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4007A - 车窗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窗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4007A
CN114194007A CN202111279648.3A CN202111279648A CN114194007A CN 114194007 A CN114194007 A CN 114194007A CN 202111279648 A CN202111279648 A CN 202111279648A CN 114194007 A CN114194007 A CN 114194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groove
rubber strip
sealing rubber
wind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96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芳敏
丘少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uy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uy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uy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Fuy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96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4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4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4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7Water drainage or guide means not integral with roof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组件及车辆,包括:窗框支架、缓冲组件及透光板。所述窗框支架包括连通设置的收容槽及窗框排水孔,所述收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密封胶条与毛条,所述毛条与所述密封胶条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密封胶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密封胶条的导流孔,所述毛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毛条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所述窗框排水孔、所述导流孔错位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透光板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毛条背离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上。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及车辆具有耐高压水冲击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窗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窗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车内采光、通风及司乘人员视野的需要而设计的。车窗的造型结构的密封性优劣会影响洗车时是否会产生漏水现象。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司乘人员对车窗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车辆的推拉窗仅满足普通雨淋防水,在洗车时推拉窗的结构防水效果不佳。由于推拉窗的结构耐高压能力不足,密封性能不够等原因,容易导致车辆内渗水,现有车辆车窗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司乘人员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耐高压水冲击的车窗组件及车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耐高压水冲击的车窗组件及车辆。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组件,包括:
窗框支架,包括连通设置的收容槽及窗框排水孔,所述收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
缓冲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密封胶条与毛条,所述毛条与所述密封胶条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密封胶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密封胶条的导流孔,所述毛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毛条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所述窗框排水孔、所述导流孔错位设置且依次连通;以及
透光板,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毛条背离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收容槽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缓冲组件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收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胶条为H型胶条,具有上凹槽及下凹槽,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之间设有横板隔开;所述密封胶条包括至少两个密封胶条段,至少两个所述密封胶条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密封胶条段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横板,以连通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毛条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透光板可沿所述缺口滑动;所述引流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毛条,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上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窗框排水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水孔及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设于所述引流孔背离所述导流孔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孔设于所述导流孔背离所述引流孔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窗组件还包括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固定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止挡块与所述缓冲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止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抵持,以对所述透光板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窗框支架还具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收容槽;至少一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设于所述收容槽的侧面,以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下凹槽的侧壁,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收容槽;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收容槽;所述缺口、所述引流孔、所述上凹槽、所述导流孔、所述下凹槽、所述开口、所述收容槽及所述窗框排水孔依次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窗框排水孔至少为两个,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面,至少一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一个所述收容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车窗组件;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支架,所述车窗组件固定于所述车窗支架上。
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及车辆在洗车时,部分水流进入毛条内,经过引流孔后,进入导流孔,然后进入收容槽内,再由窗框排水孔排出。通过引流孔、导流孔及窗框排水孔依次形成可供高压冲击的水流排出的通道,以使洗车时高压冲击的水流不会进入车内,也不会滞留在车窗组件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车窗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车窗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胶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段式密封胶条的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毛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胶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组件各排水通孔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以汽车上的推拉窗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车辆100包括车窗组件10及车身支架20,车窗组件10固定安装于车身支架20上,以满足车辆100车内的采光与通风。可以理解的,车辆100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火车、高铁等。车窗组件10包括但不限于水平推拉窗、垂直推拉窗等。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以侧排水的车窗组件1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项详细说明。
车窗组件10包括窗框支架1、缓冲组件2、透光板3及止挡块4。缓冲组件2设于窗框支架1内,缓冲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于窗框支架1内的密封胶条21及毛条22。透光板3可滑动连接于缓冲组件2的毛条22上,透光板3包括第一透光板31及二透光板32。止挡块4设于缓冲组件2的一端。窗框支架1与车身支架20固定连接,以使车窗组件10固定于车身支架20上。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窗框支架1包括窗框本体11及支撑件12,窗框支架1具有收容槽13及窗框排水孔14,收容槽13及窗框排水孔14皆设于窗框本体11上。窗框本体11呈“口字型”,具有收容腔。支撑件12连接于窗框本体11的相对两端。
窗框本体11包括支撑部110及连接部120,支撑部110与连接部120围设形成收容腔。支撑件12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部110上,支撑件12的另一端固定于与支撑部110相对设置的连接部120上。收容槽13包括第一收容槽131及第二收容槽132,第一收容槽131与第二收容槽132皆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收容槽131与第二收容槽132沿第二方向排布设置。
本申请中,第一方向为支撑部11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位于窗框本体11形成的平面内。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即第三方向垂直于窗框11本体形成的平面。
支撑部110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及底板114,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及第三侧板113皆固定连接于底板114的一侧上。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及第三侧板113皆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及第三侧板113沿第二方向排布设置。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及底板114包围形成第一收容槽13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及底板114包围形成第二收容槽132。
第一侧板111上设有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一侧板111的窗框排水孔14,窗框排水孔14与第一收容槽131导通,以将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排出车窗组件10外。第二侧板112上设有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二侧板112的导通孔15,导通孔15导通第一收容槽131与第二收容槽132,以将第二收容槽132内的水流通过导通孔15流至第一收容槽131,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再经窗框排水孔14排出车窗组件10外。
具体的,第一侧板111上设有4个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一侧板111的窗框排水孔14,相邻的两个窗框排水孔14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分之一的支撑部110长度。第二侧板112上设有4个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二侧板112的导通孔15,相邻的两个窗框排水孔14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分之一的支撑部110长度。
每一个窗框排水孔14分别对应每一个导通孔15设置,以便于第二收容槽132内的水流通过导通孔15进入第一收容槽131,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通过窗框排水孔14排出车窗组件10外。窗框排水孔14设于第一侧板111靠近底板114的位置,以便于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通过窗框排水孔14排出车窗组件10外。
本实施例中,窗框排水孔14的开孔尺寸为5mm*20mm的长方形孔,可以理解的,窗框排水孔14的开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梯形等。导通孔15的开孔尺寸为5mm*20mm的长方形孔,可以理解的,导通孔15的开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梯形等。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及图7,密封胶条21为长条状的H型密封胶条,密封胶条21设于收容槽13内。密封胶条21包括第一密封胶条21a及第二密封胶条21b,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的结构相同。第一密封胶条21a设于第一收容槽131内,第二密封胶条21b设于第二收容槽132中。
以第一密封胶条21a为例,第一密封胶条21a具有上凹槽211、下凹槽212、横板213、导流孔214及开口215。上凹槽211与下凹槽2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上凹槽211与下凹槽212设置于第一密封胶条21a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上凹槽211与下凹槽212之间设有横板213隔开。导流孔214贯穿横板213,用于导通上凹槽211与下凹槽212。开口215设于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侧壁上,开口215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一密封胶条21a,开口215的位置对应窗框排水孔14的位置设置。
第二密封胶条21b与第一密封胶条21a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密封胶条21b内的水流通过设于第二密封胶条21b上的开口215流至第一密封胶条21a内,经第一密封胶条21a上的开口215及窗框排水孔14排出车窗组件10外。
第一密封胶条21a的底部与第一收容槽131的槽底抵持,第二密封胶条21b的底部与第二收容槽132槽底抵持。换言之,部分底板114覆盖于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的开口处,另一部分114覆盖于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的开口处。第一密封胶条21a夹设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第二密封胶条21b夹设于第二侧板112与第三侧板113之间。
具体的,导流孔214的开孔尺寸为直径大于或者等于4.2mm的圆形孔,可以理解的,导流孔214的开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梯形、椭圆形等。
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8,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皆包括三段密封胶条段,每一段的结构都大致相同。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三段密封胶条段沿第一方向设于第一收容槽131内,第二密封胶条21b沿第一方向设于第二收容槽132内。通过将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设置成三段的形式,以便于车窗组件10的拆卸与安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胶条21a包括但不限于两段、三段、四段等。
第一密封胶条21a包括三段密封胶条段,第一段长度为A,第二段长度为B,第三段长度为C。止挡块4的长度为D。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的长度为X。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的一半的长度为Y,即Y=1/2X,其中Y值与用户需求的第一透光板31及第二透光板32的分布相关。第二透光板31的长度为K。
其中,Y=A+B,即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的一半的长度等于第一段长度与第二段的长度之和。可以推出,B=Y-A。
其中,X=A+B+C+D,即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的长度等于第一段的长度、第二段的长度、第三段的长度及止挡块4的长度之和。可以推出,D=X-Y-C。
其中,A<1/2K,即第一段的长度小于第二透光板32的长度。
其中,B+C>1.2*K,即第二段的长度与第三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二透光板32的长度的1.2倍。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9,毛条22呈长条状,毛条22设于收容槽13内。毛条22包括第一毛条22a及第二毛条22b,第一毛条22a与第二毛条22b的结构相同。
第一毛条22a设于第一收容槽131内,第一毛条22a夹设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第一毛条22a与第一密封胶条21a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毛条22a设于第一密封胶21a条背离底板114的一侧,且第一毛条22a的底部覆盖于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上凹槽211的开口处。第二毛条22b设于第二收容槽132内,第二毛条22b夹设于第二侧板112与第三侧板113之间。第二毛条22b与第二密封胶条21b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二毛条22b设于第二密封胶条21b背离底板114的一侧,且第二毛条22b的底部覆盖于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上凹槽211的开口处。
以第一毛条22a为例,第一毛条22a具有缺口221及引流孔222,缺口221设于第一毛条22a背离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一侧,缺口221沿第一方向延伸。引流孔222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一毛条22a,引流孔222导通缺口221与上凹槽211,以使缺口221的水流通过引流孔222流入上凹槽211内。
第二毛条22b的结构与第一毛条22a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引流孔222的开孔尺寸为5mm*20mm的长方形孔,可以理解的,引流孔222的开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梯形等。
请参阅图2、图5、图6及图9,第一透光板31及二透光板3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透光玻璃等其他透光材质。第一透光板31与第二透光板32皆设于窗框支架1的收容腔内。
第一透光板31的部分边沿设于第一收容槽131内,且第一透光板31可沿第一收容槽131滑动。第一透光板31伸入第一收容槽131的一端设于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内,并可相对第一毛条22a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透光板32的部分边沿设于第二收容槽132内,且第二透光板32可沿第二收容槽132滑动。第二透光板32伸入第二收容槽132的一端设于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内,并可相对第二毛条22b沿第一方向滑动。
止挡块4包括第一止挡块41及第二止挡块42。第一止挡块41固定设于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的一端内。第二止挡块42固定设于窗框支架1的第二收容槽132的另一端内。第一止挡块41用于对第一透光玻璃31进行限位,第二止挡块42用于对第二透光玻璃32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1~图9,在车辆100的清洗过程中,洗车时产生的高压冲击水流与车窗组件10接触时,部分高压冲击水流进入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内,另一部分高压冲击水流进入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内。
进入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内的水流,经引流孔222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上凹槽211内;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上凹槽21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导流孔214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内;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第一密封胶条21a的开口215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内;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窗框排水孔14流至车窗组件10外。
进入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的水流,经引流孔222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上凹槽211内;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上凹槽21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导流孔214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内;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第二密封胶条21b的开口215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二收容槽132内;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二收容槽132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第二侧板112的导通孔15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内;进入窗框支架1的第一收容槽13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窗第一密封胶条21a的开口215及框排水孔14流至车窗组件10外。
通过以上高压冲击水流形成弯折通道的设计,以使高压冲击水流形成回路,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少高压冲击水流进入车辆100内部。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10密封性好,且具有耐高压水冲击的能力。
第一透光板31的拆卸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透光板31滑动至远离第一止挡块41的一侧;
第二步:将靠近第一止挡块41的第一毛条22a的一端拉出第一收容槽131外;
第三步:将靠近第一止挡块41第一密封胶条21a拉出第一收容槽131;
第四步:将靠近第一止挡块41的第一毛条22a放回第一收容槽131内;
第五步:将第一透光板31滑动至靠近第一止挡块41的一侧;由于第一收容槽131内靠近第一止挡块41的第一密封胶条21a已抽出,第一透光板31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下沉,第一透光板31的顶部脱离窗框支架1的连接部120,此时可将第一透光板31取出。
第一透光板31的安装与第一透光板31的拆卸动作相反即可,此处不做赘述。
第二透光板32的拆卸与安装步骤与第二透光板32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0、图11、图12及图13,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以下排水的车窗组件10为例,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窗框排水孔14设于底板114上,窗框排水孔14沿第二方向贯穿底板114。窗框排水孔14包括第一窗框排水孔141及第二窗框排水孔142,第一窗框排水孔141连通第一收容槽131,第二窗框排水孔142连通第二收容槽132。
第一收容槽131与第二收容槽132之间互不连通。
具体的,第一窗框排水孔141的数量为2个,第二窗框排水孔142的数量也为2个。
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侧壁上无开口。换言之,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与第一窗框排水孔141连通,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与第二窗框排水孔142连通。
第一透光板31可在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上滑动,第二透光板32固定于窗框支架1上,第二透光板32固定于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上。
第一止挡块41的数量为2个,皆固定设于第一收容槽131的一端。一个第一止挡块41支撑于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一端与连接部120的之间,另一个第一止挡块41支撑于第一毛条22a与连接部120之间。
第二止挡块42的数量也为2个,皆固定设于第二收容槽132的中间位置。一个第二止挡块42的一端与连接部120间隔设置,另一端与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一端抵持。另一个止挡块42的一端与连接部120间隔设置,另一端与第二毛条22b的一端抵持。第二止挡块42用于固定第二透光板32。
请参阅图1及图10~图13,在辆100的清洗过程中,洗车时产生的高压冲击水流与车窗组件10接触时,部分高压冲击水流进入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内,另一部分高压冲击水流进入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内。
进入第一毛条22a的缺口221内的水流,经引流孔222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上凹槽211内;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上凹槽21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导流孔214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内;进入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下凹槽212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第一窗框排水孔141流至车窗组件10外。
进入第二毛条22b的缺口221内的水流,经引流孔222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上凹槽211内;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上凹槽211内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导流孔214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内;进入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下凹槽212的水流沿第一方向流动,经第二窗框排水孔142流至车窗组件10外。
通过以上高压冲击水流形成弯折通道的设计,以使高压冲击水流形成回路,起到缓冲作用缓冲,以减少高压冲击水流进入车辆100内部。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10密封性好,且具有耐高压水冲击的能力。
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皆包括两段密封胶条段,每一段的结构都大致相同。第一密封胶条21a的两段密封胶条段沿第一方向排布设于第一收容槽131内,第二密封胶条21b的两段密封胶条段沿第一方向排布设于第二收容槽132内。通过将第一密封胶条21a与第二密封胶条21b设置成两段的形式,以便于车窗组件10的拆卸与安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胶条21a包括但不限于两段、三段、四段等。
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31的安装与拆卸动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第二透光板32的拆卸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二止挡块42拆下;
第二步:将第二透光板32滑动至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无第二密封胶条21b及第二毛条22b,第二透光板32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下沉至第二收容槽132深处,第二透光板32的顶部会脱离窗框支架1的连接部120;
第三步:将靠近第二毛条22b及第二密封胶条21b依次拉起后抽出第二收容槽132,此时可将第二透光板32取出。
第二透光板32的安装与第二透光板32的拆卸动作相反即可,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3、图10、及图14,在第一方向上,窗框排水孔14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排水孔14a与第二排水孔14b,第一排水孔14a与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支撑部110长度的一半。第一排水孔14a与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N。
在第一收容槽131内,引流孔222与导流孔21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引流孔222与导流孔214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F,即F≥0。
导流孔214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引流孔222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的一半。导流孔214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E,引流孔222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M,即E≥1/2M。
在第二收容槽132内,引流孔222与导流孔21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引流孔222与导流孔214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引流孔222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的一半。引流孔222与导流孔214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F,引流孔222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一排水孔14a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M,即F≥1/2M。
导流孔214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导流孔214与靠近导流孔214的第二排水孔14b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E,即E≥0。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框支架,包括连通设置的收容槽及窗框排水孔,所述收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
缓冲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密封胶条与毛条,所述毛条与所述密封胶条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密封胶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密封胶条的导流孔,所述毛条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毛条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所述窗框排水孔、所述导流孔错位设置且依次连通;以及
透光板,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毛条背离所述密封胶条的一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收容槽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缓冲组件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胶条为H型胶条,具有上凹槽及下凹槽,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之间设有横板隔开;所述密封胶条包括至少两个密封胶条段,至少两个所述密封胶条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密封胶条段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横板,以连通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条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透光板可沿所述缺口滑动;所述引流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毛条,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上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排水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水孔及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设于所述引流孔背离所述导流孔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孔设于所述导流孔背离所述引流孔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槽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导流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窗组件还包括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固定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止挡块与所述缓冲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止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抵持,以对所述透光板进行限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支架还具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收容槽;至少一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设于所述收容槽的侧面,以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中的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下凹槽的侧壁,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收容槽;所述开口连通所述下凹槽与所述收容槽;所述缺口、所述引流孔、所述上凹槽、所述导流孔、所述下凹槽、所述开口、所述收容槽及所述窗框排水孔依次导通。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排水孔至少为两个,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面,至少一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一个所述收容槽。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窗组件及车身支架,所述车窗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上。
CN202111279648.3A 2021-10-29 2021-10-29 车窗组件及车辆 Pending CN114194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648.3A CN114194007A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窗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648.3A CN114194007A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窗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007A true CN114194007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9648.3A Pending CN114194007A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窗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400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24U (zh) * 1990-05-09 1992-01-23
JPH07290969A (ja) * 1994-04-26 1995-11-07 Hino Motors Ltd 車両用窓ガラス等のはめ込み構造
JP2000177384A (ja) * 1998-12-21 2000-06-27 Araco Corp 車両用サッシュの水抜き構造
JP2009012723A (ja) * 2007-07-09 2009-01-2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格納式ルーフ搭載車両の排水構造
CN202294179U (zh) * 2011-10-31 2012-07-04 郑州引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及使用该车窗的车门
CN203050377U (zh) * 2013-01-09 2013-07-10 常州长江玻璃有限公司 汽车内置推拉窗的装配结构
CN203347609U (zh) * 2013-05-24 2013-12-1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用内排水推拉窗
CN208290924U (zh) * 2018-05-09 2018-12-2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推拉窗
CN210828850U (zh) * 2019-08-14 2020-06-23 佛山市罗兰西尼门窗有限公司 一种内开窗结构
CN111546864A (zh) * 2020-05-11 2020-08-1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推拉窗及其车窗玻璃滑轨
CN212709393U (zh) * 2020-07-10 2021-03-16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24U (zh) * 1990-05-09 1992-01-23
JPH07290969A (ja) * 1994-04-26 1995-11-07 Hino Motors Ltd 車両用窓ガラス等のはめ込み構造
JP2000177384A (ja) * 1998-12-21 2000-06-27 Araco Corp 車両用サッシュの水抜き構造
JP2009012723A (ja) * 2007-07-09 2009-01-2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格納式ルーフ搭載車両の排水構造
CN202294179U (zh) * 2011-10-31 2012-07-04 郑州引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及使用该车窗的车门
CN203050377U (zh) * 2013-01-09 2013-07-10 常州长江玻璃有限公司 汽车内置推拉窗的装配结构
CN203347609U (zh) * 2013-05-24 2013-12-1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用内排水推拉窗
CN208290924U (zh) * 2018-05-09 2018-12-2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推拉窗
CN210828850U (zh) * 2019-08-14 2020-06-23 佛山市罗兰西尼门窗有限公司 一种内开窗结构
CN111546864A (zh) * 2020-05-11 2020-08-18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推拉窗及其车窗玻璃滑轨
CN212709393U (zh) * 2020-07-10 2021-03-16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16410A1 (en) Sliding window assembly
CN114194007A (zh) 车窗组件及车辆
KR20160075718A (ko) 윈드쉴드 및 밀봉 요소
CN111173208A (zh) 内置排水构造的天窗系统
CN211766241U (zh) 直升机驾驶舱门滑动窗密封系统
JP2005041473A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CN211617699U (zh) 新型防砸快速更换窗
CN209799684U (zh) 一种汽车推拉窗用滑轨组件
KR200331752Y1 (ko) 풍압 지지 유닛
CN215298460U (zh) 一种行人过街语音提示器
CN215904287U (zh) 高密闭内置推拉窗
CN114200545B (zh) 一种分体便捷组装式气象检测用百叶箱
CN213705420U (zh) 一种防水司机台
CN218323334U (zh) 一种室内建筑隔断竖向安装组件
CN215705589U (zh) 无框式车门的玻璃导槽
CN209959079U (zh) 一种推拉门窗边封型材
CN211468428U (zh) 内饰侧墙板结构及轨道列车
CN220667333U (zh) 防跳轨的伞状轨道结构
CN213305341U (zh) 光伏组件边框组
CN220053459U (zh) 汽车推拉玻璃用窗框结构
CN218343237U (zh) 汽车推拉窗及汽车
CN218862428U (zh) 一种高度密封防水的推拉窗户
CN218323333U (zh) 一种屏风隔断横向连接转角安装组件
CN218826054U (zh) 一种多功能led显示屏
KR10161939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