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727B - 下半身衣料 - Google Patents

下半身衣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727B
TWI787727B TW110103268A TW110103268A TWI787727B TW I787727 B TWI787727 B TW I787727B TW 110103268 A TW110103268 A TW 110103268A TW 110103268 A TW110103268 A TW 110103268A TW I787727 B TWI787727 B TW I7877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fabric
lower body
elongation
str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3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7900A (zh
Inventor
矢田和也
大伴晴香
佐竹久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7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7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72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 A41B11/14Panti-hose; Body-stock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6Trousers
    • A41D1/08Trou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之下半身衣料。 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之特徵在於:包含彈性紗,包括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裏料,且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之結構,將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A,將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B時,0.1≦A/B<1.0。

Description

下半身衣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下半身衣料。
先前,為了提高臀部肌肉之支持或保型性,而研究出各種類型之束褲、短褲、五分褲、緊身褲、踏腳褲等。例如,揭示有一種束褲,其係於束褲本體局部地配置固縛力較本體強之構件而提高肌肉之支持效果(參照以下之專利文獻1)。同樣地,亦揭示有多種運動緊身褲、壓力運動服。 又,若日常生活中如O型腿或X型腿般無法正常行走,則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亦會造成肌力降低、或膝痛。
對於以矯正此種O型腿或X型腿為目的之衣服,亦進行過大量研究。例如,揭示有一種衣服,其具有衣服本體及帶狀膝外側支持構件,且利用身高方向之伸展率較構成衣服本體之伸縮性素材低之低伸縮性素材來構成膝外側支持構件,藉此矯正O型腿或X型腿並減輕膝蓋疼痛(參照以下之專利文獻2)。
然而,人們尚未對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之下半身衣料進行相關研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3006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9-08198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之下半身衣料。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努力研究並反覆實驗,結果完成了第1本發明。 即,第1本發明如下所述。 [1] 一種下半身衣料,其特徵在於:包含彈性紗,包括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該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該裏料,且該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該面料接著之結構,於將該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A,將該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B時,0.1≦A/B<1.0。 [2] 如[1]之下半身衣料,其中0.1≦A/B<0.5。 [3] 如[1]或[2]之下半身衣料,其中將該面料製品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C,將該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D時,1.6<D/C≦10。 [4] 如[3]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6.0。 [5] 如[4]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4.0。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下半身衣料,其為運動衣料。
又,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努力研究並反覆實驗,結果完成了第2本發明。 即,第2本發明如下所述。 <1> 一種下半身衣料,其特徵在於:包含彈性紗,包括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該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該裏料,且該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該面料接著之結構,該裏料之縱向中央線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 <2> 如<1>之下半身衣料,其中上述裏料之上端部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上述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 <3> 如<1>或<2>之下半身衣料,其中上述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之該裏料之上端部與上述大轉子相應部分之最短距離為0 cm~10 cm。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下半身衣料,其中下半身背面之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80%以上在大腿部處與上述面料接著在一起。 <5> 如<1>至<4>中任一項之下半身衣料,其中將下半身衣料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A,將下半身衣料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設為B,將下半身衣料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C時,縱向之高度為A>B>C。 <6> 如<5>之下半身衣料,其中於下半身衣料正面,上述裏料在較包含胯部之與下半身衣料縱向垂直之平面更靠近縱向上側處,與上述面料接著在一起。 <7> 如<1>至<4>中任一項之下半身衣料,其中將下半身衣料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A,將下半身衣料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設為B,將下半身衣料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C時,縱向之高度為B>A且B>C。 <8> 如<7>之下半身衣料,其中下半身正面之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80%以上在大腿部處與上述面料接著在一起。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於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優異。
<第1發明之實施方式> 以下,對第1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第1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之特徵在於:包含彈性紗,包括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裏料,且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之結構,於將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A,將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B時,0.1≦A/B<1.0。
關於第1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於面料之內側重疊裏料,且使裏料之製品縱向與橫向之80%伸長應力之比(A/B)處於特定範圍內,藉此,於動作時,裏料追隨皮膚之伸展,不會妨礙動作,因此容易活動,且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因此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因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藉由穿著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而於步行輔助效果方面優異。
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適宜應用於運動用五分褲、運動用緊身褲、針對中老年或老人之褲子等。
尤其是,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運動衣料,即運動用下裝。可使如上所述之效果變得更有實效。
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可包含非彈性紗。作為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中所使用之非彈性紗,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聚醯胺系纖維、聚酯系纖維、丙烯酸系纖維、聚丙烯系纖維、氯乙烯系纖維等化學合成纖維。作為化學合成纖維之纖度,較佳為設為20 dtex~200 dtex之纖度。 又,非彈性紗可為長絲紗或短纖維紡紗中之任一者。 長絲紗之形態可為原紗(未加工紗)、假撚加工紗、色紗等中之任一者,又,亦可為其等之複合紗。複合紗可為空氣混纖、合撚、包覆、假撚混纖等,無特別限定。長絲紗之截面形狀可為〇、△、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紗等,無特別限制。 短纖維紡紗之形態可為單一形態或經混紡而成者等中之任一者。關於混紡方法,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藉由不易發生起毛球之MVS(Murata vortex spinner,村田渦流紡紗)方式所獲得之短纖維紡紗。 關於非彈性紗,可任意選擇亮光紗、半消光紗、全消光紗等。
亦可於非彈性紗之一部分使用纖維素纖維。纖維素纖維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銅氨、嫘縈、竹纖維、棉、莫代爾(Modal)、天絲(Tencel)。 纖維素纖維若為長絲紗之形態,則可為原紗(未加工紗)、假撚加工紗、色紗等中之任一者,亦可為上述複合紗。又,若纖維素纖維為短纖維紡紗之形態,則可為單一形態或經混紡而成者等中之任一者。
作為纖維素纖維,較佳為銅氨纖維。關於所使用之纖維素纖維之纖度,於長絲紗之情形時,較佳為30 dtex~200 dtex,更佳為30 dtex~170 dtex,進而較佳為30 dtex~120 dtex。又,於短纖維紡紗之情形時,較佳為60支~30支之短纖維紡紗,更佳為50支~40支。藉由混用纖維素纖維,可獲得因其吸濕性而穿著感優異,抗靜電性亦優異,且易彎折性優異之下半身衣料。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係將彈性紗配置於構成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之至少一部分。 部分配置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中之彈性紗係指斷裂伸長率100%以上之纖維。彈性紗之聚合物及紡紗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亦稱為斯潘德克斯(Spandex)或斯潘德克斯纖維)、聚醚-酯彈性紗、聚醯胺彈性紗、聚烯烴彈性紗,例如,若為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則可使用經乾式紡紗或熔融紡紗而成者。又,亦可將非彈性紗被覆於該等彈性紗而製成包覆狀態。進而,亦可使用包含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半合成橡膠之絲狀之所謂之橡膠紗等,但適宜的是伸縮性優異,且一般廣泛使用之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其中,較佳為構成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之二醇成分具有側鏈,更佳為該側鏈為甲基,進而較佳為同一碳上具有2個甲基。
想要使布料具有良好之伸縮性,彈性紗之斷裂伸長率較佳為400%~1000%。上述斷裂伸係藉由JIS L1013 8.5.1 拉伸強度及伸長率中所記載之方法而測定之值。 彈性紗較佳為,於染色加工時之預定型步驟中之通常之處理溫度即180℃附近不損害伸縮性。又,亦可使用添加有特殊聚合物或粉體之具有高定型性、除臭性、抗菌性、吸濕性、吸水性等功能性之彈性紗。關於彈性紗之纖度,可使用10 dtex~700 dtex(分德士,以下使用相同符號)左右之纖維,於利用彈性紗進行起圈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12 dtex~250 dtex左右之彈性紗,於使用拉舍爾經編機進行彈性紗之插入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70 dtex~700 dtex之彈性紗。
作為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可使用梭織物或針織物,可根據物品適宜選擇。自伸縮性方面考慮,較佳為針織物。 於經編之情形時,適宜使用利用拉舍爾經編機或翠可特經編機將彈性紗插入或起圈而成之組織。若為拉舍爾組織,則適宜使用6橫列緞紋、4橫列緞紋、6橫列網孔、Triconet等插入較粗之斯潘德克斯纖維而成之組織,自穿著感方面考慮,尤佳為插入2根斯潘德克斯,且縱向及橫向上具有伸長率之組織。若為翠可特經編,則較佳為翠可特半經編、重經針織、緞紋組織等,因其等之伸縮性良好。 於圓型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彈性紗起圈而成者。 作為面料,亦適宜使用將彈性纖維織入而成之梭織物。 作為面料之單位面積重量,適宜使用50~400 g/m2 之布料。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料,作為針對一般消費者之製品,較佳為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3 N,更佳為0.3 N~2.5 N,進而較佳為0.5 N~1.5 N。伸展應力之測定係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將以10 cm之固持間隔所固持之2.5 cm寬度之布料以拉伸速度300 mm/分鐘進行伸展並讀取伸展率為50%之應力。於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3 N以下之情形時,穿著時不會過於緊繃,故舒適。另一方面,若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以上,則提高穿著感,容易抑制動作時等之身體之振動。又,作為針對肌肉量較多之運動員等之製品,面料較佳為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5 N,更佳為0.3 N~4.5 N,進而較佳為0.5 N~4.0 N。 又,面料之縱向伸長50%時之應力較佳為0.3 N~4 N。若縱向伸長50%時之應力為4 N以下,則坐、蹲等動作時之動作追隨性變高。另一方面,若為0.3 N以上,則提高穿著感,容易抑制動作時等之身體之振動。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橫向」係指下半身製品之周向(穿著時之人體周向),所謂「縱向」係指下半身製品之上下方向(穿著時之人體身高方向)。
於用於束褲或短褲等內衣之情形時,腿側之下擺較佳為藉由抽紗所形成之折邊組織,或切割面無紗之散開或捲曲而可切割後直接使用之隨意裁組織。藉由使用其等,而無需對端部進行縫製,因此可防止端部變厚,可防止觸碰皮膚時在皮膚上留下痕跡。又,線不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故而審美性優異。作為隨意裁素材,例如適宜使用易熱熔類型之聚胺基甲酸酯與非彈性纖維之混用素材,作為該非彈性紗,適宜使用尼龍或聚酯。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特徵在於,具有面料之內側(穿著時之人體側)重疊有裏料之雙層結構。 作為裏料,可使用梭織物或針織物,可根據製品進行適宜選擇,但自伸縮性方面考慮,較佳為針織物。於經編之情形時,適宜使用利用拉舍爾經編機或翠可特經編機將彈性紗插入或起圈而成之組織。若為拉舍爾組織,則適宜使用6橫列緞紋、4橫列緞紋、6橫列網孔、Triconet等插入較粗之斯潘德克斯纖維而成之組織,自穿著感方面考慮,尤佳為插入2根斯潘德克斯,且縱向及橫向上具有伸長率之組織。關於賈卡式拉舍爾,在裏料鑲條內,布料之伸展應力可存在差。若為翠可特經編組織,則較佳為翠可特半經編、重經針織、緞紋組織等,因其等之伸縮性良好。於圓型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彈性紗起圈而成者。作為梭織物,適宜使用將彈性纖維織入而成之梭織物。作為裏料之單位面積重量,適宜使用50~400 g/m2 之布料。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裏料,想要有效率地發揮外旋力或內旋力,裏料覆蓋臀部之面積較理想為臀部面積之60%以下。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臀部」意指自人體之左右端側與脊上平面(腰部)至臀溝為止之區域。若裏料為臀部面積之60%以下,則穿著時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且有效,若為50%以下則更佳。又,若覆蓋臀部之面積為一定以上,則於裏料伸長時不會陷入至身體,且伸長時所產生之穿著壓力亦較低,因此穿著感良好。因此,裏料較佳為覆蓋臀部之至少10%以上。又,於覆蓋大腿上部之情形時,較佳為自臀溝向小腿方向覆蓋10 cm以內之部分。
裏料之製品縱向之寬度較佳為5 cm~20 cm,更佳為5 cm~18 cm。若裏料之縱向之寬度為5 cm以上,則相對於身體具有足夠之被覆面積,布料伸長時之伸展力容易施加至身體,容易發揮外旋效果或內旋效果。另一方面,若裏料之縱向之寬度為20 cm以下,則於穿著時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容易發揮外旋效果或內旋效果。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裏料之特徵在於配置於面料之內側,且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此處,所謂「未接著在一起」意指布料彼此未藉由縫製或黏合等方法而始終密接、固定化在一起,且布料懸浮。
使伸長時之應力超過面料之1.6倍且為面料之10倍以下之裏料之至少一部分與面料重疊而不使其與面料接著,又,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上述面料接著在一起,藉此,於穿著、靜止時,自前部側至臀部側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發生變化,由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
又,於步行時,裏料隨著活動而發生偏移,自前部側至臀部側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較靜止時變化更大,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進一步牽引之力。藉由該牽引大腿部之效果,而產生向小腿部之外旋力或內旋力,產生邁開腿或收回腿之力。認為藉由該作用而使步幅或步行速度上升。又,針對X型腿發揮外旋力,針對O型腿發揮內旋力,藉此進行使大腿骨朝向正常方向之位置矯正,於步行等站立時容易邁出腿,因此認為進一步使步幅或步行速度上升。
尤其是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藉此與面料分開(未追隨)而始終以裏料拉拽腿表面,藉此可獲得使腿回旋之效果。
並且,關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於將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A,將該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B時,0.1≦A/B<1.0,較佳為0.1≦A/B<0.7,更佳為0.1≦A/B<0.5,進而較佳為0.1≦A/B<0.3。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係於面料之內側重疊裏料,且使裏料之製品縱向與橫向之80%伸長應力之比處於特定範圍內,具體而言,使裏料在縱向比在橫向上更容易伸長,藉此,於動作時,裏料追隨皮膚之伸展,不妨礙動作,因此容易活動,且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因此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 因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藉由穿著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而於步行輔助效果方面優異。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於將面料製品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C,將該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D時,較佳為1.6<D/C≦10,更佳為1.6<D/C≦8.0,進而較佳為1.6<D/C≦6.0,進而更佳為1.6<D/C≦4.0,尤佳為1.6<D/C≦3.0。
使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C、與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D之比處於特定範圍內,具體而言,在橫向上使裏料較面料更不易伸長,藉此,於動作時裏料拉拽腿,由此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因此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變得更大。 但,若裏料之橫向之伸長時之應力過大,則穿著時之緊繃變強,舒適性降低。
如此,關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藉由使裏料之橫向之伸長應力變大,即,使其不易伸長,使縱向之伸長應力變小,即,使其容易伸長,可兼顧拉拽腿而使其外旋或內旋之效果、與動作時之活動容易度。
關於此種面料與裏料中之橫向之伸長應力與縱向之伸長應力之相關性,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實現,即,面料將經編布料之經向用於橫向(逆向運用),裏料將經編布料之經向用於縱向。
將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中之較佳之各構件之配置例示於圖1~圖2。 於圖1中,以自腰部起覆蓋至臀部下部之方式配置裏料。於本布料之配置中,穿著時裏料之腰部至臀部之伸長量大於與臀部下部對應之部位之布料之伸長量,因此裏料被向臀部下部方向拉拽,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拉拽之力(外旋力),由此可獲得使腿外旋之效果。 於圖2中,自大腿根部或鼠蹊部至臀部上部或臀溝~大腿上部處配置有裏料。於本布料之配置中,穿著時與正面部對應之裏料之伸長量大於與背面部對應之裏料之伸長量,因此裏料被向正面側拉拽,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內側拉拽之力(內旋力),由此可獲得使腿內旋之效果。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相對於裏料之總面積,該裏料之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部分之面積率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若上述面積率為70%以上,則面料與裏料容易進行不同之活動,容易獲得腿部之矯正效果。
接著較佳為於裏料之若干端部進行,例如可列舉:上端部、下端部、側端部(將裏料之左右端部、與襠部之接著部、與正面鑲條(亦稱為壓腹鑲條或鑲條)之接著部統稱為側端部,參照圖1)。裏料之端部中,較佳為20%~70%未被接著,未被接著之部位較佳為裏料之下端部。進而,若裏料之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端部相對於該裏料之下端部總長之比率為20%~100%,則自前部側至臀部側或背面部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故較佳。再者,被接著之部分與未被接著之部分可連續,亦可不連續。再者,腰部可設置腰部橡膠。
於束褲等中在正面設置壓腹鑲條之情形時,裏料之側端較佳為分別接著於鑲條之左右之一部分。鑲條之製品縱向之寬度較佳為5 cm~20 cm,裏料較佳為接著於正面鑲條之單側,通過背後中心後接著於另一側之正面鑲條。
為了產生上述外旋力,較佳為於平放時之下半身衣料正面,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接著部之70%以上位於較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上部。所謂胯部,表示圖1所示之下半身下部中之分為兩股之頂點。如圖1所示,裏料之兩端之粗實線所表示之部分係側端部之接著部,若該粗實線之70%位於較通過上述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上部,則容易產生外旋力。 又,為了產生內旋力,較佳為於平放時之下半身衣料正面,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接著部之70%以上接著於較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下部。如圖2所示,裏料之兩端之粗實線所示之部分為側端部之接著部,若該粗實線之70%位於較通過上述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下部,則容易產生內旋力。 於裏料之端部處於較胯部上方5 cm之區域更靠近上部之情形時,正面之裏料之伸展小於背面,於位於較胯部上方5 cm之區域更靠近下部之情形時,正面之裏料之伸展大於背面,因此分別於穿著時產生外旋力與內旋力。
接著可為縫製、黏合等,較佳為不損害布料之伸長率之方法,若為縫製,則較佳為雙針縫製或鋸齒針步,若為黏合,則較佳為以寬度0.5 cm~1.5 cm進行接著。相較於縫製之情形,藉由黏合進行之接著可消除接著部之階差,故更佳。又,藉由使用隨意裁素材作為裏料,亦可消除端部之階差,故較佳。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5 hPa~20 hPa,進而較佳為8 hPa~18 hPa。所謂臀部之穿著壓力,意指臀部周徑最大位置處之左右隆起之頂點(臀頂)處之穿著壓力之左右平均值,若為M尺寸之下半身衣料,則使M尺寸之標準體型之人體模型穿著並利用氣袋式穿著壓力計進行測量。又,若為L尺寸之下半身衣料,則使L尺寸之標準體型人體模型穿著並進行測量。若臀部之穿著壓力為5 hPa以上,則穿著壓力足夠大,抑制動作時之搖晃之效果變高,故較佳。另一方面,若臀部之穿著壓力為20 hPa以下,則可減輕壓迫感,而穿著舒適性變高。
關於針對運動員之下半身衣料,想要支持運動性能,較佳為設為稍強之穿著壓力,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10 hPa~20 hPa。又,於針對運動員之下半身衣料之情形時,自吸汗方面考慮,面料或裏料中所使用之非彈性紗較理想為聚酯系纖維。 關於針對老人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以稍弱之穿著壓力來提高穿套性,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5 hPa~15 hPa。藉由使臀部之穿著壓力處於上述範圍內,亦提高穿套性。 裏料可亦重疊於五分褲或壓力運動服之腿部分,而可抑制大腿之搖晃、腿肚之搖晃。
<第2發明之實施方式> 以下,對用以實施第2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第2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之特徵在於:含有包含彈性紗之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該裏料,且該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該面料接著之結構,裏料之縱向中央線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
關於第2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於面料之內側重疊裏料,且以縱向中央線位於大轉子之下側之方式配置裏料,故可對大腿骨處更靠近大轉子之位置施加固縛力,藉此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從而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因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進而藉由下肢適當地進行回旋,亦可期待使骨盆之位置穩定於正確位置之效果。藉由穿著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而於步行輔助效果方面優異。
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適宜應用於運動用五分褲、運動用緊身褲、針對中老年或老年人之褲子、針對兒童之制服或下裝、針對孕婦之塑身下裝等。
尤其是,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運動衣料,即運動用下裝。可使如上所述之效果變得更有實效。
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可包含非彈性紗。作為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中所使用之非彈性紗,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聚醯胺系纖維、聚酯系纖維、丙烯酸系纖維、聚丙烯系纖維、氯乙烯系纖維等化學合成纖維。作為化學合成纖維之纖度,較佳為設為20 dtex~200 dtex之纖度。 又,非彈性紗可為長絲紗或短纖維紡紗中之任一者。 長絲紗之形態可為原紗(未加工紗)、假撚加工紗、色紗等中之任一者,又,亦可為其等之複合紗。複合紗可為空氣混纖、合撚、包覆、假撚混纖等,無特別限定。長絲紗之截面形狀可為〇、△、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紗等,無特別限制。 短纖維紡紗之形態可為單一形態或經混紡而成者等中之任一者。關於混紡方法,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藉由不易發生起毛球之MVS方式所獲得之短纖維紡紗。 關於非彈性紗,可任意選擇亮光紗、半消光紗、全消光紗等。
亦可於非彈性紗之一部分使用纖維素纖維。纖維素纖維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銅氨、嫘縈、竹纖維、棉、莫代爾、天絲。 纖維素纖維若為長絲紗之形態,則可為原紗(未加工紗)、假撚加工紗、色紗等中之任一者,亦可為上述複合紗。又,若纖維素纖維為短纖維紡紗之形態,則可為單一形態或經混紡而成者等中之任一者。
作為纖維素纖維,較佳為銅氨纖維。關於所使用之纖維素纖維之纖度,於長絲紗之情形時,較佳為30 dtex~200 dtex,更佳為30 dtex~170 dtex,進而較佳為30 dtex~120 dtex。又,於短纖維紡紗之情形時,較佳為60支~30支之短纖維紡紗,更佳為50支~40支。藉由混用纖維素纖維,可獲得因其吸濕性而穿著感優異,抗靜電性亦優異,且易彎折性優異之下半身衣料。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係將彈性紗配置於構成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之至少一部分。 部分配置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中之彈性紗係指斷裂伸長率100%以上之纖維。彈性紗之聚合物及紡紗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亦稱為斯潘德克斯或斯潘德克斯纖維)、聚醚-酯彈性紗、聚醯胺彈性紗、聚烯烴彈性紗,例如,若為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則可使用經乾式紡紗或熔融紡紗而成者。又,亦可將非彈性紗被覆於該等彈性紗而製成包覆狀態。進而,亦可使用包含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半合成橡膠之絲狀之所謂之橡膠紗等,但適宜的是伸縮性優異,且一般廣泛使用之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紗。其中,較佳為構成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之二醇成分具有側鏈,更佳為該側鏈為甲基,進而較佳為同一碳上具有2個甲基。
想要使布料具有良好之伸縮性,彈性紗之斷裂伸長率較佳為400%~1000%。上述斷裂伸長率係藉由JIS L1013 8.5.1 拉伸強度及伸長率中所記載之方法而測定之值。 彈性紗較佳為,於染色加工時之預定型步驟中之通常之處理溫度即180℃附近不損害伸縮性。又,亦可使用添加有特殊聚合物或粉體之具有高定型性、除臭性、抗菌性、吸濕性、吸水性等功能性之彈性紗。關於彈性紗之纖度,可使用10 dtex~700 dtex(分德士,以下使用相同符號)左右之纖維,於利用彈性紗進行起圈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12 dtex~250 dtex左右之彈性紗,於使用拉舍爾經編機進行彈性紗之插入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70 dtex~700 dtex之彈性紗。
作為主要構成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面料,可使用梭織物或針織物,可根據物品適宜選擇。自伸縮性方面考慮,較佳為針織物。 於經編之情形時,適宜使用利用拉舍爾經編機或翠可特經編機將彈性紗插入或起圈而成之組織。若為拉舍爾組織,則適宜使用6橫列緞紋、4橫列緞紋、6橫列網孔、Triconet等插入較粗之斯潘德克斯纖維而成之組織,自穿著感方面考慮,尤佳為插入2根斯潘德克斯,且縱向及橫向上具有伸長率之組織。若為翠可特經編,則較佳為翠可特半經編、重經針織、緞紋組織等,因其等之伸縮性良好。 於圓型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彈性紗起圈而成者。 作為面料,亦適宜使用將彈性纖維織入而成之梭織物,經紗、緯紗均織入有彈性纖維之梭織物尤其較佳。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料,作為針對一般消費者之製品,較佳為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3 N,更佳為0.3 N~2.5 N,進而較佳為0.5 N~1.5 N。伸展應力之測定係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將以10 cm之固持間隔所固持之2.5 cm寬度之布料以拉伸速度300 mm/分鐘進行伸展並讀取伸展率為50%之應力。於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3 N以下之情形時,穿著時不會過於緊繃,故舒適。另一方面,若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以上,則調整效果變高。又,作為針對肌肉量較多之運動員等之製品,面料較佳為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為0.3 N~5 N,更佳為0.3 N~4.5 N,進而較佳為0.5 N~4.0 N。 又,面料之縱向伸長50%時之應力較佳為0.3 N~4 N。若縱向伸長50%時之應力為4 N以下,則坐、蹲等動作時之動作追隨性變高。另一方面,若為0.3 N以上,則調整效果變高。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橫向」係指下半身製品之周向(穿著時之人體周向),所謂「縱向」係指下半身製品之上下方向(穿著時之人體身高方向)。
於用於束褲或短褲等內衣之情形時,腿側之下擺較佳為藉由抽紗所形成之折邊組織,或切割面無紗之散開或捲曲而可切割後直接使用之隨意裁組織。藉由使用其等,而無需對端部進行縫製,因此可防止端部變厚,可防止觸碰皮膚時在皮膚上留下痕跡。又,線不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故而審美性優異。作為隨意裁素材,例如適宜使用易熱熔類型之聚胺基甲酸酯與非彈性纖維之混用素材,作為該非彈性紗,適宜使用尼龍或聚酯。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特徵在於,具有面料之內側(穿著時之人體側)重疊有裏料之雙層結構。 作為裏料,可使用梭織物或針織物,可根據製品適宜選擇,但自伸縮性方面考慮,較佳為針織物。於經編之情形時,適宜使用利用拉舍爾經編機或翠可特經編機將彈性紗插入或起圈而成之組織。若為拉舍爾組織,則適宜使用6橫列緞紋、4橫列緞紋、6橫列網孔、Triconet等插入較粗之斯潘德克斯纖維而成之組織,自穿著感方面考慮,尤佳為插入2根斯潘德克斯,且縱向及橫向上具有伸長率之組織。關於賈卡式拉舍爾,在裏料鑲條內,布料之伸展應力可存在差。若為翠可特經編組織,則較佳為翠可特半經編、重經針織、緞紋組織等,因其等之伸縮性良好。於圓型針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彈性紗起圈而成者。作為裏料,亦適宜使用將彈性纖維織入而成之梭織物,經紗、緯紗均織入有彈性纖維之梭織物尤其較佳。
本實施方式之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係面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之0.3倍~1.6倍,較佳為0.3倍~1.3倍,更佳為0.3倍~1.1倍,進而較佳為0.3倍~0.9倍,最佳為0.5倍~0.9倍。若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未達面料之橫向之應力之0.3倍,則支持效果欠佳,另一方面,若裏料之橫向之伸長50%時之應力超過面料之橫向之應力之1.6倍,則裏料之應力過強而舒適性欠佳。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裏料,想要有效率地發揮外旋力或內旋力,裏料覆蓋臀部之面積較理想為臀部面積之60%以下。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臀部」意指自人體之左右端側與脊上平面(腰部)至臀溝為止之區域。若裏料為臀部面積之60%以下,則穿著時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且有效,若為50%以下則更佳。
裏料之製品縱向之寬度較佳為5 cm~20 cm,更佳為5 cm~18 cm。若裏料之縱向之寬度為5 cm以上,則相對於身體具有足夠之被覆面積,布料伸長時之伸展力容易施加至身體,容易發揮外旋效果或內旋效果。另一方面,若裏料之縱向之寬度為20 cm以下,則於穿著時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容易發揮外旋效果或內旋效果。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裏料之特徵在於配置於面料之內側,且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此處,所謂「未接著在一起」意指布料彼此未藉由縫製或黏合等方法而始終密接、固定化在一起,且布料懸浮。
使伸長時之應力為面料之0.3倍~1.6倍之裏料之至少一部分與面料重疊而不使其與面料接著,藉此表現出使腿回旋之效果。又,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上述面料接著在一起,藉此,於穿著、靜止時,自前部側至臀部側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發生變化,由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
又,於步行時,裏料隨著活動而發生偏移,自前部側至臀部側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較靜止時變化更大,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進一步牽引之力。藉由該牽引大腿部之效果,而產生向小腿部之外旋力或內旋力,產生邁開腿或收回腿之力。認為藉由該作用而使步幅或步行速度上升。又,針對X型腿發揮外旋力,針對O型腿發揮內旋力,藉此進行使大腿骨朝向正常方向之位置矯正,於步行等站立時容易邁出腿,因此認為進一步使步幅或步行速度上升。
尤其是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藉此與面料分開(未追隨)而始終以裏料進行拉拽,藉此可獲得使腿回旋之效果。
並且,關於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如圖3所示,裏料之縱向中央線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 所謂縱向中央線係指將裏料之縱向上之中心部連結之線,圖中以細虛線示出。 藉由以縱向中央線位於穿著者之大轉子之下側之方式配置裏料,可於大腿骨處對更靠近大轉子之位置施加固縛力,從而可藉由自側向(外側)朝向內側之力、或自內側朝向側向之力而有效率地使大腿骨回旋。藉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進而下肢適當地進行回旋,藉此可使骨盆之位置落於正確之位置。
裏料之上端部較佳為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 於側部,以上端部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之方式配置裏料,藉此可不對大轉子施加固縛力而獲得矯正效果,於動作時不易妨礙活動,故成為易活動之下裝。
又,側部處之裏料之上端部與大轉子相應部分之最短距離較佳為0~10 cm。 藉由在大腿骨中之更靠近大轉子之部位施加固縛力,可有效率地獲得矯正效果。
將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中之較佳之各構件之配置例示於圖3~圖11。 於圖3~6中,以自腰部或鼠蹊部覆蓋至臀部下部或大腿部之方式配置了裏料。於本布料之配置中,穿著時裏料被自腰部或鼠蹊部向臀部下部或大腿部方向拉拽,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拉拽之力(外旋力),由此可獲得使腿外旋之效果。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3時,A>B>C,於大轉子與裏料上端部之距離較近時,會有效地產生外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4時,A=B>C,會產生低於圖3之外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5時,A>B>C,但裏料之斜率小於圖3,而產生低於圖3之外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6時,A>B>C,但裏料上端部或裏料之縱向中央線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上方,因此較圖3而言感覺不易活動。於裏料上端部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上方時,產生低於圖3之外旋力,因此於裏料上端部及裏料之縱向中央線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上方之情形時,不易產生外旋力。
於圖7~11中,以自大腿部前部或鼠蹊部覆蓋至臀部下部或大腿部後部之方式配置了裏料。於本布料之配置中,穿著時會產生將裏料自臀部下部或大腿部後部方向拉拽至大腿部前部或鼠蹊部之力(內旋力),藉此可獲得使腿內旋之效果。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7時,B>A且B>C,於大轉子與裏料上端部之距離較近時,會有效地產生內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8時,A=B=C,會產生低於圖7之內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9時,B<A且B<C,會產生低於圖8之內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10時,B>A且B>C,但正面部之裏料之斜率小於圖7,而產生低於圖7之內旋力。 於裏料之配置為圖11時,B>A且B>C,但背面部之裏料之斜率小於圖7,而產生低於圖7之內旋力。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相對於裏料之總面積,該裏料之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部分之面積率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若上述面積率為70%以上,則可獲得使腿回旋之效果,且成為易活動之下裝,故較佳。
接著較佳為於裏料之若干端部進行,例如可列舉:上端部、下端部、側端部(將裏料之左右端部、與襠部之接著部、與正面鑲條(亦稱為壓腹鑲條或鑲條)之接著部統稱為側端部,參照圖3)。 裏料之端部中,較佳為20%~70%未被接著,未被接著之部位較佳為裏料之下端部。進而,若裏料之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端部相對於該裏料之下端部總長之比率為20%~100%,則自前部側至臀部側為止,裏料之伸展平衡性容易發生變化,將大腿部向外側或內側牽引之力變強,故較佳。再者,被接著之部分與未被接著之部分可連續,亦可不連續。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尤其較佳為,下半身背面之該裏料之側端部之80%以上於大腿部處與面料接著在一起。 裏料係以側部朝向大腿部側之斜率變大之方式配置,藉此可獲得使腿回旋之效果。
於束褲等中在正面設置壓腹鑲條之情形時,裏料之側端較佳為分別接著於鑲條之左右之一部分。鑲條之製品縱向之寬度較佳為5 cm~20 cm,裏料較佳為接著於正面鑲條之單側,通過背後中心後接著於另一側之正面鑲條。於運動用下裝等中未在正面設置壓腹鑲條之情形時,裏料之上端及側端較佳為接著於腰部或面料之任意部位。左右之裏料亦可重疊。
為了產生上述外旋力,較佳為於平放時之下半身衣料正面,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接著部之70%以上位於較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上部。所謂胯部,表示圖3所示之下半身下部中之分為兩股之頂點。如圖3所示,裏料之兩端之粗實線所表示之部分係側端部之接著部,若該粗實線之70%位於較通過上述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上部,則容易產生外旋力。 於裏料之端部處於較胯部上方5 cm之區域更靠近上部之情形時,正面之裏料之伸展小於背面,因此於穿著時產生外旋力。
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如圖3所示,較佳為將下半身衣料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A,將下半身衣料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設為B,將下半身衣料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C時,縱向之高度為A>B>C。 藉由使裏料以正面上部~側部~背面之順序呈螺旋狀存在,可於穿著時將大腿部向外側拉拽而有效地產生外旋力。
又,裏料較佳為,於下半身衣料正面,在較包含胯部之與下半身衣料縱向垂直之平面更靠近縱向上側處,與面料接著在一起。 於本布料之配置中,穿著時裏料之與臀部下部對應之部位之布料之伸長量大於腰部至臀部為止之伸長量,因此裏料被向臀部下部方向拉拽,藉此產生將大腿部向外側拉拽之力(外旋力),由此可獲得使腿外旋之效果。
又,為了產生內旋力,較佳為於平放時之下半身衣料正面,上述裏料之側端部之接著部之70%以上接著於較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下部。如圖5所示,裏料之兩端之粗實線所示之部分係側端部之接著部,若該粗實線之70%位於較通過上述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更靠近下部,則容易產生內旋力。 於裏料之端部處於較胯部上方5 cm之區域更靠近下部之情形時,正面之裏料之伸展大於背面,因此於穿著時產生內旋力。
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如圖7所示,較佳為將下半身衣料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A,將下半身衣料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設為B,將下半身衣料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設為C時,縱向之高度縱向之高度為B>A且B>C。 藉由使正面~側部之裏料配置成為B>A,而使B處於更靠近大轉子之位置,可於穿著時將大腿部向內側牽引而有效地產生內旋力。又,藉由將背面設為B>C,而於動作時不妨礙活動,從而成為易活動之下裝。
又,較佳為下半身正面之該裏料之側端部之80%以上於大腿部處與面料接著在一起。 自前部側至側部為止,裏料之斜率變大,故可提高矯正效果。
接著可為縫製、黏合等,較佳為不損害布料之伸長率之方法,若為縫製,則較佳為雙針縫製或鋸齒針步,若為黏合,則較佳為以寬度0.5 cm~1.5 cm進行接著。相較於縫製之情形,藉由黏合進行之接著可消除接著部之階差,故更佳。又,藉由使用隨意裁素材作為裏料,亦可消除端部之階差,故較佳。
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5 hPa~20 hPa,進而較佳為8 hPa~18 hPa。所謂臀部之穿著壓力,意指臀部周徑最大位置處之左右隆起之頂點(臀頂)處之穿著壓力之左右平均值,若為M尺寸之下半身衣料,則使M尺寸之標準體型之人體模型穿著並利用氣袋式穿著壓力計進行測量。又,若為L尺寸之下半身衣料,則使L尺寸之標準體型人體模型穿著並進行測量。若臀部之穿著壓力為5 hPa以上,則穿著壓力足夠大,使腿回旋之效果變高,故較佳。另一方面,若臀部之穿著壓力為20 hPa以下,則不會妨礙運動時之動作,故較佳。
關於針對運動員之下半身衣料,想要支持運動性能,較佳為設為稍強之穿著壓力,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10 hPa~20 hPa。又,於針對運動員之下半身衣料之情形時,自吸汗方面考慮,面料或裏料中所使用之非彈性紗較理想為聚酯系纖維。 關於針對老人之下半身衣料,較佳為以稍弱之穿著壓力來提高穿套性,臀部之穿著壓力較佳為5 hPa~15 hPa。藉由使臀部之穿著壓力處於上述範圍內,亦提高穿套性。 [實施例]
≪第1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比較例來具體地說明第1本發明。再者,實施例、比較例中之伸長應力之測定等係藉由下述方式而進行。
(1)縱向及橫向之50%及80%之伸長應力、伸長回覆率 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對於以10 cm之固持間隔所固持之2.5 cm寬度之布料以拉伸速度300 mm/分鐘反覆進行3次伸長率0%~80%之伸長、伸長率80%~0%之回覆,測定縱向、橫向各自之伸長時負載、回覆時負載,並繪製伸長回覆曲線。讀取第1次伸長時之伸長率50%及80%之應力,設為縱向、橫向之50%及80%之伸長負載。因製品形態情況等而無法確保固持長度為10 cm之情形時,以可能之固持間隔進行。於無法確保寬度為2.5 cm之情形時,以下述值進行計算,即,根據下述之式將所測得之寬度轉換為2.5 cm而得出之值。 2.5 cm寬度下之伸長負載[cN]={2.5 cm/(所測得之布料之寬度[cm])}×藉由測定所獲得之伸長負載[cN] 伸長回覆率係自上述伸長應力測定中之伸長回覆曲線中讀取縱向、橫向各自之第3次之殘留伸長率(%),藉由下述式而算出縱向及橫向之伸長回覆率(%): 伸長回覆率(%)={[80-(殘留伸長率)]÷80}×100。 再者,測定中所使用之布料係以不包含接著部或刺繡部等伸長應力局部較高之部分之方式自下半身衣料進行採樣。
(2)裏料中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區域之比率 將裏料之與面料重疊之面積設為S(cm2 ),將接著部之面積設為S'(cm2 ),根據下式而算出: 裏料中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區域之比率=(S-S')/S×100(%)。 再者,於無法求出上述面積S及S'之情形時,上述比率係求出相當於紙型之面積或布料之面積之各個紙型或布料之重量,將上述式之面積置換成重量而算出。
(3)裏料下端部之未與面料接著之比率 關於裏料下端部之未與面料接著之比率,將裏料之穿著時配置於下方之端部(不包含側端部)設為P(cm),將穿著時配置於下方且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端部設為P'(cm),根據下式而算出: 裏料下端部之未與面料接著之比率=(P-P')/P×100(%)。
(4)裏料覆蓋臀部之面積比率 對於下裝,將由腰部及左右側線、臀溝所包圍之臀部區域之面積設為K(cm2 ),將本面積內存在裏料之面積設為K'(cm2 ),根據下式而算出: 裏料包圍臀部之面積比率=K'/K×100(%)。 再者,於算出本面積時,使與M尺寸對應之人體模型穿著下裝,測定與人體模型之臀部區域K'對應之下裝之K。
(5)穿著壓力 對標準體型之M尺寸之人體模型之左右臀頂(臀部之凸起之頂點)部與腹部(臍下3 cm)貼附與AMI Techno公司製造之穿著壓力測定器AMI-3037-10連接之氣袋,反覆進行3次穿脫並測定穿著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M尺寸時之穿著壓力(kPa),求出其平均值。
(6)髖關節力矩 使5位20歲~40歲之受驗者穿著下半身衣料,使用HUMAC NORM(CSMi公司製造),將仰臥位下之髖關節與大腿所成之角度設為中立位(neutral)0°,以抬起大腿部之方式彎曲至髖關節與大腿所成之角度成為120°,此時將大腿部中央部處之抬腿時所施加之力作為力矩而實施測定。
(7)膝蓋角度Θ 使5位20歲~40歲之受驗者穿著下半身衣料,於靜止站位之狀態下,如圖12所示在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處安裝反射標誌,利用動作解析系統(VINUS3D:Nobby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量,而測定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膝蓋角度(圖12中所示之Θ:表示自正面觀察到之膝蓋之內角)。再者,根據下式算出效果之程度。 膝蓋角度Θ[°]=(穿著下半身衣料時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角度)-(未穿著時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角度) 於發揮外旋力而使膝蓋外旋之情形時,Θ成為負值,於發揮內旋力而使膝蓋內旋之情形時,Θ成為正值。又,Θ之絕對值越大,內旋或外旋之作用越大。
(8)穿著感 對於整體之緊繃感、活動容易度、腿之矯正感,根據5位受驗者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並平均化。 <緊繃感> 5:非常舒適 4:稍微舒適 3:無法定義 2:稍有不適 1:非常不適 <活動容易度> 5:非常易活動 4:易活動 3:無法定義 2:稍不易活動 1:非常不易活動 <矯正感> 5:明顯感受到矯正力 4:感受到矯正力 3:無法定義 2:稍微感受到矯正力 1:未太感受到矯正力
[實施例1] 關於面料及裏料用布料,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56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且藉由通常方法進行精加工。
將上述布料之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橫向,以JASPO(日本體育用品工業協會)之男女通用M碼之尺寸按照圖1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又,裏料係將上述布料之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縱向。縫製係使用縫合縫紉機來實施。裏料之上邊、側端部係使用縫合縫紉機而與面料縫製,從而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2] 於加工裏料時,在對布料橫向施加少許張力之狀態下進行精加工,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3]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裏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56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2-0/1-3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4]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面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44 dtex24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44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5]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裏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56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1-2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2-0/1-3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6]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裏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44 dtex24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44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7]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裏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及中筘使用44 dtex24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33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分別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4-5針織而成,將中間組織以2-3/1-0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0/1-2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8]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9]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10]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11]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實施例12]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1。
[比較例1] 作為面料,將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橫向,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2] 作為裏料,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56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1-2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3] 作為裏料,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78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2-0/1-3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4] 作為裏料,將165 dtex之聚酯2加熱器加工紗於800 T/m之條件下捲繞至拉伸至3倍之78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而形成240 dtex之複合紗,將該240 dtex之複合紗作為經紗並繞至織軸而設置於梭織機,對於45片/英吋之筘,以嵌入2根/筘之方式進行經紗入筘,緯紗使用CSY340 dtex之複合紗,從而以織入根數54根/英吋製造塔夫塔綢組織之梭織物。對於所獲得之梭織物,利用連續精練機進行鬆弛、精練,繼而於185℃下進行1分鐘預定型,然後利用噴射式染色機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將柔軟精加工劑進行壓染,於160℃且1分鐘之條件下進行精加工定型而獲得伸縮性梭織物,將該伸縮性梭織物之作為梭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橫向,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5]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6]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比較例7] 按照圖2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4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將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2。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圖案 圖1 圖1 圖1 圖1 圖1 圖1 圖1 圖2 圖2 圖2 圖2 圖2
面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243 174 174 174 174 243 243 174 174 174
厚度 [mm] 0.61 0.61 0.61 0.426 0.426 0.426 0.426 0.61 0.61 0.426 0.426 0.426
橫向50%之應力 C [N] 2.3 2.3 2.3 1.9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伸長回覆率 [%] 84 84 84 95 95 95 95 84 84 95 95 95
裏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94 230 230 140 202 281 243 230 230 140 281
厚度 [mm] 0.61 0.271 0.68 0.68 0.32 0.52 1.12 0.61 0.68 0.68 0.32 1.12
橫向50%之應力 D [N] 4.5 5.0 12.1 12.1 20.9 6.0 3.4 4.5 12.1 12.1 20.9 3.4
橫向80%之應力 B [N] 6.9 7.1 15.1 15.1 22.1 7.2 4.3 6.9 15.1 15.1 22.1 4.3
縱向80%之應力 A [N] 2.9 2.3 4.2 4.2 4.8 3.2 3.4 2.9 4.2 4.2 4.8 3.4
伸長回覆率 [%] 88 89 87 87 85 88 85 88 87 87 85 85
應力比 裏料橫向/面料橫向=D/C [-] 1.95 2.16 5.25 6.36 11.60 3.33 1.91 2.49 6.71 6.71 11.60 1.91
應力比 裏料縱向/裏料橫向=A/B [-] 0.42 0.32 0.28 0.28 0.22 0.44 0.79 0.42 0.28 0.28 0.22 0.79
裏料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面積比率 [%] 97 97 97 97 97 97 97 93 93 93 93 93
面料下方端部之未與面料接著之比率 [%] 92 92 92 92 92 92 92 93 93 93 93 93
裏料覆蓋臀部之面積比率 [%] 48 48 48 48 48 48 48 9 9 9 9 9
穿著壓力 臀頂 [hPa] 14 18 20 22 24 17 18 10 12 15 14 16
腹部 [hPa] 10 12 15 18 22 12 15 10 11 10 12 12
髖關節力矩 [Nm] 20 22 28 37 42 23 25 13 16 20 24 18
膝蓋角度 [deg.] -7.2 -7 -8 -8.5 -10.2 -6.8 -6.8 6.6 7.4 8.4 9.3 6.4
穿著感 緊繃感 [-] 4.8 4.8 4.6 4.2 4 4.6 4.8 4.6 4.4 4 3.8 4.6
活動容易度 [-] 4.8 4.6 4.4 4.4 4.2 4.6 4.4 4.6 4.6 4.4 4.2 4.2
矯正感 [-] 4.6 4.6 4.6 4.8 4.8 4.6 4.6 4.4 4.6 4.6 4.8 4.2
[表2]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比較例7
圖案 圖1 圖1 圖1 圖1 圖2 圖2 圖2
面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174 174 243 174 174
厚度 [mm] 0.61 0.61 0.426 0.426 0.61 0.426 0.426
橫向50%之應力 C [N] 2.3 2.3 1.8 1.8 2.3 1.8 1.8
伸長回覆率 [%] 84 84 84 84 84 84 84
裏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23 201 195 243 201 195
厚度 [mm] 0.61 0.72 0.59 0.32 0.61 0.59 0.32
橫向50%之應力 D [N] 1.4 6.3 8.8 19.9 1.4 8.8 19.9
橫向80%之應力 B [N] 2.9 9 11 22.1 2.9 11 22.1
縱向80%之應力 A [N] 6.9 11.5 30.2 30.2 6.9 30.2 30.2
伸長回覆率 [%] 88 86 83 75 88 83 75
應力比 裏料橫向/面料橫向=D/C [-] 0.60 2.74 4.89 11.05 0.60 4.89 11.05
應力比 裏料縱向/裏料橫向=A/B [-] 2.38 1.28 2.75 1.37 2.38 2.75 1.37
裏料未與面料接著在一起之面積比率 [%] 97 97 97 97 93 93 93
面料下方端部之未與面料接著之比率 [%] 92 92 92 92 93 93 93
裏料覆蓋臀部之面積比率 [%] 48 48 48 48 9 9 9
穿著壓力 臀頂 [hPa] 18 22 24 20 18 22 20
腹部 [hPa] 14 18 20 22 16 18 20
髖關節力矩 [Nm] 47 52 57 60 35 39 46
膝蓋角度 [deg.] -2.1 -3.5 -5.4 -6.2 2.4 3.2 4.1
穿著感 緊繃感 [-] 4 3.8 3.6 3.6 3.2 3 2.8
活動容易度 [-] 2.8 3 2.6 2 2.6 3.6 3.2
矯正感 [-] 3.2 3.4 4 4.2 2.8 3 3.4
自表1、表2可知,藉由使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A、與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B之比成為0.1≦A/B<1.0,可良好地獲得對膝蓋之內旋或外旋效果。又,可兼顧緊繃感、活動容易度、矯正感。 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於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優異。
≪第2實施例≫ 其次,對於第2本發明,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來更具體地說明本實施方式。然而,本實施方式只要不脫離其主旨,便不限於以下實施例。實施例中之物性係藉由以下方法而測定。
(1)橫向50%之伸長應力、伸長回覆率 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對於以10 cm之固持間隔所固持之2.5 cm寬度之布料以拉伸速度300 mm/分鐘反覆進行3次伸長率0%~80%之伸長、伸長率80%~0%之回覆,測定橫向之伸長時應力、回覆時應力,並繪製伸長回覆曲線。讀取第1次伸長時之伸長率50%之應力,設為橫向之50%之伸長應力。因製品形態情況等而無法確保固持長度為10 cm之情形時,以5 cm等可能之固持間隔進行。 伸長回覆率係自上述伸長應力測定中之伸長回覆曲線中讀取橫向之第3次之殘留伸長率(%),藉由下述式而算出縱向及橫向之伸長回覆率(%): 伸長回覆率(%)={[80-(殘留伸長率)]÷80}×100。 再者,測定中所使用之布料係以不包含接著部或刺繡部等伸長應力局部較高之部分之方式進行採樣。
(2)裏料之縱向中央線及裏料之上端部、與大轉子相應部分之距離 於KIIYA(股)公司製造之C70軀幹之側部(軀幹之腿部側之縫合線)處,將以水平距離計較胯部高10 cm之點設為大轉子相應部分。於使該軀幹穿著下半身衣料之狀態下,測量裏料之縱向中央線及裏料之上端部、與上述大轉子相應部分之縱向距離。
(3)縱向最高點之高度 於將下半身衣料翻過來並置於桌上之狀態下,測量下半身衣料側部上之下擺部至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部為止之縱向距離。所謂下半身衣料側部,係指將下半身衣料之前中心與後中心重疊之狀態下,將下半身衣料置於桌上時以側線形式出現之部位。
(4)穿著壓力 對KIIYA(股)製造之C70尺寸之下半身軀幹之左右臀頂(臀部之凸起之頂點)部與腹部(臍下3 cm)貼附與AMI Techno公司製造之穿著壓力測定器AMI-3037-10連接之氣袋,反覆進行3次穿脫並測定穿著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M尺寸時之穿著壓力(kPa),求出其平均值。
(5)步幅差、步行時間差 使5位20歲~60歲之受驗者穿著下半身衣料,測量使其等行走1周800 m之路線時之時間T與步幅Q,求出與僅穿著短褲時之時間T1、步幅Q1之差。再者,作為外衣,均使受驗者每人穿著相同之不緊繃之長褲與T恤、運動鞋。 步幅差=Q-Q1(cm) 步行時間差=T1-T(sec)
(6)膝蓋角度Θ 使5位20歲~60歲之受驗者穿著下半身衣料,於靜止站位之狀態下,如圖12所示在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處安裝反射標誌,利用動作解析系統(VINUS3D:Nobby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量,而測定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膝蓋角度(圖12中所示之Θ:表示自正面觀察所得之膝蓋之內角)。再者,根據下式算出效果之程度。 膝蓋角度Θ[°]=(穿著下半身衣料時之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角度)-(未穿著時之由髂骨點、膝蓋骨中央、外踝點所成之角度) 於發揮外旋力而使膝蓋外旋之情形時,Θ成為負值,於發揮內旋力而使膝蓋內旋之情形時,Θ成為正值。又,Θ之絕對值越大,內旋或外旋之作用越大。
(7)平均肌肉活動量 使20多歲之受驗者穿著下半身衣料,並於跑步機上以12 km/hr之速度跑步時,使用肌電評價裝置(Personal-EMG plus:追阪電子機器公司製造)分別測定股直肌、臀大肌、股二頭肌之肌肉活動量E,根據下式求出自僅穿著短褲時之肌肉活動量E1發生變化之程度。 平均肌肉活動量[%CTRL]=(E/E1)×100 再者,為了區別站立期與擺動期,而利用高速相機來拍攝跑步機跑步情況,各肌肉活動量之值係僅對跑步週期中之站立期進行積分而求出。將跑步3個週期之肌肉活動量之平均值設為E。股直肌、臀大肌、股二頭肌係參與下肢之彎曲、伸展之肌群,於平均肌肉活動量較大時,跑步中能量消耗較大,反之,於平均肌肉活動量較小時,跑步中能量消耗較小,從而可謂能夠進行效率良好之跑步。
(8)穿著感 對於臀部之緊繃感、活動容易度、疲勞感,根據5位受驗者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並平均化。 <緊繃感> 5:非常舒適 4:稍微舒適 3:無法定義 2:稍有不適 1:非常不適 <活動容易度> 5:非常易活動 4:易活動 3:無法定義 2:稍不易活動 1:非常不易活動 <疲勞感> 5:疲勞感極小 4:疲勞感較小 3:無法定義 2:疲勞感稍大 1:疲勞感非常大
[實施例1] 關於面料及裏料用布料,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56 dtex36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56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且藉由通常方法進行精加工。 將上述布料之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橫向,以JASPO(日本體育用品工業協會)之男女通用M尺寸之尺寸按照圖3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又,裏料係將上述布料之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縱向。縫製係使用縫合縫紉機來實施。裏料之上邊、側端部係使用縫合縫紉機而與面料縫製,從而製作針對運動員之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2] 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面料用布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44 dtex24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33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均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使用如下所述之布料作為裏料用布料,該布料係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44 dtex24長絲之聚酯,於後筘使用33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1-2/1-0針織而成;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針對老人之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3]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變低,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4]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低於實施例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5]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變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6] 按照圖4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7] 按照圖5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8] 按照圖6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9] 以長尺寸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0] 按照圖7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1] 按照圖7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2]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變低,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3]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低於實施例1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4] 使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變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5] 按照圖8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6] 按照圖9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7] 按照圖10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8] 按照圖11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實施例19] 以長尺寸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比較例1] 側部之面料與裏料之接著點之最高部之高度B較高,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比較例2] 將裏料整面接著於面料,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下半身衣料。
[比較例3] 參照國際公開第2019/124525號說明書之實施例1,如下所述製作下半身衣料。 關於面料用布料,以如下方式製作胚布,且藉由通常方法進行精加工:使用尼龍44 dtex34長絲,於中筘使用斯潘德克斯纖維155 dtex,於後筘使用斯潘德克斯纖維33 dtex且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1/2-3/1-2針織而成,將中間組織以0-0/1-1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0-0/3-3/2-2/3-3針織而成,使相當於下擺之部分成為折邊結構。 又,關於裏料用布料,使用翠可特單經編機,於前筘使用尼龍33 dtex34長絲,於後筘使用15 dtex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且以滿穿之方式進行通絲,將前部組織以1-0/2-3針織而成,將後部組織以2-0/1-3針織而成,且藉由通常方法進行精加工。 將上述面料之作為編織物之經紗方向配置於製品之橫向,按照圖6之圖案,將裏料自臀部之上下方向之中央附近至腿根部附近為止進行重疊並接著,從而製作女性M尺寸(身高155-165 cm)之下半身衣料。接著係使用BEMIS公司製造之接著劑並使用黏合機於壓力3 BAR、溫度160℃之條件下接著30秒。接著寬度設為1 cm,裏料之下方端部為隨意裁精加工,故不進行縫製,且裏料之下方端部與面料之接著僅於襠部處進行。
[比較例4] 參照國際公開第2019/124525號說明書之實施例9,如下所述製作下半身衣料。 按照圖10之圖案製作面料及裏料,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女性M尺寸之下半身衣料。 將以上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下半身衣料之穿著試驗之結果與布料及衣料之特性一同示於以下表3~表5。
[表3]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圖案 圖1 圖1 圖1 圖1 圖1 圖2 圖3 圖4
面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174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厚度 [mm] 0.61 0.43 0.61 0.61 0.61 0.61 0.61 0.61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2 1.3 2.2 2.2 2.2 2.2 2.2 2.2
伸長回覆率 [%] 84 95 84 84 84 84 84 84
裏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166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厚度 [mm] 0.61 0.53 0.61 0.61 0.61 0.61 0.61 0.61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4 0.47 2.4 2.4 2.4 2.4 2.4 2.4
伸長回覆率 [%] 89 85 89 89 89 89 89 89
裏料橫向應力/面料橫向應力比 [-] 1.09 0.36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側端部接著部70%以上相對於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之位置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裏料之縱向中央線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裏料之上端部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裏料之上端部與大轉子相應部分之最短距離 0.5 0.5 7.5 11.0 1.3 9.5 0.1 0.3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5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0 0 0 0 0 0 0 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A之高度 [cm] 31.0 40.0 31.0 31.0 33.0 31.0 22.0 30.5
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B之高度 [cm] 19.5 35.0 12.5 9.0 21.3 31.0 20.0 20.2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C之高度 [cm] 12.0 14.0 12.0 12.0 12.0 12.0 15.0 22.0
穿著壓力 臀頂 [hPa] 15 9 15 15 15 15 15 15
腹部 [hPa] 11 6 11 11 11 11 11 11
步幅差 [cm] 4.1 3.8 2.8 2.5 3.5 3.2 3.4 3.2
步行時間差 [sec] 57 53 47 41 49 44 45 44
膝蓋角度Θ [deg.] -7.6 -6.8 -6.1 -5.6 -6.2 -6.3 -6.5 -6.3
平均肌肉活動量 股直肌 [%CTRL] 94 95 96 98 96 97 95 98
臀大肌 [%CTRL] 93 96 97 97 97 96 97 97
股二頭肌 [%CTRL] 95 94 96 97 97 98 98 96
穿著感 緊繃感 [-] 4.4 4.6 4.6 4.6 3.8 3.7 4.4 4.5
活動容易度 [-] 4.6 4.8 4.8 4.8 3.9 3.8 4.6 4.9
疲勞感 [-] 4.8 4.6 4.6 4.6 3.7 3.7 4.6 4.8
[表4]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圖案 圖1 圖5 圖5 圖5 圖5 圖5 圖6 圖7
面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174 243 243 243 243 243
厚度 [mm] 0.61 0.61 0.43 0.61 0.61 0.61 0.61 0.61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2 2.2 1.3 2.2 2.2 2.2 2.2 2.2
伸長回覆率 [%] 84 84 95 84 84 84 84 84
裏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166 243 243 243 243 243
厚度 [mm] 0.61 0.61 0.53 0.61 0.61 0.61 0.61 0.61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4 2.4 0.47 2.4 2.4 2.4 2.4 2.4
伸長回覆率 [%] 89 89 85 89 89 89 89 89
裏料橫向應力/面料橫向應力比 [-] 1.09 1.09 0.36 1.09 1.09 1.09 1.09 1.09
側端部接著部70%以上相對於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之位置 上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裏料之縱向中央線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裏料之上端部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下方 上方 下方 下方
裏料之上端部與大轉子相應部分之最短距離 0.5 2.0 0.9 7.1 12.5 1.2 6.0 6.0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100 100 85 100 100 100 100 10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0 10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A之高度 [cm] 80.0 12.0 16.0 10.0 10.0 12.0 14.0 16.0
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B之高度 [cm] 68.5 18.0 27.0 12.9 7.5 21.2 14.0 14.0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C之高度 [cm] 61.0 12.0 19.0 10.0 10.0 12.0 14.0 16.0
穿著壓力 臀頂 [hPa] 15 15 9 15 15 15 15 15
腹部 [hPa] 11 11 6 11 11 11 11 11
步幅差 [cm] 2.5 4.3 3.7 2.8 2.5 3.3 3.1 2.6
步行時間差 [sec] 41 60 51 39 38 46 43 41
膝蓋角度Θ [deg.] -5.5 7.3 6.7 5.6 5.4 6.5 6.1 5.6
平均肌肉活動量 股直肌 [%CTRL] 97 92 93 96 99 95 96 97
臀大肌 [%CTRL] 96 94 95 97 98 94 95 98
股二頭肌 [%CTRL] 97 91 90 95 97 96 95 98
穿著感 緊繃感 [-] 4.6 4.1 4.4 4.4 4.4 3.9 4.5 4.3
活動容易度 [-] 3.9 4.6 4.6 4.6 4.6 3.8 4.6 4.5
疲勞感 [-] 4.0 4.9 4.6 4.6 4.6 3.5 4.6 4.6
[表5]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圖案 圖8 圖9 圖5 圖1 圖1 圖4 圖8
面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243 243 243 172 172
厚度 [mm] 0.61 0.61 0.61 0.61 0.61 0.45 0.45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2 2.2 2.2 2.2 2.2 1.5 1.5
伸長回覆率 [%] 84 84 84 84 84 96 96
裏料 單位面積重量 [g/m2 ] 243 243 243 243 243 135 135
厚度 [mm] 0.61 0.61 0.61 0.61 0.61 0.41 0.41
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 [N] 2.4 2.4 2.4 2.4 2.4 0.56 0.56
伸長回覆率 [%] 89 89 89 89 89 92 92
裏料橫向應力/面料橫向應力比 [-] 1.09 1.09 1.09 1.09 1.09 0.37 0.37
側端部接著部70%以上相對於通過胯部上方5 cm之點之水平線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上方 上方 上方 下方
裏料之縱向中央線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下方 下方 下方 上方 下方 上方 上方
裏料之上端部相對於大轉子相應部分之位置 上方 下方 下方 上方 下方 上方 上方
裏料之上端部與大轉子相應部分之最短距離 7.0 4.0 2.0 9.5 0.5 11 6.2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100 50 100 100 100 40 10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與大腿部之接著比率 [%] 30 100 100 0 0 0 30
正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A之高度 [cm] 26.0 17.0 60.0 31.0 31.0 38.0 16.0
側部之裏料之縱向最高點B之高度 [cm] 27.0 24.0 66.0 29.5 19.5 33.0 23.0
背面之裏料之側端部之縱向最高點C之高度 [cm] 14.0 22.0 60.0 12.0 12.0 22.0 20.0
穿著壓力 臀頂 [hPa] 15 15 15 15 15 14 12
腹部 [hPa] 11 11 11 11 11 10 9
步幅差 [cm] 2.9 3.5 2.4 1.8 0.6 1.9 2.1
步行時間差 [sec] 40 49 39 31 10 33 36
膝蓋角度Θ [deg.] 5.8 6.3 5.5 -4.7 0.1 -5.1 4.8
平均肌肉活動量 股直肌 [%CTRL] 95 94 97 105 120 102 103
臀大肌 [%CTRL] 93 94 96 109 117 105 104
股二頭肌 [%CTRL] 97 95 97 104 118 104 102
穿著感 緊繃感 [-] 3.8 4.3 4.4 3.1 2.3 3.6 3.5
活動容易度 [-] 3.7 4.9 4.1 3.3 2.4 3.7 3.4
疲勞感 [-] 3.9 4.9 3.8 3.2 2.5 3.5 3.6
自表3~表5可知,藉由使裏料之縱向中央線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可良好地獲得對膝蓋之內旋或外旋效果。又,可兼顧緊繃感、活動容易度、矯正感。 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於動作時不會妨礙活動容易度,且對膝蓋之回旋效果優異。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第1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係於面料之內側重疊裏料,且使裏料之製品縱向與橫向之80%伸長應力之比處於特定範圍內,藉此,於動作時,裏料追隨皮膚之伸展,不會妨礙動作,因此容易活動,且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因此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因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藉由穿著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而於步行輔助效果方面優異。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適宜用於運動用下裝等。
第2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係裏料之縱向中央線於下半身衣料之側部處位於較大轉子相應部分更靠近縱向下側,藉此,於動作時,裏料追隨皮膚之伸展,不會妨礙動作,因此容易活動,且可有效率地對身體提供外旋力或內旋力,因此對膝蓋之回旋效果較大。因此,可期待對O型腿或X型腿之矯正效果,藉由穿著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而於步行輔助效果方面優異。因此,本發明之下半身衣料適宜用於運動用下裝等。
圖1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於圖1中,粗實線表示藉由縫製而接著在一起之部位(於以下之圖2中同樣如此)。 圖2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3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於圖3中,粗實線表示藉由縫製而接著在一起之部位,並且粗虛線表示藉由黏合而接著在一起之部位(於以下之圖4~11中同樣如此)。 圖4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5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6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7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9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10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11係表示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之結構之一例之圖。 圖12係表示對本實施方式之下半身衣料進行效果驗證時之測定點之圖。

Claims (9)

  1. 一種下半身衣料,其特徵在於:包含彈性紗,包括面料與裏料,且存在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係該面料之內側重疊有該裏料,且該裏料之至少一部分未與該面料接著之結構,將該裏料製品之縱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A,將該裏料製品之橫向伸長80%時之應力設為B時,0.1≦A/B<1.0。
  2. 如請求項1之下半身衣料,其中0.1≦A/B<0.5。
  3. 如請求項1之下半身衣料,其中將該面料製品之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C,將該裏料之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D時,1.6<D/C≦10。
  4. 如請求項2之下半身衣料,其中將該面料製品之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C,將該裏料之橫向伸長50%時之應力設為D時,1.6<D/C≦10。
  5. 如請求項3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6.0。
  6. 如請求項4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6.0。
  7. 如請求項5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4.0。
  8. 如請求項6之下半身衣料,其中1.6<D/C≦4.0。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下半身衣料,其為運動衣料。
TW110103268A 2020-01-28 2021-01-28 下半身衣料 TWI787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1687 2020-01-28
JP2020011748 2020-01-28
JP2020011687 2020-01-28
JP2020-011748 2020-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7900A TW202137900A (zh) 2021-10-16
TWI787727B true TWI787727B (zh) 2022-12-21

Family

ID=7707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3268A TWI787727B (zh) 2020-01-28 2021-01-28 下半身衣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7389A1 (zh)
EP (1) EP3997994A4 (zh)
JP (1) JP7072738B2 (zh)
KR (1) KR20220042426A (zh)
CN (1) CN114364277A (zh)
CA (1) CA3150463A1 (zh)
TW (1) TWI787727B (zh)
WO (1) WO2021153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48338B2 (en) * 2018-03-28 2024-07-30 Ifgcure Holdings, Llc Wearable orthopedic device for lower body posture correction and improved ergonomic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7345A (ja) * 2011-03-30 2012-10-25 Wacoal Corp 下肢部用衣料
WO2013153624A1 (ja) * 2012-04-10 2013-10-1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運動用股付き衣類
JP2019081974A (ja) * 2017-10-30 2019-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ウェア
TW201929706A (zh) * 2017-12-21 2019-08-0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下半身衣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8404B2 (ja) 2003-03-31 2007-09-19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股付き衣類
US7341500B2 (en) * 2005-05-13 2008-03-11 Victoria's Secret Stores Brand Management, Inc. Garment with lifting feature
US20160183600A1 (en) * 2008-04-07 2016-06-30 Tommy John, Inc. Dress shirt
JP4607233B1 (ja) * 2010-01-15 2011-01-05 株式会社シャルレ 下肢矯正被服
CN102858194B (zh) * 2010-04-26 2015-01-28 恩瓦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弹力织物以及具有伸缩性的裤子
JP2019081986A (ja) 2017-10-31 2019-05-30 美津濃株式会社 衣服
KR102146996B1 (ko) 2017-12-29 2020-08-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밀봉용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밀봉된 반도체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7345A (ja) * 2011-03-30 2012-10-25 Wacoal Corp 下肢部用衣料
WO2013153624A1 (ja) * 2012-04-10 2013-10-1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運動用股付き衣類
JP2019081974A (ja) * 2017-10-30 2019-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ウェア
TW201929706A (zh) * 2017-12-21 2019-08-0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下半身衣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53686A1 (zh) 2021-08-05
TW202137900A (zh) 2021-10-16
KR20220042426A (ko) 2022-04-05
JP7072738B2 (ja) 2022-05-20
EP3997994A1 (en) 2022-05-18
EP3997994A4 (en) 2022-11-23
CA3150463A1 (en) 2021-08-05
CN114364277A (zh) 2022-04-15
US20220287389A1 (en) 2022-09-15
WO2021153686A1 (ja)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3776B2 (ja) ボトム衣料
EP2807936B1 (en) Clothing
JP7164433B2 (ja) 妊婦用腰腹部支持ベルト及び衣服
WO1999053779A1 (fr) Vetements possedant une fonction de correction d&#39;une forme corporelle ou une fonction de soutien musculaire
KR100540739B1 (ko) 체형 보정 기능을 갖는 의료
TWI787727B (zh) 下半身衣料
JP5929100B2 (ja) ストレッチ織物
JP2004076209A (ja) 衣料
WO2022224939A1 (ja) ボトム衣料の製造方法
KR100474855B1 (ko) 경편지를 사용한 신축성을 갖는 의류
JP2004176214A (ja) 滑り止め組織布の編成方法
JP2016188450A (ja) 運動用衣服
JP7542745B2 (ja) ボトム衣料
JP2021155860A (ja) ボトム衣料
JP2021116500A (ja) ボトム衣料
JP5980502B2 (ja) ボトム用衣料
JP2017203232A (ja) 伸縮性経編地
RU2211052C1 (ru) Эластичный бандаж
JP2022111243A (ja) パンツ
CN111513370A (zh) 压缩紧身衣服、裤子、服装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