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1026B -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1026B
CN114211026B CN202210018709.9A CN202210018709A CN114211026B CN 114211026 B CN114211026 B CN 114211026B CN 202210018709 A CN202210018709 A CN 202210018709A CN 114211026 B CN114211026 B CN 114211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groove
gomphosis
milling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8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1026A (zh
Inventor
陈邦友
杨迪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ou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ou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ou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ou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87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1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1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1/00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 B23C1/04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with a plurality of horizontal working-spindles
    • B23C1/045Opposed - spindle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3/00Milling particular work; Special milling operations; Machin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to milling machines or cut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包括:底座和至少两个铣削机构;各铣削机构包括支撑座和铣削组件,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支撑座上;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嵌合槽,各支撑座的侧面凸起设置有嵌合部,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倾斜于底座的底面设置,嵌合部嵌设于嵌合槽内,嵌合部的两侧分别抵接于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底座通过螺钉与各支撑座连接,部分螺钉的轴向垂直于嵌合槽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螺钉的轴向垂直于嵌合槽的另一侧的侧壁。通过嵌合槽和嵌合部的配合,使得底座和支撑座之间水平的反向作用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减小底座和支撑座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底座和支撑座连接更为紧密,避免铣削组件偏离,提高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五金模具在加工时,采用双头铣削设备对五金模具进行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效率。比如,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铣削组件,两个铣削组件同时对五金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进行铣削加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铣削效率。
然而,由于两个铣削组件为了能够对不同位置的五金模具进行加工,一般需要设置在导轨上,通过滑动调整位置。因此,当两个铣削组件同时对五金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进行加工时,两个铣削组件相对的作用力可能导致五金模具偏移或者导致铣削组件偏移,并且由于铣削组件的可移动,导致铣削组件也可能存在偏移的情况,一旦铣削组件和五金模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移,则可能导致加工不精准。
如何提高铣削组件的稳定性,提高铣削加工精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包括:底座和至少两个铣削机构;
各所述铣削机构包括支撑座和铣削组件,所述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
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嵌合槽,各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凸起设置有嵌合部,所述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倾斜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所述嵌合部的形状与所述嵌合槽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嵌合部嵌设于所述嵌合槽内,所述嵌合部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所述底座通过螺钉与各所述支撑座连接,部分所述螺钉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螺钉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的另一侧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接部,各所述第一螺接部开设有第一螺孔,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二螺接部开设有第二螺孔,每一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贴合,且每一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内螺接一螺钉,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的另一侧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嵌合槽的截面形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铣削机构包括第一铣削机构和第二铣削机构,所述第一铣削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铣削组件,所述第一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铣削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铣削组件,所述第二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所述底座的第一侧开设第一嵌合槽,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第一嵌合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嵌合槽内,所述底座的第二侧开设第二嵌合槽,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嵌设于所述第二嵌合槽内,所述第二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二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嵌合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嵌合槽内还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嵌合部通过缓冲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嵌合槽内的缓冲垫的数量为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座,每一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嵌合槽和嵌合部的配合,使得支撑座与底座连接,并且配合螺钉使得支撑座和底座得到固定,当铣削组件对被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时,铣削组件受到的反向作用力,能够通过嵌合部反馈至嵌合槽的侧壁,由于嵌合槽的侧壁倾斜于底座的底面设置,使得底座和支撑座在水平方向上的力能够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力,进而减小水平方向的受力,避免底座和支撑座相互分离导致铣削组件的偏离,从而有效提高加工精度。此外,螺钉的轴向垂直于嵌合槽的侧壁,使得螺钉倾斜于底座的底面,这样,螺钉能够将底座和支撑座之间水平的反向作用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进而减小底座和支撑座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底座和支撑座连接更为紧密,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铣削组件偏离,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又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10,包括:底座100和至少两个铣削机构200;各所述铣削机构200包括支撑座210和铣削组件220,所述铣削组件220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10上;所述底座100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110;所述底座100的侧面开设有嵌合槽101,各所述支撑座210的侧面凸起设置有嵌合部230,所述嵌合槽101由所述底座100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1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嵌合槽101的两侧的侧壁倾斜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设置,所述嵌合部230的形状与所述嵌合槽101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嵌合部230嵌设于所述嵌合槽101内,所述嵌合部230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101的两侧的侧壁,所述底座100通过螺钉300与各所述支撑座210连接,部分所述螺钉300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101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螺钉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101的另一侧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底座100的顶面设置有加工承台110,加工承台110用于放置被加工的工件,底座100的底面用于放置于地面或者支撑台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0的底面放置于水平面,即底座100的底面水平设置。支撑座210上滑动设置的铣削组件220用于对被加工工件进行铣削,该铣削组件220滑动设置在支撑座210上,使得铣削组件220的位置可以调整,进而可以对被加工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铣削。应该理解的是,该铣削组件220在支撑座210上的滑动包括水平滑动以及竖直滑动,该铣削组件220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专利,或者采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结构实现。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10通过嵌合部230插入至嵌合槽101内,通过嵌合部230和嵌合槽101的配合,使得支撑座210与底座100之间连接,通过拧入螺钉,使得支撑座210和底座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本实施例中,通过嵌合槽101和嵌合部230的配合,使得支撑座210与底座100连接,并且配合螺钉使得支撑座210和底座100得到固定,当铣削组件220对被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时,铣削组件220受到的反向作用力,能够通过嵌合部230反馈至嵌合槽101的侧壁,由于嵌合槽101的侧壁倾斜于底座100的底面设置,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在水平方向上的力能够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力,进而减小水平方向的受力,避免底座100和支撑座210相互分离导致铣削组件220的偏离,从而有效提高加工精度。此外,螺钉的轴向垂直于嵌合槽101的侧壁,使得螺钉倾斜于底座100的底面,这样,螺钉能够将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水平的反向作用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进而减小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连接更为紧密,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铣削组件220偏离,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应该理解的是,传统的将底座100和支撑座210连接的结构中,螺钉的轴向平行于底座100的底面设置,这样,螺钉仅能够承受底座100与支撑座210之间的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而无法传导竖直方向的受力,本实施例中,由于螺钉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使得螺钉不仅能够承受底座100与支撑座210之间的的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还能够乘坐底座100与支撑座210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力,进而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00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接部120,各所述第一螺接部120开设有第一螺孔,各所述支撑座210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接部215,所述第二螺接部215开设有第二螺孔,每一所述第一螺接部120与所述第二螺接部215贴合,且每一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内螺接一螺钉300,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120与所述第二螺接部215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101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120与所述第二螺接部215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101的另一侧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接部120与第二螺接部215相互抵接,使得第一螺接部120和第二螺接部215在螺钉的作用下,能够相互施力,而由于第一螺接部120与第二螺接部215相抵的一面倾斜于底座100的底面,第二螺接部215与第一螺接部120相抵的一面倾斜于底座100的底面,这样,使得支撑座210和底座100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别相互施力,并通过螺钉稳固地连接,从而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连接更为紧密,进而避免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上的相对位移而导致铣削组件220的偏离,从而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嵌合槽101的宽度随着所述嵌合槽101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嵌合部230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嵌合槽101的截面形状匹配。
本实施例中,嵌合槽101的侧壁倾斜设置,比如,嵌合槽101的侧壁由靠近底部的一端向远离底部的一端逐渐朝向嵌合槽101的中部倾斜,这样,使得嵌合槽101的宽度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较大,而在远离底部的位置较小,这样,有利于嵌合部230与嵌合槽101的更好配合,不仅使得嵌合槽101的侧壁能够倾斜于底座100的底部,还能够使得嵌合部230卡在嵌合槽101内,有效避免嵌合部230由嵌合槽101的开口处脱离嵌合槽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螺接部120以及第二螺接部215位于嵌合槽101以及嵌合部230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底座100和支撑座210的下方将承载更多的重量,因此,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在靠近底部的位置承受的水平方向的分力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更大,因此,位于下方的嵌合槽101以及嵌合部230的配合,能够有效支撑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减小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而位于靠近上部的位置,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容易由于铣削组件的力而产生间隙,因此,通过螺钉能够将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在靠近上方的位置进行连接,并且使得螺钉的受力相较于下方的嵌合槽101的侧壁以及嵌合部230较小,能够有效保护螺钉。假如将第一螺接部以及第二螺接部设置于嵌合槽101以及嵌合部230的下方,将会导致螺钉受力较大而崩断,并且,导致嵌合槽和嵌合部之间容易产生较大间隙,不仅不能够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紧密连接,还可能导致螺钉崩断。而假如将第一螺接部以及第二螺接部设置于嵌合槽101以及嵌合部230的同一位置上,将导致底座100和支撑座210在上部和底部之间的连接受力不均匀,导致两者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产生晃动,进而影响铣削精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接部120以及第二螺接部215位于嵌合槽101以及嵌合部230的上方,既可以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210之间紧密连接,还能够有效避免螺钉因受力过大而崩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嵌合槽101内还设置有缓冲垫(图未示),所述嵌合部230通过缓冲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101的两侧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垫,用于为嵌合部230以及嵌合槽101的侧壁提供缓冲,由于底座和支撑座均采用金属制成,底座与支撑座具有较大的硬度,因此,当两者相互施力时,相互的刚性挤压,容易导致嵌合部230和嵌合槽101的侧壁磨损,因此,通过设置缓冲垫,为嵌合部230以及嵌合槽101的侧壁提供缓冲,能够有效避免嵌合部230和嵌合槽101的侧壁磨损。
为了使得缓冲垫具有良好的缓冲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本实施例中,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良好的耐磨性,能够为嵌合部230以及嵌合槽101的侧壁之间提供缓冲,并且,能够经受长时间的摩擦和挤压,使得缓冲垫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嵌合部230与嵌合槽101的两侧的侧壁之间均设置缓冲垫,因此,在一个嵌合槽101内需要两片缓冲垫,以使得嵌合部230分别与通过两个缓冲垫与嵌合槽101的两侧的侧壁抵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嵌合槽101内的缓冲垫的数量为一个。本实施例中,嵌合槽101内的缓冲垫的数量为一个,并且该缓冲垫的截面形状与嵌合槽101的截面形状匹配,缓冲垫弯折设置,以使得缓冲垫包覆于嵌合部230的外侧,以使得嵌合部230的表面通过缓冲垫抵接于嵌合槽101的侧壁,这样,通过在嵌合槽101内设置单一的缓冲垫,能够有效避免设置过多的缓冲垫而导致缓冲垫的位移,使得缓冲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座,每一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座。
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的材质均为橡胶,底座的底面通过第一缓冲座抵接于底面,各支撑座分别通过第二缓冲座抵接于底面,通过设置橡胶的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使得底座和支撑座均能够通过具有较好弹性和韧性的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抵接于地面,进而避免底座和支撑座刚性碰触地面,避免底座和支撑座受到地面较大的反作用力而磨损,避免因此而导致位移,此外,通过为支撑座和底座提供缓冲,能够使得在铣削组件加工过程中,支撑座和底座保持平稳,从而使得铣削组件在铣削过程中稳定,进而使得铣削精度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铣削机构包括第一铣削机构400和第二铣削机构500,所述第一铣削机构400包括第一支撑座410和第一铣削组件420,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410上;所述第二铣削机构500包括第二支撑座510和第二铣削组件520,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510上;所述底座100的第一侧开设第一嵌合槽111,所述第一支撑座410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一嵌合部411,所述第一嵌合槽111由所述底座100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1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嵌合槽111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一嵌合槽111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第一嵌合部411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嵌合槽111的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第一嵌合部411嵌设于所述第一嵌合槽111内,所述底座100的第二侧开设第二嵌合槽112,所述第二支撑座510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二嵌合部511,所述第二嵌合部511嵌设于所述第二嵌合槽112内,所述第二嵌合槽112由所述底座100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100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嵌合槽112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二嵌合槽112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合槽1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嵌合部4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嵌合槽11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嵌合部5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合槽111的底部作为梯形的下底,第一嵌合槽111的开口处作为梯形的上底,第二嵌合槽112的底部作为梯形的下底,第二嵌合槽112的开口处作为梯形的上底,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嵌合槽111和第二嵌合槽112的宽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能够更好地将嵌合部卡紧。并且,能够使得第一嵌合槽111的侧壁以及第二嵌合槽112的侧壁倾斜与底座100的底面,从而使得第一嵌合部411与第一嵌合槽111的侧壁之间,以及第二嵌合部511与第二嵌合槽112的侧壁之间能够相互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进而使得底座100和支撑座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避免第一铣削组件420以及第二铣削组件520在铣削过程中的偏移,进而使得第一铣削组件420以及第二铣削组件520的加工精度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铣削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如图5和图6所示,两个铣削机构包括第一铣削机构400和第二铣削机构500,所述第一铣削机构400包括第一支撑座410、第一横移导轨431、第一横移驱动器432、第一滑动座433、第一支架434和第一铣削组件420,所述第一支撑座410连接于所述底座100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横移导轨4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410上,所述第一滑动座4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431,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432与所述第一滑动座43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横移驱动器43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433在所述第一横移导轨431上滑动,所述第一支架434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433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34上;所述第二铣削机构500包括第二支撑座510、第二横移导轨531、第二横移驱动器532、第二滑动座533、第二支架534和第二铣削组件520,所述第二支撑座510连接于所述底座10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横移导轨53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510上,所述第二滑动座5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531,所述第二横移导轨531平行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431,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532与所述第二滑动座533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横移驱动器53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533在所述第二横移导轨531上滑动,所述第二支架534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533上,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34上;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均朝向所述底座100设置;所述底座100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110,所述加工承台110用于固定模具。
本实施例中,第一铣削机构400和第二铣削机构500分别设置于底座100的两侧,模具放置于加工承台110上,第一铣削组件420和第二铣削组件520分别朝向底座100上的加工承台110上的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第一铣削组件420好的第二铣削组件520分别对模具的两个相背的面进行铣削加工。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4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嵌合部411,所述底座100的一侧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嵌合槽111,第二支撑座510的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嵌合部511,所述底座100的另一侧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嵌合槽112,第一嵌合部411嵌设于第一嵌合槽111内,第二嵌合部511嵌设于第二嵌合槽112内,使得第一铣削机构400和第二铣削机构500均能够稳固地与底座100连接,从而提高铣削精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433在第一横移导轨431上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滑动座533在第二横移导轨531上的滑动方向,这样,使得第一支架434能够随着第一滑动座433在底座100的一侧滑动,以横向调整第一铣削组件420,使得第一铣削组件420对模具上的不同位置进行铣削,同理,使得第二支架534能够随着第二滑动座533在底座100的一侧滑动,以横向调整第二铣削组件520,使得第二铣削组件520对模具上的不同位置进行铣削。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移驱动器432对第一滑动座433的驱动结构以及第二横移驱动器532对第二滑动座533的驱动结构可采用丝杆实现,比如,第一支撑座410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横移驱动器432与第一丝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螺接有第一螺接块,所述第一螺接块与第一滑动座433连接,第二支撑座510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横移驱动器532与第二丝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螺接有第二螺接块,所述第二螺接块与第二滑动座533连接,这样,使得第一横移驱动器432以及第二横移驱动器532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滑动座433以及第二滑动座533。
为了实现对加工承台110的转动的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0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110,所述加工承台110用于固定模具,底座100上设置有转动驱动器,转动驱动器与加工承台110驱动连接,转动驱动器用于驱动加工承台110在底座100上转动,具体地,转动驱动器驱动连接一蜗杆,加工承台110连接一齿轮,齿轮与蜗杆啮合,这样,转动驱动器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加工承台110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滑动座433上设置有第一推进导轨441,所述第一支架43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进导轨441上,所述第一滑动座433上设置有第一推进驱动器442,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442与所述第一支架434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推进驱动器44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434沿所述第一推进导轨441靠近所述底座100或者远离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一推进导轨441垂直于所述第一横移导轨4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座533上设置有第二推进导轨541,所述第二支架53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推进导轨541上,所述第二滑动座533上设置有第二推进驱动器542,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542与所述第二支架534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推进驱动器54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534沿所述第二推进导轨541靠近所述底座100或者远离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推进导轨541垂直于所述第二横移导轨531。
本实施例中,第一推进导轨441和第二推进导轨541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横移导轨431和第二横移导轨531的方向,比如,第一滑动座433在第一横移导轨431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滑动座533在第二横移导轨531上的滑动方向为X轴方向,第一支架434在第一推进导轨441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支架534在第二推进导轨541上的滑动方向为Y轴方向,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推进驱动器442和第二推进驱动器542,使得第一支架434上的第一铣削组件420、第二支架534上的第二铣削组件520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加工承台110上的模具,实现与模具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铣削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架434上设置有第一纵移驱动器451和第一纵移导轨452,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移导轨452上,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451与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纵移驱动器4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铣削组件420沿着所述第一纵移导轨452滑动,所述第一纵移导轨452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110设置;所述第二支架534上设置有第二纵移驱动器和第二纵移导轨,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纵移导轨上,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纵移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铣削组件520沿着所述第二纵移导轨滑动,所述第二纵移导轨垂直于所述加工承台110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铣削组件420在第一纵移导轨452上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二铣削组件520在第二纵移导轨上的滑动方向为Z轴方向,比如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上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这样,通过第一纵移驱动器451和第二纵移驱动器的驱动,使得第一铣削组件420和第二铣削组件520能够调节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从而使得铣削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至少两个铣削机构;
各所述铣削机构包括支撑座和铣削组件,所述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加工承台;
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嵌合槽,各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凸起设置有嵌合部,所述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倾斜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所述嵌合部的形状与所述嵌合槽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嵌合部嵌设于所述嵌合槽内,所述嵌合部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所述底座通过螺钉与各所述支撑座连接,部分所述螺钉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螺钉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嵌合槽的另一侧的侧壁,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接部,各所述第一螺接部开设有第一螺孔,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二螺接部开设有第二螺孔,每一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贴合,且每一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内螺接一螺钉,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的一侧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螺接部与所述第二螺接部的贴合面平行于所述嵌合槽的另一侧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嵌合槽的截面形状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机构包括第一铣削机构和第二铣削机构,所述第一铣削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铣削组件,所述第一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铣削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铣削组件,所述第二铣削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所述底座的第一侧开设第一嵌合槽,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第一嵌合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嵌合槽内,所述底座的第二侧开设第二嵌合槽,所述第二支撑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凸起设置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嵌设于所述第二嵌合槽内,所述第二嵌合槽由所述底座的一端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嵌合槽的宽度随着所述第二嵌合槽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合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嵌合槽内还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嵌合部通过缓冲垫抵接于所述嵌合槽的两侧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嵌合槽内的缓冲垫的数量为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座,每一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座。
CN202210018709.9A 2022-01-08 2022-01-08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Active CN114211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709.9A CN114211026B (zh) 2022-01-08 2022-01-08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709.9A CN114211026B (zh) 2022-01-08 2022-01-08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1026A CN114211026A (zh) 2022-03-22
CN114211026B true CN114211026B (zh) 2023-04-28

Family

ID=8070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8709.9A Active CN114211026B (zh) 2022-01-08 2022-01-08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10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4027Y (zh) * 2008-07-26 2009-04-22 吴振杰 用于连接小型组合机床各组件的连接件
CN102407373A (zh) * 2010-09-17 2012-04-11 刘振江 铣床纵向行程增长器
CN203356781U (zh) * 2013-07-09 2013-12-25 缙云县汽缸体厂 内螺纹双头铣
WO2018016005A1 (ja) * 2016-07-19 2018-01-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走行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を搭載した工作機械
FR3058347A1 (fr) * 2016-11-10 2018-05-11 Comau France Machine-outil d’usinage
CN206605288U (zh) * 2017-03-31 2017-11-03 东莞市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数控双侧铣床
CN206747660U (zh) * 2017-04-01 2017-12-15 东莞市中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双头铣床
CN208584202U (zh) * 2018-08-08 2019-03-08 烟台博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设备加工用固定块
CN208840893U (zh) * 2018-09-29 2019-05-10 上饶市正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铣床
CN109108341A (zh) * 2018-10-11 2019-01-01 十堰合强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双头液压半壳铣直边设备
CN110216315A (zh) * 2019-07-12 2019-09-10 东莞市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双头竖直移动式铣削装置
CN111496537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惠州市友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头铣一体加工设备
CN112453510A (zh) * 2020-12-09 2021-03-09 罗威斯数控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双头卧式复合机床
CN113814746A (zh) * 2021-10-12 2021-12-21 安徽鹏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刚性龙门加工中心的拼接式床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1026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5263B1 (en) Machine tool
CN210967185U (zh) 一种龙门刨槽机
CN114211026B (zh) 双头数控卧式加工设备
EP2929965B1 (en) Cutting tool body and cutting tool implementing said body
CN203045004U (zh) 一种雕铣机
JP2009028823A (ja) 帯鋸盤
CN111015249A (zh) 一种具有升降和多方向移动调节的机床安装平台
JP4431788B2 (ja) 工作機械
JP2007030123A (ja) クロスレ−ル式工作機械
EP1129814B1 (en) A circular sawing machine for sawing panels with continuous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f the play between a carriage and the guide rail
CN210161330U (zh) 一种数控钻孔的侧靠装置
CN111098038B (zh) 横梁及激光切割机
CN213592245U (zh) 一种机床导轨副的双镶条结构
JP6016568B2 (ja) 門形工作機械
CN220388752U (zh) 一种自动调整间隙的弹性座及丝杠传动装置
CN214979744U (zh) 一种磨床防尘结构
CN111251067A (zh) 一种梁柱材经纹理识别后的纹理走向调整机构
CN214977778U (zh) 一种卧式车床的数控改装结构
CN219561430U (zh) 一种主轴的安装结构
CN214978425U (zh) 一种切割机
CN110121411B (zh) 楔式驱动器以及制造优化导引的楔式驱动器的方法
JP4125037B2 (ja) 工作機械のハイブリッド案内装置
CN111660116B (zh) Cnc双主轴传动装置
CN220642534U (zh) 一种适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灌装提升调节机构
CN210937497U (zh) 立柱铲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