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3897B -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3897B
CN114013897B CN202111511578.XA CN202111511578A CN114013897B CN 114013897 B CN114013897 B CN 114013897B CN 202111511578 A CN202111511578 A CN 202111511578A CN 114013897 B CN114013897 B CN 114013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ixed
rail
connection structure
fixed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15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3897A (zh
Inventor
曾峰
李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de Aoke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de Ao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de Aoke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de Ao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15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3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3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3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9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ais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发明涉及货物搬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包括双轨穿梭车底座,所述双轨穿梭车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轨穿梭车本体,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上侧固定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另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上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内部开设有连接结构收纳室,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实现一边连接,一边锁定,无需二次锁定,能够实现双向运输,且结构比挂钩更加稳定,有效提高连接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货物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用于将物料中的货物进行存储、出仓及装卸的穿梭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穿梭车上设有货物传送系统(比如传送带),一般将货物放在传送系统上,然后由穿梭车进行搬运,到达目标位置附近后再由其自带的传送系统传送到目标位置。现有的双轨穿梭车在搬运货物时,可以将穿梭车连接进行搬运,而现有的双轨穿梭车在连接时,大都时通过挂钩的方式及进行连接,需要人为干预进行连接,不够方便,且挂钩连接的方式只能作牵拉运输不能做推进运输,则运输时,只能进行单向运动,不够方便,且结构也不稳定,拆卸也需要人工拆卸,效率低下,且拆卸也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包括双轨穿梭车底座,所述双轨穿梭车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轨穿梭车本体,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上侧固定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另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上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内部开设有连接结构收纳室,所述连接结构收纳室内部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隔板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二电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块,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插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滑轨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轨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滑块贯穿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滑块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八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气缸。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中心固定轴,所述第一中心固定轴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中心旋转轮,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固定轴,所述第七固定轴与第八固定轴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杆,所述第一旋转连接杆分别与第七固定轴和第八固定轴之间旋转连接。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轴,所述第五固定轴上旋转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固定轴,所述第一弧形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固定轴,所述第六固定轴与第一固定插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滑轨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轨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贯穿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气缸。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中心固定轴,所述第二中心固定轴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二中心旋转轮,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与第四固定轴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杆,所述第二旋转连接杆分别与第三固定轴和第四固定轴之间旋转连接。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旋转连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固定轴,所述第二弧形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与第二固定插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上端固定连接有货物支撑板,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顶部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内部固定设有处理器,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内部固定设有锂电池。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双轨穿梭车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铁块,所述平衡铁块两侧均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下侧设有行走机构。
作为发明优选的方案,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如下:
S1: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带动第二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二通口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通口推出;
S2:分别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和第一连接杆进入第二连接结构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连接结构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内;
S3:第一固定插块进入第二滑轨内并推动第二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滑轨并推动第一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一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旋转;
S4:当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和第二连接固定轴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和第一连接杆进入第二连接结构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连接结构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内,第一固定插块进入第二滑轨内并推动第二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滑轨并推动第一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一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旋转,实现一边连接,一边锁定,无需二次锁定,能够实现双向运输,且结构比挂钩更加稳定,有效提高连接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带动第二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二通口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通口推出,能够感应识别前后车,方便推出相应的连接结构,自动化程度高。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当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和第二连接固定轴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推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反向旋转即可松开连接可以实现自动断开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第一连接结构内部第一中心旋转轮结构图;
图2为发明的前后车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发明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的穿梭车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的穿梭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轨穿梭车底座;2、双轨穿梭车本体;3、处理器;4、顶升气缸;5、货物支撑板;6、锂电池;7、平衡铁块;8、行走机构;9、第一连接结构;10、第一通口;11、第一红外感应器;12、电动伸缩杆;13、夹板;14、第二红外感应器;15、第二通口;16、第二连接结构;17、第一固定板;18、第一电推杆;19、隔板;20、第二电推杆;21、第二固定板;22、连接结构收纳室;23、第二凸轮;24、第二固定杆;25、第二弹簧;26、第二滑块;27、第二滑槽;28、第一固定插块;29、驱动箱;30、第一弧形板;31、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33、第二中心旋转轮;34、第一固定轴;35、第二连接弹簧;36、第二固定轴;37、第二弧形板;38、第二连接杆;39、第二固定插块;40、第一滑块;41、第一滑轨;42、第一中心旋转轮;43、第三固定轴;44、第二连接滑块;45、第二支撑板;46、第四固定轴;47、第二旋转连接杆;48、第二滑轨;49、第二固定槽;50、第二中心固定轴;51、第二连接固定轴;52、第一连接固定轴;53、第一连接杆;54、第一连接弹簧;55、第一固定槽;56、第一中心固定轴;57、第五固定轴;58、第六固定轴;59、第一凸轮;60、第一固定杆;61、第七固定轴;62、第一弹簧;63、第八固定轴;64、第一支撑板;65、第一滑槽;66、第一旋转连接杆;67、第一连接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对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7,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请参照图1、2、3、4、5、6和7,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包括双轨穿梭车底座1,双轨穿梭车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轨穿梭车本体2,双轨穿梭车本体2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10,第一通口10上侧固定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11,双轨穿梭车本体2另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口15,第二通口15上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14,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开设有连接结构收纳室22,连接结构收纳室22内部固定设有隔板19,隔板19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推杆18,第一电推杆1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9,隔板19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20,第二电推杆2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16,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块28,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41,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插块39,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48;第一滑轨41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65,第一滑轨41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2,第一弹簧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0,第一滑块4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67,第一连接滑块67贯穿第一滑槽65,第一连接滑块6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64,第一支撑板6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八固定轴63,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气缸31;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中心固定轴56,第一中心固定轴56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中心旋转轮42,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5,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59,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0,第一固定杆60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固定轴61,第七固定轴61与第八固定轴6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杆66,第一旋转连接杆66分别与第七固定轴61和第八固定轴63之间旋转连接;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轴57,第五固定轴57上旋转连接有第一弧形板30,第一弧形板30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5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固定轴52,第一弧形板3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弧形板3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固定轴58,第六固定轴58与第一固定插块2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54;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1和第二红外感应器14,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14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20带动第二固定板21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16通过第二通口15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1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18带动第一固定板17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9通过第一通口10推出,再分别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8,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28和第一连接杆53进入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的第二连接杆38和第二固定插块39进入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38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51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55内,第一连接杆53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52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49内,第一固定插块28进入第二滑轨48内并推动第二滑块26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25,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44在第二滑槽27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45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47推动第二固定杆24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33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39进入第一滑轨41并推动第一滑块40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62,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67在第一滑槽65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64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66推动第一固定杆60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42旋转。
实施例2,请参照图1、2、3、4、5、6和7,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包括双轨穿梭车底座1,双轨穿梭车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轨穿梭车本体2,双轨穿梭车本体2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10,第一通口10上侧固定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11,双轨穿梭车本体2另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口15,第二通口15上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14,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开设有连接结构收纳室22,连接结构收纳室22内部固定设有隔板19,隔板19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推杆18,第一电推杆1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9,隔板19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20,第二电推杆2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16,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块28,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41,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插块39,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48;第一滑轨41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65,第一滑轨41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2,第一弹簧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0,第一滑块4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67,第一连接滑块67贯穿第一滑槽65,第一连接滑块6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64,第一支撑板6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八固定轴63,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气缸31;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中心固定轴56,第一中心固定轴56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中心旋转轮42,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5,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59,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0,第一固定杆60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固定轴61,第七固定轴61与第八固定轴6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杆66,第一旋转连接杆66分别与第七固定轴61和第八固定轴63之间旋转连接;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轴57,第五固定轴57上旋转连接有第一弧形板30,第一弧形板30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5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固定轴52,第一弧形板3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弧形板3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固定轴58,第六固定轴58与第一固定插块2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54;第二滑轨48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7,第二滑轨48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6,第二滑块26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44,第二连接滑块44贯穿第二滑槽27,第二连接滑块44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5,第二支撑板4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轴46,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固定设有第二气缸32;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固定设有第二中心固定轴50,第二中心固定轴50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二中心旋转轮33,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49,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23,第二中心旋转轮33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24,第二固定杆24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43,第三固定轴43与第四固定轴46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杆47,第二旋转连接杆47分别与第三固定轴43和第四固定轴46之间旋转连接;第二中心旋转轮33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第二固定轴36上旋转连接有第二弧形板37,第二弧形板37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8,第二连接杆3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3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固定轴51,第二弧形板3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弧形板3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4,第一固定轴34与第二固定插块3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35;当第一连接结构9与第二连接结构16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42和第二中心旋转轮33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52和第二连接固定轴51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49和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55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9与第二连接结构16的连接。
实施例3,请参照图1、2、3、4、5、6和7,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气缸4,顶升气缸4上端固定连接有货物支撑板5,双轨穿梭车本体2顶部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电动伸缩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3,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设有处理器3,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设有锂电池6。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
S1: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带动第二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二通口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通口推出;
S2:分别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和第一连接杆进入第二连接结构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连接结构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内;
S3:第一固定插块进入第二滑轨内并推动第二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滑轨并推动第一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一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旋转;
S4:当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和第二连接固定轴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1和第二红外感应器14,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14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20带动第二固定板21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16通过第二通口15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1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18带动第一固定板17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9通过第一通口10推出,再分别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8,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28和第一连接杆53进入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的第二连接杆38和第二固定插块39进入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38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51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55内,第一连接杆53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52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49内,第一固定插块28进入第二滑轨48内并推动第二滑块26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25,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44在第二滑槽27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45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47推动第二固定杆24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33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39进入第一滑轨41并推动第一滑块40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62,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67在第一滑槽65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64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66推动第一固定杆60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42旋转,当第一连接结构9与第二连接结构16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42和第二中心旋转轮33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52和第二连接固定轴51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49和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55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9与第二连接结构16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启动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推动第一凸轮59和第二凸轮23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42和第二中心旋转轮33反向旋转即可松开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包括双轨穿梭车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穿梭车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轨穿梭车本体(2),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10),所述第一通口(10)上侧固定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11),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另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口(15),所述第二通口(15)上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14),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开设有连接结构收纳室(22),所述连接结构收纳室(22)内部固定设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推杆(18),所述第一电推杆(1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7),所述第一固定板(1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9),所述隔板(19)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20),所述第二电推杆(2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所述第二固定板(2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1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块(28),所述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4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插块(39),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48),所述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中心固定轴(56),所述第一中心固定轴(56)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一中心旋转轮(42),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5),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42)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59),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0),所述第一固定杆(60)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固定轴(61),所述第七固定轴(61)与第八固定轴(6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杆(66),所述第一旋转连接杆(66)分别与第七固定轴(61)和第八固定轴(63)之间旋转连接,所述第一中心旋转轮(42)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轴(57),所述第五固定轴(57)上旋转连接有第一弧形板(30),所述第一弧形板(30)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3),所述第一连接杆(5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5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固定轴(52),所述第一弧形板(3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3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固定轴(58),所述第六固定轴(58)与第一固定插块(2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54),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固定设有第二中心固定轴(50),所述第二中心固定轴(50)表面旋转连接有第二中心旋转轮(33),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49),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33)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23),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33)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24),所述第二固定杆(24)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43),所述第三固定轴(43)与第四固定轴(46)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杆(47),所述第二旋转连接杆(47)分别与第三固定轴(43)和第四固定轴(46)之间旋转连接,所述第二中心旋转轮(33)上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所述第二固定轴(36)上旋转连接有第二弧形板(37),所述第二弧形板(37)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8),所述第二连接杆(3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3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固定轴(51),所述第二弧形板(3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3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4),所述第一固定轴(34)与第二固定插块(3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41)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65),所述第一滑轨(41)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2),所述第一弹簧(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0),所述第一滑块(4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67),所述第一连接滑块(67)贯穿第一滑槽(65),所述第一连接滑块(6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64),所述第一支撑板(6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八固定轴(63),所述第一连接结构(9)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气缸(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48)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7),所述第二滑轨(48)内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6),所述第二滑块(26)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44),所述第二连接滑块(44)贯穿第二滑槽(27),所述第二连接滑块(44)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5),所述第二支撑板(4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轴(46),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内部固定设有第二气缸(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气缸(4),所述顶升气缸(4)上端固定连接有货物支撑板(5),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顶部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3),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设有处理器(3),所述双轨穿梭车本体(2)内部固定设有锂电池(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穿梭车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铁块(7),所述平衡铁块(7)两侧均设有驱动箱(29),所述驱动箱(29)下侧设有行走机构(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方法如下:
S1:启动两个穿梭车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分别使两个穿梭车互相进行感应,前车的第二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二电推杆带动第二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前车的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二通口推出,后车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受到感应,并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板运动,进一步将后车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通口推出;
S2:分别启动两车的行走机构,使前车后退和后车前进,进一步使两车靠近,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一固定插块和第一连接杆进入第二连接结构内部,使第二连接结构内部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连接结构内部,进一步使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固定轴卡进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内;
S3:第一固定插块进入第二滑轨内并推动第二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同时第二固定插块进入第一滑轨并推动第一滑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进一步带动第一连接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板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旋转连接杆推动第一固定杆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中心旋转轮旋转;
S4:当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接触连接时,第一中心旋转轮和第二中心旋转轮旋转至刚好将第一连接固定轴和第二连接固定轴卡在第二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一中心旋转轮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槽内,进一步完成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
CN202111511578.X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Active CN114013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1578.XA CN11401389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1578.XA CN11401389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897A CN114013897A (zh) 2022-02-08
CN114013897B true CN114013897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06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1578.XA Active CN11401389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389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300984T3 (pl) * 2009-12-07 2020-07-13 Railrunner N.A., Inc. Ulepszony intermodalny pojazd szynowy do zestawiania pociągu
CN203331763U (zh) * 2013-07-19 2013-12-11 安徽建鑫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连接和脱钩的小车
CN208345049U (zh) * 2018-05-30 2019-01-08 杭州慧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梭车限位对接装置
CN208485204U (zh) * 2018-06-11 2019-02-12 永春县品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传送速度的输送轨道
CN109368157B (zh) * 2018-09-25 2020-07-03 江苏森蓝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双层真空罐对接转运设备
CN213325027U (zh) * 2020-07-31 2021-06-01 健芮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环形穿梭车
CN213678388U (zh) * 2020-11-02 2021-07-13 吉林省一汽富晟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拼接的穿梭车货架
CN112374066B (zh) * 2020-11-27 2022-04-12 苏州倍力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挂接的穿梭车的救援机构及其救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897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7308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堆高叉车
CN108674867A (zh) 一种重力穿梭式密集型仓储设备
CN212799488U (zh) 一种便携式油桶搬运叉车
CN114013897B (zh) 一种双轨穿梭车的前后自动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6032195B (zh) 一种滑移式车厢可卸垃圾车
CN213325054U (zh) 一种集仓集配物流仓储运输装置
CN213649568U (zh) 一种铁路车厢货物加固装置
CN112683211A (zh) 一种检测货物尺寸进行放置夹持运输的机器定位装置
CN211731455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机械运输小车
CN206051033U (zh) 一种迁车台和卸车系统
CN112643685B (zh) 一种多货物搬运机器人
CN209599172U (zh) 一种机械五金配件工具箱
CN220745291U (zh) 一种运货叉车用可调节货叉
CN206826709U (zh) 一种自动装卸货物的载物小车
CN215558763U (zh) 一种叉车平衡重铸件
CN220642468U (zh) 一种三向堆垛机的叉架结构
CN220500791U (zh) 一种便于商品采购运输装置
CN213355919U (zh) 一种用于空调生产线的rgv小车移动装置
CN209852372U (zh) 一种铁路货运辅助拖运车
CN21840331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瓶转运吊装装置
CN214565505U (zh) 一种新型轻质隔墙板材运输车
CN220721763U (zh) 一种运输用固定装置
CN216034530U (zh) 一种装卸输送装置
CN106207031B (zh) 蓄电池限位装置及具有其的工业车辆
CN218231712U (zh) 一种起重机配件用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