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4009B -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4009B
CN114604009B CN202210309249.5A CN202210309249A CN114604009B CN 114604009 B CN114604009 B CN 114604009B CN 202210309249 A CN202210309249 A CN 202210309249A CN 114604009 B CN114604009 B CN 114604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unit
drying
heat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92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4009A (zh
Inventor
原田裕太朗
上野幸平
水岛信幸
山口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3092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4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4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4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4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d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3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out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06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 F26B13/08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us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4Paddle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65H2404/632Wedg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2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down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该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介质;输送路径,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输送;干燥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以及排出部,将介质排出到装置主体外,所述输送路径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将介质以不经由所述干燥部的方式输送到所述排出部;以及第二输送路径,将介质经由所述干燥部而输送到所述排出部。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本申请是2019年12月20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330524.6、发明名称为“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的中国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对介质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具备介质干燥装置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具备介质干燥装置的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介质进行装订处理或打孔处理等处理的介质处理装置中,将被输送的介质传输到装载托盘,在装载托盘上将端部对齐,之后实施装订处理或打孔处理等处理。另外,存在这种介质处理装置邻接设置于以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并以整体构成记录系统的情况。
在上述记录系统中,在记录装置为通过对介质喷出墨水而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下,产生特有的问题。即,由于通过喷出墨水而进行记录的介质的墨水喷出面的摩擦变高,因此,当利用介质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时,产生在装载托盘中介质的对齐性变差等的问题。另外,为了应对该问题,存在设置有在将介质传输到装载托盘之前使介质干燥的干燥装置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一边夹持介质一边对介质进行加热的干燥辊对的干燥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0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通过干燥辊对这种加热单元对介质从外部加热而使介质干燥,虽然介质的表面附近的液体成分蒸发,但是在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附近残留有液体成分,存在没有充分地进行介质的干燥的情况。
例如,如果沿介质输送方向并列配置多个加热单元,虽然能够使介质更加干燥,但是存在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装置大型化的可能性。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干燥装置具备:输送单元,其输送介质;一个加热单元,其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对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介质进行加热;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记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干燥处理部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说明加热辊对的构成的图。
图4是介质干燥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侧截面图。
图5是说明第一管道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第二管道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步骤的操作的图,在第一状态,将被干燥部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第一排出部,在第二状态,将被干燥部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端部装订部。
图8是说明干燥从动辊的按压力变更单元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装置的设置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的分区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控制部所进行的加热辊对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中的控制参数设定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中的循环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骑马订处理部的侧截面图。
图14是说明骑马订处理部中的骑马订处理的图。
图15是说明骑马订处理部中的骑马订处理的图。
图1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略图。
图17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单元的概略图。
图1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单元的其他例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单元、3…中间单元、5、5A、5B…第一单元(介质处理装置)、6…第二单元、10…打印部、11…扫描部、12…介质收容盒、13…记录后排出托盘、14…盒收容部、20…行式头、21…传输路径、22…第一排出路径、23…第二排出路径、24…反转用路径、25…控制部、30…接收路径、31…第一转弯路径、32…第二转弯路径、33…合流路径、35…分叉部、36…合流部、40…第一托盘(托盘)、40a…基底部、40b…延长部、41…接收部、42…端部装订部(处理部)、43…第一输送路径、44…第二输送路径、45…第三输送路径、46…打孔处理部、47…重叠处理部、48…处理托盘、49…上部托盘、50、50A…介质干燥装置、51…加热辊对(干燥处理部、干燥辊对)、51a…干燥驱动辊(驱动辊)、51b…干燥从动辊(从动辊)、52…环状输送路径、53…感应线圈、53a…第一感应线圈、53b…第二感应线圈、54A…第一输送辊对、54B…第二输送辊对、54C…第三输送辊对、55a…第一管道、55b…第二管道、56a…第一风扇、56b…第二风扇、57a…内路径形成部、57b…外路径形成部、58a…内吸引部、58b…外吸引部、59…第四输送路径、60…第五输送路径、61…第一排出部、62…第二排出部、63…第三排出部、64…重叠路径、65…第二托盘、66…限制部、67…引导部、68…输送辊对(输送单元)、69…输送路径、70…骑马订处理部、71…堆叠部、72…装订单元、73…折叠辊对、74…叶片、75…传输辊对、76…对齐部、77…抵接部、78…进入路径、79…孔部、81…桨板、82…旋转轴、85…支撑面、86…对置面、90…切换挡板、90a…第一切换挡板、90b…第二切换挡板、92…剥离部件、92a…前端部、95…偏心凸轮(按压力变更单元)、96…按压部件、97a、97b…孔、101…第一直线路径、102…第二直线路径、103…第三切换挡板、104…第四切换挡板、P…介质、M…介质摞、C…中央部、D1…第一分叉部、D2…第二分叉部、D3…第三分叉部、G1…第一合流部、G2…第二合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其输送介质;一个加热单元,其对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介质进行加热,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
根据该方面,由于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因此,能够通过一个加热单元有效地进行介质的干燥。由此,能够避免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装置大型化。
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具备环状输送路径,所述环状输送路径包含所述加热区域并能够将介质环绕输送,通过使介质通过所述环状输送路径,介质多次通过所述加热区域。
根据本方面,由于具备包含所述加热区域并且能够将介质环绕输送的环状输送路径,因此,通过将介质环绕输送,能够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区域实施多次干燥处理,能够进行更可靠的干燥。
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对于所述加热区域,能够将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反方向即第二输送方向两个方向输送,通过将介质向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输送,介质多次通过所述加热区域。
根据本方面,由于对于所述加热区域能够将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一输送方向的反方向即第二输送方向两个方向输送,因此,通过将介质向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输送方向往复输送,能够在所述加热区域多次输送,实施多次干燥处理。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介质干燥。
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加热单元具备加热辊对,所述加热辊对将所述介质夹持在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所述驱动辊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之间并输送,所述驱动辊以及所述从动辊中的一方或者双方被加热。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加热单元具备所述驱动辊以及所述从动辊中的一方或者双方被加热的加热辊对,因此,能够一边将介质夹持在所述加热辊对一边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中,具备:按压单元,其将所述从动辊向所述驱动辊按压;按压力变更单元,其变更所述按压单元的按压力。
根据本方面,能够改变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夹持压。
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在对记录后介质进行干燥时,根据向介质的液体喷出量来变更所述按压单元的按压力,所述记录后介质是向介质喷出液体而进行了记录的介质。
根据本方面,根据向介质的液体喷出量变更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夹持压,能够适当地使介质干燥。
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具备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对被输送到所述加热区域而加热后的介质进行冷却,在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区域的期间,通过所述冷却单元进行介质的冷却。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区域期间利用所述冷却单元进行介质的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介质的干燥。
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相对于所述加热区域为介质输送方向下游处具备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将由于加热而从介质蒸发的蒸汽排出到装置外部。
根据本方面,能够将由于加热而从介质蒸发的蒸汽排出到装置外部。
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中,在相对于所述加热区域为介质输送方向下游处具备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将由于加热而从介质蒸发的蒸汽排出到装置外部,并且兼任所述冷却单元。
根据本方面,能够通过所述排气单元将由于加热而从介质蒸发的蒸汽排出到装置外部。此时,由于所述排气单元兼任所述冷却单元,因此,能够避免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装置大型化。
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九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控制部根据条件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对介质的加热。
根据本方面,由于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控制部根据条件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对介质的加热,因此,能够适当地对介质进行干燥。
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面中,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控制部根据条件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的温度。
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面中,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控制部根据条件控制介质通过所述加热区域的次数。
第十三方面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待处理的介质;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其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处理部,其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根据本方面,在具备接收待处理的介质的接收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的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部的介质处理装置中,获得与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一方面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面中,具备骑马订处理部,所述骑马订处理部对被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将介质输送方向的中央装订。
根据本方面,除了所述处理部的处理以外,能够对由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骑马订处理。
第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面中,具备:第一排出部,其将由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排出到装置主体外;第二排出部,其将由所述处理部进行了处理的介质排出到所述装置主体外;以及托盘,其接收从所述第二排出部排出的介质,骑马订单元被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托盘的下方拆装,所述骑马订单元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接收从所述第一排出部排出的介质,并对所接收的介质进行将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中央装订的处理。
根据本方面,由于除了所述处理部的处理以外,构成为所述骑马订单元在所述托盘的下方能够拆装,因此,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具有所述骑马订单元的构成和省略所述骑马订单元的构成。
另外,当安装了所述骑马订单元时,由于该骑马订单元位于所述托盘的下方,因此,所述骑马订单元不会妨碍排出到所述托盘的介质的取出。
第十三方面涉及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第十三至第十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其对所述记录部记录后的介质进行处理。
根据本方面,在记录系统中,获得上述第十三至第十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作用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表示装置纵深方向、Y轴方向表示装置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
记录系统的概要
作为一例,图1中示出的记录系统1从图1的右侧朝向左侧依次具备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单元5、相对于第一单元5能够拆装的作为骑马订单元的第二单元6。
在第一单元5中设置有:介质干燥装置50、其对接收的介质实施干燥处理;端部装订部42,其使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后的介质成摞,并进行将端部装订的端部装订处理。端部装订部42是对第一单元5接收的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部的一例。在第二单元6中设置有骑马订处理部70,其将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后的介质摞的中央装订折叠,进行成为册子体的骑马订处理。
记录系统1也可以被构成为将第二单元6拆除而不进行作为对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后的介质进行的后处理的骑马订处理。另外,省略将第二单元6拆除后的状态的记录系统1的图示。
记录单元2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中间单元3将记录后的介质从记录单元2接收并交接给第一单元5。第一单元5对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和端部装订处理等处理。第一单元5也能够将干燥处理后的介质交接给第二单元6。在第二单元6中进行骑马订处理。
下面,以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第一单元5(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干燥装置50、第二单元6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记录单元
参照图1对记录单元2进行说明。记录单元2构成为具备打印部10和扫描部11的复合机,打印部10具备行式头(ラインヘツド)20作为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行式头20构成为所谓喷墨式的记录头,将作为液体的墨水向介质喷出来进行记录。
在打印部10的下部设置有具备多个介质收容盒12的盒收容部14。收容于介质收容盒12的介质P通过图1中实线表示的传输路径21被传输到行式头20的记录区域来进行记录操作。由行式头20记录后的介质被传输到用于将介质排出到设置于行式头20的上方的记录后排出托盘13的路径即第一排出路径22和用于将介质传输到中间单元2的路径即第二排出路径23中的任一个。
在图1中,第一排出路径22由虚线表示,第二排出路径23由单点划线表示。第二排出路径23沿记录单元2的+Y方向延伸,交接到与介质相邻的中间单元3的接收路径30。
另外,记录单元2被构成为具备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反转用路径24,能够在向介质的第一面记录后将介质反转而进行向第二面记录的双面记录。另外,作为将介质输送到传输路径21、第一排出路径22、第二排出路径23、以及反转用路径24的每一个的单元的一例,配置有一对以上的省略图示的辊对。
在记录单元2中设置有控制记录单元2中的介质的输送和记录所涉及的操作的控制部25。另外,记录系统1被构成为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第一单元5、以及第二单元6相互机械地以及电性地连接,能够将介质从记录单元2输送到第二单元6。控制部25能够进行连接于记录单元2的中间单元3、第一单元5、以及第二单元6中的各种操作的控制。
记录系统1被构成为能够从省略图示的操作面板输入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第一单元5、以及第二单元6中的设定。作为一例,操作面板能够设置于记录单元2。
关于中间单元
参照图1对中间单元3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的中间单元3将从记录单元2接收的介质交接给第一单元5。中间单元3配置在记录单元2和第一单元5之间。在记录单元2的第二排出路径23输送的介质从接收路径30被中间单元3接收,并朝向第一单元5输送。另外,接收路径30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
在中间单元3中,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为两个。第一个输送路径是从接收路径30经由图1中由虚线表示的第一转弯路径31被输送到合流路径33的路径。第二个路径是从接收路径30经由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二转弯路径32被输送到合流路径33的路径。
第一转弯路径31是沿着箭头A1方向接收介质之后沿着箭头A2方向使介质转弯的路径。第二转弯路径32是沿着箭头B1方向接收介质之后沿着箭头B2方向使介质转弯的路径。
接收路径30在分叉部35中分叉为第一转弯路径31和第二转弯路径32。在分叉部35设置有将介质的传输目的地切换为第一转弯路径31和第二转弯路径32中的任一个的未图示的挡板。
另外,第一转弯路径31和第二转弯路径32在合流部36合流。因此,即使将介质从接收路径30传输到第一转弯路径31和第二转弯路径32中的任一个,也能够经由共通的合流路径33将介质交接给第一单元5。
中间单元3在使行式头20所记录的最新的记录面朝上的状态下将介质从记录单元2接收到接收路径30,但是,也可以在合流路径30中使介质弯曲反转,成为最新的记录面朝下的状态。
因此,最新的记录面朝下的状态的介质从中间单元3的+Y方向被交接到第一单元5的第一输送路径43。
另外,作为输送介质的单元的一例,可以在接收路径30、第一转弯路径31、第二转弯路径32、以及合流路径30的每一个配置省略图示的一对以上的辊对。
在记录单元2中,在对多个介质连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进入中间单元3的介质被交替传输到通过第一转弯路径31的输送路径、通过第二转弯路径32的输送路径。由此,能够提高中间单元3中的介质输送的吞吐量。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行式头20,在为对介质喷出墨水(液体)来进行记录的构成的情况下,如果在后段的第一单元5或第二单元6进行处理时介质是潮湿的,则记录面摩擦或介质的对齐性不良。
通过将记录后的介质从记录单元2经由中间单元3交接给第一单元5,延长了记录后的介质传输到第一单元5的输送时间,在到达第一单元5或第二单元6的期间,能够使介质更加干燥。
关于第一单元
接着,对第一单元5(介质处理装置)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的第一单元5在-Y方向的下方具备从中间单元3接收介质的接收部41。在中间单元3的合流路径33输送的介质从接收部41进入到第一单元5内,被交接到第一输送路径43。
第一单元5具备:介质干燥装置50,其对从接收部41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端部装订部42,其作为处理部对从接收部41接收的介质或者在介质干燥装置50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第一单元5具备:第一输送路径43,其将从接收部41接收的介质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第二输送路径44,其在第二分叉部D2从第一输送路径43分叉,将介质传输到介质干燥装置50。在第二分叉部D2设置有将介质的传输目的地在第一输送路径43和第二输送路径44之间切换的未图示的挡板。
端部装订部42为进行例如将介质单侧的角部或介质单侧的一边等介质的端部装订的端部装订处理的构成部。作为一例,端部装订部42构成为具备装订器。
介质干燥装置50对介质实施干燥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干燥装置50通过将介质加热而使介质干燥。介质干燥装置50的详细构成在后面说明,但是,介质干燥装置50进行干燥处理后的介质被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或者设置于第二单元6的骑马订处理部70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单元5中,如图1所示,介质干燥装置50相对于端部装订部42位于铅直下方即-Z方向。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介质干燥装置50和端部装订部42配置为具有从铅直方向(Z轴方向)即上面观察重叠的部位。
通过使介质干燥装置50以及端部装订部42以这种位置关系配置,能够抑制第一单元5的水平方向尺寸的增大,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单元5具备对从接收部41接收的介质进行打孔处理的打孔处理部46。打孔处理部46设置于被第一单元5接收的介质所通过的第一输送路径43的、靠近接收部41的位置,构成为能够在第一输送路径43的上游执行打孔处理。打孔处理部46相对于介质干燥装置50配置于铅直下方。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打孔处理部46也配置为具有从铅直方向(Z轴方向)即上面观察与介质干燥装置50以及端部装订部42重叠的部位。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仅介质干燥装置50和打孔处理部46重叠,或者仅端部装订部42和打孔处理部46重叠。
从接收部41接收的介质能够通过图1中示出的第一输送路径43传输到处理托盘48。传输到处理托盘48的介质可以利用打孔处理部46实施打孔处理,也可以不实施。在处理托盘48中,介质在将输送方向的后端对齐之后堆叠在处理托盘48上。如果规定数量的介质P堆叠在处理托盘48上,则利用端部装订部42对介质P的后端进行端部装订处理。第一单元5具备将介质沿+Y方向排出的第二排出部62。另外,除了第二排出部62以外,第一单元5还具备后述的第一排出部61以及第三排出部63,这些部件也构成为能够排出介质。
端部装订部42所处理的介质被未图示的排出单元从第二排出部62排出到第一单元5的装置主体外,同时,载置于作为接收从第二排出部62排出的介质的托盘的第一托盘40。第一托盘40从第一单元5沿+Y方向突出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40具备基底部40a和延长部40b,延长部40b构成为能够收纳于基底部40a。
另外,在第一输送路径43上连接有在第二分叉部D2的下游的第三分叉部D3从第一输送路径43分叉的第三输送路径45。在第三分叉部D3设置有将介质的传输目的地在第一输送路径43和第三输送路径45之间切换的未图示的挡板。
在第一单元5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托盘49。第三输送路径45从第三分叉部D3连接到上述的第三排出部63,在第三输送路径45输送的介质被未图示的排出单元从第三排出部63排出到上部托盘49。在上部托盘49上能够载置利用打孔处理部46实施了打孔处理的介质。另外,也可以不执行打孔处理,而堆叠记录后不实施任何处理的介质。
在第一输送路径43上设置有在第一分叉部D1从第一输送路径43分叉并且在第一合流部G1与第一输送路径43再次合流的重叠路径64。重叠路径64构成将两个介质重叠并传输到介质干燥装置50或者端部装订部42的重叠处理部47。通过将先行输送的先行介质传输到重叠路径64并使在第一输送路径43输送的后续介质与先行介质在第一合流部G1合流,能够将先行介质与后续介质重叠并输送到第一合流部G1的下游。另外,重叠处理部47也可以构成为设置有多个重叠路径64,并将三个以上的介质重叠而传输到下游。在第一单元5中,重叠处理部47相对于介质干燥装置50位于铅直下方,同时,介质干燥装置50、端部装订部42、和重叠处理部47具有从铅直方向即从上面观察重叠的部位。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仅干燥部50和重叠处理部47重叠,或者仅端部装订部42和重叠处理部47重叠。
在第一单元5中,作为输送介质的单元的一例,可以在第一输送路径43、第二输送路径44、以及第三输送路径45的每一个配置省略图示的一对以上的辊对。
关于介质干燥装置
接着,对作为第一处理部的介质干燥装置50进行说明。
从记录单元2的行式头20被喷出墨水(液体)进行记录的介质在中间单元3内输送期间,墨水蒸发一定程度而进行干燥,但是,如果介质的干燥不充分,则存在为了进行端部装订处理或骑马订处理而对齐多个介质时的对齐性不良的情况。在将图1中示出的介质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或骑马订处理部70之前,能够在介质干燥装置50中对介质实施干燥处理。
介质干燥装置50具备:输送辊对68,其作为输送介质的输送单元;加热辊对51,其对输送辊对68输送的介质进行加热,作为一个加热单元。如图2所示,输送辊对68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44。另外,加热辊对51由干燥驱动辊51a和干燥从动辊51b构成夹持介质的加热辊对,干燥驱动辊51a为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干燥从动辊51b为从动于干燥驱动辊51a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干燥驱动辊51a被加热。因此,能够一边将介质夹持于加热辊对51而输送一边对介质进行加热。
这里,如果通过加热辊对51对介质P实施干燥处理,则只是通过了一次加热辊对51时,会在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附近和干燥驱动辊51a未接触的面侧残留有液体成分,存在未充分进行介质P的干燥的情况。如果形成为干燥从动辊51b也进行加热的构成,则液体成分容易从介质的双面蒸发,但是,存在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附近残留有液体成分L的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50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加热辊对51(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H(图2)。另外,加热区域H为干燥驱动辊51a的发热传递到介质的区域,虽然由于也会根据干燥驱动辊51a的温度而变化,所以没有规定为严格的范围,但是大概为干燥驱动辊51a附近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介质干燥装置50为将介质多次输送到加热区域H的构成,包含加热辊对51,具备能够环绕输送介质的环状输送路径52。另外,通过使介质通过环状输送路径52,介质多次通过加热区域H。
通过环状输送路径52将介质多次输送到加热辊对51的加热区域K,由此利用一个加热辊对51对介质实施多次干燥处理,能够进行更可靠的介质干燥。因此,能够避免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装置大型化。另外,不需要对多个加热辊对51的热源供应电流,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环状输送路径52由内路径形成部57a和外路径形成部57b形成,介质在内路径形成部57a和外路径形成部57b之间的空间输送。从第一输送路径43(图1)分叉的第二输送路径44在加热辊对51的上游与环状输送路径52合流,通过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44的输送辊对68传输介质,能够导入到环状输送路径52。
关于加热辊对
作为一例,在加热辊对51中被加热的辊即干燥驱动辊51a在辊内部具备图2以及图3中示出的感应线圈53,能够通过利用磁场的作用而使辊发热的感应发热方式来进行加热,其中磁场通过使电流在感应线圈53中流动而产生。另外,除了感应发热方式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卤素灯作为热源。
作为一例,干燥驱动辊51a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干燥从动辊51b由通过树脂材料形成的海绵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干燥驱动辊51a的加热温度能够通过基于感应线圈53的加热的接通断开来调整加热。另外,例如,也能够通过在感应线圈53中流动的电流的占空比的控制来进行温度调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驱动辊51a的驱动和加热由图1中示出的控制部25控制。在介质干燥装置50中能够设置检测干燥驱动辊51a的辊温度的未图示的温度检测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作为感应线圈53,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53a和第二感应线圈53b两个线圈。
如图3所示,第一感应线圈53a以及第二感应线圈53b在介质的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由此,干燥驱动辊51a的加热区域在X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
在图3中,第一感应线圈53a将干燥驱动辊51a的介质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M1、M3加热,第二感应线圈53b将干燥驱动辊51a的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M2加热。通过该构成,能够分别加热端部区域M1、M3和中央区域M2,能够切换介质宽度方向上的加热区域。
另外,可以设置三个以上介质宽度方向上的加热区域不同的感应线圈53,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一个感应线圈53加热介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加热辊对51只要构成为对构成加热辊对51的干燥驱动辊51a和干燥从动辊51b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即可,也可以构成为仅加热干燥从动辊51b。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对干燥驱动辊51a和干燥从动辊51b双方加热。如果构成为对干燥驱动辊51a和干燥从动辊51b双方加热,则加热纸张的双面,能够实现更可靠的纸张干燥。
如上所述,从中间单元3传输的介质在最新的记录面朝下的状态下从图1中示出的第一单元5的接收部41经由第一输送路径43进入第二输送路径44。然后,介质在最新的记录面朝下的状态下被加热辊对51夹持。因此,图2以及图3中示出的加热辊对51中被加热的干燥驱动辊51a与介质的最新的记录面接触。也就是说,由于能够直接加热最新的记录面,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介质中含有的液体成分,将介质干燥。
关于排气单元
另外,如图2所示,在相对于加热辊对51的加热区域H的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且第一输送辊对54A的上游,设置有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作为将通过加热而从介质蒸发的蒸汽排出到第一单元5的外部的排气单元。
在图2中,第一管道55a被第一风扇56a(也参照图5)吸引,第二管道55b被第二风扇56b(也参照图6)吸引。
在图2中示出的内路径形成部57a以及外路径形成部57b中,与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对应的部分由具有环状输送路径52的空气所通过的孔97a的内吸引部58a(如图5所示)、具有环状输送路径52的空气所通过的孔97b的外吸引部58b(如图6所示)形成,能够利用第一管道55a或者第二管道55b将环状输送路径52的空气从孔97a或者孔97b吸引。
如图5或者图6,内吸引部58a以及外吸引部58b除了能够形成沿着介质输送方向的纵格子状以外,可以在板状体上设置孔,也可以形成网格状。
通过具备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能够将利用加热辊对51加热包含墨水(液体)的介质时产生的蒸汽迅速地排出到装置外。
在介质干燥装置50中能够设置将被输送到加热区域H而加热后的介质冷却的冷却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排气单元的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兼任冷却单元。通过被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吸引的空气的流动,能够将介质冷却。
由于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设置于环状输送路径52,因此,能够在将介质多次输送到加热区域H期间进行介质的冷却。也就是说,能够交替地多次进行加热辊对51进行的介质加热、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进行的介质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介质的干燥。
另外,由于作为排气单元的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兼任冷却单元,因此,能够避免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装置大型化。另外,介质干燥装置50当然也能够构成为具备与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不同的冷却单元。
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干燥驱动辊51a的下游设置有将介质P从干燥驱动辊51a剥离的剥离部件92。剥离部件92的前端部92a抵接于干燥驱动辊51a。
如图4所示,如果利用加热辊对51夹持介质P并进行输送,则存在介质P沿着被加热的干燥驱动辊51a的外周粘贴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剥离部件92将粘贴在干燥驱动辊51a的外周的介质P从干燥驱动辊51a剥离,因此,能够适当地输送介质P。
关于干燥处理后的介质的输送路径
在图2中示出的环状输送路径52中,在第二输送辊对54B的下游且第三输送辊对54C的上游,连接有第四输送路径59。第四输送路径59在第二合流部G2(参照图1)与第一输送路径43合流,是将加热辊对51进行干燥处理后的介质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43的路径。
另外,在环状输送路径52中,在第一输送辊对54A的下游且第二输送辊对54B的上游,连接有第五输送路径60。第五输送路径60是与图1中示出的第一排出部61相连的路径,是将加热辊对51进行干燥处理后的介质朝向第二单元6送出的路径。
另外,图1中示出的第一单元5具备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作为切换部件的切换挡板90(图2),在第一状态下,将被介质干燥装置50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第一排出部61,在第二状态下,将被介质干燥装置50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挡板90具备第一切换挡板90a以及第二切换挡板90b两个挡板。
更具体来说,在图2中示出的环状输送路径52中,在与第四输送路径59的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切换挡板90a,在与第五输送路径60的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切换挡板90b。
第一切换挡板90a构成为具备第一轴部91a并且能够以第一轴部91a为中心摆动。第二切换挡板90b构成为具备第二轴部91b并且能够以第二轴部91b为中心摆动。
第一切换挡板90a以及第二切换挡板90b被未图示的马达或电磁离合器操作,作为一例,其操作能够被设置于记录单元2的控制部25控制。
在介质在环状输送路径52环绕输送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切换挡板90a以及第二切换挡板90b形成分别堵塞第四输送路径59和第五输送路径60的姿势。下面,将图2中示出的切换挡板90的状态称为环绕状态。
在将被介质干燥装置50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第一排出部61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将介质传输到第五输送路径60的情况下,切换挡板90从图2的环绕状态变成图7左图中示出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第二切换挡板90b在将第五输送路径60开放的同时摆动到堵塞环状输送路径52的姿势。第一切换挡板90a保持在堵塞第四输送路径59的姿势。
通过使切换挡板90成为第一状态,通过加热辊对51干燥处理后的介质传输到第五输送路径60,能够将介质从第一排出部61交接给第二单元6。
在将被介质干燥装置50处理的介质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将介质传输到第四输送路径59的情况下,切换挡板90从图2的环绕状态变成图7右图中示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第一切换挡板90a在将第四输送路径59开放的同时摆动到堵塞环状输送路径52的姿势。第二切换挡板90b保持在堵塞第五输送路径60的姿势。
通过使切换挡板90成为第二状态,通过加热辊对51干燥处理后的介质传输到第四输送路径59,由此,能够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通过具备如上所述的切换挡板90,能够在将介质传输到第二单元6的情况和传输到端部装订部42的情况这两个情况下实施干燥处理。
另外,如图1所示,环状输送路径52从水平方向观察收入在端部装订部42(第二处理部)的区域内。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介质干燥装置50的X轴方向的长度与端部装订部42的长度大致相同,环状输送路径52在X轴方向上也收入在端部装订部42的区域内。
通过环状输送路径52从水平方向观察收入在端部装订部42的区域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装置的水平方向尺寸的增大,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介质干燥装置50也能够构成为不具有环状输送路径52。关于该构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加热辊对中的其他构成
在加热辊对51中,干燥从动辊51b构成为对干燥驱动辊51a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另外,构成为能够变更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
更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介质干燥装置50具备:按压单元96,其将干燥从动辊51b向干燥驱动辊51a按压;偏心凸轮95,其作为按压力变更单元来变更按压单元96的按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单元96为拉伸弹簧。
按压单元96设置在保持干燥从动辊51b的支架98和装置内的规定的固定位置之间。另外,构成为通过抵接于支架98并且使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的偏心凸轮95旋转,能够变更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
另外,在图8中,为了易于理解按压单元96的状态的变化,使干燥从动辊51b从环状输送路径52大幅度退避,但是,干燥从动辊51b能够通过一边保持与干燥驱动辊51a接触的状态一边相对于干燥驱动辊51a进退来改变按压力。
通过改变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能够改变加热辊对51中的夹持压。
偏心凸轮95的旋转被控制部25控制,由此改变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能够调整加热辊对51中的夹持压。控制部25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编码器检测偏心凸轮95的相位。
关于干燥从动辊对干燥驱动辊的按压力的调整
能够构成为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换而言之加热辊对51中的夹持压根据条件进行变更。
更具体来说,在将对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后介质进行干燥的情况下,根据对介质的墨水喷出量(液体喷出量)来变更按压单元96的按压力。
如果对介质的墨水喷出量较多,则存在介质成为溶胀状态的情况。由于介质在上下左右设有空白,并且通常在介质的中央区域进行记录,因此,仅介质的中央区域成为溶胀的状态。当将一部分成为溶胀状态的介质P利用加热辊对51进行输送时,如果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较高,则如图8的左图中示出的介质P,溶胀部T向-Y方向靠近,存在能够形成褶皱的可能性。
为了抑制这种不良情况,控制部25能够基于例如以下表1中示出的表示与对介质的液体喷出量相应的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以及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的关系的表,调整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
另外,下面,使用记录浓度(%)作为对应于对介质P的墨水喷出量的值。记录浓度(%)为对应于墨水喷出量而进行增减的值,为总墨水喷出量(g)相对于对一个纸张的能够记录区域的最大可喷入墨水量(g)的比例。也就是说记录浓度(%)=对一个纸张的总墨水喷出量(g)/最大可喷入墨水量(g)×100。对一个纸张的能够记录区域的最大可喷入墨水量(g)能够从设置于记录单元2的行式头20的每单位面积的最大可喷入墨水量(g)求出。
另外,不限于此,记录浓度(%)也可以为喷出墨水的区域的面积相对于一个纸张的面积的比例。
【表1】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如果介质中的记录浓度变高,则介质溶胀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记录浓度越高,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越低。因此,记录浓度越高,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越小。由此,当利用加热辊对51输送记录浓度高的介质即墨水喷出量多的介质时,能够降低在介质上产生褶皱的可能性。
另外,控制部25能够根据条件控制加热辊对51对介质的加热。更具体来说,控制部25根据条件控制是否进行加热辊对51的加热,也就是说,控制加热的接通和断开、加热情况下的加热温度、介质通过加热辊对51的加热区域H(图2)的次数。
作为控制部25所使用的条件,列举出记录单元2记录时对介质P喷出的墨水的喷出量、对介质P的记录是双面记录还是单面记录、干燥介质P时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介质的种类、刚性、厚度、基重等与介质有关的条件等。控制部25能够使用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条件。
下面,对控制部25使用装置的设置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对介质P的墨水喷出量作为条件而进行的加热辊对51的控制进行说明。
控制部25具有与设置环境的温度、设置环境的湿度、墨水喷出量(记录浓度)相应的控制表。
装置的设置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能够使用记录系统1所设置的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另外,也可以在记录单元2内设置未图示的湿度计测部以及温度计测部,并使用其计测结果。虽然可以使用温度以及湿度中的任一个,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温湿度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将装置的设置环境分为如图9所示的九个分区K1~K9。
表2示出控制表的一例。控制表表示根据装置的设置环境的分区和墨水喷出量(记录浓度)来确定的、加热辊对51的加热的接通断开、加热辊对51进行加热处理的次数、即环状输送路径52的圈数。另外,表2中示出的控制表也表示根据装置的设置环境的分区和墨水喷出量(记录浓度)来确定的、干燥从动辊51b对干燥驱动辊51a的按压力(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
另外,在表2中示出的控制表中,作为一例,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被分成低压<中压<高压关系的三阶段的夹持压。当然,也可以将夹持压更细致地划分控制。
Figure SMS_3
Figure SMS_4
下面,参照图10~图12的流程图,对控制部25的控制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0说明控制部25进行的加热辊对51的控制的整体的流程。
在记录单元2中,如果输入对介质执行记录的指示,则控制部25获取记录数据(步骤S1)。接着,控制部25执行如图11所示的控制参数设定顺序(步骤S2)。下面,参照图11说明图10中示出的控制参数设定顺序的流程。
如果开始控制参数设定顺序,则控制部25在步骤S11中获取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在步骤S12中,基于在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的步骤S1中获取的记录数据,算出介质的记录浓度。接着,在步骤S13中,使用在步骤S11中获取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在步骤S12中算出的记录浓度,通过表2中示出的控制表,获取加热辊对51的加热的接通(ON)和断开(OFF)、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作为控制参数。
在步骤S14中,基于在步骤S13中获取的控制参数,设定加热辊对51的加热的接通(ON)和断开(OFF)。在将加热辊对51的加热接通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5,将加热辊对51加热,使得加热辊对51的温度上升到规定的温度,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6。在步骤S14中,在将加热辊对51的加热断开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步骤S16。
步骤S16基于在步骤S13中获取的控制参数,设定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能够设定为低压<中压<高压关系的三阶段的夹持压中的任一个。步骤S17使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成为低压。步骤S18使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成为中压。步骤S19使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成为高压。
返回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在执行步骤S2中的控制参数设定顺序之后,控制部25利用记录单元2对介质执行记录,并将介质输送到介质干燥装置50(步骤S3)。
接着,控制部25执行如图12所示的循环顺序(步骤S4)。下面,参照图12说明图10中示出的循环顺序的流程。
如果开始循环顺序,则控制部25使用上述控制参数设定顺序中获取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算出的记录浓度,通过表2中示出的控制表,获取环状输送路径52的圈数作为控制参数(步骤S20)。接着,清除环状输送路径52的圈数的计数(步骤S21),将介质输送到加热辊对51的加热区域H(步骤S22)。如果将介质输送到加热区域H,则判断介质是否以在步骤20中获取的圈数在环状输送路径52环绕(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24,将环状输送路径52的圈数的计数加1,并返回到步骤S22。如果在步骤S23中判断为是,则结束循环顺序。
返回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在执行步骤S4中的循环顺序之后,判断是否继续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步骤S5)。在步骤S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继续记录单元2的记录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对下一个介质进行步骤S2~步骤S4。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将加热辊对51的加热断开并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部25根据条件控制加热辊对51对介质的加热,能够适当地对介质进行干燥。
另外,控制表例如能够根据介质的种类、刚性、厚度、基重而改变。另外,控制部25除了控制上述说明的加热辊对51的加热的接通和断开、加热情况下的加热温度、介质通过加热区域H的次数、加热辊对51的夹持压以外,例如,还能够控制是否进行加热辊对51的余热、进行余热的情况下余热的开始时刻、从余热状态使温度上升到干燥温度的时刻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设置于记录单元2的控制部25来控制记录系统1整体,但是,例如,也可以将控制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单元5中的各种构成部的操作的控制部设置于第一单元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从记录系统1中省略记录功能的装置视为介质处理装置。
关于第二单元
接着,参照图1说明作为骑马订单元的第二单元6。
第二单元6设置在第一单元5的装置主体的外侧,接收从第一排出部61排出的介质,进行将介质排出方向(+Y方向)的中央装订的骑马订处理。
从第一单元5的第一排出部61交接的介质在图1中实线表示的输送路径69输送,被传输到骑马订处理部70。在骑马订处理部70,在将介质摞M装订之后,能够进行在装订位置折叠而形成册子体的骑马订处理。关于骑马订处理部70进行的骑马订处理在后面详细说明。
骑马订处理部70进行骑马订处理后的介质摞M被排出到图1中示出的第二托盘65。第二托盘65在介质排出方向即+Y方向的前端具备限制部66,抑制排出到第二托盘65的介质摞M从第二托盘65向介质排出方向突出,或者从第二托盘65落下。附图标记67是将从第二单元6排出的介质摞M向第二托盘65引导的引导部6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6能够拆装地构成在设置于第一单元5的第一托盘40的下方。
通过该构成,在记录系统1或者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单元5中,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具有第二单元6的构成、省略第二单元6的构成。另外,当安装了第二单元6时,由于第二单元6位于第一托盘40的下方,因此,第二单元6不会妨碍排出到第一托盘40的介质的取出。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13,说明骑马订处理部70周边的构成。在图1中示出的第二单元6中设置有设置于输送路径69的传输辊对75、堆叠部71、骑马订处理部70,传输辊对75作为传输单元而输送介质,堆叠部71将介质P进行堆叠,骑马订处理部70对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进行骑马订处理。骑马订处理部70具备:装订单元72,其将由堆叠于堆叠部71的多个介质P构成的介质摞M在装订位置装订;折叠辊对73,其作为折叠单元将介质摞M在装订位置折叠。
如图13所示,在堆叠部71中具备使堆叠的介质P的下游端E1对齐的对齐部76以及桨板81。传输辊对75具备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75a、从动于驱动辊75a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75b,驱动辊75a被控制部25控制而进行旋转。
在图13中,堆叠部71将被传输辊对75输送的介质P接收在以输送方向+R下游朝向下方的倾斜姿势进行支撑的支撑面85和与支撑面85对置的对置面86之间并进行堆叠。桨板81在输送方向+R中设置在传输辊对75和对齐部76之间,通过一边接触介质P一边以旋转轴82为轴进行旋转,使介质P朝向对齐部76移动。
在图13中,附图标记G表示输送路径69和堆叠部71合流的合流位置G。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订位置为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R中的中央部C。介质P被传输辊对75从输送路径69传输到堆叠部71。
在堆叠部71中,设置有能够与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R的下游端E1抵接的对齐部76、能够与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R的上游端E2抵接的抵接部77。
对齐部76以及抵接部77构成为能够向图13中示出的堆叠部71中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R及其反方向-R双方移动。对齐部76以及抵接部77例如能够使用被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操作的齿条小齿轮机构或带移动机构等向输送方向+R及其反方向-R移动。对齐部76以及抵接部77的移动在说明堆叠部71中的堆叠操作时详述。
在合流位置G的下游,设置有将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摞M在输送方向+R中的规定位置装订的装订单元72。作为一例,装订单元72为装订器。装订单元72在介质的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如上所述,装订单元72构成为在输送方向+R上以介质摞M的中央部C为装订位置将介质摞M装订。
在图13中,在装订单元72的下游设置有折叠辊对73。对置面86在与折叠辊对73的夹持位置N对应的位置开口,形成介质摞M从堆叠部71向折叠辊对73的进入路径78。在对置面86的进入路径78的入口,形成有从堆叠部71将装订位置即中央部C向夹持位置N引导的斜面。
在隔着堆叠部71的折叠辊对73的相反侧具备有叶片74,其能够切换为如图13所示的从堆叠部71退避的退避状态、如图15所示的向堆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摞M的装订位置前进的前进状态。附图标记79为设置于支撑部85的孔部79,叶片74能够通过孔部79。
关于骑马订处理时的介质的输送
接着,参照图13~图15说明在第二单元6中输送介质P进行骑马订处理到排出的基本流程。
在图13中,传输到堆叠部71的介质P通过自重朝向对齐部76移动,同时,每输送一个介质P时,桨板81进行旋转,使介质P朝向对齐部76抵靠。
图13示出多个重叠于堆叠部71的介质P堆叠成介质摞M的状态。
另外,当堆叠部71接收介质时,如图13所示,对齐部76配置为从输送路径69和堆叠部71的合流位置G到对齐部76的距离比介质P的长度长。由此,从输送路径69输送的介质P的上游端E2不会保留在输送路径69,介质P被堆叠部71接收。堆叠部71的输送方向+R上的对齐部76的位置能够根据介质P的尺寸而改变。
如果在堆叠部71堆叠了规定数量的介质P,则进行将介质摞M的输送方向+R上的中央部C利用装订单元72装订的装订处理。如图13所示,在介质P从输送路径69向堆叠部71的输送结束的时刻,由于中央部C从装订单元72的位置偏移,因此,如图14的左图所示,使对齐部76朝向-R方向移动,使介质摞M的中央部C配置在与装订单元72对置的位置。此外,使抵接部77朝向+R方向移动,抵接于介质摞M的上游端E2。通过对齐部76和抵接部77使介质摞M的下游端E1和上游端E2对齐,将介质摞M的中央部C利用装订单元72装订。
如图14的右图所示,如果将介质摞M利用装订单元72装订,则使对齐部76向+R方向移动而使介质摞M移动,使得装订后的中央部C配置在与折叠辊对73的夹持位置N对置的位置。通过保持介质摞M通过自重与对齐部76抵接的状态,仅使对齐部76向+R方向移动,能够使介质摞M向+R方向移动。另外,也可以使抵接部77向+R方向移动以维持抵接于介质摞M的上游端E2的状态。
接着,如图15的左图所示,如果介质摞M的中央部C配置在与折叠辊对73的夹持位置N对置的位置,则使叶片74向+S方向前进而将中央部C朝向折叠辊对73挠曲。挠曲的介质摞M的中央部C通过进入路径78,介质摞M朝向折叠辊对73的夹持位置N移动。
如图15的右图所示,如果介质摞M的中央部C被折叠辊对73夹持,则折叠辊对73旋转,介质摞M一边被折叠辊对73的夹持压在中央部C折叠,一边朝向第二托盘65(图1)排出。
另外,在中央部C被折叠辊对73夹持之后,对齐部76向+R方向移动,返回图10的状态,准备堆叠部71中接收下一个介质P。
另外,在输送路径69上能够设置在介质P的中央部C形成折痕的折痕形成单元。通过在成为折叠辊对73的折叠位置的中央部C形成折痕,能够容易将介质摞M在中央部C折叠。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构成的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50A构成为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环状输送路径52。
介质干燥装置50A构成为对于加热区域H能够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和第一输送方向的反方向即第二输送方向两个方向输送。在图1中,第一输送方向为+Y方向,第二输送方向为-Y方向。
在加热辊对51中,干燥驱动辊51a构成为能够向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Y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K、将介质P向第二输送方向-Y输送的第二旋转方向-K两个方向旋转。另外,通过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Y以及第二输送方向-Y输送,能够使介质多次通过加热区域H。
介质干燥装置50A具备相对于加热辊对51向第一输送方向+Y的下游延伸的第一直线路径101、相对于加热辊对51向第一输送方向+Y的上游延伸的第二直线路径102。
在第二直线路径102上,第二输送路径44(也参照图1)合流,通过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44的输送辊对68,介质P向加热辊对51传输。
在第二输送路径44向第二直线路径102的合流位置设置有第三切换挡板103。第三切换挡板103构成为具备第三轴部103a,并且能够以第三轴部103a为中心摆动。当介质P从第二输送路径44进入第二直线路径102时,第三切换挡板103如图16中实线所示将第二输送路径44向第二直线路径102的合流位置开放。为了使介质P干燥,在通过加热辊对51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Y和第二输送方向-Y往复输送的情况下,第三切换挡板103如图16中单点划线所示将第二输送路径44向第二直线路径102的合流位置关闭。通过该构成,能够顺利地进行介质向加热区域H的多次输送。
第一直线路径101是与第一单元5中的第一排出部61相连的路径。第一直线路径101在加热辊对51的第一输送方向+Y中的下游分叉设置有将加热辊对51干燥处理后的介质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43(图1)的第四输送路径59。
在第一直线路径101中,在第四输送路径59的分叉位置设置有第四切换挡板104。第四切换挡板104构成为具备第四轴部104a,并且能够以第四轴部104a为中心摆动。在加热辊对51进行干燥处理的情况下或者将加热辊对51干燥处理后的介质P传输到第一排出部61的情况下,第四切换挡板104如图16中实线所示摆动,第四输送路径59关闭,第一直线路径101开放。
在加热辊对51干燥处理后的介质P传输到第四输送路径59的情况下,第四切换挡板104如图16中单点划线所示摆动,第一直线路径101关闭,第四输送路径59开放。通过该构成,能够切换介质P的输送目的地。
通过以上构成,能够将介质P多次输送到加热区域H,对介质P实施多次干燥处理。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介质P干燥。
另外,例如,通过加热辊对51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Y输送到后端,在加热辊对51夹持介质P的第一输送方向+Y上的后端的状态下使加热辊对51逆转,通过向第二输送方向-Y输送,能够使介质P相对于加热区域H往复。
另外,在第一直线路径101以及第二直线路径102上设置有能够将介质P向第一输送方向+Y和第二输送方向-Y两个方向输送的其他输送单元,当切换介质输送方向时,介质输送方向上最新的介质P的后端也可以暂时离开加热辊对51的夹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排气单元的第一管道55a以及第二管道55b相对于加热辊对51设置在第一输送方向+Y的下游,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加热辊对51还将排气单元设置在第一输送方向+Y的上游,即第二输送方向-Y的下游。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17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图17中示出的第一单元5A在一个单元中具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介质干燥装置50、端部装订部42、介质干燥装置50、骑马订处理部70。
如图17所示,在第一单元5A中,骑马订处理部70相对于介质干燥装置50位于铅直下方即-Z方向,即从上方开始以端部装订部42、介质干燥装置50、骑马订处理部70的顺序配置。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端部装订部42、介质干燥装置50、骑马订处理部70在X轴方向上也有一部分重叠,介质干燥装置50、端部装订部42、以及骑马订处理部70配置为从铅直方向观察即从上面观察具有重叠的部位。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仅干燥部50和骑马订处理部70重叠,或者仅端部装订部42和骑马订处理部70重叠。
通过将端部装订部42、介质干燥装置50、以及骑马订处理部70配置于一个单元,能够构成为抑制装置的水平方向尺寸的增大,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能够利用一个装置执行所有的干燥处理、端部装订处理、骑马订处理。
另外,在将端部装订部42、介质干燥装置50、骑马订处理部70设置于一个单元的情况下,除了如图17的配置之外,也可以如图18中示出的第一单元5B,骑马订处理部70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介质干燥装置50和端部装订部42之间,即从上方开始以端部装订部42、骑马订处理部70、介质干燥装置50的顺序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介质干燥装置50、端部装订部42、以及骑马订处理部70配置为从铅直方向观察即从上面观察具有重叠的部位,也能够抑制装置的水平方向尺寸的增大,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仅干燥部50和骑马订处理部70重叠,或者仅端部装订部42和骑马订处理部70重叠。
另外,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接收介质;
输送路径,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输送;
干燥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以及
排出部,将介质排出到装置主体外,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
第一输送路径,将介质以不经由所述干燥部的方式输送到所述排出部;以及
第二输送路径,将介质经由所述干燥部而输送到所述排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具有:
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为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叉的输送路径,且将介质输送到所述干燥部;以及
第四输送路径,从所述干燥部合流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部具备:
输送单元,输送介质;以及
一个加热单元,对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介质进行加热,
所述干燥部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备环状输送路径,所述环状输送路径包括所述加热区域并能够将介质环绕输送,
通过使介质通过所述环状输送路径,介质多次通过所述加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具备加热辊对,所述加热辊对在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所述驱动辊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并且所述驱动辊以及所述从动辊中的一方或者双方被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有处理部,所述处理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干燥部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所述排出部排出未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处理的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有处理部,所述处理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干燥部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所述排出部排出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了处理的介质。
8.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
输送路径,对通过所述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进行输送;
干燥部,对通过所述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进行干燥处理;以及
排出部,将介质排出到装置主体外,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
第一输送路径,将介质以不经由所述干燥部的方式输送到所述排出部;以及
第二输送路径,将介质经由所述干燥部而输送到所述排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具有:
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为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叉的输送路径,且将介质输送到所述干燥部;以及
第四输送路径,从所述干燥部合流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部具备:
输送单元,输送介质;以及
一个加热单元,对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介质进行加热,
所述干燥部被构成为能够将介质多次输送到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系统具备环状输送路径,所述环状输送路径包括所述加热区域并能够将介质环绕输送,
通过使介质通过所述环状输送路径,介质多次通过所述加热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具备加热辊对,所述加热辊对在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所述驱动辊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并且所述驱动辊以及所述从动辊中的一方或者双方被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系统还具有:
接收部,接收介质;以及
处理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干燥部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所述排出部排出未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处理的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系统还具有:
接收部,接收介质;以及
处理部,对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介质或者由所述干燥部进行了干燥处理的介质进行处理,
所述排出部排出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了处理的介质。
CN202210309249.5A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Active CN114604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9249.5A CN114604009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0120 2018-12-21
JP2018240120A JP7318205B2 (ja) 2018-12-21 2018-12-21 媒体乾燥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ステム
CN202210309249.5A CN114604009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201911330524.6A CN111347802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0524.6A Division CN111347802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4009A CN114604009A (zh) 2022-06-10
CN114604009B true CN114604009B (zh) 2023-06-09

Family

ID=6918517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0524.6A Active CN111347802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202210309249.5A Active CN114604009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202210308911.5A Active CN114604008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0524.6A Active CN111347802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8911.5A Active CN114604008B (zh) 2018-12-21 2019-12-20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148438B2 (zh)
EP (1) EP3670200B1 (zh)
JP (2) JP7318205B2 (zh)
CN (3) CN111347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8078B2 (ja) * 2019-09-30 202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22135035A (ja) * 2021-03-04 2022-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8348A (ja) * 2001-08-07 2003-02-1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87214A (ja) * 2005-03-09 2005-07-14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綴じ込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6556A (ja) * 1995-09-14 1997-03-25 Hitachi Koki Co Ltd スポットカラー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及びスポットカラー印刷方法
US5757407A (en) * 1996-11-25 1998-05-26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printer having multiple pass drying
JP2003001814A (ja) * 2001-06-27 2003-01-0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1583A (ja) 2003-11-28 2005-06-23 Brother Ind Ltd 布帛への白色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049377A (ja) * 2006-08-25 2008-03-06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86283B2 (ja) * 2007-01-23 2012-07-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13996A (ja) * 2007-03-01 2008-09-18 Fuji Xerox Co Ltd 後処理装置
CN102282021B (zh) * 2009-0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
US20110170882A1 (en) * 2010-01-12 2011-07-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icking preven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634114B2 (ja) * 2010-04-30 2014-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596777B2 (en) * 2010-04-30 2013-12-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434949B2 (ja) 2011-03-31 2014-03-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この乾燥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挟持体の製造方法
CN105150690B (zh) * 2011-06-02 2017-01-1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消色装置、图像消色方法及图像存储系统
JP5978714B2 (ja) * 2012-03-30 2016-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707639B (zh) * 2012-09-28 2015-11-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JP6255803B2 (ja) * 2013-08-30 2018-0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054746A (ja) 2013-09-11 2015-03-23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8235A (ja) * 2014-03-10 2015-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345091B2 (ja) * 2014-07-15 2018-06-2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6200652A1 (de) 2015-02-09 2016-08-1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igitaldruckmaschine mit Wendeeinrichtung
JP6237714B2 (ja) 2015-06-22 2017-11-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0442B2 (ja) * 2015-12-16 2019-09-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107618277B (zh) * 2016-07-13 2019-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中间单元、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US10870291B2 (en) 2016-09-02 2020-1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rtially dried inkjet media conditioner
US9908342B1 (en) * 2017-02-26 2018-03-06 Ricoh Company, Ltd. Concentric arrangement of web conditioning modules in a dryer of a print system
US10260805B2 (en) * 2017-03-17 2019-04-16 Ricoh Company, Ltd. Heating apparatus, dryer, and printer
JP6737236B2 (ja) * 2017-05-26 2020-08-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デカーラー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8348A (ja) * 2001-08-07 2003-02-1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87214A (ja) * 2005-03-09 2005-07-14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綴じ込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3373A (ja) 2023-09-22
CN111347802A (zh) 2020-06-30
JP2020101326A (ja) 2020-07-02
CN114604008A (zh) 2022-06-10
US11691440B2 (en) 2023-07-04
CN111347802B (zh) 2022-02-25
JP7318205B2 (ja) 2023-08-01
EP3670200B1 (en) 2022-05-04
CN114604009A (zh) 2022-06-10
US11148438B2 (en) 2021-10-19
EP3670200A1 (en) 2020-06-24
US20220001678A1 (en) 2022-01-06
US20200198370A1 (en) 2020-06-25
CN114604008B (zh) 2023-06-13
US20230278349A1 (en)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33373A (ja) 媒体乾燥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ステム
CN111252612B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
US11318774B2 (en)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JP7310494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
JP7239871B2 (ja) 媒体乾燥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ステム
JP2008307702A (ja) 製本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WO2022080210A1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099274A (ja) 用紙整合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後処理装置
JP3931770B2 (ja) 用紙後処理方法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21123424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2207125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301445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の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81437B2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126551A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006516A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1159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2024896A (ja) シート束断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