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491A -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7491A
CN114497491A CN202210065619.5A CN202210065619A CN114497491A CN 114497491 A CN114497491 A CN 114497491A CN 202210065619 A CN202210065619 A CN 202210065619A CN 114497491 A CN114497491 A CN 114497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sodium
organic framework
covalent 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56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7491B (zh
Inventor
冯金奎
魏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656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7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含有有序孔道、导离子性好、质量轻、稳定性好的共价有机框架原位生长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减少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接触,减缓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进而增加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最终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原位生长的共价有机框架比较致密,能够很好的包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颗粒,有效地缓解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有效提高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促进了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Description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系统近年来得到研究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由于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存储和分布,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受到电解液的侵蚀,进而造成电极结构不稳定、副反应严重、阻抗增加、容量衰减快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开发了一种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合成出了高稳定、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这将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包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以及原位生长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的共价有机框架。
本发明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将含有有序孔道、导离子性好、质量轻、稳定性好的共价有机框架原位生长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减少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接触,减缓了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进而增加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最终提高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将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溶解于溶剂中,得到溶液1;
(2)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均匀分散在溶液1中;
(3)将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溶解在另一份同种溶剂中,得到溶液2;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实现共价有机框架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组装。
原位生长的共价有机框架比较致密,能够很好地包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颗粒,有效地缓解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任一上述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子产品、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移动储能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由于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有望在储能装置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能够实现共价有机框架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均匀致密包覆,而且包覆层的厚度容易调控。
(2)本发明采用的共价有机框架包覆层具有多孔、导离子性好、质量轻、稳定性好等优势,不仅能够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稳定性,而且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小。
(3)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具有简单、普适性和可扩展性,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9中制备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中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对比例和实施例1中的正极在2C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前文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受到电解液的侵蚀,进而造成电极结构不稳定、副反应严重、阻抗增加、容量衰减快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改性策略,即将含有有序孔道、导离子性好、质量轻、稳定性好的共价有机框架原位生长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减少了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接触,缓解了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进而增加了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最终提高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现对该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位生长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共价有机框架。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钒钠、磷酸铁纳、氟磷酸钒钠等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在钠离子正极材料表面的共价有机框架包括:COF-LZU1、COF-42、Tf-TAPA等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COF-LZU1由对苯二甲胺和均苯三甲醛制备得到;
COF-42由2,5-二乙氧基苯-1,4-二(甲酰肼)、均苯三甲醛制备得到;
Tf-TAPA由三(4-氨基苯基)胺和均苯三甲醛(Tf)制备得到。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的质量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质量的0.05%-50%。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溶解于溶剂中,得到溶液1;
(2)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均匀分散在溶液1中;
(3)将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溶解在另一份同种溶剂中,得到溶液2;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实现共价有机框架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组装。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为二恶烷;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为对苯二甲胺、2,5-二乙氧基苯-1,4-二(甲酰肼)、三(4-氨基苯基)胺中的一种。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为均苯三甲醛。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与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的质量比为1:1;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原位组装的温度为10-90℃。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原位组装的时间为1-100h。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的电解液为醚类、酯类、腈类等。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氮气、氢氩混合气体、氦气、真空气氛等,其氧含量小于0.1ppm,水分含量小于0.1ppm。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1)将共价有机框架配体加入到的二恶烷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入到溶液1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均苯三甲醛加入到的二恶烷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溶液2。
(4)将(3)中溶液2加入到(2)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加入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该指出,所述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图1):
(1)将5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根据图2可知,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在磷酸钒钠表面。
实施例2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10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3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20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4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5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72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6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50℃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7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对苯二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80℃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8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 2,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酰肼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COF-42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COF-42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实施例9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mg三(4-氨基苯基)胺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2)将0.5g磷酸钒钠加入到(1)中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将50mg均苯三甲醛加入到5mL的二恶烷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4)将(3)中溶液加入到(2)中溶液中,然后加入1μL3M的醋酸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
(5)反应完毕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分别清洗固体颗粒三次,然后真空70℃下烘干,即得共价有机框架Tf-TAPA包覆的磷酸钒钠。
(6)将Tf-TAPA包覆的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7)将步骤(6)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对比例
对比例的实施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磷酸钒钠,PVDF和导电碳黑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分散到NMP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浆料。然后把浆料涂敷在铝箔上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片。
(2)将步骤(1)中的正极片与金属钠负极配对,在惰性气氛中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测试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为1M NaPF6-EC/DEC(体积比1:1)+5%FEC。扣式电池结构包括正极壳(不锈钢)、负极壳(不锈钢)、垫片(不锈钢)、正极、钠片、电解液和隔膜(玻璃纤维)。
图3为该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性能测试
(1)以实施例1装配的扣式电池为例,利用充放电设备(新威CT-4008)对用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正极组装的电池的循环性能进行评估。同时,作为对比,还测试了用磷酸钒钠正极组装的电池(对比例)的上述性能,结果如图4所示。在电流密度为2C下,经过100次循环后,磷酸钒钠的容量保持率为94.6%,而COF-LZU1包覆的磷酸钒钠的容量保持率为97.4%。以上结果表明,COF-LZU1包覆后,磷酸钒钠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这归因于COF-LZU1包覆层对磷酸钒钠的保护,缓解了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对其的侵蚀。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钠离子正极材料;
以及原位生长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的共价有机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钒钠、磷酸铁纳、氟磷酸钒钠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在钠离子正极材料表面的共价有机框架包括:COF-LZU1、COF-42、Tf-TAPA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溶解于溶剂中,得到溶液1;
(2)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均匀分散在溶液1中;
(3)将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溶解在另一份同种溶剂中,得到溶液2;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实现共价有机框架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组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的质量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质量的0.05%-50%;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与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的质量比为1: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组装的温度为10-90℃;所述原位组装的时间为1-100h。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恶烷。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第一配体为对苯二甲胺、2,5-二乙氧基苯-1,4-二(甲酰肼)、三(4-氨基苯基)胺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的第二配体为均苯三甲醛。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应用为电动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智能电网制造。
CN202210065619.5A 2022-01-20 2022-01-20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497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619.5A CN114497491B (zh) 2022-01-20 2022-01-20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619.5A CN114497491B (zh) 2022-01-20 2022-01-20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491A true CN114497491A (zh) 2022-05-13
CN114497491B CN114497491B (zh) 2024-01-26

Family

ID=8147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5619.5A Active CN114497491B (zh) 2022-01-20 2022-01-20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74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4936A (zh) * 2022-05-30 2022-08-05 山东大学 COFs衍生的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CN116914124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深圳华钠新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290A (zh) * 2018-05-07 2018-11-0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
CN10954611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中南大学 层状金属有机磷酸盐框架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5204A (zh) * 2019-04-26 2019-08-23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包覆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3853A (zh) * 2020-03-17 2020-06-26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mof@金属纳米颗粒@co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97690A (zh) * 2019-08-12 2021-02-2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原位构筑表面包覆层的方法
CN112701285A (zh) * 2020-12-29 2021-04-23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36224A (zh) * 2019-10-29 2021-04-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锂电池
CN112886019A (zh) * 2021-02-03 2021-06-01 山东大学 一种高稳定三维MXene-COF-Li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422043A (zh) * 2021-07-19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改性磷酸钛锰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11856A (zh) * 2021-06-08 2021-11-05 贝特瑞(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290A (zh) * 2018-05-07 2018-11-0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
CN10954611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中南大学 层状金属有机磷酸盐框架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5204A (zh) * 2019-04-26 2019-08-23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包覆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97690A (zh) * 2019-08-12 2021-02-2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原位构筑表面包覆层的方法
CN112736224A (zh) * 2019-10-29 2021-04-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锂电池
CN111333853A (zh) * 2020-03-17 2020-06-26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mof@金属纳米颗粒@co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701285A (zh) * 2020-12-29 2021-04-23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86019A (zh) * 2021-02-03 2021-06-01 山东大学 一种高稳定三维MXene-COF-Li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11856A (zh) * 2021-06-08 2021-11-05 贝特瑞(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422043A (zh) * 2021-07-19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改性磷酸钛锰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润锋,郑超,李欢欢: "《有机化学与光电材料实验教程》", pages: 227 - 228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4936A (zh) * 2022-05-30 2022-08-05 山东大学 COFs衍生的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CN116914124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深圳华钠新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6914124B (zh) * 2023-09-12 2023-12-01 深圳华钠新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共价有机框架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491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7491B (zh) 共价有机框架包覆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64365A (zh) 一种氮-硫共掺杂多孔碳负载氧化锌的负极材料及制法
CN111916693A (zh) 一种制备有机物包覆高镍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0600680A (zh) 一种正极浆料及包括该正极浆料的正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11430672B (zh) 一种二氧化硅/碳布自支撑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3624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73917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072076B (zh) 一种锂金属电池负极表面的改性方法
CN111705315B (zh) 一种改性铜三维骨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16825947A (zh) 一种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14128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94114A (zh) 一种钠电池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13400A (zh) 一种改性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及其电池
CN115020680B (zh) 一种MXene包覆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
CN116826059B (zh) 一种应用于海洋环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949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344779B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锂电池
CN117525372B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CN117004162A (zh) 一种梯度分布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CN117133870A (zh) 一种垂直多孔道硅电极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16081627A (zh) 一种多孔SiOx@C复合材料的原位液相制备方法
CN116666545A (zh) 一种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110915A (ko) 요크-쉘 (Yolk-Shell) 구조를 갖는 나노 크기의 실리콘/탄소복합 음극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실리콘/탄소복합 음극재
CN116344736A (zh) 负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和电芯
CN117810358A (zh) 一种复合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