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5727A -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5727A
CN114015727A CN202111237413.8A CN202111237413A CN114015727A CN 114015727 A CN114015727 A CN 114015727A CN 202111237413 A CN202111237413 A CN 202111237413A CN 114015727 A CN114015727 A CN 114015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ptide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days
parts
lb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74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进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ptid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pti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ptid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pti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74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5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5727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10797.9A priority patent/CN115786404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11806.6A priority patent/CN116479056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20406.1A priority patent/CN116287008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10792.6A priority patent/CN115927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12P3/00 - C12P39/00,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C12P1/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12P3/00 - C12P39/00,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by using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5Concentrates of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39Dry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02A40/818Alternative feeds for fish, e.g. in aquacul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y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该肽素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各种次级代谢产物,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保藏编号CGMCCNO.15360。肽素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初级代谢产物先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14天‑16天,再在常温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8天,再转入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至少三个月,得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各种次级代谢产物,即肽素。本申请的肽素灭杀人体胃肠道内有害菌群,维持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免疫物质,且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修复受伤组织细胞。

Description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副干酪乳杆菌是我国卫生部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有益菌,广泛分部在胃肠道、皮肤、生殖道、口腔等人体微生态中。
它是胃肠道中有益菌群的核心菌种,它能够通过胃肠道大量繁殖从而定植于胃肠道上皮细胞上,它在胃肠道内通过次级代谢产生抗菌肽、苯乳酸等抑菌物质可以抑制有害菌,调整和维持胃肠道内各种菌群的生长繁殖和相互关系,副干酪乳杆菌产生的D-苯乳酸可以与人类HCA3受体结合从而触发免疫细胞活动。
它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胞外多糖(EPS)能刺激机体内某些细胞的分裂,活化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与免疫相关的淋巴细胞,促进抗体、干扰素的大量分泌,从而能够激活和促进人体内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人体抵御入侵病原菌的能力。同时这些EPS也能将自由基氧化为过氧化氢等无毒物质,从而解除其对机体的损伤,减缓了机体的衰老过程,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副干酪乳杆菌株LBP-YE01(保藏编号CGMCCNO.15360)在不同的营养环境中培养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如何得到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也称为肽素) 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肽素,该肽素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的次级代谢产物,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保藏编号CGMCCNO.15360。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该肽素混合固体饮品是肽素的一种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肽素精华物,该肽素精华物是肽素的另一种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肽素精华物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和治疗胃肠道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肽素,该肽素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保藏编号CGMCCNO.15360。
进一步的,所述肽素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初级代谢产物先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14 天-16天,再在常温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8天,再转入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至少三个月,得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即肽素。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为0℃-4℃,常温为15℃-40℃。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代谢产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0.9kg-1.1kg的植物性培养物和动物性培养物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0.09L-0.11L无机盐液,再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11天-15天,得到初级代谢产物;所述初级代谢产物中含有至少1×109CFU/g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菌株;
每0.09L-0.11L的所述无机盐液包括柠檬酸三铵1.8份-2.2份、乙酸钠4.5 份-5.5份、硫酸镁1.18份-0.22份、硫酸锰0.045份-0.055份和余量水;
所述植物性培养物是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置于植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的;
所述动物性培养物是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置于动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的。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性培养物具体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585份-715份大豆,315份-385份糯米混合清洗后,烘干灭菌,粉碎后得到植物性培养基;
将0.09份-0.11份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加入到9份-11份麦芽糖和矿泉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
将所述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与所述植物性培养基搅拌均匀,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4天-10天,得到植物性培养物。
进一步的,所述动物性培养物具体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酪蛋白水解物9.5份-10.5份、牛肉粉9.5份-10.5份、酵母粉9.5份-10.5 份;葡萄糖19.5份-20.5份、吐温-80 0.5份-1.5份混合后,加水定容至0.4L,并煮沸灭菌,得到0.4L的动物性培养基;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以0.1%(V/m)的接种量接种在0.4L的所述动物性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6.5℃-37.5℃,搅拌速度为60rpm/min-90rpm/min 的厌氧条件下发酵4天-10天,得到动物性培养物。
进一步的,在制备所述植物性培养基时,采用的是650份大豆和350份糯米;烘烤温度为125℃-135℃,烘烤时间是为1.5h-2.5h。
进一步的,在制备动物性培养基的过程中,具体是:将酪蛋白水解物10 份、牛肉粉10份、酵母粉10份;葡萄糖20份、吐温-80 1份混合后,加水定容至0.4L,并煮沸灭菌,得到动物性培养基。
进一步的,在所述初级代谢产物的制备过程中,向植物性培养物和动物性培养物的混合物中加入0.1L的无机盐液;且每0.1L的所述无机盐液包括柠檬酸三铵2份、乙酸钠5份、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和余量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该肽素混合固体饮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上述的肽素与水、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 天,随后再加入脱脂奶粉、果糖、搅拌均匀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
进一步的,将每9.8kg-2.2kg的肽素加入到0.8kg-1.2kg水和45g-55g麦芽糖,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随后再加入64g-80g脱脂奶粉、9g-11g 果糖、搅拌均匀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肽素精华物,所述肽素精华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上述的肽素与水、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 天后,再加入水搅拌,离心取上层清液待用;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脱脂奶粉、果糖,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肽素精华物。
进一步的,将每9.8kg-2.2kg的肽素加入0.8kg-1.2kg水和45g-55g麦芽糖,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后,加入3.6kg-4.4kg水, 70rpm/min-80rpm/min下搅拌20h-28h,并在7000rpm/min-8000rpm/min下离心 5min-10min,取上层清液,待用;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0.1%(m/v)的脱脂奶粉,以及果糖,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精华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肽素精华物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和治疗胃肠道药物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肽素精华物在治疗皮肤烧、烫伤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将每 45g-55g的肽素精华物,用水定容至1L,得到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
进一步的,所述肽素精华物在治疗胃肠道药物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将所述肽素精华物封装在胶囊中得到活菌型胃肠胶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肽素中的抗菌肽具有对有益菌群免疫的功能,能灭杀人体胃肠道内有害菌群,为有益菌群的繁殖提供空间,从而维持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肽素中的胞外多糖(EPS)可以刺激免疫细胞,且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修复受伤组织细胞。
附图说明
图1中图A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10×100倍镜检图;
图1中图B为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 10×100倍镜检图;
图1中图C为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 10×100倍镜检图;
图1中图D为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 10×100倍镜检图;
图2是检测平板MY1的抑菌和免疫结果;
图3是检测平板MY2的抑菌和免疫结果;
图4是谷胱甘肽DPPH清除率拟合图;
图5是Tid局部连续给药21天对烫伤模型大鼠体重(g)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051
n=10);
图6是Tid局部连续给药21天对烫伤模型大鼠创面面积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052
n=10);
图7(A)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1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B)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4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C)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8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D)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11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E)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15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F)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18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7(G)是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在第21天的大体观照片;
图8Bid连续经口灌胃给药2天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液pH 值(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061
);
图9Bid连续经口灌胃给药2天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溃疡指数的影响(n=10,X±s);
图10LBP02A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胃整体观照片;
图11受试物经口连续给药7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的影响(Mean±SE,n=10);
图12受试物经口连续给药7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粪便评分指数的影响(Mean±SE,n=10);
图13受试物经口灌胃连续给药7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变的影响;
图14连续7天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的影响(Mean±SE,n=10)A.受试物对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重量的影响;B.受试物对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长度的影响; C.受试物对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溃疡面积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肽素,该肽素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保藏编号CGMCCNO.15360。
该肽素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S1、植物性培养物的制备
将650g大豆,350g糯米混合清洗后,烘干灭菌,粉碎后得到植物性培养基;其中各物质成分质量配比允许误差为10%;
将0.1g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加入到10g麦芽糖和矿泉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
将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与植物性培养基搅拌均匀,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4天-10天,得到1510g植物性培养物。
S2、动物性培养物的制备
将酪蛋白水解物10g、牛肉粉10g、酵母粉10g;葡萄糖20g、吐温-80 1g 混合后,加水定容至0.4L,并100℃下煮沸灭菌30min,得到动物性培养基;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以0.1%(V/m)的接种量接种在0.4L的动物性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搅拌速度为75rpm/min的厌氧条件下发酵4天 -10天,得到动物性培养物。
S3、初级代谢产物的制备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植物性培养物和动物性培养物混合均匀后,再加入0.1L 无机盐液,再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11天-15天,得到初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中含有至少1×109CFU/g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株;
其中,每0.1L的所述无机盐液包括柠檬酸三铵2g、乙酸钠5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和余量水。
S4、肽素的制备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初级代谢产物先在低温(0℃-4℃)厌氧条件下培养15天,再在常温(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8天,再转入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至少三个月,得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即肽素。
将初级代谢产物转入低温(0℃-4℃)厌氧条件下培养15天的过程中,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在冷胁迫下进入次级代谢状态,它们从周围吸收自身初级代谢后的营养物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来保护自身菌群,此时菌数量由1× 109CFU/g以上迅速减少至1×107CFU/g以下,通过菌数量变化作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进入次级代谢状态的判断依据。
在常温(15℃-40℃)厌氧培养7-8天中,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会消耗培养物中剩余的营养物质进行初级代谢发酵,菌数量会迅速上升至1×109CFU/g 以上。
在低温(0-4℃)厌氧长期培养(至少三个月)中。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长时间发酵积累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该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在0℃-4℃厌氧环境中长期保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该肽素混合固体饮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实施例1得到的肽素与1kg矿泉水、50g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此过程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复壮扩培;随后再加入脱72g脂奶粉、10g果糖、搅拌均匀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肽素混合固体饮品。
其中,加麦芽糖是为了给菌提供ATP能量,让菌迅速激活。加入脱脂奶粉、果糖作为副干酪乳杆菌保护剂。
通过实验可知,肽素混合固体饮品可以让酪乳杆菌LBP-YE01菌株在人体胃肠道内有很好的耐受性。该固体饮品中所含有的肽素对有益菌群免疫且能灭杀人体胃肠道内有害菌群,为有益菌群的繁殖提供空间,从而维持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肽素精华物,该肽素精华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实施例1的肽素与1kg矿泉水、50g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后,再加入4kg矿泉水,75rpm/min下搅拌24h,并在7500rpm/min 下离心8min,取上层清液,待用;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0.1%(m/v)的脱脂奶粉、以及果糖,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肽素精华物。
通过实验发现,本实施例的肽素精华物具有很好的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具体为:将每50g的肽素精华物,用水定容至1L,得到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
通过实验可知,该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能够保护创面不受有害菌定植感染,同时使胞外多糖(EPS)刺激受伤细胞加速分裂繁殖,促进结痂脱落,快速修复伤口面,逐渐缩小创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活菌型胃肠胶囊,具体为:将实施例3的肽素精华物填充在胶囊中,就得到活菌型胃肠胶囊。
通过实验可知,活菌型胃肠胶囊对胃溃疡的改善作用,具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对3.5%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有一定疗效,具有一定抑制 3.5%DSS诱导的小鼠结肠萎缩的作用,可降低模型动物的死亡率,且作用强度与受试物剂量有一定量效关系。
一、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生物活性研究:
(一)、材料
1.1菌株
表1菌株名称和来源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091
1.2培养基
MRS培养基(改良MRS培养基基础):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粉5.0g、酵母膏粉、4.0g、葡萄糖20.0g、吐温-801.0ml、磷酸氢二钾2.0g、乙酸钠5.0g、柠檬酸三铵2.0g、琼脂15.0g 硫酸镁(MgSO4.7H2O)0.2g、硫酸锰(MnSO4.4H2O)0.05g、蒸馏水1000mL、pH 6.2±0.2。
MRS肉汤:
成分:酪蛋白酶消化物10.0g、牛肉膏粉10.0g、酵母膏粉4.0g、柠檬酸三铵2.0g、乙酸钠5.0g、硫酸镁(MgSO4.7H2O)0.2g、硫酸锰(MnSO4.4H2O)0.05g、磷酸氢二钾2.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8g、蒸馏水1000mL、pH 5.7±0.2。
1.3主要仪器和设备
表2主要仪器和设备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01
1.4试剂
表3试剂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11
(二)、实验方法
2.1菌种活化、鉴定
在超净工作台里分别称取1g四种菌株(表1中的四种菌种),加9mL无菌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悬均匀后进行梯度稀释,稀释倍数至105;分别吸取各菌株1mL 102、103、104、105倍稀释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MRS培养基 19mL,冷却干燥后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72H。挑选四种菌的典型副干酪乳杆菌菌落,镜检,观察形态。
2.2供试菌液制备
挑选四种菌株中典型副干酪乳杆菌单菌落,分别接种在100mLMRS肉汤中, 37℃摇床培养48H,稳定传代培养三代,选择对数增长后期的菌液作为供试菌液。
2.3胃蛋白酶液的制备
用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蒸馏水的pH至1.8,加入胃蛋白酶,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g/100mL,用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后得到胃蛋白酶液。
2.4胰蛋白酶液的制备
用0.4%氢氧化钠溶液调节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的pH值至6.8,加入胰蛋白酶,加等体积水适量混合,使其质量浓度为1g/100mL,用孔径0.22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制得胰蛋白酶液备用。
2.5含牛胆盐MRS肉汤培养基制备
配制500mL MRS肉汤培养基,加入牛胆盐,使牛胆盐质量浓度为0.3 g/100mL,蒸汽高压灭菌(121℃,20min)后备用。
2.6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胃蛋白酶耐受实验
供试菌液以2%(v/v)的接种量接种于胃蛋白酶液中,在温度37℃振荡转速为120rpm下孵育酶解,分别在0、0.5h、1h、2h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将活菌数取对数值,计算存活率。
2.7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胰蛋白酶耐受实验
取1mL供试菌液加入29mL胰蛋白酶液中混悬,在温度37℃振荡转速为 120rpm下孵育酶解,在0h、2h、4h、6h处分别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将活菌数取对数值,计算存活率。
2.8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牛胆盐耐受实验
供试菌液以2%(v/v)的接种量接种到10mL的MRS中,37℃培养18h,离心(4000r/min,30min),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收集菌体,将收集到的菌体悬浮于牛胆盐MRS肉汤培养基中(0.3g/100mL),于37℃,120rpm培养4h,分别在0h、2h和4h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将活菌数取对数值,计算存活率。
2.9存活率计算
每种副干酪乳杆菌在不同时间存活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31
式中:
Nt—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副干酪乳杆菌活菌数(CFU/mL);
N0—0h副干酪乳杆菌活菌数(CFU/mL)。
(三)、结果分析
3.1四种菌株镜检结果
如图1所示,四种菌株的光学显微镜10×100倍放大倍数的镜检可以观察出,四种菌株都主要呈现出杆状,细长有弯曲的杆菌,部分呈球杆状,排列成栅状或链状,无芽孢,呈布朗无规则运动无动力运动。四种菌株在MRS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为白色,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凸起的菌落,具有典型干酪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形态。
3.2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胃蛋白酶耐受实验结果
表4耐受人工胃液试验结果(CFU·mL-1)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32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41
注:“A”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B”为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
“C”为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
“D”为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
由表4可以看出,四款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最能耐受的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2H后菌落数存活率大于2.95%(10-1.53),其余 3株菌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副干酪乳杆菌 JLPF-131存活率分别为0.87%(10-2.06)、2.04%(10-1.69)、1.86%(10-1.73)。以上结果说明,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在胃酸中更稳定。
3.3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胰蛋白酶耐受实验结果
表5胰蛋白酶耐受试验结果(CFU·mL-1)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42
注:“A”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B”为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
“C”为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
“D”为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
由表5可以看出,胰蛋白酶处理6H后,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的存活率均大于100%,说明胰蛋白酶对这三种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 6H后的存活率为89.12%,也没有很明显的降低。综上所述,四种菌株对胰蛋白酶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3.4四种副干酪乳杆菌的牛胆盐耐受实验结果
表6耐受胆盐试验结果(CFU·mL-1)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51
注:“A”为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
“B”为副干酪乳杆菌BNCC337289
“C”为副干酪乳杆菌LPc-G110,
“D”为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
由表6可以知道,四款菌株在含0.3%牛胆盐实验组中4H存活率都不是很高,但最能耐受的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4H后存活率为0.14%(10-2.84),副干酪乳杆菌JLPF-131存活率最低,4H后存活率为0.0048‰(10-5.32)。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在人体胃肠道内具有远超其它副干酪乳杆菌的生物活性。
二、肽素混合固体饮品在人工胃肠道内的活性检测研究
(一)、材料
1.1供试产品
实施例2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规格:3g/包),深圳市肽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培养基
MRS培养基(改良MRS培养基基础)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粉5.0g、酵母膏粉4.0g、葡萄糖20.0g、吐温 -801.0ml、磷酸氢二钾2.0g、乙酸钠5.0g、柠檬酸三铵2.0g、琼脂15.0g、硫酸镁(MgSO4.7H2O)0.2g、硫酸锰(MnSO4.4H2O)0.05g、蒸馏水1000mL、pH 6.2±0.2。
1.3主要仪器与设备
主要仪器与设备同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生物活性研究中用到的仪器和设备相同。
(二)、实验方法
2.1人工胃液的配制:
用盐酸、氢氧化钠调整蒸馏水的pH至2.5、3.5、4.5,加入胃蛋白酶,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g/100mL,用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后得到人工胃液。
2.2人工肠液的配制:
用0.4%氢氧化钠溶液调整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的pH值至6.8,加入胰蛋白酶,加等体积水适量混合,使其质量浓度为1g/100mL,用孔径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制得人工肠液备用。
2.3人工胆液的配制:
用0.4%氢氧化钠溶液调整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的pH值至6.8,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牛胆盐溶解,用蒸馏水定容分装,使牛胆盐最终含量分别为 0g/100mL、0.03g/100mL、0.3g/100mL、0.5g/100mL,制得人工胆液备用。
2.4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试验:
本公司同一批次生产的肽素混合物固体饮料成品4袋,分别取1袋加入pH 2.5人工胃液、pH 3.5人工胃液、pH 4.5人工胃液人工肠液、无菌生理盐水至 30mL,37℃恒温(60rpm)培养。在0、1.5、3h处分别对人工胃液样品取样,在0、1.5、3、4.5、6h处分别对人工肠液和生理盐水样品取样,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样品中的菌落数,计算副干酪乳杆菌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
2.5耐胆盐试验:
取本公司同一批次生产的肽素混合物固体饮料成品4袋,分别取一袋加入人工胆液(0、0.03、0.3、0.5g/100mL),37℃恒温(60rpm)培养。分别在0、1.5、 3、4.5、6h处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样液中的菌落数,计算副干酪乳杆菌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
2.6存活率计算:
每种副干酪乳杆菌在不同时间存活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71
式中:
Nt—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副干酪乳杆菌活菌数(CFU/mL);
N0—0h副干酪乳杆菌活菌数(CFU/mL)。
(三)、结果分析
在该固体饮品通过人体胃肠道的过程中,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因素会影响益生菌的存活性。所以益生菌要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发挥平衡菌群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菌能耐受胃和上部肠道的环境。固体饮料在人工胃肠道内的活性检测结果如表7。
表7肽素混合固体饮品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牛胆盐处理后的活菌数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181
人体胃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在2.5-3.5之间,流体食物通过人体胃部大约花费1h-2h,该固体饮料在pH2.5、3.5、4.5的人工胃液中培养6h的过程中,其副干酪乳杆菌活菌数较0h处稍有变换,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该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如表7,本固体饮品在人工肠液作用6h的过程中,其活性较0h处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该菌株在人工肠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小肠胆盐浓度的波动范围通常为0.03-0.3g/100mL,食物一般会在小肠中停留1-4h,由表7可知,胆盐对本固体饮品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随胆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在含有0.03g/100mL胆盐的固体饮品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活菌数成增长趋势。在含0.3、0.5g/100mL胆盐的固体饮品中作用1.5h后,活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1.5h以后,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缓缓增加,在作用4.5h 后保持可较高的存活率(95%-85%)及活菌数(>106CFU/mL)能够满足益生菌发挥有效作用对菌浓度有要求(一般为106-109cFU/mL),说明该菌株对人体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胆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肽素固体饮品中副干酪乳杆菌能耐受人体胃肠道的生存环境。
三、肽素固体饮品同诺氟沙星的抑菌与免疫实验
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处于静置恒温(37℃)培养过程中的检测平板,一方面指示菌开始生长,另一方面牛津杯中的粗提取液在重力作用下在检测平板中呈球面扩散,其所含抑菌物质的浓度随着其在培养基扩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抑菌物质的有效抑菌浓度下,当指示菌为病原菌时,抑菌物质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当指示菌为有益菌时,抑菌物质不会抑制有益菌的生长,即对有益菌免疫。而诺氟沙星对细菌具有广谱抗性,因此无论是有益菌还是病原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其都具有抑制作用。
(一)、材料
1.1样品
5g肽素固体饮品、1粒诺氟沙星,0.1g/粒。
1.2菌种
短双歧杆菌BNCC185972(有益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有害菌)。
1.3培养基
MRS培养基(改良MRS培养基基础):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粉5.0g、酵母膏粉4.0g、葡萄糖20.0g、吐温 -801.0ml、磷酸氢二钾2.0g、乙酸钠5.0g、柠檬酸三铵2.0g、琼脂15.0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蒸馏水1000mL、pH 6.2±0.2。
MRS肉汤:
成分:酪蛋白酶消化物10.0g、牛肉膏粉10.0g、酵母膏粉4.0g、柠檬酸三铵2.0g、乙酸钠5.0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磷酸氢二钾2.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8g、蒸馏水1000mL、pH 5.7±0.2
营养琼脂NA: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粉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pH7.3±0.2。
营养肉汤NB: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浸粉3.0g、氯化钠5.0g、蒸馏水1000mL、pH 7.2±0.2。
1.4主要仪器与设备
FA2204B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DSX-280B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SW-CJ-1FD垂直净化工作台苏州博莱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SPX-250生化培养箱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
723CRT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ZD-85A数显气浴恒温振荡器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H2-16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可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实验方法
2.1预处理
2.1.1指示菌的制备
有益菌短双歧杆菌制备:在MRS肉汤中接种活化后短双歧杆菌 BNCC185972,摇床37℃,200rpm,培养72h。其中短双歧杆菌活菌数为 109cfu/mL。预先进行菌落计数,建立菌落数与吸光度值(OD600)的对应关系;将短双歧杆菌培养液调整至合适的吸光度值,使其菌悬液浓度为1×108 CFU/mL-5×108CFU/mL。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接种于5.0mL NB培养基的试管,36℃±1℃、200r/min±1min培养18h-24h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取第一代培养液接种于5.0mL NB培养基的试管,36℃±1℃、200 r/min±1min培养18h-24h进行第二次传代培养;取第二代培养液接种于5.0 mL NB培养基的试管或50.0mL NB培养基的锥形瓶,36℃±1℃、200r/min± 1min培养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稳定期,作为第三代培养液。预先按照GB4789.2 进行菌落计数,建立菌落数与吸光度值(OD600)的对应关系;将第三代培养液调整至合适的吸光度值,使其菌悬液浓度为1×108CFU/mL-5×108CFU/mL。
2.1.2抑菌物质粗提取
称取肽素固体饮品5g,加入15mL无菌生理盐水。分别37℃,60rpm/min 恒温振荡2H,振荡后的发酵液经离心(8000r/min)8min,得到上清液,即为含有肽素物质的上清粗提取液。
2.1.3抗生素制备
诺氟沙星,国药准字H14023224,规格0.1g。取一颗诺氟沙星胶囊去除胶囊壳倒入50mL水中,震荡摇匀1H。
2.2.1检测平板制备
指示菌为短双歧杆菌的检测平板制备:将配制的MRS培养基加热溶解,冷却至45℃-50℃,将制备的短双歧杆菌菌悬液按照1%的添加量加入MRS培养基中,充分混合均匀,量取20mL.倾倒入灭菌平皿,轻轻摇动平皿使之均匀铺平,待其凝固后备用。记为检测平板MY1。
指示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平板制备:将配制的NA培养基加热溶解,冷却至45℃-50℃,将制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按照1%的添加量加入NA 培养基中,充分混合均匀,量取20mL.倾倒入灭菌平皿,轻轻摇动平皿使之均匀铺平,待其凝固后备用。记为检测平板MY2。
2.2.2牛津杯放置
采用符合中国药典药品检验操作规范,适用于抗生素效价抑菌圈培养实验的牛津杯(内径6mm,外径7.8mm,高10mm)。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医用镊子夹取无菌牛津杯轻轻放置在检测平板上,每皿均匀放置两盏牛津杯,轻轻按压。
2.2.3抑菌圈培养
在指示菌为短双歧杆菌的平皿MY1上的两盏牛津杯中,在第一盏牛津杯中加入220μL肽素上清粗提取液,记为MY1a,在第二盏牛津杯中加入220μL 诺氟沙星溶液,记为MY1b。
在指示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皿MY2上的两盏牛津杯中,在第一盏牛津杯中加入220μL肽素上清粗提取液,记为MY2a,在第二盏牛津杯中加入 220μL诺氟沙星溶液,记为MY2b。
将平板移入4℃冰箱中预扩散4-5h,取出检测平板,将检测平板MY1恒温 (37℃)静置培养48h,检测平板MY2恒温(37℃)静置培养16-20H,测量抑菌圈大小。
2.3抑菌性评价标准
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来反映出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抑菌圈<10mm的为无抑菌作用,15mm>抑菌圈≥10mm为中度抑菌,抑菌圈≥15mm的为高度抑菌。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如图2和图3的展示结果可知,肽素固体饮品中所含的抑菌物质对有益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如图2中的牛津杯MY1a),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抑菌作用(如图2中的牛津杯MY1b),抗生素诺氟沙星对有益菌和病原菌均具有高度抑菌作用(如图3中的牛津杯MY2a、MY2b)。
四、肽素精华物抑菌测试
(一)、材料
1.1检测样品
肽素精华物1g
1.2指示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有害菌)
1.3培养基
营养琼脂NA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粉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 pH7.3±0.2。
营养肉汤NB
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浸粉3.0g、氯化钠5.0g、蒸馏水1000mL、pH 7.2 ±0.2。
1.4主要仪器与设备
FA2204B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DSX-280B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SW-CJ-1FD垂直净化工作台苏州博莱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SPX-250生化培养箱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
723CRT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ZD-85A数显气浴恒温振荡器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H2-16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可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实验方法
2.1样品制备
称取肽素精华物1g,加入1m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溶解后作为待测样品。
2.2指示菌种活化
将指示菌接种于5.0mL NB培养基的试管,36℃士1℃、200r/min±1min 培养18h-24h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取第一代培养液接种于5.0mL NB培养基的试管,36℃士1℃、200r/min±1min培养18h-24h进行第二次传代培养;取第二代培养液接种于5.0mL NB培养基的试管或50.0mL NB培养基的锥形瓶,36℃士1℃、200r/min±1min培养至指示菌的稳定期,作为第三代培养液。
2.3指示菌悬液制备
预先按照GB 4789.2进行指示菌的菌落计数,建立菌落数与吸光度值 (OD600)的对应关系;将第三代培养液调整至合适的吸光度值,使其菌悬液浓度为1×108CFU/mL-5×108CFU/mL。
2.4检测平板制备
将配制的NA培养基加热溶解,冷却至45℃-50℃,将制备的指示菌菌悬液按照1%的添加量加入NA培养基中,充分混合均匀,量取20mL.倾倒入灭菌平皿,轻轻摇动平皿使之均匀铺平,待其凝固后备用。
2.5牛津杯抑菌测试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医用镊子夹取无菌牛津杯轻轻放置在指示菌的检测平板上。在含有指示菌的检测平板中等距离安放4个牛津杯,轻轻按压,用移液器分别吸取待测样品4次,每次量取220uL,缓缓加入牛津杯中,将平板移入4℃冰箱中预扩散4-5h,取出检测平板,放入36℃±1℃恒温培养箱中正置培养15-16h,观察有无抑菌圈出现,如有则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抑菌圈直径,每个抑菌圈沿不同方向测量3次,并记录平均值。
2.6抑菌性评价标准
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来反映出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抑菌圈<10mm的为无抑菌作用,10mm≤抑菌圈<15mm为中度抑菌,抑菌圈≥15mm的为高度抑菌。
(三)、结果分析
3.1抑菌圈直径大小
表8抑菌圈直径大小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41
3.2抑菌性评价
肽素精华物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9.51mm,大于15mm,说明肽素精华物呈高度抑菌性。
五、肽素精华物DPPH法抗氧化测试
原理:
DPPH(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 radical)即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稳定的有机自由基,是一种暗紫色棱柱状结晶,分子式为C12H12NO6(M=394.32),其结构中含有3个苯环,1个N原子上有一个孤对电子。其甲醇或乙醇溶液呈深紫红色,并在515~520m范围有最大吸收峰。当向DPPH自由基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孤对电子被配对,深紫色的DPPH自由基被还原成黄色DPPH-H非自由基形式,其褪色程度与所接受的电子数量成定量关系,因而可以通过吸光度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的吸光度,通过与谷胱甘肽分子的清除能力进行比较,采用相对半数清除量来判定多肽的抗氧化能力AO值,清除DPPH自由基是DPPH法的根据。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51
(一)试剂与设备
1.1试剂
还原型谷胱甘肽,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1,1-二苯基-2苦基肼基,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无水乙醇,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1.2设备
FA2204B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723CRT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二)、实验方法
2.1样品制备
2.1.1待测样品溶液制备
称取2g肽素精华物定容至20mL蒸馏水中得到100mg/mL的样品溶液,用蒸馏水将母液释至不同倍数,得到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待测样品溶液浓度的选择应使其清除率在35%~65%,且线性方程的R2≥0.9500。
2.1.2对照样品溶液制备
称取L-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蒸馏水定容至1.0mL,充分混合均匀,配制成10.0mg/mL的母液。以10倍的稀释倍数依次稀释得到不同数量级浓度的谷胱甘肽溶液,根据DPPH溶液与不同数量级浓度的谷胱甘肽溶液的反应,计算DPPH清除率,寻找合适的谷胱甘肽溶液浓度,等差倍数稀释该浓度,谷胱甘肽溶液浓度的选择应使其清除率在35%~65%,且线性方程的R2≥0.9500。
2.1.3DPPH溶液的制备
称取5mg DPPH(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加入少量无水乙醇,超声波充分溶解,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此过程全程避光)。
2.2测定
2.2.1对照组测定
取3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每支试管中按照表9的组合添加试剂。
表9实际添加量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61
在1号试管中加入3.0mL DPPH溶液和1.0mL谷胱甘肽溶液,作为试验组 (As);
在2号试管中加入1.0mL谷胱甘肽溶液和3.0mL无水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Ac);
在3号试管中加入3.0mL DPPH溶液和1.0ml待测样品溶液,作为空白组 (Ab);
分别充分混合均匀后,室温避光反应30min,于波长517nm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样品溶剂调零校准)。
2.2.2样品组测定
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每支试管中按照表10的组合进行样品浓度稀释。稀释后的样品按表10添加,用待测样品肽素精华物溶液代替谷胱甘肽溶液,其它操作同2.2.1。待测样品浓度的选择应使其清除率在35%~65%,且线性方程的R2≥0.9500。根据线性方程求解当肽素精华物清除率P=50%时,对应的半数清除量EC50。
表10样品测定浓度梯度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71
2.2.3样品组测定
用待测样品溶液代替谷胱甘肽溶液,其它操作同2.2.1。
待测样品浓度的选择应使其清除率在35%~65%,且线性方程的R2≥0.9500。根据线性方程求解当肽素清除率P=50%时,对应的半数清除量EC50。
2.3试验数据处理
2.3.1清除率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81
式中:
P为清除率;
AS为待测溶液与DPPH溶液混合液的吸光度;
AC为待测溶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混合液的吸光度;
Ab为DPPH溶液与样品溶剂混合液的吸光度。
2.3.2抗氧化能力AO值计算
以待测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清除率为纵坐标,建立待测溶液浓度自然对数值与清除率的线性方程(R2≥0.9500),计算半数清除量EC50,按式(2)计算多肽样品的抗氧化能力AO值。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82
式中:
AO为抗氧化能力;
EC50(S)为多肽样品的半数清除量,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EC50(R)为谷胱甘肽的半数清除量,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计算结果以平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实验结果
3.1谷胱甘肽DPPH清除率试验结果,如图4,以及表11所示。
表11 L-还原型谷胱甘肽DPPH半数清除率测定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91
经过数据拟合,得到以EC为横坐标,以清除率为纵坐标的线性方程 P(R)=0.216EC(R)-0.7588,且EC50(R)=5.8278,R2=0.9796≥0.95。
3.2肽素精华物DPPH清除率试验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肽素精华物DPPH半数清除率测定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292
经过数据拟合,得到以EC为横坐标,以清除率为纵坐标的线性方程 P(R)=0.2150EC(R)-1.2755,且EC50(R)=8.4561,R2=0.9663≥0.95。
3.3肽素精华素的抗氧化能力AO值
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肽素精华素的抗氧化能力AO值为1.45。
六、受试物对大鼠烫伤愈合作用的药效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建立大鼠深II度烫伤模型,每天3次、连续21天给予受试物(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通过测定伤口面积、拍照以及病理HE染色等指标,研究受试物对烫伤愈合有否促进作用。
本实验的方法是: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灭菌水)、模型组(灭菌水)、阳性对照组(烧伤喷雾剂)以及受试物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低剂量组。随机分组后除空白组动物外,其余各大鼠于背部建立深II度烧伤,随后创面局部给药(3次/天,连续21天)。次日开始(day 1) 2次/周对每只大鼠的创面均进行拍照并描记伤口及计算伤口面积。实验结束时取伤口组织(边缘+创面)做病理组织学检查(HE)观察组织增生愈合的情况。
本实验的结果是:烧伤喷雾剂组大鼠创面面积于给药第一天后略低于模型组,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7,而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创面面积则显著降低(p<0.05或0.01vs.模型组)。至给药后4-11天,由于各大鼠创面均已结痂尚未脱落,其创面面积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15天后结痂逐渐开始脱落,各给药组大鼠创面面积虽略低于模型组,但也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至给药18天,烧伤喷雾剂组及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创面面积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1天时仍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药物信息
1.1受试物
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深圳市肽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型号:LBP-02A规格:5%PH:3.0-4.0;储存条件:2-8℃。
1.2阳性对照药
烧伤喷雾剂,华北制药河北诺华有限公司。
1.3其他试剂
异氟烷,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灭菌水,广西艾希德药业有限公司。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2.1仪器
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VMR呼吸麻醉机,美国MIDMARK集团
EOS 80D EF-S 18-200IS数码相机,Canon
YLS-5Q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三)、实验动物及饲养
3.1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浙江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实验开始时动物年龄:6-8周;实验开始时动物体重:300g左右。
3.2环境
动物房的环境保持温度23±2C,湿度40-70%,12小时明暗交替。适应期动物每笼5只饲养,实验开始后单只单笼饲养,每周更换两次垫料(玉米芯垫料,苏州埭川商贸有限公司)。
3.3食物和饮水
SPF大小鼠生长繁殖饲料Co60灭菌,购自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用水采用高压灭菌过滤水。
3.4动物选择和禁食
用于实验的动物将保持健康状况。实验过程中动物自由饮食饮水。
(四)、实验方法
4.1动物分组
将适应性饲养后的大鼠,根据Excel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动物。
表13六组大鼠的给药情况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21
4.2药物配制
A.3%的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配制:
吸取原液(5%)60mL,再用灭菌水稀释至100mL。
B.1%的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配制:
吸取原液(5%)20mL,再用灭菌水稀释至100mL。
4.3方法
Day 0,大鼠麻醉后俯卧位,背部剃毛后采用超级温控式烫伤仪给大鼠造成背部深II度烧伤(温度75℃,时间10s,压力1kg),随后创面局部给药,3 次/天,持续21天(空白对照组大鼠不造模,仅涂抹灭菌水处理)。大鼠单只单笼饲养,次日开始(day 1)对每只大鼠的创面均进行拍照并描记伤口,2次/周,使用Image-Pro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22
软件计算伤口面积。实验结束时取伤口组织(边缘+ 创面)做组织病理学检查(HE)观察组织增生愈合的情况。
(五)、数据统计
实验数据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p<0.05认为是有显著性差异,最终数据进行作图。
(六)、结果
6.1给药后大鼠的一般临床症状观察
每天三次、连续21天给予受试物后各组大鼠均未发现肉眼可见异常。
6.2受试物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连续给药21天内烧伤喷雾剂组以及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4和图5所示。
表14 Tid局部连续给药21天对烫伤模型大鼠体重(g)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31
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32
6.3受试物对大鼠烫伤创面结痂情况及创面面积的影响
1)创面结痂情况造模给药次日(day 1),各大鼠出现烫伤早期渗出,由于凝固性坏死组织周围的受损皮肤组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流速减慢,同时在炎症介质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液成分外渗。烧伤创面渗出的一个特点是受热力损坏的变性胶原还可吸附渗出的钠及水分,临床表现为创面泛白、肿胀和体液外渗。至给药第4天开始,烧伤喷雾剂组大鼠创面开始明显收缩结痂,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剂量组也有一定促进创面结痂形成的作用,而低剂量组效果则不显著。活菌型皮肤保护液对促进创面结痂形成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即高剂量组最优,但其效果仍弱于烧伤喷雾剂。
2)对创面面积的影响
烧伤喷雾剂组大鼠创面面积于给药第一天后略低于模型组,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7,而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创面面积则显著降低 (p<0.05或0.01vs.模型组)。至给药后4-11天,由于各大鼠创面均已结痂尚未脱落,其创面面积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15天后结痂逐渐开始脱落,各给药组大鼠创面面积虽略低于模型组,但也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至给药18天,烧伤喷雾剂组及活菌型皮肤保护液高、中剂量组的大鼠创面面积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至21天时仍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5,图6)。
表15 Tid局部连续给药21天对烫伤模型大鼠创面面积(cm2)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41
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42
*P<0.05,**P<0.01vs.模型组
6.4造模给药后大鼠创面的大体观图,如图7所示。
(七)、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每天三次、连续21天给予烧伤喷雾剂具有明显的促进大鼠烫伤愈合的作用。活菌型皮肤保护液对促进大鼠烫伤愈合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可缩短创面结痂形成过程、促进结痂脱落、逐渐缩小创面。活菌型皮肤保护液对促进大鼠烫伤愈合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其高剂量组效果最优,而低剂量组则几乎无效,但均略弱于阳性药烧伤喷雾剂。
七、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对水浸拘束法致大鼠胃溃疡影响的药效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采用水浸拘束法诱发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经口灌胃给予受试药物(LBP-02A活菌胃肠粉),通过测定胃液pH值、胃溃疡指数等指标,研究 LBP-02A活菌胃肠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本实验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法莫替丁(4mg/kg/天)组、受试物700、350、175mg/kg/天。各组动物按应给予药液经口灌胃给药(Day1),随后将大鼠固定水浸造模,12h后取出动物,并立即第二次给予相应药液,恢复正常饮食。次日(Day 2)给药两次,于 Day 3(造模后36h)将大鼠解剖后摘取全胃,测定胃内pH值及溃疡指数,拍摄胃全景照片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胃组织,待做病理。
实验结果为:①.对胃液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胃液pH值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法莫替丁4mg/kg/天及 LBP-02A高(700mg/kg/天)、中剂量(350mg/kg/天)组大鼠胃液pH值略高于模型组,但也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②.对胃溃疡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部粘膜可见多条条索状充血带,纵横交错、长短不一,且胃溃疡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法莫替丁及LBP-02A高、中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剂量 (175mg/kg/天)组大鼠胃溃疡指数虽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尚未出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在本次实验中,每天两次,连续2天给予受试物LBP02A活菌胃肠粉后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溃疡指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对胃液pH 值也有一定的升高作用,但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一)、药物信息
1.1受试物
LBP-02A活菌型胃肠粉胶囊是活菌型胃肠胶囊中的一种类型,其是将肽素精华物封装在胶囊中得到的。来源:深圳市肽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性状:浅黄色粉剂,透明胶囊罐装;型号:LBP-02A;规格:350mg/粒;生产日期: 2020.09.28。
1.2阳性对照药
名称:法莫替丁片;来源: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性状:白色片剂;规格:20mg/片;批号:128200501;有效期至:2023.05.03。
1.3其他试剂
A:异氟烷,来源: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批号:S10010533。
B:生理盐水,来源:华裕(无锡)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9062801。
C:名称:甲醛,水溶液,来源: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90910。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2.1仪器
A.名称:旋涡混合器;型号:XW-80A;来源: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B.名称:数码相机;型号:EOS 80D EF-S 18-200IS;来源:Canon
C.pH3.8-5.4精密试纸;型号:Q/HSSC 034-2016;来源:杭州试三科技有限公司
D.pH8.2-10.0精密试纸;型号:Q/HSSC 040-2016;来源:杭州试三科技有限公司。
2.2材料及器械
器械:手术刀、持针器、剪刀、缝合针、弯镊、无齿镊等。
材料:医用纱布、酒精棉、3-0Prolene缝合线等。
(三)实验动物及饲养
3.1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来源: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经营部;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20180006021147;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沪)2018-0006。动物数量:60只;实验开始时动物年龄:6-8周;实验开始时动物体重:200-250;适应环境时间:3-5天。
2.2环境
动物房的环境保持温度23±2C,湿度40-70%,12小时明暗交替。动物每笼5只饲养,每周更换两次垫料(玉米芯垫料,苏州埭川商贸有限公司)
2.3食物和饮水
SPF大小鼠生长繁殖饲料Co60灭菌,购自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用水采用高压灭菌过滤水。
2.4动物选择和禁食
用于实验的动物将保持健康状况。实验过程中动物根据需要禁食不禁水。
(三)实验方法
3.1药物剂量的选择
LBP-02A活菌型胃肠胶囊临床口服给药剂量为3500mg/60kg/日(58.3mg/kg/日),折合大鼠有效剂量约为350mg/kg/日;本实验设置3个剂量组,选择剂距为2倍,以临床折算剂量350mg/kg/日为中剂量,则受试物高、低剂量分别为700mg/kg/日和175mg/kg/日。每日给药2次,因此受试物高、中、低剂量组的单次给药剂量分别为350mg/kg、175mg/kg和87.5mg/kg。
3.2动物分组
将适应性饲养后的大鼠,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动物,给药情况如表16。
表16动物分组与给药情况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381
3.3药物配置
A.受试物配制:
1)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高剂量:单次剂量350mg/kg,5mL/kg, 70mg/mL取6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少量水搅拌溶解,搅拌同时逐步多次少量加水,最后定容至30mL,每日配置一次。
2)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中剂量:单次剂量175mg/kg,5mL/kg, 35mg/mL取3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少量水搅拌溶解,搅拌同时逐步多次少量加水,最后定容至30mL,每日配置一次。
3)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低剂量:单次剂量87.5mg/kg,5mL/kg,17.5 mg/mL取2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少量水搅拌溶解,搅拌同时逐步多次少量加水,最后定容至40mL,每日配置一次。
B.法莫替丁配置:单次剂量2mg/kg,5mL/kg,0.4mg/mL
取1粒法莫替丁片,研碎,加水继续研磨,定容至50mL溶液即可。
3.4实验方法
动物称重并随机分组后禁食不禁水24h(Day 0)。24h后(Day 1),各动物按应给予药液经口灌胃给药(第一次),随后将大鼠固定在筛状金属板上,60°倾斜浸于水温18±1℃的水槽中,水面没过剑突处,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水浸12h后取出动物,并立即第二次给予相应药液,恢复正常饮食。次日(Day 2)给药两次,实验共给药四次。于Day 3(造模后36h)将大鼠麻醉后剪开腹腔,结扎胃贲门和幽门,摘取全胃,测定胃内pH值。从腺胃部注入1%甲醛8mL于胃中,随后将胃浸泡于1%甲醛溶液中,20min后沿胃大弯剖开,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观察并测定大鼠胃粘膜的损伤,并拍摄胃全景照片。
3.4.1胃液pH值测定
采用精密试纸,测定胃液的pH值。
3.4.2胃溃疡面积
受损大鼠胃粘膜将呈现为条索状充血及出血带,纵横交错、长短不一。溃疡损伤情况以溃疡指数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为:若其宽度小于1mm者、条索状损伤长度大于1mm者,测量其长度,每mm计1分;若其宽度大于1mm 者,将计分按宽度的mm数加倍,以长度×宽度评分作为溃疡指数进行统计。每只大鼠的溃疡指数为数个溃疡指数的总和。
3.4.3数据统计
实验数据以Mean±SD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p<0.05认为是有显著性差异,最终数据用于作图。
(二)、实验结果
2.1给药后动物的一般临床症状观察
实验过程中,单次经口灌胃给予受试药后各大鼠均无明显肉眼可见异常。
2.2LBP-02A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胃液pH和胃溃疡形成的影响
对胃液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液pH值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mg/kg的法莫替丁及LBP-02A高、中剂量组大鼠胃液pH值略高于模型组,但也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对胃溃疡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部粘膜可见多条条索状充血带,纵横交错、长短不一,且胃溃疡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法莫替丁及LBP-02A高、中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虽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尚未出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表17,图8,图9)。
表17 Bid连续经口灌胃给药2天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液pH 值及胃溃疡指数的影响(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01
)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02
##P<0.01vs.空白对照组
*P<0.05,**P<0.01vs.模型对照组
2.3 LBP-02A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胃整体观照片,如图10所示。
注:照片中显示的剂量为每日剂量。
(三)结论
通过本次的实验结果可知,每天两次,连续2天给予受试物LBP-02A后对水浸拘束法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溃疡指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对胃液pH 值也有一定的升高作用,但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八、LBP-02A活菌型胃肠粉胶囊对TNBS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研究
本实验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连续7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LBP-02A活菌型胃肠粉胶囊),以大鼠结肠长度、重量、溃疡面积、以及结肠病理变化为检测指标,研究受试物(LBP-02A活菌型胃肠粉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本实验,将选择60只体重240g左右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动物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以异氟烷麻醉。正常对照组除外,其余5组在麻醉情况下采用乳胶软管经直肠灌入0.5mL/只的TNBS乙醇溶液,软管进入直肠的长度约为8cm。抽出软管后继续保持异氟烷麻醉状态并使大鼠保持倾斜状态15min;动物造模后恢复正常饮食,造模当天给予药物治疗(记为D1),2次 /日,连续7天;阳性药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剂量为360mg/kg,受试物(LBP-02A活菌型胃肠粉)剂量设置为200mg/kg、100mg/kg和50mg/kg。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大便情况(评判标准:1级正常;2级大便软但成型;3级大便不成型;4级大便不成型伴有粘液及肉眼可见血渍。),并监测体重。末次给药后次日(D8),大鼠CO2过量吸入安乐死,摘取整个结肠,沿肠系膜侧剖开,生理盐水清洗粪便,整个结肠称重、测量长度、测量溃疡面积、整体结肠拍照,随后取一段结肠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测(HE染色)。
实验结果:①100mg/kgLBP-02A活菌型胃肠粉有一定促进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恢复的作用趋势;②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可改善 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粪便异常现象,其中100mg/kg的剂量作用最佳;③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对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大体观、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都有改善作用,其中100mg/kg的剂量作用最明显。
(一)药物
1.1受试物
名称:LBP-02A活菌型胃肠粉胶囊;来源:深圳市肽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形状:浅黄色粉剂,透明胶囊罐装;型号:LBP-02A;规格:350mg/生产日期:2020.09.28。
1.2阳性对照药
名称: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来源: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性状:本品为肠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至棕黄色;规格:0.25g/片;批号: 2220604。
1.3造模剂
名称: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来源:大连美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0826A。
1.4其他试剂
A.灭菌注射用水;来源:广东艾希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90512203。
B.无水乙醇;来源:柯灵斯;批号:20180716。
(二)实验动物及饲养
同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对水浸拘束法致大鼠胃溃疡影响的药效研究。
(三)、实验方法
3.1动物分组
60只SD大鼠根据体重平均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给药如表18所示。
表18动物分组及给药情况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31
3.2药物配置
3.2.1受试物配置:
1)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高剂量:单次剂量100mg/kg,5mL/kg,20mg/mL 取2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温水 (35-45℃之间)搅拌均匀定容至35mL,恒温放置2小时后用药,每日配置。
2)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中剂量:单次剂量50mg/kg,5mL/kg,10mg/mL 取1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温水(35-45℃之间)搅拌均匀定容至35mL,恒温放置2小时后用药,每日配置。
3)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低剂量:单次剂量25mg/kg,5mL/kg,5mg/mL 取1粒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胶囊,去除胶囊壳收集所有内容物,加入温水 (35-45℃之间)搅拌均匀定容至70mL,恒温放置2小时后用药,每日配置。
3.2.2阳性药配制: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单次剂量180mg/kg,5mL/kg,36mg/mL
取5片SASP肠溶片,研磨粉碎,加入少量0.5%CMC-Na溶液继续研磨,超声,定容至34.7mL,每日配置。
3.2.3造模剂的配制
4.55mL TNBS、8.15mL无水乙醇、24.33mL灭菌注射用水混合得到 37.03mL造模剂。
(二)、实验方法
1)造模:动物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以异氟烷麻醉。正常对照组除外,其余5组在麻醉情况下采用乳胶软管经直肠灌入0.5mL/只的TNBS乙醇溶液,软管进入直肠的长度约为8cm。抽出软管后继续保持异氟烷麻醉状态并使大鼠保持倾斜状态15min;
2)药物处理:动物造模后恢复正常饮食,造模当天给予药物治疗(记为 D1),2次/日,连续7天;
3)观察及处理: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大便情况(评判标准:1级正常;2级大便软但成型;3级大便不成型;4级大便不成型伴有粘液及肉眼可见血渍),并监测体重。末次给药后次日(D8),大鼠CO2过量吸入安乐死,摘取整个结肠,沿肠系膜侧剖开,生理盐水清洗粪便,整个结肠称重、测量长度、测量溃疡面积、整体结肠拍照,随后取一段结肠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测(HE染色)。
实验数据以Mean±SEM表示,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是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三)、实验结果
3.1受试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大鼠随着饲养天数增加体重平稳增长,其他组动物在给予 TNBS造模后,体重均有较大幅度降低,造模后至实验结束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体重,且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01)。在造模后 3天各组大鼠体重达到最低值后逐渐回升;其中360mg/kg的阳性药SASP和 100mg/kgLBP-02A活菌型胃肠粉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增长更快,但无统计学差异(表19,图11)。
表19受试物经口连续给药7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的影响 (Mean±SE,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51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61
注:Day1:给药第一天;##P<0.01vs.空白对照组,*P<0.05vs.模型组。
3.2受试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粪便评分指数的影响
TNBS造模次日大鼠粪便出现大便变软及不成型情况,少部分大鼠大便不成型伴有粘液及肉眼可见血渍,模型组大鼠的粪便造模后直至实验结束都未出现正常粪便,粪便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模型组大鼠伴有饮食减少、疲倦、消瘦、竖毛、毛发无光泽的症状。
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动物粪便评分仍保持较高水平。360mg/kg的阳性药 SASP和200mg/kg、100mg/kg的LBP-02A活菌型胃肠粉均表现出明显改善 TNBS肠炎大鼠粪便异常的作用(P<0.01vs.模型组),其中阳性药和100mg/kg 的LBP-02A活菌型胃肠粉的改善作用可维持至试验周期结束,200mg/kg和 50mg/kg的LBP-02A活菌型胃肠粉也有一定降低模型大鼠粪便评分的作用趋势(表20,图12)。
表20受试物经口连续给药7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粪便评分的影响(Mean±SE,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62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71
注:Day1:给药第一天;##P<0.01vs.空白对照组,**P<0.01,*P<0.05vs.模型组。
3.3结肠大体观情况
造模7天后,TNBS造模大鼠呈现程度不同的结肠坏死及愈合状态。个别大鼠结肠损伤症状严重,腹腔大量积液,结肠损伤部位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剖开结直肠后可见肠粘膜呈不同程度的坏死状,坏死粘膜呈现黑色,结肠壁增厚明显。正常大鼠整个结肠弹性好、肠壁薄、长度长。病变结肠组织无弹性、肠壁增生明显、且结肠缩短。给药处理组解剖大体观较优的是360mg/kg的阳性药SASP与受试物100mg/kg剂量(图13)。
3.4受试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的影响大鼠TNBS造模后结肠组织出现肿胀、坏死、增厚等现象,因此造模大鼠的结肠重量均值会重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及受试物处理均有一定减轻 TNBS大鼠结肠重量的作用,各给药组结肠重量的均值由低到高:360mg/kg的阳性药SASP<100mg/kg受试物<50mg/kg受试物<200mg/kg受试物<模型(表 21,图14A)。
大鼠造模后结肠萎缩,导致结肠长度缩短,造模大鼠的结肠长度均值都比正常对照组更低。阳性药及受试物处理均有一定增加TNBS大鼠结肠长度的作用,各给药组结肠长度的均值由高到低:100mg/kg受试物>50mg/kg受试物>360mg/kg的阳性药SASP>200mg/kg受试物>模型(表21,图14B)。
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溃疡现象明显,阳性药及受试物处理均有一定缩小 TNBS大鼠结肠溃疡面积的作用,溃疡面积从小到大依次为:360mg/kg的阳性药SASP<100mg/kg受试物<50mg/kg受试物<200mg/kg受试物<模型(表21,图14C)。
表21连续7天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的影响(Mean±SE,n=10)
Figure BDA0003316931230000481
##P<0.01vs.空白对照组,*P<0.05vs.模型组.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1)100mg/kgLBP-02A活菌型胃肠粉有一定促进 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恢复的作用趋势;(2)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可改善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粪便异常现象,其中100mg/kg的剂量作用最佳;(3)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对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大体观、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都有改善作用,其中100mg/kg 的剂量作用明显。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如下结果:
①100mg/kgLBP-02A活菌型胃肠粉有一定促进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恢复的作用趋势;
②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可改善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粪便异常现象,其中100mg/kg的剂量作用最佳;
③LBP-02A活菌型胃肠肽粉对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大体观、结肠重量、结肠长度及溃疡面积都有改善作用,其中100mg/kg的剂量作用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达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母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肽素,其特征在于,该肽素是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保藏编号CGMCCNO.15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所述肽素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初级代谢产物先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14天-16天,再在常温厌氧条件下培养7天-8天,再转入低温厌氧条件下培养至少三个月,得到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的次级代谢产物,即肽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代谢产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0.9kg-1.1kg的植物性培养物和动物性培养物混合均匀后,再加入0.09L-0.11L无机盐液,再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11天-15天,得到初级代谢产物;所述初级代谢产物中含有至少1×109CFU/g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株;
每0.09L-0.11L的所述无机盐液包括柠檬酸三铵1.8份-2.2份、乙酸钠4.5份-5.5份、硫酸镁1.18份-0.22份、硫酸锰0.045份-0.055份和余量水;
所述植物性培养物是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置于植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的;
所述动物性培养物是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置于动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培养物具体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585份-715份大豆,315份-385份糯米混合清洗后,烘干灭菌,粉碎后得到植物性培养基;
将0.09份-0.11份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加入到9份-11份麦芽糖和矿泉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
将所述副干酪乳杆菌菌种调配液与所述植物性培养基搅拌均匀,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4天-10天,得到植物性培养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性培养物具体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酪蛋白水解物9.5份-10.5份、牛肉粉9.5份-10.5份、酵母粉9.5份-10.5份;葡萄糖19.5份-20.5份、吐温-80 0.5份-1.5份混合后,加水定容至0.4L,并煮沸灭菌,得到0.4L的动物性培养基;
将副干酪乳杆菌LBP-YE01菌种以0.1%(V/m)的接种量接种在0.4L的所述动物性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6.5℃-37.5℃,搅拌速度为60rpm/min-90rpm/min的厌氧条件下发酵4天-10天,得到动物性培养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植物性培养基时,采用的是650份大豆和350份糯米;烘烤温度为125℃-135℃,烘烤时间是为1.5h-2.5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动物性培养基的过程中,具体是:将酪蛋白水解物10份、牛肉粉10份、酵母粉10份、葡萄糖20份、吐温-80 1份混合后,加水定容至0.4L,并煮沸灭菌,得到动物性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肽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级代谢产物的制备过程中,向植物性培养物和动物性培养物的混合物中加入0.1L的无机盐液;且每0.1L的所述无机盐液包括柠檬酸三铵2份、乙酸钠5份、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和余量水。
9.一种肽素混合固体饮品,其特征在于,该肽素混合固体饮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肽素与水、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随后再加入脱脂奶粉、果糖搅拌均匀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其特征在于,将每9.8kg-2.2kg的肽素加入到0.8kg-1.2kg水和45g-55g麦芽糖,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随后再加入64g-80g脱脂奶粉、9g-11g果糖搅拌均匀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混合固体饮品。
11.一种肽素精华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肽素精华物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肽素与水、麦芽糖混合,并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后,再加入水搅拌,离心取上层清液待用;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脱脂奶粉、果糖,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肽素精华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肽素精华物,其特征在于,将每9.8kg-2.2kg的肽素加入0.8kg-1.2kg水和45g-55g麦芽糖,在15℃-40℃厌氧条件下培养6天-8天后,加入3.6kg-4.4kg水,70rpm/min-80rpm/min下搅拌20h-28h,并在7000rpm/min-8000rpm/min下离心5min-10min,取上层清液,待用;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0.1%(m/v)的脱脂奶粉,以及果糖,经冷冻干燥或者烘干磨成粉后即得到所述的肽素精华物。
13.一种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肽素精华物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和治疗胃肠道药物方面的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肽素精华物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将每45g-55g的肽素精华物,用水定容至1L,得到活菌型肽素皮肤保护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肽素精华物在治疗胃肠道药物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将所述肽素精华物封装在胶囊中得到活菌型胃肠胶囊。
CN202111237413.8A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Pending CN114015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7413.8A CN114015727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CN202211210797.9A CN115786404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切割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1806.6A CN116479056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20406.1A CN116287008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结肠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0792.6A CN115927482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胃溃疡药物方面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7413.8A CN114015727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5727A true CN114015727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5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7413.8A Pending CN114015727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CN202211220406.1A Pending CN116287008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结肠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1806.6A Pending CN116479056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0792.6A Pending CN115927482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胃溃疡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0797.9A Pending CN115786404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切割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0406.1A Pending CN116287008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结肠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1806.6A Pending CN116479056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烧、烫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0792.6A Pending CN115927482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胶囊及在治疗胃溃疡药物方面的应用
CN202211210797.9A Pending CN115786404A (zh) 2021-10-22 2022-09-30 一种肽素、肽素精华物及在治疗皮肤切割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1401572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87008A (zh) 2023-06-23
CN115786404A (zh) 2023-03-14
CN115927482A (zh) 2023-04-07
CN116479056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6442B (zh) 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复合菌粉在防治阴道炎制品中的应用
CN1078079C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制备方法
CN104922586B (zh) 一种防治鸡球虫病的益生菌发酵中药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2727531A (zh) 一种对阴道炎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活性乳酸菌胶囊
CN103157095B (zh) 芸豆植物凝集素在制备人用药物中的应用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8611295B (zh) 一种缓解内毒素感染的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
CN106822890A (zh) 一种用于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24417B (zh)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CN114558036A (zh) 脆弱拟杆菌在改善和治疗腹泻中的应用
WO2010000207A1 (zh) 一种天然蒜素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95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桦褐孔菌复合固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3185A (zh) 一种防治家兔大肠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6121154B (zh) 一种乳明串珠菌及其应用
CN105726631A (zh) 厚朴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奶牛乳房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626719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注入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17367B (zh) 副干酪乳杆菌smn-lbk在制备促进肠道健康产品中的应用
CN115044518B (zh) 一种护肝益生菌及其应用
CN101104065B (zh) 一种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14015727A (zh) 一种肽素、肽素混合固体饮品、肽素精华物及应用
CN105238727B (zh) 一种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及抑制其flaA基因表达的植物乳杆菌
WO2014107828A1 (zh) 一种杀灭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杆菌的药物
CN105749260A (zh) 一种盐酸溶菌酶阴道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77227A (zh) 一种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含辅酶q10的组合物
CN113181131A (zh) 一种用于免疫治疗的新药配方及其片剂结构
CN101947297A (zh) 一种治疗老年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免煎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