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277A - 下装 - Google Patents

下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277A
CN114364277A CN202180005125.1A CN202180005125A CN114364277A CN 114364277 A CN114364277 A CN 114364277A CN 202180005125 A CN202180005125 A CN 202180005125A CN 114364277 A CN114364277 A CN 114364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inner layer
layer fabric
garment
lower gar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51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田和也
大伴晴香
佐竹久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6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7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 A41B11/14Panti-hose; Body-stock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6Trousers
    • A41D1/08Trou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动作时不会阻碍活动容易度且对于膝盖而言的旋转效果大的下装。本发明的下装的特征在于,其包含弹性纱,由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内层面料、且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将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A,将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B时,0.1≤A/B<1.0。

Description

下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装。
背景技术
以往,出于支撑臀部肌肉、提高形状保持性的目的,进行了各种类型的束腰带(girdle)、短裤(shorts)、五分裤(half pants)、紧身衣裤(tights)、膝袜(spats)等的研究。例如,提出了一种束腰带,其在束腰带主体上局部配置有收紧力比主体强的构件,从而提高肌肉的支撑效果(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同样地,还提出了多种运动紧身衣裤、压缩衣(compression wear)。
另外,若在日常生活中如膝内翻、膝外翻那样地无法正确行走,则对膝盖关节造成负担,还会导致肌肉力量降低、膝盖疼痛。
还大量进行了用于矫正这种膝内翻或膝外翻的服装的研究。例如,提出了一种衣服,其具有衣服主体和带状的膝盖外侧支撑构件,通过由身长方向的伸长率比构成衣服主体的伸缩性原材料低的低伸缩性原材料来构成膝盖外侧支撑构件,从而矫正膝内翻、膝外翻,减轻膝盖的疼痛(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然而,尚未进行在动作时不会损害活动容易度且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的下装的相关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0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081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在动作时不会损害活动容易度且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的下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并反复实验,结果完成了第一本发明。
即,第一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下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弹性纱,由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该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该内层面料、且该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该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将该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A,将该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B时,0.1≤A/B<1.0。
[2]根据[1]所述的下装,其中,0.1≤A/B<0.5。
[3]根据[1]或[2]所述的下装,其中,将该主体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C,将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D时,1.6<D/C≤10。
[4]根据[3]所述的下装,其中,1.6<D/C≤6.0。
[5]根据[4]所述的下装,其中,1.6<D/C≤4.0。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装,其为运动服。
另外,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并反复实验,结果完成了第二本发明。
即,第二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下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弹性纱,由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该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该内层面料、且该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该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在下装的侧边部,该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
<2>根据<1>所述的下装,其中,在下装的侧边部,前述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位于前述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
<3>根据<1>或<2>所述的下装,其中,前述下装的侧边部的该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与前述大转子相应部的最短距离为0cm~10c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装,其中,下装背面的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80%以上在大腿部与前述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装,其中,将下装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A,将下装侧边部的内层面料的经向最高点记作B,将下装背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C时,经向的高度为A>B>C。
<6>根据<5>所述的下装,其中,在下装正面,前述内层面料在包含股部的与下装经向垂直的平面的经向上侧与前述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7>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装,其中,将下装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A,将下装侧边部的内层面料的经向最高点记作B,将下装背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C时,经向的高度为B>A且B>C。
<8>根据<7>所述的下装,其中,下装正面的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80%以上在大腿部与前述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下装在动作时不会损害活动容易度,且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中,粗实线表示通过缝制而进行了连接的部位(以下的图2中相同)。
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中,粗实线表示通过缝制而进行了连接的部位,并且,粗虚线表示通过粘结而进行了连接的部位(以下的图4~11中相同)。
图4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为示出进行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效果验证时的测定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第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本发明的下装的特征在于,其包含弹性纱,由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内层面料、且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将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A,将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B时,0.1≤A/B<1.0。
第一本发明的下装通过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内层面料,且使内层面料的制品经向与纬向的80%伸长应力之比(A/B)在规定范围内,从而在动作时,内层面料追随于皮肤的伸展,不会阻碍动作,因此容易活动,且能够有效地对身体施加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因此,可期待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通过穿着本发明的下装,从而行走辅助效果优异。
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可适合地应用于运动用五分裤、运动用紧身衣裤、面向中老年或老年的短裤等。
尤其是,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运动服、即运动用下装。能够使上述那样的效果更具实效。
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可以包含非弹性纱。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中使用的非弹性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腈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作为合成纤维的纤度,优选设为20dtex~200dtex的纤度。
另外,非弹性纱可以为长丝纱或短纤纱中的任意者。
长丝纱的形态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染色纱等中的任意者,另外,也可以为它们的复合纱。复合纱可以为空气混合纤维、并捻、包芯、假捻混合纤维等,没有特别限定。长丝纱的截面形状可以为〇、△、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丝等,没有特别限定。
短纤纱的形态可以为单独或混纺物等中的任意者。对混纺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通过不易发生起球的MVS方式而得到的短纤纱。
非弹性纱可任意地选择有光纱、半无光纱、全无光纱等。
非弹性纱的一部分可以使用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铜氨纤维、人造丝、竹纤维、棉、莫代尔、天丝。
纤维素纤维在长丝纱的形态下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染色纱等中的任意者,也可以为上述的复合纱。另外,纤维素纤维在短纤纱的形态下可以为单独或混纺物等中的任意者。
作为纤维素纤维,优选为铜氨纤维。关于所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纤度,在长丝纱的情况下,优选为30dtex~200dtex,更优选为30dtex~17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dtex~120dtex。另外,在短纤纱的情况下,优选为60支~30支的短纤纱,更优选为50支~40支。通过混用纤维素纤维,从而因其吸湿性而能够得到穿着感优异、抗静电性也优异、弯曲柔软度优异的下装。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在构成下装的主体面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弹性纱。
在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的一部分配置的弹性纱是指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的纤维。弹性纱的聚合物、纺丝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聚氨酯弹性纱(也称为氨纶(Spandex)或氨纶纤维)、聚醚-酯弹性纱、聚酰胺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例如,在聚氨酯弹性纱中,可以使用经干式纺丝或熔融纺丝而得的纱。另外,也可以在这些弹性纱上覆盖非弹性纱而制成包芯状态。进而,还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半合成橡胶制成的纱状的所谓橡胶纱等,适合为伸缩性优异、通常广泛利用的聚氨酯弹性纱。其中,构成聚氨酯聚合物的二醇成分优选具有侧链,该侧链更优选为甲基,进一步优选在同一个碳上具有2个甲基。
从使面料具备良好伸缩性的观点出发,弹性纱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400%~1000%。上述断裂伸长率是通过JIS L1013 8.5.1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弹性纱优选其伸缩性在染色加工时的预定型工序中的通常处理温度即180℃附近不会受损。另外,也可以使用添加有特殊聚合物、粉体且具有高定型性、消臭性、抗菌性、吸湿性、吸水性等功能性的弹性纱。关于弹性纱的纤度,可以使用10dtex~700dtex(分特、以下使用相同的符号)左右的纤维,利用弹性纱进行成圈时,优选使用12dtex~250dtex左右的弹性纱,使用拉舍尔针织机来进行弹性纱的插入编织时,优选使用70dtex~700dtex的弹性纱。
作为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可使用机织物或针织物,根据物品来适当选择。从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针织物。
在经编的情况下,适合使用通过拉舍尔针织机或特里科针织机使弹性纱进行了插入或成圈的组织。在拉舍尔的组织中,适合使用6线圈横列缎纹、4线圈横列缎纹、6线圈横列六角网眼、经平组织等插入有粗氨纶纤维的组织,从穿着感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插入有2根氨纶且在经向纬向上具有伸长率的组织。在经平组织中,经绒-经平组织、重经组织、经缎组织等因伸缩性良好而优选。
在圆形针织物的情况下,优选弹性纱进行了成圈。
作为主体面料,还适合使用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
适合使用主体面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0~400g/m2的面料。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面料,作为面向于一般消费者的制品,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3N、更优选为0.3N~2.5N、进一步优选为0.5N~1.5N。伸展应力的测定如下: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将以10cm的夹持间隔夹持的2.5cm宽的面料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伸展,读取伸展率为50%时的应力。主体面料的纬向伸展50%时的应力为3N以下时,穿着时的收紧不会过强,是舒适的。另一方面,如果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0.3N以上,则容易提高穿着感,容易抑制动作时等的身体振动。另外,作为面向于肌肉量多的运动员等的制品,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5N、更优选为0.3N~4.5N、进一步优选为0.5N~4.0N。
另外,主体面料的经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4N。如果经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4N以下,则跪坐、下蹲等动作时的动作追随性提高。另一方面,在0.3N以上时,容易提高穿着感,容易抑制动作时等的身体振动。另外,本说明书中,“纬向”是指下装制品的周围方向(穿着时的人体周围方向),“经向”是指下装制品的上下方向(穿着时的人体身高方向)。
用于束腰带、短裤等的内部时,腿侧的下摆优选为由分离线形成的花饰(hem)组织;不存在截面的纱的松散或翘曲而能够以不缝边的形式使用的自由剪裁组织。通过使用它们而无需对端部进行缝制,因此,能够防止端部变厚,能够防止抵接于皮肤而在皮肤上残留痕迹。另外,线不会露出至外侧,美观性优异。作为自由剪裁原材料,适合使用例如容易热熔接的类型的聚氨酯与非弹性纤维的混用原材料,作为该非弹性纱,适合使用尼龙、聚酯。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主体面料的内侧(穿着时的人体侧)重叠有内层面料的双层结构。
作为内层面料,可使用机织物或针织物,根据制品来适当选择,从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针织物。在经编的情况下,适合使用通过拉舍尔针织机或特里科针织机使弹性纱进行了插入或成圈的组织。在拉舍尔的组织中,适合使用6线圈横列缎纹、4线圈横列缎纹、6线圈横列六角网眼、经平组织等插入有粗氨纶纤维的组织,从穿着感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插入有2根氨纶且在经向纬向上具有伸长率的组织。利用提花拉舍尔,在内层面料的嵌料(panel)中,面料的伸长应力可以存在差异。在经平组织中,经绒-经平组织、重经组织、经缎组织等因伸缩性良好而优选。在圆形针织物的情况下,优选弹性纱进行了成圈。作为机织物,适合使用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适合使用内层面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0~400g/m2的面料。
本实施方式的内层面料中,从使外旋力或内旋力有效地起作用的观点出发,内层面料覆盖臀部的面积期望为臀部面积的60%以下。本说明书中,“臀部”是指:人体的左右的侧边侧与自髂嵴平面(腰部)起至臀沟为止的区域。如果内层面料为臀部面积的60%以下,则穿着时内层面料的伸长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是有效的,若为50%以下,则更为优选。另外,若覆盖臀部的面积为一定以上,则内层面料在伸长时不会勒进身体,伸长时所导致的穿着压力也低,因此,穿着感良好。因此,内层面料优选覆盖臀部的至少10%以上。另外,覆盖大腿上部时,优选从臀沟向小腿方向覆盖10cm以内的部分。
内层面料的制品经向的宽度优选为5cm~20cm、更优选为5cm~18cm。如果内层面料的经向的宽度为5cm以上,则对身体有充分的覆盖面积,面料被伸长时的伸展力容易施加于身体,容易发挥外旋效果或内旋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内层面料的经向的宽度为20cm以下,则在穿着时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容易发挥外旋效果或内旋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内层面料的特征在于,其配置在主体面料的内侧,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此处,“不连接”是指:面料彼此未因缝制、粘结等手段而一直密合、固定化,而是面料浮起。
通过使伸长时的应力超过主体面料的1.6倍且为主体面料的10倍以下的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以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方式与主体面料重叠,另外,通过使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发生连接,从而在穿着/静止时,从前部侧至臀部侧,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
另外,在行走时,与活动相应地,内层面料发生错位,从前部侧至臀部侧,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与静止时相比明显变化,从而产生将大腿部进一步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通过该对大腿部进行牵引的效果,从而产生对于小腿部而言的外旋力或内旋力,产生使腿打开或闭合的力。可以认为:通过该作用而有助于提高步幅、行走速度。另外可以认为:通过使外旋力对膝外翻产生作用、使内旋力对膝内翻产生作用,从而朝着大腿骨的正常方向进行位置矫正,在行走等停立时容易伸腿,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步幅、行走速度。
尤其是,通过使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从而与主体面料彼此独立(不追随),一直用内层面料拉扯腿表面,因而能够得到使腿旋转的效果。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将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A,将该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B时,为0.1≤A/B<1.0,优选为0.1≤A/B<0.7,更优选为0.1≤A/B<0.5,进一步优选为0.1≤A/B<0.3。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通过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内层面料,且使内层面料的制品经向与纬向的80%伸长应力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具体而言,使内层面料在经向比纬向更容易伸长,从而在动作时,内层面料追随于皮肤的伸展,不阻碍动作,因此容易活动,且能够有效地对身体赋予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
因此,期望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通过穿着本发明的下装,从而行走辅助效果优异。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将主体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C,将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D时,优选为1.6<D/C≤10、更优选为1.6<D/C≤8.0、进一步优选为1.6<D/C≤6.0、更进一步优选为1.6<D/C≤4.0、特别优选为1.6<D/C≤3.0。
通过使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C与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D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在纬向上使内层面料比主体面料更难以伸长,从而在动作时内层面料对腿进行拉扯,由此能够有效地对身体赋予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更大。
其中,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时的应力过大,则穿着时的收紧变强,舒适性降低。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通过增大内层面料的纬向的伸长应力、即难以伸长,减小经向的伸长应力、即容易伸长,从而能够兼顾对腿进行拉扯而使其外旋或内旋的效果以及动作时的活动容易度。
例如,主体面料将经编面料的经向用于纬向(反着用),内层面料将经编面料的经向用于经向,由此能够实现这种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应力与经向伸长应力的关系性。
将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的优选的各构件的配置的例子示于图1~图2。
图1中,以覆盖腰部~臀部下部的方式配置有内层面料。本面料的配置中,在穿着时从内层面料的腰部起至臀部的伸长量大于与臀部下部对应的部位的面料的伸长量,因此,内层面料被拉向臀部下部方向,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拉扯的力(外旋力),从而得到使腿外旋的效果。
图2中,在大腿根部或腹股沟部~臀部上部或者臀沟~大腿上部配置有内层面料。本面料的配置中,在穿着时与正面部对应的内层面料的伸长量大于与背面部对应的内层面料的伸长量,因此,内层面料被拉向正面侧,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内侧拉扯的力(内旋力),从而得到使腿内旋的效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相对于内层面料的总面积,该内层面料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部分的面积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如果前述面积率为70%以上,则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容易进行不同的活动,容易得到腿部的矫正效果。
连接优选在内层面料的若干端部进行,可列举出例如上端部、下端部、侧边端部(将内层面料的左右端部、与裆部连接的连接部、与正面嵌料(也称为收腹嵌料或嵌料)连接的连接部统称为侧边端部。参照图1)。优选内层面料的端部之中的20%~70%未被连接,未被连接的部位优选为内层面料的下端部。进而,若内层面料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端部相对于该内层面料的下端部全长的比例为20%~100%,则从前部侧起至臀部侧或背面部,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故而优选。另外,被连接的部分与未被连接的部分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腰部设置有腰部皮筋。
在束腰带等的正面设置收腹嵌料时,优选内层面料的侧边端分别连接于嵌料左右的一部分。嵌料的制品经向的宽度优选为5cm~20cm,优选内层面料连接于正面嵌料的单侧,经过后侧中心而连接于另一侧的正面嵌料。
为了产生上述外旋力,优选的是:在水平放置时的下装正面,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连接部的70%以上位于经过比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上部。股部是指:图1所示的在下装下部分成两股的顶点。如图1所示那样,用内层面料的两端的粗实线表示的部分为侧边端部的连接部,若该粗实线的70%位于经过比前述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上部,则容易产生外旋力。
另外,为了产生内旋力,优选的是:在水平放置时的下装正面,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连接部的70%以上连接于经过比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下部。如图2所示那样,用内层面料的两端的粗实线表示的部分为侧边端部的连接部,若该粗实线的70%位于经过比前述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下部,则容易产生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端部比股部上方5cm的区域更靠近上部时,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伸展变得小于背面,更靠近下部时,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伸展变得大于背面,因此,在穿着时分别产生外旋力和内旋力。
连接可以为缝制、粘结等,但优选为不损害面料伸长率的方法,如果为缝制,则优选为双针缝、齿形锁缝,对于粘结而言,优选以0.5cm~1.5cm的宽度进行连接。与缝制的情况相比,基于粘结的连接可消除连接部的高低差,故而更为优选。另外,通过在内层面料中使用自由剪裁的原材料,也可消除端部的高低差,故而优选。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5hPa~20hPa,进一步优选为8hPa~18hPa。臀部的穿着压力是指:臀部的周径的最大位置处的左右凸部的顶点(臀峰点)处的穿着压力的左右的平均值,对于M尺寸的下装而言,将其穿戴于M尺寸的标准体型的人体模型,用气囊式穿着压力计进行测量。另外,对于L尺寸的下装而言,将其穿戴于L尺寸的标准体型人体模型,并进行测量。如果臀部的穿着压力为5hPa以上,则穿着压力充分大,抑制动作时的摇晃的效果变高,故而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臀部的穿着压力为20hPa以下,则能够减轻压迫感,穿着舒适性变高。
对于面向于运动员的下装,从辅助运动表现的观点出发,优选形成稍强的穿着压力,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10hPa~20hPa。另外,在面向于运动员的下装的情况下,从汗处理的观点出发,主体面料或内层面料中使用的非弹性纱期望为聚酯系纤维。
对于面向于老年人的下装而言,优选以稍弱的穿着压力来提高易穿性,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5hPa~15hPa。通过使臀部的穿着压力处于前述范围,从而易穿性也提高。
内层面料也可以重叠于五分裤、压缩衣的腿部,能够抑制大腿的摇晃、腿肚的摇晃。
<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用于实施第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二本发明的下装的特征在于,其由包含弹性纱的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该内层面料、且该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该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在下装的侧边部,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
第二本发明的下装通过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内层面料,并在大转子的下侧以位于经向中央线的方式配置内层面料,从而能够对大腿骨中的更靠近大转子的位置施加收紧力,由此能够有效地对身体施加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因此,可期待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进而,通过下肢适当地旋转,从而还可期待将骨盆的位置稳定至正确位置的效果。通过穿着本发明的下装,从而行走辅助效果优异。
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可适合地应用于运动用五分裤、运动用紧身衣裤、面向中老年或老年人的短裤、面向儿童的制服、下装、面向孕妇的修整下装等。
尤其是,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运动服、即运动用下装。能够使上述那样的效果更具实效。
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可以包含非弹性纱。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中使用的非弹性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腈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作为合成纤维的纤度,优选设为20dtex~200dtex的纤度。
另外,非弹性纱可以为长丝纱或短纤纱中的任意者。
长丝纱的形态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染色纱等中的任意者,另外,也可以为它们的复合纱。复合纱可以为空气混合纤维、并捻、包芯、假捻混合纤维等,没有特别限定。长丝纱的截面形状可以为〇、△、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丝等,没有特别限定。
短纤纱的形态可以为单独或混纺物等中的任意者。对混纺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通过不易发生起球的MVS方式而得到的短纤纱。
非弹性纱可任意地选择有光纱、半无光纱、全无光纱等。
非弹性纱的一部分可以使用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铜氨纤维、人造丝、竹纤维、棉、莫代尔、天丝。
纤维素纤维在长丝纱的形态下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染色纱等中的任意者,也可以为上述的复合纱。另外,纤维素纤维在短纤纱的形态下可以为单独或混纺物等中的任意者。
作为纤维素纤维,优选为铜氨纤维。关于所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纤度,在长丝纱的情况下,优选为30dtex~200dtex,更优选为30dtex~17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dtex~120dtex。另外,在短纤纱的情况下,优选为60支~30支的短纤纱,更优选为50支~40支。通过混用纤维素纤维,从而因其吸湿性而能够得到穿着感优异、抗静电性也优异、弯曲柔软度优异的下装。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在构成下装的主体面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弹性纱。
在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的一部分配置的弹性纱是指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的纤维。弹性纱的聚合物、纺丝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聚氨酯弹性纱(也称为氨纶或氨纶纤维)、聚醚-酯弹性纱、聚酰胺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例如,在聚氨酯弹性纱中,可以使用经干式纺丝或熔融纺丝而得的纱。另外,也可以在这些弹性纱上覆盖非弹性纱而制成包芯状态。进而,还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半合成橡胶制成的纱状的所谓橡胶纱等,适合为伸缩性优异、通常广泛利用的聚氨酯弹性纱。其中,构成聚氨酯聚合物的二醇成分优选具有侧链,该侧链更优选为甲基,进一步优选在同一个碳上具有2个甲基。
从使面料具备良好伸缩性的观点出发,弹性纱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400%~1000%。上述断裂伸长率是通过JIS L1013 8.5.1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弹性纱优选其伸缩性在染色加工时的预定型工序中的通常处理温度即180℃附近不会受损。另外,也可以使用添加有特殊聚合物、粉体且具有高定型性、消臭性、抗菌性、吸湿性、吸水性等功能性的弹性纱。关于弹性纱的纤度,可以使用10dtex~700dtex(分特、以下使用相同的符号)左右的纤维,利用弹性纱进行成圈时,优选使用12dtex~250dtex左右的弹性纱,使用拉舍尔针织机来进行弹性纱的插入编织时,优选使用70dtex~700dtex的弹性纱。
作为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主体面料,可使用机织物或针织物,根据物品来适当选择。从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针织物。
在经编的情况下,适合使用通过拉舍尔针织机或特里科针织机使弹性纱进行了插入或成圈的组织。在拉舍尔的组织中,适合使用6线圈横列缎纹、4线圈横列缎纹、6线圈横列六角网眼、经平组织等插入有粗氨纶纤维的组织,从穿着感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插入有2根氨纶且在经向纬向上具有伸长率的组织。在经平组织中,经绒-经平组织、重经组织、经缎组织等因伸缩性良好而优选。
在圆形针织物的情况下,优选弹性纱进行了成圈。
作为主体面料,还适合使用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特别优选经纱、纬纱均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面料,作为面向于一般消费者的制品,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3N、更优选为0.3N~2.5N、进一步优选为0.5N~1.5N。伸展应力的测定如下: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将以10cm的夹持间隔夹持的2.5cm宽的面料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伸展,读取伸展率为50%时的应力。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3N以下时,穿着时的收紧不会过强,是舒适的。另一方面,如果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0.3N以上,则修整效果变高。另外,作为面向于肌肉量多的运动员等的制品,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5N、更优选为0.3N~4.5N、进一步优选为0.5N~4.0N。
另外,主体面料的经向伸长50%时的应力优选为0.3N~4N。如果经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4N以下,则跪坐、下蹲等动作时的动作追随性提高。另一方面,在0.3N以上时,修整效果提高。另外,本说明书中,“纬向”是指下装制品的周围方向(穿着时的人体周围方向),“经向”是指下装制品的上下方向(穿着时的人体身高方向)。
用于束腰带、短裤等的内部时,腿侧的下摆优选为由分离线形成的花饰(hem)组织;不存在截面的纱的松散或翘曲而能够以不缝边的形式使用的自由剪裁组织。通过使用它们而无需对端部进行缝制,因此,能够防止端部变厚,能够防止抵接于皮肤而在皮肤上残留痕迹。另外,线不会露出至外侧,美观性优异。作为自由剪裁原材料,适合使用例如容易热熔接的类型的聚氨酯与非弹性纤维的混用原材料,作为该非弹性纱,适合使用尼龙、聚酯。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主体面料的内侧(穿着时的人体侧)重叠有内层面料的双层结构。
作为内层面料,可使用机织物或针织物,根据制品来适当选择,从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针织物。在经编的情况下,适合使用通过拉舍尔针织机或特里科针织机使弹性纱进行了插入或成圈的组织。在拉舍尔的组织中,适合使用6线圈横列缎纹、4线圈横列缎纹、6线圈横列六角网眼、经平组织等插入有粗氨纶纤维的组织,从穿着感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插入有2根氨纶且在经向纬向上具有伸长率的组织。利用提花拉舍尔,在内层面料的嵌料(panel)中,面料的伸展应力可以存在差异。在经平组织中,经绒-经平组织、重经组织、经缎组织等因伸缩性良好而优选。在圆形针织物的情况下,优选弹性纱进行了成圈。作为内层面料,也可适合地使用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特别优选经纱、纬纱均织入有弹性纤维的机织物。
本实施方式的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为主体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的0.3倍~1.6倍,优选为0.3倍~1.3倍、更优选为0.3倍~1.1倍、进一步优选为0.3倍~0.9倍、最优选为0.5倍~0.9倍。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小于主体面料的纬向的应力的0.3倍,则支撑效果差,另一方面,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超过主体面料的纬向的应力的1.6倍,则内层面料的应力过强,舒适性差。
本实施方式的内层面料中,从使外旋力或内旋力有效地起作用的观点出发,内层面料覆盖臀部的面积期望为臀部面积的60%以下。本说明书中,“臀部”是指:人体的左右的侧边侧与自髂嵴平面(腰部)起至臀沟为止的区域。如果内层面料为臀部面积的60%以下,则穿着时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是有效的,若为50%以下,则更为优选。
内层面料的制品经向的宽度优选为5cm~20cm、更优选为5cm~18cm。如果内层面料的经向的宽度为5cm以上,则对身体有充分的覆盖面积,面料被伸长时的伸展力容易施加于身体,容易发挥外旋效果或内旋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内层面料的经向的宽度为20cm以下,则在穿着时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容易发挥外旋效果或内旋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内层面料的特征在于,其配置在主体面料的内侧,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此处,“不连接”是指:面料彼此未因缝制、粘结等手段而一直密合、固定化,而是面料浮起。
通过使伸长时的应力为主体面料的0.3倍~1.6倍的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以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方式与主体面料重叠,从而表现出使腿旋转的效果。另外,通过使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发生连接,从而在穿着/静止时,从前部侧至臀部侧,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
另外,在行走时,与活动相应地,内层面料发生错位,从前部侧至臀部侧,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与静止时相比明显变化,从而产生将大腿部进一步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通过该对大腿部进行牵引的效果,从而产生对于小腿部而言的外旋力或内旋力,产生使腿打开或闭合的力。可以认为:通过该作用而有助于提高步幅、行走速度。另外可以认为:通过使外旋力对膝外翻产生作用、使内旋力对膝内翻产生作用,从而朝着大腿骨的正常方向进行位置矫正,在行走等停立时容易伸腿,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步幅、行走速度。
尤其是,通过使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主体面料连接,从而与主体面料彼此独立(不追随),一直用内层面料进行拉扯,因而能够得到使腿旋转的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如图3所示那样,在下装的侧边部,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
经向中央线是指将内层面料的经向上的中心部连接的线,在图中用细虚线表示。
通过以经向中央线位于穿着者的大转子的下侧的方式配置内层面料,从而能够对大腿骨中的更靠近大转子的位置施加收紧力,能够借助从侧边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力或者从内侧朝向侧边方向的力有效地使大腿骨旋转。由此,可期待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进而,通过使下肢适当地旋转,从而能够将骨盆的位置收敛至正确位置。
在下装的侧边部,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优选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
通过在侧边部以上端部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的方式配置内层面料,从而能够获得矫正效果而不对大转子施加收紧力,在动作时不易阻碍活动,成为易于活动的下装。
另外,侧边部的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与大转子相应部的最短距离优选为0~10cm。
通过对大腿骨中的更靠近大转子的部位施加收紧力,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矫正效果。
将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的优选的各构件的配置的例子示于图3~图11。
图3~6中,以覆盖腰部或腹股沟部~臀部下部或大腿部的方式配置有内层面料。本面料的配置中,在穿着时内层面料从腰部或腹股沟部朝着臀部下部或大腿部方向被拉扯,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拉扯的力(外旋力),从而得到使腿外旋的效果。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3时,A>B>C,大转子与内层面料上端部的距离近时,有效地产生外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4时,A=B>C,产生比图3更低的外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5时,A>B>C,但与图3相比内层面料的倾斜度小,产生比图3更低的外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6时,A>B>C,但内层面料上端部或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上方,因此,感觉到比图3更难活动。内层面料上端部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上方时,产生比图3更低的外旋力,内层面料上端部和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上方时,不易产生外旋力。
图7~11中,以覆盖大腿部前部或腹股沟部~臀部下部或大腿部后部的方式配置有内层面料。本面料的配置中,在穿着时内层面料产生从臀部下部或大腿部后部方向朝着大腿部前部或腹股沟部牵扯的力(内旋力),由此得到使腿内旋的效果。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7时,B>A且B>C,大转子与内层面料上端部的距离近时,有效地产生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8时,A=B=C,产生比图7更低的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9时,B<A且B<C,产生比图8更低的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10时,B>A且B>C,但与图7相比正面部的内层面料的倾斜度小,产生比图7更低的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配置为图11时,B>A且B>C,但与图7相比背面部的内层面料的倾斜度小,产生比图7更低的内旋力。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相对于内层面料的总面积,该内层面料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部分的面积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如果前述面积率为70%以上,则能够得到使腿旋转的效果,且成为易于活动的下装,故而优选。
连接优选在内层面料的若干端部进行,可列举出例如上端部、下端部、侧边端部(将内层面料的左右端部、与裆部连接的连接部、与正面嵌料(也称为收腹嵌料或嵌料)连接的连接部统称为侧边端部。参照图3)。
优选内层面料的端部之中的20%~70%未被连接,未被连接的部位优选为内层面料的下端部。进而,若内层面料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端部相对于该内层面料的下端部全长的比例为20%~100%,则从前部侧起至臀部侧,内层面料的伸展平衡容易发生变化,将大腿部向外侧或内侧牵引的力变强,故而优选。另外,被连接的部分与未被连接的部分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下装背面的该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80%以上优选在大腿部与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内层面料通过以从侧边部朝向大腿部侧的倾斜度变大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得到使腿旋转的效果。
在束腰带等的正面设置收腹嵌料时,优选内层面料的侧边端分别连接于嵌料左右的一部分。嵌料的制品经向的宽度优选为5cm~20cm,优选内层面料连接于正面嵌料的单侧,经过后侧中心而连接于另一侧的正面嵌料。在运动用下装等的正面未设置收腹嵌料时,优选内层面料的上端和侧边端连接于腰部或者主体面料的任意部位。左右的内层面料可以重叠。
为了产生上述外旋力,优选的是:在水平放置时的下装正面,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连接部的70%以上位于经过比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上部。股部是指:图3所示的在下装下部分成两股的顶点。如图3所示那样,用内层面料的两端的粗实线表示的部分为侧边端部的连接部,若该粗实线的70%位于经过比前述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上部,则容易产生外旋力。
内层面料的端部位于股部上方5cm的区域的上部时,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伸展与背面相比变小,因此,在穿着时产生外旋力。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如图3所示那样,将下装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A,将下装侧边部的内层面料的经向最高点记作B,将下装背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C时,经向的高度优选为A>B>C。
通过使正面上部~侧边部~背面与内层面料以螺旋状存在,从而能够在穿着时有效地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拉扯的外旋力。
另外,在下装正面,内层面料优选在包含股部的与下装经向垂直的平面的经向上侧与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本面料的配置中,在穿着时内层面料的与臀部下部对应的部位的面料的伸长量大于从腰部起至臀部的伸长量,因此,内层面料被拉向臀部下部方向,由此产生将大腿部向外侧拉扯的力(外旋力),从而得到使腿发生外旋的效果。
另外,为了产生内旋力,优选的是:在水平放置时的下装正面,前述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连接部的70%以上连接于经过比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下部。如图5所示那样,用内层面料的两端的粗实线表示的部分为侧边端部的连接部,若该粗实线的70%位于经过比前述股部靠上5cm的点的水平线的下部,则容易产生内旋力。
内层面料的端部比股部上方5cm的区域更靠近下部时,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伸展变得大于背面,因此,在穿着时产生内旋力。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下装中,如图7所示那样,将下装正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A,将下装侧边部的内层面料的经向最高点记作B,将下装背面的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经向最高点记作C时,经向的高度优选为B>A且B>C。
通过使正面~侧边部的内层面料配置为B>A,从而呈现B更靠近大转子的位置,能够在穿着时将大腿部向内侧牵引而有效地产生内旋力。另外,在背面,通过设为B>C,从而在动作时不会损害活动,成为易于活动的下装。
另外,优选下装正面的该内层面料的侧边端部的80%以上在大腿部与主体面料进行了连接。
从前部侧起至侧边部,内层面料的倾斜度变大,能够提高矫正效果。
连接可以为缝制、粘结等,但优选为不损害面料伸长率的方法,如果为缝制,则优选为双针缝、齿形锁缝,对于粘结而言,优选以0.5cm~1.5cm的宽度进行连接。与缝制的情况相比,基于粘结的连接可消除连接部的高低差,故而更为优选。另外,通过在内层面料中使用自由剪裁的原材料,也可消除端部的高低差,故而优选。
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5hPa~20hPa,进一步优选为8hPa~18hPa。臀部的穿着压力是指:臀部的周径的最大位置处的左右凸部的顶点(臀峰点)处的穿着压力的左右的平均值,对于M尺寸的下装而言,将其穿戴于M尺寸的标准体型的人体模型,用气囊式穿着压力计进行测量。另外,对于L尺寸的下装而言,将其穿戴于L尺寸的标准体型人体模型,并进行测量。如果臀部的穿着压力为5hPa以上,则穿着压力充分大,使腿旋转的效果变高,故而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臀部的穿着压力为20hPa以下,则不会损害运动时的动作,故而优选。
对于面向于运动员的下装,从辅助运动表现的观点出发,优选形成稍强的穿着压力,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10hPa~20hPa。另外,在面向于运动员的下装的情况下,从汗处理的观点出发,主体面料或内层面料中使用的非弹性纱期望为聚酯系纤维。
对于面向于老年人的下装而言,优选以稍弱的穿着压力来提高易穿性,臀部的穿着压力优选为5hPa~15hPa。通过使臀部的穿着压力处于前述范围,从而易穿性也提高。
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以下,在实施例、比较例中更具体地说明第一本发明。另外,实施例、比较例中的伸长应力的测定等根据下述来进行。
(1)经向和纬向的50%和80%的伸长应力、伸长恢复率
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针对以10cm的夹持间隔夹持的2.5cm宽度的面料,反复进行3次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且伸长率为0%~80%的伸长、伸长率为80%~0%的恢复,分别针对经向、纬向来测定伸长时载荷、恢复时载荷,描绘伸长恢复曲线。读取第1次伸长时的伸长率为50%和80%的应力,作为经向、纬向的50%和80%的伸长载荷。根据制品形态的情况等而无法确保10cm的夹持长度时,以能够实现的夹持间隔来进行。无法确保2.5cm的宽度时,通过用下述式将测定的宽度转换成2.5cm所得的值进行计算。
2.5cm宽时的伸长载荷[cN]={2.5cm/(测定的面料的宽度[cm])}×基于测定的伸长载荷[cN]
伸长恢复率如下计算:分别针对经向、纬向,由前述伸长应力测定中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第3次的残留伸长率(%),并利用下述式来计算经向和纬向的伸长恢复率(%)。
伸长恢复率(%)={[80-(残留伸长率)]÷80}×100
另外,测定中使用的面料以不含连接部、刺绣部等局部的伸长应力高的部分的方式自下装进行取样。
(2)在内层面料中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区域的比例
将内层面料的与主体面料重叠的面积记作S(cm2),将连接部的面积记作S’(cm2),利用下式来计算:
在内层面料中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区域的比例=(S-S’)/S×100(%)。
另外,未能求出上述面积S和S’时,上述比例通过求出分别与纸样的面积或面料的面积相当的纸样或面料的重量,并将上述式的面积置换成重量来计算。
(3)内层面料下端部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比例
内层面料下端部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比例如下计算:将内层面料在穿着时配置在下方的端部(不包括侧边端部)记作P(cm),在穿着时配置在下方且与主体面料连接的端部记作P’(cm),利用下式来计算:
内层面料下端部的不与主体面料连接的比例=(P-P’)/P×100(%)。
(4)内层面料覆盖臀部的面积比例
在下装中,将被腰部和左右的侧边线、臀沟包围的臀部区域的面积记作K(cm2),将在该面积内存在有内层面料的面积记作K’(cm2),利用下式来求出:
内层面料覆盖臀部的面积比例=K’/K×100(%)。
另外,算出该面积时,使与M尺寸对应的人体模型穿着下装,测定相对于人体模型的臀部区域K’而言的下装的K。
(5)穿着压力
在标准体型的M尺寸的人体模型的左右臀峰点(臀部的隆起的顶点)部和腹部(肚脐下3cm)粘贴连接于AMI Techno公司制的穿着压力测定器AMI-3037-10的气囊,反复穿脱3次来测定穿着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M尺寸时的穿着压力(kPa),求出其平均值。
(6)股关节转矩
令20岁~40岁的5名受试者穿着下装,使用HUMAC NORM(CSMi公司制),将仰卧体位时的股关节与大腿所成的角设为中立0°,使大腿部以抬起的形式弯曲至股关节与大腿所成的角达到120°时,将大腿部中央部在腿抬起时承载的力作为转矩(torque),实施测定。
(7)膝角度Θ
令20岁~40岁的5名受试者穿着下装,在静止站立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那样,在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安装反射标记物,利用动作解析系统(VINUS3D:NOVITEC公司制)进行测量,测定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膝角度(图12中示出的Θ:表示从正面观察的膝盖的内角)。另外,用下式计算效果的程度。
膝角度Θ[°]=(穿着下装时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角度)-(未穿着时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角度)
外旋力发挥作用而膝盖外旋时,Θ成为负值,内旋力发挥作用而膝盖内旋时,Θ成为正值。另外,Θ的绝对值越大,则内旋或外旋的作用越大。
(8)穿着感
针对整体的收紧感、活动容易度、腿的矫正感,令5名受试者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并加以平均。
<收紧感>
5:非常舒适
4:略舒适
3:说不上是哪个
2:略不适
1:非常不适
<活动容易度>
5:非常容易活动
4:容易活动
3:说不上是哪个
2:略难活动
1:非常难以活动
<矫正感>
5:明显感觉到矫正力
4:感觉到矫正力
3:说不上是哪个
2:略微感觉到矫正力
1:没怎么感觉到矫正力
[实施例1]
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用的面料如下: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56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精加工。
将前述面料的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于制品的纬向,按照JASPO(日本体育用品工业协会)的男女兼用M尺寸的尺寸,以图1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另外,关于内层面料,将前述面料的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在制品的经向。缝制使用缝纫机来实施。内层面料的上边·侧边端部使用缝纫机与主体面料进行缝合,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2]
对内层面料进行加工时,在面料纬向略微承载有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精加工,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3]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56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2-0/1-3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4]
作为主体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44dtex且24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44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5]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56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1-2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2-0/1-3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6]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44dtex且24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44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7]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分别在前筘和中筘中穿丝44dtex且24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33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4-5进行编织,将中组织以2-3/1-0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0/1-2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8]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9]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10]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11]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实施例12]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1。
[比较例1]
作为主体面料,将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在制品的纬向,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2]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56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1-2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3]
作为内层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78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2-0/1-3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4]
作为内层面料,将在伸长至3倍的78dtex的聚氨酯纤维上以800T/m的条件卷绕165dtex的聚酯双加热器加工纱而得的240dtex的复合纱作为经纱卷在经轴上,并安装于织机,以2根/筘向45筘片/英寸的筘中入筘,纬纱使用CSY340dtex的复合纱,以排列密度为54根/英寸来制造塔夫绸组织的机织物。将所得机织物用连续精练机进行松弛并精练,接着,以185℃进行1分钟的预定型,其后,在液流染色机中进行聚酯的染色,在染色后填充柔软精加工剂,在160℃且1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加工定型,针对由此得到的伸缩性机织物,将作为机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在制品的纬向来使用,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5]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6]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比较例3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比较例7]
以图2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比较例4同样制作下装。
将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2。
[表1]
Figure BDA0003524588280000301
[表2]
Figure BDA0003524588280000311
根据表1、表2,通过使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A与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B之比为0.1≤A/B<1.0,从而能够良好地获得针对膝盖的内旋或外旋的效果。另外,能够兼顾收紧感、活动容易度、矫正感。
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在动作时不会阻碍活动容易度,且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变得优异。
《第二实施例》
接着,针对第二本发明,列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然而,本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实施例中的物性。
(1)纬向50%的伸长应力、伸长恢复率
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针对以10cm的夹持间隔夹持的2.5cm宽的面料,反复进行3次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且伸长率为0%~80%的伸长、伸长率为80%~0%的恢复,针对纬向测定伸长时应力、恢复时应力,描绘伸长恢复曲线。读取第1次伸长时的伸长率为50%的应力,作为纬向的50%的伸长应力。根据制品形态的情况等而无法确保10cm的夹持长度时,以5cm等能够实现的夹持间隔来进行。
伸长恢复率如下计算:针对纬向,由前述伸长应力测定中的伸长恢复曲线读取第3次的残留伸长率(%),并利用下述式来计算经向和纬向的伸长恢复率(%):
伸长恢复率(%)={[80-(残留伸长率)]÷80}×100
另外,测定中使用的面料以不含连接部、刺绣部等局部的伸长应力高的部分的方式进行取样。
(2)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和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与大转子相应部的距离
在KIIYA公司制的C70人体躯干型衣架的侧边部(人体躯干型衣架的腿部侧边的缝合线)中,将以水平距离计比股部靠上10cm的点作为大转子相应部。在使该人体躯干型衣架穿着下装的状态下,测量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和内层面料的上端部与前述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距离。
(3)经向最高点的高度
在将下装内外翻过来并放置在桌子上的状态下,测量从下装侧边部上的下摆部起至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部为止的经向距离。下装侧边部是指:在将下装的前中心与后中心重叠的状态下,将下装放置在桌子上时,以侧边线的形式出现的部位。
(4)穿着压力
在KIIYA公司制的C70尺寸的下半身人体躯干型衣架的左右臀峰点(臀部的隆起的顶点)部和腹部(肚脐下3cm)粘贴连接于AMI Techno公司制的穿着压力测定器AMI-3037-10的气囊,反复穿脱3次来测定穿着本实施方式的下装的M尺寸时的穿着压力(kPa),求出其平均值。
(5)步幅差、行走时间差
令20岁~60岁的5名受试者穿着下装,并在1圈800m的路线上行走,测量此时的时间T和步幅Q,求出其与仅穿着短裤时的时间T1、步幅Q1之间的差异。另外,作为外衣,使每位受试者均穿着同样的不收紧的长裤和T恤衫、运动鞋。
步幅差=Q-Q1(cm)
行走时间差=T1-T(sec)
(6)膝角度Θ
令20岁~60岁的5名受试者穿着下装,在静止站立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那样,在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安装反射标记物,利用动作解析系统(VINUS3D:NOVITEC公司制)进行测量,测定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膝角度(图12中示出的Θ:表示从正面观察的膝盖的内角)。另外,用下式计算效果的程度。
膝角度Θ[°]=(穿着下装时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角度)-(未穿着时由髂前上棘点、髌骨中央、外踝点所成的角度)
外旋力发挥作用而膝盖外旋时,Θ成为负值,内旋力发挥作用而膝盖内旋时,Θ成为正值。另外,Θ的绝对值越大,则内旋或外旋的作用越大。
(7)平均肌肉活动量
使20多岁的受试者穿着下装,在跑步机上以12km/hr的速度行走时,使用肌肉电评价装置(Personal-EMG plus:追坂电子机器株式会社制),分别测定股直肌、大臀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动量E,利用下式求出其与仅穿着短裤时的肌肉活动量E1相比的变化程度。
平均肌肉活动量[%CTRL]=(E/E1)×100
另外,为了区分停立期和行走期,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在跑步机上行走的情况,各肌肉活动量的值通过仅对行走循环中的停立期进行积分来求出。将行走3个循环的肌肉活动量的平均值作为E。股直肌、大臀肌、股二头肌是参与下肢的弯曲、伸展的肌肉群,平均肌肉活动量大时,在行走中的能量消耗大,相反,平均肌肉活动量小时,可以说在行走中的能量消耗小,能够高效地行走。
(8)穿着感
针对臀部的收紧感、活动容易度、疲劳感,令5名受试者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并加以平均。
<收紧感>
5:非常舒适
4:略舒适
3:说不上是哪个
2:略不适
1:非常不适
<活动容易度>
5:非常容易活动
4:容易活动
3:说不上是哪个
2:略难活动
1:非常难以活动
<疲劳感>
5:疲劳感非常小
4:疲劳感小
3:说不上是哪个
2:疲劳感略大
1:疲劳感非常大
[实施例1]
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用的面料如下: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56dtex且36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56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精加工。
将前述面料的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于制品的纬向,按照JASPO(日本体育用品工业协会)的男女兼用M尺寸的尺寸,以图3的图案来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另外,关于内层面料,将前述面料的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在制品的经向。缝制使用缝纫机来实施。内层面料的上边·侧边端部使用缝纫机与主体面料进行缝合,制作面向于运动员的下装。
[实施例2]
主体面料用的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一并在前筘中穿丝44dtex且24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33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内层面料用的面料使用下述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在前筘中穿丝44dtex且24长丝的聚酯,在后筘中穿丝33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1-2/1-0进行编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面向于老年人的下装。
[实施例3]
降低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4]
使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低于实施例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5]
提高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6]
以图4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7]
以图5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8]
以图6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9]
以长尺寸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0]
以图7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1]
以图7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2]
降低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3]
使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低于实施例1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4]
提高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5]
以图8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6]
以图9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7]
以图10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8]
以图11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实施例19]
以长尺寸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制作下装。
[比较例1]
侧边部的主体面料与内层面料的连接点的最上部的高度B高,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比较例2]
将内层面料整面连接于主体面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下装。
[比较例3]
参考国际公开第2019/124525号单行本的实施例1,如下那样地制作下装。
关于主体面料用的面料,通过全穿经来穿丝尼龙44dtex且34长丝,在中筘中穿丝氨纶纤维155dtex,在后筘中穿丝氨纶纤维33dtex,将前组织以1-0/2-1/2-3/1-2进行编织,将中组织以0-0/1-1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0-0/3-3/2-2/3-3进行编织,以位于下摆的部分成为花饰结构的方式,制作面料,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精加工。
此外,关于内层面料用的面料,使用单面特里科经编机,通过全穿经在前筘中穿丝尼龙33dtex且34长丝,在后筘中穿丝15dtex的聚氨酯纤维,将前组织以1-0/2-3进行编织,将后组织以2-0/1-3进行编织,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精加工。
将前述主体面料的、作为针织物的经纱方向配置于制品的纬向,以图6的图案将内层面料从臀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遍及至腹股沟附近地重叠并连接,制作女性M尺寸(身长155-165cm)的下装。连接中使用BEMIS公司制粘接剂,用粘合设备,在压力3BAR、温度160℃下连接30秒。连接宽度设为1cm,内层面料的下方的端部自由剪裁精加工而不进行缝制,在除裆部以外不进行与主体面料的连接。
[比较例4]
参照国际公开第2019/124525号单行本的实施例9,如下所示地制作下装。
以图10的图案制作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除此之外,与比较例3同样制作女性M尺寸的下装。
将以上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下装的穿着试验的结果与面料和服装的特性一同示于以下的表3~表5。
[表3]
Figure BDA0003524588280000391
[表4]
Figure BDA0003524588280000401
[表5]
Figure BDA0003524588280000411
根据表3~表5,通过使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在下装的侧边部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从而良好地获得针对膝盖的内旋或外旋的效果。另外,能够兼顾收紧感、活动容易度、矫正感。
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在动作时不会阻碍活动容易度,且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变得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第一本发明的下装通过在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内层面料,且使内层面料的制品经向与纬向的80%伸长应力之比处于规定范围,从而在动作时,内层面料追随于皮肤的伸展,不会阻碍动作,因此容易活动且能够有效地对身体施加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因此,可期待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通过穿着本发明的下装而使行走辅助效果优异。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可适合地利用于运动用下装等。
第二本发明的下装通过使内层面料的经向中央线在下装的侧边部位于大转子相应部的经向下侧,从而在动作时,内层面料追随于皮肤的伸展,不会阻碍动作,因此容易活动且能够有效地对身体施加外旋力或内旋力,因此,针对膝盖的旋转效果大。因此,可期待对于膝内翻、膝外翻的矫正效果,通过穿着本发明的下装而使行走辅助效果优异。因此,本发明的下装可适合地利用于运动用下装等。

Claims (6)

1.一种下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弹性纱,由主体面料和内层面料构成,
所述下装存在如下双层结构:在该主体面料的内侧重叠有该内层面料、且该内层面料的至少一部分不与该主体面料连接的双层结构,
将该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经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A,将该内层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80%时的应力记作B时,0.1≤A/B<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装,其中,0.1≤A/B<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装,其中,将该主体面料在制品中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C,将该内层面料的纬向伸长50%时的应力记作D时,1.6<D/C≤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装,其中,1.6<D/C≤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装,其中,1.6<D/C≤4.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装,其为运动服。
CN202180005125.1A 2020-01-28 2021-01-28 下装 Withdrawn CN1143642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1748 2020-01-28
JP2020011748 2020-01-28
JP2020-011687 2020-01-28
JP2020011687 2020-01-28
PCT/JP2021/003082 WO2021153686A1 (ja) 2020-01-28 2021-01-28 ボトム衣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277A true CN114364277A (zh) 2022-04-15

Family

ID=7707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5125.1A Withdrawn CN114364277A (zh) 2020-01-28 2021-01-28 下装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7389A1 (zh)
EP (1) EP3997994A4 (zh)
JP (1) JP7072738B2 (zh)
KR (1) KR20220042426A (zh)
CN (1) CN114364277A (zh)
CA (1) CA3150463A1 (zh)
TW (1) TWI787727B (zh)
WO (1) WO202115368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1500B2 (en) * 2005-05-13 2008-03-11 Victoria's Secret Stores Brand Management, Inc. Garment with lifting feature
CN102325473A (zh) * 2010-01-15 2012-01-18 株式会社香罗奈 下肢矫正服装
JP2012207345A (ja) * 2011-03-30 2012-10-25 Wacoal Corp 下肢部用衣料
CN102858194A (zh) * 2010-04-26 2013-01-02 恩瓦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弹力织物以及具有伸缩性的裤子
WO2013153624A1 (ja) * 2012-04-10 2013-10-1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運動用股付き衣類
US20160183600A1 (en) * 2008-04-07 2016-06-30 Tommy John, Inc. Dress shirt
JP2019081974A (ja) * 2017-10-30 2019-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ウェア
WO2019124525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ボトム衣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8404B2 (ja) 2003-03-31 2007-09-19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股付き衣類
JP2019081986A (ja) 2017-10-31 2019-05-30 美津濃株式会社 衣服
KR102146996B1 (ko) 2017-12-29 2020-08-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밀봉용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밀봉된 반도체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1500B2 (en) * 2005-05-13 2008-03-11 Victoria's Secret Stores Brand Management, Inc. Garment with lifting feature
US20160183600A1 (en) * 2008-04-07 2016-06-30 Tommy John, Inc. Dress shirt
CN102325473A (zh) * 2010-01-15 2012-01-18 株式会社香罗奈 下肢矫正服装
CN102858194A (zh) * 2010-04-26 2013-01-02 恩瓦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弹力织物以及具有伸缩性的裤子
JP2012207345A (ja) * 2011-03-30 2012-10-25 Wacoal Corp 下肢部用衣料
WO2013153624A1 (ja) * 2012-04-10 2013-10-1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運動用股付き衣類
JP2019081974A (ja) * 2017-10-30 2019-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ウェア
WO2019124525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ボトム衣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42426A (ko) 2022-04-05
EP3997994A1 (en) 2022-05-18
WO2021153686A1 (ja) 2021-08-05
US20220287389A1 (en) 2022-09-15
TWI787727B (zh) 2022-12-21
TW202137900A (zh) 2021-10-16
EP3997994A4 (en) 2022-11-23
JP7072738B2 (ja) 2022-05-20
JPWO2021153686A1 (zh) 2021-08-05
CA3150463A1 (en)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4204B2 (en) Garment
EP2807936B1 (en) Clothing
CN108670518B (zh) 孕妇腰腹支撑带
US20130095730A1 (en) Compression clothing
JP7303776B2 (ja) ボトム衣料
TWI745701B (zh) 泳衣
JP7072738B2 (ja) ボトム衣料
JP2004076209A (ja) 衣料
JP6462455B2 (ja) 運動用衣服
WO2021006150A1 (ja) 水着
WO2022224939A1 (ja) ボトム衣料の製造方法
WO2022265114A1 (ja) ボトム衣料
JP2021116500A (ja) ボトム衣料
JP5980502B2 (ja) ボトム用衣料
JP2021155860A (ja) ボトム衣料
JP2017203232A (ja) 伸縮性経編地
WO2019194016A1 (ja) パンツ
JP2022064699A (ja) 水着
JP2020165003A (ja) ボトム製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