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1024A -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1024A
CN114341024A CN202080061829.6A CN202080061829A CN114341024A CN 114341024 A CN114341024 A CN 114341024A CN 202080061829 A CN202080061829 A CN 202080061829A CN 114341024 A CN114341024 A CN 114341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loaded
workpieces
loading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18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1024B (zh
Inventor
永田真斗
宇都木契
木村宣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1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1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10Sequence control of conveyors operating in combi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03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from ab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16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 B65G57/20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 B65G57/22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in layers each of predetermined arrangement
    • B65G57/24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in layers each of predetermined arrangement the layers being transferred as a whole, e.g. on pal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0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stacker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67Pal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16Codes or marks on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33Position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41Quantity of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65G47/51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unprogrammed signals, e.g. influenced by supply situation at dest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多个工件包括: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多个工件在输送装置中,第一工件组及第二工件组各自的排列顺序和第一工件组及第二工件组的分类随机排列,在输送装置中,第一工件组基于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第二工件组基于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并且,第一工件组及第二工件组混合排列。

Description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装载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9-852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19-18255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对物品的排列顺序进行排序后通过机器人装载到托板上的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85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82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工件装载系统中,通过以按照装载顺序使工件流动的方式对工件进行排序,能够使装载作业高效化。然而,在使装载目的地不同的多个工件以混合的状态流动的情况下,在进行排序作业的场所会产生较多的工件滞留。例如,在将应装载到分别不同的托板的两种工件混合流动的情况下,直至第一种托板的装载作业完成,第二种托板用的工件滞留。在该情况下,在直至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件全部备齐的期间,产生装载作业的等待时间,效率不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若简单地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方案的概要,则如下。
即,作为一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具有:第一输送装置,其输送多个工件;排序装置,其对由上述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来的上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装载作业部,其通过机器人将由上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上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其将由上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上述多个工件朝向上述装载作业部输送。上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上述多个工件包括: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就上述多个工件而言,在上述第一输送装置中,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各自的排列顺序和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的分类随机排列,在上述第二输送装置中,上述第一工件组基于上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上述第二工件组基于上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并且,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混合排列。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具有:第一输送装置,其输送随机排列的多个工件;排序装置,其对由上述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来的上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装载作业部,其通过机器人将由上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上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第二输送装置,其将由上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上述多个工件朝向上述装载作业部输送;以及控制部,其依次选择应交接给上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工件,并向上述排序装置传送控制信号。上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上述多个工件包括: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多个工件中基于上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选择上述第一工件组,基于上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选择上述第二工件组,并且,以使上述机器人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选择上述第一工件组或上述第二工件组,并向上述排序装置传送控制信号。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方法具有:第一输送工序,输送随机排列的多个工件;排序工序,对通过上述第一输送工序输送来的上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第二输送工序,将由上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上述多个工件朝向装载作业部输送;以及装载作业工序,通过机器人将通过上述第二输送工序输送来的上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上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上述多个工件包括: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上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在上述第一输送工序中,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各自的排列顺序和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的分类随机排列。在上述第二输送工序中,上述第一工件组基于上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上述第二工件组基于上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并且,上述第一工件组及上述第二工件组混合排列。
发明效果
若简单地说明由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发明获得的效果,则如下。即,能够使工件的装载作业高效化。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图3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另一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另一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用于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即使是俯视图,有时也标注阴影线。
<工件装载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100具有:输送装置10,其输送多个工件W;以及排序装置30,其对由输送装置10输送来的多个工件W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另外,工件装载系统100具有装载作业部40,该装载作业部40通过机器人41将由排序装置30进行了排序的多个工件W装载到作为被装载部件的多个托板(被装载部件)42的任一个。另外,工件装载系统100具有输送装置20,该输送装置20将由排序装置30进行了排序的多个工件W朝向装载作业部40输送。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托板42包括托板42A和托板42B。另外,如图2所示,多个工件W包括:工件组WGA,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托板42A的预定的多个工件W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WGB,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托板42B的预定的多个工件W构成。
在此,在向不同的托板42装载的工件组WGA和工件组WGB被随机地供给的情况下,如果依次进行向托板42A的装载作业和向托板42B的装载作业,则直至工件组WGA的多个工件W全部备齐,装载作业不会完成,因此多个工件W被储存于排序装置30。在该情况下,直至输送预定的装载顺序的工件W,机器人41无法进行装载作业,产生作业的等待时间,效率不高。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例如也考虑如下方法:准备两组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20和机器人41,在排序装置30中,将工件组WGA和工件组WGB分配到两个输送装置20。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工件组WGA和工件组WGB在全部备齐之前流向输送装置20,但需要配置两组输送装置20和机器人41的空间。另外,如果考虑两台机器人41各自的运转率,则直至各机器人41承担的工件W被输送,产生装载作业的等待时间。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就多个工件W而言,在输送装置10中,工件组WGA及工件组WGA各自的排列顺序和工件组WGA及工件组WGB的分类随机排列。在输送装置20中,工件组WGA基于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工件组WGB基于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此外,工件组WGA及工件组WGB混合排列。
工件W的排序与否或排序的顺序由控制部50(参照图2)控制。多个工件W的种类的识别(是属于哪个工件组且第几个被装载的工件W的识别)由工件识别部60(参照图2)进行。工件识别部60例如是安装于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10或交接部33的传感器(例如读取印刷于工件W的代码的代码读取器)。工件识别部60和控制部50相互电连接,控制部50基于从工件识别部60传送的工件W的识别数据的信号来控制工件W的排序与否或排序的顺序。换言之,控制部50依次选择应交接给输送装置20的工件W,并向排序装置30的输送机32传送控制信号,以将选择的工件W交付给交接部34。此外,控制部50与排序装置30及机器人41分别电连接。控制部50向排序装置30输出控制信号,由此控制排序工序。另外,控制部50向机器人41输出控制信号,由此控制装载工序。
另外,排序装置30具有:储存架31,其具有多个收纳部;以及输送机32,其进行工件W向储存架31的收纳部的搬入、或者工件W从储存架31的搬出。另外,排序装置30具有:交接部33,其从输送装置10接收工件W,且向输送机32排出工件W;以及交接部34,其从输送机32接收工件W,且向输送装置20排出工件W。输送机32具备能够访问储存架31的全部搁架、交接工件W的交接部33及交接部34的每一个的构造。
<工件装载方法的一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方法,若列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则可如下地进行说明。例如,如图2所示,工件组WGA由应按照WA1、WA2、WA3、......、WAm(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的顺序装载至托板42A的m个工件构成。工件组WGB由应按照WB1、WB2、WB3、......、WBn(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的顺序装载至托板42B的n个工件构成。
多个工件W在输送装置10中,工件组WGA及工件组WGA各自的排列顺序和工件组WGA及工件组WGB的分类随机排列。因此,例如如图2例示地,按照工件WB2、WA3、WB1、WB3、WA2、WB4、WA1、WB5......的顺序输送工件W(第一输送工序)。排序装置30基于装载顺序对工件组WGA以及WGB各自的排列顺序进行排序,而不按每个分类对工件组WGA和WGB进行排序。
在图2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比工件WB1靠前被输送的工件WB2和WA5在工件WB1被控制部50选择前不被选择。因此,工件WB2和WA5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信号被输送到储存架31储存。接着流动到交接部33的工件WB1是工件组WGB中的应最先被装载的工件W。因此,当工件WB1载置于交接部33时,控制部50选择工件WB1作为应被交付给交接部34的工件,并向排序装置30传送控制信号。其结果,工件WB1不被储存,而是经由输送机32交接给交接部34。工件WB1从交接部34经由输送装置20被输送至装载作业部40(第二输送工序),在装载作业部40装载到托板42B(装载作业工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假设在工件WA1之前流动来工件WB1的情况下,能够先从工件WB1开始装载作业。在该情况下,与直至工件WA1流动来不开始装载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机器人41的运转率。
接着,当工件WB3到达交接部33时,控制部50选择收纳于储存架31的工件WB2。因此,控制部50在将接着工件WB1搬送的工件WB3交接给输送机32之前,向输送机32的驱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将收纳于储存架31的工件WB2搬出,并交接给交接部34。在此期间,工件WB3被储存在交接部33。在将工件WB2交接给交接部34之后,工件WB3从交接部33经由输送机32被交接给交接部34。在该情况下,工件WB3不经由储存架31地被输送至装载作业部40,因此能够缩短输送时间。
然后,接着WB3被输送的工件WA2是应在工件WA1之后流动的工件W,因此工件WA2被收纳于储存架31。接着工件WA2被输送的工件WB4和WA1分别能够不经由储存架31地交接给交接部34。在图2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直至工件WA1到达交接部33,六个工件W被输送来,在将工件WA1交接给交接部34之前,已经能够进行四个工件W的装载作业。
在将工件WA1交接给交接部34之后,位于交接部33的工件WB5和位于储存架31的工件WA2均能够交接给交接部34。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基于残留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以及排序装置30的排序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使机器人41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选择向交接部34交付的工件W。换言之,控制部50基于残留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以及排序装置30的排序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使机器人41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判定工件W的排列顺序。
例如,在残留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很少,且在进行排序装置30的排序作业的期间(换言之,直至输送机32从储存架31搬运来工件WA2的期间)机器人41会使工件W的装载作业完成的情况下,能够将不经由储存架31地交接给交接部34的工件WB5比工件WA2靠前地交接。另一方面,在残留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富余,即使进行了排序装置30的排序作业,机器人41的作业也不会完成的情况下,将工件WA2比工件WB5靠前地交接给交接部34。
在前者的情况下,输送装置20中的多个工件W的排列顺序为WB1、WB2、WB3、WB4、WA1、WB5、WA2......。在后者的情况下,输送装置20中的多个工件W的排列顺序为WB1、WB2、WB3、WB4、WA1、WA2、WB5......。在任一情况下,在输送装置20中,工件组WGA和WGB分别基于装载顺序按顺序排列,但工件组WGA和工件组WGB混合排列(第二输送工序)。例如能够存储已经交付给交接部34的工件的数量,基于向托板42装载工件W所需的时间和交付给交接部34后经过的时间来计算残留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或者,也可以在输送装置20安装与工件识别部60同样的传感器。
另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例子,将工件组的数量设为工件组WGA和WGC这两种,但工件组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种,也可以是三种以上。例如在进行三种以上的工件组的装载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直至图2所示的托板42A和42B的任一个的装载作业完成的期间,将第三种工件组的工件W储存于储存架31,在托板42A和42B的任一个的装载作业完成,且搬出装载后的托板42之后,搬入新的托板42,并向其装载属于第三种工件组的工件。或者,也能够通过作为变形例后述的方法进行第三种以上的工件组的装载作业。
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工件装载系统进行的工件装载方法,无需使工件组WGA和WGB中的任一个的工件W在全部备齐前储存于储存架31,因此能够缩短直至开始装载作业的时间。
<变形例1>
接着,对使用了图1和图2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使用了图3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3和图4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1与图1和图2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具有作为切换装载作业部40中的托板42的位置的切换装置的传送带43。
传送带43是输送多个托板42中的装载作业未完成的托板42,切换作为装载作业的对象的托板42的切换装置。如图4例示,多个工件W包括:工件组WGA,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托板42A的预定的多个工件W构成;第二工件组WGB,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托板42B的预定的多个工件W构成;以及第二工件组WGC,其由以第三装载顺序装载至托板42C的预定的多个工件W构成。工件组WGC由应按照WC1、WC2、WC3、......、WCp(其中,p为2以上的整数)的顺序装载至托板42C的p个工件构成。
在使用了本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101的工件装载方法的情况下,包括根据流到输送装置20的工件W的分类切换装载作业中的托板42的工序。在该情况下,即使多个托板42的一部分配置于机器人41无法直接访问的场所,通过使传送带43动作,也能够使托板42移动到机器人41能够访问的位置。根据本变形例,例如,能够增多并行地进行装载作业的托板42的数量。例如,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对托板42A、42B以及42C分别并行地进行装载作业。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作为相对于本变形例的另一变形例,托板42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以上。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能够使多个托板42的位置移动,因此与在机器人41能够访问的范围内配置托板42的工件装载系统100(参照图1)相比,多个托板42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因此,例如,即使并行地进行装载作业的托板42的数量与图1同样地为两个,也能够降低托板42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进行作业。
接着,使用图4对使用了工件装载系统101的工件装载方法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输送装置10中,多个工件W按照工件WA1、WA3、WB1、WA2、WB2......的顺序排列。在该情况下,首先,控制部输出控制信号,以选择工件WA1,交接给输送装置20。然后,到达交接部33的工件WA3不被控制部50选择,而是经由输送机32被输送到储存架31储存。这一点与使用了使用图1及图2所说明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的方法相同。
然后,控制部50选择到达了交接部33的工件WB1。从控制部50向输送机32输出控制信号,以将工件WB1交接给交接部34。控制部50也连接于机器人41和传送带43。因此,控制部50在选择了工件WB1的时刻,输出信号,以在通过机器人41装载工件WA1的作业结束之后,使传送带43动作,使托板42B移动到机器人41能够访问的范围。根据该控制信号,在装载作业部40中实施将成为装载作业的对象的托板42从托板42A向托板42B的切换工序。
然后,控制部50选择到达了交接部33的工件WA2。通过工件WA2被选择,从向托板42B的装载作业切换到向托板42A的装载作业。切换工序的动作与上述的从托板42A向托板42B的切换工序相同。
然后,控制部50选择到达了交接部33的工件WB2及储存于储存架31的工件WA3的任一个。根据排序规则,工件WB2及WA3的哪个都可以选择。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基于残存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切换装置(传送带43)的切换所需的时间、以及排序装置30的排序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使机器人41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对多个工件W进行排序。
在图4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使用了传送带43的切换工序不需要较多的时间,而将工件WA3从储存架31向交接部34输送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了传送带43的切换工序的次数增加,但减少排序装置30的排序工序的次数更有利。因此,在图4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储存于储存架31的工件WA3之前选择工件WB2,然后选择工件WA3。
这样,以使机器人41的运转率最大化作为判断基准,通过对控制部50选择的工件W进行判定,能够提高工件装载作业整体的处理效率。此外,上述的例子是一例,具有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使用了传送带43的切换工序需要的时间比将工件WA3从储存架31向交接部34输送的作业所需的时间长的情况下,有时在工件WB2之前选择工件WA3。另外,例如,即使在使用了传送带43的切换工序需要的时间比将工件WA3从储存架31向交接部34输送的作业所需的时间短的情况下,在残存于输送装置20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W的数量较多且在直至这些工件W被装载的期间能够将工件WA3从储存架31向交接部34输送的情况下,也与图4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储存于储存架31的工件WA3之前选择工件WB2,然后选择工件WA3。
工件装载系统101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与使用图1及图2说明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2>
接着,对使用了图1和图2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另一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5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2与图1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d不同点在于,具有作为切换装载作业部40中的托板42的位置的切换装置的自行式输送装置44。
自行式输送装置44是能够在保持多个托板42中的装载作业未完成的托板42的状态下进行输送的自动输送车。自行式输送装置44在保管装载作业未完成的托板42的中途保管部45与装载作业部40之间输送托板42。这样,在使用自行式输送装置44进行托板42的切换的情况下,能够使装载作业部40的空间特别小。如图6所示,控制部50与自行式输送装置44电连接。
但是,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托板42的切换工序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图6所示的控制部50以减少托板42的切换次数的方式选择工件W。例如,比较图2和图6可知,输送装置10中的多个工件W的排列顺序在图2和图6中相同。但是,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输送装置20中的多个工件W的排列顺序为WB1、WB2、WB3、WB4、WA1、WA2、WB5......。与图2所示的排列顺序相比,图6所示的排列顺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切换工序的次数。在切换工序耗费时间的工件装载系统102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切换工序的次数,能够提高机器人41的运转率。
工件装载系统102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与使用图1和图2说明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3>
接着,对使用了图1和图2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作为相对于图1的另一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7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3在以下方面与图1所示的工件装载系统100不同。第一,工件装载系统103使用容器46而非托板42(参照图1)作为装载多个工件W的被装载部件。第二,工件装载系统103使用机器人41作为在装载作业中切换容器46的切换装置。
多个容器46分别是例如组装式的纸盒等具备能够由机器人41保持的重量、大小以及形状的容器。在装载作业部40配置有能够收纳多个容器46的搁架(容器收纳部)47。由于搁架47配置于机器人41的臂能够到达的范围内,因此机器人41能够将容器46输送到搁板47的任意位置。另外,机器人41具备将工件W装载至容器46内的功能。工件W是例如构造物的部件等体积比容器46小的物品。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容器46A、46B以及46C,但容器46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例如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
这样,在本变形例的工件装载系统103的情况下,机器人41具备作为将容器46输送到搁架47的切换装置的功能、以及将多个工件W装载至容器46内的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空间对较多的容器46并行地进行装载作业。
此外,使用了工件装载系统103的工件装载方法的具体例省略了图示,但除了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图7所示的机器人41进行传送带43的切换工序这一方面、以及托板42被置换成容器46这一方面,与作为变形例1说明的工件装载方法相同。
工件装载系统103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与使用图3和图4说明的工件装载系统101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装载作业部40中,以切换装载的容器46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变形例,在使用图1和图2说明的工件装载系统100中,也能够使用图7所示的容器46。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代表性的变形例,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应用各种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中对各种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将各变形例适当组合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工件装载系统。
符号说明
10、20—输送装置,30—排序装置,31—输送机,31—储存架,32—输送机,33、34—交接部,40—装载作业部,41—机器人,42、42A、42B、42C—托板(被装载部件),43—传送带,44—自行式输送装置,45—中途保管部,46、46A、46B、46C—容器(被装载部件),47—搁架(容器收纳部),50—控制部,60—工件识别部,100、101、102、103—工件装载系统,W、WA1、WA1、WA2、WA3、WA5、WAn、WB1、WB2、WB3、WB4、WB5、WBm、WC1、WC2、WV3、WCp—工件,WGA、WGB、WGC—工件组。

Claims (11)

1.一种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输送装置,其输送多个工件;
排序装置,其对由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来的所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
装载作业部,其通过机器人将由所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所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以及
第二输送装置,其将由所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所述多个工件朝向所述装载作业部输送,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
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
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
所述多个工件包括:
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
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
就所述多个工件而言,
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各自的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的分类随机排列,
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工件组基于所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工件组基于所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并且,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混合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作业部还具有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输送多个被装载部件中的装载作业未完成的被装载部件,切换成为装载作业的对象的被装载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是能够同时输送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是能够在保持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一个的状态下进行输送的自行式输送装置,
所述自行式输送装置在保管装载作业未完成的被装载部件的中途保管部与所述装载作业部之间输送被装载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分别是能够由所述机器人保持的容器,
所述装载作业部具备容器收纳部,该容器收纳部配置于所述机器人的臂能够到达的范围,且能够收纳多个所述容器,
所述机器人具备将所述容器输送至所述容器收纳部的作为所述切换装置的功能、以及将所述多个工件装载至所述容器内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搬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排序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的排序;以及
工件识别部,其连接于所述控制部,且对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中流动的所述多个工件的种类进行识别,
所述控制部基于残存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装载作业前的工件的数量、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所需的时间、以及所述排序装置的排序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使所述机器人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对所述多个工件进行排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搬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分别是托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搬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分别是能够收纳所述多个工件的容器。
9.一种工件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输送装置,其输送随机排列的多个工件;
排序装置,其对由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来的所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
装载作业部,其通过机器人将由所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所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
第二输送装置,其将由所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所述多个工件朝向所述装载作业部输送;以及
控制部,其依次选择应交接给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工件,并向所述排序装置传送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
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
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
所述多个工件包括:
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
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工件中基于所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选择所述第一工件组,基于所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选择所述第二工件组,并且,以使所述机器人的运转率最大化的方式选择所述第一工件组或所述第二工件组,并向所述排序装置传送控制信号。
10.一种工件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输送工序,输送随机排列的多个工件;
排序工序,对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工序输送来的所述多个工件的输送顺序进行排序;
第二输送工序,将由所述排序装置进行了排序的所述多个工件朝向装载作业部输送;以及
装载作业工序,通过机器人将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工序输送来的所述多个工件装载至多个被装载部件的任一个,
所述多个被装载部件包括:
第一被装载部件;以及
第二被装载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不同,
所述多个工件包括:
第一工件组,其由以第一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一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一工件构成;以及
第二工件组,其由以第二装载顺序装载至所述第二被装载部件的预定的多个第二工件构成,
在所述第一输送工序中,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各自的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的分类随机排列,
在所述第二输送工序中,所述第一工件组基于所述第一装载顺序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工件组基于所述第二装载顺序依次排列,并且,所述第一工件组及所述第二工件组混合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件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作业工序还具有切换工序,该切换工序搬送多个被装载部件中的装载作业未完成的被装载部件,切换成为装载作业的对象的被装载部件。
CN202080061829.6A 2020-03-13 2020-03-13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Active CN114341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1077 WO2021181655A1 (ja) 2020-03-13 2020-03-13 ワーク積み込み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ーク積み込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1024A true CN114341024A (zh) 2022-04-12
CN114341024B CN114341024B (zh) 2023-10-03

Family

ID=7767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1829.6A Active CN114341024B (zh) 2020-03-13 2020-03-13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7452B2 (zh)
JP (1) JP7241229B2 (zh)
CN (1) CN114341024B (zh)
WO (1) WO2021181655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8805A (ja) * 1987-05-20 1988-11-25 Hitachi Ltd 荷の並べ換え装置
US20020134710A1 (en) * 2000-12-04 2002-09-26 Imt Robot Ag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orting objects and combining objects to assortments
JP2006143344A (ja) * 2004-11-16 2006-06-08 Okura Yusoki Co Ltd 仕分け装置
CN1880192A (zh) * 2005-06-15 2006-12-20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装置及其动作方法
CN101130388A (zh) * 2007-09-22 2008-02-27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软袋自动装盘系统
JP2011016619A (ja) * 2009-07-08 2011-01-27 Ihi Corp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制御方法
JP2013086915A (ja) * 2011-10-17 2013-05-13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ロボット仕分けシステム及び仕分け済み物品の製造方法
CN205087427U (zh) * 2015-11-11 2016-03-16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仓储系统
CN105883387A (zh) * 2016-03-25 2016-08-24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的烟包包装方形辅料自动上料系统
CN107539767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物品输送装置
CN107640566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重新排列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物品保管设备
CN10779258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装载设备
JP2019182557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オークラ輸送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作業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4718A1 (en) * 2004-06-28 2006-01-12 Brooks Automation, Inc. Non productive wafer buffer module for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067744B2 (en) 2011-10-17 2015-06-30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Robot system, robot, and sorted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5037992A (ja) * 2013-06-24 2015-02-26 JB−Create株式会社 商品ケース自動積み付けシステム
JP6176142B2 (ja) * 2014-02-19 2017-08-0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順序搬送システム
JP5863922B1 (ja) * 2014-10-07 2016-02-1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
EP3394690B1 (de) * 2015-12-21 2020-04-01 TGW Logistics Group GmbH Verfahren zum sortieren von förderobjekten auf einer förderanlage
JP6647266B2 (ja) 2017-11-06 2020-02-14 西部電機株式会社 出庫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出庫処理方法
JP6841243B2 (ja) * 2018-01-12 2021-03-1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並べ替え装置
WO2019207208A1 (en) * 2018-04-27 2019-10-31 Juha Tuomin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preparing a plurality of items for air transport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8805A (ja) * 1987-05-20 1988-11-25 Hitachi Ltd 荷の並べ換え装置
US20020134710A1 (en) * 2000-12-04 2002-09-26 Imt Robot Ag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orting objects and combining objects to assortments
JP2006143344A (ja) * 2004-11-16 2006-06-08 Okura Yusoki Co Ltd 仕分け装置
CN1880192A (zh) * 2005-06-15 2006-12-20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装置及其动作方法
CN101130388A (zh) * 2007-09-22 2008-02-27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软袋自动装盘系统
JP2011016619A (ja) * 2009-07-08 2011-01-27 Ihi Corp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制御方法
JP2013086915A (ja) * 2011-10-17 2013-05-13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ロボット仕分けシステム及び仕分け済み物品の製造方法
CN205087427U (zh) * 2015-11-11 2016-03-16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仓储系统
CN105883387A (zh) * 2016-03-25 2016-08-24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的烟包包装方形辅料自动上料系统
CN107539767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物品输送装置
CN107640566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重新排列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物品保管设备
CN10779258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装载设备
JP2019182557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オークラ輸送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作業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1024B (zh) 2023-10-03
US20220289496A1 (en) 2022-09-15
JP7241229B2 (ja) 2023-03-16
JPWO2021181655A1 (zh) 2021-09-16
US11987452B2 (en) 2024-05-21
WO2021181655A1 (ja)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8743B2 (en) Method for the order-picking of articles, and order-picking station
US20240025646A1 (en) Picking System
US10640291B2 (en) Article rearranging apparatus
CN110125010B (zh) 一种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及其物品输送方法
US11034518B2 (en) Picking system
RU2416565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ечатных изделий
KR102585593B1 (ko) 이송 로봇을 이용한 물품 분류 방법
CN114341024B (zh) 工件装载系统及工件装载方法
JPS61252035A (ja) 組立て装置
JP2007076831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H0388603A (ja) 物品の自動仕分け方法
JP2002154621A (ja) 仕分けシステム
JP2002087537A (ja) 自動倉庫の棚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07403B2 (ja) 仕分け設備
JP2020045194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S6227202A (ja) 物流管理装置
JP2005280965A (ja) 仕分け設備
JPS62240216A (ja) 多種混在型部品供給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7149546A (ja) 仕分けシステム
JP3925309B2 (ja) 出庫棚決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その出庫棚決定装置を有する自動倉庫
JP3509492B2 (ja) 順番並べ替え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ピッキング装置
CN117361012A (zh) 仓储机器人、管理设备、仓储系统及方法
CN113911614A (zh) 料箱处理方法及设备
JP2023072190A (ja) 入出庫システム
KR20220049463A (ko) 물품 반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