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4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48A
CN1144348A CN95106549.1A CN95106549A CN1144348A CN 1144348 A CN1144348 A CN 1144348A CN 95106549 A CN95106549 A CN 95106549A CN 1144348 A CN1144348 A CN 1144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tion
setting
mentioned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65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18C (zh
Inventor
田中友辉
安宅宏之
岩崎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04N1/00968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by scanning marks on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在操作了动作设定用纸输出键(OPS键)时,将存储在数据ROM内的动作设定用图像(模板)印刷到用纸上作为动作设定用纸(Op-用纸)输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扫描器读取动作设定用纸的动作设定用图像,根据读取的图像中的选择项目设定动作模式,并根据该动作模式进行图像的形成。通过印刷输出动作设定用图像,可以以本图像形成装置本身的图像质量提供原稿的动作设定用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传真机、页式印刷机或将这些机器组合的机器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通过读入记载在纸上的一定格式的图像可以进行动作模式设定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先有的复印机中,动作模式通过由操作者按照用纸尺寸及放大/缩小率等各设定项目在操作面板上顺序设定而确定。然后,通过按压起动键,进行以确定的动作模式的复印输出。
另一方面,例如在特开平5-112064号公报中记载的印刷装置是利用扫描器读取标记纸形式的动作设定用纸,分析其内容,例如作为复印纸的尺寸,识别标记的是A4,B4,B5等选择项目中的哪一项,自动地设定所标记的项目。
另外,在特开平5-63868号公报记载的复印机中,将在纸的四角标有指定的条型码的纸作为动作设定用纸,将该动作设定用纸与原稿一起放入自动给纸装置内,利用开始送到原稿台上的动作设定用纸,可以与上述印刷装置一样,自动地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然后,接着传送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复印动作按照上述设定的动作模式进行。这样,便可减轻在操作面板上的设定作业的麻烦。
但是,当反复进行使用上述动作设定用纸的作业时,容易产生由于错误读取而引起的误动作。即.由于对于每个作业都需要动作设定用纸,因此,通常通过反复顺序复制原始的动作设定用纸来作成实际使用的动作设定用纸。这时,随着复制的反复进行,作为动作设定用纸的一定格式的图像质量将降低以及发生位置错动等现象,从而产生不能读取以及读取图像的分析错误。因此,将成为产生上述误动作的结果。
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像数字复印机等那样具有多种功能并具有与各功能对应的多个设定项目数的装置,当如上述那样直接应用利用动作设定用纸的标记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时,将产生如下问题。例如,对每个设定项目全部都记上标记来作业,反而会降低作业性及操作性。另外,当有漏记入时,将以操作者所未予期的动作模式进行复印动作,结果便容易产生误操作。
曾经考虑过这样的结构,即对于不论哪个选择项目都未加标记的设定项目,自动地设定为例如工厂出厂时的缺省值。但是,这时,由于用缺省值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设定并不限于操作者平时所能识别的内容,所以,不能完全克服进行操作者所未予期的复印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减少利用动作设定用纸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时的误动作、同时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及操作的方便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动作设定用纸输出键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所形成的图像;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动作模式设定器是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动作设定用纸输出键用于指示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印刷输出;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是在操作了上述动作设定用纸输出键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并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该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具有强调处理控制器,用于在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对特定的选择项目的记载实施与其他选择项目的记载不同的强调描绘处理并作成输出用的动作设定图像。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存储器内存储着动作设定用图像,根据该动作设定用图像,印刷并输出动作设定用纸。因此,可以以本图像形成装置本身的图像质量,并且,以确实由读取器的读取所得到的图像质量提供作为图像质量不降低、位置不发生错动的原始的动作设定用纸。所以,与使用先有的复制并顺序作成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发生读取错误等,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发生误动作。
另外,在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对特定的选择项目,作成实施过强调描绘处理的输出用动作设定图像。这样,还可以将印刷并输出该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作为向操作者通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信息的工具来灵活应用。
例如,在对不论哪个选择项目都未加标记的设定项目设定工厂出厂时的缺省值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对与缺省值对应的选择项目实施强调描绘处理再输出,操作者可以一目了然地识别出如果未进行设定会成为什么样的设定。因此,可以防止误操作,同时,可以减轻记入标记的麻烦。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最好包括失配处理器,对于由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的选择标记,当发现不能获得模式设定的失配位置时,该失配处理器便控制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对有失配位置的选择项目实施强调描绘处理。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用动作设定用纸的操作者所作的设定中,例如在用纸尺寸的设定项目中,当表示两种用纸尺寸的各选择项目中分别有附加上标记的记入错误时,就印刷并输出对与错误的发生项目相当的设定项目进行了强调描绘处理的动作设定用纸。这样,便可通知操作者错误的发生位置,于是,操作者不必检查哪个位置有设定错误,便可立即纠正错误。因此,可以减少使用动作设定用纸的设定中的误操作以及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的描述可以充分了解。另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也可以了解。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2(a)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粗体字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b)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下划线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c)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斜体字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d)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网格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e)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字体的变更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f)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附加字体的特殊符号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2(g)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利用检查用区域的着色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3(a)是在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中“用纸设定”的各选择项目的放大图。
图3(b)是用不同颜色区别图3(a)的各选择项目中不能利用的选择项目与其他选择项目的“用纸设定”栏的放大图。
图3(c)是使图3(a)的各选择项目中不能利用的选择项目成为空白的“用纸设定”栏的放大图。
图4是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复印动作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图4的复印动作中读取前处理的详细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6(a)是图4的复印动作中变量设定处理的详细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6(b)是图6(a)的变量设定处理中失配处理的详细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6(c)是图6(a)的变量设定处理中标记部分设定处理的详细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7(a)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正面图。
图7(b)是使上部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为打开状态时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8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的正面图。
图9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动作设定用纸的印刷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涉及复印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量设定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失配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7(a)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印机,从上部开始,顺序设有原稿自动供给装置(以后,简称为ADF)1、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器)2、两面单元3、多个给纸单元4……。另外,排纸单元5设在数字复印机的左侧的侧面。
如图7(b)所示,ADF1安装成相对于图像形成部2的上面可以开闭。图像形成部2在其上面具有由透明玻璃板构成的原稿台6。由线性图像传感器构成的作为读取器的原稿读取部(以后,简称为扫描器)7设在原稿台6的下侧。该扫描器7通过扫描置于原稿台6上的原稿(图中未示出)读取该原稿上描绘的图像信息。
另外,图像形成部2具有用于检测原稿台6上有无原稿的读取原稿检测传感器2a和用于检测ADF1的开闭状态的ADF开闭传感器2b。读取原稿检测传感器2a设在扫描器7的附近,ADF开闭传感器2b设在图像形成部2上面的角落位置。
如图7(a)所示,ADF1在其上面具有原稿供给托盘1a和原稿排出托盘1b。在原稿供给托盘1a上附设有用于检测该托盘1a上有无原稿的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该传感器1c在原稿置于原稿供给托盘1a上的状态下输出切换为通(ON)的信号,在原稿未置于原稿供给托盘1a上的状态下输出切换为断(OFF)的信号。
在ADF开闭传感器2b和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都处于通(ON)状态,即在ADF1关闭着并且有一些原稿累积在原稿供给托盘1a上的状态下,在复印输出这些原稿的动作模式下,最下面的原稿从原稿供给托盘1a上传送到ADF1的下面,即传送到原稿台6的上面。并且,该原稿在原稿台6上一旦停止,利用扫描器7的扫描读取图像后便从原稿台6上向原稿排出托盘1b上送出。直至原稿供给托盘1a上的原稿供给完为止即直至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的检测信号成为断(OFF)为止反复进行该动作。另外,在ADF1上,进而还具有作为选择功能的原稿的正反面反转功能。
图像形成部2在内部具有图中未示出的感光鼓及显影器、定影器等,根据由扫描器7读取的图像信息以及如后面所述的那样预先存储在内部的图像信息等,在从给纸单元4…供给的复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向排纸单元5送出。
两面单元3在两面复印的动作模式时具有使由图像形成部2已在一个面形成了图像的复印纸反转的功能。通过将利用两面单元3而反转的复印纸再次供给图像形成部2,对复印纸的两面进行复印。
给纸单元4…具有分别容纳A3,A4,B4,B5等尺寸不同的复印纸的盒子。在进行复印动作时,从容纳所选择的尺寸的复印纸的给纸单元4将复印纸1张1张地向图像形成部2供给。
人工插入托盘8设在图像形成部2的排纸单元5的相反一侧的侧面,是在给纸单元4……以外可以供给复印纸的部位。上述两面单元3和给纸单元4…通过选择进行装备。另外,上述排纸单元5,作为选择功能,具有分类功能及分组功能,此外,作为作业的结束处理,还具有装钉功能等。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在复印纸上形成图像并输出的动作模式中沿着从给纸单元4…到图像形成部2、两面单元3、排纸单元5的复印纸的传送路径实际动作的部分称为印刷机。
如图7(b)所示,图像形成部2的上部前面呈倾斜状,在该部位上设有用于进行数字复印机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和状态的显示的操作面板9。如图8所示,作为用于设定动作模式的操作键,操作面板9具有起动键11、全部清除(AC)键12、中断(INT)键13、数值输入用的数字键14、动作设定用纸(OPS)输出键15、动作设定用纸无视(Ignore OPS,即:OPS无视)键16、倍率设定键17、复印纸设定键18和特殊设定键19…。
起动键11是用于使后面所述的复印动作开始的键。全部清除键12是用于将该操作面板9的设定和后面所述的动作设定用纸的设定全部清除的键。当按下该键12时,已设定的值将重新设定为工厂出厂时的缺省值或接通电源时的缺省值。中断键13是用于使在该时刻进行的复印作业中断并用于可以改变动作设定的中断复印的键。
数字键14是用于输入复印张数等时的数值输入用的键。动作设定用纸输出键15是用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并输出作为后面所述的动作设定用纸的键。动作设定用纸无视键16是用于即使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6上时也不将其视为动作设定用纸而作为通常的原稿进行处理的键。倍率设定键17由用于分别设定自动倍率设定、预置倍率设定选择、手动倍率设定等的放大缩小率的多个键构成。复印纸设定键18用于自动设定复印纸的键和用于手动设定复印纸的键构成。特殊设定键19…是用于使排纸单元5所具有的分类功能、分组功能、装钉功能等动作的键。
此外,作为显示部,操作面板9还具有复印张数显示部20、用纸尺寸显示部21、放大缩小率显示部22和预置放大缩小率显示部23。在复印张数显示部20上显示利用数字键14等设定的复印张数。对于1张原稿复印动作进行与由该复印张数显示部20所显示的张数相等的次数。在复印纸尺寸显示部21上显示复印纸的尺寸。在放大缩小率显示部22上用数值显示设定的放大缩小率。在预置放大缩小率显示部23上,例如象从A4的原稿向B5的复印纸上复印时那样,当设定按标准的放大缩小率的复印动作时,利用指示灯的点亮而显示其放大缩小率。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当在置于原稿台6上的原稿的图像中描绘着符合指定格式的图像时,就将该原稿识别为动作设定用纸,分析记入在其中的图像信息,抽出模式设定信息,根据其结果可以自动地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下面,参照图9说明这种动作设定用纸的一个例子。
在动作设定用纸(以后,称为Op-用纸)24上,为了不论从哪个方向供给都能很容易地检测模式设定信息,在正反两面的右上、左上、右下和左下共计8个位置标有表示该用纸是Op-用纸24的识别标记25…。这些识别标记25…除了表示是Op-用纸24的身份符号(ID)外,还是包含正反面、位置(右上、左上等)的符号。
另外,在Op-用纸24上,对于分别与操作面板9的各操作键对应的各设定项目,例如,如果是复印张数的栏,就设置有数字记入部26,另外,如果是复印纸设定的栏,则设置有自动用纸选择、手动插入托盘、用纸尺寸(A4、A3,B5)等的选择项目27…,同时,在各选择项目27…之前,设有□的检查用区域28…。通过给这些检查用区域28…中的某一记上V字等选择标记,可以读取已选择了哪个选择项目。
在Op-用纸24最下部的位置,还设有用于选择是否进行后面所述的NVRAM 35的改写的改写选择部分29。如果在其上记入检查标记,便可进行NVRAM 35的存储内容的改写,关于其详细情况,后面再作介绍。
下面,参照图10说明用于控制上述数字复印机的整体的控制装置的结构。
该控制装置具有成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30。控制系统30备有兼用作为动作模式设定器、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强调处理控制器和失配处理器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1(以后简称为CPU)。程序ROM 32、数据ROM(图像存储器)33、RAM 34、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后,简称为NVRAM)35和硬盘36通过数据总线37分别与CPU 31连接。
控制本数字复印机的程序存储在程序ROM 32内。在Op-用纸24上描绘的作为动作设定用图像的格式数据(以后,简称为模板)等数据存储在数据ROM 33内。利用扫描器7读取的图像数据、利用Op-用纸24设定的设定变量等存储在RAM 34内。利用操作面板9设定的设定变量等在电源断开时也存储在保持存储数据的NVRAM 35内。读取图像数据等存储在硬盘36中,电源断开时也不消失。
另外,控制上述印刷机的印刷机控制部38、设在操作面板9上的面板控制部39、控制扫描器7的扫描器控制部40和控制ADF1的ADF控制部41分别通过印刷机接口(以后,将接口简称为I/F)42、操作面板I/F43、扫描器I/F44和ADF I/F45与数据总线37连接。
印刷机的控制,通过在CPU 31与印刷机控制部38之间传递必要的数据而进行。另外,当操作上述操作面板9上的各种键时以及利用Op-用纸24进行设定变量的变更等时,可在CPU 31与面板控制部39之间传递数据。面板控制部39控制操作面板9分析所操作的键,生成与操作键对应的设定信息指令,并传送给CPU 31,另一方面,操作面板9上各显示部的显示内容根据由键操作或从CPU 31传送来的设定数据而变更。
CPU 31对扫描器7的控制以及由扫描器7读取的图像数据向RAM34的传送通过扫描器I/F44进行。另外,用于使ADF1的动作开始的指令信号以及ADF原稿检测器1c的检测信号等通过ADF I/F45在CPU 31与ADF控制部41之间进行传递。
控制系统30还具有用于与外部机器进行通信的外部I/F46,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还具有传真机(FAX)调制解调器I/F。CPU 31对FAX调制解调器的控制、从本数字复印机通过公用线路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或者从外部接收图像数据等都通过该FAX调制解调器I/F进行。
下面,说明上述控制装置中用于控制以复印动作模式为中心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CPU 31根据存储在程序ROM 32内的控制程序而动作。作为利用该动作而实现的功能,如图11所示,CPU 31设有读取分析部51、指令分析部52和描绘印字部53。RAM 34分为用于存储由扫描器7读取的图像数据的读取数据RAM 34a和用于存储由Op-用纸24设定的变量等的数据RAM 34b。
读取分析部51分析读取数据RAM 34a内的图像数据,判断该图像数据是否为从Op-用纸24读取的读取数据。并且,当图像数据是从Op-用纸24读取的读取数据时,读取分析部51分析该读取数据中的设定信息,并向指令分析部52输出与该设定信息对应的指令,另一方面,当图像数据不是从Op-用纸24读取的读取数据时,就将该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信息向描绘印字部53输出。
指令分析部52分析从读取分析部51按上述那样输入的指令以及从面板控制部39输入的设定信息指令,根据分析结果发生该时刻的复印动作所需要的控制命令,并将该控制命令向描绘印字部53及印刷机控制部38输出。
描绘印字部53根据从读取分析部51输入的图像信息、从数据ROM 33输入的数据和从指令分析部52输入的设定信息作成实际应向复印纸印字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向印刷机控制部38输出。另外,Op-用纸24和其他指示用纸的模板、控制数据(缺省值等)和字体存储在数据ROM 33内。如上所述,在通过公用线路发送图像数据的模式下,由描绘印字部53作成的图像向与上述FAX调制解调器I/F连接的FAX控制部54输出。
印刷机控制部38从描绘印字部53输入图像数据,并根据从指令分析部52输入的控制指令和该时刻存储在数据RAM 34b内的设定模式使印刷机动作,向复印纸上印字。实例进行复印动作时所需要的设定变量存储在数据RAM 34b内。另外,该数据RAM 34b还通过别的途径设置退避区域,在操作中断键13转向中断复印的情况下,当进行刚刚在此之前的按照Op-用纸24的设定内容的复印动作时,使该设定内容暂时退避直至中断复印结束为止。
利用操作面板9进行的设定内容存储在NVRAM 35内。在中断复印时,读出该存储内容,然后,通过操作起动键11,使该设定内容的复印动作开始。
下面,说明由上述CPU 31进行的本数字复印机的具体控制顺序。
如图1所示,首先,当接通电源时,进行读取数据RAM 34a等的存储器的清除及数据RAM 34b中的设定变量的初始化设定(S1)。这时,将存储在NVRAM 35内的设定内容写入数据RAM 34b内。另外,将图中未示出的Op-用纸无视标志Figno及中断标志Fint初始设定为“0”。然后,成为利用操作面板9的键操作的输入等待状态(S2),当进行了键操作时,在S3和S4便顺序进行判断操作的键是OPS键15还是起动键11的处理。
首先,当操作键是OPS键及起动键11以外的键时,便从S4进入S5,进行与操作键对应的设定变量的变更,进行返回到S2的处理。当操作键是OPS无视键16时,将上述Op-用纸无视标志Figno改写为“1”。另外,当操作键为起动键11时,就从S4进入S6,进行复印动作后进行返回到S2的处理。关于复印动作时的控制,后面再详细说明。当在进行该复印动作的过程中操作了中断键13时,就将上述中断标志Fint改写为“1”。
另一方面,在S3,当判定操作键是OPS键15时,则进行S7~S13的Op-用纸印字处理。在该处理中,首先,在S7,检测印刷机的选择设置状态和可利用的复印纸尺寸等的状态。所谓选择设置状态,是指ADF1的原稿反转功能、有无两面单元3、排纸单元5的分类功能及分组功能等。
然后,从操作面板9检测当前状态下的各种设定变量的设定状态(S8)。这时的复印张数的设定值及复印纸尺寸的设定还可以作为输出几张Op-用纸24的输出张数和输出的复印纸尺寸而识别。
并且,进行Op-用纸24的描绘处理,但是,该处理首先判断Op-用纸24的模板是否按与在S8检测到的所希望的用纸尺寸对应的尺寸存储到数据ROM 33内(S9),当尺寸不同时,则与所希望的用纸尺寸一致地对上述模板进行放大/缩小(S10)。然后,根据在S7检测的印刷机的状态对不可利用的设定项目进行后面所述的不可设定处理(S11)。接着,根据在S8检测到的动作模式的设定状态对与该设定状态对应的选择项目27…实施后面所述的强调描绘处理,作成最后的输出图像即输出用动作设定图像(S12),并将该图像向印刷机控制部38输出。这样,按图9所示的格式印刷的复印纸便以所希望的用纸尺寸输出所希望的张数(S13)。当该Op-用纸24的输出结束后,便进行返回到S2的处理。
上述强调描绘处理的例子示于图2(a)~图2(g)。这里,以图8所示的Op-用纸24中的“放大/缩小”的设定项目栏为例示出其中的“等倍”的选择项目进行强谓处理的例子。即,如图2(a)所示,“等倍”的文字印刷成比“独立变倍”等其他选择项目粗的文字。作为强调描绘处理,此外,还可以进行图2(b)的下划线处理、图2(c)的斜体文字处理、图2(d)的画网格处理等文字修饰以及如图2(e)那样将字体从粗体字变更为仿宋体的字体变更、或者像图2(f)那样附加“*”等特殊符号以及像图2(g)那样对检查用区域28进行着色等处理。
使用实施上述处理后输出的Op-用纸24进行后面所述的动作设定时,当对于例如与“放大/缩小”设定项目栏中的某个选择项目27…对应的各检查用区域28…操作者还没有附加上选择标记时,就设定为进行过强调描绘的选择项目及上述情况的“等倍”。因此,操作者在输出的Op-用纸24上在不需要变更的位置就不必加上标记。所以,操作容易,同时,操作者对不加标记时的设定状态的识别,根据上述输出的Op-用纸24也容易进行,从而可以防止设定的误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对于进行强调描绘的选择项目,取为在Op-用纸24输出之前检测的操作面板9上的各设定内容,但是,也可以代之以取为出厂时设定的缺省值及电源接通时初始设定的电源接通缺省值等。
另一方面,S8的不可设定处理的例子示于图3(b)和图3(c)。如图3(a)所示,例如,在Op-用纸24的“用纸设定”的设定项目栏内作为选择项目设有自动用纸选择、手动插入托盘、A4、A3及B5时,例如按如下方式输出印字。当印刷机的状态检测结果是检测到在A4的给纸单元4发出复印纸用完时,便如图3(b)所示的那样将A4的选择项目印刷成灰色状,或者如图3(c)所示的那样使A4的选择项目栏成为空白。这样,操作者便可一目了然地识别不能利用的设定,从而可以防止误操作。
下面,说明在图1的S6进行的复印动作的控制顺序。
当按压了操作面板9上的起动键11时,首先进行图4的S21所示的原稿读取前处理。在该处理中,如图5所示,先将原稿从ADF1向原稿台6上供给(S41),利用扫描器7读取原稿图像(S42)。然后,在按压起动键11之前,根据上述Op-用纸无视标志Figno判断是否按压了OPS无视键16(S43)。当进行了用纸无视的设定时,就结束该原稿读取前处理,如果尚未进行用纸无视的设定时,就判断在数据ROM 33内是否存在与读取的原稿的用纸尺寸对应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模板(S44),不存在时,就进行与用纸尺寸一致的与模板对应的放大/缩小的变焦动作。(S45)。
然后,将读取的原稿图像与模板进行比较,并首先根据有无上述识别标记25…,判断读取的原稿是否为Op-用纸24(S46)。不是Op-用纸24时,则结束原稿读取前处理,当判定是Op-用纸24时,则接着进行正反面的判断(S47)。当正面是正位置时,结束原稿读取前处理,如果是反面时,则判断ADF1是否具有反转功能(S48)。
当ADF1具有正反面反转功能时,利用该功能使原稿反转(S49),然后,再次进行原稿的读取(S50),结束原稿读取前处理。另外,当ADF1不具有反转功能时,则暂时停止复印动作,进行向操作者通知Op-用纸24是反面的处理(S51),结束复印动作处理。
在S51,也可以反复从ADF1供给原稿直至识别出下一个Op-用纸24,进行跳过读取其间的原稿的处理来代替向操作者的通知的处理或者同时进行两种处理。
在图4的S21进行上述原稿读取前处理之后,根据上述中断标志Fint判断上述原稿的读取动作是否是在中断模式下进行的(S22)。当不是中断模式时,就再次顺序判断读取的原稿是否为Op-用纸24和是否按压了OPS无视键16(S23,S24)。
当原稿为Op-用纸24并且尚未按压OPS无视键16时,就将读取的原稿作为以新的动作模式开始作业的动作设定用纸处理,如果在此之前有作业,则视为将该作业结束,进行前作业的结束动作(S25)。所谓作业的结束动作,是指例如排纸单元5有装钉功能并且在作业中执行进行装钉的命令时使装钉动作结束的动作。
然后,根据与Op-用纸24对应的读取数据进行变量设定处理(S26)。
该变量设定处理如图6(a)所示的那样,将读取图像与上述模板进行比较(S61),首先对于像上述复印张数的设定值那样利用数字进行输入的部分,进行文字识别处理后读取输入的数值(S62)。然后,利用文字识别及标记识别技术进行选择项目中的强调部分的识别(S63)和记入到检查用区域28中的标记部分的识别(S64)。
然后,判断各设定中是否有失配现象(S65)。这里,所谓失配,是指以相互矛盾的设定状态进行标记的情况,例如,将用纸尺寸的设定标记2个以上地方时的情况。
当判定有失配时,进行失配处理(S66),然后,进行标记部分的设定处理(S67)。
在失配处理中,如图6(b)所示的那样,首先进行复印动作的停止处理(S71),然后,在操作面板9上利用指示灯闪烁表示失配部分(S72)。并且,等待操作者再次在操作面板9上的设定处理(S73),当再次进行了设定时,就判断这样是否解除了所有的失配问题(S74),当未解除时,就返回到S72,反复进行处理。如果得到了失配全部解除的状态,就结束该失配处理。
在图6(a)的S67进行的标记部分设定处理中,如图6(c)所示的那样,首先判断是否对Op-用纸24中的改写选择部分29的标记区域进行了检查(S81),如果尚未检查,就进行与在Op-用纸24中检查过的其他设定项目的内容一致地的动作模式的设定(S82)。另一方面,当对改写选择部分29的标记区域进行了检查时,先进行与在Op-用纸24中检查过的其他设定项目的内容一致地的向NVRAM35内的写入处理,并变更其设定内容(S83)。然后,读取改写过的NVRAM 35内的全部设定内容,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S84)。这样,便可与Op-用纸24中的检查项目一致地设定动作模式,同时,可以同时进行NVRAM 35的变更。
根据需要进行上述失配处理后,通过在图6(a)的S67进行上述标记部分设定处理,进行与在S62和S64已被识别的经操作者检查过的项目一致的设定。然后,对于操作者未检查的项目,与在S62和S63已被识别的强调部分的选择项目一致地进行设定(S68)。经过以上处理,进行各变量及动作模式的设定之后,该变量设定处理即告结束。
在上述处理顺序中,在图4的S26当与Op-用纸24的设定项目对应的变量设定处理结束时,接着便根据上述ADF原稿检测器1c的输出确认此后想复印的原稿已置于ADF1上(S27),然后,进行返回到S21的处理。这样,利用上述原稿读取前处理便可将下一个原稿从ADF1向原稿台6上供给。
这时,在S23判定原稿不是Op-用纸24,于是,进而转移到判断处理(S28),判断进行判断时的原稿是否为动作设定用纸以外的指示用纸。当是动作设定用纸以外的处理时,就识别该指示用纸的内容(S29),并根据指示用纸进行变量及动作的设定(S30),然后,进行上述S27的处理。
并且,在S28判定也不是指示用纸,因此,当是通常的应复印的原稿时,便转移到S31,根据在该时刻设定的动作模式进行读取原稿图像的复印输出。然后,通过转移到S27,顺序反复进行复印输出,直至ADF1上的原稿复印完为止。在此期间,当从ADF1向原稿台6上供给新的Op-用纸24或指示用纸时,都进行向其设定的动作模式的变更。
另一方面,当在S23判定原稿不是Op-用纸24,并且,在S24判定已按压了OPS无视键16时,就从S24转移到S31。因此,这时,不进行上述作业的结束处理及变量设定处理,将该Op-用纸24视为通常的原稿,直接进行该Op-用纸24的复印动作。
然后,在S22,当利用中断标志Fint检测到操作了中断键13时,就判断刚刚在此之前的复印动作是否是按Op-用纸24的设定而动作的(S32)。若是按该设定而动作时,就使Op-用纸24的设定暂时退避到数据RAM 34b的退避区域内(S33)。但是,当在S32断定不是Op-用纸24的设定的动作模式时,不进行该退避处理。
然后,与存储在NVRAM 35内的设定一致地进行动作模式设定的变更(S34)。并且,以变更过的动作模式进行复印输出(S35),然后,转移到S27,反复进行,直至对所有的页完成该中断模式下的复印输出。
这样,当在S27检测到上述中断模式或上述Op-用纸24的设定动作模式的各复印输出已结束时,接着便判断在此之前的复印输出是否为中断模式(S36),当不是中断模式时,就与NVRAM 35内存储的设定内容一致地设定运动模式(S37)。另一方面,当是中断模式时,就在S33再次与暂时退避的动作模式设定一致地进行设定(S38),并结束复印动作的处理。这样,当以Op-用纸24的设定动作模式的复印动作结束时,便使动作模式回到NVRAM 35内存储的设定内容,使程序成为等待下一次的作业开始的状态。
另外,当Op-用纸24的设定动作模式在中断模式下被中断时,在中断模式结束时便再次设定为Op-用纸24的设定动作模式。因此,以后通过按压起动键11,对于中断后的原稿也可以以和中断前相同的动作模式再次开始进行复印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动作设定用图像(模板)存储在数据ROM 33内,根据该动作设定用图像可以印刷并输出Op-用纸24。因此,可以以本装置本身的图像质量并且以可靠地获得该装置的读取的图像质量提供合适的作为图像质量不降低以及位置不错动的原稿的动作设定用纸。因此,与使用先有的复印并顺序作成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发生读取错误,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误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Op-用纸24的输出处理中,与预先确定的缺省值或现在的设定值对应的选择项目对于该部分的字体,例如利用粗体字以及附加下划线、加网格等强调修饰或者利用斜体等字体的变更、追加表示强调的文字以及向标记部分进行着色等进行强调并印刷。另外,在Op-用纸24的变量及动作的设定中,在Op-用纸24上对于操作者未加标记的设定项目,以在Op-用纸24上进行过强调描绘的选择项目进行设定。
这样,如果操作者未进行设定,便可立即判断是成为何种设定,所以,可以防止以违背操作者的意图的动作模式的复印动作,从而可以减少误操作。另外,操作者只要通过选择读入经过组合所希望的选择项目而强调描绘了的Op-用纸24,就可以完全不用记入到Op-用纸24上而进行所希望的设定,所以,可以不进行烦杂的记入处理,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将Op-用纸24作为通常的原稿进行处理的OPS无视键16,所以,当进行预先准备与上述那样经过强调描绘的项目不同的各种Op-用纸24等的作业时,还可以和对待通常的原稿一样来复印,所以,还可以提高整体的作业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Op-用纸24的输出处理中,为了使操作者不能选择不能利用的选择项目,采用例如使之成为空白或者进行灰色印字等印刷,所以,操作者不会进行无谓的设定,从而可以减少误操作。
另外,进行Op-用纸24的输出时,将在数据ROM 33内存储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模板放大/缩小为所希望的用纸尺寸而输出,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存储模板的存储器的容量。
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将与各用纸尺寸对应的模板预先存储到数据ROM 33内的形式。这样,便可输出操作者所希望的任意尺寸的Op-用纸24,所以,可以提高使用Op-用纸24设定动作模式时的操作效率。
另一方面,在进行Op-用纸24的读取时,还将该读取图像的分析与预先存储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模板进行比较,这时,如果Op-用纸24与模板的尺寸不同,就不能正确地读取内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数据ROM 33内存储的动作设定用纸的模板,与读取的Op-用纸24一致地进行放大/缩小的调焦,所以,这时也可以使用任意尺寸的Op-用纸24。
这时,还可以构成为将与各用纸尺寸对应的模板预先存储到数据ROM 33内的形式。这样,便可进行使用任意尺寸的Op-用纸的动作模式的设定,从而可以减少Op-用纸24的尺寸的制约。因此,通过与原稿尺寸一致地选择Op-用纸24,并将其与原稿一起置于ADF1上,便可自动地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Op-用纸24的正反面,当判断为反面时,如果ADF1具有反转功能,通过将Op-用纸24反转,正确地放置为正面后,便可进行Op-用纸24的读取。这样,当操作者错误地放置了Op-用纸24时,可以自动地进行修正,所以,可以防止进行操作者所不希望的复印动作。结果,可以减少误操作,同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和装置的工作效率。
当ADF1不具有反转功能时,如果判定Op-用纸24是反面,就暂时停止复印动作,一面向操作者通知该Op-用纸24正反面倒了,一面跳过后面的原稿直到新规格的Op-用纸24出现或者ADF1上的原稿阅读完为止,所以,可以防止以操作者所不希望的结果无谓地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Op-用纸24的变量设定中,判断设定项目中是否包含相互矛盾的失配状态,当判定为失配状态时,就暂时停止复印动作,并在操作面板9上以指示灯闪烁显示失配部分,待机到操作者在操作面板9上再次设定为止,再次设定的结果如果解除了矛盾,便再次开始进行复印动作。这样,便可避免保持着矛盾的状态进行所不希望的复印动作,从而可以可靠地获得以所希望的动作模式复印的复印图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利用操作面板9进行的设定存储在NVRAM 35内,将Op-用纸24的设定和实际使用的各种设定存储在数据RAM 34内。这样,例如当开始进行中断模式时,便可立即调出NVRAM 35中的设定,另外,在中断模式结束时,便可立即回到Op-用纸24的设定模式,再次开始该动作模式的复印输出。另外,由于NVRAM 35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所以,在电源断开时也可以保持该设定内容。因此,对于各作业具有共性的设定项目,通过存储到NVRAM 35内,可以减少每次电源接通时重新设定的项目,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将是否改写NVRAM 35的存储内容的选择项目设在Op-用纸24上,除了利用操作面板9上的键操作外,还可以利用Op-用纸24进行NVRAM 35的内容变更。这样,例如像复印纸尺寸的选择的中心从B5向A4切换等那样,即使改变了各作业有共性的设定项目时,也可以用软操作来与其对应,所以,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实施例2:
下面,对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为了说明方便,对于具有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在以后所述的其他实施例中同样也照此办理。
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的结构,只是与实施例1中参照图6(a)说明过的变量设定处理的控制结构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Op-用纸24中操作者未记入标记的设定项目,构成为自动地设定经过强调描绘的选择项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则构成为不进行强调部分的识别及设定而以预先确定的缺省进行设定。
即,如图12所示,首先利用与读取图像的模板的比较(S61),进行文字识别处理(S62)和标记部分的识别(S64)。然后,判断有无失配(S65),当有失配时,和上述一样进行失配处理(S66)。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各变量和动作的设定是否无遗漏地由操作者通过标记(S91)进行了。当有未设定的项目时,就将全部变量和动作的设定初始化为预先确定的缺省设定(S92),然后,和上述实施例一样进行在S62和S64识别的标记部分的设定项目的设定(S67),并结束该变量设定处理。
在S91,当对所有的项目进行了设定并判定设定中没有选择的余地时,就不进行S92的初始化处理,并转移到S6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存储在数据ROM 33内的模板印刷输出Op-用纸24时,作为进行强调描绘的选择项目,一律选择与通过上述初始化设定的缺省值对应的项目,并使之保持不变。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Op-用纸24的变量及动作的设定处理中,识别操作者在Op-用纸24上设定的部分,并且仅在操作者设定的部分以外有设定选择的余地时,才进行将变量初始化为预先确定的缺省值的处理。因此,对于在Op-用纸24上未设定的部分,总是成为相同的动作设定,这样,便可更可靠地防止发生操作者料想不到的动作。当对所有的设定项目进行了设定时,则不进行初始化处理,而与Op-用纸24一致地进行设定,所以,可以省略初始化处理,从而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实施例3:
下面,对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的结构,只是与实施例1中参照图6(b)说明的失配处理的控制结构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1中,使控制结构成为当检测到Op-用纸24的设定中有失配状态时,在操作面板9上用指示灯的闪烁进行显示,等待操作者在操作面板9上再次进行设定。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则构成为这时等待重新从Op-用纸24的输入。
即,当检测到Op-用纸24的设定中有失配时,如图13所示,和上述一样先进行复印动作的停止处理(S71),接着,输出将失配部分进行过强调描绘的Op-用纸24(S95)。然后,便成为Op-用纸24的输入等待状态(S96)。在此期间,如上述那样,操作者在输出的Op-用纸24上进行再设定处理,并用它取代该时刻原稿台6上存在的Op-用纸24,通过按压起动键11,从S96转移到S97。在S97,对所读取的Op-用纸24上的设定判断所有的失配是否全解除了。如果全解除了,就结束失配处理,如果尚未解除,就返回到S95,再次输出对失配部分进行了强调描绘的Op-用纸24,反复进行该处理,直至所有的失配全部解除。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当Op-用纸24的设定中有失配的标记等时,由于输出对失配部分进行强调描绘的Op-用纸24,所以,操作者可以立刻识别出失配位置。这样,便可立即促进修正处理,从而可以防止误操作。实施例4:
下面,对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Op-用纸24和其他原稿一起置于ADF1上,当从ADF1上向原稿台6供给并进行读取时,根据设在其上的设定项目产生动作模式的变更。这时,当ADF1的原稿量很多、完成复印输出需要很长时间时,多数情况是操作者按压起动键11后便马上离开了装置。因此,当检测到在此期间读取的Op-用纸24的设定中有上述失配时,有可能出现一直处于复印动作停止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刚进行起动键11的操作之前可以进行Op-用纸24的动作模式的设定的控制结构。这时,由操作者将Op-用纸24另外置于原稿台6上与置于ADF1上的原稿分开。另外,下面对于实施例1中的中断键13及OPS键15和OPS无视键16操作时的各控制动作假定和上述情况一样进行,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装置中,如图14所示,接通电源时,先进行和上述一样的初始化处理,并设定Op-模式标志(以后,简称为标志)F为“0”(S101)。然后,当成为可复印状态时,检测是否按压了操作面板9上的某个键(S102)。如果尚未按下,则检查ADF开闭传感器2b(S103)。当为ON状态即ADF1为闭状态时,确认标志F是否为“0”(S104),如果是“0”,则检查ADF1的AOF原稿检测传感器1c(S105)。当为OFF状态即在原稿未置于ADF1上的初始状态下,从该S105返回到S102,因此,反复进行从S102到S105的处理。
在该状态下,如果原稿已置于ADF1上,在S105通过检测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已成为通(ON)状态,接着便检查读取原稿检测传感器2a(S106)。当为OFF状态时即别的原稿未置于原稿台6上时,将标志F设定为“1”(S107),并返回到S102进行处理。因此,以后便进行从S102经S103,S104的处理,但是,这里因为标志F不是“0”,所以,反复进行从S104返回到S102的处理,标志F保持为“1”不变。
这里,当进行将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的操作时,ADF1进行开闭。伴随该操作,在S103检测ADF开闭传感器2b的OFF状态,在S108将标志F设定为“0”,并返回到S102进行处理。并且,在将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之后,再次在ADF1关闭的时刻进行从S103经S104,S105到S106的处理,这里,检测到读取原稿检测传感器2a是通(ON)状态。
这样,接着便可进行原稿台6上的原稿的读取(S109)。并且,判断该读取原稿是否为Op-用纸24(S110)。如果原稿是Op-用纸24,就根据在该Op-用纸24上设定的设定项目,如上述情况一样,进行变量设定处理(参见图6(a))(S111)。在该变量设定处理中,如果在Op-用纸24的设定中有失配,则进行上述失配处理,由操作者进行修正。
如上述那样,当与Op-用纸24对应的变量设定处理结束时,将标志F设定为“3”(S112),返回到S102进行处理。并且,进行从S102经S103,S104的处理,直至进行键操作为止。但是在这里,由于标志F为“3”,所以,反复进行从S104返回到S102的处理,标志F在键操作输入等待状态下保持为3不变。
上面,以将原稿置于ADF1上后进行将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的操作的情况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相反,将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然后关闭ADF1,进行将原稿置于该ADF1上的操作时,在S105检测到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已成为通(ON)状态的时刻,则进行从S109经S112的处理。这样,便和上述一样进行Op-用纸24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另外,将标志F设定为“3”后,成为键操作输入等待状态。
在S110,当判定原稿台6上的原稿不是Op-用纸24时,将标志F设定为“2”(S113),返回到S102进行处理,反复进行从S102经S103,S104的处理,在标志F为“2”的状态下,成为键操作输入等待状态。
在上述各键操作输入等待状态下,当在S102检测到进行了键操作时,就判断操作的键是否为起动键11(S114)。首先,当是起动键11以外的键时,就进行与该操作键对应的设定(S115),然后,返回到S102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114判定操作键是起动键11时,接着便判断标志F是否为“3”(S116)。当标志F为“3”时,即在原稿台6上存在Op-用纸24的状态下按压了起动键11时,ADF1便进行将Op-用纸24从原稿台6上向原稿排纸托盘1b上排出的处理(S117)。然后,从ADF1供给1张原稿(S118),进行复印输出(S119)。并且,反复进行从S118到S120的处理,直至ADF原稿检测传感器1c检测到ADF1上已无原稿为止,反复进行对ADF1上的所有原稿的复印输出之后,进行返回到S102的处理。
当在S116标志F不是“3”时,接着就判断标志F是否为“1”(S121)。标志F为“1”时,是原稿置于ADF1上,并且在Op-用纸24未置于原稿台6上的状态下按压了起动键11的情况。这时,由于不需要进行上述S117的Op-用纸24的排出处理,所以,通过转移到S118,开始进行对ADF1上的原稿的复印输出。
另一方面,在S121标志F不是“1”时,例如是“2”时,是与Op-用纸24不同的用纸置于原稿台6上并按压了起动键11的情况,另外,标志F为“0”时,是在ADF1上无原稿的状态下按压了起动键11的情况。这时,只对原稿台6上的原稿进行复印输出(S122),然后进行返回到S102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并且放置原稿的ADF1为闭状态的时刻,自动地设定Op-用纸24的设定项目。因此,和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不需要利用手动设定动作模式,从而可以防止误操作和减轻操作的烦琐性。另外,当在Op-用纸24的设定中发生失配时,在进行起动键11的操作之前即操作者位于装置旁边时进行失配的显示,所以,操作者可以立即进行修正,从而不会一直处于停止复印动作的状态。
另外,由于按压起动键11之前的Op-用纸24的设定也显示在操作面板9上,所以,Op-用纸24的设定是否符合操作者的意图,操作者在该时刻可以确认,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Op-用纸24的设定之后按压了起动键11时,便自动地进行从原稿台6上排出Op-用纸24的处理,然后,进行原稿的复印输出。这样,便可省去除去动作设定用纸的麻烦,从而可以减轻操作的烦琐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在将有别于置于ADF1上的原稿的Op-用纸24置于原稿台6上的状态下可以进行Op-用纸24的设定的结构,所以,可以使Op-用纸24与原稿的尺寸不同而使用。因此,作为Op-用纸24,不限于原稿尺寸,可以使用注意的尺寸,从而可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以将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复印机而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与原稿的读取装置一起应用于具有向纸张上印刷并输出的功能的传真机、页式印刷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它们的复合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项目中举出的具体的实施形态或实施例,都是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限于这些具体例子,不应狭义地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后面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而实施。

Claims (3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用于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是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是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用以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该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具有强调处理控制器,用于在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对特定的选择项目的记载实施与其他选择项目的记载不同的强调描绘处理并作成输出用的动作设定图像。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将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描绘得比其他选择项目的文字粗。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仅对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处附加下划线。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只将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变更为斜体。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对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加上网格。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使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的字体与其他选择项目的文字的字体不同。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对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文字附加上特殊符号。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在各选择项目附加的检查用区域中仅对实施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的检查用区域进行着色处理。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器的状态使不能利用的选择项目的印刷颜色与其他选择项目的印刷颜色不同。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器的状态使不能利用的选择项目的印刷输出停止。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未对各选择项目附加选择标记时,并在使用利用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对选择项目实施强调描绘处理后由上述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印刷输出的动作设定用纸时,根据实施过强调描绘处理的选择项目设定动作模式。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具有失配处理器,当对由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的选择标记发现不能获得模式设定的失配位置时,该失配处理器控制上述强调处理控制器对有失配的选择项目实施强调描绘处理。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由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将置于上述原稿台上的动作设定用纸作为通常的原稿进行处理;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使之将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与指定的用纸尺寸一致地放大或缩小,同时印刷输出放大或缩小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与上述读取器读取图像的原稿的尺寸一致地放大或缩小存储在上述图像存储器内的动作设定用图像,并根据放大或缩小的动作设定用图像判断上述读取器读取的读取图像是否为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还具有反转器,用以使置于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正反面反转,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使上述反转器动作。
17.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将该结果通知给操作者。
18.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反复进行读取原稿的判断,直至识别出新的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与不同的用纸尺寸对应的多种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使之在上述图像存储器内存储的多种动作设定用图像中印刷输出与指定的用纸尺寸一致的用纸尺寸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与不同的用纸尺寸对应的多种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在上述图像存储器内存储的多种动作设定用图像中与上述读取器读取图像的原稿的尺寸相同尺寸的动作设定用图像来判断上述读取器读取的读取图像是否为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还具有反转器,用以使置于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正反面反转,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使上述反转器动作。
22.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将该结果通知给操作者。
23.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判定是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的读取图像的正反面不正确时反复进行读取原稿的判断,直至识别出新的输出用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2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对于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纸的图像中的选择标记当发现不能进行模式设定的失配时,将该结果通知给操作者;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2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输入装置、设定存储器、暂时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动作模式的设定事项;
设定存储器用于存储从上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
暂时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已经有效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在动作设定用纸的动作模式为有效时如果发生中断的图像形成处理,则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将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存储在上述暂时存储器内,并根据存储在上述设定存储器内的设定重新设定动作模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内读出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在中断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时返回到基于存储到上述暂时存储器内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的动作模式。
27.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存储器由非易失性的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
28.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图像存储器内的动作设定用图像具有是否改写上述设定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的选择项目。
2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输入装置、设定存储器、暂时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读取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输入装置输入动作模式的设定事项;
设定存储器存储从上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
暂时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已经有效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内容;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在从上述图像存储器内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将在完成设定的选择项目以外有设定余地的选择项目初始化为预先设定的缺省值;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内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3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供给器、读取器、图像形成器、图像存储器、动作模式设定器和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
原稿供给器自动地将原稿供给到原稿台上;
读取器读取置于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
图像形成器根据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并印刷输出形成的图像;
图像存储器用于存储动作设定用图像;
动作模式设定器在印刷了动作设定用图像的动作设定用纸置于原稿台上时,根据在用上述读取器从该动作设定用纸上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附加了选择标记的选择项目设定上述图像形成器的动作模式,该动作模式设定器在上述原稿供给器成为可以进行原稿的供给时根据上述原稿台上的动作设定用纸来设定动作模式;
动作设定用纸输出控制器在有来自外部的指示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器印刷输出从上述图像存储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
31.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模式设定器对于上述读取器读取的动作设定用图像中的选择标记发现不能进行模式设定的失配时,在有使上述图像形成器动作的指示之前进行将该结果通知给操作者的处理。
CN95106549.1A 1994-06-07 1995-06-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6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5321/94 1994-06-07
JP06125321A JP3088608B2 (ja) 1994-06-07 1994-06-07 画像形成装置
JP125321/1994 1994-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48A true CN1144348A (zh) 1997-03-05
CN1070618C CN1070618C (zh) 2001-09-05

Family

ID=1490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65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618C (zh) 1994-06-07 1995-06-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08493A (zh)
EP (1) EP0687099B1 (zh)
JP (1) JP3088608B2 (zh)
CN (1) CN1070618C (zh)
DE (1) DE69515374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2073C (zh) * 2003-03-27 2008-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95461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467A (ja) * 1996-04-18 1998-01-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9135B2 (ja) * 1996-11-28 2007-03-0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US5978620A (en) * 1998-01-08 1999-11-02 Xerox Corporation Recognizing job separator pages in a document scanning device
US6563598B1 (en) 1999-09-07 2003-05-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document control
JP4115083B2 (ja) * 2000-12-05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及び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情報処理方法
US20020080417A1 (en) * 2000-12-27 2002-06-27 Quine Douglas B.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city of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20040252340A1 (en) * 2001-10-03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emplate producing system and template data structure
US7408658B2 (en) 2001-12-04 2008-08-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Generation and usage of workflows for processing data on a printing device
DE10252576B4 (de) * 2001-12-04 2004-12-02 Hewlett-Packard Co.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Graphische Benutzeroberfläche, Verfahren, das in einem Druckgerät implementiert ist, und Druckgerät
JP4064885B2 (ja) 2003-08-20 2008-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消去装置
JP2005156624A (ja) * 2003-11-20 2005-06-16 Canon Inc 複合機、複合機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962834B2 (ja) * 2005-12-06 2012-06-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処理装置、課金管理措置並設接続装置、および課金管理プログラム
US20070139683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Xerox Corporation Device setup by scanning a configuration sheet and generating configuration data useable by the device
JP4355732B2 (ja) * 2007-04-10 2009-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画像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9027370A (ja) * 2007-07-18 2009-02-05 Pfu Ltd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処理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090065003A (ko) * 2007-12-17 2009-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태스크 플로우에 적합한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화상형성장치
JP4729097B2 (ja) * 2008-12-16 2011-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サーバ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5737741B2 (ja) * 2010-11-30 2015-06-17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画像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通信装置
KR101684670B1 (ko) * 2016-01-26 2016-12-09 엠투어플 주식회사 하드 디스크의 데이터를 보안 처리하는 복합 장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7348A (en) * 1986-11-17 1988-07-12 Xerox Corporation High speed electronic reprographic/printing machine
JPS63221358A (ja) * 1987-03-11 1988-09-14 Ricoh Co Ltd 複写機の制御装置
EP0461671B1 (en) * 1990-06-15 2000-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161037A (en) * 1990-10-10 1992-11-03 Fuji Xerox Corporation, Lt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cu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a job control sheet
JP2818044B2 (ja) * 1991-04-02 1998-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複写機
JP3133400B2 (ja) * 1991-07-15 2001-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写装置
JPH0563868A (ja) * 1991-09-05 1993-03-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ジヨブコントローラ
JPH05112064A (ja) * 1991-10-22 1993-05-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438430A (en) * 1992-09-25 1995-08-01 Xerox Corporation Paper user interface for image manipulations such as cut and paste
US5243381A (en) * 1993-01-04 1993-09-0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mpiling multiple jobs with job reference sheet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2073C (zh) * 2003-03-27 2008-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95461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54618B (zh) * 2014-03-28 2018-08-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687099B1 (en) 2000-03-08
EP0687099A2 (en) 1995-12-13
DE69515374T2 (de) 2000-08-24
US5608493A (en) 1997-03-04
EP0687099A3 (en) 1996-06-26
CN1070618C (zh) 2001-09-05
JPH07334040A (ja) 1995-12-22
JP3088608B2 (ja) 2000-09-18
DE69515374D1 (de) 2000-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1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972C (zh) 图象形成设备
CN1731813A (zh)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US82700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oner usage in printing and cutting applications
JP2003234887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EP1251408B1 (en) Multi-market optimized user interface assembly and a reprographic machine having same
JPH091386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215702C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227796B (zh) 智能型图像复制设备以及图像复制方法
JP5245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8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2007036732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1351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3872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7385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051098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KR20200002509A (ko) 분리가 가능한 압판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61818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64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299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495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01522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77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99664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H08707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