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0004A - 气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0004A
CN114620004A CN202110970484.2A CN202110970484A CN114620004A CN 114620004 A CN114620004 A CN 114620004A CN 202110970484 A CN202110970484 A CN 202110970484A CN 114620004 A CN114620004 A CN 114620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
airbag cushion
lace
occupant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04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埈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462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0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8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60R2021/23384Internal tether means having ends which are movable or detachable during deploy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设备,该气囊设备能够当乘员与气囊垫接触时通过增加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来安全地保护乘员。该气囊设备包括:第一系带,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气囊垫内;以及第二系带,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气囊垫内并连接到第一系带。当乘员在气囊垫展开时与气囊垫接触时,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

Description

气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安全地保护乘员的气囊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气囊设计成在发生车辆事故时通过适当地使气囊垫(airbag cushion)充气来缓冲对乘员的冲击,从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气囊垫的充气行为在确保乘员的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地,气囊垫的所需行为是在展开的初始阶段快速充气,从而快速约束乘员,并且当乘员与气囊垫接触并向其施加载荷时适当地排出气囊垫内部的充气气体,从而适当地缓冲乘员免受冲击。
此外,气囊设备必须满足各种法规的要求,例如低风险展开(LRD)法规。根据LRD法规,另外需要即使在气囊垫展开的初始阶段也通过排气孔排出充气气体,以使靠近气囊设备的儿童或占用者受伤的风险最小化。
在车辆发生较小重叠碰撞(车辆的驾驶员座椅前方的25%的部分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的情况下,安装在车辆中的用于乘员座椅的气囊和帘式气囊在碰撞的初始阶段展开。然而,我们已经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当坐在乘员座椅中的乘员的身体接触用于乘员座椅的气囊垫时,乘员的头部从用于乘员座椅的气囊垫滑入用于乘员座椅的气囊垫和帘式气囊之间的间隙中。我们已经发现,为了安全地保护乘员,尽可能增加气囊垫的保护面积是有利的,然而,因为用于展开气囊的充气机的压力能力是限制性的,所以在气囊垫的保护面积能够增加的程度上存在限制。
在本公开部分的此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认为是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此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囊设备,当乘员接触气囊垫时,通过增加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该气囊设备能够安全地保护乘员。
在本公开的一种形式中,气囊设备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气囊垫内的第一系带(tether),以及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气囊垫内并连接到第一系带的第二系带。在气囊垫展开时,第一系带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张紧,并且第二系带的连接到第一系带的部分被拉向乘员,从而限制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当乘员与气囊垫接触时,第一系带可以放松,并且第二系带的连接到第一系带的部分可以远离乘员移动,从而增加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第一系带可以连接到乘员接触的气囊垫的内侧表面(inner side surface,内侧面)。
在第一系带的中间可以形成具有左开口和右开口的系带通道。第二系带可以穿过系带通道以连接到第一系带。
第二系带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的表面的形状。系带通道可以形成为与第二系带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应,以允许第二系带穿过系带通道。第二系带的两端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
当气囊垫展开时,第二系带的前表面部分可以在系带通道内被拉向乘员。当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气囊垫时,已经被拉向乘员的第二系带的前表面部分可以在远离乘员的方向上展开。
第二系带可以包括形成为绳状的第2-1系带和形成为绳状的第2-2系带,第2-1系带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的内侧表面的前部,第2-2系带在其一端连接到第2-1系带的与系带通道相邻的部分,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的后部。系带通道可以形成为与第2-1系带的厚度相对应,以允许第2-1系带穿过系带通道。
当气囊垫展开时,第2-1系带可以在系带通道内被拉向乘员,并且第2-2系带可以放松。当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气囊时,第2-1系带和第2-2系带可以被向左和向右张紧。
系带通道可以设置多个,并且该多个系带通道可以在第一系带的纵向方向上形成。第二系带可以包括形成为绳状的第2-1系带和形成为绳状的第2-2系带,第2-1系带穿过该多个系带通道中的前系带通道,以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前部,第2-2系带穿过该多个系带通道中的后系带通道,以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后部。
在一种形式中,在系带通道内沿左右方向可以形成分隔壁,并且该分隔壁将系带通道分成多个子通道。
第二系带的一端可以固定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并且第二系带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到第一系带的中部。
第二系带可以设置多个。该多个第二系带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相同位置,并且该多个第二系带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不同位置。
气囊垫可以左右展开以增加对乘员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从而在早期阶段约束乘员的头部并降低气囊垫的内部压力。
从本文提供的描述中,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理解,描述和具体实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公开可以被很好地理解,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其各种形式,这些形式通过实例的方式给出,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及其内部系带结构的展开形状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一形式的构造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系带通道的构造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当乘员接触图3所示的气囊垫时气囊垫向左和向右膨胀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二形式的构造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当乘员接触图5所示的气囊垫时气囊垫向左和向右膨胀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三形式的构造的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四形式的构造的视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使用。应理解,在所有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和特征。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的气囊设备。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及其内部系带结构的展开形状的视图。
在一种形式中,气囊设备可以应用于乘员座椅。然而,气囊设备也可以应用于驾驶员座椅。
参考图1,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包括:第一系带100,其设置在气囊垫10内部以便沿前后方向定向;以及第二系带200,其设置在气囊垫10内部以便沿左右方向定向,并且连接到第一系带100。
由于此构造,在气囊垫10展开时,第一系带100被张紧,并且第二系带200的连接到第一系带100的部分被拉向乘员,从而限制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当乘员与气囊垫10接触时,第一系带100放松,并且第二系带200的连接到第一系带100的部分远离乘员移动,从而增加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详细地,第一系带1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缝合到气囊垫10的前内表面和后内表面。
另外,第二系带2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缝合到气囊垫10的左内表面和右内表面。第一系带100的中部被第二系带200的中部钩住(caught)。
因此,当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展开气囊垫10时,在气囊垫10展开的初始阶段,第一系带100被注入到气囊垫10中的气体张紧,从而确定气囊垫1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此时,由于第二系带200的中部被第一系带100钩住,将被第一系带100钩住的第二系带200的连接部分拉向乘员,因此在展开的初始阶段确定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并且防止气囊垫10朝向乘员的头部过度展开。
在此状态下,当乘员的头部与气囊垫10接触时,第一系带100的后端被乘员的载荷向前推动,并且已经拉紧的第一系带100的张力减小。
于是,第二系带200被供应到气囊垫10中的气体的压力向左和向右拉动,因此第二系带200的被第一系带100钩住的连接部分向前远离乘员移动,并且第二系带200被向左和向右张紧。
因此,气囊垫10向左和向右展开,从而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这样,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增加。结果,能够在早期阶段约束乘员的头部,并且防止乘员的头部从气囊垫10的保护区域脱离,从而安全地保护乘员。
另外,在乘员的头部被气囊垫约束之后,气囊垫中的气体通过形成在气囊垫10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中的通气孔12排出到外部。因此,气囊垫10的内部压力减小,从而更安全地保护乘员。
如上所述,当乘员与气囊垫10接触时,本公开增加了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此,第一系带100可以连接到乘员接触的气囊垫10的内侧表面。
也就是说,第一系带100的后端可以缝合到乘员的头部接触的气囊垫10的后内表面的部分。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系带通道110的构造的视图。在一种形式中,第二系带200可以以使得第二系带200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一系带100中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系带100。
参考附图,在第一系带100的中间形成了具有左开口和右开口的系带通道110,并且第二系带200穿过系带通道110并连接到第一系带100。
例如,在第一系带100的整个区域被对折或者仅第一系带100的将要在那里形成系带通道110的部分对折之后,重叠部分的前部和重叠部分的后部被缝合,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隔,从而在其间形成系带通道110。
此后,第二系带200以穿过系带通道110中的左开口和右开口的方式可滑动地插入到系带通道110中。因此,第二系带200连接到第一系带100,使得第二系带200的中部被系带通道110的内表面钩住。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一形式的构造的视图,且图4是示出了当乘员接触图2所示的气囊垫10时气囊垫10向左和向右膨胀的视图。
参考附图,第二系带200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的表面的形状。系带通道110可以形成为与第二系带20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应,以允许第二系带200穿过系带通道。第二系带200的两端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到气囊垫10的内侧表面。
第一系带100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带的形状,并且第二系带200可以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带的形状。此外,第二系带200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前侧比其后侧长。
因此,当气囊垫10展开时,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在系带通道110内被拉向乘员,并且当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气囊垫10时,已经被拉向乘员的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在远离乘员的方向上展开。
也就是说,当气囊垫10展开时,在气囊垫10展开的初始阶段,第一系带100朝向乘员张紧,同时拉动插入到系带通道110中的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
此时,第二系带200的后表面部分200b向左和向右张紧而不被系带通道110的内表面钩住,从而防止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过度增加,并且防止气囊垫10在气囊展开的初始阶段朝向乘员的头部过度展开。
在此状态下,当乘员的头部与气囊垫10接触时,第一系带100的后端被向前推动,因此已经拉紧的第一系带100的张力减小。
然后,去除将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拉向乘员的力,并且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被供应到气囊垫10中的气体向左和向右拉动。因此,第二系带200的前表面部分200a向前移动,从而向左和向右张紧。
结果,如图4所示,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从而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增加,从而防止乘员的头部从气囊垫10的保护区域脱离,从而安全地保护乘员。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二形式的构造的视图,且图6是示出了当乘员接触图5所示的气囊垫10时气囊垫10向左和向右膨胀的视图。
参考附图,第二系带200可以包括第2-1系带210和第2-2系带220,第2-1系带形成为绳状并且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10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前部,第2-2系带形成为绳状,在其一端连接到第2-1系带210的与系带通道110相邻的部分,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气囊垫10的内侧表面的后部。
系带通道110形成为与第2-1系带210的厚度相对应,以允许第2-1系带210穿过系带通道。
因此,当气囊垫10展开时,第2-1系带210在系带通道110内被拉向乘员,并且第2-2系带220放松。当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气囊垫10时,第2-1系带210和第2-2系带220向左和向右张紧。
通气孔12形成在气囊垫10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中,第2-2系带220连接到该侧表面。通气孔12位于第2-2系带220附近。通气孔12用于将供应到气囊垫10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也就是说,当气囊垫10展开时,在气囊垫10展开的初始阶段,第一系带100被朝向乘员张紧,同时拉动插入到系带通道110中的第2-1系带210,从而防止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过度增加,并且防止气囊垫10在气囊展开的初始阶段朝向乘员的头部过度展开。
此时,第2-2系带220放松,使得其张力减小。
在此状态下,当乘员的头部与气囊垫10接触时,第一系带100被向前推动,因此已经被拉紧的第一系带100的张力减小。
然后,去除将第2-1系带210拉向乘员的力,并且第2-1系带210被供应到气囊垫10中的气体向左和向右拉动。因此,第2-1系带210向前移动,从而向左和向右张紧。
同时,连接到第2-1系带210的第2-2系带220也向左和向右张紧。
结果,如图6所示,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因此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增加,从而防止乘员的头部从气囊垫10的保护区域脱离,从而安全地保护乘员。
特别地,即使当气囊展开时乘员位于靠近气囊垫10的位置时,乘员的头部也推动第一系带100,因此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从而满足LRD法规的要求。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三形式的构造的视图。
参考附图,在第一系带100的纵向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多个系带通道110。
第二系带200可以包括第2-1系带210和第2-2系带220,第2-1系带形成为绳状,穿过系带通道110中的前系带通道,并且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10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前部,第2-2系带形成为绳状,穿过系带通道110中的后系带通道,并且在其两端连接到气囊垫10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后部。
例如,在第一系带100的纵向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多个系带通道110,并且设置多个系带,使得每个系带穿过相应的一个系带通道110。
此外,多个穿过系带通道110中的前系带通道的第2-1系带210形成一组,并且连接到气囊垫10的前部,多个穿过系带通道110中的后系带通道的第2-2系带220形成一组,并且连接到气囊垫10的后部。
也就是说,第二系带200由多个绳状构件构成。根据气囊垫10的性能或目的,通过调节第二系带200的绳状构件的长度和第二系带200的绳状构件连接到气囊垫10的位置,能够控制气囊垫10的形状。
为此,第二系带200的绳状构件的长度可以针对第二系带200的绳状构件连接到气囊垫10的各个区域来设定。
如图7所示,在第一系带100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多个系带通道110。为此,在以上参考图1至图6描述的先前形式的系带通道内,多个分隔壁120在第一系带100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该多个系带通道110中的每个限定在两个相邻的分隔壁120之间。
也就是说,多个分隔壁120在第一系带100的纵向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则间隔布置,并且缝合到上述先前形式的系带通道,由此形成多个系带通道110,其中分隔壁120介于其间。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气囊设备的第四形式的构造的视图。
参考附图,第二系带200的一端固定到气囊垫10的内侧表面,并且第二系带200的另一端固定到第一系带100的中部。
例如,第二系带200可以缝合到第一系带100的中部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个上。
第二系带200的长度可以根据气囊垫10的性能或目的来调节。优选的是,第二系带200的长度被设定为当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由于乘员的头部与气囊垫10的接触而增加时,足以不过度限制气囊垫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或者,如图8所示,第二系带200在数量上可以是多个。
当设置多个第二系带200时,第二系带20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相同位置,并且第二系带200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不同位置。
也就是说,根据气囊垫10的性能或目的,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二系带200。
如从以上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公开的气囊设备,当乘员与气囊垫接触时,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从而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增加。结果,能够在早期阶段约束乘员的头部,并且防止乘员的头部从气囊垫的保护区域脱离,从而安全地保护乘员。
尽管已经为了说明的目的公开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是可能的。

Claims (12)

1.一种气囊设备,包括:
第一系带,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气囊垫内;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系带,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气囊垫内并连接到所述第一系带,
其中,当所述气囊垫展开时,当所述第一系带在前后方向上张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一部分被拉向乘员时,所述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受到限制,并且
其中,当所述乘员与所述气囊垫接触时,所述第一系带放松,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所述部分远离所述乘员移动,这样使得展开的所述气囊垫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系带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系带的中间形成具有左开口和右开口的至少一个系带通道,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以连接到所述第一系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的表面的形状,
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形成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应,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
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两端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当所述气囊垫展开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前表面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内被拉向所述乘员,
并且其中,当所述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所述气囊垫时,已经被拉向所述乘员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所述前表面部分在远离所述乘员的方向上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包括:
第2-1系带,形成为绳状,所述第2-1系带在两端处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前部;以及
第2-2系带,形成为绳状,所述第2-2系带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第2-1系带的邻近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的部分,并且在第二端处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的后部,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形成为与所述第2-1系带的厚度相对应,以允许所述第2-1系带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当所述气囊垫展开时,所述第2-1系带在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内被拉向所述乘员,并且所述第2-2系带放松,
并且其中,当所述乘员的载荷施加到所述气囊垫时,所述第2-1系带和所述第2-2系带在左右方向上张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包括多个系带通道,并且所述多个系带通道在所述第一系带的纵向方向上形成,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包括:
第2-1系带,形成为绳状,构造为穿过所述多个系带通道中的前系带通道,并且在两端处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前部;以及
第2-2系带,形成为绳状,构造为穿过所述多个系带通道中的后系带通道,并且在两端处连接到所述气囊垫的两个相对内侧表面的后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设备,还包括:分隔壁,该分隔壁沿左右方向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内,并且构造为将所述至少一个系带通道分成多个子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气囊垫的内侧表面,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的第二端固定到所述第一系带的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带包括多个第二系带,
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系带的第一端固定在相同位置,并且所述多个第二系带的第二端固定在不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中,所述气囊垫被构造以膨胀并增加对于所述乘员在左右方向上的保护区域,以在早期阶段约束所述乘员的头部并且减小所述气囊垫的内部压力。
CN202110970484.2A 2020-12-10 2021-08-23 气囊设备 Pending CN1146200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72635 2020-12-10
KR1020200172635A KR20220082592A (ko) 2020-12-10 2020-12-10 에어백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0004A true CN114620004A (zh) 2022-06-14

Family

ID=7715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0484.2A Pending CN114620004A (zh) 2020-12-10 2021-08-23 气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1841B2 (zh)
EP (1) EP4011712B1 (zh)
KR (1) KR20220082592A (zh)
CN (1) CN11462000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1555A (ja) 2000-04-18 2001-10-31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021657B2 (en) 2002-11-08 2006-04-0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ir bag including variable tethers
US7354064B2 (en) 2005-02-01 2008-04-08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ctive tether air bag module
DE102005037998A1 (de) 2005-02-25 2006-09-14 Daimlerchrysler Ag Gassack-Rückhaltesystem
JP2007055577A (ja) 2005-07-29 2007-03-08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506892B2 (en) 2006-02-17 2009-03-24 Tk Holdings Inc. Cushion shaping sleeve and tether for airbags
JP2007261411A (ja) 2006-03-28 2007-10-11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784828B2 (en) * 2008-03-11 2010-08-31 Autoliv Asp, Inc. Dual depth airbag with active venting
KR20140035141A (ko) 2012-09-13 2014-03-2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에어백 장치
US9150189B1 (en) * 2014-05-22 2015-10-06 Autoliv Asp, Inc. Airbag systems with side venting
KR20160035344A (ko) 2014-09-23 2016-03-3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에어백
JP6435955B2 (ja) * 2015-03-26 2018-12-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096535B1 (ko) * 2016-05-20 2020-04-02 오토리브 디벨로프먼트 에이비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US20180134244A1 (en) 2016-11-11 2018-05-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Front airbag for vehicle
JP6717262B2 (ja) * 2017-05-31 2020-07-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24805B2 (ja) * 2019-07-30 2022-08-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11712A1 (en) 2022-06-15
EP4011712B1 (en) 2023-11-01
US11541841B2 (en) 2023-01-03
KR20220082592A (ko) 2022-06-17
US20220185222A1 (en)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7747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7261319B2 (en) Airbag cushion with adaptive venting for reduced out-of-position effects
CN108136991B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8020891B2 (en) Vehicular airbag device
EP2263921B1 (en) Airbag device
US20100102542A1 (en) Airbag device
KR101051866B1 (ko) 탑승원 보호 장치
US7954845B2 (en) Knee-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6092861B2 (ja) エアバッグ
EP1738971A1 (en)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KR101917330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JP2008037281A (ja) シート取付乗員拘束装置
EP2749459B1 (en) Tension member for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KR101430191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JP2009255827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4620004A (zh) 气囊设备
JP3539312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KR101294985B1 (ko) 에어백 장치의 쿠션
JP4590468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80127602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US20230219516A1 (en) Vehicular airbag device
US11066040B2 (en) Airbag device
KR100711578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모듈
KR100707889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의 쿠션 어셈블리
GB2405840A (en) Seat-belt airb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