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9867A -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9867A
CN114559867A CN202210283809.4A CN202210283809A CN114559867A CN 114559867 A CN114559867 A CN 114559867A CN 202210283809 A CN202210283809 A CN 202210283809A CN 114559867 A CN114559867 A CN 114559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vehicle
leg rest
fix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38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9867B (zh
Inventor
王锡铭
沈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38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9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9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9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9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9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该腿托结构的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可拆卸连接,当腿托本体通过固定基座固定在座椅下方时,用来对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以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当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分离时,腿托本体可以被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方,以增加坐垫的高度,这样当身形相对矮小的大龄儿童、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坐于车辆座椅上时,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乘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腿托通常固定在汽车座椅的下方,主要用来辅助增加乘客的腿部支撑面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的车用腿托只能用来对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以使车用腿托适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所述腿托结构包括腿托本体和固定基座,所述腿托本体可拆卸地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
所述固定基座固定到车辆的座椅下方的地板上;
所述腿托本体被配置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通过所述固定基座固定在所述地板上,适于对所述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固定基座分离,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坐垫上。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腿托本体和所述固定基座;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腿托本体的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具有腔体结构的连接腔;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部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腿托本体的第一端;
所述连接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配合并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一收纳部,所述第一收纳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收纳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腿托本体用于增高所述车辆座椅的坐垫高度时,对不使用的第一连接杆进行收纳。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当所述腿托本体与所述固定基座分离时,通过与车身上的连接口配合将所述腿托本体固定在车身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收纳部,所述第二收纳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收纳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腿托本体用于对所述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时,对不使用的第二连接杆进行收纳。
可选地,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腿托本体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两组调节组件和电机;
所述两组调节组件中的每组调节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两组调节组件的主动轮之间通过传动轴进行连接;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从动轮用于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腿托本体,从而改变所述腿托本体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所述固定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所述两组调节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至所述固定基座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该腿托结构的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可拆卸连接,当腿托本体通过固定基座固定在座椅下方时,用来对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以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当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分离时,腿托本体可以被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方,以增加坐垫的高度,这样当身形相对矮小的大龄儿童、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坐于车辆座椅上时,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乘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腿托本体;
2-固定基座;
3-连接机构;31-第一连接组件;32-第二连接组件;321-固定部;3211-第一收纳部;3212-第二收纳部;322-第一连接杆;323-第二连接杆;324-第一本体;325-第二本体;3251-第一壁板;3252-第二壁板;3253-限位块;
4-角度调节机构;41-电机;42-调节组件;421-主动轮;422-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顺序或者数量限定。
相关技术中,车用腿托只能用来对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功能较为单一。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如图1所示,该腿托结构包括腿托本体1和固定基座2,腿托本体1可拆卸地与固定基座2连接。固定基座2固定到车辆座椅下方的地板上。腿托本体1被配置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通过固定基座2固定在上述地板上,适于对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与固定基座2分离,放置在车辆座椅的坐垫上。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所示的腿托本体结构仅为示意性的,腿托本体的主体不限于矩形状(大致上),还可以为其他合适形状。腿托本体的主体指的是其主要功能部分,即用于支撑乘客腿部和用于增加车辆座椅的坐垫厚度的部分。腿托本体的主体可以具有类似于车辆座椅的坐垫结构,即内部填充有海绵等柔软蓬松物质,外部采用皮革等材料将上述内填充物包封在其内,对于腿托本体的主体的外部材质以及内填充物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上述“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分别对应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两种使用情形。
第一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一使用情形:第一目标乘客坐在车辆座椅上,这时可利用固定基座将腿托本体固定在车身(即座椅下方地板)的相应位置上,以使腿托本体能够对第一目标乘客的腿部(尤其指小腿部分)形成支撑,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这里第一目标乘客可以包括青少年、成年人等身材较为高大的这类人群,当这类人坐在车辆座椅上时,其腿部在自然状态下基本能够放置于车身地板上,此种情形下,通过腿托本体对腿部的支撑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还需说明的是,在上述使用情形下,车辆座椅既可以为车辆前排座椅,也可以为车辆后排座椅,也就是说,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既可以通过其固定基座固定在车辆前排座椅上,也可以通过其固定基座固定在车辆后排座椅上。
应当理解的是,固定基座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应当满足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固定在车辆座椅上后,腿托本体能够恰好对乘客的小腿部形成支撑,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二使用情形:第二目标乘客坐在车辆座椅上,这里第二目标乘客可以包括大龄(比如6~11岁)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通常不再需要乘坐儿童座椅,但相比于发育正常的青少年、成年人而言,大龄儿童的身材相对矮小。目前的车辆座椅大都针对正常发育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身高体型进行设计,导致车辆座椅坐垫的高度和安全带的长度都不适于这类儿童,因此他们的乘车体验不好,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当然,第二目标乘客也可以包括一些由于生理缺陷或者疾病而导致的身材矮小的青少年、成年人等人群。在第二种使用状态下,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相分离(即腿托本体不与固定基座连接),腿托本体被配置为直接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由此相当于增加了座椅坐垫的高度,从而当体型较为矮小的第二目标乘客坐于车辆座椅上时,能够提高第二目标乘客的舒适性,同时也能使安全带较为合适地佩戴于第二目标乘客的身体上。还需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出于安全性考虑,儿童通常乘坐于车辆后排座椅上,因此,当第二目标乘客为儿童时,车辆的座椅可以为车辆后排座椅。
结合上述两种使用状态,在使用本申请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时,可以先将它的固定基座固定在车身(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下方的地板)的安装位置上,这样在第一使用情形下,可以通过固定基座将腿托本体固定在车身上,而当在第二使用情形下,可以将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分离(即将腿托本体从固定基座上拆卸下来),将腿托本体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使用状态为常规使用状态,即大多数情况下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用于对第一目标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使用状态为常规使用状态,即大多数情况下,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用于增加车辆座椅的坐垫的厚度,以提高第二目标乘客的舒适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确定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的常规使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可以灵活地在两种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为不同目标群体提供相应的功能,也即为第一目标乘客提供腿部支撑功能,为第二目标乘客提供坐垫高度更为合适的座椅,从而提高舒适性。
需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静态放置时的自然姿态,而并非整体安装在车身上时的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还可以包括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用于连接腿托本体1和固定基座2。连接机构3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第一连接组件31可以固定在固定基座2上,第二连接组件32可以固定在腿托本体1的第一端,也即是通过腿托本体1与第二连接组件32的连接关系,第二连接组件32与第一连接组件31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一连接组件31和固定基座2的连接关系实现腿托本体1与固定基座2的连接。
上述腿托本体的第一端指的是:在与固定基座连接时,腿托本体靠近固定基座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1包括具有腔体结构的连接腔311,第二连接组件32包括固定部321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322(图1中第一连接杆配合至连接腔内),第一连接杆322通过固定部321固定在腿托本体1的第一端,连接腔311与第一连接杆322配合并相互连接。通过连接腔311和第一连接杆322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腿托本体1与固定基座2的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杆322的尺寸与连接腔311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腔311上可以具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杆322上可以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通过连接销(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连接腔311与第一连接杆322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2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固定部321,如图2所示,固定部321还包括第一收纳部3211,第一收纳部3211形成在固定部321的第一侧,其被配置为当腿托本体1用于增高车辆座椅的坐垫高度时,对不使用的第一连接杆322进行收纳。
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需要连接腿托本体1和固定基座2,因此,第一连接杆322需向外伸出,以通过第一连接杆322与连接腔311的连接将腿托本体1连接到固定基座2。而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需分离腿托本体1和固定基座2,也即不需将二者连接,在此种情况下,第一连接杆322没有用处,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杆322的方式将其收纳于第一收纳部3211内。基于此,能够避免在第二使用状态下,并无用途的第一连接杆向外伸出而勾住其他地方或造成阻碍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一收纳部可以灵活地调整第一连接杆的伸出或收纳状态,从而可以使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适用于不同使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22可以通过连接销(图中未示出)实现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固定部321,这样第一连接杆322可以围绕连接销在第一连接杆322所在平面内相对于固定部321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组件32还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杆323,其用于当腿托本体1与固定基座2分离时,通过与车身上的连接口配合将腿托本体1固定在车辆座椅上。也就是说,在需要利用腿托本体1增加车辆座椅的坐垫厚度时,可以将腿托本体放置于座椅的坐垫上,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323与车身上的连接口的配合来对腿托本体进行固定,从而将腿托本体牢固地固定在座椅的坐垫上,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窜动而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上的连接口可以为ISOFIX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32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固定部321,再如图2所示,固定部321还可以包括第二收纳部3212,其形成在固定部321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当腿托本体1用于对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时,对不使用的第二连接杆323进行收纳。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需对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的腿托本体1进行固定,此时第二连接杆323需要向外伸出,以与车身上的接口配合。而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需通过固定基座2将腿托本体1固定在车身上,在此种情况下,第二连接杆323没有用处,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连接杆323的方式将其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212内。基于此,能够避免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并无用途的第二连接杆向外伸出而勾住其他地方或造成阻碍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二收纳部可以灵活地调整第二连接杆的伸出或收纳状态,从而可以使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适用于不同使用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指的是固定部相对的两侧,也即是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分别设置在固定部的不同侧,从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收纳互不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可以包括两对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一个第一连接组件和一个第二连接组件构成一对),每对中的第二连接组件32可以分别位于腿托本体1的第一端的两侧,相应地,与这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2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31分别位于固定基座2的两侧的相应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部32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324和第二本体325,第二连接组件32固定在第一本体324上,第一本体324和第二本体325大致垂直连接,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L”型结构,该结构即为第一收纳部。第二本体325包括第一壁板3251和第二壁板3252,第一壁板3251大致垂直于腿托本体1,第一壁板3251和第二壁板3252大致垂直连接,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该空间即为第二收纳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与第一本体一同形成第一收纳部的第一壁板3251上可以设置限位块3253,限位块3253可以抵住被收纳进第一收纳部的第一连接杆322,从而对其限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杆322自动转出至第一收纳部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对用户的腿部进行支撑,如图4所示,固定基座2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4,其用于调节腿托本体1相对于垂直于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角度调节机构来对腿托进行调节,以改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角度调节机构4可以包括两组调节组件41(比如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的结构组成相同)和电机42。两组调节组件中的每组调节组件均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411和从动轮412,例如第一调节组件对应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二调节组件对应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
两组调节组件41的主动轮之间可以通过传动轴43进行连接,电机42用于驱动传动轴43转动。通过传动轴的动力传递能够同步驱动两组调节组件的齿轮对(即主动轮和从动轮)。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4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分别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从而同时驱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进而两个主动轮分别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
从动轮412用于将动力传递给腿托本体1,从而改变腿托本体1相对于垂直于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1可以固定在从动轮上,通过从动轮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连接组件运动,而又由于位于腿托本体上的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连接,进而第一连接组件的转动可以带动腿托本体运动,实现了对腿托本体的调节。
为实现对角度调节机构的固定,再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基座2可以包括基座本体21和分别设置在基座本体21两端的第一固定件22和第二固定件23。第一调节组件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22固定在固定基座2上;第二调节组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23固定在固定基座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件22可以包括第一底板221和与第一底板221大致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板222,且第一立板222大致垂直于基座本体21;第二固定件23可以包括第二底板231和与第二底板231大致垂直连接的第二立板232,且第二立板232大致垂直于基座本体21;同时第一立板222和第二立板232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4所示,第一立板222与第二立板232背离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调节组件41;第二立板232与第一立板222与背离的第二表面上设有调节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一立板222与第二立板232相对的第三表面上设有电机42,当然,电机4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立板232与第一立板222相对的第四表面上。
通过上述结构的固定基座,可以使角度调节机构的各个组成部件合理地进行分布,从而避免部件之间的干涉,同时也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障碍,此外,还可以将两个调节组件牢固地固定在固定基座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该腿托结构的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可拆卸连接,当腿托本体通过固定基座固定在座椅下方时,用来对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以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当腿托本体与固定基座分离时,腿托本体可以被放置于车辆座椅的坐垫上方,以增加坐垫的高度,这样当身形相对矮小的大龄儿童、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坐于车辆座椅上时,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乘车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基于该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可以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相应的使用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乘车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托结构包括腿托本体(1)和固定基座(2),所述腿托本体(1)可拆卸地与所述固定基座(2)连接;
所述固定基座(2)固定到车辆座椅下方的地板上;
所述腿托本体(1)被配置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通过所述固定基座(2)固定在所述地板上,适于对所述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固定基座(2)分离,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坐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还包括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用于连接所述腿托本体(1)和所述固定基座(2);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2)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固定在所述腿托本体(1)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包括具有腔体结构的连接腔(311);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包括固定部(321)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322);所述第一连接杆(322)通过所述固定部(321)固定在所述腿托本体(1)的第一端;
所述连接腔(31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22)配合并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2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部(321);
所述固定部(321)还包括第一收纳部(3211),所述第一收纳部(3211)形成在所述固定部(321)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收纳部(3211)被配置为:当所述腿托本体(1)用于增高所述车辆座椅的坐垫高度时,对不使用的第一连接杆(322)进行收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杆(323),所述第二连接杆(323)用于:当所述腿托本体(1)与所述固定基座(2)分离时,通过与车身上的连接口配合将所述腿托本体(1)固定在车身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2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固定部(321);
所述固定部(321)还包括第二收纳部(3212),所述第二收纳部(3212)形成在所述固定部(321)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收纳部(3212)被配置为:当所述腿托本体(1)用于对所述座椅上的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撑时,对不使用的第二连接杆(323)进行收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基座(2)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所述腿托本体(1)相对于垂直于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两组调节组件(41)和电机(42);
所述两组调节组件(41)中的每组调节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411)和从动轮(412);
所述两组调节组件(41)的主动轮之间通过传动轴(43)进行连接;
所述电机(42)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43)转动;
所述从动轮(412)用于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腿托本体(1),从而改变所述腿托本体(1)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轴线的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基座(2)包括基座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21)两端的第一固定件(22)和第二固定件(23);
所述两组调节组件(4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22)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3)固定至所述固定基座(2)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
CN202210283809.4A 2022-03-21 2022-03-21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114559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3809.4A CN114559867B (zh) 2022-03-21 2022-03-21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3809.4A CN114559867B (zh) 2022-03-21 2022-03-21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9867A true CN114559867A (zh) 2022-05-31
CN114559867B CN114559867B (zh) 2023-03-31

Family

ID=8172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3809.4A Active CN114559867B (zh) 2022-03-21 2022-03-21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986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42230U (ko) * 1996-12-24 1998-09-25 김영귀 보조 쿠션을 가지는 자동차 시트
US20020093215A1 (en) * 2000-11-14 2002-07-18 Hermann Gaus Foot-depositing arrangement
CN1647971A (zh) * 2004-01-30 2005-08-0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WO2011048325A1 (fr) * 2009-10-22 2011-04-28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Plancher de vehicule integrant un repose mollet
DE102013015533A1 (de) * 2013-09-18 2014-05-08 Daimler Ag Stützeinrichtung im Fußraum eines Kraftwagens
CN106458331A (zh) * 2014-03-28 2017-02-22 Be航天公司 用于实现卧床躺卧坐姿的具有分割式座椅靠背的飞行器座椅
US20180105070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CN208842269U (zh) * 2018-09-05 2019-05-10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CN212529415U (zh) * 2020-06-18 2021-02-12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腿托装置、车辆座椅总成及车辆
CN11407459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42230U (ko) * 1996-12-24 1998-09-25 김영귀 보조 쿠션을 가지는 자동차 시트
US20020093215A1 (en) * 2000-11-14 2002-07-18 Hermann Gaus Foot-depositing arrangement
CN1647971A (zh) * 2004-01-30 2005-08-0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WO2011048325A1 (fr) * 2009-10-22 2011-04-28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Plancher de vehicule integrant un repose mollet
DE102013015533A1 (de) * 2013-09-18 2014-05-08 Daimler Ag Stützeinrichtung im Fußraum eines Kraftwagens
CN106458331A (zh) * 2014-03-28 2017-02-22 Be航天公司 用于实现卧床躺卧坐姿的具有分割式座椅靠背的飞行器座椅
US20180105070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CN208842269U (zh) * 2018-09-05 2019-05-10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CN212529415U (zh) * 2020-06-18 2021-02-12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腿托装置、车辆座椅总成及车辆
CN11407459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9867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6500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JP2558451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7240965B2 (en) Fitt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8136880B2 (en) Adjustable width juvenile vehicle seat
CN108189719B (zh) 具有isofix接口的汽车座椅
US6152525A (en) Child safety seat
US20100102587A1 (en)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US20090273220A1 (en) Ottoman Device
CN107914605A (zh) 车辆座椅
JP2000025503A (ja) 座席組立体用の荷重伝達構造部材
CN114559867B (zh) 多功能车用腿托结构和车辆
CN102826027A (zh) 可自动调整角度和前后位置的车载座椅、沙发靠背头枕
KR101081192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백의 사이드 볼스터장치
CN101850734B (zh) 汽车座椅
KR101499998B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CN201761398U (zh) 一种座椅靠背的侧夹装置
KR20110054531A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KR20110031781A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CN114851924B (zh) 一种零重力座椅以及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CN218112425U (zh)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座椅
CN215323080U (zh) 滑板车
CN110774960B (zh) 腿托装置及包含其的汽车座椅
CN215752050U (zh) 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18536447U (zh) 多功能座椅、座舱布置结构以及汽车
KR20230155088A (ko) 자동차용 전동식 차일드 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