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3876B -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3876B
CN114193876B CN202111240506.6A CN202111240506A CN114193876B CN 114193876 B CN114193876 B CN 114193876B CN 202111240506 A CN202111240506 A CN 202111240506A CN 114193876 B CN114193876 B CN 1141938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plate
edge portion
transparent plate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05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3876A (zh
Inventor
林生野
毛祚水
叶家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05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3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3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3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condensation resins of aldehydes, e.g. with phenols, ureas or melam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6Transparent parts other than made from inorganic glass, e.g. polycarbonate glaz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第二透光板设于第一透光板的一侧,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粘接层设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粘接层的外边缘为边缘部;其中,第一透光板的端部靠近第二透光板的侧面为延展面,第二透光板靠近第一透光板的侧面为基础面,延展面与基础面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当边缘部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的两侧分别贴合延展面、基础面,使边缘部沿第一方向延展并位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在进行热加工时,随着边缘部不断向外延展,边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使边缘部不伸出间隙,在加工后无需修边。

Description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为两层或多层玻璃层叠,并在不同玻璃之间设置胶膜,现有夹层玻璃热加工之后,胶膜会溢出玻璃边缘,因此都要进行修边处理,即去除热加工溢出玻璃边部多余胶膜。传统的夹层玻璃,多数内外片玻璃边部平整,叠差小于2mm,可轻易实现人工或者机械修边。
现有复合功能玻璃,为了实现特定功能,夹层玻璃的不同玻璃尺寸也不同,会形成大小尺寸叠差现象。由于叠差原因,在玻璃边缘溢出胶膜后很难去除,会增加工艺难度及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的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光组件,包括:
第一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透光板由中部向外边缘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板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及
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所述粘接层的外边缘为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第二透光板的侧面为延展面,所述第二透光板靠近所述第一透光板的侧面为基础面,所述延展面与所述基础面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粘接层受热和/或受压时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当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时,所述边缘部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延展面、所述基础面,使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展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
上述透光组件,粘接层位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第二透光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的尺寸,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使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的边缘部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具有延展面,延展面与第二透光板的基础面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的边缘部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及基础面延伸,随着边缘部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与基础面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不伸出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粘接层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展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设于所述第二端点远离所述粘接层的方向,所述第一端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基础面上的投影为外延终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外延终点的连线为辅助线,当所述边缘部未延展时,所述辅助线与所述边缘部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a,3mm≦a≦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5mm≦a≦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展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b,当所述边缘部延展后,所述边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增加值为c,c≦1/2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边缘部延展后,所述边缘部靠近所述基础面的一侧与所述外延终点之间距离为d,d≧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粘接层未延展时,所述粘接层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3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粘接层未延展时,所述粘接层的厚度范围为0.38mm~1.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展面为圆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的距离为e,e>2mm。
一种夹层玻璃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
上述夹层玻璃结构,粘接层位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第二透光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的尺寸,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使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的边缘部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具有延展面,延展面与第二透光板的基础面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的边缘部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及基础面延伸,随着边缘部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与基础面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不伸出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粘接层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夹层玻璃结构。
上述车辆,夹层玻璃结构中的粘接层位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及第二透光板,第二透光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的尺寸,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使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的边缘部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具有延展面,延展面与第二透光板的基础面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的边缘部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及基础面延伸,随着边缘部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与基础面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不伸出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粘接层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确定粘接层的加工工艺;
根据所述粘接层的加工工艺,对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进行测试;
根据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并根据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确定所述粘接层的形状及尺寸;
将第二透光板、所述粘接层及所述第一透光板依次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所述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并根据所述粘接层的尺寸及对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结果,确保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
利用所述加工工艺对所述粘接层进行加工,其中,当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距离时,所述粘接层被加工后,所述边缘部未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
上述加工方法,可根据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确定粘接层的加工工艺,并根据粘接层的加工工艺对粘接层的流动强度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可与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一起用于确定粘接层的形状及尺寸,随后将第二透光板、粘接层及第一透光板层叠,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可形成叠差结构,且粘接层的边缘部位于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层叠时需要确保边缘部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由于当边缘部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距离时,粘接层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加工后,其边缘部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则层叠时保证边缘部与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即可保证加工后边缘部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与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则粘接层在加工后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未被热加工时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的透光组件被热加工后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的透光组件被热加工后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三所述的透光组件被热加工后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四所述的透光组件被热加工后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五所述的透光组件被热加工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透光板,101、延展面,102、主面,200、粘接层,210、边缘部,300、第二透光板,301、基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板100、第二透光板300及粘接层200,第一透光板10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透光板100由中部向外边缘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透光板300设于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构成叠差结构,粘接层200设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粘接层200的外边缘为边缘部210;其中,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侧面为延展面101,第二透光板30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侧面为基础面301,延展面101与基础面301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粘接层200受热和/或受压时边缘部210沿第二方向延展,当边缘部210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210的两侧分别贴合延展面101、基础面301,使边缘部210沿第一方向延展并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内。
上述透光组件,粘接层200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第二透光板300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100的尺寸,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使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200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200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具有延展面101,延展面101与第二透光板300的基础面301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210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101及基础面301延伸,随着边缘部210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101与基础面301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210不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粘接层200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边缘部210是否延展与上述透光组件是否被加工有关,若透光组件未被加工,边缘部210就处于未延展状态,若透光组件加工完成,则边缘部210延展结束。
其中,粘接层200为胶膜,胶膜的材质可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olyvinyl Butyral);或聚烯烃弹性体POE(Poly Olefin Elastomer)等。此外,根据透光组件的不同应用领域,粘接层200也可为其他材料。
可选地,第二透光板300的至少一个外侧边缘伸过第一透光板100形成上述叠差结构,例如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均为矩形或方形板,第二透光板300的长度或宽度大于第一透光板100,此时第二透光板300在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端或两端会伸过第一透光板100形成叠差结构,或者第二透光板300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第一透光板100,此时第二透光板300的四个外边缘均伸过第一透光板100形成叠差结构。
可选地,当第一透光板100为圆形时,第二方向实际为第一透光板100的径向;当第一透光板100为矩形或方形时,第二方向实际为第一透光板1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例如当第二透光板300的两端分别伸过第一透光板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时,第二方向实际为第一透光板100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第一透光板10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侧面包括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中部的主面及位于第一透光板100端部的延展面101,主面为平面,其中,基础面301为平面并与主面平行设置,此时延展面101为斜面或弧面,使得延展面101相对基础面301的距离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或基础面301上与延展面101相对的部分为斜面或弧面,延展面101也为斜面或弧面,使得基础面301与延展面101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可为单层板或多层板,当为多层板时,多层板可为多层透光件层叠设置。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为A方向,第二方向为B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延展面101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第一端点设于第二端点远离粘接层200的方向,第一端点沿第一方向在基础面301上的投影为外延终点,第一端点与外延终点的连线为辅助线,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辅助线与边缘部210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a,3mm≦a≦6mm。通过对粘接层200未被加工时的位置进行上述限制,可防止粘接层200未被加工时内缩太多导致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空的区域太大,若无粘接层200支撑的内缩区域太大,加工过程中的加压会使无粘接层200支撑的区域,出现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间隙变小的情况,从而导致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变形,影响透光组件的光学性能,折光效果差,导致在使用的视觉过程中出现景象变形,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将a设置为小于或等于6mm,可防止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在加工时变形,保证了透光组件的光学性能,不易出现废品或残次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a大于或等于3mm,保证粘接层200加工后延展的部分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例如,若透光组件为车用夹层玻璃,若在生产过程中玻璃出现变形,会使车上人员出现视觉眩晕,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需要控制粘接层200在未加工时内缩的尺寸。
可选地,第一方向与基础面301垂直或近似垂直。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端点为C1点,外延终点为C2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5mm≦a≦6mm。当3.5mm≦a≦6mm时,粘接层200经过加工,边缘部210延展完成后仍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且延展后的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3mm。使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延展的距离大致为3mm。在加工前,即粘接层200未发生形变,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不能超过延展面101,可留出空间方便边缘部210在延展时同时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形变,3.5mm≦a时,可防止边缘部210延展后超出第一透光板100,无需在加工后增加修边工序。
其中,边缘部210的端面可为平面、弧面或其他类型的面,但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最短距离需大于或等于3.5mm,确保边缘部210延展后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防止后续需要增加修边工序。
其中,a可为3.5mm、4mm、4.5mm、5mm、5.5mm、6mm中的任一值。或a可为上述3.5mm~6mm范围内的其他任一值。
可选地,3.5mm≦a≦5mm。当a取上述值时,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可延展的距离更大,可进一步防止边缘部210在加工后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同时粘接层200内缩的距离更小,可进一步防止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在加工时出现变形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延展面10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b,当边缘部210延展后,边缘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增加值为c,c≦1/2b。此时边缘部210在第一方向上延展了一定距离,能够减少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展,同时边缘部210的厚度增加较为适宜,不会导致边缘部210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且边缘部210不会过厚影响透光组件的光学性能。
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在延展面101上设置一限制点,边缘部210沿延展面101延展并达到限制点时,边缘部210的厚度增加值小于或等于1/2b,可限制边缘部210的延展,使其靠近延展面101的一侧不会越过限制点,此时可防止边缘部210厚度增加值超过1/2b。
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限制点为C3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当边缘部210延展后,边缘部210靠近基础面301的一侧与外延终点之间距离为d,d≧0mm。当透光组件加工完成后,边缘部210延展完成,此时边缘部210靠近基础面301的一侧不超过外延终点,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在第一方向上的延展距离小于或等于1/2b,使边缘部210的厚度增加值小于或等于1/2b,边缘部210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且具有较好的力学及光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粘接层200未延展时,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3mm~±1mm。通过精确控制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能够有效对透光组件被加工时边缘部210的延展情况进行控制,保证边缘部210延展后仍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内,无需在后续增加修边工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粘接层200未延展时,粘接层200的厚度范围为0.38mm~1.52mm。当粘接层200的厚度为上述范围时,粘接层200在透光组件被加工时的形变较小,使边缘部210不易溢出。
可选地,当粘接层200未延展时,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此时粘接层200厚度较为适宜,能够提供较好的粘接效果及光学性能,同时在加工后不易溢出。
具体地,通过对粘接层200的厚度及长宽尺寸精度进行设置,可得到不同延展情况的边缘部210: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均为单层板,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圆弧面,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3mm~-0.7mm,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a=X1,3.5mm≦X1≦6mm,对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边缘部210延展,其中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较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延展的距离更大,但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未延展过外延终点,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未延展过限制点,即边缘部210的厚度变化未超过1/2b,此时边缘部210并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均为单层板,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圆弧面,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1mm~-0.3mm,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a=X1,3.5mm≦X1≦6mm,对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边缘部210延展,其中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较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延展的距离更大,但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刚好延展至外延终点处,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刚好延展至限制点,此时边缘部210的厚度增大了1/2b,由于延展后的边缘部210的端面为斜面,因此边缘部210仍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第一透光板100为单层板,第二透光板300为多层板,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圆弧面,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4mm~-0.6mm,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a=X1,3.5mm≦X1≦6mm,对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边缘部210延展,其中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较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延展的距离更大,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未延展过外延终点,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未延展过限制点,即边缘部210的厚度变化未超过1/2b,此时边缘部210并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均为单层板,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平面,且端面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1mm~-0.3mm,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a=X2,X2<X1,3.5mm≦X2≦6mm,对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边缘部210延展,其中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较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延展的距离更大,但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刚好延展至外延终点处,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刚好延展至限制点,此时边缘部210的厚度增大了1/2b,由于延展后的边缘部210的端面为斜面,因此边缘部210仍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第一透光板100为单层板,第二透光板300为多层板,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平面,且端面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粘接层200的厚度为0.76mm,粘接层200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4mm~-0.6mm,当边缘部210未延展时,边缘部210与辅助线之间的距离为a=X2,X2<X1,3.5mm≦X2≦6mm,对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边缘部210延展,其中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较边缘部210的另一侧延展的距离更大,但边缘部210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侧未延展过外延终点,边缘部210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一侧未延展过限制点,即边缘部210的厚度变化未超过1/2b,此时边缘部210并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通过对透光组件的结构进行上述设置,能够在透光组件进行热加工后保证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延展面101为圆弧面。当延展面101为圆弧面时,延展面101与基础面301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方向不是均匀增加,而是增加值越来越大,则边缘部210沿延展面101延展时,越往外延展需要填充的空间越大,能够有效减少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距离,防止粘接层200在加工后溢出。
可选地,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圆弧面,圆弧面靠近第二透光板300的一半为延展面101;或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边角处具有倒圆角结构,靠近第二透光板300一侧的倒圆角结构为延展面101。
在其他实施例中,延展面101也可为斜面;或斜面与弧面依次相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的距离为e,e>2mm。当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的距离大于2mm时,即形成叠差结构,此时若粘接层200加工后出现溢出的情况,去除侧边不易操作,而采用上述透光组件中的结构,可防止粘接层200加工后溢出,无需去除侧边操作。
可选地,如图1所示,e≥5mm。此时第二透光板300与第一透光板100之间尺寸的差别更大,更不易进行去除侧边的操作,而采用上述透光组件中的结构,可防止粘接层200加工后溢出。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夹层玻璃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透光组件。
上述夹层玻璃结构,粘接层200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第二透光板300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100的尺寸,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使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200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200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具有延展面101,延展面101与第二透光板300的基础面301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210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101及基础面301延伸,随着边缘部210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101与基础面301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210不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粘接层200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为单层玻璃或多层玻璃层叠设置。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夹层玻璃结构。
上述车辆,夹层玻璃结构中的粘接层200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可粘接第一透光板100及第二透光板300,第二透光板300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板100的尺寸,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使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构成叠差结构,在进行热加工时,粘接层200会受热受压导致粘接层200的厚度减小,且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会沿第二方向向外延展,由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具有延展面101,延展面101与第二透光板300的基础面301的间距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则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沿第二方向延展时,边缘部210的两侧分别沿着延展面101及基础面301延伸,随着边缘部210不断向外延展,需要填充延展面101与基础面301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则边缘部21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能够使边缘部210不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粘接层200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能够降低车辆的成本。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透光板100的外形及尺寸,确定粘接层200的加工工艺;
根据粘接层200的加工工艺,对粘接层200的流动强度进行测试;
根据第一透光板100的外形及尺寸,并根据粘接层200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确定粘接层200的形状及尺寸;
将第二透光板300、粘接层200及第一透光板100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第二透光板300的外边缘伸出第一透光板100构成叠差结构,边缘部210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内,并根据粘接层200的尺寸及对粘接层200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结果,确保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
利用加工工艺对粘接层200进行加工,其中,当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距离时,粘接层200被加工后,边缘部210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上述加工方法,可根据第一透光板100的外形及尺寸确定粘接层200的加工工艺,并根据粘接层200的加工工艺对粘接层200的流动强度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可与第一透光板100的外形及尺寸一起用于确定粘接层200的形状及尺寸,随后将第二透光板300、粘接层200及第一透光板100层叠,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可形成叠差结构,且粘接层200的边缘部210位于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内,层叠时需要确保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由于当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距离时,粘接层200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加工后,其边缘部210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则层叠时保证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即可保证加工后边缘部210不会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则粘接层200在加工后不会溢出,在加工后无需修边,生产工艺更简单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极限距离为上述a。
其中,粘接层200确定的外形一般与第一透光板100匹配,例如第一透光板100为矩形时,粘接层200也为矩形;第一透光板100为圆形时,粘接层200也为圆形。
其中,粘接层200的尺寸小于第一透光板100的尺寸,确保粘接层200、第一透光板100层叠后粘接层200在第一透光板1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透光板100的范围内。
其中,对粘接层200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叠层之后的加热和/或加压,加热的温度及持续时间、加压的压力及持续时间等加工参数根据不同材质、尺寸、形状的第一透光板100、粘接层200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地,极限距离可通过对加工后的粘接层200的实际情况获得,并不断调整,其中,当层叠时边缘部210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极限距离时,粘接层200加工后边缘部210会靠近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甚至与第一透光板100的端部平齐,当并未伸出第一透光板100与第二透光板300之间的间隙。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透光板由中部向外边缘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板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及
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所述粘接层的外边缘为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第二透光板的侧面为延展面,所述延展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设于所述第二端点远离所述粘接层的方向,所述第二透光板靠近所述第一透光板的侧面为基础面,所述第一端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基础面上的投影为外延终点,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外延终点的连线为辅助线,所述延展面与所述基础面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粘接层受热和/或受压时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当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时,所述边缘部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延展面、所述基础面,使所述边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展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当所述边缘部未延展时,所述辅助线与所述边缘部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a,3mm≦a≦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3.5mm≦a≦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b,当所述边缘部延展后,所述边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增加值为c,c≦1/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边缘部延展后,所述边缘部靠近所述基础面的一侧与所述外延终点之间距离为d,d≧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粘接层未延展时,所述粘接层的长宽尺寸精度为±0.3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粘接层未延展时,所述粘接层的厚度范围为0.38mm~1.52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面为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的距离为e,e>2mm。
9.一种夹层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层玻璃结构。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确定粘接层的加工工艺;
根据所述粘接层的加工工艺,对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进行测试;
根据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外形及尺寸,并根据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粘接层的形状及尺寸;
将第二透光板、所述粘接层及所述第一透光板依次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透光板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构成叠差结构,所述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内,并根据所述粘接层的尺寸及对所述粘接层的流动强度的测试结果,确保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极限距离;
利用所述加工工艺对所述粘接层进行加工,其中,当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一透光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距离时,所述粘接层被加工后,所述边缘部未伸出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间隙。
CN202111240506.6A 2021-10-25 2021-10-25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Active CN114193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0506.6A CN114193876B (zh) 2021-10-25 2021-10-25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0506.6A CN114193876B (zh) 2021-10-25 2021-10-25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876A CN114193876A (zh) 2022-03-18
CN114193876B true CN114193876B (zh) 2022-08-09

Family

ID=8064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0506.6A Active CN114193876B (zh) 2021-10-25 2021-10-25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38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5746B (zh) * 2022-10-24 2024-01-1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可见光透过率的夹层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939A (ja) * 1999-06-07 2000-12-1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窓構造および車両用窓の取り付け構造
US7189447B2 (en) * 2002-01-04 2007-03-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minates
JP2013129552A (ja) * 2011-12-20 2013-07-04 Central Glass Co Ltd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251377A1 (en) * 2014-03-07 2015-09-10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laminate structures for head-up display system
CN105884216A (zh) * 2014-05-04 2016-08-24 青岛乐克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ow-E玻璃夹层技术
JP6834983B2 (ja) * 2015-12-21 2021-02-24 Agc株式会社 積層板
JP6787066B2 (ja) * 2016-01-05 2020-11-18 Agc株式会社 積層板
CN112297581B (zh) * 2020-10-20 2021-11-1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作夹层玻璃的盖板及夹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876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5644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193876B (zh) 透光组件、夹层玻璃结构、车辆及加工方法
CN109688736B (zh) 多层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4035988B2 (ja) セラミック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64930B2 (en) Laminated capacitor
US20150101736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Glass for Vehicle
KR20100097227A (ko) 플라스틱 필름 삽입 적층 유리
EP0867902A2 (en)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CN103053029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KR20170095067A (ko) 레이저 용접된 전극 탭과 전극리드를 구비한 전지셀
CN111409330A (zh) 一种夹层调光玻璃
JPS6366072B2 (zh)
CN114388652A (zh) 电池片组件的制作方法和叠瓦光伏组件
CN110588105B (zh) 增厚夹层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80253B1 (ko) 전극 조립체
JP2020064700A (ja)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
CN105487147A (zh) 镜头及其切割方法
CN217214825U (zh)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JP514639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13383436U (zh) 一种层压工装及层压机
CN220984537U (zh) 光伏组件
TWI650871B (zh) 疊片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封裝材與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CN218366825U (zh) 复合夹层玻璃和车辆
CN213938422U (zh) 防溢胶的多层电路板
CN221008965U (zh) 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