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8965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8965U
CN221008965U CN202323049059.3U CN202323049059U CN221008965U CN 221008965 U CN221008965 U CN 221008965U CN 202323049059 U CN202323049059 U CN 202323049059U CN 221008965 U CN221008965 U CN 221008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cell
starting point
battery piec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490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淑美
郭亮
韩向超
陶武松
王路闯
姜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490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8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8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8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所述第一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边缘在沿第二方向上相互交叠形成交叠区,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及膜带,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池片与第二电池片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交叠区以外,所述膜带固定于第一电池片上的第一突起部的厚度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为280微米‑600微米。前板和背板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说明插设膜带之后并未对层压后封装层的表面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通常包括正面封装层、背面封装层和电池组。由于叠片结构可使相邻的电池片以紧密的方式互相连接,使电池片间缝隙尺寸下降,有效提升单位面积内光伏组件的功率,因此叠片电池组被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正面封装层包括前板和胶膜,胶膜位于前板与电池片之间;背面封装层包括背板和胶膜,胶膜位于背板与电池片之间置。
相关技术,在光伏组件的层压过程中,为了减小对叠焊的相邻电池片之间的挤压应力,在相邻的电池片的叠焊区域插入膜带,膜带位于叠焊区域的相邻电池片之间,能够在光伏组件的层压过程中,为电池片提供缓冲作用,改善电池片容易发生隐裂的问题。
光伏组件由于电池片间有新增的膜带。在层压过程中,电池片间新增的膜带,膜带受热融化填充在层叠的两片电池片间,多余的胶膜向外流出,会对周围胶膜厚度造成影响,导致影响胶膜的平坦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层压过程中膜带受热会对周围胶膜厚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所述第一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边缘在沿第二方向上相互交叠形成交叠区,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膜带,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池片与第二电池片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交叠区以外,所述膜带固定于第一电池片上的第一突起部的厚度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为280微米-600微米;第一胶膜及第二胶膜,分别位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两侧,所述第一胶膜抵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胶膜抵接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及前板和背板,所述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侧面,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胶膜背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起部嵌入所述第二胶膜内,所述第二突起部嵌入所述第一胶膜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厚度与第二胶膜的厚度的比值小于3/4;和/或,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与第一胶膜的厚度的比值小于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胶膜填充所述第一间隙;和/或,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边缘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胶膜填充所述第二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起部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一侧具有第一坡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坡面具有第一起点和第一顶点,所述第一起点较第一顶点靠近所述第一电池片,其中自所述第一起点朝向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坡面沿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一侧延伸;和/或所述第二突起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一侧具有第二坡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坡面具有第二起点和第二顶点,所述第二起点较第二顶点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其中自所述第二起点朝向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二坡面在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一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起点至所述第一顶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为0-50度;和/或所述第二起点至所述第二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二角度为0-5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或贴靠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起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或贴靠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第二电池片的距离为0-450微米;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起点与第一电池片的距离为0微米-450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第一电池片的距离为30微米-40微米;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第二起点与第二电池片的距离为30微米-40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膜及所述第二胶膜均抵接所述膜带。
上述光伏组件,层压后,膜带固定于第一电池片上的第一突起部的第一厚度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突起部的第二厚度为280微米-600微米的范围,经测试,此时前板和背板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插设膜带之后并未对层压后封装层的表面造成影响。此外,与未插设膜带的光伏组件相比,层压后各项指标接近,均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插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伏组件;10、光伏电池片;110、第一电池片;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20、第二电池片;121、第三表面;122、第四表面;20、膜带;210、第一突起部;220、第二突起部;30、第一胶膜;40、第二胶膜;50、前板;60、背板;D1、第一厚度;D2、第二厚度;D3、第三厚度;D4、第四厚度;a、第一间隙;b、第二间隙;P1、第一坡面;P11、第一起点;P12、第一顶点;P2、第二坡面;P21、第二起点;P22、第二顶点;L1、第一间隔;L2、第二间隔;J1、第一角度;J2、第二角度;H1、第一距离;H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光伏组件中相邻两电池片间新增膜带之后,在层压过程中,膜带受热融化,导致可能影响封装层的表面的平坦性,即封装层的表面可能起拱,使得光伏组件的性能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光伏组件,其相邻的电池片之间插设有膜带,但电池片两侧的封装层的表面仍具有较好的平坦性。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对于任一参数而言,其数值范围的下限涉及0时,其下限值均不包括0。
参阅图1,图1示意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在层压前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电池片10、膜带20、第一胶膜30及第二胶膜40,以及前板50和背板60。
如图1所示,光伏电池片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110和第二电池片120。第一电池片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二电池片1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其中第二表面112的边缘与第三表面121的边缘在沿第二方向上Y相互交叠形成交叠区,第二方向Y相交于第一方向X。
如图1所示,第一电池片110和第二电池片120在第二方向Y上层叠,其中第一电池片110位于上方。示例性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三表面121均为正面,第二表面112和第四表面122均为背面,但也可以刚好相反。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片的正面指直接接受太阳光照射的一面,吸收反射、折射后光线的一面是背面。
膜带20插设在第一电池片110与第二电池片120之间,在层压时起到缓冲作用。膜带20的厚度为280微米-290微米。如图2所示,层压后,沿第二方向Y,在交叠区以外,膜带20固定于第一电池片110上的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120的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为280微米-600微米。例如,可以为150微米、300微米、430微米、500微米、600微米。
第一胶膜30及第二胶膜40分别位于光伏电池片10的两侧。第一胶膜30抵接第一表面111及第三表面121,第二胶膜40抵接第二表面112及第四表面122。第一胶膜30及第二胶膜40的材质可以与膜带20的材质相同或不同。示例性的,第一胶膜30及第二胶膜40均为EPE胶膜,膜带20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示例性的,第一胶膜30、第二胶膜40及膜带20均为EPE胶膜。
前板50设置在第一胶膜30背离光伏电池片10的侧面,背板60设置在第二胶膜40背离所述光伏电池片10的侧面上。这样,前板50通过第一胶膜30与光伏电池片10结合,背板60通过第二胶膜40与光伏电池结合,进而形成光伏组件1。示例性的,前板50和背板60均为透明玻璃板。
上述光伏组件1中,层压后,膜带20固定于第一电池片110上的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120的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为280微米-600微米的范围,经测试,前板50和背板60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说明插设膜带20之后并未对层压后封装层的表面造成影响。此外,与未插设膜带20的光伏组件1相比,层压后各项指标接近,均满足要求。因此,将膜带20的厚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时,既能够在光伏组件1的层压过程中,为电池片提供缓冲作用,在层压后封装层的表面的平坦性仍满足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突起部210嵌入第二胶膜40内,第二突起部220嵌入第一胶膜30内。如图2所示,第一突起部210面对第二胶膜40,其嵌入第二胶膜40内,故第一突起部210的不规则形状对第二胶膜40也没有影响。类似地,第二突起部220面对第一胶膜30,其嵌入第一胶膜30内,故第二突起部220的不规则形状对第一胶膜30也没有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Y,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与第二胶膜40的第四厚度D4的比值K1小于3/4;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与第一胶膜30的第三厚度D3的比值K2小于3/4。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与第二胶膜40的第四厚度D4比值K1小于3/4,第一突起部210的存在对第二胶膜40的背对电池片的表面的平坦度的影响仍可以忽略。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与第一胶膜30的第三厚度D3比值K2小于3/4,第二突起部220的存在对第一胶膜30的背对电池片的表面的平坦度的影响仍可以忽略。
示例性的,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与第二胶膜40的第四厚度D4的比值K1为1/4、2.1/4、2.2/4、3/4。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与第一胶膜30的第三厚度D3的比值K2为1/4、1.6/4、3/4。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突起部210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0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间隙a,第二胶膜40填充第一间隙a;和/或,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突起部220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0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间隙b,第一胶膜30填充第一间隙b。
如图1所示,层压时,第一胶膜30填充第一间隙b,第二胶膜40填充第一间隙a,第一胶膜30和第二胶膜40分别向第一间隙b和第一间隙a中扩散,不受第一突起部210和第二突起部220的影响。另外,第一间隙a、第一间隙b可能是同时形成,也可能是择一地形成。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突起部210靠近第二电池片120的一侧具有第一坡面P1。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坡面P1具有第一起点P11和第一顶点P12,第一起点P11较第一顶点P12靠近第一电池片110,其中自第一起点P11朝向第一顶点P12,第一坡面P1沿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电池片110的一侧延伸。第一坡面P1向远离第一电池片110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一坡面P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第四表面122之间的空间较大,给第二胶膜40的扩散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二突起部220靠近第一电池片110的一侧具有第二坡面P2。在第二方向Y上,所述第二坡面P2具有第二起点P21和第二顶点P22,所述第二起点P21较第二顶点P22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120,其中自第二起点P21朝向所述第二顶点P22,所述第二坡面P2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二电池片120的一侧延伸。第二坡面P2向远离第二电池片120的一侧延,使得第二坡面P2与第一电池片110的第一个表面之间的空间较大,给第一胶膜30的扩散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坡面P1和第二坡面P2可以是斜面、可以是弧面,还也可以不规律的凸起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起点P11至第一顶点P1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第一角度J1为0-50度;和/或第二起点P21至第二顶点P2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第二角度J2为0-50度。角度为0时,可理解为此时坡面沿第一方向,二者平行。
示例性的,第一角度J1为8、12、16、34、46或50度。第一角度J1为6、12、15、35、40或50度。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起点P1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和/或在第一方向上,第二起点P21与第一电池片11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层压时,第一胶膜30和第二胶膜40向上述的间隔中扩散,受第一突起部210和第二突起部220的影响较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起点P11可以贴靠于第二电池片120的侧面。第二起点P21可以贴靠于第一电池片110的侧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X上,第一起点P1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距离即第一间隔L1为0微米-450微米;和/或,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起点P21与第一电池片110的距离即第二间隔L2为0微米-450微米。距离为0时,说明第一起点P11贴靠于第二电池片120;第二起点P21贴靠于第一电池片110。
示例性的,第一起点P1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距离为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60微米、330微米、400微米或450微米。示例性的,第一起点P1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距离为30微米、80微米、100微米、120微米、280微米、330微米、380微米、410微米或450微米。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起点P11与第一电池片110的第一距离H1为30微米-40微米;和/或在第二方向上,第二起点P2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第二距离H2为30微米-40微米。
示例性的,在第二方向上,第一起点P11与第一电池片110的第一距离H1为30微米、32微米、37微米或40微米;第二起点P2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第二距离H2为30微米、35微米、37微米或40微米。
参阅图3,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电池片10、膜带20、第一胶膜30及第二胶膜40,以及前板50和背板60。
本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膜带20自交叠区的边缘即开始扩散以形成第一突起部210和第二突起部220,使得第一突起部210的边缘贴靠于第二电池片120;第二突起部220的边缘贴靠于第一电池片110。层压后的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而言,经测试,前板50和背板60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说明插设膜带20之后并未对层压后的封装层的表面造成影响。此外,与未插设膜带20的光伏组件1相比,层压后各项指标接近,均满足要求。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是仅第一突起部210的边缘贴靠于第二电池片120或第二突起部220的边缘贴靠于第一电池片110,而第一突起部210与第二电池片120具有第一间隙a,或第二突起部220与第一电池片11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b。
下面进一步结合一些具体的插设有膜带20的光伏组件1的实施方式,说明可以如何插设膜带20从而使得在层压后能够得到前述实施例的前板50和背板60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的光伏组件1。
具体而言,分别用宽度为10毫米、2毫米、4毫米和6毫米的膜带20进行多次插膜、层压,膜带20的厚度为280微米,并对层压后的光伏组件1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的表一所述。
表一
表中参数简要说明如下:
1、表中第一类各参数的含义说明如下:
D1为: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2为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
K1:第一突起部210的第一厚度D1与第二胶膜40的第四厚度D4的比值;
K2:第二突起部220的第二厚度D2与第一胶膜30的第三厚度D3的比值;
L1:第一方向上,第一起点P11与第二电池片120的距离;
L2: 第一方向上,第二起点P21与第一电池片110的距离;
J1:第一起点P11至第一顶点P1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第一角度;
J2第二起点P21至第二顶点P2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第二角度;
H1: 第二方向上,第一起点P11至第一电池片110的距离;
H2: 第二方向上,第二起点P21至第二电池片110的距离。
2、以“10mm,1/3”为例,前一参数10mm指膜带20的宽度为10毫米,后一参数1/3则指膜带20插入交叠区的部分的宽度占膜带20宽度的1/3。相应地,“2/3”指指膜带20插入交叠区的部分的宽度占膜带20宽度的1/3。“全”代表膜带20全部插入交叠区。表中,当第一间隔L1或第二间隔L2为0时,说明第一坡面P1与第二电池片120在第一方向X上贴靠在一起,或第二坡面P20与第一电池片110在第一方向X上贴靠在一起。表中,第一角度J1或第二角度J2为0时,说明第一坡面P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坡面P2沿第一方向。
对多次实际插膜后层压得到的光伏组件1进行测量和检测发现,各次实际得到的光伏组件1的前板50和背板60的表面平坦度均符合要求。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电池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所述第一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边缘在沿第二方向上相互交叠形成交叠区,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膜带,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池片与第二电池片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交叠区以外,所述膜带固定于第一电池片上的第一突起部的厚度以及固定于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为280微米-600微米;
第一胶膜及第二胶膜,分别位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两侧,所述第一胶膜抵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胶膜抵接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及
前板和背板,所述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侧面,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胶膜背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部嵌入所述第二胶膜内,所述第二突起部嵌入所述第一胶膜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厚度与第二胶膜的厚度的比值小于3/4;和/或,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与第一胶膜的厚度的比值小于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胶膜填充所述第一间隙;和/或,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边缘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胶膜填充所述第二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部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一侧具有第一坡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坡面具有第一起点和第一顶点,所述第一起点较第一顶点靠近所述第一电池片,其中自所述第一起点朝向所述第一顶点,所述第一坡面沿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一侧延伸;和/或
所述第二突起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一侧具有第二坡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坡面具有第二起点和第二顶点,所述第二起点较第二顶点靠近所述第二电池片,其中自所述第二起点朝向所述第二顶点,所述第二坡面在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一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点至所述第一顶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为0-50度;和/或
所述第二起点至所述第二的顶点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二角度为0-5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或贴靠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和/或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起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隔或贴靠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第二电池片的距离为0微米-450微米;和/或,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起点与第一电池片的距离为0微米-45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起点与第一电池片的距离为30微米-40微米;和/或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第二起点与第二电池片的距离为30微米-4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及所述第二胶膜均抵接所述膜带。
CN202323049059.3U 2023-11-10 2023-11-10 光伏组件 Active CN221008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9059.3U CN221008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9059.3U CN221008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8965U true CN221008965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3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49059.3U Active CN221008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8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903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2659550U (zh) 光伏组件
CN212648256U (zh) 光伏组件
WO2024159709A1 (zh)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造工艺
CN113013274B (zh) 反光结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21008965U (zh) 光伏组件
CN215418193U (zh) 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113782628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4898468U (zh) 增强可靠性的光伏组件
US20210202769A1 (en) Thin-film battery photovoltaic module
CN220984537U (zh) 光伏组件
CN221508202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片
CN21293462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874503U (zh) 一种耐湿热的高可靠性光伏组件
CN210443579U (zh) 双面光伏组件
CN220400600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20963366U (zh) 光伏组件
CN109545876A (zh) 一种封装胶膜和光伏组件
CN2185688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2257414U (zh)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CN218996730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2485345U (zh) 一种层叠组件及光伏组件
CN216161751U (zh) 一种可降低层压隐裂的光伏组件
CN221041142U (zh) 双玻光伏组件
CN221057436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盖板和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