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6761A -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6761A
CN114206761A CN202080055711.2A CN202080055711A CN114206761A CN 114206761 A CN114206761 A CN 114206761A CN 202080055711 A CN202080055711 A CN 202080055711A CN 114206761 A CN114206761 A CN 114206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inclination
sensor
stat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57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6761B (zh
Inventor
野泽勇贵
川上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6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6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载荷检测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和状态监视部。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施加于电梯轿厢的载荷。倾斜传感器检测电梯轿厢的倾斜。状态监视部接收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和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基于载荷信息和倾斜信息来推定电梯轿厢的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

Description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梯轿厢和主绳索等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具备:电梯轿厢、对重、连结电梯轿厢和对重的绳索、以及卷挂该绳索的卷扬机。电梯由于部件经年劣化而使乘坐舒适性发生变化,因此定期地进行维护检查。另外,作为为了缩短维护检查所花费的时间而监视电梯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与设置在电梯的电梯轿厢上并监视电梯轿厢的振动的电梯振动监视装置相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具备:振动检测器,其检测电梯轿厢的振动加速度;以及分析装置,其对来自振动检测器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分析,判定电梯的乘坐舒适性。而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振动加速度的增加量为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分析装置判定为乘坐舒适性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28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维护检查时,需要检查多个防振部件、主绳索等多个部件,但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无法判断哪个部件劣化的问题。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振动达到预定的值以上之前,无法判断部件的异常。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乘坐舒适性恶化之前推定各部件的状态的电梯和电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电梯具备:电梯轿厢,其具有供人、货物载置的轿厢室以及支撑轿厢室的轿厢框架;载荷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施加于电梯轿厢的载荷;以及倾斜传感器,其检测电梯轿厢的倾斜。另外,电梯具备状态监视部,该状态监视部接收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和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基于载荷信息和倾斜信息来推定轿厢的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
另外,电梯系统具备:电梯,其具有在升降通道升降移动的电梯轿厢;以及外部装置,其与电梯以能够收发信息的方式连接。
电梯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施加于电梯轿厢的载荷;以及倾斜传感器,其检测轿厢的倾斜。并且,外部装置或电梯具备状态监视部,该状态监视部接收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和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基于载荷信息和倾斜信息来推定电梯轿厢的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以及电梯系统,能够在乘坐舒适性恶化之前推定各部件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电梯轿厢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状态监视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状态监视部中存储的应力推定数据库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的上部的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状态监视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状态监视动作例中的加速度数据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任意部件的SN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对电梯及电梯系统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第一实施方式例
1-1.电梯系统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电梯系统100具备电梯1和表示外部装置的一例的维护终端110。电梯1具有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2、与电梯轿厢2连接的主绳索3、经由主绳索3与电梯轿厢2连结的对重4、以及卷挂主绳索3的卷扬机5。通过卷扬机5进行驱动,电梯轿厢2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移动。
另外,电梯1具备控制电梯1整体的控制部6和状态监视部7。控制部6和状态监视部7搭载在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控制装置。控制部6接收设置于后述的电梯轿厢2的载荷检测传感器13以及倾斜传感器15检测出的信息。而且,控制部6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控制设置于电梯轿厢2的门的开闭,或者控制卷扬机5的驱动。
状态监视部7通过有线或无线以能够收发信息的方式与控制部6连接。状态监视部7从控制部6接收载荷检测传感器13以及倾斜传感器15检测出的信息。另外,状态监视部7具有用于推定施加于电梯轿厢2的部件的应力的应力推定数据库。应力推定数据库针对每个部件而预先制作。然后,状态监视部7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按每个部件推定应力,并存储于存储部。另外,关于状态监视部7的详细动作例,在后面叙述。
在进行维护检查时,维护终端110与状态监视部7或控制部6连接。此外,维护终端110通过有线或无线以能够收发信息的方式与状态监视部7或控制部6连接。维护终端110接收状态监视部7的存储部中存储的信息。另外,关于维护终端110的详细动作例,在后面叙述。
1-2.电梯轿厢的结构例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电梯1的电梯轿厢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例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梯轿厢的主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梯轿厢2具备轿厢室10、支撑轿厢室10的轿厢框架11、防振部件12、载荷检测传感器13以及倾斜传感器15。轿厢室10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在轿厢室1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门10a。在该轿厢室10载置人、货物。在轿厢室10的顶棚上设置有倾斜传感器15。倾斜传感器15检测轿厢室10的倾斜。另外,倾斜传感器15检测与电梯轿厢2的升降方向或后述的轿厢框架11的侧部框架23竖立设置的方向正交的2轴(X轴、Y轴)的倾斜。
设置倾斜传感器15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轿厢室10的顶棚,例如,也可以在轿厢室10的侧面部、地面设置倾斜传感器15。另外,由于轿厢室10的侧面部、地面由平板状的部件形成,因此在人或货物进入轿厢室10时,有可能挠曲。而且,倾斜传感器15有可能将该侧面部、地面的挠曲误检测为是轿厢室10的倾斜。因此,在侧面部、地面设置倾斜传感器15时,优选设置在侧面部、地面的角部、刚性高的地方。另外,倾斜传感器15优选设置在挠曲比其它部位少的顶棚上。
以包围轿厢室10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轿厢框架11。轿厢框架11具有上部框架21、地板框架22和两个侧部框架23、23。上部框架21配置在轿厢室10的上方。而且,在上部框架21上连接有主绳索3。在上部框21的两端部连接有侧部框架23。侧部框架23配置在轿厢室10的侧方。并且,侧部框架23与电梯轿厢2的升降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在侧部框架23设置有在竖立设置于升降通道内的导轨28上滑动的滑块23a。另外,在侧部框架23的下端部连接有地板框架22。
地板框架22配置在轿厢室10的下方。在地板框架22上设置有多个防振部件12和载荷检测传感器13。防振部件12配置于地板框架22的四角。并且,轿厢室10经由防振部件12支撑于地板框架22。作为防振部件12,例如适用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
载荷检测传感器13配置在地板框架22的中央部,配置在与轿厢室10的地面的重心位置对置的位置。而且,载荷检测传感器13通过检测与轿厢室10的地面的距离,来检测对轿厢室10的载荷。载荷检测传感器13检测的载荷信息例如是相对于电梯轿厢2的额定装载量的比例即装载率、或者施加于轿厢室10的载荷的量即装载量。
另外,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13,并不限定于基于距轿厢室10的地面的距离来检测载荷的例子。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13,例如,也可以设置在上部框架21中的连接主绳索3的部位,检测从固定主绳索3的弹簧的伸缩量向轿厢室10的载荷,还可以应用其它各种检测方法。
1-3.状态监视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1及电梯系统100中的状态监视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状态监视动作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状态监视部7的存储部中存储的应力推定数据库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利用载荷检测传感器13检测施加于电梯轿厢2的载荷,并且利用倾斜传感器15检测轿厢室10的倾斜(步骤S11)。每当电梯轿厢2升降移动时进行步骤S11所示的检测处理。并且,进行步骤S11所示的检测处理的时机是电梯轿厢2停止在任意的楼层,且敞开的门10a关闭的时侯。
并且,载荷检测传感器13以及倾斜传感器15将检测出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以及状态监视部7。状态监视部7基于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参照按每个部件生成的应力推定数据库。
如图5所示,应力推定数据库中,纵轴表示作为载荷信息的装载率,横轴表示作为倾斜信息的X轴和Y轴的倾斜。并且,在纵轴与横轴交叉的单元中存储有预先计算出的应力的值。然后,状态监视部7基于检测信号和图5所示的应力推定数据库来推定施加于各部件的应力(步骤S12)。
这样,通过取得倾斜信息,能够考虑轿厢室10内的人、货物的偏差。其结果是,在状态监视部7中,例如能够分别独立地推定施加于配置在轿厢室10的四角的多个防振部件的应力。
接着,状态监视部7将在步骤S12中推定出的各部件的应力的值和起动次数存储于存储部(步骤S13)。在此,起动次数是电梯轿厢2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的次数。即,状态监视部7将电梯轿厢2中的一次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作为一组存储于存储部。另外,状态监视部7也存储推定出的应力施加于部件的时间。施加应力的时间是一组中的电梯轿厢2的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的时间。
接着,状态监视部7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信息,推定各部件的损伤程度或各部件的变形量(步骤S14)。
接着,状态监视部7基于在步骤S14的处理中推定出的损伤程度或变形量,判定是否需要更换部件(步骤S15)。在步骤S15的处理中,状态监视部7根据推定出的损伤程度或变形量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定是否需要更换部件。在步骤S15的处理中,状态监视部7在判定为不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下,向维护终端110输出判定结果,返回到步骤S11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步骤S15的处理中,状态监视部7在判定为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下,向维护终端110输出判定结果。然后,维护终端110向作业者通知需要进行部件的检查的旨意,作业者进行所通知的部件的检查(步骤S16)。
另外,在进行部件的更换时,状态监视部7将存储于存储部的更换的部件的启动次数、应力等信息删除、初始化。通过对每个部件存储信息,能够分别地推定各部件的损伤程度、变形量。其结果是,在维护检查时,能够确定进行更换、检查的部件,能够实现缩短维护检查所花费的时间。
并且,通过推定部件的损伤程度、变形量,能够在电梯轿厢2产生振动之前,判别需要检查、更换的部件,能够抑制电梯轿厢2的乘坐舒适性恶化。
另外,关于电梯1中的卷扬机5、控制装置等大型装置的更换,通常在根据法定使用年限更新时进行。而且,对于电梯轿厢2的各种部件,在下一次更新时之前期间,需要判断是否能够在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安全地利用。
因此,状态监视部7将来自电梯1的作业日的应力、起动次数、损伤程度、是否需要更换等信息按每月或每年保存。由此,在进行更新作业前的月份、年份中,状态监视部7能够考虑过去的应力的产生程度、起动次数等的倾向来推定各部件的状态。
2.第二实施方式例
接着,参照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200具备电梯1和表示外部装置的一例的监视服务器210。监视服务器210设置在与电梯1分离的地方,例如设置在监视电梯1的监视中心。而且,监视服务器210与电梯1的控制部6以及状态监视部7经由网络211以能够收发信息的方式连接。
经由网络211从控制部6和状态监视部7向监视服务器210发送载荷检测传感器13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倾斜传感器15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另外,向监视服务器210发送状态监视部7的存储部中存储的每个部件的应力信息。并且,监视服务器210将从状态监视部发送的应力信息按照日、周或月等那样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并管理。由此,能够通过监视服务器210更高精度地推定各部件的损伤程度、变形量,并且还能够推定今后要施加的应力。其结果,能够高精度地推定更换部件的时机。
另外,也可以设置监视服务器210,在监视服务器210中进行图4所示的状态监视动作中的从步骤S12到步骤S15的处理。即,在监视服务器210中设置状态监视部7,将每个部件的应力推定数据库、推定出的应力信息存储在监视服务器210中,通过监视服务器210推定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变形量。由此,能够降低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控制装置整体的容量,能够实现控制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在电梯1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监视服务器210中变更该部件的评价方法。由此,能够对由监视服务器210进行监视的多个电梯应用变更后的评价方法。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这样结构的电梯系统20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例
接着,参照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电梯轿厢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的上部的图。
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轿厢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轿厢2的不同点是倾斜传感器的结构。因此,在此对倾斜传感器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此,在滑块23a与导轨28之间产生若干间隙。另外,即使在作为滑块23a应用了导辊的情况下,在导辊的固定部也设置有弹性部件。因此,设置有滑块23a的轿厢框架11也相对于导轨28倾斜。而且,轿厢框架11的倾斜也对轿厢框架11所支撑的轿厢室10的倾斜造成影响。但是,对支撑轿厢室10的多个防振部件12施加的应力由轿厢框架11与轿厢室10的相对角度决定。
而且,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倾斜传感器37检测轿厢室10相对于轿厢框架11的倾斜角度(相对角度)。如图7所示,倾斜传感器37具有受光部35和发光部36。受光部35设置于轿厢室10的顶棚。发光部36设置于上部框架21,与受光部35对置。并且,受光部35接收从发光部36照射的光。
另外,发光部36例如是照射激光的激光照射部。受光部35例如是PSD传感器(Position Sensing Device)。并且,受光部35根据从发光部36照射的激光的照射位置与初始位置(例如,中心)的偏移量,来检测轿厢室10相对于轿厢框架11的倾斜角度(相对角度)。由此,能够在不受轿厢框架11的倾斜的影响的情况下高精度地推定施加于对轿厢室10进行支撑的多个防振部件12的应力。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轿厢2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这样的倾斜传感器37的电梯系统,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倾斜传感器37中,说明了在轿厢室10设置受光部35,在轿厢框架11设置发光部36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轿厢室10设置发光部36,在轿厢框架11设置受光部35。
4.第四实施方式例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对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的主视图。
该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倾斜传感器。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电梯轿厢2B具备轿厢室10和轿厢框架11。另外,在轿厢室10设置有第一倾斜传感器45,在轿厢框架11的上部框架21设置有第二倾斜传感器46。第一倾斜传感器45和第二倾斜传感器46分别是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倾斜传感器45检测轿厢室10的倾斜,第二倾斜传感器46检测轿厢框架11的倾斜。
接着,参照图9及图10对具有图8所示的电梯轿厢2B的电梯系统的状态监视动作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状态监视动作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首先,利用载荷检测传感器13检测施加于电梯轿厢2B的载荷。另外,通过第一倾斜传感器45检测轿厢室10的倾斜,并且通过第二倾斜传感器46检测轿厢框架11的倾斜(步骤S21)。载荷检测传感器13、第一倾斜传感器45以及第二倾斜传感器46将检测出的信号向控制部6以及状态监视部7(参照图1以及图6)输出。另外,状态监视部7能够根据第一倾斜传感器45和第二倾斜传感器46检测出的倾斜信息,计算轿厢室10相对于轿厢框架11的倾斜(相对角度)。
接着,状态监视部7基于多个倾斜信息和应力推定数据库来推定施加于各部件的应力(步骤S22)。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检测轿厢室10相对于轿厢框架11的倾斜,因此能够在不受轿厢框架11的倾斜的影响的情况下高精度地推定施加于支撑轿厢室10的多个防振部件12的应力。而且,根据第二倾斜传感器46所提供的轿厢框架11的倾斜信息,也能够高精度地推定施加于轿厢框架11与导轨28之间的应力。
接着,状态监视部7将在步骤S22中推定出的各部件的应力的值和起动次数存储于存储部(步骤S23)。然后,状态监视部7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信息,推定各部件的损伤程度或各部件的变形量(步骤S24)。
如上所述,第一倾斜传感器45和第二倾斜传感器46是加速度传感器。因此,状态监视部7从第一倾斜传感器45以及第二倾斜传感器46取得加速度数据(步骤S25)。由此,也能够取得在电梯轿厢2B升降移动时、人、货物上下电梯时、移动开始时等产生的振动信息。另外,状态监视部7将取得的加速度数据存储于存储部。
另外,电梯轿厢2B的加速度信息依赖于轿厢室10内的人的状态。例如,当人在轿厢室10内移动或乱动时,轿厢室10的振动暂时增加。在存在这样的干扰的情况下,优选从状态监视的评价中排除。因此,状态监视部7进行所取得的加速度数据的评价(步骤S26)。
图10是表示加速度数据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图10中的纵轴表示加速度α,横轴表示时间t。
如图10所示,状态监视部7计算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评价期间T1内的多点的加速度数据x的平均值。每当取得加速度数据x时,状态监视部7更新评价期间T1。然后,状态监视部7将计算出的加速度数据x的平均值用作评价点x1。由此,能够排除上述暂时的振动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计算平均值时,也可以将与前次加速度数据x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阈值的加速度数据排除而计算平均值。
接着,基于在步骤S24中推定出的各部件的损伤程度或各部件的变形量和在步骤S26的处理中评价出的加速度数据,状态监视部7判定是否需要更换部件(步骤S27)。在步骤S27的处理中,状态监视部7在判断为不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1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步骤S27的处理中,状态监视部7在判定为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下,向维护终端110输出判定结果。然后,维护终端110向作业者通知需要进行部件的检查的旨意,作业者进行所通知的部件的检查(步骤S28)。
如步骤S27的处理所示,在从应力、起动次数、时间推定出的损伤程度上加上加速度数据来进行部件的更换判定。由此,能够将防振部件12、滑块23a等的损伤程度的状况与电梯轿厢2B的振动信息进行比较,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部件的更换判定。
另外,若产生加速度,则施加于各部件的应力也增加。因此,在状态监视部7推定损伤程度、变形量时,通过使用作为电梯轿厢2B的动态的运转信息的加速度数据,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对各部件施加的应力的推定,能够更高精度地推定部件的状态。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轿厢2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这样的电梯轿厢2B的电梯系统,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在轿厢室10和轿厢框架11双方设置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的倾斜传感器45、46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仅在轿厢室10设置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的倾斜传感器。而且,关于轿厢框架11的倾斜,也可以根据电梯轿厢2B的位置信息、载荷检测传感器13检测出的轿厢室10的装载量或者装载率、以及设置于轿厢室10的倾斜传感器的倾斜信息来推定。
在此,施加于轿厢室10的载荷产生偏差,并且主绳索3因进一步施加于电梯轿厢2B的载荷而伸长,因此在轿厢框架11产生倾斜。另外,主绳索3的伸长根据电梯轿厢2B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电梯轿厢2B的位置信息和施加于轿厢室10的载荷的偏差来推定轿厢框架11的倾斜。由此,不仅能够削减传感器的数量,还能够以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系统同等的精度来推定轿厢室10和轿厢框架11的倾斜。
5.损伤程度的推定方法
接着,参照图11对损伤程度的推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1是任意部件的SN曲线图。图11中的纵轴表示应力振幅σ,横轴表示重复数N。
在电梯1中,轿厢室10的地板、侧面部、轿厢框架11等由钢铁材料等金属材料构成。而且,在钢铁材料中,作为物性值,在图11所示的SN曲线上存在疲劳极限,若为该应力以下,则不会疲劳破坏。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应力振幅σ示中的达到断裂的重复数N为第一断裂重复数N1,第二应力振幅σ第中的达到断裂的重复数N为第二断裂重复数N2。
状态监视部7对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部件,不仅将应力存储,还将应力振幅σ和其产生次数(重复数)存储于存储部。然后,状态监视部7根据各应力振幅σ据、σσ产生的次数n1、n2与第一断裂重复数N1、第二断裂重复数N2之比计算损伤度。由此,能够推定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部件的损伤度。
另外,损伤程度的推断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对部件的弯曲部等局部应力进行评价。在弯曲部的局部应力的评价中,通过参照根据电梯轿厢的结构使用分析模型的评价和使用实际测量结果的数据库来评价损伤程度。
另外,由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振部件12的损伤程度的推定方法不是使用上述SN曲线的方法,而是通过应力的值、起动次数、时间来推定。
此外,并不限定于上述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另外,作为电梯,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对多个电梯轿厢在同一升降通道内移动的多厢电梯进行控制的电梯系统。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词语,但这些不仅仅是指严格的“平行”以及“正交”,也可以是包含“平行”以及“正交”,并且在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状态。
符号的说明
1—电梯,2、2B—电梯轿厢,3—主绳索,5—卷扬机,6—控制部,7—状态监视部,10—轿厢室,10a—门,11—轿厢框架,12—防振部件,13—载荷检测传感器,15,37—倾斜传感器,21—上部框架,22—地板框架,23—侧部框架,23a—滑块,28—导轨,35—受光部,36—发光部,45—第一倾斜传感器,46—第二倾斜传感器,100、200—电梯系统,110—维护终端(外部装置),210—监视服务器(外部装置),211—网络。

Claims (9)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梯轿厢,其具有供人、货物载置的轿厢室以及支撑上述轿厢室的轿厢框架;
载荷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施加于上述电梯轿厢的载荷;
倾斜传感器,其检测上述电梯轿厢的倾斜;以及
状态监视部,其接收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基于上述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信息来推定上述电梯轿厢的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状态监视部基于上述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信息,推定对每个上述部件施加的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状态监视部具有存储推定出的上述应力的存储部,
在上述存储部中存储有推定出的上述应力和上述电梯轿厢进行升降移动的起动次数,
上述状态监视部基于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应力和上述起动次数来推定上述损伤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存储部中存储有应力推定数据库,该应力推定数据库用于基于上述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信息来推定每个上述部件的应力,
上述状态监视部使用上述载荷信息、上述倾斜信息以及上述应力推定数据库,来推定每个上述部件的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传感器设置于上述轿厢室的顶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传感器具有:
发光部,其设置于上述轿厢室或上述轿厢框架并照射光;以及
受光部,其设置于上述轿厢室或上述轿厢框架,且接收从上述发光部照射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传感器具有:
第一倾斜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轿厢室且检测上述轿厢室的倾斜;以及
第二倾斜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轿厢框架且检测上述轿厢框架的倾斜,
上述状态监视部根据上述第一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和上述第二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计算上述轿厢室相对于上述轿厢框架的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传感器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
上述状态监视部从上述倾斜传感器取得加速度数据。
9.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梯,其具有在升降通道升降移动的电梯轿厢;以及
外部装置,其与上述电梯以能够收发信息的方式连接,
上述电梯具备:
载荷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施加于上述电梯轿厢的载荷;以及
倾斜传感器,其检测上述轿厢的倾斜,
上述外部装置或上述电梯具备状态监视部,该状态监视部接收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信息,基于上述载荷信息和上述倾斜信息来推定上述电梯轿厢的每个部件的损伤程度。
CN202080055711.2A 2019-08-02 2020-04-10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Active CN114206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3263A JP7352405B2 (ja) 2019-08-02 2019-08-02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2019-143263 2019-08-02
PCT/JP2020/016099 WO2021024551A1 (ja) 2019-08-02 2020-04-10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6761A true CN114206761A (zh) 2022-03-18
CN114206761B CN114206761B (zh) 2023-10-20

Family

ID=7450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5711.2A Active CN114206761B (zh) 2019-08-02 2020-04-10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52405B2 (zh)
CN (1) CN114206761B (zh)
WO (1) WO202102455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7465A (ja) * 1994-08-31 1996-03-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傾き調整装置
JP2002187680A (ja) * 2000-12-22 2002-07-02 Toshiba Corp かご枠姿勢制御装置及び同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JP2003261270A (ja) * 2002-03-08 2003-09-1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部品の寿命値演算方法
CN1756710A (zh) * 2003-08-08 2006-04-0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导向装置
JP2007112538A (ja) * 2005-10-18 2007-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自動点検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自動点検方法
JP2014214021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シュー摩耗量推定装置
JP2016008115A (ja) * 2014-06-25 2016-0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7210320A (ja) * 2016-05-25 2017-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偏荷重検出装置および偏荷重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07735A (ko) * 2011-07-11 2013-01-21 최제인 엘리베이터 기울기 감지장치
JP2014051374A (ja) * 2012-09-07 2014-03-2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用振動計
JP6663594B2 (ja) * 2016-09-21 2020-03-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偏荷重補正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偏荷重補正方法
CN207467952U (zh) * 2017-09-18 2018-06-08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滑动导靴和电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7465A (ja) * 1994-08-31 1996-03-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傾き調整装置
JP2002187680A (ja) * 2000-12-22 2002-07-02 Toshiba Corp かご枠姿勢制御装置及び同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JP2003261270A (ja) * 2002-03-08 2003-09-1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部品の寿命値演算方法
CN1756710A (zh) * 2003-08-08 2006-04-0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导向装置
JP2007112538A (ja) * 2005-10-18 2007-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自動点検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自動点検方法
JP2014214021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シュー摩耗量推定装置
JP2016008115A (ja) * 2014-06-25 2016-0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7210320A (ja) * 2016-05-25 2017-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偏荷重検出装置および偏荷重検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4551A1 (ja) 2021-02-11
JP7352405B2 (ja) 2023-09-28
CN114206761B (zh) 2023-10-20
JP2021024686A (ja) 2021-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957B (zh) 电梯张力部件刚度估计和监测
KR102609404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을 위한 상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20306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着床位置ずれ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かご着床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EP173523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ing performance of an elevator
US20200180910A1 (en) Method and an elevator system for defining an elongation of an elevator car suspension means
JP6987255B2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システム
JP202011735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診断方法
JP5289574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5734931B (zh) 电梯系统以及检查终端
CN114206761B (zh) 电梯以及电梯系统
RU2618862C2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параметров движения подъем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062648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状況検出装置及び運転状況検出方法
JP201218825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20090386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314734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839209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診断システム
CN113716438A (zh) 带有分布式状态传感器的自动扶梯
JP72611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診断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の荷重検出装置の診断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US20230356983A1 (en) Handrail tension monitoring device for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JPWO2020026439A1 (ja) 健全性診断装置
JP7410777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設備
JP744243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保全方法
JP6733800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347607B1 (ja) エレベータ
US202303569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digital twins for determining need for maintenance of an elev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