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2905B -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2905B
CN114082905B CN202111403197.XA CN202111403197A CN114082905B CN 114082905 B CN114082905 B CN 114082905B CN 202111403197 A CN202111403197 A CN 202111403197A CN 114082905 B CN114082905 B CN 114082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d steel
cold
fixing box
sp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31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2905A (zh
Inventor
李运强
付谦惠
朱远坚
穆康锋
陈华生
梁武
梁韶亮
张世攀
邓伟雄
陈文新
邓友良
李富强
温文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IS S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31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2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2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2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8Accessories for starting the casting procedure
    • B22D11/081Starter bars
    • B22D11/083Starter bar head; Means for connecting or detaching starter bars and ing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涉及方坯成型技术领域。该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包括连接件、挡流钢片和冷钢固定盒,连接件用于设置于结晶器内并与引锭杆上的引锭头相连接,挡流钢片和冷钢固定盒从下至上依次套设于连接件上;冷钢固定盒的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钢组件,冷钢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钢组件,冷钢固定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冷钢组件;在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内时,第一冷钢组件和第三冷钢组件用于先形成初生坯壳,第二冷钢组件逐渐凝固与初生坯壳形成坯头,能够大大减少冷钢料的拉动阻力以减轻对结晶器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坯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厂在进行方坯的连铸开浇时,向结晶器内浇筑钢液,通过引锭杆下拉带动引锭头以及引锭头上方凝结而成的方坯本体同步移动,实现连铸坯开浇。
现有在进行钢液开浇时,冷钢料容易粘连在结晶器内壁不易拉动,进而在拉动时也容易刮伤结晶器的内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能够大大减少冷钢料的拉动阻力以减轻对结晶器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的装配方法,其能够大大减少冷钢料的拉动阻力以减轻对结晶器的损伤。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包括连接件、挡流钢片和冷钢固定盒,所述连接件用于设置于结晶器内并与引锭杆上的引锭头相连接,所述挡流钢片和所述冷钢固定盒从下至上依次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
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钢组件,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钢组件,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冷钢组件;
在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内时,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和所述第三冷钢组件用于先形成初生坯壳,所述第二冷钢组件逐渐凝固与所述初生坯壳形成坯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和多个第一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一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内,且沿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一弹簧内;
所述第二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和多个第二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二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二弹簧内或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所述第一钢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由第一弹簧钢丝绕成,所述第二弹簧由第二弹簧钢丝绕成,所述第一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90mm,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为55mm,长度为90mm,所述第一钢筋段的直径为6mm、加工长度为8~9cm,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为12mm、加工长度为8~9cm。
可选的,所述第三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三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三钢筋段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
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钢筋段、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钢筋段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钢筋段上。
可选的,所述第三钢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
可选的,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底部的所述第三钢筋段的高度为60mm。
可选的,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设置有石棉布,所述石棉布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石棉布的顶部设置有铁屑层,所述铁屑层与所述冷钢固定盒之间设置有多个角钢,多个所述角钢分布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四周。
可选的,所述冷钢固定盒的高度为155mm。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的装配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将所述挡流钢片套入到所述连接件上;
将石棉布套入所述连接件上,以使石棉布位于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
将连接件套入引锭头的连接槽内,并插上插销以固定连接件;
向所述石棉布上铺设铁屑层;
将所述冷钢固定盒套入到所述连接件上,并在所述冷钢固定盒与所述铁屑层之间设置角钢;
将所述第三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
将所述第一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靠近自身内侧壁的位置;
将所述第二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和多个第一钢筋段,所述第二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和多个第二钢筋段,所述第三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三钢筋段,所述将所述第三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第三钢筋段横向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形成钢筋段层。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靠近自身内侧壁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一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内,且沿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周向排布;
将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一弹簧内。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
将多个所述第二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二弹簧内或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将石棉布套入所述连接件上,以使石棉布位于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的步骤之后,利用石棉绳将石棉布缠绕在连接件上以消除石棉布与连接件之间的空隙。
本发明实施例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当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内时,在冷钢固定盒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冷钢组件、以及在冷钢固定盒的底部的第三冷钢组件提供更大的冷却能力,使钢液能够快速凝固,直至在第一冷钢组件和第三冷钢组件所在区域优先形成初生坯壳,随后钢液在第二冷钢组件的冷却作用下逐渐完全凝固与该初生坯壳一起形成坯头,由引锭杆拉出实现连铸的开浇;由于在钢液浇筑时,第一冷钢组件和第三冷钢组件在冷钢固定盒的内壁上快速凝固成形成初生坯壳,钢液凝固后,不易形成铸坯鼓包等缺陷,不易粘连于结晶器的内壁上,从而在后续对坯头进行拉动时,便不易对结晶器的内壁造成刮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冷钢组件和第二冷钢组件排布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步骤S210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步骤S310和子步骤S320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步骤S610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步骤S710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步骤S810的流程图。
图标:100-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10-连接件;111-第一杆件;1111-弯折部;112-第二杆件;120-挡流钢片;130-冷钢固定盒;140-石棉布;150-铁屑层;160-角钢;200-第一冷钢组件;210-第一弹簧;220-第一钢筋段;300-第二冷钢组件;310-第二弹簧;320-第二钢筋段;400-第三冷钢组件;410-第三钢筋段;500-结晶器铜管;600-引锭杆;610-引锭头;611-连接槽;612-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原有的冷钢固定盒和连接件配合与引锭杆连接,冷钢固定盒内部设置U型小氧管,U型小氧管散乱,钢液在结晶器内没有充分将U型小氧管完全熔化,U型小氧管容易划伤结晶器铜管内壁,U型小氧管没有被钢液完全包裹,初生坯壳不完整,严重时被辊子卡死导致拉不动的事故,为了减小拉动坯头的阻力以解决冷钢料刮伤结晶器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
请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包括连接件110、挡流钢片120和冷钢固定盒130,连接件110用于设置于结晶器内并与引锭杆600上的引锭头610相连接,挡流钢片120和冷钢固定盒130从下至上依次套设于连接件110上;冷钢固定盒130的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钢组件200,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钢组件300,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冷钢组件400;在钢液浇注到冷钢固定盒130内时,在第一冷钢组件200和第三冷钢组件400的大冷却作用下钢液先形成初生坯壳,随后钢液在第二冷钢组件300的冷却作用下逐渐完全凝固与该初生坯壳一起形成坯头。
当钢液浇注到冷钢固定盒130内时,钢液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内侧壁上第一冷钢组件200的大冷量的冷却下开始凝结,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第三冷钢组件400的大冷量的冷却下开始凝结,直至钢液在第一冷钢组件200和第三冷钢组件400等冷却下快速优先形成初生坯壳,随后钢液在第二冷钢组件300的冷却下逐渐凝固与该初生坯壳形成坯头,通过引锭杆牵引下实现连铸开浇;由于在钢液浇注时,第一冷钢组件200和第三冷钢组件400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内壁上快速凝结成形成初生坯壳,钢液凝固后,不易形成铸坯鼓包等缺陷,不易粘连于结晶器的内壁上,从而在后续对坯头进行拉动时,便不易对结晶器的内壁造成刮损。
本实施例中,结晶器为结晶器铜管500,结晶器铜管500竖向设置,连接件110竖向设置于结晶器铜管500内。
连接件110包括第一杆件111和第二杆件112,第一杆件111竖向设置,第一杆件111与第二杆件112相连接,并且第一杆件111与第二杆件112相垂直;引锭杆600连接有引锭头610,用于拉动引锭头610移动,引锭头610内开设有连接槽611,第二杆件112卡接于连接槽611内,并通过插销612固定,插销612可以为木销。第一杆件111远离第二杆件112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1111,弯折部1111不高于冷钢固定盒130的顶端,弯折部1111与第一杆件111圆弧过渡且水平延伸,且弯折部1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杆件11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可有效增大弯折部1111与预凝固钢液的连接程度,连接更可靠,杜绝弯折部1111拉脱现象。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和弯折部1111均为实心螺纹钢,能够增大摩擦力、进一步加大与预凝固钢液的连接程度。
挡流钢片120为薄钢片,该挡流钢片120套设于第一杆件111上,无需与第一杆件111焊接,简化了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的装配方法,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冷钢固定盒130由4块长宽分别为155mm*155mm、厚度为1mm的薄钢皮焊结而成的正方体,其内部中空,顶面和底面开口,在每一面薄钢皮正中心都设计有1个直径为30mm圆孔。
进一步的,第一冷钢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一弹簧210和多个第一钢筋段220,多个第一弹簧210竖向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内,且沿冷钢固定盒130的周向排布,多个第一钢筋段220穿插于多个第一弹簧210之间或第一弹簧210内;第二冷钢组件300包括多个第二弹簧310和多个第二钢筋段320,多个第二弹簧310竖向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多个第二钢筋段320穿插于多个第二弹簧310之间或第二弹簧310内或第一弹簧210与第二弹簧310之间;第一弹簧210的直径小于第二弹簧310的直径,第一钢筋段220的直径小于第二钢筋段320的直径。
竖向设置的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310能够将钢液快速竖向导流,由此将原本在冷钢固定盒130内的整体凝固过程替换为以第一弹簧210或第二弹簧310为单位的凝固结构,增加冷钢固定盒130内的凝固速度,大大提高了冷却速率,提高凝固效果,提高钢液凝固组织均匀性,尤其是钢液在第一弹簧210的竖直方向的导引下,由于第一弹簧210的竖直方向的设置,钢液沿弹簧螺旋状的弹簧钢丝快速自上往下均匀分散,钢液快速填充冷钢固定盒130竖直方向的孔隙,钢液热量得到快速传导,由此钢液在冷钢固定盒130内侧壁处的第一弹簧210和第一钢筋段220的冷却下快速凝固形成部分初生坯壳,坯壳完整,不易出现坯壳残缺问题,拉浇阻力小,可大大减少铸坯粘连结晶器内壁拉不下的现象。
钢液在第二弹簧310的竖直方向的导引下,由于第二弹簧310的竖直方向的设置,钢液沿弹簧螺旋状的弹簧钢丝快速自上往下均匀分散,钢液快速填充冷钢固定盒130竖直方向的孔隙,钢液热量得到快速传导,冷钢固定盒130内部的第二弹簧310和第二钢筋段320在该初生坯壳的基础上逐渐凝固形成坯头,提升坯头的形成速率,将原本在冷钢固定盒130内的整体凝固过程替换为第二弹簧310为单位的凝固结构,增加冷钢固定盒130内的凝固速度,大大提高了冷却速率,提高凝固效果,提高钢液凝固组织均匀性。第一弹簧210为小直径弹簧,第二弹簧310为大直径弹簧,也就是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内侧壁处设置小直径弹簧和小尺寸钢筋段,可提供更强的冷却能力,使冷钢固定盒130内侧壁处的部分初生坯壳快速形成,避免钢液凝固过慢导致的漏钢、鼓包、溢出冷钢固定盒130与结晶器粘连等问题。
第一钢筋段220可以穿插设置于相邻第一弹簧210之间,也可以是穿插设置于第一弹簧210内部;第二钢筋段320可以是穿插设置于相邻第二弹簧310之间,也可以是穿插设置于第二弹簧310内部,也可以是穿插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弹簧210与第二弹簧310之间;第一钢筋段220和第二钢筋段320的设置方向可以是竖向设置,也可以是水平设置,也可以是倾斜设置,只要能够较大程度地填充冷钢固定盒130内部的空隙即可。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簧210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90mm;第二弹簧310的直径为55mm,长度为90mm。第一钢筋段220的直径为6mm、加工长度在8~9cm,第二钢筋段320仍选用的钢筋段要求直径为12mm、加工长度在8~9cm。
进一步的,第一弹簧210由第一弹簧钢丝绕成,第二弹簧310由第二弹簧钢丝绕成,第一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小于第二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是6mm,第二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是12mm。
上述弹簧尺寸、钢筋尺寸的选择,可为冷钢组件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的同时,确保各冷钢组件具有相匹配的冷却能力,从而控制钢液在各个部分能相匹配有次序的凝固,从而形成完整组织均匀的坯头,不会漏钢、变形、黏连结晶器、刮伤结晶器。
进一步的,第三冷钢组件400包括多个第三钢筋段410,多个第三钢筋段410铺设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第一弹簧210、第一钢筋段220、第二弹簧310和第二钢筋段320均设置于第三钢筋段410上。
将多个第三钢筋段410铺设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形成钢筋段层,可实现冷钢固定盒130底部快速凝固成一整体,与第一弹簧210和第一钢筋段220共同快速凝固形成初生坯壳,冷钢固定盒130四周和底部形成快速凝固区域,能够大大减少漏钢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钢筋段410的直径小于第二钢筋段320的直径。
将第三钢筋段410也设置为小尺寸钢筋段,能够在钢液浇筑时,提供更强的冷却能力,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快速凝固形成部分初生坯壳并与冷钢固定盒130四周形成的部分初生坯壳连结形成完整初生坯壳。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冷钢固定盒130的高度为155mm,第三钢筋段410的直径为6mm、加工长度在8~9cm,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130底部的第三钢筋段410的高度为60mm,第三钢筋段410的高度与第一弹簧210或第二弹簧310的长度之和小于冷钢固定盒130的高度,能够较好地保证冷钢料在冷钢固定盒130内凝固。
另外,挡流钢片的顶部设置有石棉布140,石棉布140套设于连接件110上,石棉布140的顶部设置有铁屑层150,铁屑层150与冷钢固定盒130之间设置有多个角钢160,多个角钢160分布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四周。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的装配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该装配方法包括:
步骤S100、将挡流钢片120套入到连接件110上。
本实施例选用一种不易变形生锈的质量稳定的挡流钢片120代替挡流铁片,挡流钢片120制作规格为155mm×155mm、厚度为2mm,在薄钢片正中开设有一个直径为35mm圆孔,作套入连接件110时使用。同时,为了防止挡流钢片120的四个直角将结晶器铜管500刮伤,对挡流钢片120的四个直角作切除处理。
步骤S200、将石棉布140套入连接件110上,以使石棉布140位于挡流钢片120的顶部。
为了有效防止钢液将挡流钢片120烧穿,造成钢液粘死或烧坏引锭头610而无法正常脱引锭。在引锭头610连接组合件中增加石棉布140,要求石棉布140的规格为170mm×170mm、厚度为5mm,在将挡流钢片120套入连接件110后,再套入石棉布140,它能起到有效的隔热、二次封堵引锭头610的使用。
结合图4所示,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
子步骤S210、利用石棉绳将石棉布140缠绕在连接件110上以消除石棉布140与连接件110之间的空隙。
通过消除石棉布140与连接件110之间的空隙,能够使得石棉布140与连接件110连接处更加紧密,钢液不易从石棉布140与连接件110之间的空隙渗漏。
步骤S300、将连接件110套入引锭头610的连接槽611内,并插上插销612以固定连接件110。
本实施例结晶器铜管500的下方为冷却区域(二冷室Ⅰ区),在该冷却室将连接件110的第二杆件112套入引锭头610的连接槽611内,并利用插销612将连接件110固定。
结合图5所示,在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子步骤S310、将引锭头610送入距结晶器铜管500上口600mm处。
在此过程中,引锭头610上方的连接件110便随引锭头610送入到结晶器铜管500内,并与结晶器铜管500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
子步骤S320、用粗细适宜的石棉绳扎紧引锭头610与结晶器铜管500的缝隙。
此过程要确保“紧、实、平”,能够去除引锭头610与结晶器铜管500之间的缝隙。
步骤S400、向石棉布140上铺设铁屑层150。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铁屑的厚度约10mm,将铁屑均匀铺撒在石棉布140上,形成铁屑层150。
步骤S500、将冷钢固定盒130套入到连接件110上,并在冷钢固定盒130与铁屑层150之间设置角钢160。
在本实施例中,为有效防止开浇钢流冲开铁屑,冲穿石棉绳造成开浇渗钢事故,在冷钢固定盒130与铁屑层150之间分别放入四条长度为150mm的角钢160,四条角钢160分别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四周。在冷钢固定盒130的边缘设置角钢160,能够使得些许从冷钢固定盒130四周圆孔漏出的钢液可沿冷钢固定盒130的外侧壁流动至冷钢固定盒130与铁屑层150之间,且不易沿结晶器铜管500内壁和冷钢固定盒130之间的间隙流动至引锭头610处,一方面起到引流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阻挡作用。
步骤S600、将第三冷钢组件400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
结合图6所示,步骤S600包括:
子步骤S610、将多个第三钢筋段410横向铺设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底部形成钢筋段层。
在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130内时,多个第三钢筋段410快速形成部分初生坯壳,并与第一弹簧210和第一钢筋段220连结形成完整初生坯壳。
步骤S700、将第一冷钢组件200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靠近自身内侧壁的位置。
结合图7所示,步骤S700还包括:
子步骤S710、将多个第一弹簧210竖向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内,且沿冷钢固定盒130的周向排布,将多个第一钢筋段220穿插于多个第一弹簧210之间或第一弹簧210内。
为确保加入的冷钢料疏密合理,能迅速将钢液引流至整个坯头,保证钢液在坯头位置均匀凝固,在此步骤中,先加入第一弹簧210,将第一弹簧210竖立放置在靠近冷钢固定盒130的内侧壁处,随后加入第一钢筋段220,使第一钢筋段220穿插于多个第一弹簧210之间或第一弹簧210内,有效填充弹簧缝隙,放置第一钢筋段220时必须注意与第一弹簧210疏密合理,保证钢液在坯头位置均匀凝固。
步骤S800、将第二冷钢组件300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
结合图8所示,步骤S800还包括:
子步骤S810、将多个第二弹簧310竖向设置于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将多个第二钢筋段320穿插于多个第二弹簧310之间或第二弹簧310内或第一弹簧210与第二弹簧310之间。
第二冷钢组件300包括多个第二弹簧310和多个第二钢筋段320,为确保加入的冷钢料疏密合理,能迅速将钢液引流至整个坯头,保证钢液在坯头位置均匀凝固,在此步骤中,先加入第二弹簧310,将第二弹簧310竖立放置在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随后加入第二钢筋段320,使第二钢筋段320穿插于多个第二弹簧310之间或第二弹簧310内或第一弹簧210与第二弹簧310之间,有效填充弹簧缝隙,放置第二钢筋段320时必须注意与第二弹簧310疏密合理,保证钢液在坯头位置均匀凝固。
本申请中选用轧钢厂轧制废料钢筋段和废弹簧作为冷钢料,做到废料重复利用,钢筋段和废弹簧有着较重的重量,钢液开浇后,不易被钢液冲击开。另外,为了让冷钢料凝固在冷钢固定盒130内部,冷钢料的高度不高于连接件110的弯折部1111。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及其装配方法,该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连接件110套设于引锭头610的连接槽611内,随后依次在连接件110上套设挡流钢片120、石棉布140、铁屑层150、角钢160和冷钢固定盒130,再在冷钢固定盒130内依次设置第三钢筋段410、第一弹簧210、第一钢筋段220、第二弹簧310和第二钢筋段320,完成冷钢料的填充,随后向冷钢固定盒130内浇注钢液,钢液首先在设置有第三钢筋段410的冷钢固定盒130底部形成部分初生坯壳,并在设置有第一弹簧210和第一钢筋段220的冷钢固定盒130内侧壁处形成部分初生坯壳,两部分初生坯壳连结形成完整初生坯壳,随后钢液在设置有第二弹簧310和第二钢筋段320的冷钢固定盒130的内部逐渐凝固与初生坯壳连结形成坯头,能够实现快速密封引锭头610、有效提高开浇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100及其装配方法,通过在引锭头610上依次装配挡流钢片120、石棉布140、铁屑层150以及冷钢固定盒130,并在冷钢固定盒130内依次填充第三冷钢组件400、第一冷钢组件200和第二冷钢组件300,当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130内时,钢液在第一冷钢组件200和第三冷钢组件400冷却下优先开始凝结形成初生坯壳,钢液在第二冷钢组件300冷却下逐渐凝固与该初生坯壳形成坯头,后续钢液在此坯头的基础上成型为方坯本体;初生坯壳的形成使得钢液不易粘连于结晶器的内壁上,从而在后续对坯头进行拉动时,便不易对结晶器的内壁造成刮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挡流钢片和冷钢固定盒,所述连接件用于设置于结晶器内并与引锭杆上的引锭头相连接,所述挡流钢片和所述冷钢固定盒从下至上依次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
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钢组件,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钢组件,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冷钢组件;
在钢液浇筑到冷钢固定盒内时,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和所述第三冷钢组件用于先形成初生坯壳,所述第二冷钢组件逐渐凝固与所述初生坯壳形成坯头;
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和多个第一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一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内,且沿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一弹簧内;
所述第二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和多个第二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二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二弹簧内或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所述第一钢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由第一弹簧钢丝绕成,所述第二弹簧由第二弹簧钢丝绕成,所述第一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钢丝的端面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90mm,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为55mm,长度为90mm,所述第一钢筋段的直径为6mm、加工长度为8~9cm,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为12mm、加工长度为8~9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三钢筋段,多个所述第三钢筋段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
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钢筋段、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钢筋段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钢筋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钢筋段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底部的所述第三钢筋段的高度为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设置有石棉布,所述石棉布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石棉布的顶部设置有铁屑层,所述铁屑层与所述冷钢固定盒之间设置有多个角钢,多个所述角钢分布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高度为155mm。
9.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将所述挡流钢片套入到所述连接件上;
将石棉布套入所述连接件上,以使石棉布位于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
将连接件套入引锭头的连接槽内,并插上插销以固定连接件;
向所述石棉布上铺设铁屑层;
将所述冷钢固定盒套入到所述连接件上,并在所述冷钢固定盒与所述铁屑层之间设置角钢;
将所述第三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
将所述第一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靠近自身内侧壁的位置;
将所述第二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
所述第一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和多个第一钢筋段,所述第二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和多个第二钢筋段,所述第三冷钢组件包括多个第三钢筋段,所述将所述第三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第三钢筋段横向铺设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底部形成钢筋段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靠近自身内侧壁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一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内,且沿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周向排布;
将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一弹簧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冷钢组件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冷钢固定盒的内部;
将多个所述第二钢筋段穿插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之间或所述第二弹簧内或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石棉布套入所述连接件上,以使石棉布位于所述挡流钢片的顶部的步骤之后,利用石棉绳将石棉布缠绕在连接件上以消除石棉布与连接件之间的空隙。
CN202111403197.X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14082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3197.XA CN114082905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3197.XA CN114082905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905A CN114082905A (zh) 2022-02-25
CN114082905B true CN114082905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30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3197.XA Active CN114082905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2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5655A (zh) * 2022-05-14 2022-09-16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规格连铸圆坯的开浇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5930A1 (de) * 2003-10-21 2005-04-27 Mannesmannröhren-Werke AG Anfahrvorrichtung für eine Stranggiessanlage
CN203679200U (zh) * 2013-12-05 2014-07-02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圆坯连铸机引锭头连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1520B2 (de) * 1986-01-03 1993-10-13 Margrit Dr. Dislic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für das Anbinden eines neuen Giessstranges i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KR100473155B1 (ko) * 2002-05-03 2005-03-08 이동덕 연속주조기의 더미바의 실링부재 및 실링방법
KR100703950B1 (ko) * 2006-12-06 2007-04-04 장동섭 연속주조용 실링 디바이스
CN101890487A (zh) * 2010-07-10 2010-11-24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引锭头的方法
CN201807709U (zh) * 2010-07-29 2011-04-27 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 连铸机结晶器铜管保护装置
CN202291318U (zh) * 2011-11-01 2012-07-04 江苏泰富兴澄特殊钢有限公司 小方坯的连铸引锭盒
CN202804119U (zh) * 2012-09-17 2013-03-20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炼钢连铸工艺用引锭装置
CN103357830B (zh) * 2013-07-23 2017-11-07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采用连铸引锭组合件进行连铸的方法及连铸引锭组合件
CN104226946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圆坯连铸引锭头的封堵方法
CN208067270U (zh) * 2018-03-28 2018-11-09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粘冷钢的连铸机结晶器专用冷却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5930A1 (de) * 2003-10-21 2005-04-27 Mannesmannröhren-Werke AG Anfahrvorrichtung für eine Stranggiessanlage
CN203679200U (zh) * 2013-12-05 2014-07-02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圆坯连铸机引锭头连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905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82905B (zh) 一种小方坯引锭头连接组合件及其装配方法
CN208879655U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喂线装置
CN101248547B (zh) 电极及形成电极的方法
JP4844447B2 (ja) 異鋼種連続鋳造用継目金物及び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CN104722729A (zh) 一种连铸铸坯内部质量改善用的形核投射装置及方法
KR850001153B1 (ko) 연속주조의 주편폭 확대방법
JP6633205B2 (ja) 連続鋳造ラインの鋳造装置及びその運転
JPS609553A (ja) 絞り込み式連続鋳造機
KR200283712Y1 (ko) 연속주조기의 더미바용 실링부재
JP3289118B2 (ja)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収縮孔低減装置
CA1124485A (en) Method of increasing casting width for a slab during a continuous casting operation
JP4494244B2 (ja) シーケンスブロック
JPS63188451A (ja) 竪型連続鋳造装置
JP3925233B2 (ja) 金属の造塊方法
KR20110120544A (ko) 래들의 버블링 콘 인발용 지그 및 그를 이용한 인발 방법
CN1317382A (zh) 用连续铸造法生产薄壁金属管的工艺及其设备
KR910008748Y1 (ko) 소형판재 제조용 수평연속주조장치
JPS5942588B2 (ja) 連続鋳造方法
JP5937882B2 (ja) 連続鋳造用治具及び連続鋳造方法
JP4706507B2 (ja) 連続鋳造方法
CN202377503U (zh) 板坯结晶器开浇挡溅装置
JP2003311380A (ja) 連続鋳造用ダミーバ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ル方法
JPH02169157A (ja) 金属薄板連続鋳造機の鋳造開始方法
JPH0117409Y2 (zh)
JP2845706B2 (ja) 連続鋳造設備のモール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