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3104B -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3104B
CN114253104B CN202111014587.8A CN202111014587A CN114253104B CN 114253104 B CN114253104 B CN 114253104B CN 202111014587 A CN202111014587 A CN 202111014587A CN 114253104 B CN114253104 B CN 114253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ing
pair
rollers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45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3104A (zh
Inventor
森本泰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53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3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论原稿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确保原稿的输送性的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输送装置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输送辊中,至少从动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中央部从动辊的对驱动辊的第一压接负荷是比两侧从动辊的对驱动辊的第二压接负荷大的负荷,并且,两侧从动辊的对驱动辊的第二压接负荷是比多个一对输送辊中的除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以外的一对第二输送辊中的从动辊的对驱动辊的第三压接负荷小的负荷。

Description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稿输送装置和具备其的复印机、复合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原稿输送装置一般沿着输送路径配置有多个输送原稿的一对输送辊,所述输送路径具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位置。多个一对输送辊由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驱动辊而旋转的从动辊构成。多个一对输送辊具有: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最靠近读取位置的上游侧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读取前辊);以及位于最靠近读取位置的下游侧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读取后辊)。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中,至少从动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并且,各个从动辊通过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以规定的压接负荷被压接于驱动辊。
在这样的原稿输送装置中,为了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例如名片),相邻的一对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以比最小尺寸(例如名片尺寸)小的间隔配设在输送路径上。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的各个从动辊的负荷设定为能够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的值、即比输送大于最小尺寸的尺寸的标准原稿(例如普通纸)的值大的值,且均设定为相同负荷。在该情况下,尺寸大于最小尺寸(例如名片尺寸)的标准原稿(例如普通纸)的输送性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公平7-90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自重辊由于其自重而压接,副输送辊的输送力比通过辊按压弹簧的弹力,供纸辊压接的主输送辊的输送力小的构成。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中,并未提及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例如名片)的输送性,且没有公开与原稿的种类及尺寸无关地确保原稿的输送性的情况,也没有启示。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原稿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确保原稿的输送性的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沿着输送路径配置有多个输送原稿的一对输送辊,所述输送路径具有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的读取位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由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所述驱动辊而旋转的从动辊构成,在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上,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具有位于最靠近所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位于最靠近所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输送辊中,至少所述从动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位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一压接负荷是比位于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两侧的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二压接负荷大的负荷,并且,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所述第二压接负荷是比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除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以外的一对第二输送辊中的所述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三压接负荷小的负荷。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论原稿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确保原稿的输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输送路径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4A是示出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卸下了上输送盖部件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卸下了下输送盖部件的情况的底面图。
图5A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右视图。
图5B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从左侧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6A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6B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底面图。
图7是示出驱动辊被从动辊压接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8A是示出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的立体图。
图9A是省略从动辊的支承部件而示出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立体图。
图9B是将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与支承部件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展开了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以及一对第二输送辊的从动辊的展开图与负荷图一起示出的示意图。
图11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输送路径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将展开了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以及一对第二输送辊的从动辊的展开图与负荷图一起示出的示意图。
图13A是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在支承部件中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3B是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在支承部件中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3C是示出从图13A和图13B所示的支承部件卸下从动辊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在支承部件中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4B是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的从动辊在支承部件中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4C是示出从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支承部件卸下从动辊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将不再重复。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此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X表示横向(左右方向),附图标记Y表示宽度方向(前后方向),附图标记Z表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以及打印机功能的复合机,将由图像读取装置102读取到的原稿G的图像发送到外部。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由图像读取装置102读取到的原稿G的图像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以彩色或单色在纸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形成单色的图像的装置。
图像读取装置102具备原稿输送装置200。原稿输送装置200设置于图像读取部130的上侧,且相对于图像读取部130开闭自如地被支承。原稿输送装置200逐张地依次输送一张或多张原稿G。图像读取装置102读取通过原稿输送装置200,一张或多张原稿中被逐张输送的原稿G。图像读取装置102具备载置原稿G的原稿载置台130a(原稿台)、读取载置在原稿载置台130a上的原稿G的载置原稿读取功能。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而言,当原稿输送装置200被打开时,图像读取部130的上方的原稿载置台130a被打开,能够手动放置原稿G。另外,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载置原稿G的原稿载置托盘210和堆叠被排出到外部的原稿G的原稿排出托盘250。图像读取装置102具备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200输送的原稿G的输送原稿读取功能。原稿输送装置200将载置于原稿载置托盘210的原稿G输送至图像读取部130中的原稿读取部130b上。图像读取部130对扫描光学系统130c进行扫描来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30a的原稿G、或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200输送来的原稿G并生成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部110。图像形成部110具备光扫描装置1、显影装置2、感光鼓3、鼓清洁装置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7、定影装置12、纸张输送路径S、供纸盒18、纸张排出托盘141(机内排出托盘)。
在图像形成部110中,处理与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或使用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转印部50中,各设置有四个用于形成四种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2、感光鼓3、鼓清洁装置4以及带电器5,且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对应,构成四个图像站Pa、Pb、Pc、Pd。
光扫描装置1将感光鼓3的表面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使感光鼓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且在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鼓清洁装置4去除并回收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带电器5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有规定的电位。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动作,在各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感光鼓3的上侧,隔着中间转印带7配置有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7张紧架设于转印驱动辊7a和转印从动辊7b,向箭头C的方向进行环绕移动。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带清洁装置9去除和回收残留调色剂,将形成于各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并重叠,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部11的转印辊11a在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将通过纸张输送路径S输送来的纸张夹入在夹持区域进行输送。纸张在通过夹持区域时,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并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2。
定影装置12具备夹着纸张进行旋转的定影辊12a以及加压辊12b。定影装置12在定影辊12a及加压辊12b之间夹入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并进行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纸张上。
供纸盒18是用于积存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纸张的盒,设置于光扫描装置1的下侧。纸张通过纸张拾取辊16从供纸盒18被拉出,并被输送到纸张输送路径S。被输送到纸张输送路径S的纸张经由二次转印部11、定影装置12,被输送到排出辊17,且被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41。在纸张输送路径S上配置有输送辊13、定位辊14以及排出辊17。输送辊13促进纸张的输送。定位辊14使纸张暂时停止,使纸张的前端对齐。定位辊14配合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和定时来输送暂时停止的纸张。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7与转印辊11a之间的夹持区域被转印在纸张上。此外,在图1中,供纸盒18设为一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设置了多个供纸盒18的构成。
另外,不仅在纸张的正面,而且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纸张从排出辊17反向输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r。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向反向输送的纸张的正反翻转,再次引导至定位辊14。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将被引导至定位辊14的纸张与正面同样地在背面形成图像,并向纸张排出托盘141送出。
图像读取部13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的上表面。在图像读取部130上安装有原稿输送装置200。
[原稿输送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200的立体图。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输送路径231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4A是示出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卸下了上输送盖部件260的情况的俯视图。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卸下了下输送盖部件270的情况的底面图。
图5A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3b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232a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右视图。图5A是从图3的X1方向观察的图。图5B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3b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232a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从左侧面观察的立体图。图5A是从图3的X2方向观察的图。图6A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232a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俯视图。图5A是从图3的X2方向观察的图。图6B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部分的外侧的输送引导件232a露出的方式卸下构成部件而示出的底面图。图6B是从图3的Z1方向观察的图。
图7是示出驱动辊2331a~2335a通过施力部件2331c~2335c分别被从动辊2331b~2335b压接的情况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b的立体图。图9A是省略从动辊2334b的支承部件2334d而示出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立体图。图9B是将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与支承部件2334d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展开了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3b、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以及一对第二输送辊(2331、2332、2335)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展开图与负荷图一起示出的示意图。
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原稿载置托盘210、原稿供给部220、原稿输送部230、原稿排出部240和原稿排出托盘250。原稿载置托盘210载置原稿G。原稿供给部220将载置于原稿承载托盘210上的原稿G逐张地供给至原稿输送部230。原稿输送部230以原稿输送区域α(参照图4A、图4B)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中央为基准输送由原稿供给部220供给的原稿G。原稿排出部240排出由原稿输送部230输送的原稿G。原稿排出托盘250堆叠由原稿排出部240排出的原稿G。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原稿载置托盘210和原稿排出托盘250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
详细而言,原稿输送部230具备形成输送路径231的一对输送引导件232(232a、232b)和一对输送辊233(输送辊对)。一对输送辊233沿着输送路径231配设多个,并对输送路径231内的原稿G进行输送。在该示例中,多个一对输送辊233~233被设为第一输送辊2331~第五输送辊2335。
原稿供给部220包括导入辊221(拾取辊)、供给辊222(供纸辊)、分离部件(分离辊或分离垫(在该示例中为分离辊223))以及供给驱动传递机构224。
导入辊221导入堆叠于原稿载置托盘210上的原稿G中的最上面的原稿G。导入辊221、供给辊222以及分离辊223逐张分离输送由导入辊221导入的原稿G。供给辊222将由导入辊221导入的原稿G与分离辊223一起逐张地向一对输送引导部232进行输送。分离辊223与供给辊222相对地配设。分离辊223能够限制堆叠于原稿载置托盘210上的原稿G中的从上方起第二张以后的原稿G向输送方向H的输送,并且允许最下(最后的原稿G)向输送方向H的输送。供给驱动传递机构224由齿轮组、正时带轮及正时带构成,将传送至供给辊22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导入辊221。导入辊221、供给辊222以及分离辊223位于原稿输送区域α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中央部(参照图4A)。由此,能够导入并供给最小尺寸的原稿G。原稿供给部220是以往公知的部件,省略关于其它详细构成的说明。
一对输送引导件232形成从原稿供给部220到原稿排出部240为止的原稿G的输送路径231。输送路径231形成为将原稿G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输送并向下方U形折回后向斜上方输送。输送路径231在最下部具有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读取位置R(参照图3)。
多个一对输送辊233~233具有:在原稿G的输送方向H上,位于比读取位置R更靠近上游侧处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第三输送辊2333);以及位于比读取位置R更靠近下游侧处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第四输送辊2334)。多个一对输送辊(第一输送辊2331至第五输送辊2335)由驱动辊2331a~2335a和从动辊2331b~2335b构成。驱动辊2331a~2334a由省略图示的输送驱动部(无刷DC电动机)通过省略图示的输送驱动传递机构被旋转驱动。此外,驱动辊2335a由省略图示的输送驱动部(步进电动机)通过省略图示的输送驱动传递机构被旋转驱动。从动辊2331b~2335b从动于驱动辊2331a~2335a而旋转。此处,第一输送辊2331至第五输送辊2335的驱动辊2331a~2335a的直径均设为相同的直径(具体而言为18mm)。第一输送辊2331、第二输送辊2332以及第五输送辊2335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直径均设为相同的直径(具体而言为18mm)。另外,第三输送辊2333以及第四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3b、2334b的直径均相同,设为比其他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直径小的直径(10mm)。
详细而言,第一输送辊2331至第五输送辊2335在原稿G的输送方向H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沿输送路径231(一对输送引导件232)设置。
第一输送辊2331和第二输送辊2332是定位辊,使从供给辊222输送来的原稿G的前端抵接于第一输送辊2331并排列,进而使从第一输送辊2331输送来的原稿的前端抵接于第二输送辊2332而再次进行排列,之后,朝向第三输送辊2333进行输送。另外,图像读取定时通过由设置于第二输送辊2332与第三输送辊2333之间的输送路径的检测部(反射型传感器)检测原稿G的前端来确定。
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至少一方的输送辊中,至少从动辊(2333b或2334b)在旋转轴线方向W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详细而言,第一输送辊2331至第五输送辊2335在旋转轴线方向W上配置有多个驱动辊2331a~2335a以及从动辊2331b~2335b。配置有多个驱动辊2331a~2335a和从动辊2331b~2335b的各个辊中的中央部的辊位于原稿输送区域α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中央部(参照图4B)。由此,能够输送原稿输送区域α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中央部的最小尺寸的原稿G。
原稿排出部240具备一对排出辊241。一对排出辊241由驱动辊241a和从动辊241b构成。驱动辊241a由输送驱动部通过输送驱动传输机构被旋转驱动。从动辊241b从动于驱动辊241a而旋转。
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为了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G(例如名片),相邻的辊之间的距离以比最小尺寸(例如名片尺寸、输送方向H上的尺寸89mm)小的间隔配设于输送路径。在该示例中,如图3所示,导入辊221与供给辊222之间的距离d1、供给辊222与第一输送辊2331之间的距离d2、第一输送辊2331与第二输送辊2332之间的距离d3、第二输送辊2332与第三输送辊2333之间的距离d4、第三输送辊2333与第四输送辊2334之间的距离d5、第四输送辊2334与第五输送辊2335之间的距离d6、第五输送辊2335与排出辊241之间的距离d7分别被设为为35.0mm、76.3mm、74.6mm、74.5mm、78.5mm、80.3mm、70.6mm。
如图7所示,第一输送辊2331至第五输送辊2335中,从动辊2331b~2335b通过施力部件2331c~2335c(具体为螺旋弹簧)向驱动辊2331a~2335a压接。
下面将以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三输送辊2333和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四输送辊2334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第三输送辊2333中的驱动辊2333a~2333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原稿输送装置200的主体框架(省略图示)。第三输送辊2333中的从动辊2333b~2333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旋转轴Q1,所述旋转轴Q1由支承部件2333d~2333d支承。支承部件2333d~2333d绕旋转轴线β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被固定于原稿输送装置200的主体框架(省略图示)的旋转轴(省略图示)。施力部件2333c~2333c对从动辊2333b~2333b施力,以使从动辊2333b~2333b朝向驱动辊2333a~2333a压接。施力部件2333c~2333c在与中间隔着支承部件2333d~2333d的旋转轴线β的从动辊2333b~2333b的相反侧设置于主体框架(省略图示)之间。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四输送辊2334中的驱动辊2334a~2334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原稿输送装置200的主体框架(省略图示)。第四输送辊2334中的从动辊2334b~2334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旋转轴Q2,所述旋转轴Q2由支承部件2334d(参照图9B)支承。施力部件2334c~2334c对从动辊2334b~2334b施力,以使从动辊2334b~2334b朝向驱动辊2334a~2334a压接。施力部件2334c~2334c设置在支承部件233d~2333d中,以便将旋转轴Q2向驱动辊2334a~2334a侧施力。
不过,在现有的构成中,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各个从动辊的负荷设定被设定为比能够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的值、即比输送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例如普通纸)的值大的值,均设定为相同负荷。这样,尺寸大于最小尺寸(例如名片尺寸)的标准原稿(例如普通纸)的输送性恶化。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至少一方的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两者(2333、2334))中,位于旋转轴线方向W的中央部的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的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第一压接负荷Fa(在本示例中为13.5N)是比位于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的两侧的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的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第二压接负荷Fb(在本示例中为2.5N)大的负荷。
通过这样,不仅能够可靠地输送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还能够可靠地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G(例如名片)。因此,无论原稿G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确保原稿G的输送性。
另外,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至少一方的输送辊中,如果向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的驱动辊2333a、2334a的压接负荷过大,则在尺寸比最小尺寸大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在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容易发生图像模糊。因此,希望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的图像模糊的发生。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至少一方的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两者(2333、2334))中,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的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第二压接负荷Fb是比多个一对输送辊(2331~2335)中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以外的一对第二输送辊(2331、2332、2335)中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对驱动辊2331a、2332a、2335a的第三压接负荷Fc小的负荷。
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的图像模糊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至少一方的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两者(2333、2334))中,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的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第一压接负荷Fa(在本示例中为13.5N)是比一对第二输送辊(2331、2332、2335)中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对驱动辊2331a、2332a、2335a的第三压接负荷Fc(在本示例中为5N)大的负荷。
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更可靠地输送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还能够更可靠地输送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G(例如名片)。因此,无论原稿G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进一步确保原稿G的输送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中,位于旋转轴线方向W的中央部的中央部从动辊2333x的对驱动辊2333a的第一压接负荷Fa是比位于中央部从动辊2333x的两侧的两侧从动辊2333y的对驱动辊2333a的第二压接负荷Fb大的负荷,在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从动辊2334b的对驱动辊2334a的第四压接负荷是均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负荷,也可以是比第二压接负荷Fb(在本示例中为2.5N)大,并且比第三压接负荷Fc(在本示例中为5N)小的负荷(例如为3N)。
这样,通过将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的从动辊2334b的对驱动辊2334a的第四压接负荷设为均相等或大致相等,可以简化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的从动辊2334b的对驱动辊2334a的负荷设定,相应地,可以简化用于无论原稿G的种类及尺寸如何都能够确保原稿G的输送性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和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的至少一方的输送辊(在本示例中为两者(2333、2334))中,从动辊2333b、2334b的直径是比一对第二输送辊(2331、2332、2335)中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直径小的直径。
通过这样,可以减小原稿G从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进入读取位置R的部分的输送路径231的角度。由此,能够从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平滑地将原稿G输送到读取位置R。另外,可以减小原稿G从读取位置R朝向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部分的输送路径231的角度。由此,能够容易将原稿G从读取位置R平滑地输送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输送路径231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将展开了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3b、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以及一对第二输送辊(2331、2332、2335)的从动辊(2331b、2332b、2335b)的展开图与负荷图一起示出的示意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中,中央部从动辊2333x的对驱动辊2333a的压接位置位于比两侧从动辊2333y的对驱动辊2333a的压接位置在输送方向H上更靠下游侧处。
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图像模糊的发生。而且,能够尽可能地延长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输送原稿G的时间。由此,能够稳定地读取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G(例如名片)。
另外,在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中,中央部从动辊2334x的对驱动辊2333a的压接位置位于与两侧从动辊2334y的对驱动辊2334a的压接位置相比在输送方向H上更靠上游侧处。
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图像模糊的发生。而且,能够尽可能地延长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以及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输送原稿G的时间。由此,能够稳定地读取最小尺寸的厚的原稿G(例如名片)。
无论怎样,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和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之间的周向M上的偏差量可以例示相互的夹持区域至少重叠的范围(例如1mm~3mm左右)。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中,两侧从动辊2333y的对驱动辊2333a的压接位置位于与中央部从动辊2334x的对驱动辊2333a的压接位置相比在输送方向H上更靠下游侧处。
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图像模糊的发生。
另外,在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4)中,两侧从动辊2334y的对驱动辊2334a的压接位置位于与中央部从动辊2334x的对驱动辊2334a的压接位置相比在输送方向H上更靠上游侧处。
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在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标准原稿G(例如普通纸)中原稿G的后端穿过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时、原稿G的前端到达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时图像模糊的发生。
无论怎样,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和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之间的周向M上的偏差量可以例示相互的夹持区域至少重叠的范围(例如1mm~3mm左右)。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A以及图13B是分别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2333)的从动辊2333b在支承部件2333e中位于输送方向H上的上游侧的第一位置以及下游侧的第二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3C是示出从图13A和图13B所示的支承部件2333e卸下从动辊2333b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以及图14B是分别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2334)的从动辊2334b在支承部件2333e中位于输送方向H上的上游侧的第一位置以及下游侧的第二位置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4C是示出从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支承部件2333e卸下从动辊2334b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4A以及图14B中省略了施力部件2334c的图示。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支承部件2333e、2334e来代替支承部件2333d、2334d。支承部件2333e、2334e将从动辊2333b、2334b支承为能够在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多个压接位置安装。具体而言,支承部件2333e、2334e能够在向驱动辊2333a、2334a的多个压接位置将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和/或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安装于支承部件2333e、2334e。
详细而言,如图13A至图13C所示,从动辊2333b相对于旋转轴Q1旋转自如。在支承部件2333e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两侧设置有支承板T1、T1。在支承板T1、T1上设置有贯通孔T1a,该贯通孔T1a在驱动辊2333a的周向M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支承从动辊2333b的旋转轴Q1。在本示例中,贯通孔T1a形成为相同直径的圆或圆弧重叠后的形状(例如8字形状)(参照图13C)。从动辊2333b的旋转轴Q1通过支承板T1、T1向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外侧弯曲,嵌入贯通孔T1a的第一位置(参照图13A)或第二位置(参照图13B)。
如图14A至图14C所示,从动辊2334b相对于旋转轴Q2旋转自如。在支承部件2334e中从动辊2334b的旋转轴线方向W上的两侧设置有支承板T2、T2。在支承板T2、T2上设置有贯通孔T2a,该贯通孔T2a在驱动辊2334a的周向M上的不同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支承从动辊2334b的旋转轴Q2。在本示例中,贯通孔T2a形成为8字形状(参照图14C)。另外,贯通孔T2a具有与驱动辊2334a相反的一侧开放的开放部T2a1。从动辊2334b的旋转轴Q2通过插通开放部T2a1而使支承板T2、T2中的贯通孔T2a的周缘部弯曲,嵌入到贯通孔T2a的第一位置(参照图14A)或第二位置(参照图14B)。
通过这样,无需制作用于使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和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的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多个压接位置不同的多种支承部件。即,无需制作多种支承部件,就能够简单地更换由两侧从动辊2333y、2334y和中央部从动辊2333x、2334x对驱动辊2333a、2334a的多个压接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因此,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示例,不应限定性地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在说明书的正文中,没有任何限制。进一步地,属于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及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 200原稿输送装置 210原稿载置托盘 220原稿供给部 221导入辊 222供给辊 223分离辊 230原稿输送部 231输送路径 232一对输送引导件232a外侧输送引导件 232b内侧输送引导件 233一对输送辊 2331第一输送辊 2332第二输送辊 2333第三输送辊 2333a驱动辊 2333b从动辊 2333c施力部件 2333d支承部件 2333e支承部件 2333x中央部从动辊 2333y两侧从动辊 2334第四输送辊 2334a驱动辊 2334b从动辊 2334c施力部件 2334d支承部件 2334e支承部件 2334x中央部从动辊 2334y两侧从动辊 2335第五输送辊 240原稿排出部 241排出辊 250原稿排出托盘 Fa第一压接负荷 Fb第二压接负荷 Fc第三压接负荷 G原稿 H输送方向 M周向 Q1旋转轴 Q2旋转轴 R读取位置 T1支承板 T1a贯通孔 T2支承板 T2a贯通孔T2开放部 W旋转轴线方向 α原稿输送区域 β旋转轴线

Claims (9)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沿着输送路径配置有多个输送原稿的一对输送辊,所述输送路径具有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的读取位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由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从动于所述驱动辊而旋转的从动辊构成,在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上,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具有位于最靠近所述读取位置的上游侧的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位于最靠近所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的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
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输送辊中,至少所述从动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位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一压接负荷是比位于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两侧的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二压接负荷大的负荷,并且,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所述第二压接负荷是比多个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除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以外的一对第二输送辊中的所述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第三压接负荷小的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输送辊中,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所述第一压接负荷是比所述一对第二输送辊中的所述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所述第三压接负荷大的负荷。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以及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方输送辊中,所述从动辊的直径是比所述一对第二输送辊中的所述从动辊的直径小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中,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位于与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相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更靠下游侧处。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位于与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相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更靠上游侧处。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上游侧输送辊中,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位于与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相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更靠下游侧处。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一下游侧输送辊中,所述两侧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位于与所述中央部从动辊的对所述驱动辊的压接位置相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更靠上游侧处。
8.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所述从动辊支承为能够在对所述驱动辊的多个压接位置安装的支承部件。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
CN202111014587.8A 2020-09-24 2021-08-31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4253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9625A JP2022053042A (ja) 2020-09-24 2020-09-24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59625 2020-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104A CN114253104A (zh) 2022-03-29
CN114253104B true CN114253104B (zh) 2023-08-22

Family

ID=8074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4587.8A Active CN114253104B (zh) 2020-09-24 2021-08-31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3175B2 (zh)
JP (1) JP2022053042A (zh)
CN (1) CN1142531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722A (zh) * 1998-05-28 1999-12-08 夏普公司 成像设备
CN101236398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85A (zh) * 2007-10-05 2009-04-0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64832A (ja) * 2008-09-10 2010-03-25 Kyocera Mita Corp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0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株式会社理光 传送带控制装置、辊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0942B2 (ja) 1989-09-11 1995-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JP3710636B2 (ja) * 1998-12-17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003107946A (ja) * 2001-10-01 2003-04-11 Takao Kawamura 定着用ヒート・プレート、定着用半円形発熱部材、及び、ベルト式定着装置
JP5765890B2 (ja) * 2010-04-14 2015-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953B2 (ja) * 2012-05-31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024B2 (ja) *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6680504B2 (ja) * 2015-10-14 2020-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45120A (ja) * 2016-02-18 2017-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722A (zh) * 1998-05-28 1999-12-08 夏普公司 成像设备
CN101236398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85A (zh) * 2007-10-05 2009-04-0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64832A (ja) * 2008-09-10 2010-03-25 Kyocera Mita Corp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0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株式会社理光 传送带控制装置、辊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104A (zh) 2022-03-29
JP2022053042A (ja) 2022-04-05
US20220094807A1 (en) 2022-03-24
US11503175B2 (en)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21173A1 (en) Original feeding apparatus, original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792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43412B2 (en) She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010085B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US7761046B2 (en)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US8876104B2 (en) Sheet feed apparatus, and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4253104B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169183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1024331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37296B2 (ja) 原稿給送装置
JP2007302454A (ja)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9375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805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71553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10638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01228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52079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13766078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1908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612B2 (ja) 排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3666A (ja) 給送装置
JP201922077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8774A (ja) 原稿給排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2016199375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72638A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