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2441B -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2441B
CN114232441B CN202111512738.2A CN202111512738A CN114232441B CN 114232441 B CN114232441 B CN 114232441B CN 202111512738 A CN202111512738 A CN 202111512738A CN 114232441 B CN114232441 B CN 114232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pair
groove
bas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27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32441A (zh
Inventor
王永忠
杜崇磊
杨忠良
毛敬国
任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Highway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Highwa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Highway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Yantai Highwa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15127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2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2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2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32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2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 E01C23/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for forming cuts, grooves, or recesses, e.g. for making joints or channels for markings, for cutting-out sections to be removed; for cleaning, treating, or filling cuts, grooves, recesses, or fissures; for trimming paving e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 E01C23/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for forming cuts, grooves, or recesses, e.g. for making joints or channels for markings, for cutting-out sections to be removed; for cleaning, treating, or filling cuts, grooves, recesses, or fissures; for trimming paving edges
    • E01C23/09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ing the finished surface; Devices for repairing or reconditioning the surface of damaged paving; Recycling in place or on the road for forming cuts, grooves, or recesses, e.g. for making joints or channels for markings, for cutting-out sections to be removed; for cleaning, treating, or filling cuts, grooves, recesses, or fissures; for trimming paving edges for forming, opening-out, cleaning, drying or heating and fi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Rep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其包括底座、行进驱动机构、供料机构、施热机构和辊压机构,施热机构与辊压机构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底座移动方向;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组件和导料组件,导料组件的出料端处于辊压机构与施热机构之间的区域;施热机构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的施热安装块、设于施热安装块上的施热组件和用于驱使施热安装块移动的施热驱动组件;两组施热安装块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且垂直于底座移动方向,两组施热组件均用于对修复槽槽沿进行施热,且两组施热组件的施热区域能够随两组施热安装块相向移动构成一条直线。本申请能够提升沥青路面修复后新旧沥青材料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从而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

Description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面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公路中,而自然环境与行车载荷的影响,沥青路面难免会出现坑槽、裂缝或车辙等路面病害,为恢复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对损坏部分进行养护与修复是公路路面养护的必需手段。
相关技术中,对于坑槽与较大裂缝的路面病害,通常会对病害部位进行切割并破碎清除以形成修复槽,而后制备沥青混合料作为修复材料填入修复槽中进行摊铺,再对修复槽内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整平。而重新填入的沥青混合料与沥青路面修复槽槽沿的交接处通常连接不够紧密,使得水分容易进入新旧沥青连接部分而出现水损害,会降低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为了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包括底座、用于驱使底座移动的行进驱动机构、设于底座上侧的供料机构、设于底座下侧的施热机构和设于底座下侧的辊压机构,所述施热机构与辊压机构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底座移动方向;所述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组件和连接于供料组件出料口的导料组件,所述导料组件的出料端处于辊压机构与施热机构之间的区域;
所述施热机构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的施热安装块、设于施热安装块上的施热组件和用于驱使施热安装块移动的施热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施热安装块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且垂直于底座移动方向,两组所述施热组件均用于对修复槽槽沿进行施热,且两组所述施热组件的施热区域能够随两组施热安装块的相向移动构成一条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施热组件可以对修复槽槽沿的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软化以使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修复材料自供料机构被输送至修复槽内后,再利用辊压机构对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使得修复槽槽沿处受热软化的沥青材料易于与修复槽内填入修复材料相混杂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提升沥青路面修复后新旧沥青材料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少新旧沥青材料连接部分渗入水分的情况,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
同时,实际对路面进行修补的过程中,若将修复槽中修复材料填铺方向的首端视为修复槽首端,另一端视为修复槽末端,且底座的行进方向与修复材料填铺方向一致;本方案中,两组可移动的施热组件的施热区域可构成一条直线,即可用于对修复槽首端槽沿与修复槽末端槽沿进行加热;而令两组施热组件的施热区域与修复槽平行于底座行进方向的两槽沿相对应,随着底座的行进,即可由两组施热组件逐步完成修复槽对应两槽沿的加热工作。
此外,辊压机构、导料组件出料端和施热机构沿底座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施热机构随底座行进而逐步对修复槽槽沿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修复材料也逐步自导料组件出料端填入至修复槽内,并随着底座的行进方向逐步对修复材料进行辊压,可及时对修复材料进行辊压以使修复材料与修复槽槽沿软化的旧沥青材料进行更为稳定的结合,减少修复槽槽沿旧沥青材料因逐步降温而降低新旧沥青材料结合紧密性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施热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施热安装块上的第一定向施热器和用于驱使第一定向施热器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向施热器的施热方向与竖直面具有夹角且呈向下倾斜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第一定向施热器便于修复槽槽沿侧壁的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软化,相比于竖向施热的方式,本方案能够更好将热量施加至旧沥青材料与修复材料相接的表面,以保持热量良好的施加率;同时,倾斜的第一定向施热器也可对沥青路面靠近修复槽槽沿的部分施热软化,可使得修复材料与修复槽槽沿及修复槽边缘形成更紧密的连接。相应的,第一定向施热器可能被转动,以使得第一定向施热器的施热方向能够同时适用于修复槽首端、末端及首末端之间的槽沿。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向施热器包括连接于施热安装块的施热发生件和罩设于施热发生件的导向外罩,所述导向外罩周向布设有多个激光指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指示灯的设置可将第一定向施热器的施热区域进行大致标识,以使施热区域的位置便于查看与调整。
可选的,所述施热机构还包括两组用于对修复槽槽沿摇摆施热的热量维持组件和摇摆动力组件,两组所述热量维持组件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组施热安装块,且所述热量维持组件处于施热安装块靠近供料机构下料区域的一侧;所述热量维持组件包括第二定向施热器和摇摆传动结构,所述第二定向施热器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且第二定向施热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底座的行进方向;所述摇摆传动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的摇摆动力轮和偏心设于摇摆动力轮上的摇摆动力柱,所述第二定向施热器上设有供摇摆动力柱伸入的动力传递槽;所述摇摆动力组件用于驱使摇摆动力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热组成件对修复槽的槽沿进行加热后,且在供料机构将修复材料供应至修复槽内前,可采用热量维持组件对这段距离中修复槽平行于底座行进方向的槽沿进行施热以维持该段槽沿处旧沥青材料的温度,减少修复槽槽沿旧沥青材料因快速降温而降低新旧沥青材料结合紧密性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摇摆动力组件包括升降支架、连接于升降支架的顶升柱、设于顶升柱下端的顶升轮、转动连接于升降支架的动力主轴、连接于动力主轴的触地动力轮和设于动力主轴上的摩擦辊;所述升降支架竖向滑移连接于底座,所述触地动力轮用于与地面抵触且相对滚动时带动动力主轴转动,所述顶升轮的最低位低于触地动力轮的最低位;所述顶升轮与地面相抵时,所述触地动力轮与地面具有间距,所述动力主轴处于高位闲置状态;所述顶升轮落入修复槽中时,所述触地动力轮能够与地面抵触,所述动力主轴处于低位工作状态,且所述摩擦辊与摇摆动力轮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底座的行进,顶升轮自沥青路上逐渐运动至修复槽内,可使得升降支架上的动力注重从高位闲置状态转变为低位工作状态;并且,此时的触地动力轮与地面相抵触、摩擦辊与摇摆动力轮相抵触,随着底座继续向前行进,触地动力轮相对地面滚动从而带动动力主轴转动,在利用摩擦辊与摇摆动力轮的摩擦传动,即可达到驱使第二定向施热器摆动的目的。对第二定向施热器的摇摆驱动动力来源于触地动力轮与地面之间摩擦传动,相应减少了动力的增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动力充分利用、减少动力源设置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包括设于底座的储料仓、连通至储料仓的输料管、设于输料管内的螺旋输送杆和设于输送管上的加热器,所述输料管的出料口处于导料组件上方,所述输料管外侧套设有保温筒,所述加热器处于保温筒与输料管之间,且所述加热器用于对输料管内修复材料进行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材料置于储料仓中储存,可利用输送杆对修复材料进行稳定输送;同时,输料管上设置的加热器可对输料管内的修复材料进行加热,以提升修复材料的可塑性,令修复材料能够与修复槽槽沿的旧沥青材料形成更紧密的结合。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保温筒内热量输送至修复槽处的余热利用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热风输送组件和热风输出组件,所述保温筒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孔与出风孔,所述热风输送组件连接于出风孔与热风输出组件之间;所述热风输出组件设于底座下表面,所述热风输出组件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的滑移板、设于滑移板上的横向伸缩管、用于驱使滑移板滑移的滑移驱动结构和用于驱使横向伸缩管进行伸缩的伸缩驱动结构;所述滑移板的滑移方向垂直于底座行进方向,所述横向伸缩管的长度平行于底座行进方向,所述横向伸缩管包括第一横管和滑移套设于第一横管上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滑移板相对固定,且连接于热风输送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横管下侧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热风口,处于所述第二横管内的第一横管能够用于封堵所述热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供料机构将修复材料供应至修复槽后,且辊压机构对修复槽内修复材料进行辊压之前,可采用余热利用机构将保温筒内加热修复材料所产生的热空气吹拂至修复槽的槽沿处;第一方面可有效利用余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保持修复槽槽沿的温度,减少修复槽槽沿旧沥青材料因快速降温而降低新旧沥青材料结合紧密性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热风输出组件还包括纵向伸缩管,所述纵向伸缩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移板的滑移方向,且所述纵向伸缩管包括第一纵管和滑移套设于第一纵管上的第二纵管;所述第一纵管与第二纵管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于两组横向伸缩管中的第二横管;且所述第一纵管与第二纵管的下侧均开设有条形热风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纵向伸缩管的设置对修复槽首端槽沿进行热风吹拂,且利用伸缩驱动结构对横向伸缩管的驱动作用,可在辊压机构对修复材料进行辊压前保持纵向伸缩管对修复槽首端槽沿进行持续的热风吹拂,减少修复槽首端槽沿处旧沥青材料的温度快速降低的情况,以使得辊压后修复槽首端槽沿处的新旧沥青材料能够形成更好的紧密结合。
可选的,所述底座滑移设有能够与固定物体连接的拉杆,所述拉杆的滑移方向垂直于施热安装块移动方向,所述行进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拉杆相对底座进行往复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杆与固定物体相连接后,可利用行进驱动机构对拉杆的驱动,起到带动底座进行行进的作用。具体的,固定物体可以是停放在一侧用于运输材料与装置的车辆。
第二方面,为了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存在路面病害的路面进行切割并清理形成修复槽;其中,修复槽呈矩形状;
S2、选择修复槽的一边沿长度方向作为修复材料的填入方向,对修复槽首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首端加热软化;其中,修复槽首端表示修复槽最先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3、对修复槽平行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两条槽沿进行逐步加热软化,加热过程自修复槽首端开始,至修复槽末端结束;逐步加热软化结束后,对修复槽末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末端加热软化;其中,修复槽末端表示修复槽最后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4、对修复材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步骤S3的逐步加热过程中,向加热软化后的两条槽沿之间的区域逐步填入修复材料,至逐步加热软化结束时,停止填入修复材料;并在末端加热软化完成后,继续填入修复材料,至修复材料填入至修复槽末端结束;
S5、对填入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修复槽槽沿的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软化可使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修复材料被填入修复槽内后,再对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可使得修复槽槽沿处受热软化的沥青材料易于与修复槽内填入修复材料相混杂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提升沥青路面修复后新旧沥青材料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少新旧沥青材料连接部分渗入水分的情况,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使得修复槽槽沿处受热软化的沥青材料易于与修复槽内填入修复材料相混杂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提升沥青路面修复后新旧沥青材料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少新旧沥青材料连接部分渗入水分的情况,提升修补后路面的正常服务能力;
可对施热区域进行标识,以使施热区域的位置便于查看与调整;
能够减少修复槽槽沿旧沥青材料因快速降温而降低新旧沥青材料结合紧密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施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施热安装块与施热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热量维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供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导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热风输出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支撑转辊;12、拉杆;2、供料机构;21、供料组件;211、储料仓;2111、搅拌组件;21111、搅拌轴;21112、搅拌叶片;21113、搅拌电机;212、输料管;2121、落料管;213、加热环;2131、保温筒;214、螺旋输送杆;22、导料组件;221、导料软管;2211、连接块;222、摆动驱动结构;2221、摆动驱动电机;2222、驱动盘;3、施热机构;31、施热安装块;32、施热驱动组件;33、施热组件;331、第一定向施热器;3311、施热发生件;3312、导向外罩;33121、激光指示灯;332、转动驱动组件;3321、传动轮;3322、传动带;34、热量维持组件;341、第二定向施热器;3411、动力传递块;3412、动力传递槽;342、摇摆传动结构;3421、摇摆动力轮;3422、摇摆动力柱;35、摇摆动力组件;351、升降支架;352、顶升柱;353、顶升轮;354、动力主轴;355、触地动力轮;356、摩擦辊;4、余热利用机构;41、热风输送组件;411、风机;412、进气管;413、出气管;42、热风输出组件;421、滑移板;422、滑移驱动结构;423、横向伸缩管;4231、第一横管;4232、第二横管;42321、热风口;424、纵向伸缩管;4241、第一纵管;4242、第二纵管;4243、条形热风槽;425、直线驱动电缸;5、辊压机构;51、辊压架;52、压辊;53、压簧;6、行进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相关技术中,对于坑槽与较大裂缝的路面病害,通常会对病害部位进行切割并破碎清除以形成修复槽,而后制备沥青混合料作为修复材料填入修复槽中进行摊铺,再对修复槽内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整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参照图1和图2,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包括底座1、用于供应修复材料的供料机构2、用于对修复槽槽沿施加热量的施热机构3、用于对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的辊压机构5和用于驱使底座1行进的行进驱动机构6。其中,供料机构2安装于底座1的上侧,施热机构3与辊压机构5安装于底座1的下侧,且施热机构3与辊压机构5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行进方向;同时,供料机构2的出料位置处于辊压机构5与辊压机构5之间的区域。
实际对路面进行修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修复槽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作为底座1的行进方向;随着底座1的行进,由施热机构3对修复槽槽沿逐步进行加热以使槽沿处的旧沥青材料发生软化,由供料机构2将修复材料供入修复槽槽沿被加热软化的区域,再由辊压机构5对填入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以此达到对沥青路面机芯修补的目的。
参照图2和图3,施热机构3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1的施热安装块31、用于驱动施热安装块31移动的施热驱动组件32、安装于施热安装块31上的施热组件33、用于对修复槽槽沿摇摆施热的热量维持组件34和摇摆动力组件35,其中,两组施热安装块3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且垂直于底座1移动方向;且在本实施例中,施热安装块31与底座1之间通过滑杆与滑套的配合实现滑移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施热驱动组件32有两组,两组施热驱动组件32一一对应地用于驱使两组施热安装块31相对底座1移动,具体的,每组施热驱动组件32均主要包括丝杆模组和用于驱使丝杆转动的电机;其中,丝杆模组包括座体、转动连接于座体上的丝杆和套设在丝杆上且与座体滑移连接的滑座,施热组件33与丝杆模组中的滑座相连接,以通过电机的驱动作用驱使施热安装块31相对底座1运动。
施热组件33安装于施热安装块31上,使得施热组件33的位置可随着施热安装块31的移动而移动,且两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能够随施热安装块31的相向移动构成一条直线;具体的,施热组件33包括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上的第一定向施热器331和转动驱动组件332。其中,第一定向施热器331用于定向施加热量,且第一定向施热器331的施热方向与竖直面存在夹角且呈倾斜向下设置,以使得第一定向施热器331能够更直接的对修复槽槽沿侧壁上的旧沥青材料进行施热,且可同时对修复槽槽沿的周边区域进行施热,从而达到更佳的施热软化效果。
参照图5,第一定向施热器331包括施热发生件3311和罩设在施热发生件3311的导向外罩3312,其中,导向外罩3312与施热安装块31通过转轴的设置实现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施热发生件3311可以为通过接电产生热辐射的卤素管,从而可通过卤素管产生的热辐射对修复槽槽沿处的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软化;在另一实施例中,施热发生件3311也可以是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从而可通过微波发生器发出的微波对修复槽槽沿的旧沥青材料进行加热软化。
相应的,导向外罩3312用于将施热发生件3311罩设在内,导向外罩3312呈斗状设置且内壁平滑;本实施例中,导向外罩3312的内部可设置为反光面,以使得导向外罩3312能够更好的将施热发生件3311发出的热辐射引导为定向传递。此外,导向外罩3312的开口一端成型有安装环,安装环上周向安装有多个激光指示灯33121;利用激光指示灯33121的设置,可对导向施热器的施热区域进行标识,便于工作人员查看与调节施热区域的位置。
参照图4和图5,转动驱动组件332安装于施热安装块31上,用于驱动整个第一定向施热器331相对施热安装块31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组件332为电机、传动轮3321与传动带3322的组合结构;其中,传动轮3321有两个,一个传动轮3321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个传动轮3321与导向外罩3312与施热安装块31之间的转轴固定连接,传动带3322套设在两个传动轮3321之间,通过电机可驱使传动带3322运动,达到驱使整个第一定向施热器331进行转动的目的。
参照图2和图6,热量维持组件34用于对修复槽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的槽沿进行摇摆施热,同时,热量维持组件34有两组,两组热量维持组件34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组施热安装块31,且热量维持组件34处于施热安装块31靠近供料机构2下料区域的一侧。具体的,热量维持组件34包括第二定向施热器341和摇摆传动结构342,其中,第二定向施热器341与上述中的第一定向施热器331的结构相同;第二定向施热器341通过横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且第二定向施热器34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底座1的行进方向。
参照图6,摇摆传动结构342包括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的摇摆动力轮3421和偏心设置于摇摆动力轮3421上的摇摆动力柱3422;相应的,第二定向施热器341上固定安装有动力传递块3411,且动力传递块3411上开设有长条状的动力传递槽3412,摇摆动力轮3421上的摇摆动力柱3422伸入至动力传递槽3412内。当驱使摇摆动力轮3421转动时,利用摇摆动力柱3422与动力传递槽3412之间的配合,即可驱使第二定向施热器341进行往复摇摆。
参照图3和图6,摇摆动力组件35用于驱使摇摆动力轮3421转动,本实施例中,摇摆动力组件35包括升降支架351、顶升柱352、顶升轮353、动力主轴354、触地动力轮355和摩擦辊356;其中,升降支架351通过滑杆与底座1滑移连接,且滑杆上套设有直线弹簧,直线弹簧的上端与底座1相连接,下端连接于升降支架351。顶升柱352呈竖向设置,且顶升柱352固定连接于升降支架351;同时,顶升轮353转动安装于顶升柱352的下端,且顶升轮353用于地面相抵。
动力主轴354转动连接于升降支架351,且动力主轴354的轴长方向水平垂直于底座1的行进方向;相应的,摩擦辊356固定安装于动力主轴354上,且摩擦辊356用于与摇摆动力轮3421相抵触。同时,触地动力轮355转动安装在升降支架351的下侧,触地动力轮355用于与地面相抵触;并且,触地动力轮355与动力主轴354之间安装有传动皮带,以通过传动皮带的设置实现触地动力轮355与动力主轴354之间的扭矩传递。
此外,触地动力轮355的最低位高于顶升轮353的最低位,且高出的距离不大于修复槽的槽深。当顶升轮353与地面相抵时,触地动力轮355与地面具有间距,动力主轴354处于高位闲置状态,且此时的摩擦辊356与摇摆动力轮3421之间具有间距;即便此时的底座1向前行进,第二定向施热器341也不会摆动。
当底座1继续行进以使得顶升轮353落入至修复槽内时,升降支架351下降使得触地动力轮355与地面相抵,动力主轴354处于低位工作状态,且此时的摩擦辊356与摇摆动力轮3421相抵接;若是底座1继续向前行进,即可利用触地动力轮355与地面之前的相对运动驱使动力主轴354转动,并利用摩擦辊356与摇摆动力轮3421之间的摩擦传动令摇摆动力轮3421转动,最终令第二定向施热器341进行摇摆。
在另一实施例中,摇摆动力组件35也可以仅采用与摇摆动力轮3421相连接的电机,直接采用电机驱使摇摆动力轮3421转动,从而达到令第二定向施热器341进行摇摆的目的。
实际对修复槽槽沿进行施热的过程中,底座1的行进方向与修复材料填铺方向一致;为方便表述,将修复槽中修复材料填铺方向的首端视为修复槽首端,另一端视为修复槽末端。利用施热驱动组件32对施热安装块31的驱动作用,两组可移动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可构成一条直线,即可用于对修复槽首端槽沿进行加热。
至修复槽首端槽沿加热完成后,利用转动驱动组件332驱使施热组件33转动,令两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与修复槽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的两槽沿相对应,随着底座1的行进,即可由两组施热组件33逐步完成修复槽对应两槽沿的加热工作。
同时,随着底座1继续行进,修复槽被加热后的槽沿也会逐渐脱离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此时,可利用热量维持组件34对刚刚从施热组件33施热区域脱离的槽沿进行施热以减少热量快速流失的情况。至施热组件33完成修复槽平行底座1行进方向的两槽沿的加热后,再利用转动驱动组件332驱使施热组件33转动,以使两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与修复槽末端槽沿相对应;并利用施热驱动组件32对施热安装块31的驱动作用,达到对修复槽末端槽沿进行加热的目的。
参照图2和图7,供料机构2用于将修复材料供应至修复槽槽沿完成加热软化的区域,具体的,供料机构2包括供料组件21和导料组件22;其中,供料组件21用于将修复材料输送至导料组件22上,导料组件22用于承接修复材料并将修复材料引导落入修复槽内。
参照图7和图8,供料组件21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储料仓211、连通至储料仓211底侧的输料管212、安装于输料管212内的螺旋输送杆214和安装于输送管上的加热器,其中,储料仓211为竖向设置的圆柱体,用于对修复材料进行盛装;同时,储料仓211的上侧开设供修复材料放入的进料口,下侧开设有供修复材料输出的出料口。
此外,储料仓211内还安装有用于对修复材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2111;具体的,搅拌组件2111包括转动连接于储料仓211的搅拌轴21111、安装于搅拌轴21111上的搅拌叶片21112和用于驱使搅拌轴21111转动的搅拌电机21113。利用搅拌电机21113驱使搅拌轴21111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21112在储料仓211内转动,从而达到对储料仓211内修复材料进行搅拌的目的。
储料仓211的内低壁沿靠近出料口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以使得储料仓211内的修复材料能够汇集至储料仓211的出料口区域。输料管212为一端连接于储料仓211且水平设置的圆柱管,而加热器则为常见的电动式加热环213;加热环213有多个,多个加热环213间隔套设于输料管212外壁,且在加热环213的外侧还套设有用于减少热量损耗的保温筒2131。实际加热过程中,多个加热环213的加热温度可以沿远离储料仓211的方向逐渐升高,以达到对储料仓211内修复材料进行逐级加热的目的。
输料管212的一端与储料仓211的出料口相连通,另一端的下侧连通有竖向的落料管2121;相应的,底座1上开设有供落料管2121伸入的通孔,以使得落料管2121的下端管口能够自底座1的下端露出。螺旋输送杆214转动安装于输料管212内,且输料管212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使螺旋输送杆214转动的电机;通过螺旋输送杆214的转动,将修复材料输送至落料管2121处进行落料。
参照图7和图9,导料组件22安装于底座1下侧,且导料组件22用于对落料管2121下落的修复材料进行引导输送。具体的,导料组件22包括连接于落料管2121一端的导料软管221和用于驱使导料软管221摆动的摆动驱动结构222,利用可摆动导料软管221对修复材料进行引导下料,可减少修复材料填入修复槽内后堆积在一起的情况。
具体的,底座1下方固定有竖向安装板,摆动驱动结构222包括摆动驱动电机2221、驱动盘2222和偏心设置于驱动盘2222上的驱动杆。其中,摆动驱动电机2221安装于竖向安装板上,驱动盘2222固定安装于摆动驱动电机2221的输出轴上;相应的,导料软管221的侧壁连接有连接块2211,连接块2211水平滑移连接于竖向安装板,连接块2211上开设有供驱动杆伸入的连接槽。本实施例中,驱动杆沿驱动盘2222的周向设置,连接槽沿驱动盘2222的径向设置;通过摆动驱动电机2221可驱使驱动盘2222转动,再利用驱动盘2222上驱动杆与连接块2211上连接槽的配合关系,即可带动导料软管221进行往复摆动。
实际向修复槽供入修复材料的过程中,由螺旋输送杆214将储料仓211内的修复材料经由输料管212与落料管2121输送至导料软管221,相应的,利用摆动驱动结构222驱使导料软管221摆动,以使得导料软管221上的修复材料被引导填铺至修复槽,并随着底座1的行进逐步将修复材料填铺至整个修复槽内。
参照图1和图2,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保温筒2131内热量输送至修复槽处的余热利用机构4。
参照图2,具体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热风输送组件41和热风输出组件42。相应的,保温筒213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孔与出风孔,热风输送组件41连接于出风孔与热风输出组件42之间,用于将保温筒2131内的热风输送至热风输出组件42;热风输出组件42安装在底座1的下侧,用于将热风输出至修复槽的槽沿处。
本实施例中,热风输送组件41包括风机411、连接于风机411进气端的进气管412和连接于风机411出气端的出气管413。其中,风机41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进气管412远离风机411的一端连接于保温筒2131的出风孔;出气管413为软管,且出风管远离风机411的一端连接于热风输出组件42。
参照图2和图10,热风输出组件42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1的滑移板421、用于驱使滑移板421滑移的滑移驱动结构422、横向伸缩管423、纵向伸缩管424和用于驱使横向伸缩管423进行伸缩的伸缩驱动结构。其中,滑移板421通过滑轨滑块的组件与底座1的下表面滑移连接,且滑移板421的滑移方向垂直于底座1的行进方向。
滑移驱动结构422也有两组,两组滑移驱动结构422分别用于驱使两块滑移板421移动,以使得滑移板421的位置能够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滑移驱动结构422可采用直线电缸;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移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或电机丝杆结构。
横向伸缩管423有两组,两组横向伸缩管423分别安装于两块滑移板421上,且横向伸缩管423的长度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具体的,横向伸缩管423包括第一横管4231和滑移套设于第一横管4231上的第二横管4232;其中,第一横管4231与滑移板421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横管4231能够随滑移板421的移动而移动,以便将横管伸缩管的位置与修复槽的槽沿位置相适配。
第二横管4232下侧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热风口42321,处于第二横管4232内的第一横管4231能够用于封堵热风口42321。同时,第一横管4231与第二横管4232相连通,且第一横管4231连接于热风输送组件41的出气管413,以使得保温筒2131的热量能够随热风被输送至第一横管4231与第二横管4232中,并自第二横管4232下侧未被第一横管4231封堵的热风口42321吹出,达到对修复槽槽沿进行热风吹拂的目的。
纵向伸缩管424处于横向伸缩管423的一侧,且纵向伸缩管4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移板421的滑移方向;具体的,纵向伸缩管424包括第一纵管4241和滑移套设于第一纵管4241上的第二纵管4242。同时,第一纵管4241与第二纵管4242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于两组横向伸缩管423中的第二横管4232;且第一纵管4241与第二纵管4242的下侧均开设有条形热风槽4243。纵向伸缩管424的位置用于与修复槽首端槽沿位置相适配,且利用纵向伸缩管424与横向伸缩管423的连通,使得横向伸缩管423内的热风也能被输送至纵向伸缩管424中,并经由纵向伸缩管424下侧的条形热风槽4243吹出,达到对修复槽首端槽沿进行热风吹拂的目的。
伸缩驱动结构用于驱使横向伸缩管423伸缩,本实例中,伸缩驱动结构可采用直线驱动电缸425,直线驱动电缸425的输出杆上成型有T形块,相应的,纵向伸缩管424中的第二纵管4242的侧壁安装有驱动块,驱动块上开设有与T形块相配合的T形槽,以通过T形块与T形槽之间的配合实现直线驱动电缸425与第二纵管4242的连接,并利用直线驱动电缸425对第二纵管4242进行驱动,即可驱使横向伸缩管423实现伸缩。
在修复材料被填入修复槽内后,且在对修复槽内修复材料进行辊压之前,令横向伸缩管423的位置与修复槽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的槽沿位置适配,并令纵向伸缩管424的位置与修复槽首端槽沿位置适配;可利用余热利用机构4将热风吹拂至修复槽的槽沿处,以减缓修复槽槽沿温度的降低速率。且随着底座1向前行进,利用直线驱动电缸425驱使横向伸缩管423伸长,可使得纵向伸缩管424的位置与修复槽首端槽沿位置保持一端时间的对齐,实现对修复槽首端槽沿更长时间的热风吹拂。
参照图1,辊压机构5安装于底座1的下方,用于对修复槽内填铺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具体的,辊压机构5有多组,且辊压组件包括辊压架51和转动连接于辊压架51的压辊52。其中,辊压架51通过滑杆的设置与底座1形成竖向滑移连接,且辊压架51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竖向的压簧53,以通过压簧53的设置对辊压架51施加竖向的压力。压辊52呈水平设置,且压辊52的转动轴线与底座1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在修复材料被填入修复槽内后,随着底座1的行进,压辊52能够对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起到辊压整平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滑移设置有能够与固定物体连接的拉杆12,且拉杆12的滑移方向与底座1的行进方向相同;拉杆12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成型若干个凸齿,以使得拉杆12一侧成型有齿条。相应的,行进驱动机构6包括能够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和用于驱使齿轮转动的电机。
施工前,整个修补装置通常需要由运输车进行装载运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将运输车作为与路面相对固定的固定物体;将拉杆12与运输车连接固定,再由电机驱使齿轮转动,利用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即可达到驱使底座1相对路面行进的目的。而为了提升底座1在行进过程的稳定,还可以在施热机构3远离辊压机构5一侧的底座1底部安装辅助支撑件,具体的,辅助支撑件可以为转动连接与底座1的支撑转辊11,也可以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脚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底座1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相应的,行进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和设置与电机输出轴与行走轮之间的传动结构。具体的,传动结构可以选用齿轮组、皮带组或链条组等,通过齿轮传动、带传动或链条传动的方式由电机带动行走轮转动,达到驱使底座1行进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实施原理为:
在对沥青路面的病害区域进行切割并破碎清理形成修复槽后,将修复槽的长度方向作为修复材料的填入方向,为方便表述,将修复槽中修复材料填铺方向的首端视为修复槽首端,另一端视为修复槽末端。
将修补装置置于修复槽的上方,令修补装置的行进方向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一致,且令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位置与修复槽首端槽沿相对应,并手动调节设定两个施热安装块31的运动范围,以使得施热组件33能对修复槽首端整个槽沿进行施热。
接着利用施热驱动组件32对施热安装块31的驱动作用,两组可移动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可构成一条直线,即可用于对修复槽首端槽沿进行加热。至修复槽首端槽沿加热完成后,利用转动驱动组件332驱使施热组件33转动,令两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与修复槽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的两槽沿相对应,随着底座1的行进,即可由两组施热组件33逐步完成修复槽对应两槽沿的加热工作。
同时,随着底座1继续行进,修复槽被加热后的槽沿也会逐渐脱离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此时,可利用热量维持组件34对刚刚从施热组件33施热区域脱离的槽沿进行施热以减少热量快速流失的情况。至施热组件33完成修复槽平行底座1行进方向的两槽沿的加热后,再利用转动驱动组件332驱使施热组件33转动,以使两组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与修复槽末端槽沿相对应;并利用施热驱动组件32对施热安装块31的驱动作用,达到对修复槽末端槽沿进行加热的目的。
在底座1行进至导料组件22的下料端处于修复槽首端上侧时,由螺旋输送杆214将储料仓211内的修复材料经由输料管212与落料管2121输送至导料软管221,相应的,利用摆动驱动结构222驱使导料软管221摆动,以使得导料软管221上的修复材料被引导填铺至修复槽,并随着底座1的行进逐步将修复材料填铺至整个修复槽内。
在修复材料被填入修复槽内后,随着底座1的行进,且在对修复槽内修复材料进行辊压之前,令横向伸缩管423的位置与修复槽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的槽沿位置适配,并令纵向伸缩管424的位置与修复槽首端槽沿位置适配;可利用余热利用机构4将热风吹拂至修复槽的槽沿处,以减缓修复槽槽沿温度的降低速率。
随着底座1向前行进,利用直线驱动电缸425驱使横向伸缩管423伸长,可使得纵向伸缩管424的位置与修复槽首端槽沿位置保持一端时间的对齐,实现对修复槽首端槽沿更长时间的热风吹拂。而后,底座1继续向前行进,再利用压辊52能够对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起到辊压整平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参照图1,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存在路面病害的路面进行切割并清理形成修复槽。
其中,修复槽呈矩形状,且通常采用人工或专用设备进行切割与清理。
S2、选择修复槽的一边沿长度方向作为修复材料的填入方向,对修复槽首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首端加热软化。
其中,修复槽首端表示修复槽最先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3、对修复槽平行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两条槽沿进行逐步加热软化,加热过程自修复槽首端开始,至修复槽末端结束;逐步加热软化结束后,对修复槽末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末端加热软化。
其中,修复槽末端表示修复槽最后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4、对修复材料预先进行加热处理,并在步骤S3的逐步加热过程中,向加热软化后的两条槽沿之间的区域逐步填入修复材料,至逐步加热软化结束时,停止填入修复材料;并在末端加热软化完成后,继续填入修复材料,至修复材料填入至修复槽末端结束。
S5、对填入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用于驱使底座(1)移动的行进驱动机构(6)、设于底座(1)上侧的供料机构(2)、设于底座(1)下侧的施热机构(3)和设于底座(1)下侧的辊压机构(5),所述施热机构(3)与辊压机构(5)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底座(1)移动方向;所述供料机构(2)包括供料组件(21)和连接于供料组件(21)出料口的导料组件(22),所述导料组件(22)的出料端处于辊压机构(5)与施热机构(3)之间的区域;
所述施热机构(3)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1)的施热安装块(31)、设于施热安装块(31)上的施热组件(33)和用于驱使施热安装块(31)移动的施热驱动组件(32);两组所述施热安装块(3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且垂直于底座(1)移动方向,两组所述施热组件(33)均用于对修复槽槽沿进行施热,且两组所述施热组件(33)的施热区域能够随两组施热安装块(31)的相向移动构成一条直线;
所述施热组件(33)包括转动设于施热安装块(31)上的第一定向施热器(331)和用于驱使第一定向施热器(331)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332),所述第一定向施热器(331)的施热方向与竖直面具有夹角且呈向下倾斜状;
所述第一定向施热器(331)包括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的施热发生件(3311)和罩设于施热发生件(3311)的导向外罩(3312),所述导向外罩(3312)周向布设有多个激光指示灯(33121);
所述施热机构(3)还包括两组用于对修复槽槽沿摇摆施热的热量维持组件(34)和摇摆动力组件(35),两组所述热量维持组件(34)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组施热安装块(31),且所述热量维持组件(34)处于施热安装块(31)靠近供料机构(2)下料区域的一侧;
所述热量维持组件(34)包括第二定向施热器(341)和摇摆传动结构(342),所述第二定向施热器(341)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且第二定向施热器(34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底座(1)的行进方向;
所述摇摆传动结构(342)包括转动连接于施热安装块(31)的摇摆动力轮(3421)和偏心设于摇摆动力轮(3421)上的摇摆动力柱(3422),所述第二定向施热器(341)上设有供摇摆动力柱(3422)伸入的动力传递槽(3412);所述摇摆动力组件(35)用于驱使摇摆动力轮(3421)转动;
所述摇摆动力组件(35)包括升降支架(351)、连接于升降支架(351)的顶升柱(352)、设于顶升柱(352)下端的顶升轮(353)、转动连接于升降支架(351)的动力主轴(354)、连接于动力主轴(354)的触地动力轮(355)和设于动力主轴(354)上的摩擦辊(356);
所述升降支架(351)竖向滑移连接于底座(1),所述触地动力轮(355)用于与地面抵触且相对滚动时带动动力主轴(354)转动,所述顶升轮(353)的最低位低于触地动力轮(355)的最低位;
所述顶升轮(353)与地面相抵时,所述触地动力轮(355)与地面具有间距,所述动力主轴(354)处于高位闲置状态;所述顶升轮(353)落入修复槽中时,所述触地动力轮(355)能够与地面抵触,所述动力主轴(354)处于低位工作状态,且所述摩擦辊(356)与摇摆动力轮(3421)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21)包括设于底座(1)的储料仓(211)、连通至储料仓(211)的输料管(212)、设于输料管(212)内的螺旋输送杆(214)和设于输送管上的加热器,所述输料管(212)的出料口处于导料组件(22)上方,所述输料管(212)外侧套设有保温筒(2131),所述加热器处于保温筒(2131)与输料管(212)之间,且所述加热器用于对输料管(212)内修复材料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保温筒(2131)内热量输送至修复槽处的余热利用机构(4),所述余热利用机构(4)包括热风输送组件(41)和热风输出组件(42),所述保温筒(2131)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孔与出风孔,所述热风输送组件(41)连接于出风孔与热风输出组件(42)之间;
所述热风输出组件(42)设于底座(1)下表面,所述热风输出组件(42)包括两组滑移连接于底座(1)的滑移板(421)、设于滑移板(421)上的横向伸缩管(423)、用于驱使滑移板(421)滑移的滑移驱动结构(422)和用于驱使横向伸缩管(423)进行伸缩的伸缩驱动结构;
所述滑移板(421)的滑移方向垂直于底座(1)行进方向,所述横向伸缩管(423)的长度平行于底座(1)行进方向,所述横向伸缩管(423)包括第一横管(4231)和滑移套设于第一横管(4231)上的第二横管(4232);
所述第一横管(4231)与滑移板(421)相对固定,且连接于热风输送组件(4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横管(4232)下侧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热风口(42321),处于所述第二横管(4232)内的第一横管(4231)能够用于封堵所述热风口(42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输出组件(42)还包括纵向伸缩管(424),所述纵向伸缩管(4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移板(421)的滑移方向,且所述纵向伸缩管(424)包括第一纵管(4241)和滑移套设于第一纵管(4241)上的第二纵管(4242);
所述第一纵管(4241)与第二纵管(4242)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于两组横向伸缩管(423)中的第二横管(4232);且所述第一纵管(4241)与第二纵管(4242)的下侧均开设有条形热风槽(42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滑移设有能够与固定物体连接的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滑移方向垂直于施热安装块(31)移动方向,所述行进驱动机构(6)用于驱使拉杆(12)相对底座(1)进行往复移动。
6.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实施,该修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存在路面病害的路面进行切割并清理形成修复槽;其中,修复槽呈矩形状;
S2、选择修复槽的一边沿长度方向作为修复材料的填入方向,对修复槽首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首端加热软化;其中,修复槽首端表示修复槽最先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3、对修复槽平行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两条槽沿进行逐步加热软化,加热过程自修复槽首端开始,至修复槽末端结束;逐步加热软化结束后,对修复槽末端垂直于修复材料填入方向的槽沿进行末端加热软化;其中,修复槽末端表示修复槽最后被修复材料填入的一端;
S4、对修复材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步骤S3的逐步加热过程中,向加热软化后的两条槽沿之间的区域逐步填入修复材料,至逐步加热软化结束时,停止填入修复材料;并在末端加热软化完成后,继续填入修复材料,至修复材料填入至修复槽末端结束;
S5、对填入修复槽内的修复材料进行辊压整平。
CN202111512738.2A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232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2738.2A CN114232441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2738.2A CN114232441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2441A CN114232441A (zh) 2022-03-25
CN114232441B true CN114232441B (zh) 2023-03-17

Family

ID=8075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2738.2A Active CN114232441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244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54465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刘金彪 一种沥青路面维修加热装置
CN110318328A (zh) * 2019-06-26 2019-10-11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方法
CN213571485U (zh) * 2020-09-27 2021-06-29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施工纵缝处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7626A (en) * 1982-09-24 1985-12-10 Road Renovators, Inc. Road patching vehicle
CN1485496A (zh) * 2002-09-29 2004-03-31 孙祖望 沥青路面坑洞热修补工艺方法及补坑设备
CN207608798U (zh) * 2017-12-17 2018-07-13 蒋德宝 一种沥青路面软化修复机
CN112391922A (zh) * 2020-11-17 2021-02-23 苏州三正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修复装置以及沥青路面修复工艺
CN112982109B (zh) * 2021-03-12 2022-05-13 蚌埠市思创沥青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54465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刘金彪 一种沥青路面维修加热装置
CN110318328A (zh) * 2019-06-26 2019-10-11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方法
CN213571485U (zh) * 2020-09-27 2021-06-29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施工纵缝处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2441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9350B (zh) 一种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检测修复装置
CN113482255B (zh) 一种防水型建筑卷材修补装置及方法
CN105442422B (zh) 一种沥青路面加热铣刨机
CN111254790A (zh) 一种公路路面裂缝修补设备
CN114232441B (zh) 用于公路路面的修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5443886U (zh) 一种沥青路面加热铣刨机
CN114134773A (zh) 一种环保型的道路施工方法
CN114457655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沥青铺设方法
CN214530103U (zh) 一种沥青路面养护车可控可调下料槽
CN215051925U (zh) 一种基于道路与桥梁裂缝修复装置
CN219430459U (zh) 一种沥青绿色施工用辅料碾压一体机
CN218880536U (zh) 沥青路面裂缝贴缝机
CN220284539U (zh) 沥青摊铺机
CN215668919U (zh) 一种公路养护车沥青灌缝装置
CN219280432U (zh) 一种公路养护用沥青铺陈装置
CN220685738U (zh) 沥青路面裂缝修补装置
CN214737277U (zh) 基于高效环保施工的就地热再生机组
CN220150041U (zh) 一种移动方便的道路裂缝修补装置
CN219137358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路面整平装置
CN220013289U (zh) 一种路面沥青铺设车平整机构
CN214831764U (zh) 一种公路维护用路面修补装置
CN214695084U (zh) 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
CN117513104A (zh) 一种市政工程建筑的沥青铺设设备
CN214271618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
CN216640196U (zh) 高速公路路面修补用压实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