977211B (zh) | 车辆座椅 | |
JP503709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US20230182630A1 (en) | Lumbar support for vehicle seat | |
US20230398917A1 (en) | Lower leg support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 |
KR100551769B1 (ko) | 자동차의 시트트랙 연동형 시트 틸트장치 | |
JPH0232885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