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6432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6432A
CN114026432A CN202080046081.2A CN202080046081A CN114026432A CN 114026432 A CN114026432 A CN 114026432A CN 202080046081 A CN202080046081 A CN 202080046081A CN 114026432 A CN114026432 A CN 114026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ction
tank
deaerated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6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濑明大
草野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26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6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31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by 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36Flash degas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6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2Non-contaminated water, e.g. for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 C02F2103/04Non-contaminated water, e.g. for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for obtaining ultra-pure 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自动分析装置具备:第一系统(11),其不需要使用脱气水;第二系统(12),其优选使用脱气水,且具有生成脱气水的脱气装置(21)及输送脱气水的第二泵(19);以及箱(1),其形成有储存向第一系统(11)供给的水的第一区间(4)以及储存向第二系统(12)供给的脱气水的第二区间(5),第二系统(12)由循环系统和使用系统构成,该循环系统具有将脱气装置(21)、第二泵(19)和箱(1)的第二区间(5)连接的吸引流路(20)、返回流路(24),该使用系统具有将脱气装置(21)与使用脱气水的使用部连接的排出流路(22)、连接流路(27),在箱(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3),其形成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以及通水部(6),其使水在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中移动。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血液、尿等检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改善装置的高速化所伴随的不充分的脱气性能为目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具备供给液体的供水泵、对由供水泵供给的液体进行脱气的脱气装置、以及使脱气液返回脱气前的流路内的循环流路,具备使用脱气液的检体采样机构、试剂采样机构中的至少任一个,具备用于各采样机构的供水控制阀,在循环流路内设置压力切换阀,在压力切换阀关闭的时间将脱气液供给到检体采样机构以及试剂采样机构,在压力切换阀打开的时间使脱气液经由循环流路在脱气装置中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2374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有很多发明利用注射泵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机构,为了瞬间准确地传播压力,期望用水等非压缩性流体(以下称为系统水)充满内部。
当在该系统水中存在气泡时,会影响压力的传播,因此为了提高分注精度,优选在系统水中使用脱气水,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结构的自动分析装置。
在此,分注机构中的压力传播以外的用途的系统水不需要是脱气水。因此,若采用将脱气水供给至这样的不需要使用脱气水的部位的结构,则会导致生成、贮存脱气装置等的脱气水的机构的大型化,进而导致装置自身的大型化,因此期望避免。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脱气液返回到脱气前的流路,并使其多次循环来改善不充分的脱气性能。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需要较多的水量的情况下设置小型的缓冲箱的例子。
然而,如果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与向装置供水的箱独立地设置该缓冲箱,则装置大型化且复杂化,因此可知存在更小型化、简化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使得供给、利用系统水的系统小型化、简化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但若列举其中一例,则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系统,其不需要使用脱气水;第二系统,其优选使用上述脱气水,且具有生成上述脱气水的脱气装置及输送上述脱气水的泵;以及共用箱,其形成有储存向上述第一系统供给的水的第一区间及储存向上述第二系统供给的上述脱气水的第二区间,上述第二系统由循环系统和使用系统构成,该循环系统具有将上述脱气装置、上述泵和上述共用箱的上述第二区间连接的配管,该使用系统具有将上述脱气装置和使用上述脱气水的使用部连接的配管,在上述共用箱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其形成上述第一区间和上述第二区间;以及通水部,其使上述水在上述第一区间和上述第二区间中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以往相比,能够使供给、利用系统水的系统小型化、简单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配置图。
图2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清洗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与贮存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清洗水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另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与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连接的配管的设置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
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100是自动进行检体的分析的装置,具备检体盘101、检体分注机构102、反应单元103、反应槽104、试剂盘105、试剂分注机构106、搅拌机构107、光度计108、单元清洗机构109、清洗槽110、111、清洗槽112、控制部150。
检体盘101是用于将保持有检体的检体容器设置于装置的设备,其保持多个检体容器。此外,除了检体盘101以外,还可以设置输送保持1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支架、保持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架的输送机构,或者用该输送机构代替检体盘101。
反应槽104在沿其周向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存储有多个用于使血液或尿等检体与试剂反应的反应单元103。在反应槽104中,为了将反应单元103、该反应单元103内部的反应液保持为一定温度而使恒温水在槽内流动。
试剂盘105是能够在其中以圆周状存储多个收容有与测定项目对应的试剂的试剂瓶的保管库。试剂盘105被保持冷却。
检体分注机构102设置在反应槽104与检体盘101之间,构成为能够以圆弧状旋转以及上下移动。在其前端分别设置有检体探针。
检体探针一边以检体分注机构102的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从检体容器或者反应单元103进行测定用的检体的吸引,并执行进行向反应单元103的排出的各种分注动作。
试剂分注机构106与反应槽104和试剂盘105相邻地设置,构成为能够以圆弧状旋转和上下移动,在其前端设置有试剂探针。
试剂探针一边以试剂分注机构106的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从试剂瓶进行试剂的吸引,并执行进行向反应单元103的排出的分注动作。
搅拌机构107例如具备设置于前端的搅拌叶片或者刮刀状的棒(省略图示),通过使搅拌叶片或者棒浸润到作为反应单元103内的检体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中并旋转来进行搅拌。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机构107不限于这样的机构,能够设为基于超声波的机构。
光度计108是用于对使反应单元103内的检体与试剂反应后的反应液进行比色分析的装置,相对于配置在反应槽104的内侧的光源(省略图示)以夹着反应单元103的方式相对配置。
单元清洗机构109是进行分析结束后的反应液的吸引及反应单元103的清洗的装置。
在反应槽104与检体盘101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洗检体分注机构102的检体探针的清洗槽110。另外,在反应槽104与试剂盘105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洗试剂分注机构106的试剂探针的清洗槽111。进而,在反应槽104与搅拌机构107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洗搅拌机构107的清洗槽112,从而实现了防止污染。
控制部150与上述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内的设备连接,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动作。该控制部150是具备CPU、存储器等的计算机,进行根据光度计108的检测结果求出检体中的规定成分的浓度的运算处理。
由控制部150进行的各设备的动作的控制基于记录在存储装置中的各种程序来执行。在存储装置中,除了用于检体的测定的各种程序以外,还存储有经由输入装置输入的各种参数、测定对象检体的信息(检体种类信息等)、测定结果等。
另外,由控制部150执行的动作的控制处理可以集中在1个程序中,也可以分别分为多个程序,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另外,程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实现,也可以模块化。
在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50中,还执行能够在从自动分析装置100启动起通过脱气装置21使水脱气一定时间后开始分析的控制。其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在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清洗槽110、111、112、单元清洗机构109中,使用非脱气水进行成为对象的设备的清洗。与此相对,在检体分注机构102、试剂分注机构106中,在进行检体、试剂的分注动作、或者内部清洗时使用脱气水。需要说明的是,反应槽103的空白水、反应槽104的恒温水可以使用脱气水与非脱气水中的任一种。
以上是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
由上述那样的自动分析装置100进行的检体的分析处理一般按照以下的顺序执行。
首先,将收容有分析对象的检体的检体容器设置于检体盘101,并旋转移动至检体分取位置。
检体分注机构102将所吸引的检体排出到位于反应槽104上的反应单元103中,通过试剂分注机构106将从试剂盘105上的试剂瓶中吸引的试剂进一步添加到该反应单元103中,通过搅拌机构107将反应单元103内的检体和试剂混合并搅拌。
然后,利用光度计108测定通过光度计108从光源通过了保持于反应单元103的反应液的光的光学特性,并将测定结果发送到控制部150。
控制部150根据所发送的测定结果通过运算处理求出检体内的特定成分的浓度。分析结果经由显示装置通知给用户,并且记录在存储装置中。
接着,使用图2对使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脱气水、非脱气水的机构的一例即清洗系统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清洗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在箱1的内部装满水2。在该箱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3,划分为储存向第一系统11供给的水的第一区间4和储存向第二系统12供给的脱气水的第二区间5。
另外,分隔件3不是将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完全分隔,而是设置有通水部6。
通过该通水部6,能够确保用于使水2在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中移动的通路,使贮存在彼此的空间中的水2往返。但是,能够限制往返的容易度。
在第一区间4中插入有供水配管7及第一吸引配管8,在第二区间5中插入有第二吸引配管9及返回配管10。
装置的水的使用系统被分为不需要使用脱气水的第一系统11和优选使用脱气水的第二系统12,第一系统11通过第一吸引配管8从第一区间4吸引、使用水,第二系统12通过第二吸引配管9从第二区间5吸引、使用水。
通过供水配管7从外部的供水源进行向箱1的供水。水位由水位传感器(省略图示)控制,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方式控制供水阀13。
在第一系统11中,通过第一泵14经由第一吸引配管8、第一吸引流路15吸引的水经由第一排出流路16使用。作为第一系统11的使用目标,例如有清洗槽17,能够清洗分析中使用的喷嘴的外表面。清洗水通过阀18控制排出。
另外,清洗槽17是上述清洗槽110、111、112、单元清洗机构109的总称。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除了清洗槽17以外还具有使用目标,第一排出流路16的前端按每个使用目标分支,分别具备阀,通过各个阀控制排出。
在第二系统12中,通过第二泵19经由第二吸引配管9、第二吸引流路20吸引水。在第二吸引流路20的中途具有脱气装置21,将通过此处时被吸引的水进行脱气。
作为脱气装置21,常见的是由硅的中空纤维膜形成的装置,通过将中空纤维膜的外侧设为负压,形成在液体通过中空纤维膜的内侧时,仅将液体中的气体从中空纤维的壁面分离的结构。
第二泵19的前端与第二排出流路22相连,但一部分在分支23处分支,经过返回流路24、返回配管10返回到第二区间5。
由将这些脱气装置21、第二泵19和箱1的第二区间5连接的吸引流路20、返回流路24构成循环系统,由将脱气装置21和使用脱气水的使用部连接的排出流路22、连接流路27构成使用系统。
作为第二系统12的使用目标,例如有检体分注机构102、试剂分注机构106,这些检体分注机构102、试剂分注机构106由注射泵25、喷嘴26及其连接流路27构成。
喷嘴26能够通过喷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移动到检体容器、反应单元103。
由于需要使由注射泵25产生的压力变动瞬间准确地传播到喷嘴26,因此优选在检体分注机构102、试剂分注机构106内部使用的系统水是脱气水。
分注结束后,需要清洗喷嘴26的内部,此时使用的水通过阀28控制排出。
分注机构有时也具有多个,另外,除了分注机构以外,还存在优选使用脱气水的使用目标。
第二排出流路22的前端按这些使用目标分支,分别具备阀,通过各个阀控制排出。
第一吸引配管8、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为了使在供水时、室温变化等中产生的气泡上浮,减少存在气泡的可能性,优选配置在接近箱1下方的位置。
供水配管7以及返回配管10的排出口不一定必须是箱1下方,但通过配置在比水面低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水面落下时卷入空气并使溶解空气倾向于增加的情况,因此,优选这些排出口也比水面靠下。
为了高精度地分注微量,能够使喷嘴26的直径极小。因此,为了清洗喷嘴26的内部,第二泵19优选使用如齿轮泵那样能够施加高压的类型的泵。
由于在脱气装置21中通过中空纤维膜,因此在其流路阻力大且在第二泵19的吸入压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在脱气装置之前进一步设置其他泵。
或者,正因为能够循环脱气,所以即使降低1次通过时的脱气能力,也可以考虑减小流路阻力的方法,从而能够形成不具备其他泵的结构。如果能够使用流路阻力小的小型脱气装置,则还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成本的降低。
接着,使用图3至图9对分隔件3的详细内容、变型进行说明。图3至图9是表示与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贮存清洗水的箱有关的分隔件的一例的图。
分隔件3如图2的下方所示由长方体形状的1枚板构成,是为了抑制通过脱气装置21后返回到箱1的脱气水扩展到箱1整体从而导致在不需要脱气水的第一系统11中也使用上述脱气水的情况而设置的。由此,能够抑制好不容易脱气后的水的浪费使用,有助于有效地降低溶解氧浓度。
另外,也可以通过分隔件3完全地分隔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但这样的话需要在各区间中进行水位控制,必须在每个区间设置水位传感器、供水阀,分别进行控制,存在装置复杂化的缺憾。
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通过分隔件3将箱1的内部完全分隔,而是在分隔件3的一部分设置能够容许水2向彼此的区间往返的通水部6。
该通水部6的截面积优选在不影响往返的范围内减小。由此,优选抑制脱气水向第一区间4侧扩散。
另外,如果水通过通水部6从脱气水的第二区间5向非脱气水的第一区间4流动,则虽然比完全没有分隔件3要好,但仍然存在产生浪费的缺憾。因此,优选通水部6的水的流向为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的一个方向。图3是用于说明用于这一结构的分隔件3的特征的图。在图3中,虽然与图2的箱1相同,但为了易于理解而没有记载供水配管7、返回配管10。以后的图4至图9也同样。
要实现图3所示的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的水2的流动,只要使第二区间5的水面下降快于第一区间4的水面下降即可。
具体而言,若将第一系统11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设为VA,将第二系统12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设为VB,将从铅垂方向上表面侧观察箱1时的第一区间4的截面积设为AA,将第二区间5的截面积设为AB,则第一区间4以及第二区间5的每单位时间的水面下降hA、hB分别为
hA=VA/AA…(1)
hB=VB/AB…(2)。
在装置的操作中,VA、VB可以认为是已知的,因此,根据hA<hB(=VA/AA<VB/AB)、即上述式(1)、(2),优选在第一区间4的截面积AA与第二区间5的截面积AB的比率AA/AB相对于第一区间4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A与第二区间5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B的比率VA/VB满足AA/AB>VA/VB这一关系的位置设置分隔件3。
通过设置这样的分隔件3,能够使箱1具有储藏脱气水的功能,无需另外设置缓冲箱就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接着,使用图4以后的附图对分隔件3、通水部6的变型进行说明。
通水部6未必需要设置在箱1内部的上部侧。例如,存在1个具有某个检测范围的水位传感器,通过该水位传感器进行检测水位的下限并供水,检测上限并停止供水的控制。
在试图通过该1个水位传感器来控制第一区间4以及第二区间5这双方的水位的情况下,如果通水部6的边界的下限侧处于比水位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下限靠上的位置,则在水面低于通水部6的下限的情况下,将无法得知未设置水位传感器的一侧的区间的水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在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中分别设置水位传感器。
虽然也可以考虑降低通水部6的下限,但如上所述,增大通水部6在确保高效的脱气水量方面存在隐患。为了解决这样的不利,如图4所示,可以考虑将通水部6a设置在下部。
在图4中,水位传感器29具有检测范围29a,在分隔件3a的下部设置有通水部6a。这种情况下的第一区间4的水面下降hA以及第二区间5的水面下降hB可以与通水部6a位于上部的图3所示的方式同样地进行考虑,通过在满足hA<hB的第一区间4的截面积AA以及第二区间5的截面积AB的位置设置分隔件3a,能够确保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的流动。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吸引配管8、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也是如上所述位于箱1的下部位置时,能够得到期望的结果。
但是,在箱1的下部设置通水部6a的情况下,如果通水部6a与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较近,则成为从第一区间4流到第二区间5的非脱气水先入先出的形式,因此可以说,通过改善这一点,更加有余地得到使脱气装置21多次通过从而充分进行脱气这样的循环脱气的效果。
因此,如图5所示,优选由2枚板构成分隔件3b、3c,并且在由2枚以上的板构成的分隔件3b、3c之间设置空间,增大通水部6b的第二区间5侧的出口与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之间的距离。
如图5所示的分隔件3c从比分隔件3b靠第二区间5侧的箱1底面立起,其上端的位置位于水位传感器29的检测下限之下。通过这样的分隔件3b、3c,能够使通水部6b从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离开。
从第一区间4观察的通水部6b的开口部与从第二区间5观察的通水部6b的开口部之间的狭小的空间能够在该空间整体视为通水部6b。在与图3那样的一个平面的分隔件3以及通水部6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称为通水区域。若存在通水区域,则更加难以发生在箱1内部的水2的扩散,因此有利于确保高效的脱气水量。为了提高该效果,可以进一步交替地排列分隔件3b和分隔件3c。在进一步设置分隔件的情况下,通水区域的第二区间5侧的出口也优选为第二区间5的上部侧。
另外,分隔件由长方体形状的一枚板形成,通水部的高度无需在水平方向上一致。
例如,在使箱1从图3等的图示方向旋转90度而观察时,如图6所示,分隔件3d可以由铅垂方向的狭缝构成。该狭缝状的开口成为通水部6d。
优选狭缝被切断至水位传感器29的检测下限之下。通水部6d的面积被抑制为不在水平方向上扩展,能够抑制脱气水的扩散。
另外,通水部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状的孔那样的形状,也可以在1个分隔件上设置多个狭缝状或孔状的通水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分隔件的配置进行设计,设置通水区域,并且将各种形状的多个通水部、通水区域进行组合。
而且,如图7所示,为了更可靠地形成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的单向通行的流动,可以用1枚板构成分隔件3e,另外,通过设置于第一区间4与第二区间5之间的分隔件3e的开口孔构成通水部6e,在该开口孔中设置止回阀30,该止回阀30容许水从第一区间4流向第二区间5,并阻碍脱气水从第二区间5流向第一区间4。
止回阀30配置为,当第二区间5的水位比第一区间4的水位低时,由于该压力差,非脱气水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流动,但通过关闭阀使脱气水不从第二区间5向第一区间4侧流动。
另外,在该情况下,为了利用1个水位传感器进行两个区间的水位控制,优选将水位传感器29设置于第一区间4。
分隔件3不一定必须由铅垂的1枚板构成。
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将分隔件3f倾斜地设置在箱1内部。这种情况下的第一区间4、第二区间5的水位下降可以基于从上部观察分隔件3f而得到的各区间的截面积来考虑。
通过设置这样的分隔件3f,能够在维持第一区间4至第二区间5的流动的同时,改变第一区间4与第二区间5的容积比。由此,能够得到提高箱1的设计自由度的效果。
特别是,第二区间5因消耗水量与返回水量的关系,为了维持效率良好的溶解氧浓度而需要一定的容积。若减小第一区间4,则能够减小箱1整体的体积。
在此,在如图2等所示那样的垂直的一个平面的分隔件3的情况下,实现水位下降的截面积比直接成为容积比,因此无法减小面积比以上。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通过倾斜地设置分隔件3f,能够在维持用于产生目标水面下降的截面积比的同时改变容积比,因此能够减小箱1的大小。由此,能够使箱1进一步小型化。
图9是分隔件3g由多个平面形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区间的水位下降也优选基于从分隔件3g上部观察到的各区间的截面积来考虑。
另外,分隔件并不一定必须从箱1底面立起,如图9所示,分隔件3g也可以从箱1的侧面伸出。当然,第一吸引配管8和第二吸引配管9的吸引口的高度可以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优选吸引各个区间的下部。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可以进一步增加设计的自由度,根据消耗水量,能够大幅减少箱1的容量,从而实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进而,使用图10及图11对箱的其他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箱的另一例的图,图11是表示与箱连接的配管的设置的另一例的图。
在自动分析装置100中,存在为了维护而对箱1进行清扫的情况,优选箱1与配管类能够相互拆卸的结构。另外,由于在拆下后要恢复原样,因此,可以是容易恢复的结构。
因此,如图10所示,优选箱1具有构成第一系统11的供水配管7、第一吸引配管8、以及构成第二系统12的第二吸引配管9、返回配管10、以及固定水位传感器29的箱盖31。
而且,优选在该箱盖31上设置有固定位置通知部,该固定位置通知部表示固定位置,以避免在恢复原样时与第一区间4的第一吸引配管8和第二区间5的第二吸引配管9朝向相反地被固定。作为固定位置通知部的一例,可以举出设置标记或使箱盖31的形状不对称。
另外,如上所述,配管类不需要设置为从箱1的上部侧插入的形式,例如可以如图11所示,设置为供水配管7、第一吸引配管8、第二吸引配管9、返回配管10从箱1a的底部突出的形态。进而,可以设置为从箱的侧面突出的形式。
而且,也可以设置为箱与配管为一体结构,在配管和流路中分别具备连接器,并将连接器彼此连接。更优选在连接器上附加标记等防止误配管的结构。
而且,在自动分析装置100刚启动后,第二区间5的溶解氧浓度不明确的情况较多。因此,优选控制部150能够在从自动分析装置100启动起一定时间内,使循环系统进行一定时间的循环,在该循环系统中,使系统水通过脱气装置21,在脱气至一定程度的水准之后开始分析。例如可以设置为,如果没有经过一定时间,则装置无法开始操作。另外,也可以包含在装置启动时的准备动作中。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第一系统11,其不需要使用脱气水;第二系统12,其优选使用脱气水,且具有生成脱气水的脱气装置21及输送脱气水的第二泵19;以及箱1,其形成有储存向第一系统11供给的水的第一区间4及储存向第二系统12供给的脱气水的第二区间5,第二系统12由循环系统和使用系统构成,该循环系统具有将脱气装置21、第二泵19和箱1的第二区间5连接的吸引流路20、返回流路24,该使用系统具有将脱气装置21和使用脱气水的使用部连接的排出流路22、连接流路27,在箱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3、3a、3b、3c、3d、3e、3f、3g,其形成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以及通水部6、6a、6b、6d、6e、6f、6g,其使水在第一区间4和第二区间5中移动。
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使收容脱气水与非脱气水的箱1共通化,因此能够使脱气水的供给系统小型化并且成为简易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分析装置100自身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分隔件3、3a、3b、3c、3d、3e、3f、3g以在从铅垂方向上表面侧观察箱1时,第一区间4的截面积AA与第二区间5的截面积AB的比率AA/AB比第一区间4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A与第二区间5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B的比率VA/VB大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形成从第一区间4向第二区间5的水2的流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脱气水向保持非脱气水的第一区间4侧流动,在使用脱气水的一侧高效地使用脱气水。
并且,分隔件3d由1枚板构成,通水部6d由设置于分隔件3d的狭缝、圆形的孔、多边形状的孔中的至少任一个以上构成,从而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将箱1的内部分离,并且能够确保通水部。
另外,分隔件3d由1枚板构成,通水部6d由设置于第一区间4与第二区间5之间的分隔件3d的开口孔构成,在开口孔中还具备止回阀30,该止回阀30容许水从第一区间4流向第二区间5,并阻碍脱气水从第二区间5流向第一区间4,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通水部6d中的脱气水与非脱气水的混合,从而能够更高效地生成、使用脱气水。
而且,分隔件3b、3c由2枚以上的板构成,在通水部6b设置有形成于2枚以上的板之间的空间,由此,也能够进一步抑制通水部6b中的脱气水与非脱气水的混合,从而能够更高效地生成、使用脱气水。
另外,分隔件3f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设置,由此能够在维持用于产生目标水面下降的截面积比的同时改变容积比,因此能够减小箱1的大小。由此,能够使箱1进一步小型化。
而且,箱1具有固定构成第一系统11及第二系统12的配管的箱盖31,由此,能够通过拆下箱盖31而将配管类一起拆下,从而能够减轻维护等时的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箱盖31上设有表示固定位置的固定位置通知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箱盖31被反向插入从而第一系统11和第二系统12被相反地固定,并导致脱气水与非脱气水被相反地使用的情况,因此大大有助于装置的稳定运转。
进而,还具备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00内的设备的动作的控制部150,控制部150能够在从自动分析装置100启动起通过脱气装置21使水脱气一定时间后开始分析,从而有助于自动分析装置100的分析可靠性的提高。
<其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例,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符号说明]
1,1a…箱(共用箱)
2…水
3,3a,3b,3c,3d,3e,3f,3g…分隔件
4…第一区间
5…第二区间
6,6a,6b,6d,6e,6f,6g…通水部
7…供水配管
8…第一吸引配管
9…第二吸引配管
10…返回配管
11…第一系统
12…第二系统
13…供水阀
14…第一泵
15…第一吸引流路
16…第一排出流路
17…清洗槽
18…阀
19…第二泵
20…第二吸引流路
20…吸引流路
21…脱气装置
22…第二排出流路
22…排出流路
23…分支
24…返回流路
25…注射泵
26…喷嘴
27…连接流路
28…阀
29…水位传感器
29a…检测范围
30…止回阀
31…箱盖
100…自动分析装置
101…检体盘
102…检体分注机构
103…反应单元
104…反应槽
105…试剂盘
106…试剂分注机构
107…搅拌机构
108…光度计
109…单元清洗机构
110…清洗槽
111…清洗槽
112…清洗槽
150…控制部。

Claims (9)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系统,其不需要使用脱气水;
第二系统,其优选使用上述脱气水,且具有生成上述脱气水的脱气装置及输送上述脱气水的泵;以及
共用箱,其形成有储存向上述第一系统供给的水的第一区间及储存向上述第二系统供给的上述脱气水的第二区间,
上述第二系统由循环系统和使用系统构成,该循环系统具有将上述脱气装置、上述泵和上述共用箱的上述第二区间连接的配管,该使用系统具有将上述脱气装置和使用上述脱气水的使用部连接的配管,
在上述共用箱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其形成上述第一区间和上述第二区间;以及通水部,其使上述水在上述第一区间和上述第二区间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的方式设置上述分隔件:在从铅垂方向上表面侧观察上述共用箱时,上述第一区间的截面积AA与上述第二区间的截面积AB的比率AA/AB大于上述第一区间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A与上述第二区间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水量VB的比率VA/V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水部为设置于上述分隔件的狭缝、圆形的孔、多边形状的孔中的至少任一个以上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件由1枚板构成,
上述通水部由在上述第一区间与上述第二区间之间的上述分隔件所设置的开口孔构成,
在上述开口孔中还具备止回阀,该止回阀容许上述水从上述第一区间流向上述第二区间,并阻碍上述脱气水从上述第二区间流向上述第一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件由2枚以上的板构成,
在上述通水部设置有形成于上述2枚以上的板之间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件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共用箱具有箱盖,该箱盖固定构成上述第一系统及上述第二系统的配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盖上设置有表示固定位置的固定位置通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上述自动分析装置内的设备的动作,
上述控制部能够在从上述自动分析装置启动时起通过上述脱气装置使上述水脱气一定时间之后开始分析。
CN202080046081.2A 2019-06-26 2020-03-11 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4026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8761 2019-06-26
JP2019-118761 2019-06-26
PCT/JP2020/010629 WO2020261659A1 (ja) 2019-06-26 2020-03-11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6432A true CN114026432A (zh) 2022-02-08

Family

ID=7406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081.2A Pending CN114026432A (zh) 2019-06-26 2020-03-11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5449A1 (zh)
EP (1) EP3992636A4 (zh)
JP (1) JP7195428B2 (zh)
CN (1) CN114026432A (zh)
WO (1) WO20202616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0871B2 (ja) * 2022-05-13 2023-12-19 Dic株式会社 化学分析装置
JP7400870B2 (ja) * 2022-05-13 2023-12-19 Dic株式会社 化学分析装置
JP7400869B2 (ja) * 2022-05-13 2023-12-19 Dic株式会社 化学分析装置
JP7400872B2 (ja) * 2022-05-13 2023-12-19 Dic株式会社 化学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054A (ja) * 1994-12-02 1996-06-21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3123748U (ja) * 2006-05-15 2006-07-2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9204445A (ja) * 2008-02-28 2009-09-1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08105A (ja) * 2008-06-24 2010-01-14 Olympus Corp 分注器及び分注装置
JP5872364B2 (ja) * 2012-04-03 2016-03-01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分析装置
JP6261941B2 (ja) * 2013-10-24 2018-01-17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61659A1 (zh) 2020-12-30
EP3992636A1 (en) 2022-05-04
WO2020261659A1 (ja) 2020-12-30
JP7195428B2 (ja) 2022-12-23
EP3992636A4 (en) 2023-08-02
US20220315449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542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64728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方法
US8764912B2 (en) Method of cleaning nozzle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nozzle
US9513305B2 (en) Multiple cleaning stations for a dispensing probe
US8734721B2 (en) Analyzer
EP2224224B1 (en) Reagent preparing device,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reagent preparing method
JP646284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701545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409242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57676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7189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7835942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液体容器
JP646225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220203352A1 (en) Reaction vessel and automatic analyzing device
JP2015081827A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注装置
JP745888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分注装置および分注制御方法
JP201324605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767301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JP2009139238A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WO2023026624A1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用給水タンク
JP727819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191148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2242231A (ja) 臨床検査用分析装置の液体容器
JP202400858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80651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