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5473A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5473A
CN114435473A CN202111073409.2A CN202111073409A CN114435473A CN 114435473 A CN114435473 A CN 114435473A CN 202111073409 A CN202111073409 A CN 202111073409A CN 114435473 A CN114435473 A CN 114435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ttery pack
frame
width direc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34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5473B (zh
Inventor
原康洋
渡边顺平
是石智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35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5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5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5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62D21/0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transverse members providing body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de-hipped frame type, i.e. a wide box-shaped mid portion with narrower sections extending from said mid portion in both fore and aft dir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07Measures or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attenuating colli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车辆下部结构具备:骨架部件,其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电池组,其被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骨架部件之间;连结部件,其从所述电池组起而至少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将所述骨架部件的与所述电池组相比靠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组进行连结;电子设备,其被搭载于所述连结部件上。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20-29134号公报中,提出有一种如下的电动汽车,即,在自动驾驶车辆等中,通过将驱动单元以及自动驾驶单元等设置在保护区域内,并且将清洗单元等配置在与保护区域相比靠车外侧的碰撞缓冲区内,从而在碰撞时对自动行驶中所必需的驱动单元以及自动驾驶单元的损伤进行抑制,进而能够在碰撞后进行自动行驶。
虽然在上述日本特开2020-29134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汽车中,除了驱动单元以及自动驾驶单元以外,还在车辆前部或者车辆后部配置有向传感器供给电力的动力单元以及上述传感器单元等,但是在确保车厢内的空间的同时对压缩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稳定支承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实情,获得一种能够在确保车厢内的空间的同时对电子设备稳定地进行支承的车辆下部结构。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具备:骨架部件,其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电池组,其被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骨架部件之间;连结部件,其从所述电池组起而至少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将所述骨架部件的与所述电池组相比靠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组进行连结;电子设备,其被搭载于所述连结部件上。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车辆的骨架部件中的、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之间配置有电池组,并且电池组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通过连结部件而与骨架部件连结。即,通过使电池组还经由连结部件而与骨架部件连结,从而提升了车身刚性。
此外,在将电池组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设置电子设备,从而能够确保被设置在电池组和电子设备之上的车厢的地板面低地板化,以确保车厢的空间。
而且,通过将电子设备搭载到对质量较大的电池组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从而能够稳定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承。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骨架部件包括第二骨架部件,所述第二骨架部件将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骨架部件的与配置有所述电池组的第一区域相比靠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的第二区域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结,所述连结部件对所述电池组和所述第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
在第二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设置有对左右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结的第二骨架部件。因此,在车辆的碰撞时被输入到左右任意一方的第一骨架部件上的碰撞载荷会经由第二骨架部件而被传递并分散到另一方的第一骨架部件上。因此,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此外,在对电池组和第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设置电子设备,从而使被设置在电池组和电子设备之上的车厢的地板面低地板面化,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车厢的空间。
而且,通过将电子设备搭载到对质量较大的电池组和第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从而能够稳定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承。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二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所述第一骨架部件中,所述第二区域高于配置有所述电池组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骨架部件对所述第一骨架部件的第二区域的下侧彼此进行连结,并且,在车辆正面观察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池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重叠。
在第三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第一骨架部件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第二区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形成为高于配置有电池组的第一区域。在第一骨架部件中被形成得较高的第二区域的下侧,第二骨架部件将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彼此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结。并且,该第二骨架部件和电池组通过连结部件而被连结在一起。
因此,在第一骨架部件的与第二区域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配置有连结部件。其结果为,被配置在第一骨架部件的第一区域之间内的电池组和被搭载在连结部件上的电子设备在正面观察时重叠。即,电池组与被配置在连结部件上的电子设备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之差变小,从而能够实现被设定在电池组和电子设备之上的车厢的地板的低地板化,进而能够增加车厢的空间。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到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所述连结部件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池组之间,设置有通过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被输入的载荷而使所述连结部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屈曲的脆弱部。
在第四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在从设置有连结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向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对电池组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将以脆弱部为起点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折曲,从而抑制了从连结部件向电池组输入碰撞载荷的情况,并且通过使被搭载于连结部件上的电子设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移,从而防止或者抑制了电子设备与电池组发生干涉的情况。即,防止或者抑制了随着碰撞载荷的输入而导致的电池组的损伤。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连结部件被设置为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在左右一对的所述连结部件中的每一个上搭载有电子设备。
在第五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由于在被设置为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连结部件中的每一个上搭载有电子设备,因此能够在确保车辆的左右平衡的同时将电子设备搭载于连结部件上。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电子设备为压缩机。
在第六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由于在对质量较大的电池组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搭载了压缩机,因此能够对作为振动物的压缩机稳定地进行支承。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为,在第六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压缩机用于所述车辆的空调、或者用于被设置在车辆中的传感器的清扫。
在第七方式的车辆用下部结构中,通过将用于车辆的空调的压缩机或者用于传感器的清扫的压缩机搭载于左右一对的每一个连结部件上,从而能够将压缩机稳定地搭载于车辆中,并且能够确保车厢的空间。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能够在确保车厢内的空间的同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而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下部结构的车辆的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后部侧的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并且为还示出了车辆后碰撞时的变形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压缩机搭载部分的剖视图(图6的6-6线剖视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压缩机搭载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压缩机搭载部分的剖视图(图8的8-8线剖视图);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压缩机搭载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被适当示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RH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右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左右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则设为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朝向车辆前方向的情况下的左右。
如图2所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的车辆10具备钢制的车身12、对车身12进行支承的钢制的框架14,从而被设为所谓的框架结构。
车身12的外形被设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箱状,并且构成供乘员搭乘的车厢的主要部分。另外,车身12以及框架14基本上被设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称的结构。
车身12被构成为,包括构成车身12的车辆上方侧的部分的未图示的车顶部、构成车身12的车辆下方侧的部分的未图示的地板部、以及将车顶部和地板部于车辆上下方向连结的未图示的四个立柱部。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框架14在于车辆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一对侧框架部16的前方侧,具备被架设在一对侧框架部16之间的前侧第一横向构件部18、前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0以及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此外,框架14在于车辆宽度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一对侧框架部16的后方侧,具备架设在一对侧框架部16间的后侧第一横向构件部24、后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6以及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
侧框架部16整体上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成为包括前框架部16A、主框架部16B、后框架部16C、前脚踏部16D以及后脚踏部16E,并且被设为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截面被设为封闭截面的封闭截面结构。
更详细而言,前框架部16A构成侧框架部16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此外,在前框架部16A上设置有用于对车身12进行支承的一对安装架部30,在前框架部16A的安装架部30之间设置有悬架塔32。并且,在悬架塔32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减震器等。
主框架部16B构成侧框架部16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的部分,其被配置在前框架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车辆下方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
此外,在主框架部16B之间配置有能够向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池组34。该电池组34被构成为,包括构成其外壳的铝合金制的未图示的电池组壳体、以及被配置在电池组壳体的内侧的未图示的多个电池组模块。
另外,电池组34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其主要的部分被收纳在主框架部16B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参照图2)。并且,电池组34通过未图示的结合部件而被安装在主框架部16B的下表面上。
前脚踏部16D被设置在前框架部16A与主框架部16B之间。该前脚踏部16D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从前框架部16A向车辆后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并且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从前框架部16A向车辆后方侧且车辆下方侧延伸出。
另外,由于后框架部16C和后脚踏部16E与前框架部16A、前脚踏部16D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对称地设置,因此标注同样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前侧第一横向构件部1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前方侧的安装架部30的车辆下方侧对前框架部16A彼此进行连结。即,如图2所示,具有从前框架部16A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支承部18A、和将一对支承部18A的下端彼此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接的连接部18B。因此,前侧第一横向构件部18在前框架部16A的下侧将一对前框架部16A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
前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悬架塔32的车辆下方侧将前框架部16A彼此连结在一起。即,具有从前框架部16A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支承部20A、和对一对支承部20A的下端彼此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接的连接部20B。因此,前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0在前框架部16A的下侧将一对前框架部16A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
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框架部16A中的与前脚踏部16D的边界处将前框架部16A彼此连结在一起。即,如图2所示,具有从前框架部16A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支承部22A、和将一对支承部22A的下端彼此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接的连接部22B。因此,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在前框架部16A的下侧将一对前框架部16A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
另一方面,后侧第一横向构件部24、后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也与前侧第一横向构件部18、前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0、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称地设置。即,后侧第一横向构件部24、后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分别具有支承部24A、26A、28A和连接部24B、26B、28B,因此,后侧第一横向构件部24、后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分别在后框架部16C的下侧将一对后框架部16C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
而且,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和电池组34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一对加强件46而被连结在一起。加强件4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其车辆前方侧端部(以下,称为“前端”)被安装在电池组34的车辆后方侧端部(以下,称为“后端”)上。此外,加强件46的后端被安装在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上,从而使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与电池组34连结在一起。此外,在该加强件46的上部搭载有空调用压缩机82或者清扫用压缩机84。
(加强件)
如图6所示,加强件46经由第一托架42而被安装在电池组34上,并且经由第二托架44而被安装在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上。另外,加强件46相当于“连结部件”。
第一托架42为被安装在电池组34上的部件,并具有被安装在电池组34的上表面上的第一部件50、和被安装在电池组34的下表面上的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0的前端与电池组34的后端侧的上表面接合,并且第二部件52的前端与电池组34的后端侧的下表面接合。此外,通过使构成第一托架42的第一部件50的后端与第二部件52的后端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支承部54。
第二托架44为被安装在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上的部件。第二托架44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准部60、从基准部60的上端起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上表面安装部62、从基准部60的下端起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下表面安装部64、和从基准部60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支承部66。
通过使上表面安装部62与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的上表面28A接合,并且使下表面安装部64与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的下表面28B接合,从而使第二托架44被安装在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上。
加强件46具有截面呈帽子形状的上部部件70、和截面呈帽子形状的下部部件72,通过使上部部件70的凸缘部与下部部件72的凸缘部彼此接合,从而形成封闭截面结构。
加强件46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件,其通过使下部部件72的下壁部72A的前端被载置于第一托架42的支承部54上,并且将螺栓74的轴部74A插入到从上部部件70的上壁部70A贯穿下部部件72的下壁部72A的孔部中、且被结合于设置在第一托架42的支承部54的下表面上的未图示的焊接螺母中,从而被固定在第一托架42上。
此外,加强件46通过使下部部件72的下表面的后端被载置于第二托架44的支承部66上,并且将螺栓76的轴部76A插入到从上部部件70的上表面贯穿下部部件72的下表面的孔部中、且被结合在被设置于第二托架44的支承部66的下表面上的未图示的焊接螺母中,从而被结合于第二托架44上。
即,加强件46经由第一托架42、第二托架44而被安装在电池组34和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上,从而将电池组34和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连结在一起。
另外,在加强件46的上部部件70的上壁部70A的前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后述的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相比靠电池组34)侧,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作为截面三角形的V槽的脆弱部80。
(压缩机安装结构)
对被搭载于以这样的方式而构成的加强件46上的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和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空调用压缩机82被设为其外形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圆柱状。该空调用压缩机82被设为涡旋式。
另外,空调用压缩机82为,构成车辆10的空调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向未图示的电容器供给被压缩了的冷却介质的构件。
此外,空调用压缩机82被载置于相对于车辆1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而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加强件46上。即,空调用压缩机82经由以包括支承部件90、支承部件92以及橡胶轴套94的方式而构成的“第一安装部96”而相对于加强件46被固定。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支承部件90在加强件46上被配置于空调用压缩机82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并且通过使钢制的板材被弯折而构成。该支承部件90被构成为包括下壁部90A和纵壁部90B,所述下壁部90A的板厚方向被设为车辆上下方向,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纵壁部90B从下壁部90A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周缘部起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下壁部90A上,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有一对缝隙部98,缝隙部9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被形成在下壁部90A上,并且成为车辆宽度方向左侧被开放的状态。在这些缝隙部98中分别嵌合有橡胶轴套94,在橡胶轴套94中形成有于车辆上下方向被贯穿的未图示的贯穿部。并且,螺栓100的轴部100A从车辆上方侧被插穿到橡胶轴套94中,并且通过使轴部100A被结合于设置在加强件46的上部部件70的上壁部70A的下表面上的焊接螺母102中,从而使支承部件90相对于加强件46而被固定。
另一方面,在纵壁部90B上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有一对未图示的贯穿部。并且,从这两个贯穿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插穿有螺栓104的未图示的轴部,并且通过使该轴部与设置在空调用压缩机82的罩上的未图示的内螺纹部结合,从而使纵壁部90B相对于空调用压缩机82而被固定。
支承部件92被配置在空调用压缩机82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并且被设为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与支承部件90镜像对称的结构。关于该支承部件92,其下壁部92A经由橡胶轴套94以及螺栓100而相对于加强件46被固定,且其纵壁部92B经由螺栓104(未图示)而相对于空调用压缩机82被固定。
另一方面,清扫用压缩机84被设为基本上与空调用压缩机82同样的结构。
此外,如图1所示,清扫用压缩机84相对于车辆1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而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加强件46上。并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清扫用压缩机84经由以包括支承部件90、支承部件92以及多个橡胶轴套94(未图示)的方式被构成的“第二安装部116”而与空调用压缩机82同样地相对于框架14的加强件46被固定。
另外,清扫用压缩机84为,向被配置在车辆的前部处的传感器48(参照图2)供给压缩空气的构件。即,其为通过向传感器48的检测面吹送压缩空气,从而将附着在检测面上的灰尘去除的构件。
(作用)
在该车辆下部结构中,在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框架部16之间配置有电池组34,并且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46从而使电池组34的后端与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被连结在一起。因此,由于电池组34的左右与侧框架部16连结,且车辆后方与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连结,因此提升了车身刚性。
此外,由于空调用压缩机82和清扫用压缩机84通过对质量较大的电池组34和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进行连结的加强件46而被支承,因此能够被稳定地支承。
尤其是,由于作为振动物的空调用压缩机82和清扫用压缩机84经由橡胶轴套94等而被支承在加强件46上,因此防止或抑制了振动经由框架14被传递到车厢中的情况。
在该车辆下部结构中,设置有将左右一对的侧框架部16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的前侧第一横向构件部18、前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0、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后侧第一横向构件部24、后侧第二横向构件部2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以下,称为“横向构件部18至28”)。
因此,在车辆的碰撞时被输入到左右任意一方的侧框架部16上的碰撞载荷会经由横向构件部18至28而被传递并分散到另一方的侧框架部16上。因此,提高了车辆10的碰撞安全性。
此外,由于电池组34经由向车辆前后方侧延伸的加强件4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而与侧框架部16连结,因此电池组34被稳定地保持。
而且,在该车辆下部结构中,在一对的侧框架部16中作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主框架部16B之间配置有电池组34。另一方面,在侧框架部16中与主框架部16B相比靠车辆前方侧或者车辆后方侧(车辆前后方向一侧)的前框架部16A或者后框架部16C与主框架部16B相比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形成得较高。在侧框架部16中被形成得较高的前框架部16A或者后框架部16C的下侧,配置有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
因此,如图3所示,对电池组34和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进行连结的加强件46被配置在与电池组34同样低的位置处。因此,被搭载于加强件46上的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在从车辆正面观察时与电池组34重叠。即,即使将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搭载于加强件46上,也不会使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与电池组34的上下方向高度的差(高低差)变大。
因此,能够将车辆10的车厢的地板86(参照图3)设为平展至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配置区域为止,并且能够使地板86低地板化。即,能够实现车厢的空间的增大,并且使车厢使用便利性提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搭载于加强件46上的空调用压缩机82或清扫用压缩机84的高度低于被主框架部16B支承的电池组34的高度。即,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空调用压缩机82或清扫用压缩机84并没有与电池组34相比而向上方突出。
因此,即使将空调用压缩机82或清扫用压缩机84搭载于加强件46上,也不会使车辆10的车厢的地板86(参照图3)上升,此外也不需要设置阶梯。
此外,在该车辆下部结构中,由于在以左右一对的形式而被设置的加强件46中的每一个上分别搭载有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因此,能够在确保车辆10的左右平衡的同时,将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稳定地搭载于加强件46上。
而且,如图4所示,在该车辆下部结构中,在车辆10被后方碰撞,从而在车辆10上被输入了从车辆后方侧朝向车辆前方侧的碰撞载荷的情况下,碰撞载荷会经由框架14的侧框架部16、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加强件46而输入到电池组34上。此时,加强件46将以脆弱部80为起点而使后侧向上方弯折,从而抑制了碰撞载荷从加强件46被输入到电池组34上的情况。尤其是,通过使加强件46的与脆弱部80相比靠后侧向上方弯曲,从而使被搭载于加强件46上的空调用压缩机82和清扫用压缩机84分别向与电池组34相比靠上方进行位移,因此防止或者抑制了与电池组34发生干涉的情况。即,在车辆10的后方碰撞时,防止或者抑制了电池组34的损伤。
另外,在图4中,利用实线来表示变形前,利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变形后。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7以及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下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一安装部96以及第二安装部116被设为,能够对因空调用压缩机82以及清扫用压缩机84而导致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振动进行吸收的结构这一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安装部96和第二安装部116被设为基本上同样的结构,因此列举第一安装部96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96除了具备支承部件90、支承部件92以及橡胶轴套94以外,还具备上侧支承部136、下侧支承部138以及橡胶轴套140。
上侧支承部136以包括基板部142以及一对支承板部144的方式而构成。基板部142被配置在空调用压缩机82的车辆下方侧,并且具备将板厚方向设为车辆上下方向的板状的下板部142A。此外,在下板部142A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处设置有从下板部142A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42B。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伸出部142B上安装有支承部件90,在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伸出部142B上安装有支承部件92。
此外,从下板部142A的车辆前后方向两侧的周缘部起,自下板部142A而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分别将板厚方向设为车辆前后方向的纵板部142C。并且,在这些纵板部142C上分别安装有支承板部144。另外,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空调用压缩机82位于前后的纵板部142C的彼此之间。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支承板部144以包括构成其主要的部分的主板部144A和一对安装板部144B的方式而构成。主板部144A将板厚方向设为车辆前后方向,并且被设为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随着趋向于车辆下方侧而被扩宽的U字状的板状。
另一方面,安装板部144B被设为从主板部144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起而分别向空调用压缩机82的作为相反侧的前方以及后方延伸出的板状。此外,安装板部144B的板厚方向被设定为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而倾斜的方向,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一对安装板部144B时,一对安装板部144B间的间隔随着去趋向于车辆下方侧而收窄。另外,支承板部144通过利用焊接而形成的未图示的接合部而被安装在基板部142上。
下侧支承部138以包括基板部146以及一对固定板部148的方式而被构成。基板部146被配置在基板部142的车辆下方侧,并且具备将板厚方向设为车辆上下方向的板状的下板部146A。
此外,从下板部146A的车辆前后方向两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周缘部起分别延伸有安装板部146B。该安装板部146B位于安装板部144B的车辆下方侧,并且将板厚方向设为与安装板部144B的板厚方向相同的方向。
并且,在安装板部146B与安装板部144B之间,以将轴向设定为与安装板部144B的板厚方向相同的方向的状态而配置有橡胶轴套140。另外,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橡胶轴套140的轴线与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橡胶轴套140的轴线的交点成为与空调用压缩机82的可动涡管的旋转中心一致。
固定板部148被设为,将板厚方向设为车辆上下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的板状。该固定板部148在基板部146的车辆下方侧、且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于安装板部146B的空调用压缩机82侧与安装板部146B邻接地配置,并且通过利用焊接等而实现的未图示的接合部而被安装在基板部146上。
此外,在固定板部148的两端部处形成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一方被开放的缝隙部150,在该缝隙部150中分别嵌合有橡胶轴套94。并且,螺栓100的轴部100A从车辆上方侧被插穿到橡胶轴套94中,并且通过使轴部100A被结合在设置于加强件46的上部部件70的上壁部70A的下表面上的焊接螺母102中,从而使第一安装部96相对于加强件46而被固定。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设为基本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橡胶轴套140相对于空调用压缩机82而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因此能够通过这些橡胶轴套140来对空调用压缩机82所产生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振动进行吸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用压缩机84的第二安装部116也与第一安装部96同样地具备多个橡胶轴套140(未图示),因此能够通过这些橡胶轴套140来对清扫用压缩机84所产生的车辆宽度方向的振动进行吸收。
<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强件46上载置有空调用压缩机82、清扫用压缩机8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电子设备,则也可以是其他的设备。例如,也可以是变换器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电池组34与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之间也设置加强件46A(参照图2)。此外,在替换加强件46而设置加强件46A的情况下,将会在加强件46A上分别载置空调用压缩机82和清扫用压缩机84。另一方面,在同时设置有加强件46和加强件46A的情况下,优选为,在空间上有富余的车辆后方侧的加强件46上分别搭载空调用压缩机82和清扫用压缩机84。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加强件46A、46而将电池组34的前后分别连结于前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2、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因此车身刚性进一步提升。
而且,虽然加强件46设为了将电池组34和后侧第三横向构件部28进行连结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将电池组34与侧框架部16进行连结的结构(参照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加强件46B)。
此外,在一系列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被设置在加强件46上的脆弱部80为被设置在上部部件70的上壁部70A上的V槽,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从车辆后方侧被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使加强件4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屈曲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被形成在上壁部70A上的孔部等。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安装部96以及第二安装部116以包括橡胶轴套94的方式被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根据车辆10的规格等,也可以将第一安装部96以及第二安装部116设为不包括橡胶轴套94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备:
骨架部件,其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第一骨架部件;
电池组,其被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骨架部件之间;
连结部件,其从所述电池组起而至少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将所述骨架部件的与所述电池组相比靠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组进行连结;
电子设备,其被搭载于所述连结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所述骨架部件包括第二骨架部件,所述第二骨架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骨架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将与配置有所述电池组的第一区域相比靠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的第二区域于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结,
所述连结部件对所述电池组和所述第二骨架部件进行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第一骨架部件中,所述第二区域高于配置有所述电池组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骨架部件将所述第一骨架部件的第二区域的下侧彼此进行连结,并且,
在车辆的正面观察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池组重叠。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连结部件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池组之间,设置有通过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被输入的载荷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屈曲的脆弱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被设置为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一对,在左右一对的所述连结部件中的每一个上搭载有电子设备。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为压缩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
所述压缩机用于车辆的空调、或者用于被设置在所述车辆中的传感器的清扫。
CN202111073409.2A 2020-10-16 2021-09-14 车辆下部结构 Active CN114435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4948 2020-10-16
JP2020174948A JP7405059B2 (ja) 2020-10-16 2020-10-16 車両下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5473A true CN114435473A (zh) 2022-05-06
CN114435473B CN114435473B (zh) 2024-06-25

Family

ID=8118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409.2A Active CN114435473B (zh) 2020-10-16 2021-09-14 车辆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8862A1 (zh)
JP (1) JP7405059B2 (zh)
CN (1) CN114435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2651A1 (en) * 2022-07-11 2024-01-18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n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of a vehicle frame assembly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1914A (ja) * 2007-09-06 2009-03-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電気自動車
JP2011168242A (ja) * 2010-02-22 2011-09-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15104954A (ja) * 2013-11-28 2015-06-08 アイシン軽金属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用フレーム構造体
CN104756305A (zh) * 2012-11-05 2015-07-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调温装置
CN107009861A (zh) * 2015-12-22 2017-08-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9263727A (zh) * 2017-07-13 2019-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9941083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电池组保护结构及具备其的车辆
CN110774877A (zh) * 2018-07-24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N110901766A (zh) * 2018-09-18 202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5622B2 (ja) 2016-01-12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10017037B2 (en) 2016-02-09 2018-07-10 Nio Usa, Inc. Vehicle having a battery pack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ross rails of a frame structure
JP6840934B2 (ja) 2016-04-25 2021-03-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2018030557A (ja) * 2016-08-26 2018-03-0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取付け構造
US9937781B1 (en) 2016-12-19 2018-04-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pack mounting architecture with shear plate for electric drive motor vehicles
JP6686948B2 (ja) * 2017-03-23 2020-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635101B2 (ja) * 2017-10-13 2020-01-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724954B2 (ja) * 2018-08-21 2020-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1914A (ja) * 2007-09-06 2009-03-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電気自動車
CN101641251A (zh) * 2007-09-06 2010-02-0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
JP2011168242A (ja) * 2010-02-22 2011-09-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04756305A (zh) * 2012-11-05 2015-07-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调温装置
JP2015104954A (ja) * 2013-11-28 2015-06-08 アイシン軽金属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用フレーム構造体
CN107009861A (zh) * 2015-12-22 2017-08-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9263727A (zh) * 2017-07-13 2019-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9941083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电池组保护结构及具备其的车辆
CN110774877A (zh) * 2018-07-24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N110901766A (zh) * 2018-09-18 202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5473B (zh) 2024-06-25
US20220118862A1 (en) 2022-04-21
JP2022066046A (ja) 2022-04-28
JP7405059B2 (ja)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8745B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09263456B (zh) 车身结构
EP1674316A1 (en) Drive motor fixing structure and fixing method
JP2018158688A (ja) 車両下部構造
EP3741652A1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n electric vehicl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2124427B (zh) 车架式车辆的车辆结构
CN110171477B (zh) 车身结构
US12030374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of a component on an axle carri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passenger car
US11077880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4435473B (zh) 车辆下部结构
US11014458B2 (en) Die-cast aluminum bracket
CN114620131A (zh) 车身构造
JP6828628B2 (ja) 車体構造
JP2023002335A (ja) 運転席周辺構造
US12049130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4537536B (zh) 车身构造
CN113492923B (zh) 车辆
JP2020111069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698076B2 (ja)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KR20060109632A (ko) 자동차의 카울사이드패널 보강구조
JP2004330942A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7519032B2 (ja) 電動車両の下部構造
US20230264558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including reinforcement members
CN114379328B (zh) 车辆用压缩机搭载结构
EP4234369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