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070B -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070B
CN114426070B CN202210133678.1A CN202210133678A CN114426070B CN 114426070 B CN114426070 B CN 114426070B CN 202210133678 A CN202210133678 A CN 202210133678A CN 114426070 B CN114426070 B CN 114426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hub
pressing
whe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3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6070A (zh
Inventor
周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li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li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li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li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36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6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suspensions, brakes or whee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包括轮毂输送架及其起始端横向一侧设置的轮胎输送架,轮胎输送架末尾端设置有翻胎机构,轮毂输送架的另一侧且与轮胎输送架正对处设置有压胎装置,轮毂输送架上方且位于压胎装置的后方设置有压毂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呈相互垂直设置的轮胎轮毂输送架,进行轮胎和轮毂的输送,并利用轮胎输送架尾端设置的翻胎机构将轮胎侧翻到轮毂上卡套,再经压胎装置的压胎板旋转将轮胎压平套入轮毂外,经旋转台和压毂架上下夹压轮胎轮毂带动它们共同旋转,而被压胎轮逐步将轮胎完全压入轮毂外侧,其利用位置和结构上的变化,其不占用场地,其使用成本低,具有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普及,汽车生产制造早已完成流水线式组装。其中汽车车轮总成由轮胎和轮毂组成,现有流水生产线上的车轮组装工艺是通过七自由度的机器臂抓取轮胎,而将其摇摆的卡套到轮毂上,再经输送台一侧的下一个机械臂将轮胎上端口边缘部分旋转压入轮毂外,形成包套状态,其机械臂投入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占用场地,耗能大,不利于产业整体的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轮胎翻转阶段:
S1、先将轮胎放置在车轮组装装置中的轮胎输送架起始端上,并将轮毂放置在轮毂输送架起始端上;
S2、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和轮胎输送电机而分别驱动输送轮毂和轮胎;
S3、待轮毂被输送至压胎装置正下方时,暂停输送;
S4、待轮胎被输送至翻胎机构上时,启动翻胎伺服电机而驱动轮胎向压胎装置正下方的轮毂翻盖;
二、轮胎压毂初始阶段:
S5、再同时启动压胎伺服电机和压胎伺服电动缸,而驱动压胎板侧身旋转的同时下压,进而将轮胎下端口压套在轮毂外侧;
S6、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继续输送套在一起的轮毂和轮胎,直至它们被输送到压毂台上;
三、轮胎压毂收尾阶段:
S7、再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驱动压毂架下压而利用轮胎罩罩住轮胎置于旋转台上;
此时,压毂板则压紧轮毂于旋转台上,压胎轮则压入轮毂上边缘侧;
S8、然后启动压毂伺服电机而驱动旋转台和压毂板共同带动轮毂旋转一圈,进而压胎轮沿轮毂上边缘滑动而将轮胎上端口压入轮毂内侧;
四、轮胎轮毂输送阶段:
S9、然后关闭压毂伺服电机,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带动压毂架回升;
S10、再启动挪胎伺服电机而驱动挪块旋转半圈,进而碰触轮胎将其推出旋转台上,则被轮毂输送架继续输送;
车轮组装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轮毂的轮毂输送架及其起始端横向一侧设置的用于输送轮胎的轮胎输送架,所述轮胎输送架靠近轮毂输送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轮胎翻至轮毂输送架上的翻胎机构,所述轮毂输送架的另一侧且与轮胎输送架正对处设置有压胎装置,所述压胎装置包括位于轮毂输送架正上方且呈倾斜状的可旋转的压胎板、压胎板偏心处上方竖向设置的压胎伺服电机、用于推拉压胎板远端且与压胎伺服电机同轴线的吊环以及用于驱动压胎板升降的压胎伺服电动缸,所述压胎伺服电动缸的底端设置有压胎架,所述压胎架的水平段下方设置有与压胎伺服电机套接配合的活动筒,所述吊环套设于活动筒的外侧,所述吊环的一侧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与压胎板最低端顶面焊接的凸环铰接;
所述翻胎机构包括翻胎伺服电机及其输出轴外侧间隔90度且沿轴向设置的一对挡板和翻板,所述翻板的宽度大于挡板的宽度,所述轮胎输送架的起始端一侧安装有轮胎输送电机;
所述轮毂输送架上方且位于压胎装置的后方设置有压毂装置,所述压毂装置包括固定于轮毂输送架内侧的压毂台、压毂台的中心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台、旋转台正上方设置的可升降的压毂架以及用于驱动压毂架升降的压毂伺服电动缸,所述旋转台的水平一侧设置有压毂伺服电机,所述压毂架由圆板及其径向两侧连接的轮胎罩组成,所述轮胎罩呈圆弧板结构且与旋转台同轴线,所述压毂架的圆板中心顶面焊接有压筒,所述压筒的正下方悬挂有可弹性升降的压毂板,所述压毂架的径向一侧设置有压胎轮,所述压毂伺服电动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所述轮毂输送架的顶面且位于压毂装置两侧对称设置有挪胎装置,所述挪胎装置包括输出轴端竖向朝上放置的挪胎伺服电机以及其输出轴端同轴连接的挪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胎板的呈圆块结构且其顶面偏心处焊接有偏心管,所述活动筒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台,所述压胎板的底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且沿径向并呈环形转动连接有若干圆柱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输送架由并排相对设置的竖直板架组成,且其顶部两端安装有轮毂输送电机,所述轮毂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两端同轴连接有主带轮,所述轮毂输送架两端处的主带轮之间套设有传动带,一对所述传动带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粗圆辊,所述轮胎输送架的起始段以及中段的顶面高于轮毂输送架的顶面,所述轮胎输送架的末段设有下倾延伸的仰胎斜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毂台的内部中心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中层焊接有呈环形的隔断层,所述压毂台朝向轮毂输送架前后方的两端设有呈仰面斜角的导胎面,所述旋转台的底面中心设有圆柱且圆柱的底端紧密套接有蜗轮,所述压毂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压毂台,且其输出轴中段紧密套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毂板的顶面中心垂直焊接有吊柱,所述吊柱贯穿压毂架圆板中心且置于压筒内并套接有圆环,所述压筒的内部放置有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胎轮的轴向与旋转台的轴向呈垂直,所述压胎轮的轴向一端转动连接有吊杆,其中靠近压胎装置的所述轮胎罩的底部外侧横向转动连接有可向上翻平的拨胎板,此所述轮胎罩的外侧面与拨胎板的朝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弧形压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挪块呈椭圆块结构且其大径的旋转范围位于旋转台的正上方,所述挪胎伺服电机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于轮毂输送架顶面上的护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中,通过设置的呈相互垂直设置的轮胎轮毂输送架,进行轮胎和轮毂的输送,并利用轮胎输送架尾端设置的翻胎机构将轮胎侧翻到轮毂上卡套,再经压胎装置的压胎板旋转将轮胎压平套入轮毂外,其利用位置和结构上的变化,降低了使用成本而顺利完成轮胎和轮毂的初步压套,具有实用价值。
2、该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中,通过在轮毂输送架上方设置的压毂装置,其不占用场地,利用旋转台和压毂架上下夹压轮胎轮毂带动它们共同旋转,而被压入轮胎和轮毂上端之间的压胎轮逐步将轮胎完全压入轮毂外侧,形成包套效果,其使用的电机电动缸结构成本低,具有实用价值。
3、该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中,通过在压毂装置的前方设置的一对挪胎装置,利用电机驱动挪块旋转,而拨动压合完成的轮胎轮毂滑出旋转台,并置于轮毂输送架上继续输送,其自动化程度高。
4、该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中,通过在压胎板的底面嵌设了一圈若干圆柱轮,其在压胎板下压轮胎时,能滚动接触轮胎边缘,而减小接触摩擦力,使得压胎板轻松顺利的下压轮胎套在轮毂外,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易安装使用。
5、该车轮总成组装工艺中,通过在轮胎输送架的末段设有下倾延伸的仰胎斜架,且其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度,使得轮胎输送至此段时,能仰起而靠近竖起状态,以便翻胎机构顺利轻松的将其向轮毂输送架上翻转,进而卡套到轮毂上,以待压胎板压平包套轮毂外,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易制备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轮毂输送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粗圆辊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轮胎输送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细圆辊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翻胎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整体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的压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的压胎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压胎板拆分图;
图11为实施例1的压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的旋转台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压毂台的仰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的压毂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的压毂装置局部剖视平面图;
图16为实施例1的压胎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1的挪胎装置拆分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轮毂输送架;110、粗圆辊;111、副带轮;120、轮毂输送电机;121、主带轮;122、传动带;
200、轮胎输送架;201、仰胎斜架;210、细圆辊;220、轮胎输送电机;230、翻胎机构;231、翻胎伺服电机;232、挡板;233、翻板;
300、压胎装置;310、压胎板;311、偏心管;312、凹槽;313、圆柱轮;
320、压胎伺服电机;330、吊环;331、压杆;340、压胎伺服电动缸;350、压胎架;351、活动筒;352、限位台;
400、压毂装置;410、压毂台;411、圆孔;412、隔断层;413、导胎面;414、支撑轴;420、旋转台;421、蜗轮;430、压毂伺服电机;431、蜗杆;440、压毂架;441、轮胎罩;442、压毂板;4421、吊柱;443、压筒;444、弹簧;450、压毂伺服电动缸;
460、压胎轮;461、吊杆;470、拨胎板;480、弧形压簧;490、支撑架;
500、挪胎装置;510、挪块;520、挪胎伺服电机;530、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轮胎翻转阶段:
S1、先将轮胎放置在车轮组装装置中的轮胎输送架200起始端上,并将轮毂放置在轮毂输送架100起始端上;
S2、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120和轮胎输送电机220而分别驱动输送轮毂和轮胎;
S3、待轮毂被输送至压胎装置300正下方时,暂停输送;
S4、待轮胎被输送至翻胎机构230上时,启动翻胎伺服电机231而驱动轮胎向压胎装置300正下方的轮毂翻盖,使得轮胎中心孔侧翻而斜套在轮毂上;
二、轮胎压毂初始阶段:
S5、再同时启动压胎伺服电机320和压胎伺服电动缸340,而驱动压胎板310侧身旋转的同时下压,进而将轮胎下端口压套在轮毂外侧,轮胎上端口还留在轮毂上端边缘上;
S6、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120继续输送套在一起的轮毂和轮胎,直至它们被输送到压毂台410上,利用轮毂和轮胎的惯性而顺利滑至压毂台410上;
三、轮胎压毂收尾阶段:
S7、再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450驱动压毂架440下压而利用轮胎罩441罩住轮胎置于旋转台420上,其中轮胎罩441外侧设置的拨胎板470会先接触轮胎,而将其位置推正;
此时,压毂板442则压紧轮毂于旋转台420上,压毂板442的外径与轮毂上边缘外径相等,从而压着轮胎上端口边缘,且压毂板442可旋转,使得轮胎和轮毂同步旋转,压胎轮460则压入轮毂上边缘侧,进而将轮胎卡在轮毂上的边缘部分压入轮毂上边缘下方,即包套在轮毂外侧;
S8、然后启动压毂伺服电机430而驱动旋转台420和压毂板442共同带动轮毂旋转一圈,进而压胎轮460沿轮毂上边缘滑动而将轮胎上端口压入轮毂内侧,从而将轮胎和轮毂压入成整体,再对轮胎进行充气膨胀即可;
四、轮胎轮毂输送阶段:
S9、然后关闭压毂伺服电机430,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450带动压毂架440回升;
S10、再启动挪胎伺服电机520而驱动挪块510旋转半圈,进而碰触轮胎将其推出旋转台420上,则被轮毂输送架100继续输送。
本实施例中,车轮组装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轮毂的轮毂输送架100及其起始端横向一侧设置的用于输送轮胎的轮胎输送架200,轮胎输送架200靠近轮毂输送架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轮胎翻至轮毂输送架100上的翻胎机构230,从而将轮胎输送架200上的轮胎侧翻到轮毂输送架100上,与轮毂呈倾斜卡套在一起,以便被压合。轮毂输送架100的另一侧且与轮胎输送架200正对处设置有压胎装置300,用于将轮胎压平在轮毂外,压胎装置300包括位于轮毂输送架正上方且呈倾斜状的可旋转的压胎板310、压胎板310偏心处上方竖向设置的压胎伺服电机320、用于推拉压胎板310远端且与压胎伺服电机320同轴线的吊环330以及用于驱动压胎板310升降的压胎伺服电动缸340,压胎装置300主要通过压胎板310倾斜接触轮胎外边缘,并旋转将轮胎下端口逐步压入轮毂外侧。压胎伺服电动缸340的底端设置有压胎架350,压胎架350的水平段下方设置有与压胎伺服电机320套接配合的活动筒351,压胎架350呈L型框架结构,其竖直段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其水平段延伸至轮毂输送架100上方且正对轮胎输送架200输送方向,压胎伺服电动缸340通过螺栓固定于压胎架350顶面上,且其活塞杆贯穿压胎架350并与活动筒351顶面中心焊接,从而经活动筒351能带动压胎板340随活塞杆升降。压胎伺服电机320的底端与活动筒35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贯穿活动筒底端中心孔,活动筒351的顶部外侧开设有通槽,用于电机的散热。
具体的,压胎板310的呈圆块结构且其顶面偏心处焊接有偏心管311,偏心管311与压胎伺服电机320的输出轴插接配合且通过销钉横插连接,即可驱动压胎板310旋转。吊环330套设于活动筒351的外侧,活动筒351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台352,使得吊环330在活动筒351外侧旋转不会下落。吊环330的一侧铰接有压杆331,压杆331的底端与压胎板310最低端顶面焊接的凸环铰接,利用压杆331加强压胎板310下倾处的强度,使其旋转压胎时稳定不形变。压胎板310的底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凹槽312,凹槽312的内侧且沿径向并呈环形转动连接有若干圆柱轮313,利用若干圆柱轮313接触轮胎边缘,实现滚动施压的效果,减小接触摩擦力,使得压胎板310轻松顺利的下压轮胎套在轮毂外。
进一步的,轮毂输送架100由并排相对设置的竖直板架组成,且其顶部两端安装有轮毂输送电机120,轮毂输送电机120的输出轴两端同轴连接有主带轮121,轮毂输送架100两端处的主带轮121之间套设有传动带122,一对传动带122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粗圆辊110,粗圆辊110的中心轴贯穿轮毂输送架100侧面并可旋转,粗圆辊110的中心轴两端紧密套接有与传动带122内侧面摩擦接触的副带轮111,使得若干粗圆辊110被带动旋转,以便输送其上面的轮毂。轮胎输送架200的起始段以及中段的顶面高于轮毂输送架100的顶面,轮胎输送架200的末段设有下倾延伸的仰胎斜架201,且其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度,使得轮胎输送至此段时,能仰起而靠近竖起状态,以便翻胎机构230顺利轻松的将其向轮毂输送架100上翻转。轮胎输送架200的起始端一侧安装有轮胎输送电机220,轮胎输送电机220输出轴两端处也设置有如同主带轮121的构件,且它们之间套设有如同传动带122的构件,轮胎输送架200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细圆辊210,细圆辊210的中心轴两端也设置有如同副带轮111的构件,以跟随如同传动带122的构件旋转,而顺利输送轮胎。
具体的,翻胎机构230包括翻胎伺服电机231及其输出轴外侧间隔90度且沿轴向设置的一对挡板232和翻板233,翻板233的宽度大于挡板232的宽度,翻板233的初始位置为水平且指向仰胎斜架201的低端,以便阻拦轮胎被挡板232挡住不下滑,启动翻胎伺服电机231而驱动翻板233和挡板232同步旋转180度,进而将已处于接近竖起状态的轮胎翻至轮毂输送架100上,便倾斜卡套到与轮胎位置正对的轮毂上。
除此之外,轮毂输送架100上方且位于压胎装置300的后方设置有压毂装置400,用于将轮胎上端口完全压入轮毂外侧,形成轮胎包套轮毂的状态。压毂装置400包括固定于轮毂输送架100内侧的压毂台410、压毂台410的中心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台420、旋转台420正上方设置的可升降的压毂架440以及用于驱动压毂架440升降的压毂伺服电动缸450,压毂架440的径向一侧设置有压胎轮460,压毂装置400主要通过压毂台410停留轮胎和轮毂,利用下压的压毂架440罩压住它们,然后启动旋转台420夹着它们旋转一圈,轮胎上端口边缘则被压胎轮460完全压入到轮毂外侧,形成包套状态。旋转台420的水平一侧设置有压毂伺服电机430。压毂架440由圆板及其径向两侧连接的轮胎罩441组成,轮胎罩441呈圆弧板结构且与旋转台420同轴线,轮胎罩441的内径与轮胎外径相等,进而将轮胎罩在旋转台420上,稳定其位置。压毂架440的圆板中心顶面焊接有压筒443,压毂伺服电动缸450的活塞杆底端与压筒443顶面中心焊接,压筒443的正下方悬挂有可弹性升降的压毂板442,避免压毂板442过于压紧轮胎上端口于轮毂顶面上,而不能被压胎轮460顺利压入轮毂外侧。压毂架440的径向一侧设置有压胎轮460,压毂伺服电动缸450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90,支撑架490的两端竖向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轮毂输送架100顶面上,形成稳固支撑作用。
具体的,压毂台410的内部中心开设有圆孔411,且圆孔411的中层焊接有呈环形的隔断层412,旋转台420与圆孔411卡接并可旋转,且位于隔断层412上方,压毂台410朝向轮毂输送架100前后方的两端设有呈仰面斜角的导胎面413,以便轮胎经导胎面413顺利滑至压毂台410上。旋转台420的底面中心设有圆柱且圆柱的底端紧密套接有蜗轮421,此圆柱贯穿隔断层412中心孔。压毂伺服电机430的输出轴贯穿压毂台410,且其输出轴中段紧密套接有与蜗轮421啮合的蜗杆431,压毂伺服电机430安装于轮毂输送架100外侧。压毂台410的前后端侧面贯穿有一对支撑轴414,且支撑轴414的两端贯穿轮毂输送架100侧面,使得压毂台410悬于轮毂输送架100上稳固,且不与粗圆辊110接触,避免对其造成运动上的干涉。
进一步的,压毂板442的顶面中心垂直焊接有吊柱4421,吊柱4421贯穿压毂架440圆板中心且置于压筒443内并套接有圆环,圆环的外径大于吊柱4421,形成限位结构,避免压毂板442下落,压筒443的内部放置有弹簧444,利用弹簧444对压毂板442的弹力,而压紧轮毂上的轮胎上端口边缘,使得轮胎和轮毂随旋转台420同步旋转。
具体的,压胎轮460的轴向与旋转台420的轴向呈垂直,从而压胎轮460下压后能顺利挤压轮胎上端口边缘部分卡入轮毂外侧,压胎轮460的轴向一端转动连接有吊杆461,吊杆461通过螺栓与压毂架440圆板底面固定连接,从而压胎轮460的位置不动,随着轮毂和轮胎的旋转,而逐步压入轮胎上端口边缘部分至轮毂外侧。其中靠近压胎装置300的轮胎罩441的底部外侧横向转动连接有可向上翻平的拨胎板470,此轮胎罩441的外侧面与拨胎板470的朝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弧形压簧480,利用弧形压簧480悬拉着拨胎板470呈向下倾斜状,便可在压毂架440下压时,先接触轮胎,将其拨动至轮胎罩441正下方范围内,以便被顺利罩住定位到旋转台420上。
进一步的,轮毂输送架100的顶面且位于压毂装置400两侧对称设置有挪胎装置500,挪胎装置500包括输出轴端竖向朝上放置的挪胎伺服电机520以及其输出轴端同轴连接的挪块510,挪块510呈椭圆块结构且其大径的旋转范围位于旋转台420的正上方,且挪块510的位置位于旋转台420的前方,从而利用挪块510的旋转将压合完成的轮胎轮毂一并推出旋转台420上,而置于轮毂输送架100末尾端继续被输送。挪胎伺服电机520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于轮毂输送架100顶面上的护筒530,护筒530与轮毂输送架100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挪胎伺服电机520稳定工作,护筒530顶面中心孔内径大于挪胎伺服电机520的输出轴外径,且护筒530高于挪胎伺服电机520,使其能通过护筒530中心孔顺利散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轮胎翻转阶段:
S1、先将轮胎放置在车轮组装装置中的轮胎输送架(200)起始端上,并将轮毂放置在轮毂输送架(100)起始端上;
S2、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120)和轮胎输送电机(220)而分别驱动输送轮毂和轮胎;
S3、待轮毂被输送至压胎装置(300)正下方时,暂停输送;
S4、待轮胎被输送至翻胎机构(230)上时,启动翻胎伺服电机(231)而驱动轮胎向压胎装置(300)正下方的轮毂翻盖;
二、轮胎压毂初始阶段:
S5、再同时启动压胎伺服电机(320)和压胎伺服电动缸(340),而驱动压胎板(310)侧身旋转的同时下压,进而将轮胎下端口压套在轮毂外侧;
S6、然后启动轮毂输送电机(120)继续输送套在一起的轮毂和轮胎,直至它们被输送到压毂台(410)上;
三、轮胎压毂收尾阶段:
S7、再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450)驱动压毂架(440)下压而利用轮胎罩(441)罩住轮胎置于旋转台(420)上;
此时,压毂板(442)则压紧轮毂于旋转台(420)上,压胎轮(460)则压入轮毂上边缘侧;
S8、然后启动压毂伺服电机(430)而驱动旋转台(420)和压毂板(442)共同带动轮毂旋转一圈,进而压胎轮(460)沿轮毂上边缘滑动而将轮胎上端口压入轮毂内侧;
四、轮胎轮毂输送阶段:
S9、然后关闭压毂伺服电机(430),启动压毂伺服电动缸(450)带动压毂架(440)回升;
S10、再启动挪胎伺服电机(520)而驱动挪块(510)旋转半圈,进而碰触轮胎将其推出旋转台(420)上,则被轮毂输送架(100)继续输送;
车轮组装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轮毂的轮毂输送架(100)及其起始端横向一侧设置的用于输送轮胎的轮胎输送架(200),所述轮胎输送架(200)靠近轮毂输送架(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轮胎翻至轮毂输送架(100)上的翻胎机构(230),所述轮毂输送架(100)的另一侧且与轮胎输送架(200)正对处设置有压胎装置(300),所述压胎装置(300)包括位于轮毂输送架正上方且呈倾斜状的可旋转的压胎板(310)、压胎板(310)偏心处上方竖向设置的压胎伺服电机(320)、用于推拉压胎板(310)远端且与压胎伺服电机(320)同轴线的吊环(330)以及用于驱动压胎板(310)升降的压胎伺服电动缸(340),所述压胎伺服电动缸(340)的底端设置有压胎架(350),所述压胎架(350)的水平段下方设置有与压胎伺服电机(320)套接配合的活动筒(351),所述吊环(330)套设于活动筒(351)的外侧,所述吊环(330)的一侧铰接有压杆(331),所述压杆(331)的底端与压胎板(310)最低端顶面焊接的凸环铰接;
所述翻胎机构(230)包括翻胎伺服电机(231)及其输出轴外侧间隔90度且沿轴向设置的一对挡板(232)和翻板(233),所述翻板(233)的宽度大于挡板(232)的宽度,所述轮胎输送架(200)的起始端一侧安装有轮胎输送电机(220);
所述轮毂输送架(100)上方且位于压胎装置(300)的后方设置有压毂装置(400),所述压毂装置(400)包括固定于轮毂输送架(100)内侧的压毂台(410)、压毂台(410)的中心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台(420)、旋转台(420)正上方设置的可升降的压毂架(440)以及用于驱动压毂架(440)升降的压毂伺服电动缸(450),所述旋转台(420)的水平一侧设置有压毂伺服电机(430),所述压毂架(440)由圆板及其径向两侧连接的轮胎罩(441)组成,所述轮胎罩(441)呈圆弧板结构且与旋转台(420)同轴线,所述压毂架(440)的圆板中心顶面焊接有压筒(443),所述压筒(443)的正下方悬挂有可弹性升降的压毂板(442),所述压毂架(440)的径向一侧设置有压胎轮(460),所述压毂伺服电动缸(45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90);
所述轮毂输送架(100)的顶面且位于压毂装置(400)两侧对称设置有挪胎装置(500),所述挪胎装置(500)包括输出轴端竖向朝上放置的挪胎伺服电机(520)以及其输出轴端同轴连接的挪块(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胎板(310)的呈圆块结构且其顶面偏心处焊接有偏心管(311),所述活动筒(351)的底部外侧设有限位台(352),所述压胎板(310)的底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凹槽(312),所述凹槽(312)的内侧且沿径向并呈环形转动连接有若干圆柱轮(3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输送架(100)由并排相对设置的竖直板架组成,且其顶部两端安装有轮毂输送电机(120),所述轮毂输送电机(120)的输出轴两端同轴连接有主带轮(121),所述轮毂输送架(100)两端处的主带轮(121)之间套设有传动带(122),一对所述传动带(122)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粗圆辊(110),所述轮胎输送架(200)的起始段以及中段的顶面高于轮毂输送架(100)的顶面,所述轮胎输送架(200)的末段设有下倾延伸的仰胎斜架(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毂台(410)的内部中心开设有圆孔(411),且圆孔(411)的中层焊接有呈环形的隔断层(412),所述压毂台(410)朝向轮毂输送架(100)前后方的两端设有呈仰面斜角的导胎面(413),所述旋转台(420)的底面中心设有圆柱且圆柱的底端紧密套接有蜗轮(421),所述压毂伺服电机(430)的输出轴贯穿压毂台(410),且其输出轴中段紧密套接有与蜗轮(421)啮合的蜗杆(4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毂板(442)的顶面中心垂直焊接有吊柱(4421),所述吊柱(4421)贯穿压毂架(440)圆板中心且置于压筒(443)内并套接有圆环,所述压筒(443)的内部放置有弹簧(4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胎轮(460)的轴向与旋转台(420)的轴向呈垂直,所述压胎轮(460)的轴向一端转动连接有吊杆(461),其中靠近压胎装置(300)的所述轮胎罩(441)的底部外侧横向转动连接有可向上翻平的拨胎板(470),此所述轮胎罩(441)的外侧面与拨胎板(470)的朝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弧形压簧(4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总成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挪块(510)呈椭圆块结构且其大径的旋转范围位于旋转台(420)的正上方,所述挪胎伺服电机(520)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于轮毂输送架(100)顶面上的护筒(530)。
CN202210133678.1A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Active CN114426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3678.1A CN114426070B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3678.1A CN114426070B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070A CN114426070A (zh) 2022-05-03
CN114426070B true CN114426070B (zh) 2022-11-11

Family

ID=8131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3678.1A Active CN114426070B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6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446B (zh) * 2022-06-13 2022-12-27 广州海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的汽车塑料零部件生产用压合治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9499A (en) * 1989-08-30 1990-11-13 Hennessey Industries, Inc. Tire mounting apparatus
JPH1135141A (ja) * 1997-07-22 1999-02-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回転装置
US6138737A (en) * 1998-05-25 2000-10-3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Michelin & Cie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ounting tires
CN104936798A (zh) * 2013-01-25 2015-09-23 道美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化轮胎和车轮组装的方法和机器
CN107379903A (zh) * 2016-05-16 2017-11-24 苏州工业园区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轮胎自动安装设备
CN108891214A (zh) * 2018-08-25 2018-11-27 赵广朔 轮胎轮毂自动组装设备
CN208411324U (zh) * 2018-06-19 2019-01-22 苏州奔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翻胎机
CN111098111A (zh) * 2020-01-14 2020-05-05 山东盛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轮胎轮毂自动装配系统
CN112477530A (zh) * 2020-12-27 2021-03-12 彭敬 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线的轮毂智能装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7453B2 (en) * 2009-12-09 2013-10-29 Android Industries Llc Apparatus, methods, components, and systems for assembling and/or inflating a tire-whee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9499A (en) * 1989-08-30 1990-11-13 Hennessey Industries, Inc. Tire mounting apparatus
JPH1135141A (ja) * 1997-07-22 1999-02-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回転装置
US6138737A (en) * 1998-05-25 2000-10-3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Michelin & Cie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ounting tires
CN104936798A (zh) * 2013-01-25 2015-09-23 道美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化轮胎和车轮组装的方法和机器
CN107379903A (zh) * 2016-05-16 2017-11-24 苏州工业园区泰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轮胎自动安装设备
CN208411324U (zh) * 2018-06-19 2019-01-22 苏州奔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翻胎机
CN108891214A (zh) * 2018-08-25 2018-11-27 赵广朔 轮胎轮毂自动组装设备
CN111098111A (zh) * 2020-01-14 2020-05-05 山东盛润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轮胎轮毂自动装配系统
CN112477530A (zh) * 2020-12-27 2021-03-12 彭敬 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线的轮毂智能装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070A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26070B (zh) 一种车轮总成组装工艺
CN201284139Y (zh) 重型底盘下件升降机构
WO2022052503A1 (zh) 一种同时运动叉齿的内叉车辆搬运机器人
CN210914374U (zh) 玻璃转运车
CN112389387A (zh) 一种用于汽车产线的轮胎智能自动充气设备
CN206581662U (zh) 圆形汽车车库
CN212101616U (zh) 一种支撑可调底盘吊具及吊具切换装置
CN210230797U (zh) 一种橡胶轮胎生产加工清洗装置
CN110817371A (zh) 一种智能汽车板材翻转装置
CN113501411A (zh) 一种汽车备胎升降器上可移动的升降支架
CN212239868U (zh) 一种钢机构拼装焊接机
CN108032680B (zh) 一种用于车圈旋转及翻转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CN110863437A (zh) 一种桥梁建筑用打桩机钢管补给装置及实施方法
CN115285541B (zh) 一种翻转转运设备
CN215160275U (zh) 差速器总成翻转装置
CN219525286U (zh) 一种移载旋转台
CN205932490U (zh) 轮胎高速拆垛机
CN111589901A (zh) 一种外部整形的汽车钢圈整形生产线
CN217198218U (zh) 一种半挂车复合空气悬架搬运设备
CN116393390B (zh) 一种汽车轮毂分拣装置
CN211969504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搬运车
JP2778358B2 (ja) 荷移載装置
CN218087704U (zh) 一种便于大口径钢带波纹管运输的滑移装置
CN214183688U (zh) 一种叉车平衡重涂装工装
CN216807379U (zh) 一种自动装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