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0502A -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0502A
CN114080502A CN202080051559.0A CN202080051559A CN114080502A CN 114080502 A CN114080502 A CN 114080502A CN 202080051559 A CN202080051559 A CN 202080051559A CN 114080502 A CN114080502 A CN 114080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hole
pressur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0502B (zh
Inventor
田口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Automotive Conponen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Automotive Conponent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Automotive Conponen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80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0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2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having plural sets of cylinders or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52Means for additional adjustment of the rate of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8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decreasing pressure or noise level and having a throttling member separate from the closure member, e.g. screens, slots, labyrin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将两个不同的压力区域连通并且截面面积小的连通路的控制阀中,与从前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前述连通路,由此,降低前述控制阀的成本。在控制阀中,将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而划分形成容纳阀体(341)的阀室(336)。在前述控制阀内,设置有绕过阀孔(315)而使制冷剂向曲柄室流动的第七连通路(400),由下者形成第七连通路(400):第四连通孔(401),其形成于阀门主体(311);以及第一槽部(402),其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时,构成将阀室(336)与第四连通孔(401)连通的节流部。

Description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使用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控制阀的一个示例,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控制从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吐出室导入至曲柄室的制冷剂量来使从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吐出容量变化。在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中,阀体将与前述吐出室和前述曲柄室连通的制冷剂通路(阀孔)开闭。另外,在阀座形成部件,形成有前述阀体分离的阀座、前述阀孔和作为与前述吐出室侧和前述曲柄室侧连通的连通路的贯通孔。通过这样的构成,关于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即使在前述阀孔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归回至前述曲柄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中,作为与前述吐出室侧和前述曲柄室侧连通的前述连通路的前述贯通孔、换言之、作为将不同的两个压力区域连通的连通路的前述贯通孔是截面面积小的孔,具体而言,直径不到1 mm的小孔。为了精度优良地且高效地形成这样的小孔,需要使用特殊工具或特殊设备,该情况成为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将两个不同的压力区域连通并且截面面积小的连通路的控制阀中,与从前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前述连通路,由此,降低前述控制阀的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控制阀,其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使用,前述可变容量压缩机具有引导有制冷剂的吸入室、将前述吸入室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的压缩部、吐出由前述压缩部压缩的制冷剂的吐出室和根据内部压力而使前述压缩部的状态变化并使吐出容量变化的控制压力室。前述控制阀具有将构成用于将前述吐出室内的制冷剂供给至前述控制压力室的供给通路的一部分的阀孔开闭的阀体、容纳前述阀体的阀室、对前述阀体赋予开阀方向的偏压力的第一偏压部、对前述阀体赋予闭阀方向的偏压力的第二偏压部以及将前述阀室或与前述阀室相同的第一压力区域和与前述阀室不同的第二压力区域连通的连通路。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合而划分形成前述阀室。前述第一部件具有前述阀孔、和以一端与前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前述阀室或前述第一压力区域连通的方式设置并构成前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连通孔,前述第二部件具有以与前述连通孔的前述另一端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对置端面。而且,构成为,通过前述第一部件和前述第二部件的接合来形成具有比前述连通孔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并且构成前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节流部。
发明的效果
在前述控制阀中,将前述阀室或与前述阀室相同的第一压力区域和与前述阀室不同的第二压力区域连通的连通路包括形成于前述第一部件的连通孔和通过前述第一部件与前述第二部件的接合来形成的节流部。在此,前述节流部由两个部件形成,相对较容易减小其截面面积。因此,与如从前那样由一个孔形成前述连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前述连通路,由此,谋求控制阀的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阀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5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6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8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9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前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前述控制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适用于另一控制阀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适用于另一控制阀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阀的斜板式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该可变容量压缩机作为主要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无离合器压缩机构成。
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具有:汽缸体101,其形成有以环状排列的多个汽缸筒101a;前壳体102,其设置于汽缸体101的一端侧(图1中的左端侧);以及汽缸头104,其经由阀门板103设置于汽缸体101的另一端侧(图1中的右端侧)。这些汽缸体101、前壳体102、阀门板103和汽缸头104由多个贯穿螺栓105紧固并构成压缩机壳体。在前述压缩机壳体内,设置有由汽缸体101和前壳体102形成的曲柄室140。
此外,省略了图示,但在前壳体102与汽缸体101之间配置有中心垫圈,在汽缸体101与汽缸头104之间,除了阀门板103以外,还配置有汽缸垫圈、吸入阀形成板、吐出阀形成板和盖垫圈。
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具有驱动轴110。驱动轴110沿水平方向贯通曲柄室140并延伸。在驱动轴110的轴向方向的中间部,配设有斜板111。斜板111经由连杆机构120联接至固定于驱动轴110的转子112。斜板111与驱动轴110一起旋转。另外,斜板111相对于与驱动轴110的轴线(中心线)O正交的平面的角度(以下称为“斜板111的倾角”)能够变更。
连杆机构120包括:第一臂112a,其从转子112突出设置;第二臂111a,其从斜板111突出设置;以及连杆臂123,其一端侧经由第一联接销121相对于第一臂112a自由转动地联接,并且另一端侧经由第二联接销122相对于第二臂111a自由转动地联接。
在斜板111,形成有驱动轴110所插入贯通的轴插入贯通孔111b。轴插入贯通孔111b以斜板111能够在最大倾角和最小倾角的范围内偏斜的方式形成。在轴插入贯通孔111b,形成有最小倾角限制部。将斜板111与驱动轴110正交时的斜板111的倾角作为最小倾角(=0°)的情况下,如果斜板111的倾角成为大约0°,则轴插入贯通孔111b的前述最小倾角限制部抵接于驱动轴110并限制斜板111的进一步的偏斜。另外,关于斜板111,如果其倾角成为最大倾角,则抵接于转子112,进一步的偏斜被限制。
在驱动轴110,装配有向使斜板111的倾角减小的方向偏压斜板111的倾角减小弹簧114和向使斜板111的倾角增大的方向偏压斜板111的倾角增大弹簧115。倾角减小弹簧114配置于斜板111与转子112之间,倾角增大弹簧115装配于斜板111与固定于驱动轴110的弹簧支撑部件116之间。
在此,设定成在斜板111的倾角为前述最小倾角时,倾角增大弹簧115的偏压力比倾角减小弹簧114的偏压力更大。另外,在驱动轴110不旋转时,斜板111定位于倾角减小弹簧114的偏压力与倾角增大弹簧115的偏压力平衡的倾角。
驱动轴110的一端侧(图1中的左端侧)贯通前壳体102的凸台部102a内并延展直至前壳体102的外侧。省略图示的动力传递装置联接至驱动轴110的前述一端。另外,在驱动轴110与凸台部102a之间,设置有轴密封装置130。
驱动轴110和转子112的联接体在径向方向上由安装于前壳体102的第一轴承131和安装于汽缸体101的第二轴承132支撑,在推力方向上由配设于前壳体102的内表面与转子112之间的第三轴承133和安装于汽缸体101的推力板134支撑。驱动轴110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与推力板134之间的间隙由调整螺钉135调整成恰当值。来自外部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前述动力传递装置,从而驱动轴110与前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在各汽缸筒101a内,容纳有活塞136。各活塞136具有向曲柄室140内突出的突出部136a。在突出部136a,形成有容纳空间,斜板111的外缘部及其附近经由一对滑靴(shoe)137容纳于该容纳空间。斜板111伴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各活塞136在对应的汽缸筒101a内往复运动。
在汽缸头104,形成有吸入室141和吐出室142。吸入室141配置于汽缸头104的大致中央。吐出室142按以环状环绕吸入室141的方式设置。吸入室141和各汽缸筒101a经由贯通阀门板103等的吸入孔103a和形成于前述吸入阀形成板(省略图示)的吸入阀(省略图示)连接。吐出室142和各汽缸筒101a经由贯通阀门板103等的吐出孔103b和形成于前述吐出阀形成板(省略图示)的吐出阀(省略图示)连接。
在汽缸体101的上部,设置有消音器。经由密封部件(省略图示)由螺栓(省略图示)将形成有吐出端口106a的盖部件106和形成于汽缸体101的上部的消音器形成壁101b紧固,从而形成消音器。
被盖部件106和消音器形成壁101b包围的消音器空间143经由第一连通路144与吐出室142连通。在第一连通路144和消音器空间143的连接部,配置有吐出止回阀200。吐出止回阀200响应于第一连通路144(上游侧)和消音器空间143(下游侧)的压力差而进行动作。具体而言,吐出止回阀200构成为,在前述压力差比既定值更小的情况下,将第一连通路144关闭,在前述压力差比既定值更大的情况下,将第一连通路144开放。
第一连通路144、吐出止回阀200、消音器空间143和吐出端口106a形成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通路,吐出室142经由前述吐出通路连接至前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
吸入室141经由形成于汽缸头104的吸入通路104a连接至省略图示的前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
前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经由吸入通路104a被引导(流入)至吸入室141。吸入室141内的制冷剂通过各活塞136的往复运动而被吸入至对应的汽缸筒101a内,被压缩并吐出至吐出室14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由汽缸筒101a和活塞136构成将吸入室141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的“压缩部”。另外,吐出至吐出室142的制冷剂(即,高压制冷剂)经由前述吐出通路被引导(流出)到前述空调系统的前述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吐出止回阀200阻止制冷剂从前述空调系统的前述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朝向吐出室142流动(即,制冷剂的倒流)。
在汽缸头104,设置有控制阀300。控制阀300容纳于形成于汽缸头104的容纳穴104b。
控制阀300具有构成用于将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供给至曲柄室140的供给通路145的一部分的内部通路。控制阀300构成为,调整前述内部通路(即,供给通路145)的开度(通路截面面积)、由此调整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对曲柄室140的供给量。此外,在后文中对供给通路145和控制阀300进行描述。
另外,曲柄室140经由由第二连通路101c、空间部101d和节流孔103c形成的排出通路146与吸入室141连通。因此,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146流动(排出)到吸入室141。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部101d由形成于汽缸体101的汽缸头104侧的端面的凹部构成,第二连通路101c以将曲柄室140和空间部101d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汽缸体101。节流孔103c以将空间部101d和吸入室141连通的方式由贯通阀门板103等的截面面积小的贯通孔组成。
因此,控制阀300调整前述内部通路(供给通路145)的开度从而能够使曲柄室140的压力变化,由此,能够使斜板111的倾角(即,活塞136的冲程)变化并使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容量变化。
详细而言,控制阀300调整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对曲柄室140的供给量来使曲柄室140的压力变化,从而能够利用各活塞136的前后的压力差、即夹着活塞136的汽缸筒101a内的压缩室和曲柄室140的压力差来使斜板111的倾角变化,其结果是,活塞136的冲程量变化,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容量变化。具体而言,如果控制阀300将前述内部通路(供给通路145)关闭,曲柄室140的压力下降,则斜板111的倾角变大,活塞136的冲程增加,由此,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容量增加。另一方面,如果控制阀300增大前述内部通路(供给通路145)的开度,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则斜板111的倾角变小,活塞136的冲程减小,由此,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容量减小。
换言之,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曲柄室140具有根据内部压力而使前述压缩部的状态(具体而言,活塞136的冲程)变化并使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吐出容量变化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曲柄室140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压力室”。
此外,润滑油被封入至曲柄室140。前述润滑油伴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而被斜板111等搅拌而雾化,与制冷剂一起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内移动。具体而言,被雾化的润滑油与制冷剂一起在由曲柄室140、排出通路146、吸入室141、汽缸筒101a、吐出室142和供给通路145形成的内部循环路循环,由此,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内部被润滑。
接着,对供给通路145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出的那样,在控制阀300的外周面,互相隔开间隔安装有四个O形环300a-300d。而且,容纳穴104b的内部被这四个O形环300a-300d从外部隔断,并且在容纳穴104b内的控制阀300的外侧,从容纳穴104b的底部侧朝向开口侧划分形成有互相隔断的第一-第三空间S1-S3。
第一空间S1经由形成于汽缸头104的第三连通路104c与吸入室141连通。第二空间S2经由形成于汽缸头104的第四连通路104d与吐出室142连通。第三空间S3经由形成于汽缸头104的第五连通路104e、贯通阀门板103等的贯通孔103d和形成于汽缸体101的第六连通路101e与曲柄室140连通。另外,控制阀300的前述内部通路将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四连通路104d、第二空间S2、控制阀300的前述内部通路、第三空间S3、第五连通路104e、贯通孔103d和第六连通路101e形成供给通路145。
接着,对控制阀300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控制阀3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容纳穴104b的底部侧(图2中的左侧)称为“顶端侧”,将容纳穴104b的开口侧(图2中的右侧) 称为“后端侧”。
如图2所示出的那样,控制阀300包括阀门主体311、帽部件312、压敏装置320、螺线管壳体331、固定铁芯332、可动铁芯333、容纳部件334、线圈组件335以及阀单元340。
阀门主体311以大致圆柱状形成。帽部件312以有底圆筒状形成,其开口侧固定于阀门主体311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另外,由帽部件312的内部空间和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顶端侧的端面的圆形凹部311a形成压敏室313。压敏室313经由形成于帽部件312的侧面的第一连通孔312a与第一空间S1连通。在此,如上述那样,第一空间S1经由第三连通路104c与吸入室141连通。因此,吸入室141的压力Ps作用于第一空间S1和压敏室313。即,第一空间S1和压敏室313属于吸入室141的压力Ps的区域(以下,称为“吸入室压力区域”)。
在阀门主体311的后端侧的端面311b,形成有有底且截面圆形的第一嵌合穴314。另外,在阀门主体311,形成有:圆形阀孔315,其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中央部开口,并且沿阀门主体3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杆插入贯通孔316,其从阀孔315沿阀门主体311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直至压敏室313;以及第二连通孔317,其将第一杆插入贯通孔316与第二空间S2连通。此外,在阀门主体311的外周面开口的第二连通孔317的一端被安装于阀门主体311的外周面的圆筒状过滤器部件318覆盖。
压敏装置320配置于压敏室313。压敏装置320包括波纹管(ベローズ)组件321。波纹管组件321由下者构成:蛇纹管状波纹管321a,其顶端侧闭塞并且后端侧开放;端部部件321b,其将波纹管321a的后端侧的开放部闭塞;止动部件321c,其配置于波纹管321a内,限制波纹管321a的收缩;以及第一偏压部件(压缩线圈弹簧)321d,其配置于波纹管321a的内部,将波纹管321a向伸长的方向偏压。另外,除了波纹管组件321之外,压敏装置320还具有配置于端部部件321b与阀门主体311之间并将波纹管321a向收缩的方向偏压的第二偏压部件(压缩线圈弹簧)321e。
波纹管321a的内部是真空,波纹管321a响应于压敏室313的压力(即,吸入室141的压力Ps)而伸缩。具体而言,波纹管321a伴随着压敏室313的压力(吸入室141的压力Ps)的下降而伸长。
螺线管壳体331设置于阀门主体311的后端侧。螺线管壳体331具有圆筒状周壁部331a和通过铆接等来固定于周壁部331a的顶端侧的端部(阀门主体311侧的端部)的端壁部331b。周壁部331a由例如磁性钢板形成,端壁部331b由例如磁性易切削钢形成。
固定铁芯332具有圆柱轴状小直径部332a和有底圆筒状大直径部332b,大直径部332b联接至小直径部332a的顶端侧并且直径比小直径部332a更大。在小直径部332a,形成有从后端侧的端面贯通直至大直径部332b的内部空间的第二杆插入贯通孔332c。固定铁芯332由例如磁性易切削钢形成。
固定铁芯332的小直径部332a容纳于螺线管壳体331。关于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其后端侧的部位(即,小直径部332a侧的部位)嵌合于在螺线管壳体331的端壁部331b的顶端侧的端面(即,阀门主体311侧的端面)331c的中央形成的有底且截面圆形的第二嵌合穴331d,剩余的顶端侧的部位从螺线管壳体331的端壁部331b的顶端侧的端面331c突出。
即,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具有:嵌合部331b1,其嵌合于在螺线管壳体331形成的第二嵌合穴331d;和突出部331b2,其从螺线管壳体331突出。在此,如上述那样,大直径部332b以有底圆筒状形成,突出部331b2具有前述内部空间并且在顶端侧具有圆环状端面332b21。
关于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的突出部332b2,其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在阀门主体311的后端侧的端面311b形成的第一嵌合穴314。另外,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的突出部332b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以下,仅称为“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由此,突出部332b2的前述内部空间被分隔而构成阀室336。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从而划分形成阀室336。具体而言,将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的突出部332b2)的外周面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以下,仅称为“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在阀门主体311形成的第一嵌合穴314的内周面从而划分形成阀室336。
阀室336经由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阀孔315和第二连通孔317与第二空间S2连通。另外,阀室336经由形成于突出部332b2的侧面的第三连通孔332b23与第三空间S3连通。即,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由第二连通孔317、阀孔315、阀室336和第三连通孔332b23连通(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连通孔317、阀孔315、阀室336和第三连通孔332b23形成将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连接的控制阀300的前述内部通路、进而言之、构成供给通路145的一部分的控制阀300的前述内部通路。另外,阀孔315构成供给通路145的一部分。
在此,如上述那样,第二空间S2经由第四连通路104d与吐出室142连通。因此,吐出室142的压力Pd作用于第二空间S2和第二连通孔317。即,第二空间S2和第二连通孔317属于吐出室142的压力Pd的区域(以下,称为“吐出室压力区域”)。
另外,第三空间S3经由第五连通路104e、贯通孔103d和第六连通路101e与曲柄室140连通。因此,曲柄室140的压力Pc作用于第三空间S3和阀室336。即,第三空间S3和阀室336属于曲柄室140的压力Pc的区域(以下,称为“曲柄室压力区域”)。
可动铁芯333配置于固定铁芯332的后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铁芯333与固定铁芯332同样地由磁性易切削钢形成。
容纳部件334由非磁性材料以有底圆筒状形成。关于容纳部件334,在容纳有固定铁芯332的小直径部332a和可动铁芯333的状态下,容纳部件334的开口侧由螺线管壳体331的端壁部331b保持。可动铁芯333沿着容纳部件334的内周面自由滑动地设置,能够在容纳部件334内相对于固定铁芯332的后端侧的端面向分离方向移动。另外,在固定铁芯332与可动铁芯333之间,设置有将可动铁芯333向从固定铁芯332离开的方向偏压的第三偏压部件(压缩线圈弹簧)337。
线圈组件335包括螺线管线圈(以下,仅称为“线圈”)335a和闭塞部件335b。线圈335a被树脂覆盖,配置于容纳部件334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35a容纳于在螺线管壳体331的周壁部331a的内侧形成的容纳空间。闭塞部件335b是将螺线管壳体331的周壁部331a的后端侧的端部闭塞的部件,由例如磁性易切削钢形成。闭塞部件335b以在容纳部件334的外侧包围可动铁芯333的方式配置,通过树脂来与线圈335a一体化。此外,图2中的335c是线圈组件335中的树脂部。
线圈335a经由信号线等连接至设置于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外部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前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对线圈335a的通电。如果通过前述控制装置来对线圈335a进行通电,则螺线管壳体331、固定铁芯332(的除了突出部332b2以外的部位)、可动铁芯333和闭塞部件335b形成磁路,产生抵抗于第三偏压部件337的偏压力而使可动铁芯333朝向固定铁芯332的后端侧的端面移动的电磁力。
阀单元340包括阀体341、第一杆342以及第二杆343。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341、第一杆342和第二杆343一体化而构成阀单元340。
阀体341容纳于阀室336并将阀孔315开闭。具体而言,阀体341的顶端侧的端面抵接于阀孔315开口的第一嵌合穴314的前述底面从而阀孔315关闭,阀体341的顶端侧的端面从第一嵌合穴314的前述底面隔离从而阀孔315开放。
第一杆342自由滑动地插入贯通于在阀门主体311形成的第一杆插入贯通孔316。第一杆342的顶端侧向压敏室313内突出,能够分离地联接至压敏装置320的端部部件321b,第一杆342的后端侧以比阀孔315和第一杆插入贯通孔更小的直径形成,联接至阀体341的顶端侧的端面(阀孔315侧的端面)。
第二杆343具有间隙地插入贯通于在固定铁芯332的小直径部332a形成的第二杆插入贯通孔332c。第二杆343的顶端侧联接至阀体341的后端侧,第二杆343的另一端联接至可动铁芯333。即,阀单元340与可动铁芯333一体化,伴随着可动铁芯333的移动而移动。
如上述那样,在压敏装置320(波纹管组件321)中,波纹管321a响应于压敏室313的压力(即,吸入室141的压力Ps)而伸缩。如果伴随着吸入室141的压力Ps的下降,波纹管321a伸长至既定长度以上,则端部部件321b在阀单元340的第一杆342的前述另一端抵接并按压。由此,阀单元340向阀体341将阀孔315开放的方向被偏压。即,压敏装置320构成为响应于吸入室141的压力Ps而对阀单元340(阀体341)赋予开阀方向的偏压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敏装置32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偏压部”。
另外,如上述那样,如果线圈335a被通电,则螺线管壳体331、固定铁芯332(的除了突出部332b2以外的部位)、可动铁芯333和闭塞部件335b形成磁路,产生抵抗于第三偏压部件337的偏压力而使可动铁芯333朝向固定铁芯332的后端侧的端面移动的电磁力。由此,阀单元340向阀体341将阀孔315关闭的方向被偏压。即,主要由螺线管壳体331、固定铁芯332、可动铁芯333和线圈组件335(线圈335a、闭塞部件335b)构成对阀单元340(阀体341)赋予闭阀方向的偏压力的“螺线管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述螺线管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偏压部”。
接着,说明控制阀300的动作。
在通过前述控制装置的对线圈335a的通电被切断(OFF)时,可动铁芯333由第三偏压部件337通过偏压力保持于从固定铁芯332最大程度地离开的状态。在此情况下,阀单元340的阀体341将阀孔315(即,供给通路145)最大地开放。因此,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供给至曲柄室140,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直至接近于吐出室142的压力Pd的值。因此,斜板111的倾角变得最小。由此,活塞136的冲程变得最小,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以最小容量运转。
另外,在通过前述控制装置的线圈335a的通电量最大时,阀单元340的阀体341通过前述螺线管部产生的电磁力(闭阀方向的偏压力)来将阀孔315(即,供给通路145)关闭。因此,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不供给至曲柄室140。另外,由于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146排出至吸入室141,因而曲柄室140的压力Pc下降直至接近于吸入室141的压力Ps的值。因此,斜板111的倾角变得最大。由此,活塞136的冲程变得最大,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以最大容量运转。
另外,在通过前述控制装置的线圈335a的通电量基于空调设定(车厢设定温度)或外部环境等而设定时,由阀单元340的阀体341调整阀孔315(即,供给通路145)的开度,以使吸入室141的压力Ps成为与前述通电量对应的压力(设定压力)。具体而言,如果吸入室141的压力Ps低于前述设定压力,则阀单元340的阀体341增大阀孔315的开度,如果吸入室141的压力Ps高于前述设定压力,则阀单元340的阀体341减小阀孔315的开度。因此,调整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对曲柄室140的供给量。即,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在容量控制状态下运转。
可是,如上述那样,供给通路145构成被雾化的润滑油与制冷剂一起循环的前述内部循环路的一部分。换言之,供给通路145还实现作为使润滑油返回至曲柄室140的润滑油返回通路的功能。然而,在控制阀300中,如果阀单元340的阀体341将阀孔315(即,供给通路145)关闭,则不但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不会供给至曲柄室140,而且也不能使润滑油返回至曲柄室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阀300内,设置有用于绕过阀孔315而使制冷剂向曲柄室140流动的绕过通路,通过该绕过通路,不论阀孔315的开闭都能够使润滑油返回至曲柄室140。
具体而言,如作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3和作为图3的A-A截面图的图4所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的第二连通孔317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阀室336连通的第七连通路400作为前述绕过通路设置。
在此,为了降低对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的容量控制等的影响,需要使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减小。如果要由一个孔构成这样的第七连通路400,则必须在阀门主体311形成直径不到1 mm的小孔,如前述那样,控制阀300的成本增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七连通路400如以下那样形成,由此,防止控制阀300的成本的增大。
首先,在阀门主体311,形成有与阀孔315并列的第四连通孔401。第四连通孔401将第一嵌合穴314与第二连通孔317连通。具体而言,第四连通孔401的一端(顶端侧)在第二连通孔317开口,第四连通孔401的另一端(后端侧)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附近开口。第四连通孔401作为具有容易加工的大小和形状的孔形成。优选地,第四连通孔401作为直径为1 mm以上且具有比阀孔315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的圆孔形成。
接着,在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中的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第一槽部402。第一槽部402具有比第四连通孔401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换言之,第一槽部402具有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第一槽部402沿径向方向延伸,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构成设置于阀室336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之间且将阀室336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连通的节流部(以下,称为“第一节流部”)。
而且,由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第四连通孔401和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且构成前述第一节流部的第一槽部402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换言之,第四连通孔401和第一槽部402(前述第一节流部)分别构成第七连通路400的一部分。
这样的第七连通路400设置于控制阀300内,从而即使在阀孔315关闭时,吐出室142内的制冷剂也流动到曲柄室140,能够使润滑油返回至曲柄室140。因此,抑制保持于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减少,其结果是,还防止可变容量压缩机100的内部的润滑不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连通路400由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第四连通孔401和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第一槽部402形成。因此,如果第一槽部402的截面面积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相比而足够小,即,如果第一槽部402以作为节流部起作用的方式形成,则即使第四连通孔401是相对较大的孔,也能够抑制第七连通路400对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的容量控制等的影响。而且,与在既定部件形成截面面积小的孔(贯通孔)相比,容易在前述既定部件的表面形成截面面积小的槽。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能够不使用特殊工具或特殊设备就形成,与由一个孔构成的情况相比,用于形成第七连通路400的成本、进而控制阀300的成本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门主体3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件”,固定铁芯33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部件”,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相当于本发明的“对置端面”。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控制阀3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以下主要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出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阀室336设置于阀门主体311内。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阀门主体311,形成有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开口的有底且截面圆形的阀室形成穴501,阀孔315在该阀室形成穴501的底面的中央部开口。另外,在阀门主体311,形成有将阀室形成穴501与第三空间S3连通的第五连通孔502,阀门主体311的后端侧的部位嵌合于在螺线管壳体331形成的第三嵌合穴503。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不具有突出部332b2,固定铁芯332的大直径部332b嵌合于阀门主体311的第一嵌合穴314,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2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由此,阀门主体311的阀室形成穴501被划分而形成阀室336。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由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第四连通孔401和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且构成前述第一节流部的第一槽部402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出的那样,构成前述第一节流部的第一槽部402也可以设置于阀门主体311侧。在此情况下,第一槽部402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邻接而形成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控制阀3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出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固定铁芯332代替第一槽部402而具有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周缘部遍及整周以既定宽度被切口的切口部511和形成于顶端侧的端面332b21(除了切口部511以外的部位)的第二槽部512。第二槽部512沿径向方向延伸,将大直径部332b的突出部332b2的前述内部空间与切口部511(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周缘部被切口而形成的空间)连通。另外,第二槽部512与第一槽部402同样,具有比第四连通孔401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进而言之、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
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即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第一嵌合穴314、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切口部511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形成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连通的环状通路513。虽然未特别地限制,但环状通路513能够具有例如与第四连通孔401的截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截面面积或比其更小的截面面积。
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第二槽部512构成设置于阀室336与环状通路513之间且将阀室336与环状通路513连通的节流部(以下,称为“第二节流部”)。
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下者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第四连通孔401,其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环状通路513,其由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切口部511形成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以及第二槽部512,其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且构成前述第二节流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依据第三实施方式,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时,不需要两者的周向方向的对位,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组装性提高。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控制阀3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以下主要对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出的那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阀门主体311的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附近,从内侧面向内部突出并且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平行的台阶差面521遍及整周设置。另外,在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未形成第一槽部402。在此情况下,如果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则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台阶差面521,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之间形成微小间隙G。该微小间隙G设定成形成具有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的通路,构成设置于阀室336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之间且将阀室336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连通的前述第一节流部。
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的第四连通孔401和形成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之间且构成前述第一节流部的微小间隙G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七连通路400。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控制阀300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以下主要对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四连通孔401形成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而接近于阀孔315的位置;以及在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未形成第一槽部402。
如图9所示出的那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果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则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将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即,后端侧的开口)部分地闭塞。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不闭塞的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的非闭塞部分N设定成在阀室336开口并且具有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即,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的非闭塞部分N构成“节流部”。
而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第四连通孔401形成将位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的第二连通孔317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阀室336连通的第七连通路400,第四连通孔401形成于阀门主体311,并且由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将前述另一端(后端侧的开口)部分地闭塞,非闭塞部分N构成节流部。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控制阀300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与第一-第五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以下主要对与第一-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的第二连通孔317和与阀室336同样地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第三空间S3连通的第八连通路410作为前述绕过通路设置。
如图10所示出的那样,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固定铁芯332代替第一槽部402而具有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周缘部遍及整周以既定宽度被切口的切口部511和形成于突出部332b2的外周面的第三槽部531。第三槽部531从切口部511沿固定铁芯332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至第三连通孔332b23的附近。另外,第三槽部531具有比第四连通孔401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进而言之、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
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即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第一嵌合穴314、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切口部511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形成与第四连通孔401的前述另一端连通的环状通路513。
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即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第一嵌合穴314、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第三槽部531构成设置于第三空间S3与环状通路513之间且将第三空间S3与环状通路513连通的节流部(以下,称为“第三节流部”)。
而且,由下者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第八连通路410:第四连通孔401,其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环状通路513,其由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切口部511形成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以及第三槽部531,其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突出部332b2的侧面且构成前述第三节流部。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突出部332b2的前述外周面相当于“嵌合部”。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出的那样,也可以代替第三槽部531而在固定铁芯332的突出部332b2的侧面形成螺旋槽部532。螺旋槽部532在突出部332b2的侧面从切口部511以螺旋状延伸直至第三连通孔332b23的附近。另外,螺旋槽部532具有比第四连通孔401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进而言之、相对于阀孔315的截面面积足够小的截面面积。而且,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第一嵌合穴314)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螺旋槽部532构成设置于第三空间S3与环状通路513之间且将第三空间S3与环状通路513连通的前述第三节流部。
接着,对控制阀300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阀300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对于与第一-第六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符号。以下主要对与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绕过阀孔315而使制冷剂向曲柄室140流动的前述绕过通路,将位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的第二连通孔317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阀室336连通的第七连通路400或将位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的第二连通孔317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第三空间S3连通的第八连通路410设置于控制阀300内。
与此相对,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前述吸入室压力区域的压敏室313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阀室336连通的第九连通路420设置于控制阀300内。该第九连通路420构成用于将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排出至吸入室141的通路(以下,称为“第二排出通路”)的一部分。
这样的第九连通路420设置于控制阀300内,从而在阀孔315关闭时,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不仅经由排出通路146、而且还经由前述第二排出通路排出至吸入室141,因而能够使曲柄室140的压力Pc更迅速地下降。但是,与前述绕过通路的情况同样,为了降低对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的容量控制的影响,需要使第九连通路420的截面面积足够减小。第九连通路420如以下那样形成。
如图12所示出的那样,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阀门主体311,代替将第一嵌合穴314与第二连通孔317连通的第四连通孔401而设置有将压敏室313与第一嵌合穴314连通的第六连通孔541。具体而言,第六连通孔541的一端(顶端侧)在压敏室313开口,第六连通孔541的另一端(后端侧)在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附近开口。第六连通孔541作为具有容易加工的大小和形状的孔形成。优选地,与第四连通孔401同样,作为直径为1 mm以上且具有比阀孔315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的圆孔形成。
固定铁芯332代替第一槽部402而具有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周缘部遍及整周以既定宽度被切口的切口部511和形成于顶端侧的端面332b21(除了切口部511以外的部位)的第四槽部542。第四槽部542沿径向方向延伸,将大直径部332b的突出部332b2的前述内部空间与切口部511(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周缘部被切口而形成的空间)连通。另外,第四槽部542具有比第六连通孔541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优选比构成排出通路146的节流孔103c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
关于第四槽部542,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槽部512同样,在阀门主体311和固定铁芯332接合、即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部位332b22嵌合于第一嵌合穴314、且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抵接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时,构成设置于阀室336与环状通路513之间且将阀室336与环状通路513连通的前述第二节流部。
而且,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由下者形成构成前述第二排出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九连通路420:第六连通孔541,其形成于阀门主体311;环状通路513,其由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的切口部511形成于第一嵌合穴314的底面的周缘部;以及第四槽部542,其形成于固定铁芯332的顶端侧的端面332b21且构成前述第二节流部。
依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不使用特殊工具或特殊设备就形成构成前述第二排出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九连通路420,与由一个连通孔形成第九连通路420的情况相比,用于形成第七连通路400的成本、进而控制阀300的成本降低。
此外,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阀300具有相当于在内部设置有前述绕过通路的情况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然而,不限于此。在内部设置有构成前述第二排出通路的一部分的连通路的情况下,控制阀300也可以具有相当于在内部设置有前述绕过通路的情况下的第一、第二-第六实施方式的构成。即,将位于前述吸入室压力区域的压敏室313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阀室336连通的连通路或将位于前述吸入室压力区域的压敏室313与位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的第三空间S3连通的连通路能够设置于控制阀300内。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当然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作出进一步的变形和变更。
例如,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如在图13中示出主要部分那样,本发明也可以对如下的类型的控制阀适用:具有阀孔551和阀座552的阀座形成部件553与阀门主体554接合,从而划分形成容纳阀体555的阀室556。阀座形成部件553嵌合于在阀门主体554形成的嵌合穴554a。在此情况下,阀体555沿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而将阀孔551开闭。阀室556属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夹着阀孔551位于与阀室556相反的一侧的空间属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而且,由形成于阀座形成部件553的连通孔557和形成于阀门主体554的嵌合穴554a的底面的槽部558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连通路。在阀座形成部件553和阀门主体554接合时,槽部558构成将阀室556与连通孔557的阀室556侧的开口连通的节流部。
或者,如在图14中示出主要部分那样,本发明也可以对如下的类型的控制阀适用:具有阀孔561和阀座562的阀门主体563与有底圆筒部件564接合,从而划分形成容纳阀体565的阀室566。关于有底圆筒部件564,开口侧的部位嵌合于在阀门主体563形成的嵌合穴563a。在此情况下,阀体565沿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而将阀孔561开闭。另外,阀体565被偏压部件567向闭阀方向偏压。阀室566经由连通口564a和过滤器F与吐出室连通,属于前述吐出室压力区域。夹着阀孔561位于与阀室566相反的一侧的通路部568属于前述曲柄室压力区域。而且,由与阀孔561并列地形成于阀门主体563的连通孔569和形成于有底圆筒部件564的开口端面的槽部570形成作为前述绕过通路的连通路。槽部570具有比连通孔569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进而言之、与阀孔561的截面面积相比而足够小的截面面积,在阀门主体563和有底圆筒部件564接合时,构成将阀室566与连通孔569的阀室566侧的开口连通的节流部。
符号说明
100……可变容量压缩机、101a……汽缸筒、111……斜板、136……活塞、140……曲柄室、141……吸入室、142……吐出室、145……供给通路、300……控制阀、311……阀门主体(第一部件)、313……压敏室、315……阀孔、320……压敏装置、331……螺线管壳体、332……固定铁芯(第二部件)、333……可动铁芯、335……线圈组件、336……阀室、400……第七连通路、410……第八连通路、420……第九连通路、401……第四连通孔、402……第一槽部、511……切口部、512……第二槽部、513……环状通路、531……第三槽部、541……第六连通孔、542……第四槽部,G……微小间隙,N……非闭塞部分。

Claims (11)

1.一种控制阀,其是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使用的控制阀,所述可变容量压缩机具有引导有制冷剂的吸入室、将所述吸入室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的压缩部、吐出由所述压缩部压缩的制冷剂的吐出室和根据内部压力而使所述压缩部的状态变化并使吐出容量变化的控制压力室,其中,
所述控制阀具有将构成用于将所述吐出室内的制冷剂供给至所述控制压力室的供给通路的一部分的阀孔开闭的阀体、容纳所述阀体的阀室、对所述阀体赋予开阀方向的偏压力的第一偏压部、对所述阀体赋予闭阀方向的偏压力的第二偏压部以及将所述阀室或与所述阀室相同的第一压力区域和与所述阀室不同的第二压力区域连通的连通路,
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合而划分形成所述阀室,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所述阀孔、和以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并且另一端与所述阀室或所述第一压力区域连通的方式设置并构成所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连通孔,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以与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对置端面,
构成为,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接合来形成具有比所述连通孔的截面面积更小的截面面积并且构成所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节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嵌合于在所述第一部件形成的嵌合穴,从而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接合,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嵌合穴的底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连通路将所述阀室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抵接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底面,
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的槽形成将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所述节流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连通路将所述阀室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
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底面之间设置有微小间隙,由所述微小间隙形成将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所述节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连通路将所述阀室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抵接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底面,并且将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部分地闭塞,由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的非闭塞部分形成将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所述节流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连通路将所述阀室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抵接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底面,
由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的周缘部遍及整周被切口的切口部在所述嵌合穴的底面的周缘部形成与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连通并且构成所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环状通路,由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的槽形成将所述环状通路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所述节流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连通路将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抵接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底面,
由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对置端面的周缘部遍及整周被切口的切口部在所述嵌合穴的底面的周缘部形成与所述连通孔的所述另一端连通并且构成所述连通路的一部分的环状通路,由设置于嵌合于所述嵌合穴的所述第二部件的嵌合部的槽形成将所述环状通路与所述第一压力区域连通的所述节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阀室或所述第一压力区域是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的区域,
所述第二压力区域是所述吐出室的压力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其中,所述连通路作为绕过所述阀孔而使制冷剂向所述控制压力室流动的绕过通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阀室或所述第一压力区域是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的区域,
所述第二压力区域是所述吸入室的压力的区域。
11.一种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
吸入室,其引导有制冷剂;
压缩部,其将所述吸入室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
吐出室,其吐出由所述压缩部压缩的制冷剂;
控制压力室,其根据内部压力而使所述压缩部的状态变化并使吐出容量变化;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
CN202080051559.0A 2019-07-24 2020-07-17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Active CN114080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6047 2019-07-24
JP2019136047A JP2021021330A (ja) 2019-07-24 2019-07-24 可変容量圧縮機の制御弁
PCT/JP2020/027782 WO2021015116A1 (ja) 2019-07-24 2020-07-17 可変容量圧縮機の制御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0502A true CN114080502A (zh) 2022-02-22
CN114080502B CN114080502B (zh) 2023-09-26

Family

ID=7419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559.0A Active CN114080502B (zh) 2019-07-24 2020-07-17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21330A (zh)
CN (1) CN114080502B (zh)
WO (1) WO202101511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4245A1 (en) * 2002-10-18 2004-04-22 Tgk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CN1580561A (zh) * 2003-08-11 2005-02-16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646807A (zh) * 2002-04-09 2005-07-27 三电有限公司 变量压缩机
JP2008184926A (ja) * 2007-01-29 2008-08-14 Sanden Corp 往復動圧縮機
JP2018021646A (ja) * 2016-08-05 2018-02-0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感圧制御弁
WO2018124156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WO2019097841A1 (ja) * 2017-11-17 2019-05-23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付き斜板式可変容量圧縮機の容量制御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4334A (ja) * 2014-07-01 2016-01-28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6807A (zh) * 2002-04-09 2005-07-27 三电有限公司 变量压缩机
US20040074245A1 (en) * 2002-10-18 2004-04-22 Tgk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CN1580561A (zh) * 2003-08-11 2005-02-16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JP2008184926A (ja) * 2007-01-29 2008-08-14 Sanden Corp 往復動圧縮機
JP2018021646A (ja) * 2016-08-05 2018-02-0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感圧制御弁
WO2018124156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CN110114573A (zh) * 2016-12-28 2019-08-09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WO2019097841A1 (ja) * 2017-11-17 2019-05-23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付き斜板式可変容量圧縮機の容量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5116A1 (ja) 2021-01-28
JP2021021330A (ja) 2021-02-18
CN114080502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2641B (zh) 螺线管控制阀和包括该螺线管控制阀的可变容量压缩机
WO2017057160A1 (ja)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の制御弁
CA1332930C (en) Slant plate type compressor with variabl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N109844312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KR20000062505A (ko) 유체 기계
EP0519598B1 (en) Slant plate type compressor with variabl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N109154285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14080502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KR20080044170A (ko) 압축기
US6681587B2 (en) Flow restricting structure in displacement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KR100408336B1 (ko) 압축기
US20150252797A1 (en) Variable-Capacity Compressor
KR20150091990A (ko) 가변 용량형 사판 압축기
CN111656011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阀
CN109937300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13574275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JP7185560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
WO2019139132A1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
CN110770440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CN112313413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WO2020026699A1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
CN112334653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JP6469994B2 (ja) 圧縮機
CN110418889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11699317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0

Address after: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Applicant after: SANDEN Corp.

Address before: Gunma

Applicant before: SANDEN AUTOMOTIVE CONPONENT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