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7417A -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7417A
CN114347417A CN202210044675.0A CN202210044675A CN114347417A CN 114347417 A CN114347417 A CN 114347417A CN 202210044675 A CN202210044675 A CN 202210044675A CN 114347417 A CN114347417 A CN 114347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orming
cavity
disc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46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7417B (zh
Inventor
黄诗毅
湛彩虹
黄敏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Zhongj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Zhongj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Zhongj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Zhongj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46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7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7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7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7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包括机架台、塑化装置、散热冷却装置和颗粒成型装置;颗粒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冷却成型盘、第一冷却盘、磁控进胶阀、卸料喷管、驱动电机、出料槽和第二支架;磁控进胶阀对应穿设于第一冷却盘上,第一冷却盘设有下料缺口,卸料喷管对应下料缺口的位置安装在第一支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冷却成型盘的一端连接,出料槽设于下料缺口的下方;冷却成型盘的两侧均沿周向均布有颗粒成型腔体,冷却成型盘内开设有冷却液流道,第一冷却盘设有第一冷却液腔,第一冷却液腔与散热冷却装置连接,冷却液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冷却液腔连通;本发明简化塑料颗粒制作工序,大大降低能耗,更经济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塑料制粒工艺大多是通过挤压模具将熔融塑料连续挤压成圆形截面的条状,经过浸水冷却、干燥后再用分切机分切为圆柱形颗粒,耗能较大,不够经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包括机架台、塑化装置、散热冷却装置和颗粒成型装置;所述塑化装置安装在机架台顶部的一端;所述散热冷却装置安装在机架台的底部;
所述颗粒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冷却成型盘、两个第一冷却盘、两个磁控进胶阀、两个卸料喷管、驱动电机、出料槽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机架台顶部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成型盘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分别套接在冷却成型盘的两侧且分别对应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磁控进胶阀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第一冷却盘上,所述磁控进胶阀与塑化装置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冷却盘均设有下料缺口,两个所述卸料喷管分别一一对应两个下料缺口的位置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冷却盘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冷却成型盘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槽固定在第一支架上且位于两个下料缺口的下方;
所述冷却成型盘的两侧均沿周向均布有颗粒成型腔体,所述冷却成型盘内开设有冷却液流道,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内均设有第一冷却液腔,两个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均与散热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冷却液腔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成型盘包括第二冷却盘和两个第一成型模,所述第二冷却盘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冷却盘的两侧盘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冷却液槽,且两侧相对的所述冷却液槽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盘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两个所述第一成型模分别固定在第二冷却盘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成型模分别与同一侧的各个冷却液槽形成多个第二冷却液腔,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通过第一通道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另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通过第二通道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各个第二冷却液腔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道;
所述第二冷却盘的两侧均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的位置分别弹性连接有第二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背向第二冷却盘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模朝向第一成型模的一侧设有与一组第一成型槽相适配的一组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槽与第二成型槽在第一成型模与第二成型模合模时形成颗粒成型腔体,所述第二成型模背向第一成型模的一侧设有与磁控进胶阀相配合的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成型模背向第一成型模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成型槽分别开设有注胶口,所述第二成型槽的粗糙度大于第一成型槽的粗糙度。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颗粒成型腔体为正多面体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注胶口沿颗粒成型腔体的棱边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磁控进胶阀包括有阀本体、阀芯组、阀盖、隔热环和两个弹性活塞,所述阀本体上设有两个活塞腔以及位于两个活塞腔之间的多个阀腔单元,所述阀芯组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凸设有与阀腔单元相适配的注胶头单元,所述阀本体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设有出胶口,所述阀腔单元靠近其底部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出胶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注胶头单元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弹性活塞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阀芯组的两端,两个所述弹性活塞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伸入活塞腔内,所述阀盖固定连接在阀本体上并与阀芯组形成有注胶总腔,每个所述弹性活塞上均固定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成型模背向第一成型模的一侧设有与两个第二永磁体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永磁体;所述隔热环套设在阀本体的外壁上。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塑化装置包括螺杆塑化机、三通接头和两个第一管道,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在螺杆塑化机上,两个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的其余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磁控进胶阀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散热器和两个第二管道,所述水泵安装在水箱上,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水箱上,两个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散热器,两个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冷却盘内的第一冷却液腔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冷却成型盘内设置冷却液流道,并在冷却成型盘两侧设置第一冷却液腔,从而实现冷却水能够在冷却液流道内循环流动,使得各个颗粒成型腔体内的熔融态的塑料直接冷却成型为塑料颗粒,无需干燥处理和分切操作,简化塑料颗粒制作工序,大大降低能耗,更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颗粒成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颗粒成型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颗粒成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颗粒成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冷却成型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冷却成型盘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冷却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成型模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成型模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成型模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磁控进胶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磁控进胶阀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散热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塑化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台;2、塑化装置;21、螺杆塑化机;22、三通接头;23、第一管道;3、散热冷却装置;31、水箱;32、水泵;33、散热器;34、第二管道;4、颗粒成型装置;41、第一支架;42、冷却成型盘;421、第二冷却盘;4211、冷却液槽;4212、第一通道;4213、第二通道;422、第一成型模;4221、第一成型槽;423、第二成型模;4231、第二成型槽;4232、注胶口;424、第一永磁体;425、冷却液流道;426、颗粒成型腔体;43、第一冷却盘;431、第一冷却液腔;432、下料缺口;44、磁控进胶阀;441、阀本体;442、阀芯组;443、阀盖;444、隔热环;445、弹性活塞;446、第二永磁体;45、卸料喷管;46、驱动电机;47、出料槽;48、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包括机架台1、塑化装置2、散热冷却装置3和颗粒成型装置4;所述塑化装置2安装在机架台1顶部的一端;所述散热冷却装置3安装在机架台1的底部;
所述颗粒成型装置4包括第一支架41、冷却成型盘42、两个第一冷却盘43、两个磁控进胶阀44、两个卸料喷管45、驱动电机46、出料槽47和第二支架48;
所述第一支架41安装在机架台1顶部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成型盘4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1上,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分别套接在冷却成型盘42的两侧且分别对应与第一支架41固定连接,以使冷却成型盘42转动时,第一冷却盘43不跟随冷却成型盘42转动,两个所述磁控进胶阀44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第一冷却盘43上,所述磁控进胶阀44与塑化装置2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均设有下料缺口432,两个所述卸料喷管45分别一一对应两个下料缺口432的位置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二支架48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冷却盘43上,所述驱动电机46固定在第二支架48上,所述驱动电机46的输出端与冷却成型盘42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槽47固定在第一支架41上且位于两个下料缺口432的下方;
所述冷却成型盘42的两侧均沿周向均布有颗粒成型腔体426,所述冷却成型盘42内开设有冷却液流道425,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内均设有第一冷却液腔431,两个所述第一冷却液腔431均与散热冷却装置3连接,所述冷却液流道42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冷却液腔431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是:工作时,塑化装置2将熔融态的塑料注入磁控进胶阀44内,同时驱动电机46带动冷却成型盘42转动,使得颗粒成型腔体426的位置与磁控进胶阀44的位置相对应,然后磁控进胶阀44将熔融态的塑料注入到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而散热冷却装置3将冷却水注入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上的第一冷却液腔431内,并从该第一冷却液腔431内流入冷却液流道425内,对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熔融态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为塑料颗粒,然后经由冷却液流道425进入另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上的第一冷却液腔431内,再回流至散热冷却装置3内,如此使冷却水沿散热冷却装置3、第一冷却液腔431、冷却液流道425、第一冷却液腔431、散热冷却装置3方向循环流动,不断对冷却成型盘42上的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熔融态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随着冷却成型盘42的转动,磁控进胶阀44不断将熔融态的塑料填充至各个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进行冷却成型,当冷却成型后的颗粒成型腔体426转位至与下料缺口432位置对应时,冷却成型盘42使与下料缺口432位置对应的颗粒成型腔体426开模,并在卸料喷管45的作用下,颗粒成型腔体426内冷却成型的塑料颗粒从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脱离,并掉落至下方的出料槽47内,并沿着出料槽47移出工作区;如此重复上述过程中,不断进行塑料颗粒的制作。
本实施例通过在冷却成型盘42内设置冷却液流道425,并在冷却成型盘42两侧设置第一冷却液腔431,从而实现冷却水能够在冷却液流道425内循环流动,使得各个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熔融态的塑料直接冷却成型为塑料颗粒,无需干燥处理和分切操作,简化塑料颗粒制作工序,大大降低能耗,更经济环保。
如图1至图14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成型盘42包括第二冷却盘421和两个第一成型模422,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盘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冷却液槽4211,且两侧相对的所述冷却液槽4211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盘42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4212和第二通道4213,两个所述第一成型模422分别固定在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成型模422分别与同一侧的各个冷却液槽4211形成多个第二冷却液腔,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431通过第一通道4212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另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431通过第二通道4213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4212、第二通道4213、各个第二冷却液腔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道425;
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均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的位置分别弹性连接有第二成型模423,具体地,第二成型模423朝向第二冷却盘421的一侧间隔凸设有导向筒,每个导向筒均贯穿第一成型模422后伸入第二冷却盘421内,每个导向筒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与第二冷却盘421和导向筒的内壁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成型模423与第二冷却盘421弹性连接,使得第二成型模423在第一冷却盘43的挤压下,第一弹簧压缩,第二成型模423与第一成型模422进行合模,而在转动至位于下料缺口位置是,第一弹簧带动第二成型模423复位,实现第一成型模422与第二成型模423之间的开模动作,所述第一成型模422背向第二冷却盘421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成型槽4221,所述第二成型模423朝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一组第一成型槽4221相适配的一组第二成型槽4231,所述第一成型槽4221与第二成型槽4231在第一成型模422与第二成型模423合模时形成颗粒成型腔体426,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磁控进胶阀44相配合的第一永磁体424,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成型槽4231分别开设有注胶口4232,所述第二成型槽4231的粗糙度大于第一成型槽4221的粗糙度。
具体地,每组第一成型槽4221均具有多个第一成型槽4221,第二冷却液腔的数量、位置与第一成型槽4221的数量、位置一一对应,每组第二成型槽4231均具有与第一成型槽4221数量一一对应的第二成型槽4231;
在第二成型模423位于下料缺口432位置时,第二成型模423在弹性作用下与第一成型模422处于开模状态,以便卸料喷管45对冷却成型的塑料颗粒进行卸料操作,随着第二成型模423跟随第二冷却盘421转动,第二成型模423受到第一冷却盘43的挤压,第二成型模423与第一成型模422合模,第一成型槽4221与第二成型槽4231形成颗粒成型腔体426,当该颗粒成型腔体426转动至与磁控进胶阀44的位置相对时,第一永磁体424磁性吸附磁控进胶阀44朝向第二成型模423移动,然后磁控进胶阀44通过注胶口4232向颗粒成型腔体426内填充熔融态的塑料,而冷却液从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的第一冷却液腔431进入第一通道4212内,然后从第一通道4212内进入位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内,然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内的冷却液对应进入另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内,接着从另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内进入第二通道4213内,再从第二通道4213进入另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的第一冷却液腔431内,最后回流至散热冷却装置3内,如此使得冷却液能够在冷却液流道425内,对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
随着第二冷却盘421的转动,第二成型模423再次转动至下料缺口432位置,此时第二成型模423没有受到第一冷却盘43的挤压,第二成型模423在弹性作用下复位,即第二成型模423与第一成型模422开模,由于第二成型槽4231的粗糙度大于第一成型槽4221的粗糙度,开模后,冷却成型的塑料颗粒随着第二成型模423从第一成型槽4221内抽出,并粘附在第二成型槽4231内,接着卸料喷管45向第二成型槽4231内喷出压缩空气,将附着在第二成型槽4231内的塑料颗粒吹离,使得吹离后的塑料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出料槽47内,从出料槽47排出,从而完成塑料颗粒的制作。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颗粒成型腔体426为正多面体结构。如此设置,使得冷却成型后的塑料颗粒呈正多面体结构,减小包装堆叠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间隙,同等重量下,正多面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包装后占用的空间更小,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注胶口4232沿颗粒成型腔体426的棱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冷却成型后的塑料颗粒的表面更为平整。同时利于将整个颗粒成型腔体426填充满熔融态的塑料。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磁控进胶阀44包括有阀本体441、阀芯组442、阀盖443、隔热环444和两个弹性活塞445,所述阀本体441上设有两个活塞腔以及位于两个活塞腔之间的多个阀腔单元,所述阀芯组442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凸设有与阀腔单元相适配的注胶头单元,所述阀本体441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设有出胶口,所述阀腔单元靠近其底部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出胶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注胶头单元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弹性活塞445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阀芯组442的两端,两个所述弹性活塞445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伸入活塞腔内,所述阀盖443固定连接在阀本体441上并与阀芯组442形成有注胶总腔,每个所述弹性活塞445上均固定有第二永磁体446,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两个第二永磁体446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永磁体424;所述隔热环444套设在阀本体441的外壁上,通过设置隔热环444,避免注胶头单元、注胶总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出胶口的熔融态的塑料受到冷却液的冷却影响,如此保证熔融态的塑料在磁控进胶阀44的流动顺畅,注胶可靠性更高,成型品质更高。
具体地,弹性活塞445包括活塞部和第二弹簧,活塞部活动伸入活塞腔内,第二永磁体446嵌设在活塞部靠近第二成型模423的一端,第二弹簧设于活塞部内,且第二弹簧靠近第二成型模423的一端贯穿第二永磁体446、活塞部后与活塞腔的内壁相抵接;实际使用时,塑化装置2将熔融态的塑料注入至注胶总腔内,熔融态的塑料从注胶总腔进入各个注胶头单元内,在第二成型模423转位至与磁控进胶阀44的位置对应时,两个第一永磁体424分别对两个第二永磁体446产生吸附力,使得两个弹性活塞445带动阀芯组442朝向第二成型模423方向移动,直至阀芯组442上的注胶头单元上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出胶口连通,出胶口与进胶口连通,此时熔融态的塑料从注胶头单元上经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进入出胶口内,然后通过进胶口进入颗粒成型腔体426内,实现颗粒成型腔体426的自动注胶,随着第二冷却盘421的转动,两个第二永磁体446均脱离第一永磁体424的磁场影响,此时弹性活塞445在弹性作用下复位,即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注胶头单元与出胶口断开连通,此时由于注胶头单元与阀腔单元之间的有效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得进胶口、出胶口区域位置残留的熔融态的塑料被吸会阀腔单元内,避免磁控进胶阀44位于相邻两第二成型模423之间的位置区域时熔融态的塑料流出而影响第二成型模423的运转。
如图1和图1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塑化装置2包括螺杆塑化机21、三通接头22和两个第一管道23,所述三通接头22的一端连接在螺杆塑化机21上,两个所述第一管道23的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22的其余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磁控进胶阀44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三通接头22进行分流,从而同步向位于第二冷却盘421两侧的颗粒成型腔体426内填充熔融态的塑料,提供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1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冷却装置3包括水箱31、水泵32、散热器33和两个第二管道34,所述水泵32安装在水箱31上,所述散热器33安装在水箱31上,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散热器33,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冷却盘43内的第一冷却液腔431连通;本实施例通过水泵32将水箱31内的冷却液经由第二管道34泵入至第一冷却液腔431内,经由冷却液流道425、另一第一冷却液腔431、另一第二管道34回流至水箱31内,同时散热器33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以便回流后的冷却液的再次使用,如此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更经济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台(1)、塑化装置(2)、散热冷却装置(3)和颗粒成型装置(4);所述塑化装置(2)安装在机架台(1)顶部的一端;所述散热冷却装置(3)安装在机架台(1)的底部;
所述颗粒成型装置(4)包括第一支架(41)、、冷却成型盘(42)、两个第一冷却盘(43)、两个磁控进胶阀(44)、两个卸料喷管(45)、驱动电机(46)、出料槽(47)和第二支架(48);
所述第一支架(41)安装机架台(1)顶部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成型盘(4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1)上,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分别套接在冷却成型盘(42)的两侧且分别对应与第一支架(4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磁控进胶阀(44)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第一冷却盘(43)上,所述磁控进胶阀(44)与塑化装置(2)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均设有下料缺口(432),两个所述卸料喷管(45)分别一一对应两个下料缺口(432)的位置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二支架(48)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冷却盘(43)上,所述驱动电机(46)固定在第二支架(48)上,所述驱动电机(46)的输出端与冷却成型盘(42)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槽(47)固定在第一支架(41)上且位于两个下料缺口(432)的下方;
所述冷却成型盘(42)的两侧均沿周向均布有颗粒成型腔体(426),所述冷却成型盘(42)内开设有冷却液流道(425),两个所述第一冷却盘(43)内均设有第一冷却液腔(431),两个所述第一冷却液腔(431)均与散热冷却装置(3)连接,所述冷却液流道(42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冷却液腔(4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成型盘(42)包括第二冷却盘(421)和两个第一成型模(422),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41)上,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盘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冷却液槽(4211),且两侧相对的所述冷却液槽(4211)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盘(42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4212)和第二通道(4213),两个所述第一成型模(422)分别固定在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成型模(422)分别与同一侧的各个冷却液槽(4211)形成多个第二冷却液腔,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431)通过第一通道(4212)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另一侧的第一冷却液腔(431)通过第二通道(4213)与同一侧的各个第二冷却液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4212)、第二通道(4213)、各个第二冷却液腔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道(425);
所述第二冷却盘(421)的两侧均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的位置分别弹性连接有第二成型模(423),所述第一成型模(422)背向第二冷却盘(421)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冷却液腔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成型槽(4221),所述第二成型模(423)朝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一组第一成型槽(4221)相适配的一组第二成型槽(4231),所述第一成型槽(4221)与第二成型槽(4231)在第一成型模(422)与第二成型模(423)合模时形成颗粒成型腔体(426),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磁控进胶阀(44)相配合的第一永磁体(424),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成型槽(4231)分别开设有注胶口(4232),所述第二成型槽(4231)的粗糙度大于第一成型槽(4221)的粗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成型腔体(426)为正多面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4232)沿颗粒成型腔体(426)的棱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进胶阀(44)包括有阀本体(441)、阀芯组(442)、阀盖(443)、隔热环(444)和两个弹性活塞(445),所述阀本体(441)上设有两个活塞腔以及位于两个活塞腔之间的多个阀腔单元,所述阀芯组(442)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凸设有与阀腔单元相适配的注胶头单元,所述阀本体(441)一一对应每个阀腔单元分别设有出胶口,所述阀腔单元靠近其底部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出胶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注胶头单元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弹性活塞(445)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阀芯组(442)的两端,两个所述弹性活塞(445)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伸入活塞腔内,所述阀盖(443)固定连接在阀本体(441)上并与阀芯组(442)形成有注胶总腔,每个所述弹性活塞(445)上均固定有第二永磁体(446),所述第二成型模(423)背向第一成型模(422)的一侧设有与两个第二永磁体(446)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永磁体(424);所述隔热环(444)套设在阀本体(441)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装置(2)包括螺杆塑化机(21)、三通接头(22)和两个第一管道(23),所述三通接头(22)的一端连接在螺杆塑化机(21)上,两个所述第一管道(23)的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22)的其余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磁控进胶阀(4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冷却装置(3)包括水箱(31)、水泵(32)、散热器(33)和两个第二管道(34),所述水泵(32)安装在水箱(31)上,所述散热器(33)安装在水箱(31)上,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散热器(33),两个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冷却盘(43)内的第一冷却液腔(431)连通。
8.一种利用上述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的制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塑化装置(2)将熔融态的塑料注入磁控进胶阀(44)内,同时驱动电机(46)带动冷却成型盘(42)转动,使得颗粒成型腔体(426)的位置与磁控进胶阀(44)的位置相对应;
S200:然后磁控进胶阀(44)将熔融态的塑料注入到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而散热冷却装置(3)将冷却水注入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上的第一冷却液腔(431)内,并从该第一冷却液腔(431)内流入冷却液流道(425)内,对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熔融态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为塑料颗粒,然后经由冷却液流道(425)进入另一侧的第一冷却盘(43)上的第一冷却液腔(431)内,再回流至散热冷却装置(3)内,冷却成型盘(42)上的颗粒成型腔体(426)内的熔融态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
S300:随着冷却成型盘(42)的转动,磁控进胶阀(44)不断将熔融态的塑料填充至各个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进行冷却成型,在冷却成型后的颗粒成型腔体(426)转位至与下料缺口(432)位置对应时,冷却成型盘(42)使与下料缺口(432)位置对应的颗粒成型腔体(426)开模,在卸料喷管(45)的作用下,颗粒成型腔体(426)内冷却成型的塑料颗粒从颗粒成型腔体(426)内脱离,并掉落至下方的出料槽(47)内,并沿着出料槽(47)移出工作区;
S400:如此重复步骤S100至S300,不断进行塑料颗粒的制作。
CN202210044675.0A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Active CN114347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675.0A CN114347417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675.0A CN114347417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7417A true CN114347417A (zh) 2022-04-15
CN114347417B CN114347417B (zh) 2023-10-31

Family

ID=8109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4675.0A Active CN114347417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741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0563B1 (ko) * 2013-07-10 2014-12-10 김대현 에어쿨링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플라스틱 펠렛 성형장치 및 플라스틱 펠렛 제조방법
KR101843845B1 (ko) * 2018-01-08 2018-05-14 장은선 성형 가공용 플라스틱 알갱이 제조장치
CN110871525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链模注塑成型方式的塑料成型组件
CN110871522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的转模循环注塑成型工艺
CN110871526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成型的循环链式模具
CN110871514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的挤出成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0563B1 (ko) * 2013-07-10 2014-12-10 김대현 에어쿨링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플라스틱 펠렛 성형장치 및 플라스틱 펠렛 제조방법
KR101843845B1 (ko) * 2018-01-08 2018-05-14 장은선 성형 가공용 플라스틱 알갱이 제조장치
CN110871525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链模注塑成型方式的塑料成型组件
CN110871522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的转模循环注塑成型工艺
CN110871526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成型的循环链式模具
CN110871514A (zh) * 2019-11-24 2020-03-10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颗粒的挤出成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7417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623C (zh) 具有改善的型芯的注塑成型装置
CN206277623U (zh) 塑胶模具装置
CN1141209C (zh) 具有一个肋形帽的注射成型冷却型芯
CN114347417A (zh) 一种高效废塑料回收制粒机及制粒方法
CN2799129Y (zh) 铝合金压铸薄件模具结构
CN112757572A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CN114603802A (zh) 一种温控型注塑模具及制作工艺
CN112606316A (zh) 榨汁机透明粉碎仓的无气泡注塑系统及其注塑方法
CN213291159U (zh) 一种可更换底模的双面注塑模具
CN218966005U (zh)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CN209566457U (zh) 一种橡胶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
CN109228176B (zh) 一种可降解pla注塑模具
US3355765A (en) Pelletizing machine
CN220409505U (zh) 育秧盘模具
CN217196741U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元件的塑料卷盘环保注塑装置
CN101249710A (zh) 一种注塑机的注塑机构
CN21498298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15695143U (zh) 一种脱模剂回收利用装置
CN210679474U (zh) 一种洗衣机箱体模具
CN216152942U (zh) 一种可冷却喷管的注塑模具
CN221089855U (zh) 一种注塑机的快速脱模装置
CN215969960U (zh) 一种快速冷却式旋转模具
CN219191102U (zh) 一种具有降温结构的精密注塑模具
CN220390273U (zh) 一种阻尼块的成型装置
CN218227575U (zh) 一种发动机组进风罩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