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5869A - 双层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5869A
CN103935869A CN201410019471.7A CN201410019471A CN103935869A CN 103935869 A CN103935869 A CN 103935869A CN 201410019471 A CN201410019471 A CN 201410019471A CN 103935869 A CN103935869 A CN 103935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switch
stationary member
framework
hoist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94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5869B (zh
Inventor
首藤克治
三好宽
石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3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5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5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双层电梯具备:绳状体,其悬吊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部分;固定构件,其固定在直线运动部分上,供绳状体的一个端部固定,并具有突出部分;开关;以及控制装置,其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和开关连接,使直线运动部分移动。控制装置使直线运动部分朝上方移动有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的载重量被判断为零时的上部轿厢或者下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与上部轿厢或者下部轿厢的规定的停止位置之差,从而使固定构件朝上方移动。开关在随着固定构件的移动而被突出部分进行操作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接收到信号,在监视器上显示与绳状体的调整时期有关的信息。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轿厢框体内具有多个电梯轿厢的双层电梯。
背景技术
双层电梯在轿厢框体内具有多个轿厢。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轿厢框体内具有两个轿厢即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的双层电梯为例进行说明。作为双层电梯,已知有将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设置成能够在轿厢框体内移动,使得能够改变轿厢之间距离的双层电梯,这种双层电梯也能够设置在层高不同的建筑物内。
作为现有的双层电梯,已知有在上部轿厢的下方和下部轿厢的下方分别设置滑轮,在滑轮上卷绕轿厢位置调整用吊索,通过设置在轿厢框体上部的驱动装置来驱动吊索,由此来改变轿厢之间距离的双层电梯。在双层电梯中,当作用在悬吊轿厢框体的主吊索(Main Rope)、轿厢位置调整用吊索等上的负载发生了变化时,与该变化相应地使吊索伸长,轿厢的地板位置发生变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吸收悬吊体(吊索)的伸长的伸长吸收装置(绳拴移动装置)的双层电梯。该绳拴移动装置具有致动器,通过使绳拴在上下方向位移来调整吊索长度,以此来吸收吊索的老化性伸长以及因负荷变动而引起的伸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1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双层电梯中,由于绳拴的移动量在结构上存在极限,因此在吊索的伸长持续产生时,需要进行吊索的收紧调整、截短调整。可是,由于吊索因使用状况的不同,其伸长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难以确切地掌握需要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时期,存在需要在检查时进行确认才能够掌握调整时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使得能够自动地对吊索的伸长进行修正,检查人员能够确切并且方便地掌握需要对吊索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时期。
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双层电梯具备以下的特征。
本发明的双层电梯具有: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框体;上部轿厢,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下部轿厢,其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的下方;定位板,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用于确定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各自的停止位置;轿厢位置检测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检测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各自的停止位置;负载检测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检测分别作用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的负载;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用于使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以及绳状体,所述绳状体的两个端部安装在所述轿厢框体上,并且所述绳状体卷绕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上,用于悬吊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所述双层电梯进一步具备: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其固定在所述轿厢框体上,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部分;固定构件,其固定在所述直线运动部分上,供所述绳状体的一个端部固定,且具有突出部分;开关,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且被设置成在所述固定构件移动了预先规定的一定距离时,所述开关被所述突出部分操作;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和所述开关连接,使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移动,由此使所述固定构件移动;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监视器。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直线运动部分朝向上方移动如下距离,由此使所述固定构件朝上方移动,该距离是根据各个所述负载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负载求出的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的载重量被判断为零时的、由所述上部轿厢的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上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与由所述上部轿厢的所述定位板确定的所述上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之差的距离、或者由所述下部轿厢的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下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与由所述下部轿厢的所述定位板确定的所述下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之差的距离。所述开关在随着所述固定构件的移动而被所述突出部分进行操作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在从所述开关接收到所述信号时,在所述监视器上显示与所述绳状体的调整时期有关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双层电梯,使得能够自动地修正吊索的伸长,并且检查人员能够确切并且方便地掌握需要对吊索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时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轿厢框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以及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直线运动部分的前端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吊索的老化伸长量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中的轿厢位置调整用吊索的安装在轿厢框体的上梁上的端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1…升降通道,1a…上方楼层,1b…下方楼层,2…轿厢框体,2a…上梁,2b、2c…纵向框体,2d…中间梁,2e…下梁,3…主吊索,4…平衡重,5…机械室,6…驱动装置,7…转向滑轮,8…控制装置,9a、9b…上部轿厢滑轮,10a、10b…下部轿厢滑轮,11…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a…轿厢位置调整驱动绳轮,12…上部轿厢,13…下部轿厢,14…轿厢框体导轨,15…上部轿厢导轨,16…下部轿厢导轨,17…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8…控制装置,19…弹性体,20…轿厢框体位置检测装置,20a··定位板,21…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a…定位板,22…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a…定位板,23a、23b…负载传感器,24a、24b··缓冲器,25…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a…直线运动部分,27…压力发生装置,36a、36b…线缆,40…连接杆,41…螺母,42、43…固定构件,50…突出部分,51…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2…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3…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4…第二下限位置开关,60…轿厢位置调整吊索的可允许的最大老化性伸长的长度(老化性伸长的允许长度),61…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2…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3…上限位置,64…下限位置,65…最下端位置,66…最上端位置,70…监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会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双层电梯具有升降通道1、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轿厢框体2、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平衡重4、一端与轿厢框体2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平衡重4连接的主吊索3以及设置在升降通道1上部的机械室5。
轿厢框体2和平衡重4由主吊索3悬吊,在升降通道1内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升降。在机械室5内设置有驱动装置6、转向滑轮7以及控制装置8。主吊索3卷绕在驱动装置6上,驱动装置6通过驱动主吊索3来使轿厢框体2和平衡重4升降。转向滑轮7设置在驱动装置6的附近,其上卷绕有主吊索3。控制装置8控制双层电梯的运行。驱动装置6和控制装置8彼此经由线缆36a连接。此外,控制装置8经由线缆36b与对轿厢框体2内的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8连接。
在轿厢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上部轿厢12和位于上部轿厢12下方的下部轿厢13。在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能够在轿厢框体2的内部上下移动。在上部轿厢12的下部安装有两个上部轿厢滑轮9a、9b,在下部轿厢13的下部安装有两个下部轿厢滑轮10a、10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上方楼层1a的门厅层的间隔大于下方楼层1b的门厅层的间隔。也就是说,在将上方楼层1a的门厅层的间隔设定为H1,将下方楼层1b的门厅层的间隔设定为H2时,H1>H2。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轿厢框体2的结构的示意图。轿厢框体2具有设置在上部的上梁2a、设置在中间部分的中间梁2d、设置在下部的下梁2e以及连接上梁2a、中间梁2d以及下梁2e的一对纵向框体2b、2c。纵向框体2c突出在上梁2a的上方,在该突出部分上设置有在下文中参照图5说明的四个开关。也就是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
轿厢框体2在设于升降通道1内的一对轿厢框体导轨14的引导下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未图示的平衡重4在设于升降通道1内的一对平衡重导轨的引导下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
在上梁2a的上部、隔着防振橡胶载置有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该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具有轿厢位置调整驱动绳轮11a,用于使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在轿厢框体2的内部上下移动。
在轿厢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一对上部轿厢导轨15和一对下部轿厢导轨16。上部轿厢12可沿着一对上部轿厢导轨15在上梁2a和中间梁2d之间的空间内上下移动。下部轿厢13可沿着一对下部轿厢导轨16在中间梁2d和下梁2e之间的空间内上下移动。
在中间梁2d上设置有缓冲器24a,当上部轿厢12在轿厢框体2内过度下降时,该缓冲器24a从下方支承上部轿厢12,以缓和上部轿厢12与中间梁2d之间的碰撞。在下梁2e上设置有缓冲器24b,当下部轿厢13在轿厢框体2内过度下降时,该缓冲器24b从下方支承下部轿厢13,以缓和下部轿厢13与下梁2e之间的碰撞。作为缓冲器24a、24b,可以使用弹簧、液压缓冲器等。
上部轿厢12与下部轿厢13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作为绳状体的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来改变。如图2所示,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一方的端部通过弹性体19、固定构件42以及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而安装在上梁2a上,并且卷绕在上部轿厢滑轮9a、9b以及轿厢位置调整驱动绳轮11a上,以悬吊上部轿厢12。此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卷绕在两个下部轿厢滑轮10a、10b上,其另一方的端部通过弹性体19和固定构件43固定在中间梁2d上,以悬吊下部轿厢13。作为弹性体19可以使用弹簧、橡胶或者弹性树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弹簧。
在升降通道1的内部,在各个楼层设置有用于确定轿厢框体2停止位置(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板20a,在轿厢框体2上设置有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该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使用定位板20a来检测升降通道1内的轿厢框体2的停止位置。
在轿厢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板21a和定位板22a,定位板21a用于确定轿厢框体2的内部中的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定位板22a用于确定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在上部轿厢12上设置有检测轿厢框体2内部的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的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以及作为负载检测装置的负载传感器23a。在下部轿厢13上设置有检测轿厢框体2内部的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的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以及作为负载检测装置的负载传感器23b。负载传感器23a检测作用在上部轿厢12上的负载,负载传感器23b检测作用在下部轿厢13上的负载。根据上述负载,能够分别求出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载重量。
如图2所示,由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负载传感器23a和负载传感器23b获得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装置8中。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根据定位板20a检测与升降通道1的门厅位置相对的轿厢框体2的停止位置,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根据定位板21a检测与轿厢框体2相对的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根据定位板22a检测与轿厢框体2相对的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上述位置检测装置20、21、22还检测轿厢内的负载变化所引起的轿厢停止位置的变化。由各个位置检测装置20、21、22分别检测出的轿厢框架2的停止位置、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以及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被发送到控制装置8。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位置检测装置20、21、22,可以使用已有的位置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8使用由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检测出的轿厢框体2的停止位置将轿厢框体2的停止位置与定位板20a的位置对齐。用于控制轿厢框体2内的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驱动的控制装置18经由线缆36b(参照图1)与控制装置8连接。此外,控制装置8使用由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检测出的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并将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与由定位板21a确定的位置对齐,并且使用由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检测出的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并将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与由定位板22a确定的位置对齐。并且,控制装置8与设置在监视室等内的监视器70连接,向检查人员提供与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时期有关的信息。
控制装置18根据控制装置8的指示对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进行驱动,使轿厢位置调整驱动绳轮11a旋转,使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移动,由此使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在轿厢框体2内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此,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装置18将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分别与由定位板21a确定的位置和由定位板22a确定的位置对齐。
如图1所示,当轿厢框体2停靠在上方楼层1a时,由于门厅层之间的间隔为H1,因此控制装置18将上部轿厢12与下部轿厢13之间的间隔变更为H1,而当轿厢框体2停靠在下方楼层1b时,由于门厅层之间的间隔为H2,因此控制装置18将上部轿厢12与下部轿厢13之间的间隔变更为H2。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示的门厅层之间的间隔为例示,实际的门厅层之间的间隔因建筑物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在电梯中,由于悬吊电梯轿厢的吊索端部的弹性体(弹簧)、设置在轿厢框体与电梯轿厢下部之间的防振橡胶、设置在用于驱动悬吊电梯轿厢的吊索的驱动装置上的防振橡胶以及吊索自身各自会因负载的变化而伸缩,因此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也会因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会因乘客上下电梯或者装载货物等而发生数十毫米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中,轿厢框体2以及轿厢框体2内的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分别会因作用在其上的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轿厢框体2的停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由控制装置8对驱动装置6进行驱动来调整轿厢框体2的位置,由此来修正停止位置的变化。在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由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装置18对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进行驱动,使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移动来修正停止位置的变化,并且控制装置8对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进行驱动而使固定构件42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一起上下移动,通过对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位置进行调整控制,由此来修正停止位置的变化。
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一个端部固定在固定构件42上。使固定构件42移动的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固定在轿厢框体2的上梁2a上。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在固定构件43上,固定构件43固定在轿厢框体2的中间梁2d上。在固定构件42上设置有在下文中参照图5说明的板状或者棒状的突出部分50。突出部分50用于操作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
吊索在因电梯使用而施加的负载的作用下产生一定量的伸长,但在负载消失后,该伸长基本上会恢复到原状。可是,吊索具有如下特性:在吊索因长期使用而发生了老化性伸长时,该伸长成为永久性的伸长。
图3是表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以及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上端)位置的示意图。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是一种线性致动器,其具有进行直线状移动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直线运动部分25a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而使图3中的未示出的固定构件42(参照图2)移动,以修正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由此来修正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的变化。
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上端)的位置随着直线运动部分25a的移动而变化。相对于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从上方开始,各位置依序为最上端位置66、上限位置63、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下限位置64以及最下端位置65。上述位置能够预先设定。在图3中示出了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位于最上端位置66的情况以及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位于最下端位置65的情况。
最上端位置66是直线运动部分25a位于最上方位置时的前端的位置。最下端位置65是直线运动部分25a位于最下方位置时的前端的位置。最上端位置66和最下端位置65由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结构和大小等来决定。
在直线运动部分25a实际动作时,为了使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动作范围具有一定的余量(富裕),不使直线运动部分25a到达最上端位置66或最下端位置65。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实际移动的范围内的上限的位置为上限位置63,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实际移动的范围内的下限的位置为下限位置64。控制装置8对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进行驱动,使得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位置在上限位置63和下限位置64之间的范围内进行移动。上限位置63和下限位置64可以根据直线运动部分25a的移动距离等以及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动作特性来任意决定。
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是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没有负载时、并且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没有发生老化性伸长时(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位置。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是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没有负载、并且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发生了可允许的最大长度的伸长时(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发生了可允许的最大的老化性伸长时)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位置。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可以根据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重量以及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特性(例如材料、结构和强度等)来决定。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与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之间的距离等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可允许的最大老化性伸长的长度(可允许的老化性伸长的长度)60,该距离是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能够进行修正的老化性伸长的长度。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可允许的老化性伸长的长度60可以根据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特性进行任意设定。
在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达到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时,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长度达到了可允许老化性伸长的长度60,因此,此时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在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达到了上限位置63后,由于直线运动部分25a(也就是固定构件42)无法进一步朝上方移动,使得无法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进行修正,因此,此时需要立刻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
在设定直线运动部分25a前端的初始位置(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没有发生老化性伸长时的位置)时,考虑到在乘客下电梯而电梯轿厢朝上方进行了位移时需要对电梯轿厢进行修正,因而将该初始位置设定在上限位置63与下限位置64之间。
以下,参照图4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老化性伸长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吊索的老化伸长量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吊索的伸长量X。一般来说,以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为代表的吊索会沿着图4所示的曲线产生老化性伸长。吊索的伸长因使用状况(载重量、装载时间、运行时间以及运行距离)的不同而不同。在图4中示出了吊索伸长量最大时的曲线以及吊索伸长量最小时的曲线。实际的吊索伸长量收敛在伸长量最大时的曲线和伸长量最小时的曲线之间。
如图4所示,作为表示吊索伸长量的曲线的斜率,时间T越小时(使用初期),该斜率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小。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该斜率基本保持不变。该一定时间由吊索的特性决定。
一般来说,吊索需要每隔预先决定的一定期间进行检查。该一定期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吊索的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时期来决定。在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对吊索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图4所示的曲线,求出经过时间T与吊索的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需要进行调整的时期。可是,如上所述,吊索的伸长量因使用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难以确切地掌握什么时候需要对吊索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
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中,由于将关于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的信息通过监视器70提供给检查人员,因此检查人员能够确切并且方便地掌握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以下,参照图5说明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进行自动修正以及将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的信息提供给检查人员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中的轿厢位置调整用吊索17的安装在轿厢框体2的上梁2a上的端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5中示出了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进行自动修正以及将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的信息提供给检查人员的结构。主要的结构要素是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固定构件42、突出部分50、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控制装置8以及监视器70。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体19是弹簧,固定构件42由金属板构成。固定构件42固定在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上,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固定在上梁2a上。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如图5所示,由多根钢丝绳构成,并且通过连接杆40而固定在固定构件42上。更详细来说,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由螺母41悬吊,隔着弹性体19固定在固定构件42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液压缸作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液压缸的活塞部分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在压力发生装置27根据来自控制装置8的信号进行流体的供应和排出时,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沿上下方向移动而使固定构件42沿上下方向移动。为了使固定构件42稳定地移动,使用多个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使用两个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控制装置8判断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是否发生了老化性伸长,并控制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
如在上文中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在纵向框体2c的突出到上梁2a上方的部分,从上到下依序设置有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上述开关51~54与控制装置8连接,具有杆件或者旋钮等突出的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朝向上方或者下方时(或者朝上方或者下方移动时),向控制装置8发送信号。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和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在初始状态时,操作部分朝向下方(或者位于下方),在操作部分朝向上方(或者移动到上方)时,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和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接通而向控制装置8发送信号。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在初始状态时,操作部分朝向上方(或者位于上方),在操作部分朝向下方(或者移动到下方)时,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接通而向控制装置8发送信号。作为上述开关51~54,可以使用拨动开关、倒扳开关、摇臂开关或滑动开关。
另外,如在上文中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固定构件42上固定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或者棒状的突出部分50。突出部分50在上部的一个部位和下部的一个部位具有弯曲部,通过该弯曲部来操作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以及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和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设置成在固定构件42朝向上方移动时被突出部分50的上部的弯曲部分操作,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和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设置成在固定构件42朝向下方移动时被突出部分50的下部的弯曲部分操作。
上述开关51~54被设置成在固定构件42移动了预先规定的一定距离后分别被突出部分50操作。操作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时的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等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初始位置与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之间的距离。操作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时的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等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初始位置与上限位置63之间的距离。操作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时的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等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初始位置与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之间的距离。操作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时的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等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初始位置与下限位置64之间的距离。
当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到达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时,固定构件42的突出部分50的上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的操作部分朝向上方(或者朝上方移动)。当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到达上限位置63时,突出部分50的上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的操作部分朝向上方(或者朝上方移动)。当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到达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时,突出部分50的下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一下限位置开关52的操作部分朝向下方(或者朝下方移动)。当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到达下限位置64时,突出部分50的下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二下限位置开关54的操作部分朝向下方(或者朝下方移动)。
将上述开关51~5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分别设置成与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上限位置63、空载时的下限位置62和下限位置64相对应,使得突出部分50的弯曲部分能够根据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位置进行上述操作。
以下说明通过控制装置8来判断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是否发生了老化性伸长的判断方法中的一例。在判断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是否发生了老化性伸长时,控制装置8使用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和下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2来检测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并且使用负载传感器23a和负载传感器23b检测作用在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负载。当作用在上部轿厢12上的负载与上部轿厢12的重量相等时,将上部轿厢12的载重量判断为零,当作用在下部轿厢13上的负载与下部轿厢13的重量相等时,将下部轿厢13的载重量判断为零。在判断为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载重量均为零时,也就是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均处于空载状态时,在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偏离了由定位板21a确定的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或者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偏离了由定位板22a确定的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判断为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因长期使用而发生了老化性伸长。并且,将该停止位置的偏离(停止位置的差)的距离视为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老化伸长量。在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均发生了偏离时,将停止位置的偏离距离中的较大一方的偏离距离的值视为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老化伸长量。
作为判断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是否发生了老化性伸长的时期,该时期可以任意设定(优选在上部轿厢12和下部轿厢13没有装载乘客和货物时进行判断)。
控制装置8在判断为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因长期使用而发生了老化性伸长时,控制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而使固定构件42移动,由此来修正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控制装置8使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朝上方移动,以使固定构件42朝上方移动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老化伸长量相对应的距离。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被朝向上方拉拽与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相应的量,伸长由此得到修正。如在上文中参照图3所说明的那样,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的上限位置为上限位置63,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伸长了电梯轿厢的载重量为零时的可允许的最大长度时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位置为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
控制装置8通过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使固定构件42逐渐朝上移动,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进行修正。固定构件42朝上移动,当突出部分50的上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接通后,第一上限位置开关51向控制装置8发送第一上限信号。制装置8在接收到第一上限信号后,判断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在固定构件42进一步朝上移动,突出部分50的上部的弯曲部分使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接通后,第二上限位置开关53向控制装置8发送第二上限信号。制装置8在接收到第二上限信号后,判断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上限位置63。
控制装置8在判断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时,以及在判断为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的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上限位置63时,通过设置在监视室等内的监视器70显示上述判断结果、固定构件42的移动距离(该移动距离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伸长的长度相对应)以及与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调整时期有关的信息。并且,通知检查人员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例如,在判断为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空载时的上限位置61时,通知检查人员已经到达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的时期,以此来唤起注意,在判断为直线运动部分25a的前端已经到达上限位置63时,通知并警告检查人员必须立即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检查人员根据显示在监视器70上的信息来调整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或者研究在什么时候进行调整。
控制装置8在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因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或者在电梯轿厢内装载货物等而伸长,使得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也可以修正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以修正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例如,控制装置8在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因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或者在电梯轿厢内装载货物而发生了变化时,通过上部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1来检测停止位置的变化量。并且,通过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使固定构件42移动以修正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使停止位置的变化量变为零,由此来修正上部轿厢12的停止位置。在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控制装置8也可以与上部轿厢12的情况同样地修正下部轿厢13的停止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双层电梯具备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固定构件42、突出部分50、开关51~54、控制装置8以及监视器70,能够自动修正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因长期使用而发生的伸长以及因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或者在电梯轿厢内装载货物等而发生的伸长,修正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的变化,能够向检查人员通知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因而,能够消除电梯轿厢与电梯门厅的地板高度之间的位置偏离,能够防止电梯轿厢与电梯门厅之间产生高低差。此外,由于检查人员能够通过设置在监视室等内的监视器70确切且方便地掌握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收紧调整、截短调整,从而能够减少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检查次数。检查人员只需监视监视器70就能够掌握什么时候需要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进行调整,因此没有必要使电梯停止运行并进入电梯轿厢的下方进行检查作业。由此,还能够缩短电梯停止运行的时间以及电梯停止运行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检查人员还能够在轿厢框体2上通过目测来掌握固定构件42移动了多少距离(也就是控制装置8对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进行的修正量、)。在现有的双层电梯中,检查人员需要分别进入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的下方而测量电梯轿厢与设置在电梯轿厢下方的缓冲器之间的距离以掌握吊索的伸长量。而在本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在通过目测来掌握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量时,只需要在轿厢框体上进行作业就能够方便地掌握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量。并且,由于没有必要测量电梯轿厢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大幅度缩短掌握轿厢位置调整吊索17的伸长量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能够提高检查作业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用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意味本发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各种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可以通过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而由硬件来实现。此外,上述各种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读和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而由软件来实现。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图表、文件、测定信息以及计算信息等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硬盘以及SSD(Solid State Drive)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和DVD等记录介质中。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各种结构能够作为处理部分、处理单元以及程序模块等来实现各种功能。
此外,在各附图中,控制线、信息线示出了为了进行说明而需要示出的部分,并不意味示出了作为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控制线和信息线。可以认为在实际的产品中几乎所有的构件均彼此连接。

Claims (4)

1.一种双层电梯,其具有:
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框体;
上部轿厢,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
下部轿厢,其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的下方;
定位板,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用于确定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各自的停止位置;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检测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各自的停止位置;
负载检测装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检测分别作用在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上的负载;
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用于使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在所述轿厢框体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以及
绳状体,所述绳状体的两个端部安装在所述轿厢框体上,并且所述绳状体卷绕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上,用于悬吊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
所述双层电梯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其固定在所述轿厢框体上,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部分;
固定构件,其固定在所述直线运动部分上,供所述绳状体的一个端部固定,且具有突出部分;
开关,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上,且被设置成在所述固定构件移动了预先规定的一定距离时,所述开关被所述突出部分操作;
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和所述开关连接,使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移动,由此使所述固定构件移动;以及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监视器,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直线运动部分朝向上方移动如下距离,由此使所述固定构件朝上方移动,该距离是根据各个所述负载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负载求出的所述上部轿厢和所述下部轿厢的载重量被判断为零时的、由所述上部轿厢的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上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与由所述上部轿厢的所述定位板确定的所述上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之差的距离、或者由所述下部轿厢的所述轿厢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下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与由所述下部轿厢的所述定位板确定的所述下部轿厢的停止位置之差的距离,
所述开关在随着所述固定构件的移动而被所述突出部分进行操作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在从所述开关接收到所述信号时,在所述监视器上显示与所述绳状体的调整时期有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的上端的移动范围的上限位置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的上端的移动范围的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根据所述绳状体的特性来确定所述开关的设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该双层电梯具备至少两个所述开关,所述开关中的一个开关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的上端的移动范围的上限位置来确定,所述开关中的另一个开关的设置位置在所述直线运动部分的上端的移动范围的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根据所述绳状体的特性来确定,
在从所述开关中的一个开关接收到所述信号时以及从所述开关中的另一个开关接收到所述信号时,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监视器上显示不同的所述信息。
CN201410019471.7A 2013-01-18 2014-01-16 双层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35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6927A JP5997064B2 (ja) 2013-01-18 2013-01-18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13-006927 2013-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5869A true CN103935869A (zh) 2014-07-23
CN103935869B CN103935869B (zh) 2016-06-29

Family

ID=5118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94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35869B (zh) 2013-01-18 2014-01-16 双层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7064B2 (zh)
CN (1) CN1039358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3457A (zh) * 2015-12-08 2016-04-2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称重方法及称重装置
CN108178033A (zh) * 2018-03-15 2018-06-19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复式楼电梯平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110B2 (ja) * 2017-04-26 2020-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445657B1 (ja) * 2017-11-08 2018-1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3448A (en) * 1976-08-16 1978-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evice for holding strings
JPH07257851A (ja) * 1994-03-23 1995-10-0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油圧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H08337371A (ja) * 1995-06-12 1996-12-24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間接式油圧エレベーター
JP2007331871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10064800A (ja) * 2008-09-08 2010-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060221A (zh) * 2009-11-18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9992A (ja) * 1990-10-24 1992-06-03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油圧エレベータ管理装置
JPH0648666A (ja) * 1992-07-29 1994-02-22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間接式油圧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げロープ伸び予告装置
JP5501159B2 (ja) * 2010-08-30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12162361A (ja) * 2011-02-07 2012-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診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3448A (en) * 1976-08-16 1978-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evice for holding strings
JPH07257851A (ja) * 1994-03-23 1995-10-0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油圧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H08337371A (ja) * 1995-06-12 1996-12-24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間接式油圧エレベーター
JP2007331871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10064800A (ja) * 2008-09-08 2010-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060221A (zh) * 2009-11-18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3457A (zh) * 2015-12-08 2016-04-2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称重方法及称重装置
CN105523457B (zh) * 2015-12-08 2017-12-01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称重方法及称重装置
CN108178033A (zh) * 2018-03-15 2018-06-19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复式楼电梯平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97064B2 (ja) 2016-09-21
JP2014136636A (ja) 2014-07-28
CN103935869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5044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동적 보상 제어
CN103253561A (zh) 用于控制电梯的方法和电梯
CN103979376A (zh) 用于阻尼固定到电梯单元的绳索状部件的横向摇摆的装置和电梯
CN103935869A (zh) 双层电梯
JP5677594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620306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着床位置ずれ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かご着床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US20200180910A1 (en) Method and an elevator system for defining an elongation of an elevator car suspension means
CN104797516A (zh) 具有可调节的缓冲器长度的电梯
JP20073082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荷重検出装置
US20220112052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elevator rope and elevator apparatus
CN106256746A (zh) 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4828684A (zh) 电梯设备
JP2004250217A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の制振装置
CN110775743A (zh) 部分重叠电梯群组之间的容量转移
EP3351498A1 (en) Elevator hover mode operation using sensor-based potential load change detection
US20180312371A1 (en) Suspension arrangement for an elevator
JP513761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7176624A (ja) エレベータ
JP64371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秤装置
JP2020090386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8349693B (zh) 电梯及电梯的运转方法
JP200805646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054057B (zh) 电梯装置
CN108689274B (zh) 电梯的称重装置
US20200130994A1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lobby activ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cancel elevator ser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