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7414U -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7414U
CN212257414U CN202020445921.XU CN202020445921U CN212257414U CN 212257414 U CN212257414 U CN 212257414U CN 202020445921 U CN202020445921 U CN 202020445921U CN 212257414 U CN212257414 U CN 212257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film layer
light
fog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59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瑕玉
李政
林俊良
林金锡
林金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anwei Polym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anwei Polym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anwei Polym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anwei Polym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59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7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7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7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封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所述透光封装材料包括至少两层胶膜层,一层为透明封装胶膜层,一层为雾状封装胶膜层,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为不连续的条形,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等于或高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设置,且高度差小于0.1mm。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具有高的光利用率,且版型适用范围广,使得光伏组件的生产良率高,有利于提高产能。

Description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封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双面发电组件、叠瓦组件、半片电池组件与多主栅组件等为代表的先进组件技术的开发,电池片上太阳光利用率越来越高,于是不少厂商将目光放在电池片间的留白区域。目前增加在电池串间以及电池片间太阳光利用率的常规做法是增加反射结构,将照射到该处的光线反射到电池片上,但在反射以及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胶膜以及玻璃会对太阳光造成再次损失。另外,在电池片间增加反射结构,层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气泡、偏移、碎片等外观问题,导致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偏低,相应的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增加。
现有技术中有些公司采用将网格状的高反射层与透明胶膜复合制备封装胶膜材料,通过在非电池区域的高反射层将漏过的太阳光有效反射出去,以达到增强太阳利用率的目的;但是该网格状的高反射封装胶膜制备方法较复杂,且产品的通用范围比较小,需要版型定制,不适合规模量产,且高反射材料的反射光的方向一致,反射区域相对较小,反射出去的光只能落到电池片的小部分区域得到利用,光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装胶膜应用范围小、光利用率低、以及组件生产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来满足所有组件对电池片间隙光的利用率提升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包括至少两层胶膜层,一层为透明封装胶膜层,一层为雾状封装胶膜层,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为不连续的条形。
优选地,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的雾度≥5%。
优选地,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等于或高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设置,且高度差小于0.1mm,此高度差不能过大,高度差太大的话,容易出现电池片碎片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和雾状封装胶膜层的基体材料均为电气绝缘性树脂,所述电气绝缘性树脂满足成膜后其体积电阻率大于1015Ω·cm,热熔融点为40-180℃。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绝缘性树脂为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离聚物、聚氨酯、硅胶、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透光封装材料的总厚度为150~1000μm。
优选地,所述透光封装材料采用流延法或压延法一步制备得到。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在光伏组件中的应用,将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设置在电池串的间隙区域,将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设置在电池串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不局限于光伏行业的使用,其他行业借鉴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也受本实用新型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中的雾状封装胶膜层可以利用散射作用将电池串间隙的太阳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进而将反射出去的太阳光更多的落到电池片上,且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可以组装在光伏组件的正反面,使电池串间隙的太阳光最大程度的利用。
(2)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表面的雾状封装胶膜层呈条状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网格状的高反射层,条状的雾状封装胶膜层的制备方法更容易操作制备,采用常见的流延法或压延法进行一步成型即可得到;且本实用新型的雾状封装胶膜层的熔指相对透明胶膜层较低,可以防止电池片在层压过程中的移位并片的问题,提高组件的生产良率,提高产能。
(3)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的条状雾状封装胶膜层的区域分布在电池片焊接成的电池串间及边缘区域,这样的设计适用于大多数组件版型,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半片、叠片均可适用,只有电池串数量发生变化时才需要做相应的设计更改,且雾状封装胶膜层的条状数量更改也比较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透光封装材料的截面图;
图中:1-透明封装胶膜层;2-雾状封装胶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包括透明封装胶膜层1和雾状封装胶膜层2,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为不连续的条形。
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和雾状封装胶膜层2的基体材料为聚烯烃,且成膜后的体积电阻率为5×1015Ω·cm,热熔融点为105℃;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的雾度为5%。
优选地,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的厚度为500μm,且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高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设置,高度差为50μm(即雾状区域的厚度为550μm),此高度差不能过大,高度差太大的话,容易出现电池片碎片的风险。
本实施例所述透光封装材料采用流延法即可一步制备得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透光封装材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的厚度为1000μm,且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高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设置,高度差为10μm(即雾状区域的厚度为1010μ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封装材料即为厚度为500μm的透明封装材料,所述透明封装胶膜的基体材料与实施例1的所述透明封装胶膜1的基体材料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封装材料即为厚度为1000μm的透明封装材料,所述透明封装胶膜的基体材料与实施例2的所述透明封装胶膜1的基体材料相同。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2的透光封装材料和对比例1~2的封装材料分别用于制作60cell的光伏组件,其他材料均保持一致:正玻采用超白压花玻璃,背玻采用普通透明浮法玻璃,电池片采用单晶PERC电池片5.5W,然后测量组装好的光伏组件的功率,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43367881000005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透光封装材料层压的光伏组件的功率相比对比例中普通透明封装材料层压的组件功率高,平均高出0.76%。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的雾状封装胶膜层2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的高度差设置为0.2mm,其他均同实施例1。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3的透光封装材料按照实施例3的光伏组件组装方法,得到光伏组件的良率分别为99.5%和89.8%,对比例3的透光封装材料由于气泡、碎片原因导致光伏组件的生产良率较低。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中的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替换为现有技术中的高反射封装胶膜层,其他均同实施例1。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4的透光封装材料按照实施例2的光伏组件组装方法,得到光伏组件的良率分别为99.5%和89.5%,对比例4的透光封装材料由于电池片间高反射层出现翻胶、混胶等问题导致光伏组件的生产良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封装材料不局限于光伏行业的使用,其他行业借鉴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也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胶膜层,一层为透明封装胶膜层(1),一层为雾状封装胶膜层(2),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为不连续的条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的雾度≥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雾状封装胶膜层(2)等于或高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设置,且高度差小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胶膜层(1)和雾状封装胶膜层(2)的基体材料均为电气绝缘性树脂,所述电气绝缘性树脂满足成膜后其体积电阻率大于1015Ω·cm,热熔融点为40-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绝缘性树脂为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离聚物、聚氨酯、硅胶、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封装材料的总厚度为150~10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透光封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封装材料采用流延法或压延法一步制备得到。
CN202020445921.X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Active CN212257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5921.XU CN212257414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5921.XU CN212257414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7414U true CN212257414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5921.XU Active CN212257414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7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28768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45194B (zh) 太陽光電模組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4701398A (zh) 高效率双玻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872795B (zh) 太阳模块封装结构
CN212610405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白色封装胶膜
CN212257414U (zh)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
CN210443574U (zh) 一种封装胶膜及由其封装得到的光伏组件
KR101731201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CN211670198U (zh) 一种具有网格结构的封装胶膜
CN214672642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
CN111403520A (zh) 一种增加光利用率的透光封装材料及其应用
CN108735847A (zh) 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10897309U (zh) 光伏组件
CN111087940B (zh) 一种导光复合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8422940U (zh) 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09658212U (zh) 一种具有微结构的胶膜组件
CN109545876B (zh) 一种封装胶膜和光伏组件
CN112820792A (zh) 一种高反射率的光伏黑色背板
CN111490121A (zh) 一种局部漫反射封装材料及其应用
CN101924153A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41870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制作方法
CN220963365U (zh) 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和光伏组件
CN215070005U (zh) 一种高反射率的光伏黑色背板
TWI419342B (zh) 太陽光電模組封裝疊層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217691190U (zh) 一种层压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