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303A -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303A
CN114122303A CN202111424336.7A CN202111424336A CN114122303A CN 114122303 A CN114122303 A CN 114122303A CN 202111424336 A CN202111424336 A CN 202111424336A CN 114122303 A CN114122303 A CN 114122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heat sink
photoelectric
adhesive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43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奕宏
方明登
秦超
尹国伟
韩宁宁
庄庆波
刘瑶林
张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43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散热片置于面板的上方,且散热片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隙,面板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散热片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一弧面部分;旋转面板,使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并与第一平面部分远离第一弧面部分的边沿贴合;沿第一直线方向挤压面板的第一部分,使面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平面部分全部贴合;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散热片的方向挤压面板的第二部分,使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本申请用于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能够提高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显示面板得到了急速发展,且随着人们对显示面板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工况越来越复杂,显示面板上附属的芯片的功耗也越来越大,由此对显示面板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通常是将散热片贴于显示面板的背后,以将显示面板上附属的芯片所产生的的热量能够较快的散掉。
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面板和曲面显示面板,其中曲面显示面板一般是由曲面屏通过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来实现,曲面屏是一种采用柔性塑料制造的显示屏,弹性好,不易破碎,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视机、智能眼镜等设备上。
在现有的对散热片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的贴膜机中,一般用于将平面显示面板和散热片进行贴合的贴膜机,对于曲面的显示面板与曲面的散热片的贴合质量会不佳,主要表现为曲面显示面板的弯曲部分与曲面散热片的弯曲部分的贴合质量不佳,容易出现较多气泡,使得曲面显示面板与曲面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从而降低了热量的传导效率,使得曲面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能够提高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且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面板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散热片包括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一弧面部分;
旋转所述面板,使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并与所述散热片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边沿贴合;
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散热片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全部贴合;
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片和面板贴合之前,散热片置于面板的上方,且散热片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散热片和面板之间在进行贴合动作之前已有部分贴合,避免因此而影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质量。在对散热片和面板进行贴合时,先将面板进行旋转,使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以使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可以先于和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远离第一弧面部分的边沿贴合,作为面板与散热片的起始贴合端,然后沿第一直线方向A,将面板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平面部分逐渐进行挤压贴合,直至面板的第一部分与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的整体贴合,然后旋转散热片,将面板的第二部分向第一弧面部分靠近并与第一弧面部分逐渐挤压贴合,使得面板在与第散热片的贴合过程中能够逐渐将气体排出,减小了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质量。
并且,面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一弧面部分相贴合时,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弧面部分的第二贴合结构来实现。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贴合步骤:第一贴合滚轮停止贴合动作,第一贴合滚轮从贴合位置移开,第二贴合结构移动靠近面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一弧面部分要贴合的位置,然后第二贴合结构沿第一弧面部分的弧面进行移动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弧面部分。而本实施例只需通过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沿方向移动第一贴合滚轮以及沿第一直线方向移动承载面板的第一治具,即可实现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简化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工艺流程,提高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所述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在所述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一平面部分至水平状态,继续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弧面部分远离所述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平面部分,在所述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由此,可使得第二弧面部分与面板的贴合具有较少的气泡产生,提高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边沿所述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有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散热片的第二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一边依次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和第三平面部分,所述第三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相互平行,在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四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四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三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所述第三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五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由此,在面板的第四部分与第二弧面部分贴合的过程中,能够将面板的第四部分与第二弧面部分之间的气体排出,可有效减小面板的第四部分与第二弧面部分之间的气泡数量,提高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质量。同样的,面板的第五部分与第三平面部分的贴合方式也会减小面板的第五部分与第三平面部分之间的气泡数量,进一步提高了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相比于在具有弧面的散热片上贴附光电胶,平面的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过程中不需要面板进行旋转,贴合路径简单,使得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工艺简单易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面板置于所述光电胶的上方,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之间具有间隙;
旋转所述光电胶,使所述光电胶的第一边抬起并与所述面板的第一边贴合;
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将所述光电胶与所述面板逐渐挤压贴合,直至所述光电胶的第二边与所述面板的第二边完全贴合,所述光电胶的第一边与所述光电胶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面板的第一边和所述面板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对设置。
由此,光电胶与面板的贴合,能够以光电胶的第一边和面板的第一边的贴合为起始贴合端,沿第一直线方向逐渐进行贴合,从而能够在光电胶与面板的贴合过程中将光电胶与面板之间的气体排出,减小了气泡的产生,提高了光电胶与面板的贴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光电胶进行上料、清洁,所述面板进行上料;
将所述光电胶上的保护膜撕掉,将所述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将所述光电胶向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将所述面板向所述光电胶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面板进行清洁。
由此,可保持面板上要与光电胶相贴合的一面的干净,防止面板上要与光电胶相贴合的一面上粘有污染物而影响光电胶与面板的贴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光电胶之后,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若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的贴合质量检测合格,则将所述光电胶的表面上的基膜撕掉。
由此,在面板与散热片贴合之前对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撕除光电胶表面的基膜,可防止进行不必要的工艺操作,节省了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散热片上的保护膜撕掉,将所述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将所述散热片向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散热片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散热片进行清洁,将所述面板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面板进行清洁。
由此,可防止灰尘等污染物对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质量的影响,提高了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散热片和所述面板贴合完成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面板与所述散热片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由此,可防止因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不合格而影响面板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流程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流程图之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示意图之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散热片的贴合动作示意图之四;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的第四部分与散热片的第二弧面部分和面板的第五部分与散热片的第三平面部分的贴合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之前的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光电胶的贴合动作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光电胶的具体贴合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光电胶贴合之前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光电胶贴合之后的检测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之前的撕膜、清洁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完成之后的检测流程图之一;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完成之后的检测流程图之二;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完成之后的检测流程图之三;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与散热片贴合完成之后的检测流程图之四;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光电胶和散热片贴合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板;11-面板的第一部分;12-面板的第二部分;13-面板的第三部分;14-面板的第四部分;15-面板的第五部分;16-面板的第一边;17-面板的第二边;
2-散热片;21-第一平面部分;22-第一弧面部分;23-第二平面部分;24-第二弧面部分;25-第三平面部分;
3-光电胶;31-光电胶的第一边;32-光电胶的第二边;
4a-第一治具;4b-第二治具;4c-第三治具;4d-第四治具;4e-第一水平治具;4f-第二水平治具;
5a-第一贴合滚轮;5b-第二贴合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显示面板得到了急速发展,且随着人们对显示面板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工况越来越复杂,显示面板上附属的芯片的功耗也越来越大,由此对显示面板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通常是将散热片贴于显示面板的背后,以将显示面板上附属的芯片所产生的的热量能够较快的散掉。
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面板和曲面显示面板,其中曲面显示面板一般是由曲面屏通过OLED面板来实现,曲面屏是一种采用柔性塑料制造的显示屏,弹性好,不易破碎,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视机、智能眼镜等设备上。
在现有的对散热片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的贴膜机中,贴膜机通常分为能够贴合平面显示面板的贴膜机和能够贴合曲面显示面板的贴膜机,一般用于将平面显示面板和散热片进行贴合的贴膜机,对于曲面的显示面板与曲面的散热片的贴合质量会不佳,主要表现为曲面显示面板的弯曲部分与曲面散热片的弯曲部分的贴合质量不佳,容易出现较多气泡,使得曲面显示面板与曲面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从而降低了热量的传导效率,使得曲面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不佳。
或者贴膜机是用于将曲面的显示面板与曲面的散热片进行贴合的,但相比于贴合平面显示面板和散热片的贴膜机需要额外设置贴合弯曲部分的机构,相应的贴合工艺上也会增加贴合平面部分的机构停止贴合、避让贴合弯曲部分的机构和贴合弯曲部分的机构开始贴合的工艺,造成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散热片的贴合工艺复杂,贴合效率不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能够提高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质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散热片可以具有一定的硬度,且可以是平整的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弯曲部的薄板状结构,面板可以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如柔性面板,且面板在未与散热片贴合之前处于伸展状态;当然,也可以是散热片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如柔性散热片,面板的硬度较大,不能进行弯折,如屏幕保护板,那么为将软硬程度不同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具有较高的贴合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
以下以散热片的硬度较大,面板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面板1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如图1中A所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散热片2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A依次设置的第一平面部分21和第一弧面部分22。
那么如图2和图3所示,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散热片置于面板的上方,且散热片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隙。
在散热片2置于面板1的上方之前,散热片2和面板1可通过上料结构进行上料,并搬运至可以承载面板1和散热片2的治具上。具体地,如图1所示,面板1可以承载固定于第一治具4a上,散热片2可以承载固定于第二治具4b上,且第二治具4b位于第一治具4a的上方,第二治具4b与第一治具4a之间具有间隙。其中,面板1通过搬运机械臂位于第一治具4a上,散热片2可以通过搬运机械臂置于第二治具4b上,且第二治具4b滑动连接在导轨上,使第二治具4b能够携带面板1移动至位于第一治具4a上的散热片2的正下方,且散热片2和面板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在面板1移动至散热片2的正下方之前,还需要通过定位装置进行拍照定位,对散热片2进行拍照定位,如工业相机对面板1的进行拍照对位,以便能够准确将面板1移动至散热片2的正下方。
由此,面板1通过第一治具4a移动能够位于散热片2的下方,以使面板1能够向上靠近散热片2并与散热片2贴合。且散热片2与面板1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散热片2和面板1在进行贴合动作之前已有部分贴合,避免因此而影响散热片2和面板1的贴合质量。
当然,也可以是面板1位于第二治具4b上,散热片2位于第一治具4a上,此时,面板1可以位于散热片2的正上方,然后可将面板1向下压合于散热片2上。
S20、旋转面板,使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并与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远离第一弧面部分的边沿贴合。
由此,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可以先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沿贴合,能够以该位置为起始逐渐进行贴合,从而能够在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过程中将面板1与散热片2之间的气体排出,减小了气泡的产生,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其中,承载面板1的第一治具4a可以连接有支架,第一治具4a上靠近面板的第二部分12的一端与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第一治具4a靠近面板的第一部分11的一端连接有顶升机构的输出端,顶升机构的输出端伸长或者缩短带动第一治具4a靠近面板的第一部分11的一端绕转轴转动,从而能够使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升起或者下降。顶升机构可以由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可以是电机和丝杆的组合结构,也可以是气缸。
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后,此时,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悬空于第一治具4a的外侧,可通过第一贴合滚轮5a将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向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沿挤压并贴合在一起。第一贴合滚轮5a可以连接有气缸的伸缩臂,气缸的伸缩臂伸长或者收缩可使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方向上升或者下降,以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挤压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贴合滚轮5a固定于支架上,且能够和第一治具4a一起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支架滑动连接有线性马达,支架能够带动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沿Y轴在线性马达上移动,以使面板1与散热片2在贴合的过程中,第一治具4a和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治具4a远离转轴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承载面板1的第一水平治具4e,即第一水平治具4e靠近第一治具4a能够抬起的一端设置,且第一水平治具4e用于承载面板1的承载面和第一治具4a用于承载面板1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水平治具4e和第一治具4a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贴合滚轮5a可以位于间隙的下方,且第一水平治具4e与线性马达连接,能够在线性马达上向远离或者靠近第一治具4a的方向移动,由此,当第一水平治具4e沿Y轴向远离第一治具4a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水平治具4e和第一治具4a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间隙,以防止第一贴合滚轮5a升起时与第一贴合滚轮5a产生干涉。由此,可将面板1的一部分放置于第一水平治具4e的承载面上,另一部分放置于第一治具4a的承载面上,以防止在撕取面板1的表面上的保护膜时使面板1形成褶皱;且当第一治具4a的一端被抬起时,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能够随着一起被抬起,面板1位于第一水平治具4e上的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此时第一水平治具4e可以沿Y轴向远离第一治具4a的方向移动,第一贴合滚轮5a升起,即可将面板1上处于悬空状态的部分挤压贴合在散热片2上,使得该贴合动作简单易实现。
S30、沿第一直线方向挤压面板的第一部分,使面板的第一部分与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全部贴合。
由此,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先贴合完成,相较于面板1与散热片2的第一弧面部分22先贴合,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贴合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在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沿的贴合完成后,面板的第一部分11和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可以以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沿的贴合为贴合起始端,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同时第一治具4a减小对面板1的吸附力,使面板1能够在与散热片2的逐渐贴合过程中逐渐脱离第一治具4a的吸附束缚,从而能够使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逐渐贴合,直至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全部贴合完成,有效减小了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之间的气泡数量,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同时在面板的第一部分11和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贴合过程中,第一治具4a对面板1具有较小的吸附力,还能够使面板1在与散热片2的贴合过程中,面板1待贴合的部分始终处于伸展状态,防止了面板1在与散热片2贴合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S40、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散热片的方向挤压面板的第二部分,使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在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贴合完成后,第一贴合滚轮5a位于散热片2的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缘处,为将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散热片2的第一弧面部分22相贴合,可以将第二治具4b连接有翻转轴,翻转轴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由此驱动装置驱动翻转轴旋转能够带动第二治具4b沿第一旋转方向M(如图1中M所示的方向)或者第二旋转方向(如图1中N所示的方向)旋转。
当第二治具4b承载着散热片2通过翻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时,第一治具4a沿Y轴(即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第一贴合滚轮5a只需沿Z轴移动,将面板的第二部分12向着第一弧面部分22的方向挤压,以使面板的第二部分12逐渐与第一弧面部分22挤压贴合。且第一贴合滚轮5a在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第一贴合滚轮5a对第一弧面部分22的挤压贴合力能够沿第一弧面部分22的径向方向,由此,用最小的挤压贴合力就能够将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贴合。
上述,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散热片2,使得第一弧面部分22能够从靠近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一侧向远离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一侧逐渐与面板的第二部分12进行挤压贴合,防止了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的贴合出现较多的气泡,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片2和面板1贴合之前,散热片2置于面板1的上方,且散热片2与面板1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散热片2和面板1之间在进行贴合动作之前已有部分贴合,避免因此而影响散热片2和面板1的贴合质量。在对散热片2和面板1进行贴合时,先将面板1进行旋转,使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以使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可以先于和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沿贴合,作为面板1与散热片2的起始贴合端,然后沿第一直线方向A,将面板的第一部分11和第一平面部分21逐渐进行挤压贴合,直至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整体贴合,然后旋转散热片2,将面板的第二部分12向第一弧面部分22靠近并与第一弧面部分22逐渐挤压贴合,使得面板1在与第散热片2的贴合过程中能够逐渐将气体排出,减小了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并且,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相贴合时,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能够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二部分12和第一弧面部分22的第二贴合结构来实现。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贴合步骤:第一贴合滚轮5a停止贴合动作,第一贴合滚轮5a从贴合位置移开,第二贴合结构移动靠近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要贴合的位置,然后第二贴合结构沿第一弧面部分22的弧面进行移动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二部分12和第一弧面部分22。而本实施例只需通过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散热片2、沿Z方向移动第一贴合滚轮5a以及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承载面板1的第一治具4a,即可实现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简化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工艺流程,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远离面板的第二部分12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24,如此,在步骤S40完成后,如图5和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a、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使第一平面部分至水平状态,继续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散热片的方向挤压面板的第三部分,使面板的第三部分逐渐与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由此,可使得第二弧面部分24与面板1的贴合具有较少的气泡产生,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具体地,在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贴合完成之后,沿与第一旋转方向M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N旋转第二治具4b,使散热片2能够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方向下降,第一治具4a带动第一贴合滚轮5a沿Y轴方向(即与第一直线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位于起始贴合的位置,使得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位于第二弧面部分24靠近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边缘处,然后继续沿第二旋转方向N旋转散热片2,此时,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方向移动,将面板的第三部分13向靠近第二弧面部分24的方向挤压,以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使第二弧面部分24从靠近第一平面部分21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平面部分21的一侧逐渐与面板的第三部分13挤压贴合。
由此,散热片2沿第二旋转方向N旋转、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移动、第一治具4a沿Y轴方向移动,散热片2、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只执行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动作,易于控制;并且散热片2、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可以同时执行各自的移动动作,减小了第二弧面部分24等待贴合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另外,在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弧面部分24贴合的过程中,沿第二旋转方向N旋转散热片2,第一贴合滚轮5a对第二弧面部分24的挤压贴合力能够始终沿第二弧面部分24的径向方向,由此,第一贴合滚轮5a用最小的挤压贴合力就能够将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弧面部分24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面板的第二部分12远离第一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第一弧面部分22远离散热片2的第一平面部分21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平面部分23,如此,在步骤S40完成后,如图8和图9所示,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b、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使第二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第二平面部分与面板的第三部分沿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由此,将第二平面部分23与面板1沿第一直线方向A逐渐挤压贴合,可将第二平面部分23与面板1之间的气体排出,可有效减小第二平面部分23与面板1之间的气泡数量,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具体地,在面板1与第一弧面部分22贴合完成后,第一贴合滚轮5a位于第二平面部分23靠近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缘处,此时,第二平面部分23若处于水平状态,则第一贴合滚轮5a可继续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将面板的第三部分13向第二平面部分23的方向挤压,以使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平面部分23进行挤压贴合;若第二平面部分23未处于水平状态,则可继续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承载有散热片2的第二治具4b,直至第二平面部分23处于水平状态,同时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和Y轴做适应性的调整,以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位于第二平面部分23靠近第一弧面部分22的边缘处,然后第一贴合滚轮5a可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将面板的第三部分13向第二平面部分23的方向挤压,以使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平面部分23进行挤压贴合。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散热片2的第二平面部分23的贴合工艺简单易操作,提高了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如图10所示,面板的第三部分13远离第二部分的一边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有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散热片2的第二平面部分23远离第一弧面部分22的一边依次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24和第三平面部分25,第三平面部分25与第一平面部分21相互平行,如此,在步骤S50b完成后,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散热片的方向挤压面板的第四部分,使面板的第四部分逐渐与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具体地,在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平面部分23贴合完成后,第一贴合滚轮5a位于第二弧面部分24靠近第二平面部分23的边缘处,此时,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承载有散热片2的第二治具4b,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方向做适应性的上下移动,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始终靠近第二弧面部分24,第一治具4a沿Y轴移动,并同时减弱对面板1的吸附束缚力,以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将面板的第四部分14向第二弧面部分24挤压,从而能够使第二弧面部分24从靠近第二平面部分23的一侧向靠近第三平面部分25的一侧逐渐与面板的第四部分14挤压贴合,直至第二弧面部分24的整体与面板的第四部分14贴合。
由此,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弧面部分24的贴合工艺简单易操作,提高了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S70、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散热片,使第三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第三平面部分与面板的第五部分沿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第二弧面部分24与面板的第四部分14贴合完成后,此时,若第三平面部分25处于水平状态,则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沿Y轴(即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以将面板的第五部分15与第三平面部分25逐渐进行挤压贴合;第三平面部分25若未处于水平状态,则可继续沿第一旋转方向M旋转承载有散热片2的第二治具4b,直至第三平面部分25处于水平状态,同时第一贴合滚轮5a沿Z轴和Y轴做适应性的移动,以使第一贴合滚轮5a能够位于第三平面部靠近第二弧面部分24的边缘处,然后第一贴合滚轮5a和第一治具4a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以将第三平面部分25与面板的第五部分15逐渐进行挤压贴合。由此,面板的第五部分15与第三平面部分25的贴合工艺简单易操作,提高了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并且,在面板的第四部分14与第二弧面部分24贴合的过程中,能够将面板的第四部分14与第二弧面部分24之间的气体排出,可有效减小面板的第四部分14与第二弧面部分24之间的气泡数量,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同样的,面板的第五部分15与第三平面部分25的贴合方式也会减小面板的第五部分15与第三平面部分25之间的气泡数量,进一步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另外,当散热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21、第一弧面部分22、第二平面部分23、第二弧面部分24和第三平面部分25,面板1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A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以及第五部分时,在对第一平面部分21和面板的第一部分11进行贴合之前,散热片2需先沿第二旋转方向N旋转,使第一平面部分21处于水平状态,然后将面板的第一部分11与第一平面部分21贴合,并依次将面板的第二部分12与第一弧面部分22进行贴合,面板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平面部分23进行贴合,面板的第四部分14与第二弧面部分24进行贴合,面板的第五部分15与第三平面部分25进行贴合,且在贴合过程中无需对第一贴合滚轮5a进行更换,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并且能够使得散热片2的各部分与面板1的各部分的贴合可以无缝衔接,提高了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效率。
上述的散热片2与面板1的贴合通常是通过胶粘接在一起,如,可以是在散热片2上与面板1相贴合的一面上附一层胶层,此时可在散热片2与面板1贴合之前将胶附于散热片2上,并在散热片2上的胶层表面贴一层保护膜,以防止灰尘等污染物粘接于散热片2上的胶层上,此操作可在制作散热片2时同时将胶涂覆于散热片2的表面上,也可在散热片2制作完成后再将胶涂覆于散热片2的表面上;还可以是在面板1上与散热片2相贴合的一面上附一层胶层,此时可将胶先涂覆于基膜上,基膜再与面板1进行贴合,以将胶贴附于面板1上,然后在面板1与散热片2贴合之前,再将胶层表面的基膜撕掉。并且,上述的胶可以是光电胶3,光电胶3具有较小的固化收缩性和较好光透过性,以避免由于在面板1上贴胶而影响面板1的使用。
由此,当散热片2上未附有光电胶3时,可在面板1上通过与涂覆有光电胶3的基膜相贴合的方式,将光电胶3涂覆于面板1上,因此,在步骤S10之前,如图13所述,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01a、在面板要贴附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
由此,可为面板1与未附有光电胶3的散热片2的贴合做好准备。并且相比于在具有弧面的散热片2上贴附光电胶3,平面的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过程中不需要面板1进行旋转,且贴合路径简单,使得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工艺简单易操作。
在面板1与光电胶3进行贴合时,通常是将光电胶3和面板1承载在治具上,比如,光电胶3承载固定于第三治具4c上,面板1承载固定于第四治具4d上,第三治具4c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将光电胶3向面板1移动,或者,第四治具4d滑动连接在导轨上,面板1向光电胶3移动,或者第三治具4c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第四治具4d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光电胶3与面板1均可移动,以使面板1与散热片2能够相互靠近,且能够通过第二贴合滚轮5b将面板1和散热片2进行挤压贴合。
具体地,如图14所述,光电胶3具有沿第一直线方向A相对设置的光电胶的第一边31和光电胶的第一边32,面板1具有沿第一直线方向A相对设置的面板的第一边16和面板的第二边17。如图15和图16所示,S01a包括以下步骤:
S01a1、将面板置于光电胶的上方,且面板与光电胶之间具有间隙。
当第三治具4c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光电胶3可向面板1移动时,第三治具4c和第四治具4d之间可具有间隙,光电胶3可以通过搬运机械臂置于第三治具4c上,面板1可以通过搬运机械臂位于第四治具4d上,第三治具4c能够携带光电胶3移动至位于第四治具4d上的面板1的正下方,且光电胶3和面板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在光电胶3移动至面板1的正下方之前,还需要通过定位装置进行拍照定位,如工业相机对光电胶3的进行拍照对位,对面板1进行拍照定位,以便能够准确将光电胶3移动至面板1的正下方。
由此,光电胶3通过第三治具4c移动能够位于面板1的下方,以使光电胶3能够向上靠近面板1并与面板1贴合。且光电胶3与面板1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光电胶3和面板1在进行贴合动作之前已有部分贴合,避免因此而影响光电胶3和面板1的贴合质量。
S01a2、旋转光电胶,使光电胶的第一边抬起并与面板的第一边贴合。
由此,光电胶的第一边31可以先与面板的第一边16贴合,能够以该位置为起始逐渐进行光电胶3和面板1的贴合,减小了气泡的产生数量。
并且,上述承载光电胶3的第三治具4c的实现方式可与上述的第一治具4a的实现方式基本一致,承载面板1的第四治具4d的实现方式可与上述的第二治具4b的实现方式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光电胶的第一边31抬起后,此时,光电胶的第一边31悬垂于第三治具4c的外侧,可通过第二贴合滚轮5b将光电胶的第一边31向面板的第一边16挤压并贴合在一起。第二贴合滚轮5b可以连接有气缸的伸缩臂,气缸的伸缩臂伸长或者收缩可使第二贴合滚轮5b沿Z轴上升或者下降,以使第二贴合滚轮5b能够挤压光电胶3与面板1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三治具4c远离转轴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承载光电胶3的第二水平治具4f,即第二水平治具4f靠近第三治具4c能够抬起的一端设置,且第二水平治具4f用于承载光电胶3的承载面和第三治具4c用于承载光电胶3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水平治具4f和第三治具4c之间具有间隙,第二贴合滚轮5b可以位于间隙的下方,且第二水平治具4f与上述的第一水平治具4e的实现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将光电胶3的一部分放置于第二水平治具4f的承载面上,另一部分放置于第三治具4c的承载面上,以防止在撕取光电胶3的表面上的保护膜时使光电胶3形成褶皱;且当第三治具4c的一端被抬起时,光电胶的第一边31能够随着一起被抬起,且光电胶3位于第二水平治具4f上的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此时第二水平治具4f可以沿Y轴方向远离第三治具4c的方向移动,第二贴合滚轮5b升起,可将光电胶3上处于悬空状态的部分挤压贴合在面板1上,使得该贴合动作简单易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面板1的第四治具4d可以包括第四上治具和第四下治具,第四上治具和第四下治具在旋转轴上相背设置。由此,当第四上治具的承载面上吸附有一个面板1后,旋转轴带动第四治具4d旋转,使第四上治具和第四下治具的位置进行互换,然后在第四下治具的承载面上放置另一个面板1,此时第四上治具上的面板1可与光电胶3进行贴合,然后在第四上治具上的面板1与光电胶3贴合完成后,第四上治具和第四下治具可再次绕旋转轴旋转,使第四下治具上的面板1能够与光电胶3贴合,同时,第四上治具上的已贴附有光电胶3的面板1可以被取下,并在第四上治具上放置一个新的待贴附光电胶3的面板1。由此,可以同时对第四上治具上的面板1和第四下治具上的面板1进行不同的动作,提高了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效率。
S01a3、沿第一直线方向,将光电胶与面板逐渐挤压贴合,直至光电胶的第一边与面板的第二边完全贴合。
由此,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能够以光电胶的第一边31和面板的第一边16的贴合为起始贴合端,沿第一直线方向A逐渐进行贴合,从而能够在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过程中将光电胶3与面板1之间的气体排出,减小了气泡的产生数量,提高了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质量。
在光电胶的第一边31与面板的第一边16的贴合完成后,光电胶3可以以光电胶的第一边31与面板的第一边16的贴合为贴合起始端,沿第一直线方向A,移动第二贴合滚轮5b和第三治具4c,同时第三治具4c减小对光电胶3的吸附力,使光电胶3能够在与面板1的逐渐贴合过程中逐渐脱离第三治具4c的吸附束缚,第二贴合滚轮5b挤压光电胶3与面板1贴合,直至光电胶的第一边32与面板的第二边17全部贴合完成,有效减小了光电胶3与面板1之间的气泡数量,提高了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质量。
如图17所示,在S01a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2a、将光电胶进行上料、清洁,面板进行上料。
光电胶3和面板1通常是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如,光电胶3可通过上料机器人放入光电胶料盒内,面板1可通过上料机器人放入面板料盒内。光电胶3和面板1上料后可通过第一清洁组件进行清洁,如,第一清洁组件可以是超声波清洁器,也可以是等离子清洁器,用于对光电胶3的表面和面板1的表面进行清洁,以防止因光电胶3的表面的灰尘和面板1的表面的灰尘而对光电胶3和面板1的贴合质量造成影响。
S03a、将光电胶上的保护膜撕掉,将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光电胶3和面板1的表面通常会贴附有一层保护膜,以防止灰尘等杂质粘附于光电胶3和面板1的要贴合的面上,那么在对光电胶3和面板1贴合之前可以通过第一撕膜组件将光电胶3表面的保护膜和面板1表面的保护膜撕除。第一撕膜组件可以包括撕膜驱动装置和撕膜夹子,撕膜夹子与撕膜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撕膜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撕膜夹子夹住并撕掉光电胶3表面的保护膜和面板1表面的保护膜,或者是撕膜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撕膜夹子夹持易撕贴将光电胶3表面的保护膜和面板1表面的保护膜粘离下来。由此,可使撕除了保护膜的光电胶3和面板1为光电胶3和面板1的贴合做好准备。
S04a、将光电胶向面板的方向移动,将面板向光电胶的方向移动,并在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面板进行清洁。
光电胶3和面板1可通过运输组件,将光电胶3移动至第三治具4c上,面板1移动至第四治具4d上,然后第三治具4c携带着光电胶3移动至面板1的正下方,并在移动面板1的过程中,再次对面板1进行清洁,如超声波清洁或者等离子清洁,以保持面板1上要与光电胶3相贴合的一面的干净,防止面板1上要与光电胶3相贴合的一面上粘有污染物而影响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质量。
上述的运输组件可以包括机械搬运臂和线性马达,机械搬运臂与线性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并能够在线性马达上移动,以将光电胶3和面板1进行移动。
如图18所示,在步骤S01a完成之后,在步骤S1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5a、对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面板1和光电胶3贴合完成后,为保证贴合有光电胶3的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还要对面板1和光电胶3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以防止因面板1和光电胶3的贴合不合格而影响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例如,可通过第一精度检测装置对面板1和光电胶3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第一精度检测装置可以是工业相机,可对光电胶3在面板1上的贴合位置进行拍照,以检测光电胶3与面板1的贴合质量。
S06a、若面板与光电胶的贴合质量检测合格,则将光电胶的表面上的基膜撕掉。
若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质量合格,则可将贴附有光电胶3的面板1向散热片2的方向移动,并在面板1移动的过程中将光电胶3表面的基膜撕掉,并对撕掉光电胶3的基膜的面板1进行清洁。若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质量不合格,则可将面板1移动至废料盘,以将面板1进行回收。
由此,在面板1与散热片2贴合之前对面板1与光电胶3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撕除光电胶3表面的基膜,可防止进行不必要的工艺操作,节省了成本。
如图19所示,在S10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1b、将散热片上的保护膜撕掉,将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当散热片2上未涂覆有胶层时,光电胶3和面板1在上料的同时,散热片2可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如可通过上料机器人上料至散热片料盘内,并可通过第二撕膜组件将散热片2表面上的保护膜撕除,以便于与贴附有光电胶3的面板1进行贴合。当散热片2上涂覆有胶层时,散热片2和面板1可分别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如散热片2可通过上料机器人上料至散热片料盘内,面板1可通过上料机器人上料至面板料盘内,并且散热片2可通过第二撕膜组件将散热片2表面上的保护膜撕除,面板1可通过第一撕膜组件将面板1表面上的保护膜撕除,以便于散热片2与面板1进行贴合。
S02b、将散热片向面板的方向移动,并在散热片移动的过程中对散热片进行清洁,将面板向散热片的方向移动,并在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面板进行清洁。
撕除了保护膜的散热片2可通过运输组件向第二治具4b移动,并在散热片2的移动过程对散热片2进行清洁,如等离子清洁,以防止污染物粘附于散热片2要与面板1相贴合的一面上,同时,撕除了保护膜的面板1向第一治具4a移动,并在面板1移动的过程中,对面板1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物粘附于面板1要与散热片2相贴合的一面上。由此,可防止灰尘等污染物对散热片2和面板1的贴合质量的影响,提高了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
在散热片2和面板1贴合完成之后,如图20所示,在步骤S40完成后,或者如图21所示,在步骤S50a完成后,或者如图22所示,在步骤S50b完成后,或者如图23所示,在步骤S70完成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80、对面板与散热片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面板1和散热片2贴合完成后,为保证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还要对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以防止因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不合格而影响面板1的使用。
例如,可通过第二精度检测装置对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第二精度检测装置可以是工业相机,可对散热片2在面板1上的贴合位置进行拍照,以检测散热片2与面板1的贴合质量。
若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合格,则可将贴附有散热片2的面板1向排料区的方向移动,以对面板1进行下一工艺的操作。若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不合格,则可将面板1移动至废料盘,以将面板1进行回收。
综上,若散热片2未涂覆有光电胶3,则如图24所示,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过程可为,面板1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然后第一清洁组件对面板1进行清洁,扫码机器人对清洁后的面板1进行扫码识别检测,若面板1检测不合格,则将面板1放入废料盘内,若面板1检测合格,则通过运输组件将面板1向第四治具4d的方向搬运,并在移动面板1的过程中,对面板1进行第一次拍照对位,运输组件将面板1搬运至第四治具4d上后,第一撕膜组件可将面板1上的保护膜撕除,然后撕除保护膜的面板1会再次进行清洁,并通过拍照定位组件对面板1进行第二次拍照对位。
同时,光电胶3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并对光电胶3上贴有保护膜的一面进行清洁,然后扫码机器人对光电胶3进行扫码识别检测,若光电胶3检测不合格,则将光电胶3放入废料盘内,若光电胶3检测合格,则通过运输组件将光电胶3向第三治具4c的方向搬运,并在移动光电胶3的过程中,对光电胶3进行第一次拍照对位,运输组件将光电胶3搬运至第三治具4c上后,第一撕膜组件可将光电胶3上的保护膜撕除,第三治具4c携带着光电胶3向第四治具4d的方向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拍照定位组件对光电胶3进行第二次拍照对位。
然后将承载在第四治具4d上的面板1和承载在第三治具4c上的光电胶3进行贴合,并通过毛刷对贴合完成后的面板1和光电胶3进行清洁,然后对贴合有光电胶3的面板1进行质量检测,若质量检测不合格,则将贴合有光电胶3的面板1放入废料盘内,若质量检测合格,则将贴合有光电胶3的面板1搬运至第一治具4a上,并将光电胶3上的基膜撕除掉,第一治具4a携带着面板1向第二治具4b的方向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贴合有光电胶3的面板1进行拍照对位。
在面板1与光电胶3贴合时,散热片2可通过上料组件进行上料,并对散热片2的表面进行清洁,然后对散热片2进行扫码识别检测,若散热片2检测不合格,则将散热片2放入废料盘内,若散热片2的检测合格,则可通过第二撕膜组件将散热片2上的保护膜撕除,并通过运输组件将散热片2向第二治具4b的方向搬运,在搬运散热片2的过程中对撕除保护膜的散热片2进行清洁,并对散热片2进行第一次拍照对位,然后散热片2被搬运至第二治具4b上,并对散热片2进行第二次拍照对位。
然后将承载在第一治具4a上的面板1和承载在第二治具4b上的散热片2进行贴合,贴合完成后的面板1和散热片2通过第二精度检测装置进行质量检测,若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不合格,则将贴合有散热片2的面板1放入废料盘内,若面板1和散热片2的贴合质量合格,则将贴合有散热片2的面板1进行排料,以进行下一工艺流程。
若散热片2涂覆有光电胶3,则面板1与散热片2的贴合,不执行与光电胶3有关工艺即可,其余的工艺流程与散热片2未涂覆有光电胶3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且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面板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散热片包括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一弧面部分;
旋转所述面板,使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抬起并与所述散热片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边沿贴合;
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散热片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全部贴合;
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所述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在所述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一平面部分至水平状态,继续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弧面部分远离所述散热片的第一平面部分的一边连接有第二平面部分,在所述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二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一弧面部分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边沿所述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有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散热片的第二平面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面部分的一边依次连接有第二弧面部分和第三平面部分,所述第三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相互平行,在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同时向靠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挤压所述面板的第四部分,使所述面板的第四部分逐渐与所述第二弧面部分挤压贴合;
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散热片,使所述第三平面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将所述第三平面部分与所述面板的第五部分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逐渐挤压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面板置于所述光电胶的上方,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之间具有间隙;
旋转所述光电胶,使所述光电胶的第一边抬起并与所述面板的第一边贴合;
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将所述光电胶与所述面板逐渐挤压贴合,直至所述光电胶的第二边与所述面板的第二边完全贴合,所述光电胶的第一边与所述光电胶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面板的第一边和所述面板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合光电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光电胶进行上料、清洁,所述面板进行上料;
将所述光电胶上的保护膜撕掉,将所述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将所述光电胶向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将所述面板向所述光电胶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面板进行清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面板要贴附所述散热片的一面上贴光电胶之后,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若所述面板与所述光电胶的贴合质量检测合格,则将所述光电胶的表面上的基膜撕掉。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散热片上的保护膜撕掉,将所述面板上的保护膜撕掉;
将所述散热片向所述面板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散热片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散热片进行清洁,将所述面板向所述散热片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面板移动的过程中对所述面板进行清洁。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和面板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片和所述面板贴合完成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面板与所述散热片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CN202111424336.7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Pending CN114122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336.7A CN114122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336.7A CN114122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303A true CN114122303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4336.7A Pending CN114122303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2303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2490A (ja) * 2012-10-22 2014-06-05 Panasonic Corp パネル貼付方法およびパネル貼付装置
US20140345792A1 (en) * 2013-05-27 2014-11-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evice for bonding window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4238501A (ja) * 2013-06-07 2014-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20150133893A (ko) * 2014-05-20 2015-1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7016936A (zh) * 2017-04-25 2017-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曲面贴合的装置及方法
CN109493748A (zh) * 2019-01-04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09514969A (zh) * 2019-01-15 2019-03-26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软对软柔性贴合机及其贴合工艺
CN110176189A (zh) * 2019-07-04 2019-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显示装置及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0648591A (zh) * 2019-09-18 2020-01-03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贴合的自动补正方法
CN111199996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55427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膜及显示面板
CN112234152A (zh) * 2020-10-19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CN112331084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
CN112863354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885239A (zh) * 2021-02-05 2021-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2490A (ja) * 2012-10-22 2014-06-05 Panasonic Corp パネル貼付方法およびパネル貼付装置
US20140345792A1 (en) * 2013-05-27 2014-11-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evice for bonding window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4238501A (ja) * 2013-06-07 2014-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20150133893A (ko) * 2014-05-20 2015-1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7016936A (zh) * 2017-04-25 2017-08-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曲面贴合的装置及方法
CN111199996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93748A (zh) * 2019-01-04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09514969A (zh) * 2019-01-15 2019-03-26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软对软柔性贴合机及其贴合工艺
WO2020155427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膜及显示面板
CN110176189A (zh) * 2019-07-04 2019-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显示装置及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0648591A (zh) * 2019-09-18 2020-01-03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贴合的自动补正方法
CN112234152A (zh) * 2020-10-19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CN112331084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
CN112863354A (zh) * 2021-01-22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885239A (zh) * 2021-02-05 2021-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科学技术与工程》第十二卷总目录", 科学技术与工程, no. 36 *
夏新林;艾青;: "一种再生冷却面板的温度控制热设计方法", 航空动力学报, no. 01 *
陈海路;胡书春;王男;林志坚;夏根培;刘闻凤;任凯旋;冀磊;单春丰;: "大功率LED器件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进展", 功能材料, no. 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6108B2 (en) Bonding method
TWI583554B (zh) Soft suction fit platform
CN112731695A (zh) 一种贴合机及贴合方法
US20140110047A1 (en) B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onding component on substrate using the same
CN110588133A (zh) 全自动贴合生产设备
KR100721053B1 (ko) 기판에 편광판을 부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978484A (zh) 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
KR102426175B1 (ko) 시트 첩부 장치 및 첩부 방법
CN114122303A (zh) 一种散热片与面板的贴合工艺
CN111524860A (zh) 一种柔性基板的机械剥离方法及装置
CN112520483A (zh) 膜的剥离装置及膜的剥离方法
KR200438569Y1 (ko) 편광필름 부착장치
JP5795109B2 (ja) パネル取り付け装置
CN211075026U (zh) 全自动贴合生产设备
CN103579045B (zh) 片材粘贴装置及片材粘贴装置的大型化防止方法
JP2014157344A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KR20220149223A (ko) 로봇암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제조 시스템
KR102092016B1 (ko) 기능성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기능성 필름 부착시스템
KR20220149190A (ko) 로봇암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제조 시스템
CN112519385A (zh) 膜的剥离装置及膜的剥离方法
CN111613625A (zh) 柔性基板及其机械剥离方法
KR102428167B1 (ko) 초박형 유리의 합착방법
CN212380410U (zh) 一种柔性基板的机械剥离装置
JP2008107373A (ja)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KR20190086799A (ko) 고투과율 tsp모듈 라미네이트 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