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75A -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75A
CN1141475A CN96106003A CN96106003A CN1141475A CN 1141475 A CN1141475 A CN 1141475A CN 96106003 A CN96106003 A CN 96106003A CN 96106003 A CN96106003 A CN 96106003A CN 1141475 A CN1141475 A CN 1141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tape
fulcrum
guide r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70C (zh
Inventor
金城寿雄
平山博通
西间亮
三轮盛雄
三又雅雄
铃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70668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116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02Guiding record carrier for track selection, acquisition or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1Guiding record carrier on drum, e.g. drum containing rotating head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鼓定位机构根据磁带的移动速度执行磁道校正使导带鼓围绕给定的旋转轴旋转,从而在一个给定的角度处为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导向件取向,该导向件导引缠绕在导带鼓上的磁带下缘的运动,从而使磁头通路与在磁带上记录的磁道正确地相一致。鼓定位机构还执行导向件校正,以便导向件以一个给定角度相对于鼓座旋转。所述磁记录/再现装置还可以应用于记录模式在记录模式下,通过在相对于磁带下缘一个预选角度处的磁道校正使该磁头通路被取向。

Description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 磁记录/再现装置
本发明一般涉及到一种用于使用旋转磁头在一磁带上的斜向磁道上记录信号和从一磁带上的斜向磁道上再现信号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特别是本发明的目标在于对具有一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加以改进,本发明的定位机构能够根据磁带的移动速度改变旋转磁头的磁头移动通路和磁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磁头能够以相对于磁带长度方向基准边缘给定的一角度取向的通路旋转。
作为一个磁记录/再现装置,VHS录像机是公知的,它使用多个旋转磁头在一磁带上形成多个斜向磁道以记录信息信号。当所述磁带在不同方向上以不同速度(包括复位)从在记录期间进行了记录的这些斜向磁道上移动时,所述VHS具有再现在一磁带上所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变速再现功能(称之为特技重放模式),且当所述磁带以与记录期间相同的速度运动时,所述VHS具有再现该磁带的功能(称之为正常重放模式)。
另外,存在一种已提出的VTR,它被设计成周期性地移动一个磁带,以用于当以一个标准速度移动它时,可以用诸如时延模式或景物记录模式的操作方式长时间记录目标现象并重放该磁带。
图1示出了一个传统VHS VTR的磁带传送系统。图2是图1的前视图,它示出了在磁带T上形成的斜向磁道和导带鼓10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方便起见,图3的平面视图省略了入口导轮13和出口导轮14。线L1贯穿鼓轴11延伸,从而把缠绕在导带鼓10上的磁带T的一个区域分成了两个相等的部份,同时线L2垂直于线L1延伸。在下面的讨论中,假定线L2的左侧被定义为0°,而围绕鼓轴11的构件部份的角度位置被规定为从0°开始的按顺时针方向的角度。
所示VTR通常包括由鼓轴11可转动地支撑的上鼓10a和与垂线Z成一角度Φ安装于鼓基座17上的下鼓10b构成的导带鼓10、入口导轮13,出口导轮14和倾斜导杆1和2。入口导轮13被安置在磁带T进入导带鼓10的位置处,而出口导轮14被安在磁带T离开导带鼓10的位置处。磁带T被从磁带盒20的供带盘3送出以和消磁头4和惰轮5相啮合,从而以由导杆1和2所规定的角度螺旋缠绕在导带鼓10的圆周表面上,然后,在和音频控制磁头6的啮合过程中,利用夹紧轮8和主导轴7传送给收带盘9。
在磁带传送过程中,利用安装在上鼓10a上的磁头Ha和Hb,以图4所示的模式在磁带T上形成斜向磁道。
在图4中,从一个起点向磁带T的上缘Ta上标记为“+1”的点延伸的一条线和多条与该线平行延伸的线分别表示中心线和斜向磁道。通过利用磁头Ha和Hb跟踪所述斜向磁道并利用与记录期间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来传送所述磁带T来实现一般重放。
但是,如果在再现期间磁带T的移动速度或移动方向与记录期间的不同,那么将使得磁带T和磁头Ha和Hb之间的相对速度产生变化,从而使得磁头Ha和Hb沿着标记为“FF”、“STILL”或“FB”的方向运动。
当通过以与记录期间相同的方向(正号“+”表示)但却两倍、三倍…七倍于记录期间速度移动磁带T去实现再现(此后称之为FT重放模式)时,从起点向被标记为“+2”、“+3”…“7”的点延伸的线代表磁头Ha和Hb的移动路径。
类似的,当通过与记录期间相反方向(负号“-”表示)但却两倍,三倍…七倍于记录期间速度移动磁带T去实现再现(此后称之为FB重放模式)时,从起点向被标记为“-2”、“-3”,…“-7”的点延伸的线表示磁头Ha和Hb的移动路径。
当在保持磁带T静止而实现再现(此后称之为ST1LL重放模式)时,从起点向标记为“0”延伸的线表示磁头Ha和Hb的移动路径。
在标准的VHS VTR中,磁带T被移动并贯穿180°角螺旋缠绕在以1800rpm旋转的62mm直径旋转鼓的圆周表面上。在SP(标准重放)模式后,以33.35mm/sec的速度传送磁带T,并以相对于磁带T的下缘Tb5°58′9.9″的角度(视频磁道角)对磁带上58μm宽的磁道进行记录。所述VHS VTR还执行一个EP(延常重放)模式,其中,磁带T以11.12mm/sec的速度传送以在19μm宽的磁道上进行记录。在EP模式下,通过把磁带T的移动速度和磁道宽度减少到在SP模式下的三分之一(1/3),建立起三倍的重放时间。但是由于在磁带上被记录的磁道的宽度很窄,因此,要使磁头Ha和Hb正确地跟踪磁道双起在SP模式下就更加困难。
当磁带T处于静止状态时,磁头Ha和Hb在磁带T上沿相对于下缘Tb倾斜成5°56′7.4″的角度的移动通路移动。例如,在图4中,在SP模式下,从起点向磁带上缘Ta上点+7延伸的线相对于下缘Tb倾斜成6°10′54″。在SP模式下从起点向上缘Ta上点-7延伸的线相对于下缘Tb倾斜角度为5°42′25.7″。
从图4所示的磁道模式可以看出,在诸如FF,FB或STILL重放模式的磁道放象模式下,在与磁带T配合过程中磁头Ha和Hb移动所遵循的磁头通路经过在SP模式下在磁带T上记录的磁道。因此,如图6(b)所示,在磁道放象模式下,所记录的FM信号的信号电平在每次磁头Ha和Hb经过记录磁道时都要产生很大变化,所以,对于一个垂直磁头扫描宽度而言,FM包络是摆动不定的。这就导致了其上会出现噪声带的劣质图象。
近些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录像机VTR(后称之为W-VHS VTR),它被设计成在磁带T上以图5(a)所示的模式形成三条平行的磁道,用以记录和再现高清晰度图象信息。磁带T上三个平行磁道中相邻的两个用于通过以彼此相反的方位角定位的两个磁头来记录和再现视频信号,剩下的一个磁道用于通过另外一个磁头记录和再现音频信号。
W-VHS VTR的磁头在磁带T上以FF或FB重放模式沿着从图5(a)所示之起点到例如位于磁带T上缘Ta上面点+7或-7的通路移动。两个以不同方位角定位的视频信号磁头在再现期间在磁带T上形成的磁道上移动,从而导致了在再现图形上形成的噪声带的增加。
最新引入的数字VTR被设计成利用一个高效编码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记录。这样,当旋转磁头在诸如FF或FB重放模式的再现模式期间在磁带上记录的磁道上移动时时,由于数据信息组被安排在镶嵌模式之下,所以,图象根本不可能被再现。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指定给本申请同一受让人的日本实用新型第二次公开号63-34126和实用新型第一次公开号61-158633教导了一种磁记录和再现装置,它被设计成使旋转鼓倾斜以进行校正从而使磁头通路和磁带上记录和磁道相一致。
但是前者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在一鼓的下鼓上形成的弧形导带部分与磁带基准缘(下缘)是以点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以用于导引磁带的传送,所以,与所述导引部份分开的基准缘的部份变得不稳定,从而导致了以FF或FB模式再现的图象上形成噪声带。
后者存在下述问题,即:导引件被安装在除鼓的下鼓以外的该装置的机架上,以用于在其给定的一个长度上导引磁带基准缘,借此以在一般模式下支撑磁带的基准缘。但是由于在FF或FB模式下旋转磁鼓的倾斜使得缠绕在旋转磁鼓绕带表面上的磁带部份与其脱离啮合,所以将导致在FF或FB模式下再现的图象上形成噪声带。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磁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使磁头定位的定位机构,从而能够在再现期间正确地跟踪在磁带上记录的磁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导带鼓,该导带鼓包括一个由鼓轴所支撑的上鼓和下鼓部份,在上鼓部份安装有一个可用绕鼓轴沿给定磁头通路旋转的磁头,用于以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一个磁带上形成的多个斜向磁道上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一导向件,用以引导缠绕在所述导带鼓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的下缘并使其按给定方向移动;
(c):一鼓座,用于彼此同轴地支撑所述导带鼓和导向件;
(d):一磁头通路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使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通相一致;
(e):一导向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将所述导向件引入和在所述导带豉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下缘部份的相互啮合;
(f):第一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以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给定的一个基本位置保持磁头的磁头通路;和
(g):第二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以相对于所述鼓座给定的一个基本位置保持所述的导向件。
在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所述导带鼓的下鼓部份包括一个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份。在环形部份上形成了一个绕带表面和一个直径小于的所述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部份。进一步还提供了一个导向环,包括一个其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份。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利用一个给定的空隙来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以在它的一边缘处规定所述导向件。所述导向环被鼓轴与上鼓和下鼓同轴地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和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在穿过鼓轴和所述导带鼓磁带进入侧和磁带离开侧上所述导带鼓绕带表面中心部份而延伸的一条线两侧面设置的并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以彼此相反的方向被驱动。当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处于不工作状态时,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磁头的磁头通路被保持在相对于所棕导向件的给定基本位置内,而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所述的导向件被保持在相对于所述鼓座的一个基本位置内。
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下鼓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支点,用于规定旋转的第一轴,所述下鼓围绕该第一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该装置用于驱动下鼓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下鼓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抵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导向环之间的第三和第四支点,用于规定一个第二旋转轴,所述导向环围绕该第二旋转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导向环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抵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支点、设置在所述下鼓和以所述导向环之间远离从第一支点向第二支点延伸的线的一个位置处用以在其间形成一个给定间隙的第一隔离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鼓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三和第四支点、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所述鼓座之间远离从第三支点向第四支点延伸的线的一个位置处用以在其间形成一个给定间隙的第2隔离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鼓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三驱动装置。
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螺钉,用于约束在所述导向环底部内形成的第一抽头孔在它的一端去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第二旋转装置包括第二螺钉,用于约束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二抽头孔在它的一端去驱动所述导向环的底部。
另外一种磁头通路装置可以有选择地包括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所述下鼓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该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所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的第一旋转装置和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所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的第二旋转装置。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鼓座之间贯穿所述导向环底部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鼓作旋转;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鼓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下鼓围绕由第四和第五支点所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以反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的第三旋转装置和用于使下鼓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所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以反抗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的第四旋转装置。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约束在所述导向环的底部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在它们的一个端处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可以包括第三和第四螺钉,用于约束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在它们的一端处驱动所述导向环的底部。
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约束在所鼓座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并在它们一端处穿过所述导向环的底部去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所述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可以包括第三和第四螺钉,用于约束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并牵引所述的导向环底部朝向所述的鼓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个可围绕鼓轴旋转的上鼓,其上安装有一个可沿给定磁头通路旋转的磁头,用于以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磁带上面形成的斜向磁道上面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由与和所述上鼓同轴的鼓轴支撑的下鼓,所述下鼓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在所述绕带表面之下有一个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表面;
(c):导向环包括一个其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开部份和底部,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在其中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并且有给定的间隙,用于规定磁带下缘的导向移动;
(d):鼓座,用于支撑所述的下鼓;
(e):磁头通路校正装置,用于根据在第二操作模式下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从而使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相一致;和
(f):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把所述导向件引入与在所述下鼓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下缘部份相啮合。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装置在所述导向向环和下鼓之间的支点,用于规定第一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反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旋转装置。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下鼓之间并穿过所述导向环的支点,用于规定第二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下鼓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下鼓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反抗反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二旋转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a):可围绕一个鼓轴旋转的上鼓,其上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沿着一个给定的磁头通路旋转,以利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一个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中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由所述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的下鼓;所述下鼓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在所述绕带表面下面形成有一个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表面;
(c):导向环,包括一个其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在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中以一定的间隙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用以规定磁带下缘的导向运动;
(d):用于支撑所述下鼓的鼓座;
(e):磁头通路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的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从而使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相一致;和
(f):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将所述的导向件引入与在给定所述下鼓绕带表面上磁带下缘部份的相互啮合。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所述下鼓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以反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旋转装置和用于使所下鼓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的第二旋转装置。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鼓座之间并穿过所述导向环底部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下鼓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三旋转装置和用于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四旋转装置。
在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第二和第三支点在相对于垂直于鼓轴并穿过所述下鼓绕带表面中心部份而延伸的一条线的径向上被安排在第五和第六支点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再现装置,包括:
(a):一个可围绕鼓轴旋转的上鼓,其上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沿给定的磁头通路旋转以利用第一和第二种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在所述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上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下鼓,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的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且在绕带表面下边具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对磁带下缘的运动进行导向;
(c):由鼓轴和所述上鼓同轴支撑并用所述下鼓内壁相互啮合的一个中间构件;
(d):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构件的鼓座;
(e):磁头通路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使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相一致;和
(f):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将所述导向件引入与在所述下鼓给定的绕带表面上磁带下缘部份相互啮合。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和下鼓之间的支点,用于规定第一旋转轴,所述的中间构件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下鼓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鼓朝向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反抗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旋转装置。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并贯穿所述下鼓的支点,用于规定第二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构件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中间构件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二旋转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再现装置,包括:
(a):一个可围绕鼓轴旋转的上鼓,上面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沿一个给定的磁头通路旋转以利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上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下鼓,包括一个底部和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在绕带表面的下面具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对磁带下缘的运动进行导向;
(c):一个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并与所述下鼓内壁相啮合的中间构件;
(d):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构件的鼓座;
(e):磁头通路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种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使所述的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相一致;和
(f):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以将所述导向件引入与在所述下鼓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下缘部份相互啮合。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下鼓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鼓朝向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中间构件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旋转装置和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反抗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二旋转装置。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鼓座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并贯穿所述下鼓底部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中间构件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围绕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三旋转装置和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以反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第四旋转装置。
在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第二和第三支点相对于垂直于鼓轴并通过所述下鼓绕带表面中心部份延伸的线在径向上被安排在和五和第六支点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再现装置,包括:
(a):一个由鼓轴支撑的上鼓,在该上鼓上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沿一个给定的磁头通路绕鼓轴旋转,用于以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再现记录在在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上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再现信息数据;
(b):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的一个下鼓,在所述的下鼓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一个小直径表面,所述的绕带表面具有第一端部份和在磁带移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部份。位于绕带表面下面的小直径表面具有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直径;
(c):导向环,具有一个用于以一给定间隙装入所述下鼓小直径部份的环形部份,在所述导向环上形成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引导磁带的下缘部份沿着所述下鼓的绕带表面移动;
(d):用于支撑所述上鼓、下鼓以及导向环的鼓座;
(e):第一倾斜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使所述的上鼓、下鼓和导向环相对于所述鼓座在第一方向上倾斜第一角度,和
(f):第二倾斜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使所述导向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倾斜一个第二角度,以在第二角度相对于所述导向环导向件处为磁头的磁头通路定向,从而使磁头通路和在磁带上记录的磁道相互一致,并在是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差值的第三角度处相对于所述鼓座为导向环定向,从而使所述导向件在所述下鼓给定的绕带表面上与磁带下缘部份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还提供了一个第一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把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第二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把所述的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处。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可以对本发明有更全面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仅限于该特定实施例,它仅是用于解释和理解。
图1的透视图示出了常规的VHS录像机的走带系统;
图2是图1的前视图,它示出了导带磁头鼓和导带轮之间的关系;
图3是图2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利用磁头在磁带上记录的斜向磁道的模式;
图5(a)和5(b)示出了在磁道重放模式下,由W-WHS VTR在磁带上记录的斜向磁道模式与磁头的磁头通路之间的关系;
图6(a)示出了一个再现FM信号的最佳波形;
图6(b)示出了在常规的VTR磁道放象模式下再现的一个FR信号的波形;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鼓定位机构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7(b)示出了沿图7(a)A-A线的垂直剖视图;
图8(a)是一个沿图7(a)A-A线的剖面视图,该图详细地示出了鼓定位机构的结构;
图8(b)是沿图7(a)B-B线的剖视图,该图详细示出了鼓定位机构的结构;
图9是一个部份透视图,它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10是一个沿图7(a)线A-A所视的剖视图,它示出了在FF重放模式下逆时针转动的导带鼓和导向环;
图11示出了一个鼓组件0°-180°的剖面部份,表示了在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之间的关系;
图12的简图示出了校正角和多磁带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图13(a)示出了在鼓座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用于插入规定旋转轴的多个孔的配置;
图13(b)是图13(a)0°-180°剖面部份视图;
图14的表示出了按照规定旋转轴的支点的位置和多磁带移动速度的相互结合的再现FM输出的信号状态;
图15(a)到15(d)中的每一个简要示出了在图13(b)中各支点上下鼓和导向环之间的倾斜关系;
图16简要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鼓定位机构;
图17(a)到17(c)分别示出了在正常重放、FF重放和FB重放模式下,下鼓和导向环之间的倾斜关系;
图18的简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鼓定位机构;
图19(a)到19(c)分别示出了在正常重放、FF重放和FB重放模式下,下鼓和导向环间的倾斜关系;
图20(a)简要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导向环上形成并用于磁道校正的多个支点和在鼓座上形成并用于导向件校正的多个支点之间的关系;
图20(b)示出了沿图20(a)A-A剖面线所取的剖面视图;
图21(a)的剖面图取自图20(a)的A-A剖面线用以详细表示鼓定位机构的结构;
图21(b)的剖面图取自图20(a)B-B剖面线用以详细表示鼓定位机构的结构;
图22的部份透视图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23(a)的剖视图取自图20(a)的A-A剖面线,用于表示在FF重放模式下逆时针转动的导带鼓和导向环;
图23(b)的剖视图取自图20(a)A-A剖面线,用于表示在FB重放模式下逆时针转动的导带鼓和导向环;
图24(a)是一个水平剖面图,它示出了驱动装置的多个齿轮的配置:
图24(b)是图24(a)的正视图;
图25示出了第四实施例支点配置的修改;
图26(a)和26(b)示出的用于使下鼓和导向环旋转的驱动装置的修改;
图27(a)示出了在导向环上形成用于磁道校正的多个支点和在鼓座上形成用于导向件校正的多个支点中的位置关系;
图27(b)的简要剖面视图取自于图27(a)的A-A剖面线,用于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的基本结构;
图28(a)的剖面视图取自图27(a)的A-A剖面线,用于详细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28(b)的剖面视图取自图27(a)的B-B剖面线,用于详细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29的部份透视图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30(a)的剖面视图取自图27(a)的A-A剖面线,用于表示在FF重放模式下,逆时针转动的导带鼓和导向环;
图30(b)的剖面视图取自图20(a)的A-A剖面线,用于表示在FB重放模式下,逆时针转动的导带鼓和导向环;
图31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32是图31的垂直剖面图;
图33(a)是一个俯视图,它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
图33(b)的垂直剖视图取自图33(a)的剖面线G-G;
图34(a)是第六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34(b)的剖面视图取自图34(a)的X-O-Y-Z剖面线;
图35(a)是第六实施例的鼓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35(b)的垂直剖面图取自图35(a)的E-E剖面线;
图36(a)是一个垂直剖面图,它示出了使导向环和齿轮连接器相啮合的螺钉的连接结构;
图36(b)是一个水平剖面视图,它示出齿轮连接器;
图36(c)是一个部份剖面图,它示出了齿轮连接器的操作;
图37是一个水平剖面视图,示出了安装于鼓组件下面的驱动机构;
图38的简图示出了鼓组件倾斜角和用于运动使鼓组件倾斜的螺钉的马达旋转量之间的关系;
图39(a)到39(c)分别示出了在正常重放,FF重放和FB重放模式下,下鼓和导向环的倾斜;和
图40示出了第六实施例中在鼓组件的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之间的关系。
现在参看附图,其中在一系列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标示相同的部份。特别是图7(a)到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图7(a)和图7(b)是两个简图,它示出了一个磁记录/再现装置的鼓定位机构的基本结构。图8(a)是一个取自图7(a)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8(b)是一个取自图7(a)剖面线B-B的剖面视图。通过下面的讨论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磁记录/再现装置不仅可以用于再现模式,而且可以用于记录模式,并且它被设计成以相对于缠绕在旋转磁头鼓上的磁带的长度方向基准缘的预选角度为由旋转磁头的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定向。
磁记录/再现装置通常包括一个由导向环12和导带鼓10组成的鼓组件100。导向环12被安装在鼓座17上。导带鼓10被安装在导向环12上并由上鼓10a和下鼓10b组成。导带鼓10相对于机架(即在磁带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磁带的中心线)倾斜一个给定角度。
在上鼓10a上设置有磁头Ha和Hb,并且与下鼓10b同轴地由鼓轴11可旋转地支撑。
在导向环90°和270°的角位置上设置有支点PT1和PT2并且在角位置0°处有一个分隔器G1。导带鼓10被设置在支点PT1、PT2和分隔器G1上。
在鼓座17的角位置90°和270°处设置有支点PL1和PL2并在0°角位置处具有一个分隔器G2。导向环12安装在支点PL1、PL2和分隔器G2上。
弹簧23缠绕在鼓轴11的下间部份,用于驱动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朝向鼓座17。
在鼓座17和下鼓10b之间和在导向环12和鼓座17之间设置有弹簧15和弹簧16,用于逆时针方向的驱动下鼓10(b)和导间环12,如图7(b)所示。
如图7(a)所示,激励器21以0°的角位置设置在导向环12上。激励器22以除0°以外的给定角位置设置在鼓座17上。激励器21作用于下鼓10(b)以使其相对于导向环12顺时针方向旋转。激励器22作用于导向环12以使其相对于鼓座17顺时针旋转。
如图8(a)和8(b)所示,上鼓10a由鼓轴11通过球形轴承24和25加以支撑,并利用由固定在上鼓10a上的转子26a和安装在鼓轴11上的定子26b组成的鼓马达26驱动其旋转。在上鼓10a上,与设置在下鼓10b上的变压器28相对地设置有旋转变压器27,以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图9所示,下鼓10b包括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绕带表面10b-1,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10b-1直径的小直径表面10b-2、底部10b-3和从底部10b-3向下伸出的轮毂10b-4。所述小直径表面10b-2利用一个给定间隙与导向环12的环形部份12a相啮合。
在下鼓10b的底部10b-3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销10b-5,该定位销10b-5向下伸出以具有一个间隙地装配插入到在导向环12底部上在角位置270°处形成的孔33中,用以保持在下鼓10b和导向环12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如图8(a)和8(b)所清楚表明的那样,导向环12包括环形部份12A,底部12b和其剖面呈刀缘形状的中心开口12d。下鼓10b的中心轮毂10b-4具有一个装配间隙插入到中心开口12d之中以避免下鼓10b和导向环12不同心。环形部份12a具有一个用于规定导向件L的边缘部份12C,所述导向件L用于导引磁带下缘的运动。
在导向环12的0°角位置处形成有分隔器G1和抽头孔31,在9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1和通孔29,在180°角位置处形成有通孔32和27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2和通孔30及33。
支点PT1和PT2及分隔器G1具有从底部12b伸出的同一标高的凸起。从90°到270°穿过鼓轴11在支点PT1和PT2之间延伸的线L3用于相对于导向环12规定导带鼓10的一个旋转轴。所有支点PT1和PT2以及分隔器G1和下鼓10b的相互啮合建立了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的基本位置。
所述鼓座17在其0°角位置处具有分隔器G2和通过孔34,在除0°以外的给定角间隔处具有通过孔35、在90°角位置处具有支点PL1,在180°角位置处具有线圈弹簧36和37和在270°角位置处具有支点PL2。图8(b)所示的支点PL1和PL2分别是由包括上凸起PL1a和PL2a、套环PL1b和PL2b和下凸起PL1c和PL2c的销钉构件构成的。下凸起PL1C和PL2C被压入鼓座17,从而使得套环PL1b和PL2b与鼓座17的上表面17a相互啮合。上凸起PL1a和PL2a与在导向环12底部内形成的通孔29和30具有一个给定间隙的相互配合。
套环PL1b、PL2b和分隔器G2的上表面距离鼓座17的上表面17a具有相同的标高。在支点PL1和PL2之间平行于线L1穿过鼓轴11而延伸的线L4规定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的一个旋转轴。所有套环PL1b、PL2b和分隔器G2与导向环12的啮合建立了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
所述下鼓10b的中心轮毂10b-4上安装有板簧38、如从图9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述板簧38包括以一定角间隔经向延伸的4个臂38a、38b,38c和38d。臂38a到38d与鼓座17表面相互啮合以驱动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向下。
如图8(a)所示的线圈弹簧37穿过导向环12的通孔32并驱动下鼓10b围绕线L3逆时针转动。线圈弹簧36驱动导向环12逆时针绕线L4转动。
具有齿轮的螺钉39通过鼓座17的孔34与导向环12的抽头孔31相配合并利用马达41使其运动,从而使下鼓10b的底部10b-3在一端处垂直向上升起。具有齿轮的螺钉40与鼓座17的抽头孔35相配合并利用马达41使其运动,从而使导向环12的底部12b在其一端处垂直向上升起。
在磁记录/再现装置的FF重放模式下,螺钉39如图10所示地向上运动以反抗设置在鼓座17和下鼓10b之间的线圈弹簧37的弹簧力使下鼓10b上升,从而使导带鼓10围绕线L3转动,用于校正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使其和磁带上所记录的磁道相吻合(在后面,这种根据磁带运动速度修改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相对于导向件L的相对角度的控制称作磁道校正)。但是,这种磁道校正使得磁带的下缘与导向件L脱离啮合或使该下缘相对于导向件L被压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螺钉40逆着设置在鼓座17和导向环12之间的线圈弹簧36的弹簧力驱使导向环12向上移动,以使导向环12围绕线L4顺时针旋转从而可以使磁带的下缘沿着导向件L运动(此后,这将被称为导向件校正)。下面将详细讨论所述的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
在记录和正常模式再现期间,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相对鼓座17分别处于所述基本位置。特别是,如图8(a)所示,马达41使螺钉39从从下鼓10b向下运动,并且马达41还使螺钉40从导向环12向下运动。由于板簧38向下驱动导带鼓10,所以导带环12被保持在基本位置内由支点PL1、PL2和分隔器G2所规定的一个平面上。类似的,导带鼓10被保持在基本位置内由支点PT1、PT2和分隔器G1规定的一个平面上。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现装置执行磁道校正,以使磁头通路定向,使和在磁带上记录的磁道相一致并执行导向件校正,以导引磁带的下缘,使和导向环12的导向件L稳定啮合,从而避免了在再现图象中出现噪声带。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可以如图10所示以FF重放模式顺时针旋转,可以相对于鼓轴11与线圈弹簧36和37对称地安排螺钉39和40,以实现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
另外,螺钉39和40两者用同一个马达41驱动,但是它们也可以用分开的马达驱动。然而,如下面将要描述的,由于相对于导向件校正而言,磁头校正具有一个恒定值,所以利用一个马达去驱动螺钉39和40可减少构件成份和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11和12来讨论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之间的关系。
图11是0°-180°的剖面图,它示出了θ1(此后称之为磁道校正角)和θ2(此后称之为导向件校正角)之间的关系。
磁道校正角θ1是一个导向件L和磁头通路Ha和Hb的磁头通路之间的校正角,即,根据磁带移动速度带鼓10将要倾斜于导向环12的角。
如已经解释的,磁道校正使得磁带的下缘离开导向件L或对着导向件L而被压紧。例如,在FF重放模式下,导带鼓10的顺时针旋转将使得磁带的一部份(即在0°角位置处靠近导带鼓10周围表面的部份)从导向件L向上升起,如图11所示,同时使得磁带的一部份(即在180°角位置处靠近导带鼓10周围表面的部份)离开导带鼓10,并向下引出和对着导向件L压紧。
这样,通过使导向环12在与磁道校正相同方向上与鼓座17倾斜一个导向件校正角度θ2,实现了磁带下缘和导向件L的完全一致。
特别是,当同时执行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时,它将使得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与导向件L倾斜角度θ1,而使导向件L与鼓座17倾斜角度θ2,其结果是使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相对于鼓座17倾斜角度θ(=θ1+θ2)。
图12示出了在一测试机N=5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N=5表示在VHS VTR的EP模式下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在EP模式情况下用下多个正常磁带移动速度(即11.12mm/sec)所代表的磁带移动速度(此后称之为多速度),而竖轴代表用度数表示的校正角,符号“X”代表一个标出的导向件校正角θ2,符号“*”代表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之和的角度θ。
该简图示出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的变化与多速度成正比,且θ2/θ1大约为1.8。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现装置被设计成可以在FF重放模式下或在FB重放模式下去实现对鼓组件100的位置控制,而在FF重放模式下和在FB重放模式下不能实现对鼓组件100的位置控制。因此,本申请发明研究了用于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能够实现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并把鼓座17保持在记录和正常重放速度下基本位置内的用于支撑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的支点的配置。
本申请发明在第一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现装置中首先研究了用于导向件校正的支点PL1和PL2的配置。下面参看图13(a)和13(b)来讨论研究结果。为简便起见,图13(a)只示出了用于使支点PL1和PL2的下凸起PL1c和PL2c插入并形成于鼓座17上表面17a的上的多个孔的配置,而省去了其它的成份元件。图13(b)是一个0°-180°的剖面图,该图示出了鼓组件100。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用于磁道校正的支点PT1和PT2沿从90°向270°延伸的线配置。如图13(a)所示,用于插入支点PL1和PL2的下凸起PL1c和PL2c的两列孔42和43形成于鼓座17之内,从而可以有选择地规定在导向件校正中导向环12的旋转轴。在图3(a)中,孔42和43的位置是由距离在180°角方向上在0°角位置处下鼓10b切线的间隔表示的,如在下鼓10b绕带表面10b-1的直径被规定为100%时的百分比所表示的。
图14的表示出了根据支点PL1和PL2的位置和磁带的多速度的结合而输出的再现FM的信号状态。“O”代表FM输出的一个良好信号状态,“X”代表FM输出的一个恶劣信号状态,“△”代表FM输出的较好信号状态。
该表示出了在FF重放模式下在从3到21的多速度范围处在从30%到50%上以及在FB重放模式下在从-3到-21的多速度范围处从66%到70%上获得的FM输出的良好信号状态。图13(b)表示了这些关系,并且示出了支点PL1和PL2最好被设置在范围W1之内,以用于在FF重放模式下规定与导向件校正相关的导向环12的旋转轴,同时它们最好被设置在范围W2之内,以用于在FB重放模式下规定与导向件校正相关的导向环12的旋转轴。因此,为了在高达21的多速度处实现FF重放模式和在高达-21的多速度处实现FB重放模式,就必须在范围W1和W2内规定两个分开的导向环12的旋转轴。
下面参照附图13(b)和15(a)到15(d)来讨论在FF重放模式下旋转轴的范围W1不同于在FB重放模式下旋转轴的范围W2的原因。
图15(a)到15(d)的简要示图示出了图13(b)中支点PT1和PT2以及支点PL1和PL2。图15(a)示出了完全沿着从90°到270°延伸的一条线排列的支点PT1和PT2以及支点PL1和PL2。图15(b)示出了沿着从90°到270°的一条线排列的支点PT1和PT2以及安置在范围W1之内的支点PL1和PL2。图15(c)示出了沿着从90°到270°的一条线排列的支点PT1和PT2以及安置在范围W2之内的支点PL1和PL2。在这些附图中,标号44表示由支点PL1和PL2支撑的导向环12的底部,标号45表示由支点PT1和PT2支撑的下鼓10b的底部。
通常,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期间的磁头的磁头通路和导向环的导向件沿着以给定角度(即在VHS VTR中的5°56′7.4″)相交的两条线延伸,但在该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现装置中,导带鼓10(即由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规定的一个平面)相对于导向环12(即导向件L)的相对角度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被利用磁道校正修改成与在正常重放模式下的角度不同。这样,由导向件L规定的一条线相对于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呈现出一条近似的正弦曲线。
下面来分析经过导向件校正的导向环12的导向件(即缘部份12c)的高度。在下面的讨论中,如图13(b)所示的在角位置90°处从鼓座17的上表面17a到导向环12缘部份12C一部份的距离被规定为导向件L的高度基准值。并且为方便起见,该基准值由在90°角位置处的从鼓座17的上表面17a到导向环12底部44的高度LH1表示。
下面结合图15(a)到15(c)来解释当导向环12接受导向件校正时高度LH1的变化。
在图15(a)中,在正常重放模式下如实线所示导向环12表面44的高度LH1,在FF重放模式下为虚线所示的顺时针旋转的表面44的高度LH1和在FB模式下如点划线所示的逆时针旋转的表面44的高度LH1被置成具有相同的值。
在图15(b)中,在FF反馈模式下如虚线所示的顺时针旋转表面44的高度LH1如实线所示被从在正常重放模式下表面44的高度LH1降低一个距离h2。
在图15(e)中,在FB重主模式下如点划线所示的逆时针旋转的表面44的高度LH1,如实线所示被从在正常重放模式下表面44的高度降低一个距离h3。
可以看到,根据不同于正常重放模式下的FF或FB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支点LP1和PL2由从90°到270°延伸的线的水平位移使得导向环12的高度LH1(即导向件L的高度LH)降低。这就使得由于所述的磁道校正而使导向件L所跟随的正弦曲线的起伏度被吸收,借此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FM输出的信号状态。
如果支点PL1和PL2如图15(d)所示地布置在鼓座17的范围W1和W2之内,将会出现如下情况即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不会获得导向环12高度LH1的上述减少。其原因在于由于在FF重放模式下导向件校正顺时针旋转导向环12,所以导向环12围绕右侧支点PL1和PL2之间延伸的线旋转,借此,而使导向环12的高度增加一个距离h1。对于FB重放模式情况亦是如此。
图16和1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被设计成根据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而使得导向件L的高度LH(即导向环12的高度LH1)减少。
在导向环12和下鼓10b之间设置了四个用于磁道校正的支点:PT1、PT2、PT3和PT4。在FB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导带鼓10围绕在支点PT1和PT2之间延伸的线(垂直于图16的附图)逆时针旋转而实现的,而在FF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导带鼓10围绕在支点PT3和PT4之间延伸的线(垂直于图15的附图)顺时针旋转而实现的。
用于导向件校正的支点PT1和PT2沿着从90°到270°的线配置在鼓座17上,以穿过导向环12支撑下鼓10b。激励器21被安装在导向环12内为0℃角位置处。激励器22被安装在鼓座17内接近0°的位置处。激励器22被安装在鼓座17内接近0°的位置处。激励器46被设置在导向环12内180°角位置处。激励器47被设置在鼓座17内接近180°角位置处。
激励器21顺时针方向驱动下鼓10b,而激励器22顺时针方向驱动导向环12。类似地,激励器46逆时针方向驱动下鼓10b,而激励器47逆时针方向驱动导向件12。提供了用于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的驱动装置以及诸如在图7(b)中所示弹簧23b(为简便起见,在图15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
利用上述配置,利用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使得导向件L的高度LH被减少得低于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的高度。图17(b)示出了如虚线所示的在FF重放模式下顺时针旋转的导向环12表面44的高度被从如图17(a)实线所示的正常重放模式下表面44的高度LH1降低了一个距离h4。图17(c)示出了如点划线所示的在FB重放模式下逆时针旋转的导向环12表面44的高度被从如图17(a)实线所示的表面44的高度LH1降低了一个距离h5。
通过利用用于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的驱动装置的辅助驱动装置使激励器21和46运动以脱离和下鼓10b的底部45的相互啮合,并使所述导带鼓10保持在设置在导向环10上的支点PT1、PT2,PT3和PT4,可以建立起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的基本位置。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是通过控制激励器22和47从鼓座17的上表面17a向其伸出的程度实现的。
图18和19示出了它们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被设计成高精度控制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
用于磁道校正的支点PT1、PT2、PT3和PT4的配置同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因而这里省去对它们的详细解释。
用于导向件校正的4个支点PL1、PL2、PL3和PL4设置在鼓座17之上并穿过导向环12以支撑下鼓10b,在FB重放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一起围绕在支点PL1和PL2之间延伸的线(垂直于图18的画法)逆时针旋转而实现的。在FF重放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一起围绕在支点PL3和PL4之间延伸的线(垂直于图18的画法)顺时针旋转而实现的。激励器21、22、46和47的配置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
因此,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导向件校正使导向件L的高度LH减少得低于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的高度。图19(b)示出了如虚线所示的在FF重放模式下顺时针旋转的导向环12表面44的高度被从如图19(a)实线所示的在正常重放模式下表面44的高度LH1降低了一个距离h6。图19(c)示出了如点划线所示的在FB重放模式下逆时针旋转的导向环12表面44的高度被从如图17(a)实线所示的表面44的高度LH1降低了一个距离h7。
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的基本位置是通过利用用于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的驱动装置的辅助驱动装置使激励器21和46运动,以脱离与下鼓10b的底部45的相互啮合并把导带鼓10保持在设置于导向环12上的支点PT1、PT2、PT3和PT4上来实现的。类似的,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是通过利用用于驱动导带鼓10朝向鼓座17的驱动装置(未示出)的辅助驱动装置使激励器22和47从导向环12的下表面44向下移动,以在设置于鼓座17上的支点PL1、PL2、PL3和PL4上保持下鼓10b的下表面45实现的。
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的支点PL1到PL4和PT1到PT4是如下安置的:即由支点PL1到PL4和PT1到PT4所规定的旋转轴平行于从90°到270°延伸的线配置,但是支点PL1到PL4和支点PT1到PT4可以向下面讨论的那样作另外的配置。
图20(a)到26(b)示出了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规定了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的旋转轴,该旋转轴相对于从90°到270°延伸的线以一个给定角度取向。
图20(a)示出了用于在导向环12上形成磁道校正的支点PT1、PT2和PT3以及用于在鼓座17上形成的导向件校正的支点PL1、PL2和PL3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0(b)是一个简要剖面视图,它示出了沿图20(a)剖面线A-A剖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基本结构。
由导带鼓10,导向环12以及用绕鼓轴11共轴配置的上鼓10a和下鼓10b组成的鼓组件10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所述相同因而这里省略了对它的详细解释。
在导向环12约40°角位置处设置有支点PT1,在约270°角位置处设置有支点PT2,在约140°处的角位置处设置有支点PT3。在支点PT1到PT3上安装有导带鼓10。
在鼓座17大约30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L1,在大约9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L2和在大约24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L3。支点PL1到PL3穿过导向环12以支撑下鼓10b。
在鼓轴11的一个凸缘和鼓座17之间设置有弹簧23,用于驱动导带鼓10朝向鼓座17。弹簧48被设置在鼓轴11和导向环12之间,用于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激励器21、22、46和47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同。
如图21(a)到22所示,在上鼓10a上安装有处于与下鼓10b同轴关系的由鼓轴11通过轴承24和25可旋转支撑的磁头Ha和Hb。鼓马达26包括固定在上鼓10a上的转子26a和安装在鼓轴11上的定子26b。在上鼓10a上,以和安装在下鼓10b上的变压器28相对的关系配置有旋转变压器27,用于在两者之间传递信号。
如图22所示,下鼓10b包括一个环形部份,其上形成有绕带表面10b-1和一个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10b-1直径的小直径表面10b-2以及底部10b-3。所述小直径表面10b-2和导向环12的环形部份12A具有一个给定间隙的相互配合。
在下鼓10b的底部10b-3内的90°到270°角位置处分别形成有通孔10b-6和10b-7。在鼓座17上形成有定位销49和50,这两个定位销49和50以一个给定的间隙插入到通孔10b-6和10b-7之中,以确定下鼓10b相对于鼓座17的相对角位置。
导向环12包括环形部份12a、底部12b和其剖面形状呈刀缘形状的中心开口12d,如图21(a)和图21(b)清楚地示了的那样。鼓轴11在具有一定间隙的情况下被装入中心开口12d,以避免下鼓10b和导向环12偏心。环形部份12a具有一个用作导向件L的缘部份12c,用于导引磁带下缘的运动。
在导向环12底部12b的里面和上面分别形成有在0°角位置处的抽头孔31,在40°角位置处的支点PT1,在90°角位置处的通孔52和55,在140°角位置处的支点PT3。在180°角益处的抽头孔51,在240°角位置处的通孔56,在270°角位置处的通孔53和支点PT2,以及在300°角位置处的通孔54。
支点PT1,PT2和PT3具有相同的从底部12b开始的标高。如图20(a)所示的从支点PT1到支点PT2延伸的线L5和从支点PT3向支点PT2延伸的线L6规定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的旋转轴。所有支点PT1、PT2和PT3以下鼓10b的相互配合建立了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的基本位置。
在鼓座17的上表面内形成有在0°角位置处的抽头孔35和通孔34,在180°角位置处的通孔57和抽头孔58。在鼓座17的上表面内配置有在90°角位置处的支点PL2和定位销49,在270°角位置处的定位销50,在300°角位置处的支点PL1和在240°角位置处的支点PL3。如图21(a)和21(b)所示,利用销构件构成了支点PL1、PL2和PL3,并将这些支点压入到鼓座17之中。支点PL1、PL2和PL3从在导向环12底部12b形成的通孔54、55和56伸出去支撑下鼓10b。
在支点PL1和PL2之间延伸的线L7和在支点PL3和PL2之间延伸的线L8规定了导带鼓10相对于鼓座17的旋转轴。当所有的支点PL1、PL2和与下鼓10b相互啮合时,就建立了导带鼓10相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
如图21(b)和22所示,弹簧保持器59被固定在鼓轴11的底部上,线圈弹簧60和61被设置在弹簧保持器59和鼓座17之间,用于驱动导带鼓10朝向导向环12。线圈弹簧62和63被设置在弹簧保持器59和导向环12之间,用于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
带有齿轮的螺钉39和带有齿轮的螺钉64穿过鼓座17上的通孔34和57与导向环12的抽头孔31和51相配合并利用马达41使其运动,从而使下鼓10b的底部10b-3在其一端处垂直向上升起。带有齿轮的螺钉40和带有齿轮的螺钉65与鼓座17的抽头孔35和58相互配合并利用马达41使其运动,从而导向环12和底部12b在其端处垂直向上升起。
在工作过程中,在FF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如图23(a)所示的向上移动螺钉39从而向上抬高下鼓10b以使导带鼓10围绕线26顺时针旋转,从而对磁头Ha和Hb的由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进行校正以使其和磁带上记录的磁道相一致而实现的。同时通过运动螺钉40从而使导向环12顺时针围绕线L8旋转以执行导向件校正。类似的,如图23(b)所示的在FB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向上移动螺钉64以使下鼓10b相对于导向环12围绕线L5逆时针旋转实现的。同时,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螺钉65向上运动以使导向环12绕线L7逆时针旋转实现的。
在记录和正常再现模式期间,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分别相对于鼓座17和下鼓10b处于基本位置。特别是如图21(a)所示,螺钉39和64被利用马达41从下鼓10b向下运动,螺钉40和65也被利用马达41从导向环12向下运动。由于线圈弹簧60和61向下驱动导带鼓10,所以下鼓10b或导带鼓10保持在由支点PL1、PL2和PL3所规定平面上的基本位置内。类似的,利用线圈弹簧62和63弹簧力的帮助。通过使支点PT1、PT2和PT3的下鼓16b的相互配合建立起导向环12的基本位置。
图24(a)和24(b)示出了螺钉39、64、40和65的驱动机构。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讨论过的,通过磁道校正而使导带鼓10相对于导向环12倾斜的角度相对于通过导向件校正而使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倾斜的角度有一个恒定的关系。这就允许利用一个单个马达41来驱动螺钉39、64、40和65。实际上,如图24(a)所示,马达41输出齿轮41a的旋转通过两个惰轮66和67以第一速率传递给螺钉39和40并通过三个惰轮68、69和70以第二速率传递给螺钉64和65。这就使得在FB重放模式下所有的惰轮和螺钉按着图24(a)箭头所示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螺钉64和65如图24(b)所示以第二速率向上运动,使螺钉39和40以第一速率向下运动,进而根据磁带的移动速度实现磁道校正和导向件校正。
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通过如图21(a)所示地运动螺钉39、40、64和65,使它们与导向环12和下鼓10b脱离啮合,以将下鼓10b保持在由设置在鼓座17上的支点PL1、PL2和PL3规定的一个平面上并建立支点PT1、PT2和PT3与下鼓10b之间的稳定配合把导带鼓10和导向环12保持在一个基本位置内。
支点PT1、PT2和PT3以及支点PL1、PL2和PL3不受上面所描述中的任一个的限制。例如,支点PL1、PL2和PL3可以相对从0°到180°延伸的线正好分别相对于支点PT1、PT2和PT3加以设置。但是也可以把用于磁道校正的支点PT1和PT3加以设置。但是也可以把用于磁道校正的支点PT1和PT3(如图20(a)所示)安排得比用于导向件校正的支点PL1和PL3更远离从90°到270°延伸的线。这是由于导向件L的高度LH被减少得高于在正常重放模式下的高度。
激励器22(即螺钉40)和激励器47(即螺钉65)在第二、三和四实施例中使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旋转,但是它们并不受此限制。如图26(a)所示,激励器22和47还可以穿过导向环12直接作用到下鼓10b上。因此,如图26(b)所示,它们可以从导向环11的上表面悬挂下来以向下牵引导向环12。
参看图27(a)到图30(d),它们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27(d)示出了在用于磁道校正并形成于导向环12上的支点PT1、PT2和PT3和PT4以及用于导向件校正并形成于鼓座17上的支点PL1和PL2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7(b)是一个简要的剖面视图,它取自于图27(a)剖面线A-A,并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基本结构。
鼓组件100通常包括安装在鼓座17上的下鼓10b,安装在鼓座17上的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
在上鼓10a上安装有磁头Ha和Hb,并且该上鼓10a与中间盘构件71由鼓轴11同轴地加以支撑。
在下鼓10b上的4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1、在14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3、在22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4和在320°角位置处形成有支点PT2。在支点PT1、PT2、PT3和PT4上安装有中间盘结构71。
在鼓座17的90°和270°角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支点PL1和PL2,它们穿过下鼓10b去支撑中间盘构件71。如下面将要描述的,支点PL2是利用一个具有给定长度并平行于从0°到180°延伸的线的矩形凸起形成的,并且与支点PL1一起规定了一个平面,用于把中间盘构件71或上鼓10a保持在一个基本位置内。
弹簧23被设置在鼓座17和鼓轴11之间,用于驱动上鼓10a和中间盘构件71朝向鼓座17。弹簧48被设置在鼓轴11和下鼓10b之间,用于驱动下鼓10b朝向中间盘构件71。激励器21、22、46和47与第二到第四实施例相同,特别是,如图27(b)所示,激励器21和46作用于中间盘构件71上,以使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一起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实现磁道校正。类似的,激励器22和47作用于下鼓10b上,以使下鼓10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导向件校正。
下面结合图28(a)到30(b)详细描述第五实施例的结构。
其上安装有磁头Ha和Hb的上鼓10a由鼓轴11通过轴承24和25与中间盘构件71同轴关系地可转动支撑。鼓马达26包括固定于上鼓10a上的转子26a和安装在鼓轴11上的定子26b。在上鼓10a上,设置有与安装在下鼓10b上的变压器28呈相对关系的旋转变压器27,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信号传递。
中间盘构件71具有用于压入鼓轴11的中心孔并具有用于在具有一个很小的缝隙下插入安装在鼓座17上的定位销49和50以确定中间盘构件71相对于鼓座17的相对位置的在90°和270°角位置处的周边部份内形成的通孔71a和71b。
下鼓10b包括其上形成有绕带表面10b-1和导向件L的环形部份,底部10b-3以及其中间呈刀缘形状的中心开口10b-8,如图28(a)和28(b)所清楚表明的那样。鼓轴11在具有一个很少的缝隙的情况下被装入中心开口10b-8,以避免下鼓10b,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不同心。
在下鼓10b的底部10b-3内还形成有在0°角位置处的抽头孔72,在40°角位处的支点PT1,在90°角位置处的通孔74和75,在140°角位置处的支点PT3,在180°角位置处的抽头孔73,在220°角位置处的支点PT4,在270°角位置处的通孔76和矩形开口77,和在320°角位置处的支点PT2。安装在鼓座17上的定位销49和50以一个很小的间隙被插入到通孔75和76中,以确定下鼓10b对于鼓座17的相对角位置。
利用从底部10b-3开始具有相同标高的凸起形成了支点PT1、PT2、PT3和PT4。从支点PT1到PT2延伸的线L9和从PT3到PT4延伸的线L10规定了中间盘构件71或上鼓10a相对于下鼓10b的旋转轴。所有支点PT1、PT2、PT3和PT4与中间盘构件71相互配合建立了上鼓109相对于下鼓10b的基本位置。
鼓座17具有在0°角位置处形成的通孔34和抽头孔35,在90°角位置处设置的支点PL2和定位销49,在180°角位置处形成的通孔57和抽头孔58以及在270°角位置处设置的支点PL2和定位销50。如图28(b)所示,支点PL1是由一个压入到鼓座17内的销构件构成的。如上所述支点PL2是由具有用于形成从0°到180°延伸的一个缘的抽头表面的矩形方块构件构成的。支点PL1和PL2穿过在下鼓10b底部10b-3内形成的通孔74和77支撑中间盘构件71。
从点PL1向支点PL2左端部份PL2L延伸的线L7和从支点PL1向支点PL2右端部份PL2R延伸的线L8规定了中间盘构件71或上鼓10a相对于鼓座17的旋转轴。支点PL1和PL2与下鼓10b的相互配合建立了上鼓10a对于鼓座17的基本位置。
如图28(b)和图29所示,弹簧保持器59被固定在鼓轴11的底部。线圈弹簧60和61被设置在弹簧保持器59和鼓座17之间,用于驱动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9朝向鼓座17。线圈弹簧62和63被设置在弹簧保持器59和下鼓10b之间,用于驱动下鼓10b朝向中间盘构件71。
具有齿轮的螺钉39和64穿过鼓座17上的通孔34和57与下鼓10b的抽头孔72和73啮合,并利用马达使其垂直向上运动,以使中间盘构件71在其一端处被升高。具有齿轮的螺钉40和65与与鼓座17的抽头孔35和58相配合,并利用马达41使其垂直向上运动,以使下鼓10b的底部10b-3在其端部处被升高。
在工作过程中,如图30(a)所示的在FF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螺钉39向上运动以抬高中间盘构件71,从而使中间盘构件71连同上鼓10a一起相对于鼓座10b围绕图29所示之线L10顺时针旋转而实现的。同时,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螺钉40运动以抬高下鼓10b,从而使它围绕L8旋转而实现的。类似的,如图30(b)所示的在FB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螺钉64向上运动以使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相对于下鼓10b围绕L9逆时针旋转而实现的。同时,在FB重放模式下的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螺钉65向上运动,从而使下鼓10b围绕线L7逆时针旋转而实现的。
在记录和正常再现模式期间,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相对于鼓座17处于基本位置内,而下鼓10b相对于中间盘构件71处于基本位置内。特别是,马达41使如图28(a)所示的螺钉39和64从中间盘构件71向下运动,且马达41还使螺钉40和65从下鼓10b向下运动。线圈弹簧60和61向下驱动中间盘构件71和上鼓10a。这样,中间盘构件71或上鼓10a被保持在由支点PL1和PL2规定平面上的基本位置内。类似的,通过利用线圈弹簧62和63弹簧力的帮助使支点PT1、PT2、PT3和PT4与中间盘构件71的相互啮合可以建立下鼓10b的基本位置。用于使螺钉39、64、40和65运动的驱动机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这里省去对它的详细描述。
在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螺钉39、40、64和65被如图28(a)所示的运动以脱离和中间盘构件71及下鼓10b的相互啮合,从而把中间盘构件71(即上鼓10a)保持在由设置在鼓座17上的支点PL1、PL2和PL3所规定的平面上,并建立支点PT1、PT2、PT3和PT4与中间盘构件71的恒定配合。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当把FF和FB重放作为特技放象的例子加以讨论时,本发明在STILL和慢放模式下是很有用的。如从图12看到的,在ST1LL重放模式下,可以将与零(0)多速度对应的角选择为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θ2,而在向后慢放模式下,在从多速度-1到+1范围内的角可以被选作为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所述的多速度不被限定为整数,并且可以是诸如1.2或1.5的具有小数的数。
图31和3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鼓组件100包括上鼓10a、下鼓10b和导向环12。在上鼓10a上形成有一个其直径基本与下鼓10b绕带表面10b-1直径相同的绕带表面10a-1。导向环12接收下鼓10b的小直径部份,且二者之间有一个很小的间隙,用以形成在其上缘上的一个螺旋式导向件12c(L)。中心开口12d形成于导向环12的底部12b上并且有与下鼓10b的中心轮毂10b-4相啮合的刀缘部份12d-1。
在下鼓10b的底部10b-3如图33(a)和33(b)所示安装有耐磨损定位销87a和87b,该两个定位销87a和87b沿从0°到180°延伸的线L2在从90°到270°延伸的线L1两侧彼此相对设置。定位销87a和87b具有分别插入到形成于导向环12底部12b内的椭圆形孔12c-1和圆形孔12c-2的低端部份。定位销87a在从0°到180°的方向上以一个间隙和椭圆孔12c-1相配合并且在从90°到270°方向的移动受到椭圆孔12c-1的限制。定位销87b利用一个装配间隙和圆形孔12c-2相配合。
螺钉84a和84b与形成于鼓座17之内并分别与定位销87a和87b是呈直线排列的螺纹孔相配合并被旋转以垂直向上运动从而向上驱动下鼓10b。特别是,在FF重放模式下,螺钉84a在其上端处向上压紧定位销87a以使下鼓10b的底部10b-3运动,从而使上、下鼓10a和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即鼓组件100)以整个鼓的倾斜校正角θ顺时针旋转,如图38和40所示。类似的,在FB重放模式下,螺钉84b在其端部向上压紧定位销87b,以使鼓组件100逆时针旋转。
即使是在下鼓10b旋转的情况下,在FF和FB重放模式下螺钉84a和84b也不被倾斜,并且这两个螺钉84a和84b被直接与驱动机构150的齿轮组160和161相连接,有关这点将参考图37在后面详细描述。
如图34(a)和34(b)所示,在下鼓10b的底部10b-3内具有耐磨损销88a和88b。它们被设置在跨线L1彼此径向相对并在270°方向上远离L2的位置处。销子88a和88b的下端从底部10b-3中伸出并分别配置在形成于导向环12底部12b内的凹槽12c-3和12c-4之内。凹槽12c-3和12c-4与用于分别与销子88a和88b成一直线插入螺钉85a和85b的螺纹孔相通。在螺钉85a和85b的下端安装有一个凸缘部份,该凸缘部份配置在形成于下鼓17之内的台阶孔78a和78b之内。
螺钉85a和85b具有相同的结构,并利用相同的驱动机构使之垂直运动。例如,如图36(a)所示,螺钉85在其下端处安装有一个与齿轮连接器141相连接的齿轮85a-1,所述齿轮连接器141被设置在台阶孔78a的上部较大直径开孔78a-1之内。齿轮连接器141与装入到台阶孔78a的小直径开孔78a-2中的一个工作轴的上端相连。如图37所示,在操作轴140的下端上安装有一个与驱动机构150的齿轮组160的小齿轮160b相啮合的驱动螺钉齿轮142。
如图36(b)所示,在齿轮连接器141的内壁上形成有齿轮齿,这些齿轮齿具有与螺钉85a的齿轮85a-1相同的模数和相同的齿数。齿轮连接器141的齿轮齿以一个给定间隙与螺钉85a的齿轮85a-1相啮合以允许齿轮连接器141相对于螺钉85a的相对垂直运动、齿轮连接器141的旋转通过驱动螺钉齿轮141和工作轴140使螺钉85a垂直运动。
因此,即使根据螺钉85a旋转导向环12是倾斜的,也可以实现在全部时间内齿轮连接器141的内齿与螺钉85a的齿轮85a-1的啮合。
再回过头来参看图34(a)和34(b),螺钉85a和85b与导向环12相啮合,以向上驱动下鼓10b从而实现磁道校正以校正磁头通路使其与记录在磁带上的磁道相一致。特别是,在FF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螺钉85a向上运动以和装入到下鼓10b的销子88a相互啮合,从而从下鼓10b向下运动导向环12的底部12b,以使导向环12以一个磁道校正角θ1逆时针旋转实现的,如图38和40所示。类似的,在FB重放模式下的磁道校正是通过使在从90°到270°延伸的线的两侧与螺钉85a相对配置的螺钉85b向上运动,以和销子88b相互啮合,从而从下鼓10b向下驱动导向环12的底部12b以使导向环12旋转而实现的。
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导向环12在和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转动的下鼓10b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磁道校正角θ1旋转而实现的。这就为导向环12在角θ2(即导向件校正角)处相对于鼓座17定了向,所述角度θ2等于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和磁道校正角θ1(=θ-θ2)之间的差值。换言之,在FF重放模式下,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顺时针旋转,而在FB重放模式下,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逆时针旋转。
从上面的讨论很明显看出,当输入FF或FB模式时,首先通过根据磁带移动速度使设置在磁带进入侧和磁带离开侧的螺钉84a和84b以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使上鼓和下鼓10a和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旋转,从而为它们在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处相对于鼓座17定向来执行整个鼓倾斜校正。然后,通过使螺钉85a和85b旋转以使导向环12相对下鼓10b倾斜,从而校正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使其和磁带上记录的磁道相一致来实现磁道校正。导向件校正是利用整个鼓倾斜校正和磁道校正的结合来实现的。特别是,导向件校正是通过使上鼓10a和下鼓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进行旋转、而后使导向环12以磁道校正角θ1在和上鼓10a和下鼓10b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导致在导向件校正角θ2处相对于鼓座17为导向环12取向来实现的。这就允许导向环12的导向件L在绕带表面10a-1和10b-1上与磁带的下缘相符合。
在导向环12的底部12b和鼓座17之间,在靠近螺钉85a和85b的地方设置有压缩弹簧89a和89b,用于以一个微弱的弹簧力驱动导向环12朝向下鼓10b。
如图34(b)所示,定位销90a和90b彼此径向相对地沿线L1设置在线L2两侧并通过导向环12的底部12b插入到下鼓10b底部10b-3的周围和鼓座17的周围,以保持下鼓10b对于鼓座17的相对角位置。
在鼓座17的下表面内的沿线L1并在线L2两侧径向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如图34(a)到35(b)所示的台阶孔78c和78d。插入到台阶孔78a和78b中的是具有凸缘的螺钉92a和92b,围绕这些凸缘设置有压缩弹簧91a和91b。压缩弹簧91a和91b的弹簧力强于压缩弹簧89a和89b的弹簧力。螺钉92a和92b的上部螺旋部份通过导向环12与下鼓10b啮合。利用这种配置,压缩弹簧91a和91b驱动上鼓10a和下鼓10b朝向鼓座17。弱压缩弹簧89a和89b以及强压缩弹簧91a和91b彼此相反的作用使得由鼓轴11同轴支撑的上鼓10a和下鼓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倾斜。
下面参考图35(a)和35(b)来描述上鼓10a和下鼓10b连同导向件环12一起围绕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旋转轴的配置。
在鼓座17四周上表面上形成了具有相同标高的支点PL1、PL2、PL3和PL4。支点PL1和PL3如图35(a)所示在线L2两侧与支点L2和L4径向相对,而支点PL1和PL2在线L1两侧与支点PL3和PL4径向相对。支点PL1和PL2规定第一旋转轴,而支点PL3和PL4规定第二旋转轴。
支点PL1-PL4穿过在导向环12度部12b内形成的通孔12c-5到12c-8与下鼓10b底部10b-3的下表面配合。在正常重放模式下,支点PL1到PL4与下鼓10b的底部10b-3相配合。在FF重放模式下,规定第二旋转轴的支点PL3和PL4与底部10b-3配合。在FB重放模式下,规定第一旋转轴的支点PL1和PL2与底部10b-3配合。
另外还可以在下鼓10b底部10b-3的下表面上形成支点PL1到PL4。
在导向环12的四周上部表面上形成具有相同标高的支点PT1、PT2、PT3和PT4。如图35(a)所示,支点PT1和PT3在线L2两侧与支点PT2和PT4径向相对,同时支点PT1和PT2在线L1两侧与支点PT3和PT4径向相对。支点PT1和PT2规定第一旋转轴,而支点PT3和PT4规定第二旋转轴。支点PT1到PT4在径向上置于支点PL1到PL4的外侧。
支点PT1到PT4和下鼓10b底部10b-3的下表面相啮合。在正常重放模式下,支点PT1到PT4与下鼓10b的底部10b-3相啮合,在FF重放模式下,规定第二旋转轴的支点PT3和PT4与底部10b-3相啮合。在FB重放模式下,规定第一旋转轴的支点PT1和PT2和度部10b-3相啮合。
可以在下鼓10b底部10b-3的下表面上另外形成支点PT1到PT4。
下面参考图37和38来描述使螺钉84a和84b转动以使下鼓10b倾斜和使螺钉85a和85b转动以使导向环12倾斜的驱动机构150的结构。在下面的讨论中,虽然如上所述,螺钉84a是由螺钉驱动齿轮142通过齿轮连接器141驱动转动的,但可以看出,螺钉85a等效于驱动螺钉齿轮142所以为简便起见,只示出了螺钉85并加以讨论。
其上安装有驱动机构150的支撑座151被固定在鼓座17的下表面上。第一皮带轮153被安装在安装在支撑座151上的马达152的输出轴上并通过皮带154连接到安装在其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55的一个轴156的螺杆157上。螺杆157和第一螺旋齿轮158相齿合,第一螺旋齿轮158和第二螺旋齿轮159相齿合。第一螺旋齿轮158使和齿轮组160的大齿轮160a相啮合的螺钉84a的齿轮84a0-1和与齿轮组160的小齿轮160b相啮合的螺钉85a的齿轮85a-1旋转。第二螺旋齿轮159使齿轮组161的大齿轮161a相啮合的螺钉84b的齿轮84b-1和与齿轮组161的小齿轮161b相啮合的螺钉85b的齿轮85b-1以和螺钉84a和85a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
连接到第二螺旋齿轮159的齿轮组161通过一个齿轮链使复位齿轮62转动。复位齿轮62的速度减少,从而使得复位齿轮62在从+180°到-180°的范围内转动。
如图38所示,根据马达152的旋转量,分别与齿轮组160和161的大齿轮160a和161a相啮合的螺钉84a和84b使鼓组件100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倾斜。
用于磁道校正并分别与齿轮组160和161的小齿轮160b和161b相啮合的螺钉85a和85b根据马达152的转数提供导向件校正角θ2,该校正角θ1等于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和磁道校正角θ1之间的差值。
注意,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和导向件校正角θ2都有一个静区,在该静区内,即使马达152被通电,也不执行倾斜校正。特别是,在该静区内,磁记录/再现装置处于正常重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螺钉84a和84b以及螺钉85a和85b脱离与下鼓10b的啮合,并且在鼓座17上的支点PL1到PL4和在导向环12上的支点PT1到PT4都对下鼓10b的底部10b-3加以支撑。
第二皮带轮155具有连接到光传感器163的三个扇形荫蔽板155a,光传感器163用于测量马达152的输出轴的转板,并将其变换成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接下来输入给脉冲计数器PC,用于确定上鼓10a,下鼓10b和导向环12是否是以一个目标角旋转。脉冲计数器PC被设置在鼓组件100的外侧。注意,马达152的速度还可以利用来自马达152的FG脉冲进行测量。
在复位齿轮162上安装有半圆形荫蔽板162a。在正常再现模式期间,光传感器164检测荫蔽板162a的边缘以复位脉冲计数器PC。
下面参考图38到40来描述鼓组件100的工作。
图39(a)示出了处于记录和正常重放模式下的鼓组件100。例如,在正常重放模式下,上鼓10a,下鼓10b和导向环12的取向基本上平行于鼓座17。特别是,在鼓座17上形成的支点PL1到PL4和在导向环12上形成的支点PT1到PT4都与下鼓10b的底部10b-3相啮合。在鼓座17内的螺钉84a和84b与图32所示的装到下鼓10b底部10b-3内的定位销87a和87b脱离啮合。在导向环12内的螺钉85a和85b与如图34(b)所示的装入到下鼓10b底部10b-3内的定位销88a和88b脱离啮合。
下鼓10b被强压缩弹簧91a和91b驱动朝向鼓座17。导向环12被弱压缩弹簧89a和89b驱动朝向下鼓10b。这样,下鼓10b和导向环12在一个给定的位置被定向。换言之,下鼓10b和导向环12的垂直中心线与鼓座17成直角地彼此重合。因此,当在正常记录模式下被记录的磁带以相应于正常重放模式的一个给定速度(即在标准VHS VTR下,33.35mm/sec)利用由导向环12的导向件L导引的其下缘移动时,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与磁带上所记录的磁道相一致。
上述在正常重放模式下对上鼓10a,下鼓10b和导向环12的位置控制也可以在记录模式下执行。在这种记录模式下,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被记录。
图39(b)示出了当对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速度移动的磁带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对鼓组件100的位置控制。例如,当从正常重放模式输入FF重放模式时,马达152被接通。从而根据与磁带移动速度相对应的速度使配置在0°一侧的螺钉84a和85a向上运动。安置在180°一侧的螺钉84b和85b同时向下运动以脱离和下鼓10b的啮合。
螺钉84a的向上运动使得销子87a向上抬高从而带动下鼓10b与支点PL1和PL2脱离啮合而与支点PL3和PL4相互啮合。这使得上鼓10a,下鼓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围绕由支点PL3和PL4规定的第二旋转轴逆着压缩弹簧91a和91b的弹簧力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上鼓10a,下鼓10b和导向环12在相对于鼓座17的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处定向,从而使绕带表面10a-1和10b-1的磁带进入部份被向上移动,同时使磁带离开部份向下移动。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是根据磁带移动速度沿如图38所示的曲线确定的。
螺钉85a的向上运动是和螺钉84a的向上运动同时发生的,用于与销子88a相啮合,如图34(b)所示。这将使得从销子88a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使得下鼓10b的底部10b-3与形成于导向环12上的支点PT1和PT2脱离啮合,并与支点PT3和PT4相啮合。这将使得导向环12以磁道校正角θ1围绕由支点PT3和PT4规定的第二旋转轴逆时针旋转并从下鼓10b向下运动。
从上述可以很明显看出,在FF重放模式下,磁道校正是通过使导向环12以与鼓组件100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旋转以移动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使之与磁带上记录的磁道相一致实现的。这同时建立起了导向件校正以相对于鼓座17在导向件校正角θ2(=θ-θ1)处为导向件L定向。
如上所述的利用磁道校正而使鼓组件100的旋转将使得磁带进入侧上的磁带下缘被引入与导向环12的导向件L脱离啮合,并使磁带离开侧上的下缘被压向导向件L。利用导向件校正可以克服这个问题,这样在上鼓10a和下鼓10b的绕带表面10a-1和10b-1上导向件L和磁带的下缘相符合。
图39(c)示出了当对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速度并以与FF重放模式下的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的磁带进行记录和再现对用于对鼓组件100的位置控制。例如,当从正常重放模式输入FB重放模式时,马达152以与在FF重放模式下相反的方向旋转,以根据与在FB重放模式下磁带移动速度相对应的速度使在180°侧配置的螺钉84b和85b向上运动。然后,配置在0°侧的螺钉84a和85a向下移动以和下鼓10b脱离啮合。
螺钉84b的向上运动使销子87b向上抬高从而使下鼓10b与支点PL3和PL4脱离啮合并与PL1和PL2相啮合。这使得上鼓10a,下鼓10b连同导向环12一起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围绕由支点PL1和PL2规定的第一旋转轴逆时针的逆着压缩弹簧91a和91b的弹簧力旋转。螺钉85b的向上运动是和螺钉84b的向上运动同时发生的,用于驱动销子88b,如图34(b)所示。这将使得从销子88b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使得下鼓10b的底部10b-3与在导向环12上形成的支点PT3和PT4脱离啮合并与支点PT1和PT2相啮合。这使得导向环12以如图38和40所示的磁道校正角θ1围绕由支点PT1和PT2规定的第一旋转轴逆时针旋转,并从下鼓10b向下运动。这同时实现了导向件校正,以相对于鼓座17在导向件校正角θ2处为导向环12的导向件L定向。
图40示出了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磁道校正角θ1和导向件校正角θ2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是通过使螺钉84a或84b旋转以和鼓座17相啮合,从而使鼓组件100(即上,下鼓10a和10b以及导向环12)相对于鼓座17倾斜而提供的。
磁道校正角θ1是通过使螺钉85a或85b旋转以和导向环12相啮合,从而校正导向环12的导向件L和磁头Ha和Hb的磁头通路之间的角度并以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在和鼓组件100倾斜相反的方向上使导向环12倾斜提供的。
在保持用于鼓组件100的磁道校正的同时,导向件校正角θ2使导向环12倾斜,以在导向件L之后的磁带进入侧(即接近0°)和磁带离开侧(即接近180°)具有磁带缘部份。如已描述的,导向件校正角θ2是通过从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中减去磁道校正角θ1(即:θ2=θ-θ1)而获得的。注意,整个鼓倾斜校正角θ大于磁道校正角θ1(即:θ>θ1),该校正角θ是通过驱动螺钉齿轮160对于161的齿轮比确定的。
上述六个实施例可以被用于确实不需要FB重放模式的VTR。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化驱动机构150的结构。另外,它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将在导向环11和鼓座17上的第一和第二旋转轴规定得基本上平行于从90°到270°延伸的线L1。
根据最佳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及对所示实施例的修改,这些修改可以被实施而又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规定的本发明的原理。

Claims (20)

1.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一个包括有一个鼓轴支撑的上鼓部份和下鼓部份的导带鼓,在支鼓部份上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以围绕所述鼓轴沿给定的磁头通路旋转,用于经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在或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或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动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导向件,用于导引缠绕在所述导带鼓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的基准缘并使其在给定方向移动;
鼓座、用于同轴地支撑所述导带鼓和所述导向件;
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磁带的给定速度校正由磁头的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在相对于磁带基准缘的一个给定角度处为磁头轨迹平面定向;
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以使所述导向件在所述导带鼓的给定绕带表面上和磁带的基准缘部份相互啮合;
第一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把所述磁头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所述导向件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内;和
第二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把所述的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内。
2.如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导带鼓的下鼓部份包括一个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一个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部份,另外还包括一个导向环,该导向环包括一个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份,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在其中以一个给定的间隙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同于在一个缘处规定所述导向件,所述导向环由鼓轴与上鼓和下鼓同轴地可旋转支撑。
3.如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在所述导带鼓的磁带进入侧和磁带离开侧上在通过鼓轴和所述导带鼓绕带表面中心部份延伸的线两侧径向相对配置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彼此反向作用,当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处于不起作用状态时,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被保持在给定的基本位置内,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被保持在给定的基本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2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环和鼓座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支点,用于规定第一旋转轴,下鼓绕该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鼓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下鼓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鼓座和所述导向环之间的第三和第四支点,用于规定第二旋转轴,所述导向环绕该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导向环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支点以及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导向环之间远离从第一支点间第二支点延伸的线的位置处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给定间隙的第一分隔器,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导带鼓朝向所述的鼓座,所述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三和第四支点以及设置在导向环和所述鼓座之间远离从第三支点向第四支点延伸的线的位置处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给定间隙的第二分隔器,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鼓朝向所述鼓座。
5.如权利要求4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与在所述导向环底部份形成的第一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一螺钉,用于在所述下鼓底部份的一端处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与在鼓座内形成的第二轴头孔相啮合的第二螺钉,用于在所述导向环底部份的一端处进行驱动。
6.如权利要求2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所述下鼓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下鼓相对于所述导向环围绕这两个轴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使所述下鼓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鼓座之间并穿过所述导向环底部份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所述下鼓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带鼓朝向所述鼓座,包括第三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四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2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以及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7.如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与在所述导向环底部份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在其一端处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份,所述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包括与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三和第四螺钉。用于在其一端处驱动所述导向环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6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与在所述导向环底部份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在其一端处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所述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包括与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三和第四螺钉,用于在其一端处驱动所述导向环的底部份。
9.如权利要求6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与在鼓座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相啮合并在它们的端部处穿过所述导向环底部份的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份,所述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包括与在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相啮合并牵引所述导向环的底部份朝向所述鼓座的第三和第四螺钉。
10.如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在所述下鼓上形成有一个绕着表面和一个从绕带表面伸出的缘部份以规定所述导向件,还包括一个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并以一个给定间隙与所述下鼓内壁相啮合的中间构件,所述下鼓具有在鼓轴上同轴设置的中心部份。
11.如权利要求10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个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下鼓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鼓朝向所述的中间构件,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的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的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的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并穿过所述下鼓底部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个轴相对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导带鼓朝向所述的鼓座,包括第三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的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器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四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的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以及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位置保持装置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以及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和在下鼓底部份内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螺钉,用于在其端部处驱动所述中间构件,所述第三和第四旋转装置包括在所述鼓座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抽头孔相啮合的第三和第四螺钉,用于在其端部处驱动所述下鼓的底部份。
13.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一个可围绕鼓轴旋转并安装有一个磁头的上鼓,所述磁头可沿一给定磁头通路旋转以与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的下鼓,所述下鼓包括一个底部份和一个环形部份,在该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一个在绕带表面下形成的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表面;
一个导向环,包括一个其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形部份和一个底部份,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在其中以一个给定的间隙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以规定磁带基准缘的导引运动,
用于支撑所述下鼓的鼓座;
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磁带的给定速度校正由磁头的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在一个给定角度处相对于磁带基准缘为磁头轨迹平面定向;和
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使导向件与在所述下鼓给定绕带表面上的磁带基准缘部份相啮合,
其中,所述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下鼓之间的至少两上支点,用于规定第一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导向环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的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下鼓之间并穿过所述导向环的至少两个支点,用于规定第二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下鼓朝向所述鼓座,还包括经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
14.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可围绕鼓轴旋转并安装有一个磁头的上鼓,所述磁头可沿一个所述磁头可沿一个给定的磁头通路旋转,以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下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同轴支撑的下鼓,所述下鼓包括一个底部份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并在绕带表面下形成有一个其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直径的小直径表面,
导向环,包括一个其直径大于下鼓绕带表面直径的环形部份和底部份,所述导向环的环形部份在其中利用一个给定间隙接收下鼓的小直径部份;以规定磁带基准缘的导引运动;
用于支撑所述下鼓的鼓座;
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由磁头的磁头通路所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在相对于磁带基准缘给定的角度处为磁头轨迹平面定向;和
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使所述导向件在给定的所述下鼓的绕带表面上与磁带的基准缘部份相啮合,
其中,所述的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和所述下鼓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导向环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环朝向所述下鼓,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的下鼓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鼓座之间并穿过所述导向环底部份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以规定第三第四旋转轴,所述下鼓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下鼓朝向所述鼓座,包括第三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四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下鼓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4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支点被安置在相对于垂直所述鼓轴并穿过所述下鼓绕带表面中心部分延伸的线径向方向上第五和第六支点的外侧。
16.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可围绕鼓轴旋转并在其上安装有一个磁头的上鼓,所述磁头可沿一个给定磁头通路旋转以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下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正常连动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下鼓,包括一个底部份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在绕带表面下形成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导引磁带基准缘的运动;
一个中间构件,由鼓轴和所述上鼓同轴支撑,并与所述下鼓的内壁相啮合;
鼓座,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构件;
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由磁头的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在相对于磁带基准缘的给定角度处为磁头轨迹平面定向;和
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以使所述导向件在所述下鼓的给定绕带表面上与磁带基准缘部份相啮合,
其中,所述的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和下鼓之间的至少两个支点,用于规定第一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下鼓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鼓朝向所述中间构件,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鼓座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并穿过所述下鼓的至少两个支点,用于规定第二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该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中间构件朝向所述鼓座,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
17.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一个可围绕鼓轴旋转并在其上安装有一个磁头的上鼓,所述磁头可沿一个给定磁头通路旋转,以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下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方式是指在和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下鼓,包括一个底部份和一个环形部份,在所述环形部份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且在绕带表面下形成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导引磁带基准缘的运动;
中间构件,由鼓轴和所述上鼓同轴支撑并与所述下鼓的内壁相啮合;
鼓座,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构件;
磁头轨迹平面校正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根据给定的磁带速度校正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的角度,以使磁头通路和磁带上形成的斜向磁道相一致;和
导向件校正装置,用于校正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的角度,从而使得所述导向件在所述下鼓给定绕带表面上与磁带基准缘部份相啮合,
其中,所述磁头通路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鼓和所述中间构件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点,用于规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个轴相对于所述下鼓旋转,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鼓朝向所述中间构件,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二支点规定的第一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一和第三支点规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和
其中,所述导向件校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鼓座和所述中间构件并穿过所述下鼓底部份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支点,用于规定第三和第四旋转轴,所述中间构件围绕这两上轴相对于所述鼓座旋转,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鼓和所述中间间构件朝向鼓座,包括第三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五支点规定的第三旋转轴旋转,还包括第四旋转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构件逆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围绕由第四和第六支点规定的第四旋转轴旋转。
18.如权利要求17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支点被设置在相对于垂直于鼓轴并穿过所述下鼓绕带表面中心部份延伸的线在径向方向上的第五和第六支点的外侧。
19.一种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由鼓轴支撑的上鼓,在所述上鼓上安装有一个磁头,该磁头可围绕鼓轴沿给定磁头通路旋转,以利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在和从一个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正常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指在和从以不同于正常速度的给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数据;
由鼓轴与所述上鼓共轴支撑的下鼓,在所述下鼓上形成有一个绕带表面和一个小直径表面,所述绕带表面具有第一端部份和在磁带移动方向上与该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部份,在绕带表面下边形成的所述小直径表面的直径小于绕带表面的直径;
导向环,包括利用一个给定间隙装入所述下鼓小直径部份的环形部份,在所述导向环上形成有一个导向件,用于导引磁带基准级部份沿所述下鼓绕带表面移动;
鼓座,用于支撑所述的上鼓和下鼓以及所述的导向环;
第一倾斜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使所述的上鼓和下鼓以及导向环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角度相对于所述鼓座倾斜;和
第二倾斜装置,用于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使所述导向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第二角度倾斜,以在第二角度处为由磁头的磁头通路规定的磁头轨迹平面相对于导向环取向,以及在作为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差值的第三角度处为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取向,从而使所述导向件在所述下鼓给定绕带表面上与磁带的基准缘部份相啮合。
20.如权利要求19的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保持装置及第二位置保持装置,所述第一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将所述磁头的磁头通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内,所述第二位置保持装置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将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鼓座保持在一个给定的基本位置处。
CNB961060034A 1995-02-28 1996-02-28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23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6861/95 1995-02-28
JP66861/1995 1995-02-28
JP7066861A JP2811654B2 (ja) 1995-01-31 1995-02-28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75A true CN1141475A (zh) 1997-01-29
CN1152370C CN1152370C (zh) 2004-06-02

Family

ID=1332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600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2370C (zh) 1995-02-28 1996-02-28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42456A (zh)
EP (1) EP0730270B1 (zh)
KR (1) KR100206632B1 (zh)
CN (1) CN1152370C (zh)
DE (1) DE69623151T2 (zh)
MY (1) MY1126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7747B2 (ja) * 1996-04-17 1999-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加熱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JPH1049942A (ja) * 1996-07-31 1998-02-2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222569A (ja) * 2004-02-03 2005-08-18 Hitachi Ltd 回転磁気ヘッドドラム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10102875B1 (en) * 2017-07-31 2018-10-1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ervo pattern for precise tracking in optical tap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7869A (en) * 1967-03-07 1971-03-0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head inclination and height-adjusting means
US3697676A (en) * 1971-06-08 1972-10-10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Head-to-tape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AT339392B (de) * 1974-06-27 1977-10-10 Grundig Emv Bandfuhrungsvorrichtung
DE3217762A1 (de) * 1982-05-12 1983-12-01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Fuehrungsanordnung fuer ein magnetband
JPS5984369A (ja) * 1982-11-05 1984-05-16 Sharp Corp ビデオテ−プ記録/再生装置の回転ドラム装置
KR930001876B1 (ko) * 1983-01-07 1993-03-18 도이체 톰손-브란트 게엠베하 비디오 레코더의 테이프 주행장치
JPS60142847U (ja) * 1984-03-05 1985-09-2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磁気テ−プ記録再生装置
ZA858313B (en) * 1984-11-09 1986-09-24 Cuisinarts Inc Safety switch
JPS61273713A (ja) * 1985-05-29 1986-12-04 Hitachi Ltd 回転ヘツド装置用ドラム
JPS6334126A (ja) * 1986-07-28 1988-02-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ツク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型
WO1988009550A1 (fr) * 1987-05-22 1988-12-01 Kudelski Sa Fabrique D'enregistreurs Nagra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magnetique ou autre a tete ou tetes graveuses tournantes
DE3805436A1 (de) * 1988-02-22 1989-08-31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wiedergabe von datensignalen
US5003424A (en) * 1988-11-21 1991-03-26 Datatape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he helix angle of magnetic tape relative to a rotary head scanner
US5504642A (en) * 1991-11-25 1996-04-0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agneti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a locus plane of rotary heads tiltable with respect to a lower drum
EP0589726B1 (en) * 1992-09-24 1999-11-24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agneti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033409B2 (ja) * 1992-09-24 2000-04-1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556286B2 (ja) * 1993-03-09 1996-11-2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858627B2 (ja) * 1994-03-07 1999-02-1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30270A2 (en) 1996-09-04
EP0730270B1 (en) 2002-08-28
KR100206632B1 (ko) 1999-07-01
MY112636A (en) 2001-07-31
DE69623151T2 (de) 2003-05-08
CN1152370C (zh) 2004-06-02
EP0730270A3 (en) 1998-02-11
DE69623151D1 (de) 2002-10-02
US5742456A (en) 1998-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912C (zh) 光记录介质
CN1308938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05793A (zh) 记录媒质和再现装置
CN1838277A (zh) 光拾取装置
CN1251189C (zh) 光盘控制器和使用该光盘控制器的光盘设备
CN1956290A (zh) 主轴电动机以及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
CN1292419C (zh) 光学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装置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152370C (zh) 具有用于导带磁鼓的定位机构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CN1466754A (zh) 光盘装置
CN1034033C (zh) 旋转磁头动态磁迹跟踪装置
CN1297988C (zh) 盘盒、盘记录介质装置和盘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CN1198830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225829C (zh) 内转子电动机及磁盘装置
CN1112691C (zh) 一种磁性录放装置
CN1178217C (zh) 光记录/再现设备,光旋转记录介质及该设备设计方法
CN1308958C (zh) 磁带盒的控带盘
CN1542780A (zh) 信息载体设备和信息载体偏心校正方法
CN1232961C (zh) 光学头的驱动方法、光学头及光盘装置
CN1305067C (zh) 数据记录/重放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CN1067793C (zh) 具有导带鼓定位机构的磁性记录/重放设备
CN1106639C (zh) 具有用于动态跟踪的倾斜磁鼓的磁记录/重放装置
CN11691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37542C (zh) 盘盒、盘片记录介质装置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15683C (zh) 磁记录/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