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6651A -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6651A
CN114596651A CN202011386572.XA CN202011386572A CN114596651A CN 114596651 A CN114596651 A CN 114596651A CN 202011386572 A CN202011386572 A CN 202011386572A CN 114596651 A CN114596651 A CN 114596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eset
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65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
石元杰
应臻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65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6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6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6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365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a wake-up circuit
    • G07C2009/0038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a wake-up circuit whereby the wake-up circuit is situated in the keyless data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基于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响应于确定车辆未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采集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基于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响应于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本发明可以避免车辆虚拟钥匙长时间处于车辆附近时频繁唤醒车载电子设备,以避免车辆亏电,并在电子设备锁屏状态下自动弹出控制车辆的虚拟钥匙界面或自动控制车辆,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控制。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虚拟钥匙在距离车辆较近的情况下,代替实体钥匙,对车辆进行控制。目前用户在使用虚拟钥匙时,需要先解锁装设虚拟钥匙的电子设备,然后再打开电子设备中的虚拟钥匙应用进行车辆的控制,操作繁琐。
此外,在虚拟钥匙处于车辆附近时,虚拟钥匙无法识别用户是否具有启用虚拟钥匙进行控制车辆的意图。例如,在用户将车辆停在自家庭院中时,可能用户并未使用车辆虚拟钥匙进行车辆控制,但由于用户的手机距离车辆相对较近,车辆虚拟钥匙APP的手机后台会一直断断续续地连接到车辆蓝牙模块(BLE),虚拟钥匙无法识别用户是否具有启用虚拟钥匙进行控制车辆的意图,而且还会导致车载电子设备处于频繁被唤醒状态,进而导致车辆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可以避免车辆虚拟钥匙长时间处于车辆附近时频繁唤醒车载电子设备,以避免车辆亏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锁屏状态下令电子设备自动弹出控制车辆的虚拟钥匙界面,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自动操作权限令电子设备自动控制车辆,达到无感进入车辆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自动控制车辆上锁,达到无感锁车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未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基于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使得车载电子设备进入掉电保护模式,可以避免车辆虚拟钥匙长时间处于车辆附近时频繁唤醒车载电子设备,以避免车辆亏电。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确定车辆处于第三工作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记录每次建立所述连接的时间戳;基于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获取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以及累加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以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基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相邻两次连接的时间间隔确定每次车载电子设备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使得获取的累计唤醒时长最优化。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以及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电子设备锁屏状态下令电子设备自动弹出控制车辆的虚拟钥匙界面,直接通过弹出的虚拟钥匙界面进行车辆解锁,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检测是否获取自动操作权限;以及响应于检测到已获取自动操作权限,生成所述自动操作权限所关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自动操作权限令电子设备自动控制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达到无感进入车辆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以及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在电子设备的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锁屏装下令电子设备自动弹出控制车辆的虚拟钥匙界面,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采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生成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在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自动控制车辆上锁,达到无感锁车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流程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获取累计唤醒时长的原理流程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清零累计唤醒时长的控制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一种原理流程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虚拟钥匙界面的一种示例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虚拟钥匙界面控制车辆解锁时的一种示例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另一种原理流程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的一种原理流程图;
图10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的另一种原理流程图;
图11显示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电子设备
101 处理器
102 存储器
110 虚拟钥匙界面
120 解锁指示图形
200 车辆
210 车载电子设备
S100~S500 步骤
S110~S130 步骤
S511~S512 步骤
S521~S522 步骤
S611~S613 步骤
S621~S62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故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避免车辆虚拟钥匙长时间处于车辆附近时频繁唤醒车载电子设备,以避免车辆亏电,同时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应用示意图。图1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PAD、可穿戴设备、智能AI设备等用户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中装设有虚拟钥匙。图1中车载电子设备210装设于车辆200中,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包括但不限于车载蓝牙模块,装设于蓝牙模块的车机、车载盒子等可通过蓝牙与电子设备100建立连接,并与电子设备100中的虚拟钥匙进行交互的设备。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在装有虚拟钥匙的电子设备100在接近车辆200以后,基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确定是否令车载电子设备210进入掉电保护模式,在车载电子设备210进入掉电保护模式下,车载电子设备210不再被电子设备100唤醒去建立蓝牙连接,从而避免了车载电子设备210频繁被唤醒,进而避免了车载电子设备210掉电;在车载电子设备210未进入掉电保护模式下,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蓝牙连接,电子设备100在锁屏状态下控制车辆200,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100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200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响应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步骤S200: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步骤S300: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未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
步骤S400: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500: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以下对本实施例车辆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至步骤S500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0:响应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所述响应于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即在检测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时,获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优选为蓝牙连接,也可以为ZigBee、ANT等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本实施例以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为蓝牙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检测蓝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蓝牙信号强度在预设信号强度范围时,建立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
电子设备100装设有虚拟钥匙APP,作为打开和关闭车辆200车锁的蓝牙手机钥匙,电子设备100在靠近车辆200过程中,检测车辆200蓝牙信号强度,当检测的车辆200蓝牙信号强度在预设信号强度范围时,建立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连接,提示所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已建立连接;其中,所述提示的方式包括: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和/或控制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亮屏、弹窗提示、语音提示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例如,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之后,通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亮屏的方式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例如,在车机和手机蓝牙连接成功时,触发手机锁屏显示点亮屏幕。
又例如,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之后,也可以通过于电子设备100的锁屏下弹出一信息框,进行弹窗提示。例如,在车机和手机蓝牙连接成功时,于手机屏幕弹出:“已与爱车建立蓝牙连接”。
此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之后,也可以通过语音或振动声的方式进行提示。例如,当车机和手机蓝牙链接成功时,手机播放:“已与爱车建立蓝牙连接”。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的获取累计唤醒时长的原理流程图。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响应于确定车辆处于第三工作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记录每次建立所述连接的时间戳。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是指车辆200处于但不限于熄火并上锁、休眠、节能等车载电子设备处于未唤醒状态的车辆状工作模式。
车辆200在第三工作模式下,车载电子设备210可被唤醒,与电子设备100建立连接,在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时,记录本次连接的时间戳。
例如,车辆200熄火并锁车时,电子设备100自动搜索附近的蓝牙信号,电子设备100在搜索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时,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也可以是,车载电子设备210自动搜索附近的蓝牙信号,车载电子设备210在搜索到电子设备100的蓝牙信号时,与电子设备100建立连接。在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蓝牙连接时,记录本次连接的时间戳。
步骤S120:基于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获取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唤醒时长增加值。
通过本实施例的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的增加值的方式,可以使得获取的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最优化。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获取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增加值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为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的差值;以及
在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为预设值。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选取范围为但不限于1~10分钟;在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数值或取值范围。
例如,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为5分钟。
如果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相邻两次蓝牙连接的时间间隔小于5分钟,则确定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本次增加值为相邻两次蓝牙连接的时间戳的差值。
如果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相邻两次蓝牙连接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5分钟,则确定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的本次增加值为预设值。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为固定的预设值或者为梯度上升的预设值。所述固定的预设值的选取范围为但不限于1~10分钟;在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预设值的数值或取值范围。所述增加梯度上升的预设值为但不限于按线性递增曲线,或非线性递增曲线等方式确定的预设值。
例如,所述预设值为增加固定的5分钟。如果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相邻两次蓝牙连接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5分钟,则确定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的本次增加值为5分钟。
步骤S130:累加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以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即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为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第二次连接与第一次连接时确定的唤醒时长增加值+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第三次连接与第二次连接时确定的唤醒时长增加值……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当前次连接与上一次连接时确定的唤醒时长增加值。
此外,于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每次连接时增加的固定值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具体地,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的方式包括:
响应于确定车辆处于第三工作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为预设值;
累加每次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确定的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以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为固定的预设值或者为梯度上升的预设值。所述固定的预设值的选取范围为但不限于1~10分钟;在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预设值的数值或取值范围。所述增加梯度上升的预设值为但不限于按线性递增曲线,或非线性递增曲线等方式确定的预设值。
即在每次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增加一预设值。
例如,车辆处于第三工作模式,在每次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为5分钟。然后累加每次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确定的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5分钟,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步骤S200: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于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200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包括:
将所述累计唤醒时长与预设的时长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确定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确定车辆200不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预设的时长阈值的选取范围为但不限于10~120分钟;在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预设的时长阈值的数值或取值范围。
例如,所述预设的时长阈值为30分钟,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大于或等于30分钟时,确定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小于30分钟时,确定车辆200不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预设保护工作模式,所述预设保护保护工作模式也即是保护车辆200不掉电的工作模式。
在确定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时,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生成用于通知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用户通知,并令所述用户通知显示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其中,所述用户通知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音等一种或多种组合。例如,在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100显示“已停用虚拟钥匙!”。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200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阻止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也就是说,在检测到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阻止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
其中,阻止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停止电子设备100和/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搜索,关闭电子设备100和/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预设时间段内停止电子设备100和/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搜索,或预设时间段内关闭电子设备100和/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
此外,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限于阻止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也可以在第一工作模式下,采用禁止车载电子设备210以蓝牙方式唤醒方式等工作模式使得车载电子设备21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不再被电子设备100唤醒,以防止车辆200掉电。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基于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相邻两次连接的时间间隔确定每次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使得获取的累计唤醒时长最优化,在避免车辆200虚拟钥匙长时间处于车辆200附近时频繁唤醒车载电子设备210,以避免车辆200亏电的情况下,还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车辆200虚拟钥匙。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清零累计唤醒时长的控制示意图。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200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清零所述累计唤醒时长。
也就是说,在车载电子设备210处于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不再进行连接,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时,退出第一工作模式,清零所述累计唤醒时长。
其中,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通过控制实体车辆200钥匙生成的控制指令,用户通过控制电子设备100生成的控制指令,例如,用户是通过摇一摇等预设操作、在虚拟钥匙APP中点击控制按键等方式生成的控制指令。
即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确定接收到的是用户输入的明确要控制车辆200的控制指令时,对累计唤醒时长进行清零,车载电子设备210退出第一工作模式。
步骤S300: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未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用于确定车辆200是否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类型确定采集的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的类型。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信号强度,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权限等。
步骤S400: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将采集的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与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预设距离范围、预设信号强度范围、预设操作权限等。
步骤S500: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即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车门解锁、后备箱开启、车机启动、车灯打开、车窗打开、空调打开、加油开关开启、迎客模式、预热/预冷等可控的车辆200工作模式。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一种原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1,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
步骤S512,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之前,本实施例还包括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移动趋势:确定车辆200是否是逐渐靠近车辆200。
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与车辆200的距离,确定车辆200是否是逐渐靠近车辆200。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与车辆200的距离,确定车辆200是否是逐渐靠近车辆200的具体方式如下:
在电子设备100探测到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时,根据探测到的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的强度获取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变化趋势确定车辆200是否是逐渐靠近车辆200。
具体地,根据公式d=10^((ABS(RSSI)-H)/(10*n)),计算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
其中,其中,d为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单位是m;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代表探测到的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的强度;
H为距离探测设备(车载电子设备210)1m时的RSSI值的绝对值,本实施例中,H最佳范围在45-49之间。
n为环境衰减因子,需要测试校正,例如根据车辆200内部材料以及车辆200的造型对n进行测试校正,于本实施例中,n的最佳范围在3.25-4.5之间。
在根据上述公式和探测到的不同时间点的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的强度(RSSI)获取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各个距离d之后,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判断相邻两个距离的大小,若距离越来越小,则确定电子设备100是逐渐靠近车辆200,若距离越来越大,则确定电子设备100是逐渐远离车辆200。
在电子设备100逐渐靠近车辆200时,根据探测到的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蓝牙信号的强度获取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即根据公式d=10^((ABS(RSSI)-H)/(10*n)),计算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蓝牙信号强度和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的强度-距离关系对应表,获取与实时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对应的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多次测试,配置形成蓝牙信号强度、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的强度-距离关系对应表。这样,在检测到的蓝牙信号之后,根据查找强度-距离关系对应表,确定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然后再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判断相邻两个距离的大小,若距离越来越小,则确定电子设备100是逐渐靠近车辆200,若距离越来越大,则确定电子设备100是逐渐远离车辆200。
在电子设备100逐渐靠近车辆200时,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
其中,若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太大,蓝牙信号强度太弱,连接不稳定,过早开启车辆200,也无法保证车辆200安全性,若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太小,才显示虚拟钥匙界面110,此时,用户已经贴近车门,才开启车辆200,有可能导致需要用户等待或在车门处操作手机,导致用户体验不高。
为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范围优选为1米至5米或2米~3米。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预设距离范围,例如,预设距离范围为2米。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逐渐靠近车辆200时,确定电子设备100距离车载电子设备210小于等于2米时,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
本实施例中,所以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逐渐靠近车辆200时,自动分析电子设备100与车辆200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并在合适的距离内自动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虚拟钥匙界面110的一种示例图。如图6所示,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包含但不限于指示所述车辆200当前状态的状态指示区域、输入车辆200控制指令的操作区域、配置自动操作权限的配置区域中的一项或多项。
其中,在控制车辆状态改变时,实时更新虚拟钥匙界面110显示的所述状态指示区域中的车辆200当前状态。
配置自动操作权限的配置区域用于配置是否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锁屏界面弹出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权限,电子设备100锁屏装下是否允许虚拟钥匙界面110进行锁屏显示的锁屏显示权限,配置是否启动与所述预设条件对应的自动操作权限等。
例如,虚拟钥匙界面110的配置区域中开启“近车自动弹出钥匙卡片”选项,这样,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
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中输入车辆200控制指令的操作区域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可以覆盖原有电子设备100中的锁屏界面,使电子设备100仅显示虚拟钥匙界面110,也可以于原有电子设备100中的锁屏界面的任一区域显示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显示图式、界面内容的排列布局等并不限定。
于本实施例中,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包括:于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操作区域显示解锁指示图形120,检测到以预设解锁方式触发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时生成所述解锁指令。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优选为与电子设备100的锁屏解锁指示图形120相同。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虚拟钥匙界面110控制车辆200解锁时的一种示例图。如图7所示,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一滑动解锁指示条,所述以预设解锁方式触发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按预设方向控制滑动解锁指示条滑动。
即本实施例中,可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锁屏状态下,通过滑动解锁的方式控制车辆200的解锁。
此外,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及其控制方式也可以为以下任一种:
1)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手势解锁指示图形120,通过输入预设图案的手势触发手势解锁指示图形120;
2)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密码解锁指示图形120,通过输入预设密码触发密码解锁指示图形120;
3)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指纹解锁指示图形120,通过输入预设指纹触发指纹解锁指示图形120;
4)所述解锁指示图形120为人脸图像解锁指示图形120,通过输入预设人脸图像触发人脸图像解锁指示图形120。
所以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在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电子设备100锁屏状态下令电子设备100自动弹出控制车辆200的虚拟钥匙界面110,直接通过弹出的虚拟钥匙界面110进行车辆200解锁,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100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200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另一种原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也可以为操作权限,所述预设条件为获取自动操作权限。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根据第二工作模式的不同形式对应不同的自动操作权限。其中,所述自动操作权限包括但不限于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车门解锁自动操作权限、后备箱开启自动操作权限、车机启动自动操作权限、车灯打开自动操作权限、车窗打开自动操作权限、加油开关开启自动操作权限、迎客模式自动操作权限、预热/预冷自动操作权限等。
如图8所示,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21,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检测是否获取自动操作权限;
步骤S522,响应于检测到已获取自动操作权限,生成所述自动操作权限所关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步骤S521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判断过程与步骤S511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判断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自动操作权限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中的虚拟钥匙进行配置,也可以根据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中配置自动操作权限的配置区域进行配置。配置所述自动操作权限包括启用自动操作权限或关闭自动操作权限。
检测是否获取自动操作权限即检测是否启用自动操作权限,在确认启用自动操作权限时,生成所述自动操作权限所关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所以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在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自动操作权限令电子设备100自动控制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达到无感进入车辆200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还可以在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控制车辆200进入第四工作模式。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工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车门上锁、后备箱上锁、关闭车灯、车窗关闭等。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200进入第四工作模式的一种原理流程图。如图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1,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
步骤S612,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以及
步骤S613,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
所述预设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车辆200的熄火状态、车门的开关状态、车内无人状态等。
例如,在检测到车辆200熄火、车门执行一次打开关闭过程,确定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其中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及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操作的实施方式原理与步骤S511中所述的虚拟钥匙界面110和步骤S512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操作的实施方式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512中生成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而步骤S611中生成的操作指令用于控制车辆200进入第四工作模式。实施原理间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
其中,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包括:于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的所述输入车辆200控制指令的操作区域显示上锁指示图形;检测到以预设上锁方式触发所述上锁指示图形时生成所述上锁指令。
其中,所述上锁指示图形和预设上锁方式与前述的解锁指示图形120和预设解锁方式的实施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车辆200熄火,车主开车门下车后将车门关上,则确定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所述虚拟钥匙界面110显示滑动上锁指示条,按预设方向控制滑动上锁指示条滑动,实现车门上锁。
所以于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在电子设备100的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100锁屏装下令电子设备100自动弹出控制车辆200的虚拟钥匙界面110,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100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200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
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200进入第四工作模式的另一种原理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21,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
步骤S622,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采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步骤S623,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生成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
所述预设状态包括不限于车辆200的熄火状态、车门的开关状态、车内无人状态等。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的方式通过如前所述的根据公式d=10^((ABS(RSSI)-H)/(10*n)),计算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距离,或者根据预先配置的蓝牙信号强度和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的强度-距离关系对应表,获取与实时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对应的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的之间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阈值的选取范围为但不限于1米~5米;在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所述所述预设距离阈值的数值或取值范围。
在检测到车辆200熄火、车门执行一次打开关闭过程,确定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极大可能性的情况是,用户离车走远。此时,生成操作指令,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车门上锁、后备箱上锁、关闭车灯、车窗关闭等第四工作模式。
所以于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中,在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自动控制车辆200上锁,达到无感锁车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的基于虚拟钥匙的车辆控制方法的原理,以下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对手机通过虚拟钥匙对车辆200进行解锁和上锁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车辆200处于熄火并上锁、休眠、节能等车载电子设备处于未唤醒状态的车辆状工作模式下,车辆200可被唤醒,与电子设备100建立连接,在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时,触发电子设备100点亮屏幕,并获取车载电子设备210的累计唤醒时长,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大于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确定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在确定车辆2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中,阻止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建立连接,并通知用户。在车载电子设备210处于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100与车载电子设备210不再进行连接,车载电子设备21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不再被电子设备100唤醒,避免了车辆200掉电。在检测到用户通过摇一摇、虚拟钥匙APP等方式输入的控制指令时,对累计唤醒时长进行清零,车载电子设备210退出第一工作模式。
在所述累计唤醒时长小于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在电子设备100逐渐靠近车辆200时,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直接通过弹出的虚拟钥匙界面110进行车辆200解锁,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100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200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或者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检测是否启用自动操作权限,在确认启用自动操作权限时,基于自动操作权限令电子设备100自动控制车辆2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达到无感进入车辆200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在用户下车后,检测到车辆200熄火、车门执行一次打开关闭过程,确定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自动确定电子设备100是否是逐渐远离车辆200,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110,直接通过弹出的虚拟钥匙界面110进行车辆200上锁,使得用户不必进行先解锁电子设备100屏幕再启用虚拟钥匙的繁琐操作即可以进入车辆200控制,提高虚拟钥匙的使用便捷性。或者在确定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210车辆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生成操作指令,控制所述车辆200进入第四工作模式。即用户离车走远时,自动控制车辆200上锁,达到无感锁车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手机、PAD、可穿戴设备、智能AI设备等用户的移动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
存储器102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10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1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1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00执行如图2至图10所示的车辆控制方法。上述已经对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另需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102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车辆控制方法。上述已经对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在用户终端靠近车辆时,自动与车辆建立蓝牙连接,并在电子设备锁屏状态下自动或者通过用户滑动解锁方式实现车辆的解锁,使得用户可以不用打开手机屏幕即可以进入车门,达到无感进入车辆的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性;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来决定是否自动打开车辆的钥匙,或者根据用户的划屏来打开虚拟钥匙,控制方式多样化本发明自动根据电子设备与车辆的距离,确定车辆是否是逐渐远离车辆,从而提示用户是否需要通过虚拟钥匙控制车辆上锁,并可以在锁屏状态下控制车辆上锁。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电子设备与车载电子设备的连接,获取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未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确定车辆处于第三工作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记录每次建立所述连接的时间戳;
基于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获取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唤醒时长增加值;以及
累加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以获取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累计唤醒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获取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以确定所述车载电子设备的唤醒时长增加值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为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戳的差值;以及
在相邻两次所述连接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唤醒时长增加值为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清零所述累计唤醒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累计唤醒时长,确定车辆是否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阻止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获取自动操作权限;
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检测是否获取自动操作权限;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已获取自动操作权限,生成所述自动操作权限所关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
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令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界面显示为虚拟钥匙界面;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虚拟钥匙界面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方法,所述虚拟钥匙界面包含指示所述车辆当前状态的状态指示区域、输入车辆控制指令的操作区域、配置自动操作权限的配置区域中的一项或多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
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状态满足预设状态,采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生成操作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进入第四工作模式。
12.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86572.XA 2020-12-01 2020-12-01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596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6572.XA CN114596651A (zh) 2020-12-01 2020-12-01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6572.XA CN114596651A (zh) 2020-12-01 2020-12-01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6651A true CN114596651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02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6572.XA Pending CN114596651A (zh) 2020-12-01 2020-12-01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66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341A (zh) * 2021-11-26 2022-04-08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状态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954356A (zh) * 2022-06-14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智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4060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操作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08619A1 (de) * 2014-06-07 2015-12-17 Audi Ag Sparsamer Kraftfahrzeugbetrieb während einer Parkphase
JP2018107653A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認証システム
KR20180101756A (ko) * 2017-03-06 2018-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슬립 모드의 mcu 웨이크-업 장치 및 방법
CN110602771A (zh) * 2019-08-27 2019-1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联网终端
JP2020051034A (ja) * 2018-09-25 2020-04-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11315000A (zh) * 2020-01-16 2020-06-19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29353A (zh) * 2020-07-29 2020-09-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与nfc移动设备通信的方法及其系统、车外nfc模块
CN111891053A (zh) * 2020-07-13 2020-11-06 北京聚利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方法、装置、电路、车辆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08619A1 (de) * 2014-06-07 2015-12-17 Audi Ag Sparsamer Kraftfahrzeugbetrieb während einer Parkphase
JP2018107653A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認証システム
KR20180101756A (ko) * 2017-03-06 2018-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슬립 모드의 mcu 웨이크-업 장치 및 방법
JP2020051034A (ja) * 2018-09-25 2020-04-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10602771A (zh) * 2019-08-27 2019-1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联网终端
CN111315000A (zh) * 2020-01-16 2020-06-19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91053A (zh) * 2020-07-13 2020-11-06 北京聚利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方法、装置、电路、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629353A (zh) * 2020-07-29 2020-09-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与nfc移动设备通信的方法及其系统、车外nfc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341A (zh) * 2021-11-26 2022-04-08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状态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954356A (zh) * 2022-06-14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智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4060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操作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96651A (zh) 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718195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ткрывающимися элементам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и
EP3779754A1 (en) Vehicle use assistance system and vehicle use assistance method
CN105484608B (zh) 汽车车窗的操控方法、车窗控制设备及移动终端
KR20180100182A (ko) 차량의 외부 표면 상에 콘텐츠를 인터랙티브 방식으로 표현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2135274B (zh) 蓝牙扫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108515A (ko) 차량 스마트키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242151A (zh) 一种汽车尾门自动关闭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5083212B (zh) 使用入侵传感器检测车门微启
KR20030006051A (ko) 지능형 운전자 인식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347948B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U2022200287A1 (en) Roller cover for trayback vehicle
CN112248967A (zh) 解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591723B (zh) 车辆电力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09733326B (zh) 即时防盗监控系统
CN112009423A (zh)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643955B (zh) 一种后背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与车辆
CN107848489B (zh) 借助移动设备激活交通工具动作
JP697763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895399A (zh) 车辆控制方法、转接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27386B (zh) 基于汽车云栈的车载服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5206004A (zh) 车载设备连接控制方法、存储介质以及车载设备
CN117549854A (zh) 一种车辆感应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0263A (zh) 车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14492B (zh) 即时防盗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