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8256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8256U
CN212648256U CN202021663854.5U CN202021663854U CN212648256U CN 212648256 U CN212648256 U CN 212648256U CN 202021663854 U CN202021663854 U CN 202021663854U CN 212648256 U CN212648256 U CN 212648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iece
battery
photovoltaic module
film lay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38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增千
邓士锋
赵亚婷
夏正月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38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8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8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8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多个电池片串联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分别为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多个互连结构件,每个互连结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三连接段连接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第一连接段连接在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第二连接段连接在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第三连接段位于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之间连接有膜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片的隐裂或裂片风险,提升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且实现多个电池片之间零间距串联,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效率。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电池片的零间距串联已成为光伏组件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多个电池片之间的零间距串联,会增加制程中电池片隐裂或者裂片的风险,从而会影响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而且,尤其是随着电池片的薄片化发展,电池片的隐裂或者裂片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降低电池片的裂片风险,提升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多个所述电池片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分别为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多个互连结构件,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所述第三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电池片和所述第二电池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连接有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使第一连接段连接在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第二连接段连接在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第三连接段位于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之间连接有膜层。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之间的柔性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片的隐裂或裂片风险,提升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以实现多个电池片之间零间距串联,减小光伏组件的尺寸,提高光伏组件单位面积的转化率,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膜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膜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相连,且所述第一膜层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膜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膜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相连,且所述第二膜层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膜层本体;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连接在所述膜层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膜层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或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本体的厚度为t1,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t2,其中,所述t1、t2满足:20μm≤t1≤60μm,10μm≤t2≤2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本体为热塑性聚烯烃类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件或、乙烯-辛烯共聚物件,所述支撑层为PET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的透光率k,其中,所述k满足:k≥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和所述互连结构件粘接连接,所述膜层的粘接力为F,其中,所述F满足:F>1N/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段为扁平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为L,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为t,其中所述L、t分别满足:0.5mm≤L≤3mm、0.05mm≤t≤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片上设有多个主栅线和多个副栅线,多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副栅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与多个所述主栅线连接;或每个所述电池片上仅设有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栅极结构,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与多个所述栅极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互连结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互连结构件和膜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光伏组件;
1:电池片;11:第一电池片;12:第二电池片;
2:互连结构件;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3:第三连接段;
3:膜层;31:第一膜层;32:第二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包括多个电池片1和多个互连结构件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体而言,多个电池片1串联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1分别为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每个互连结构件2包括第一连接段21、第二连接段22和第三连接段23,第三连接段23连接在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之间,第一连接段21连接在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第二连接段22连接在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第三连接段23位于第一电池片11的侧面和第二电池片12的侧面之间。
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互连结构件2相连以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串联连接。每个互连结构件2上的第一连接段21、第二连接段22和第三连接段23可以沿互连结构件2的长度方向依次周期性设置,以便于加工,降低成本。第一连接段21与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例如,图1中的上表面)相连,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例如,图1中的下表面)相连,第三连接段23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之间。
其中,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连接有膜层3。例如,可以仅第一电池片11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连接有膜层3(图未示出);或者,也可以仅第二电池片12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连接有膜层3(图未示出);又或者,还可以是第一电池片11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连接有膜层3,且第二电池片12的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也连接有膜层3(如图3所示)。由此,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膜层3与第三连接段23实现柔性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的柔性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片1的隐裂或裂片风险,提升光伏组件100的性能和可靠性。另外,可以实现多个电池片1之间零间距串联,减小光伏组件100的尺寸,提高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转化率,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通过使第一连接段21连接在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第二连接段22连接在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第三连接段23位于第一电池片11的侧面和第二电池片12的侧面之间,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第三连接段23之间连接有膜层3。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的柔性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片1的隐裂或裂片风险,提升光伏组件100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以实现多个电池片1之间零间距串联,减小光伏组件100的尺寸,提高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转化率,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3,膜层3包括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膜层3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池片11的侧面和第三连接段23之间,第一膜层3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且与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相连,且第一膜层31的上述另一端位于第二连接段22的远离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的一侧。第二膜层3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池片12的侧面和第三连接段23之间,第二膜层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且与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相连,且第二膜层32的上述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段21的远离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的一侧。
例如,参照图3,光伏组件100制程结束后,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可以均为“L”型,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可以均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膜层段和第二膜层段,第一膜层段和第二膜层段大致垂直,第一膜层段在多个电池片1的排布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二膜层段在多个电池片1的排布方向上的宽度,第一膜层段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电池片1的侧面和第三连接段23连接,第二膜层段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电池片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此时第三连接段23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膜层31的第一膜层段和第二膜层32的第一膜层段相连,第一膜层31的第二膜层段与第二连接段22的远离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的一侧连接,第二膜层32的第二膜层段与第一连接段21的远离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的一侧相连。由此,第一膜层31可以覆盖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的整个互连结构件2,第二膜层32可以覆盖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的整个互连结构件2,使得多个互连结构件2能够可靠地连接在电池片1的表面上,保证了多个互连结构件2和电池片1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光伏组件100可以长期正常工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膜层3的透光率k,其中,k满足:k≥85%。例如,当k<85%时,光不能有效地透过膜层3照射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上,降低了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由此,当k满足k≥85%时,可以有效地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包括膜层本体和支撑层。具体地,支撑层连接在膜层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支撑层位于膜层本体的远离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或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的一侧。如此设置,膜层本体可以覆盖整个互连结构件2,使得膜层本体能够对互连结构件2和电池片1起到连接作用,保证了多个互连结构件2与电池片1连接的稳定性,支撑层可以对电池片1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电池片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中的其中一个包括膜层本体和支撑层,另一个仅包括膜层本体;又或者,也可以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均包括膜层本体和支撑层。或者,也可以第一膜层31和第二膜层32仅包括膜层本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膜层本体的厚度为t1,支撑层的厚度为t2,其中,t1、t2分别满足:20μm(微米)≤t1≤60μm,10μm≤t2≤20μm。当t1<20μm时,使得膜层本体的厚度较薄,膜层本体的粘接性降低,从而可能会降低膜层3与第一电池片11或第二电池片12与膜层3之间的连接牢靠性;当t1>60μm时,膜层本体的厚度较厚,影响了膜层本体的透光性。当t2<10μm时,支撑层的厚度较薄,不能较好的支撑第一电池片11或第二电池片12;当t2>20μm时,使得支撑层的厚度较厚,降低了膜层3的透光性。由此,当t1、t2分别满足:20μm≤t1≤60μm,10μm≤t2≤20μm时,既可以保证膜层3的粘接性和支撑作用,又可以保证膜层3的透光性。
可选地,膜层本体为热塑性聚烯烃类(TPO,Thermoplastic polyolefin,又称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由橡胶和聚烯烃构成的弹性体材料)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又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一种通用高分子聚合物,英文简称是EVA,编码是1314,分子式是(C2H4)x.(C4H6O2)y)件或乙烯-辛烯共聚物(POE,Polyolefin elastomer,又称聚烯烃弹性体,是以茂金属为催化剂的具有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均匀的短支链分布的热塑性弹性体)件,热塑性聚烯烃类的抗动态疲劳性能优越、耐磨性好、抗撕裂强度大且压缩永久变形小,同时还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周期短、能耗小、无“三废”等特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乙烯-辛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弹性、柔性、光泽性和透气性。由此,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的柔性连接,同时,热塑性聚烯烃类、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乙烯-辛烯共聚物在80℃到130℃温度下具有粘接性,可以用于粘接互连结构件2和电池片1。
可选地,支撑层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涤纶树脂)层。PET的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透明度高,光泽性好且无毒、无味。由此,可以有效地保证电池片1的干燥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水蒸气进入电池片1内,造成电池片1损害,影响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膜层3与电池片1和互连结构件2粘接连接,膜层3的粘接力为F,其中,F满足:F>1N/mm。例如,当F≤1N/mm时,膜层3的粘接性较低,降低了膜层3和互连结构件2之间的粘接牢靠性,导致膜层3和互连结构件2、电池片1之间易相互脱离,从而可能会影响互连结构件2与电池片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由此,当F满足F>1N/mm时,可以保证膜层3和互连结构件2、电池片1之间的粘接性,从而可以有效保证互连结构件2与电池片1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连接段23为扁平结构。第三连接段2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段21的宽度且大于第二连接段22的宽度。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加第三连接段23与电池片1的侧面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三连接段23与电池片1的粘接牢靠性,同时可以实现多个电池片1之间零间距串联,减小光伏组件100的尺寸,提高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转化率,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效率。
其中,第三连接段23可以在互连结构件2的生产过程中制作而成,也可以在与电池片1的焊接过程中进行压扁。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连接段23的具体成型方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段23的长度为L,其中L满足:0.5mm≤L≤3mm。其中,第三连接段23的长度可以根据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进行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可选地,第三连接段23的厚度为t,其中t满足:0.05mm≤t≤0.2mm。例如,当t<0.05mm时,第三连接段23的厚度较薄,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过小,从而可能导致电池片1的碎片率高,降低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能,且不利于电池片1的散热;当t>0.2mm时,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过大,从而可能降低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功率密度,使得光伏组件100的尺寸过大,降低光伏组件100的封装效率。由此,当t满足0.05mm≤t≤0.2mm时,使得光伏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功率密度和光伏组件100的封装效率,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互连结构件2可以为焊带,焊带可以为圆形焊带、三角形焊带或矩形焊带等。由此,焊带为圆形焊带时,可以实现与电池片1的连续焊接,且可以降低串联电阻,降低电池片1隐裂的风险;当焊带为三角形焊带时,焊带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反光效果,可以提高转换效率;当焊带为矩形焊带时,焊带较扁平,厚度较小,从而可以增大焊带与电池片1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焊带与电池片1之间的牢靠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互连结构件2还可以为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互连结构件2和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互连结构件2的组合。例如,互连结构件2包括三角形互连结构段和矩形互连结构段,其中,三角形互连结构段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互连结构段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互连结构段和矩形互连结构段在互连结构件2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连。具体地,矩形互连结构段可以连接在第二电池片12的背面,矩形互连结构段与电池片12的焊接面积较大,可以提高焊接拉力,从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且矩形互连结构段不占用电池片12的正面区域。三角形互连结构段连接在第一电池片11的正面,照射到三角形互连结构段上的光线最终可以反射到电池片1上,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100正面的光学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功率。如此设置,在保证互连结构件2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的同时,可以实现与电池片1的连续焊接,且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
可选地,当互连结构件2为焊带,且焊带为圆形焊带时,焊带的直径为d,其中d满足:0.15mm≤d≤0.35mm。具体地,例如,当d<0.15mm时,焊带的直径过小,可能产生虚焊等焊接不良的问题;当d>0.35mm时,焊带的直径过大,从而可能会增大对电池片1的遮挡面积,影响光伏组件100的转化效率。由此,通过使d满足:0.15mm≤d≤0.35mm,在保证焊带与电池片1之间的焊接质量的同时,可以减小对电池片1的遮挡,且成本较低。
可选地,互连结构件2的熔点温度为T,其中T满足:110℃≤T≤170℃。具体地,例如,当T<110℃时,互连结构件2的熔点温度过低,脆性较大,从而使互连结构件2的可靠性较低;当T>170℃时,互连结构件2的熔点温度过高,从而可能导致光伏组件100的不良率较高,且可能存在虚焊处。由此,通过使T满足:110℃≤T≤170℃,互连结构件2的熔点温度较为合理,使互连结构件2可以为低温焊带,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良率,避免产生虚焊,且可以降低低温脆性,提高互连结构件2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片1上设有多个主栅线和多个副栅线,多个主栅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副栅线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互连结构件2与主栅线连接。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分别为电池片1的相互垂直的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具体地,多个主栅线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主栅线可以相互平行。多个副栅线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副栅线可以相互平行。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多个主栅线和多个副栅线,多个副栅线可以收集多个电池片1产生的电流,多个主栅线可以收集多个副栅线上的电流,多个互连结构件2可以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收集的电流引导出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片1上仅设有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栅极结构,多个互连结构件2与多个栅极结构连接。具体地,多个栅极结构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栅极结构可以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电池片1的其中两条对边。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多个栅极结构,多个栅极结构可以收集多个电池片1产生的电流,多个互连结构件2可以收集多个栅极结构上的电流,多个互连结构件2可以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收集的电流引导出来。而且,电池片1上可以无需设置主栅线,一方面,可以减少银浆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主栅线对电池片1的遮挡,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光学利用率。此时电池片1可以为无主栅HJ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film,一种特殊的PN结,由两层以上不同的半导体材料薄膜依次沉积在同一基座上形成,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能带隙,它们可以是砷化镓之类的化合物,也可以是硅-锗之类的半导体合金)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将互连结构件2与膜层3复合。具体地,采用焊接机输送互连结构件2,然后根据电池片1大小和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裁切膜层3,再加温至80℃~130℃之间,把裁切好的两个膜层3分别贴在互连结构件2的上侧和下侧,且互连结构件2两侧的膜层3可以分别完全覆盖到互连结构件2的第三连接段23,如图3所示;
(2)对互连结构件2进行折弯。在互连结构件2的第三连接段23处进行折弯,以将第一连接段21、第二连接段22和第三连接段23折成Z型,且在第三连接段23处,两个膜层3仍然紧贴第三连接段23;
(3)将多个电池片1进行串联连接。沿电池串的排布方向、依次放置电池片1和复合后的膜层3,从而将多个电池片1串联起来,同时,加温至80℃~130℃之间,将膜层3与多个电池片1粘接在一起;
(4)将正面透明板例如玻璃件、正面封装胶膜、串联连接后的多个电池片、背面封装胶膜和背板依次铺设好后放至层压机中进行层压,层压机可以加温至130℃~150℃之间,对光伏组件100的层压时间可以保持在5分钟~20分钟之间,层压机的压力可以保持在20MPa~60MPa之间。至此,完成整个光伏组件100的制作。
可选地,正面封装胶膜和背面封装胶膜可以分别为EVA件或者POE件。由此,当正面封装胶膜和背面封装胶膜为EVA件时,EVA件的熔点低,流动性好,透明度高,层压工艺成熟;当正面封装胶膜和背面封装胶膜为POE件时,POE件具有低水汽透过率和高体积电阻率,保证了光伏组件100例如异质结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的安全性及长久的耐老化性,使光伏组件100能够长效使用。当然,正面封装胶膜和背面封装胶膜也可以为EVA件和POE件组合,例如正面封装胶膜为EVA件、背面封装胶膜为POE件,或正面封装胶膜为POE件、背面封装胶膜为EVA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片,多个所述电池片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分别为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
多个互连结构件,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所述第三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电池片和所述第二电池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连接有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膜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膜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相连,且所述第一膜层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膜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侧面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膜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相连,且所述第二膜层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
膜层本体;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连接在所述膜层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膜层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池片的正面或所述第二电池片的背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本体的厚度为t1,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t2,其中,所述t1、t2满足:20μm≤t1≤60μm,10μm≤t2≤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本体为热塑性聚烯烃类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件、或乙烯-辛烯共聚物件,所述支撑层为PET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的透光率k,其中,所述k满足:k≥8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和所述互连结构件粘接连接,所述膜层的粘接力为F,其中,所述F满足:F>1N/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段为扁平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为L,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为t,其中所述L、t分别满足:0.5mm≤L≤3mm、0.05mm≤t≤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片上设有多个主栅线和多个副栅线,多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副栅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与多个所述主栅线连接;或
每个所述电池片上仅设有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栅极结构,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与多个所述栅极结构连接。
CN202021663854.5U 2020-08-11 2020-08-11 光伏组件 Active CN212648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3854.5U CN212648256U (zh) 2020-08-11 2020-08-11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3854.5U CN212648256U (zh) 2020-08-11 2020-08-11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8256U true CN212648256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3854.5U Active CN212648256U (zh) 2020-08-11 2020-08-11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825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327A (zh) * 2021-03-26 2021-07-09 福斯特(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栅线胶膜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3097326A (zh) * 2021-03-26 2021-07-09 福斯特(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
CN113611763A (zh) * 2021-08-02 2021-11-05 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663A (zh) * 2022-04-29 2022-08-30 上海德瀛睿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焊带、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327A (zh) * 2021-03-26 2021-07-09 福斯特(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栅线胶膜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3097326A (zh) * 2021-03-26 2021-07-09 福斯特(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互连膜及光伏组件
CN113611763A (zh) * 2021-08-02 2021-11-05 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663A (zh) * 2022-04-29 2022-08-30 上海德瀛睿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焊带、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48256U (zh) 光伏组件
CN112289879B (zh) 光伏封装胶膜、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548466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5789359A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0440733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659550U (zh) 光伏组件
CN205508837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3013297B (zh) 一种无栅线异质结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CN212676285U (zh) 光伏组件
CN214378470U (zh) 一种叠瓦电池串及叠瓦组件
CN206976368U (zh) 一种透光柔性光伏组件
CN210692545U (zh)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2768539A (zh) 一种光伏双面电池排版及其组装方法
CN110212051A (zh) 一种抗热斑单板块光伏组件
CN205609550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040217U (zh) 一种叠焊太阳能组件
CN111477709A (zh) 一种柔性串并联叠瓦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34978A (zh) 一种双面发电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5418193U (zh) 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WO2022033322A1 (zh) 光伏组件
WO2024012161A1 (zh)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CN109087961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18730981U (zh) 一种背电极太阳能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16504854A (zh) 异质结电池片及其电池组件
CN114078984A (zh) 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