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134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1347B
CN113991347B CN202110842952.8A CN202110842952A CN113991347B CN 113991347 B CN113991347 B CN 113991347B CN 202110842952 A CN202110842952 A CN 202110842952A CN 113991347 B CN113991347 B CN 113991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terminal
connector
region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29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1347A (zh
Inventor
长坂尚一
泽入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1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1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1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1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to contac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轻施加于导电部件的载荷的连接器。其具备:端子配件;壳体,具有平滑的端子引出区域,该端子引出区域设置有使内侧的端子配件的导体连接部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引出口;导电部件,其是由具有挠性的导电体和绝缘体成型为片状的部件,具有使导电体与导体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导体连接区域和为了从壳体伸出而从导体连接区域向引出方向引出的导体引出区域;以及加强板,其由绝缘性材料成型为平板状,以使第一平面与导体连接区域接触且使第二平面与端子引出区域接触的方式夹在导体连接区域和端子引出区域之间,在壳体的比端子引出区域靠引出方向侧设置有突出体,该突出体比与端子引出区域相同的平面朝向导电部件的导体引出区域侧突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连接器,已知有一种连接器,其具备端子配件、容纳该端子配件的壳体以及成型为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所谓FPC)等具有挠性的片状并与端子配件电连接的导电部件。在该连接器中,该导电部件具有:导体连接区域,其与端子配件中的从壳体突出的突出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导体引出区域,其为了从该壳体伸出而从导体连接区域引出。而且,在连接器中,已知有利用加强板对该导电部件中的导体连接区域的强度进行加强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1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该导电部件在向组装工厂搬运时等,直到连接器向车辆等中的规定位置组装完成为止的期间(即,到导电部件的向外侧的导体引出区域被固定为止的期间),成为将导体连接区域作为固定端并且将导体引出区域侧作为自由端的悬臂状态。因此,该导电部件有可能因搬运中的振动等外部输入而使导体引出区域侧在面方向振动、或者因自重而使导体引出区域侧向面方向下垂。而且,在该导电部件中,伴随着该导体引出区域侧的振动、下垂,有可能以加强板中的导电部件的导体引出区域侧的端部为起点地弯折,有可能在该弯折的部位施加过载荷。通常,在该导电部件中,在该弯折了的部位也形成有电路图案等电路部。因此,对于该连接器,鉴于这样的过载荷对电路部造成的影响,可以说留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施加于导电部件的载荷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具有端子部和导体连接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侧的容纳室,所述内侧的容纳室容纳所述端子部;和平滑的端子引出区域,所述端子引出区域设置有使所述导体连接部从所述容纳室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引出口;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是由具有挠性的导电体和绝缘体成型为片状的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导体连接区域,所述导体连接区域使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导体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和导体引出区域,所述导体引出区域为了从所述壳体伸出而从所述导体连接区域向引出方向引出;以及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由绝缘性材料成型为平板状,以使第一平面与所述导体连接区域接触且使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接触的方式夹在所述导体连接区域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之间,在所述壳体中,在比所述端子引出区域靠所述引出方向侧设置有突出体,所述突出体比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相同的平面更向所述导电部件的所述导体引出区域侧突出。
在此,优选地,所述突出体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是对所述突出体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面与所述引出方向侧的端面所交叉的交叉部进行倒角加工而成。
另外,优选地,所述倒角部是被倒角加工为弧状的弧状倒角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突出体突出至与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接触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平面同等的位置或比所述第一平面高的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突出体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面在与所述突出体的该突出方向和所述引出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且在整个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导体引出区域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延伸。
另外,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中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引出方向侧的端面所交叉的交叉部形成为锐利的边缘状。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在到导体引出区域被固定为止的期间,能够利用突出体来支承导体引出区域,因此能够消除以加强板的交叉部为起点的导电部件的弯折或者减轻其弯折量。因此,与以往相比,该连接器能够减轻在该期间施加于导电部件的载荷,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确保通电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嵌合连接部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从引出口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罩连接前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其他角度观察罩连接前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罩除外)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罩除外)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与对侧连接器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11是从侧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是对导电部件的振动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端子配件
11 端子部
12 导体连接部
20 壳体
20a 容纳室
20b 端子引出口
20c 端子引出区域
25 突出体
25a 突出方向侧的端面
25b 引出方向侧的端面
25c 倒角部
40 导电部件
40a 导体连接区域
40b 导体引出区域
50 加强板
50b 交叉部
51 第一平面
52 第二平面
53 引出方向侧的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9的符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壳体20,其容纳该端子配件10;罩30,其组装于该壳体20;以及导电部件40,其在由组装完成状态的壳体20以及罩30所形成的内侧的空间与端子配件10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并且从该内侧的空间向外侧引出。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对该导电部件40进行局部加强的加强板50。
端子配件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型。例如,该端子零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成型而成型为规定形状。该端子配件10具有:端子部11,其与对侧连接器501的对侧端子配件510(图9)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导体连接部12,其与导电部件EC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图4、图7和图8)。另外,对侧连接器501例如可以是与对侧电气设备(逆变器等)电连接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对侧电气设备中设置的端子台所具有的连接器部那样的连接器。
端子部11例如形成为阴端子形状或阳端子形状。此处所示的端子部11形成为具有方筒状箱体的阴端子形状,沿着方筒状箱体的筒轴方向与对侧端子零件510之间进行插拔。另外,导体连接部12形成为筒轴方向与端子部11的筒轴方向相同朝向的圆筒状。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构成为具备1个或多个该端子配件10。在此所示的连接器1具备多个端子配件10。
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型。该壳体20具有:内侧的容纳室20a,容纳端子配件10的端子部11;以及开口(以下,称为“端子引出口”)20b,使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从容纳室20a向外侧突出(图7)。并且,该壳体20具有设置有该端子引出口20b的平滑的端子引出区域20c(图7)。在该壳体20中,使端子部11从该端子引出口20b容纳于容纳室20a中,使导体连接部12从端子引出口20b向与相对于对侧连接器501的连接器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连接器拔出方向)突出。
在此所示的壳体20中,设置有多个容纳室20a,在每个该容纳室20a中容纳有端子部11。所有的容纳室20a形成为:使端子部11分别以相同的朝向容纳,并且使各个端子引出口20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在该壳体20中,所有的容纳室20a呈格子状排列。因此,此处所示的壳体20具有设置有多个端子引出口20b的矩形且平滑的端子引出区域20c。
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不需要在所有的容纳室20a都容纳有端子配件10,只要在电路上所需要的部位的容纳室20a容纳有端子配件10即可。
此处所示的壳体20具有形成了该所有的容纳室20a的壳主体21(图1至图8)。该示例的壳主体21形成为方体状,具有第一至第六的外壁面21a-21f(图1至图6)。
在第一外壁面21a配置有所有的端子引出口20b。因此,端子引出区域20c设置于该第一外壁面21a(图7)。
在该壳主体21中,第三外壁面21c和第四外壁面21d配置成平行状态,且与第一外壁面21a以正交的状态连接。在壳体20中,通过从第三外壁面21c侧和第四外壁面21d侧将从端子引出口20b突出的所有的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遮盖,从而实现这些的保护。因此,该壳体20具有:第一保护体22,其与第三外壁面21c以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状态连结,且比第一外壁面21a突出;以及第二保护体23,其与第四外壁面21d以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状态连结,且比第一外壁面21a突出(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8)。
该第一保护体22和第二保护体23配置于壳主体21中的除了嵌合连接部21g之外的部分(图1和图5至图8)。所谓的该嵌合连接部21g是能够沿着连接器插入方向向对侧壳体520的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图9)内侧嵌合连接且能够沿着连接器拔出方向从该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内侧拔出的部位,在该嵌合连接部21g的内侧容纳有端子配件10。该嵌合连接部21g在壳主体21中设置于第二外壁面21b侧。因此,第一保护体22和第二保护体23配置于壳主体21的第一外壁面21a侧的部分。另外,在壳体20中,第一保护体22配置于一侧的侧方的端部,第二保护体23配置于另一侧的侧方的端部。因此,以下,根据需要,将第一保护体22称为“第一壳体侧壁22”,将第二保护体23称为“第二壳体侧壁23”。
该示例的第一保护体22具有矩形的平板状的平板部22a,该平板部22a与第三外壁面21c以隔开间隔地平行的状态对置配置(图1、图2以及图5至图8)。在该第一保护体22中,平板部22a具有比第一外壁面21a突出的突出部22a1,利用该突出部22a1从第三外壁面21c侧将所有的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遮盖。另外,该示例的第二保护体23具有矩形的平板状的平板部23a,该平板部23a与第四外壁面21d以隔开间隔地平行的状态对置配置(图1、图2以及图5至图8)。在该第二保护体23中,平板部23a具有比第一外壁面21a突出的突出部23a1,利用该突出部23a1从第四外壁面21d侧将所有的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遮盖。
另外,在该壳主体21中,第五外壁面21e和第六外壁面21f配置成平行状态,并且以正交状态分别与第一外壁面21a、第三外壁面21c和第四外壁面21d连接。在此所示的连接器1中,如后所述,使导电部件40向第六外壁面21f侧引出。
在该连接器1中,在将罩30组装于该壳体20之前,将导电部件40与容纳在容纳室20a中的端子配件10连接。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40,是由具有挠性(换言之,柔性)的导电体以及绝缘体成型为片状的部件,使用由该导电体以及绝缘体构成的具有挠性的平坦的层叠体。该导电部件40具备多个导电体,通过该各个导电体形成电路部。例如,作为该导电部件40,可以考虑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所谓的FPC)、膜布线板等印刷电路体、扁平电缆(所谓的FC)、柔性扁平电缆(所谓FFC)等。此处所示的导电部件40是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所谓的FPC),形成为矩形。
导电部件40具有:导体连接区域40a,其将导电体与从端子引出口20b突出的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导体引出区域40b,其为了从壳体20露出而从导体连接区域40a向引出方向引出(图4、图5以及图7)。在该导电部件40中,导体连接区域40a被容纳于由组装完成状态的壳体20以及罩30形成的内侧的空间,导体引出区域40b从由组装完成状态的壳体20以及罩30形成的引出口30c向外侧引出(图3以及图4)。此处所示的导电部件40被划分为矩形的导体连接区域40a和矩形的导体引出区域40b。以下,在没有特别提及而简称为“引出方向”的情况下,表示导电部件40中的导体引出区域40b的引出方向。
导体连接区域40a具有通孔41,该通孔41是使导体连接部12插通的贯通孔,且使该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导电体的电连接部与导体连接部12电连接(图7以及图8)。在此所示的导体连接区域40a中,由于使所有的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电连接,因此对每个该端子配件10形成有圆形的通孔41。
在此,该导体连接区域40a的强度由加强板50加强。因此,加强板50以层叠状态与该导体连接区域40a一体化(图4、图7以及图8)。该加强板5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型为平板状。此处所示的加强板50形成为与导体连接区域40a相同的外形形状(即,与导体连接区域40a相同形状的矩形)的平板。该加强板50具有与导体连接区域40a接触的第一平面51,并利用粘接剂等将该第一平面51粘贴于导体连接区域40a,从而以层叠状态与该导体连接区域40a一体化(图4和图10)。
该加强板50使第一平面51与导体连接区域40a接触并且使第二平面52与端子引出区域20c接触,并夹在该导体连接区域40a和端子引出区域20c之间(图4和图10)。因此,在该加强板50上,针对每个通孔41形成有与通孔41同心的贯通孔(以下,称为“端子插通孔”)50a(图7和图8)。此处所示的端子插通孔50a形成为与通孔41相同的形状。
另外,该加强板50形成为使第一平面51与在引出口30c侧配置的端面53(即,引出方向侧的端面53)交叉的交叉部50b为锐利的边缘状(图10)。例如,此处所示的加强板50由纤维强化塑料(FRP)构成。因此,在该加强板50中,包含该端面53在内的所有端面通过切断加工而形成。因此,在该加强板50中,交叉部50b成为锐利的边缘状。
例如,在此处所示的由导体连接区域40a与加强板50形成的层叠部中,通过使在容纳室20a中容纳的所有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插通于通孔41和端子插通孔50a,从而将加强板50的第二平面52载置于壳主体21的端子引出区域20c。此时,加强板50能够抑制由于导体连接区域40a的挠曲等而引起的形状、姿势的变化,因此能够提高将所有的导体连接部12插入通孔41时的作业性。在该连接器1中,在该端子配件10、壳体20、导电部件40以及加强板50的设置状态下,针对成对的导体连接部12和通孔41的每个组合进行焊接,从而使该导体连接部12和通孔41固定。之后在该连接器1中组装罩30。
然而,在该连接器1中,在一边将导体连接部12插入通孔41和端子插通孔50a一边进行导电部件40相对于端子配件10和壳体20的设置作业时,或者在该设置作业结束而成为能够进行导体连接部12与通孔41的连接作业的状态时,存在该导电部件40的导体引出区域40b被作业者从引出口30c向引出方向拉拽的可能性。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用加强板50承受伴随该拉伸的力,从而抑制力向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与导电部件40中的通孔41的周缘部之间传递。
具体而言,壳体20具有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卡止突起24,该卡止突起24在与导体连接部12的从端子引出口20b突出的突出方向和导体引出区域40b的从引出口30c引出的引出方向的正交的方向上,隔着端子引出区域20c各设置1个,并以该突出方向为轴向(图4、图5及图7)。而且,在此,在导体连接区域40a和加强板50针对每个卡止突起24分别设置有使卡止突起24插通的贯通孔42、50c(图7以及图8)。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使加强板50的贯通孔50c比导体连接区域40a的贯通孔42小,能够用加强板50的贯通孔50c的周缘部卡止卡止突起24,从而利用加强板50承受对导体引出区域40b的拉伸所伴随的力。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提高导电部件40的耐久性。
罩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型。该罩30通过组装于壳体20而从外侧覆盖该壳体20。具体而言,该罩30形成为,在嵌合连接部21g和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处于嵌合连接完成状态时,从外侧遮盖壳体20的从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突出的突出部分。换言之,该罩30形成为在使嵌合连接部21g从罩内的内部空间突出的状态下从外侧将壳体20的剩余部分遮盖的部件。因此,该罩30覆盖端子引出区域20c(即,从端子引出口20b突出的所有端子配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
该罩30具有罩主壁31,该罩主壁31形成用于将上述突出部分(在嵌合连接部21g和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处于嵌合连接完成状态时,壳体20的从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突出的突出部分)覆盖的主体(图1和图4至图6)。此处所示的罩主壁31具有以交叉状态连接的第一壁体31A和第二壁体31B(图5及图6)。在该罩30中,使第一壁体31A与第一外壁面21a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且使第二壁体31B与第五外壁面21e中的第一外壁面21a侧的部分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而且,该罩30具有第一罩侧壁32及第二罩侧壁33,该第一罩侧壁32及第二罩侧壁33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且分别以正交状态与罩主壁31的两端部连接且具有挠性(图1至图3、图5及图6)。该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在与连接器插入方向(或连接器拔出方向)和导电部件40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并且,该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分别以正交状态与罩主壁31的在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各第一壁体31A和第二壁体31B的两端部)连接。
在该罩30中,在罩30与壳体20之间成为组装完成状态时,使平板状的第一罩侧壁32从外侧以平行状态与第一壳体侧壁22的平板部22a对置配置,且使平板状的第二罩侧壁33从外侧以平行状态与第二壳体侧壁23的平板部23a对置配置。第一罩侧壁32形成为至少向远离第一壳体侧壁22的方向挠曲变形。并且,第二罩侧壁33形成为至少向远离第二壳体侧壁23的方向挠曲变形。
另外,罩30具有:第一开口30a,其将各罩主壁31、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中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作为周缘部;以及第二开口30b,其将导电部件40的引出方向{即,与第一罩侧壁32以及第二罩侧壁33的对置配置方向(宽度方向)和连接器插入方向(或连接器拔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各罩主壁31、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的端部作为周缘部,并且一部分用作后述的导电部件40的引出口30c(图6)。在此所示的第一开口30a与第一壁体31A在连接器插入方向侧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且形成为将各第二壁体31B、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的边部作为周缘部的开口。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二开口30b与第二壁体31B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且形成为以各第一壁体31A、第一罩侧壁32及第二罩侧壁33的边部为周缘部的开口。在该罩30中,该第一开口30a和第二开口30b以正交状态相连。因此,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分别是在第一开口30a侧和第二开口30b侧所交叉的交叉部处的挠曲变形量最大。
在该连接器1中,在壳主体21的第一外壁面21a、第一保护体22的突出部22a1、第二保护体23的突出部23a1、罩30的第一壁体31A以及第二壁体31B之间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中配置有所有的端子金属件10的导体连接部12。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该空间经由第二开口30b的一部分而与外侧连通。该第二开口30b的一部分是形成于壳体20与第一壁体31A之间的间隙(图3、图4及图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该间隙成为使导电部件40从第六外壁面21f侧向外侧引出的开口(以下,称为“引出口”)30c。
罩30沿着连接器嵌合方向从第一外壁面21a侧插入连接于壳体20。在壳体20与罩30之间设置有将彼此沿着其连接方向引导至组装完成位置的引导结构60(图1、图2以及图6)。该引导结构60具备:引导突起61,其是设置于壳体20和罩30中一者的突起,引导突起61的与壳体20和罩30的连接方向正交的截面为楔形且沿着该连接方向延伸;以及引导槽62,其是设置于壳体20和罩30中另一者的槽,为了在与插入来的引导突起61之间沿着连接方向引导,而沿着连接方向延伸。引导突起61和引导槽62分别至少具有沿着壳体20和罩30的连接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交叉的2个平面。
在此所示的连接器1中,在2个部位设置该引导结构60。该2个部位的引导结构60以一侧的引导突起61的突出方向与另一侧的引导突起61的突出方向成为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方式设置。此处所示的引导突起61设置于罩30的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在此,在矩形的平板状的第一罩侧壁32和矩形的平板状的第二罩侧壁33各自的第二开口30b侧的边部形成有引导突起61。在罩30中,使各个引导突起61朝向内侧突出,并且使各个引导突起61对置配置。另外,在此所示的引导槽62设置于壳体20的第一壳体侧壁22和第二壳体侧壁23。第一壳体侧壁22的引导槽62在第六外壁面21f侧与平板部22a邻接配置。第二壳体侧壁23的引导槽62在第六外壁面21f侧与平板部23a邻接配置。
另外,在该壳体20与罩30之间设有卡止结构(以下,称为“第一卡止结构”)71,该卡止结构在壳体20与罩30为组装完成状态时将彼此在连接方向上的反向的移动卡止(图6)。该第一卡止结构71具备:设置于壳体20的第一卡止体71A和设置于罩30的第二卡止体71B。该第一卡止体71A和第二卡止体71B对置配置,以使在壳体20和罩30组装完成状态时,在连接方向上的反向的移动相互卡止。
在此所示的连接器1中,将该第一卡止结构71设置在第一保护体22与第一罩侧壁32之间以及第二保护体23与第二罩侧壁33之间的这两个位置。在此,第一卡止体71A和第二卡止体71B分别形成为突起。第一卡止体71A从第一保护体22和第二保护体23的外壁面分别向外侧突出。各个第一卡止体71A以其突出方向成为彼此相反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卡止体71B从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的内壁面分别向内侧突出。各个第二卡止体71B以其突出方向成为彼此相反的方式形成。
在此所示的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如之前所示那样具有挠性。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在将壳体20和罩30沿着引导结构60插入连接时,成对的第一卡止体71A和第二卡止体71B一边使力作用于彼此的倾斜面,一边使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挠曲。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一边使该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挠曲,一边使成对的第一卡止体71A和第二卡止体71B彼此越过,而消除第一罩侧壁32和第二罩侧壁33的挠曲,同时使第一卡止体71A和第二卡止体71B对置配置为在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反方向上能够卡止的状态。
另外,在该壳体20与罩30之间设置有卡止结构(以下,称为“第二卡止结构”)72,在壳体20与罩30为组装完成状态时,该卡止结构72将与彼此的连接方向和第一罩侧壁32以及第二罩侧壁33的对置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导电部件40的引出方向)上的移动卡止(图2以及图6)。该第二卡止结构72具备:设置于壳体20的第一卡止体72A和设置于罩30的第二卡止体72B。
在该示例的第二卡止结构72中,在壳主体21的第五外壁面21e的第一外壁面21a侧以突出状态设置第一卡止体72A,作为将该第一卡止体72A钩挂的卡止槽的第二卡止体72B形成于罩30的第二壁体31B。该第一卡止体72A和第二卡止体72B构成其与壳体20和罩30的连接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大致梯形且沿着该连接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该第一卡止体72A和第二卡止体72B形成为,作为该正交截面的大致梯形的上底朝向第五外壁面21e侧。因此,该第一卡止体72A和第二卡止体72B在壳体20和罩30为组装完成状态时使导电部件40的引出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卡止。另外,该第一卡止体72A和第二卡止体72B兼作将壳体20和罩30插入连接时的引导结构。此处所示的连接器1在2个部位设置有该第二卡止结构72。
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如之前所示,使壳主体21的嵌合连接部21g与对侧壳体520的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嵌合连接。在此,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形成为方筒状,将嵌合连接部21g插入嵌合于该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的内侧。在壳体20与对侧壳体520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该嵌合连接完成状态保持的保持结构80(图1、图2以及图5至图8)。壳体20中,作为该保持结构80的构成要素,具有:卡止体81,其在嵌合连接部21g和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处于嵌合连接完成状态时,在与嵌合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的对侧卡止体521h(图9)卡止,使嵌合连接部21g和对侧嵌合连接部521g继续保持嵌合连接完成状态;以及卡止解除臂82,其伴随着对力点部82a施加卡止解除力而挠曲,解除卡止体81与对侧卡止体521h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
在壳体20和罩30为组装完成状态时,该卡止体81和卡止解除臂82配置于壳体20的与第二开口30b侧相反的一侧(即,壳体20的第五外壁面21e侧)。而且,卡止解除臂82形成为,在解除卡止体81与对侧卡止体521h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时朝向第二开口30b侧(即,朝向第五外壁面21e)进行按动操作的部件。该卡止解除臂82具有力点部82a以作为使作业者实施该按压操作的部位。
在此,卡止体81形成为卡止突起,对侧卡止体521h形成为在插入该卡止体81之后卡止该卡止体81的贯通孔。此处所示的卡止体81卡止于作为该贯通孔的对侧卡止体521h的周壁。另外,这里所示的卡止解除臂82呈以固定端为支点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悬臂形状。在此,将卡止解除臂82的固定端设置于第五外壁面21e中的嵌合连接部21g侧,将卡止解除臂82的自由端设置于第五外壁面21e中的第一外壁面21a侧(除了嵌合连接部21g之外的部分)。在该卡止解除臂82中,其自由端成为力点部82a。在此,该力点部82a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另外,该卡止解除臂82具有壁面,该壁面与壳主体21的第五外壁面21e中的嵌合连接部21g侧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在该卡止解除臂82中,在与该壁面相反侧的壁面且在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以突出状态设有卡止体81。在这样形成的卡止解除臂82中,在使卡止体81与对侧卡止体521h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解除时,对力点部82a施加朝向第五外壁面21e的卡止解除力。在该保持结构80中,卡止解除臂82因该卡止解除力而挠曲,与该卡止解除臂82的挠曲连动地,卡止体81向第五外壁面21e侧位移,从而解除卡止体81与对侧卡止体521h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使第二壁体31B与第五外壁面21e的第一外壁面21a侧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因此,罩30利用该第二壁体31B不仅覆盖第五外壁面21e的第一外壁面21a侧,还覆盖卡止解除臂82的自由端(即力点部82a)。因此,第二壁体31B设置有按压部34,该按压部34通过覆盖该力点部82a并使自身向第二开口30b侧(第五外壁面21e侧)位移,从而将力点部82a朝向第五外壁面21e侧按压(图1、图2、图5、图6以及图9)。该按压部34形成为具有挠性的悬臂形状。此处所示的按压部34形成为以第一壁体31A侧为固定端、以第一开口30a侧为自由端的片体状,通过向第五外壁面21e侧按压而将处于接触状态的力点部82a向第五外壁面21e侧按压,从而解除卡止体81与对侧卡止体521h之间的能够卡止的状态。
然而,在该连接器1中,如前所示,在直到导体引出区域40b被固定为止的期间,导电部件40成为以导体连接区域40a为固定端且以导体引出区域40b侧为自由端的悬臂状态。因此,该导电部件40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导体引出区域40b侧由于搬运中的振动等外部输入而在面方向(图11的箭头A1的方向或者箭头A2的方向)上振动、或者在以导体引出区域40b的平面成为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方式放置连接器1的状态时,导体引出区域40b侧因自重而向面方向(朝向铅垂方向下方)下垂。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使加强板50介于导体连接区域40a与端子引出区域20c之间,因此在导体引出区域40b侧向箭头A1的方向(即,加强板50侧)振动、或者导体引出区域40b侧因自重而向壳体20侧(即,加强板50侧)下垂的情况下,导电部件40有可能以该加强板50的端面53侧的端部为起点弯折。特别是,如之前所示,此处所示的加强板50形成为第一平面51与端面53所交叉的交叉部50b为锐利的边缘状。因此,在导电部件40中,被该交叉部50b弯折后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变小,若对该弯曲部施加过载荷,则存在对该弯曲部中存在的电路部也施加过载荷的可能性。
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将用于减轻对该导电部件40的弯曲部的载荷的部位设置于壳体20。具体而言,在壳体20中,在比端子引出区域20c更靠引出方向侧设置有突出体25,该突出体25比与该端子引出区域20c相同的平面朝向导电部件40的导体引出区域40b侧突出(图3至图5、图7以及图10)。
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即使突出体25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面25a(图10)的位置比第二平面52已与端子引出区域20c接触的加强板50(即,相对于壳体20的组装状态下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的位置低,也利用该突出体25卡止导电部件40的导体引出区域40b,该导体引出区域40b侧的接触量、下垂量减小,因此能够增大以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为起点弯折的导电部件40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因此,在导电部件40中,由于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而弯折的弯曲部的载荷被减轻。因此,该连接器1能够保护导电部件40的电路部,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确保通电品质。
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如果突出体25的端面25a的位置比组装于壳体20的状态下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的位置高,则导电部件40不会以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为起点弯折,因此从该交叉部50b施加于导电部件40的载荷消失。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的连接器1中,导电部件40由于该突出体25而向图11的箭头A2的方向弯折,但由于在该方向不存在成为弯折的起点的部件,因此基于该突出体25而形成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比由于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而弯折成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因此,在导电部件40中,由于突出体25而弯折成的弯曲部的载荷比由于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而弯折成的弯曲部的载荷小。因此,该连接器1即使使用这样的突出体25,也能够保护导电部件40的电路部,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确保通电品质。
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在组装于壳体20的状态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的位置与突出体25的端面25a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以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为起点的导电部件40的弯折不会发生,由于突出体25而引起的导电部件40的弯折也不会发生,因此不会从该交叉部50b、突出体25向导电部件40施加载荷。因此,该情况下的连接器1能够最有效地保护导电部件40的电路部,因此在实现耐久性的提高、通电品质的确保方面是最佳的。在此,例示了该情况(图10)。
这样,能够消除以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为起点的导电部件40的弯折,因此突出体25优选突出到与组装于壳体20的状态下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同等的位置或者比该第一平面51高的位置。特别是,由于能够抑制从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和突出体25两者对导电部件40施加载荷,因此突出体25优选突出至与组装状态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同等的位置。
具体而言,此处所示的突出体25从与端子引出区域20c相同平面的第一外壁面21a突出。
另外,此处所示的突出体25的端面25a在与自身的突出方向和引出方向的正交的方向上、且在整个该正交方向上的导体引出区域40b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延伸。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利用该突出体25在该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支承导体引出区域40b,因此在组装状态的加强板50的第一平面51的位置与突出体25的端面25a的位置不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施加于导电部件40的载荷分散且减轻。在该示例中,使端面25a以从该导体引出区域40b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伸出的方式延伸。
另外,在此所示的突出体25具有倒角部25c,该倒角部25c是对端面25a与引出方向侧的端面25b所交叉的交叉部进行倒角加工而得到的(图10)。由此,在导电部件40中,与未形成倒角部25c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以倒角部25c为起点而弯折成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该弯曲部的载荷。例如,该倒角部25c可以是被倒角加工成平面状(所谓C面状)的平面状倒角部,也可以是被倒角加工成弧状(所谓R面状)的弧状倒角部。该倒角部25c无论是平面状倒角部,还是弧状倒角部,都能够减轻施加于导电部件40的弯曲部的载荷,但与钝角交叉的边缘所残留的平面状倒角部相比,弧状倒角部能够提高载荷的减轻效果。例如,该示例的突出体25形成为方体状,并在上述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因此,在该突出体25中,各个端面25a、25b呈直角地交叉,在上述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交叉部被倒角加工。在此,倒角部25c形成为弧状倒角部。
如以上所示,在到导体引出区域40b被固定为止的期间,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利用突出体24来支承导体引出区域40b,因此能够消除以加强板50的交叉部50b为起点的导电部件40的弯折或者减轻其弯折量。因此,该连接器1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在这期间施加于导电部件40的载荷,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确保通电品质。
另外,在此所示的连接器1中,加强板50由纤维强化塑料构成,因此为了减轻该加强板50中的锐利的边缘状的交叉部50b对导电部件40的攻击性,例如需要另外对交叉部50b实施倒角加工。但是,在该连接器1中,即使不打算增加对该交叉部50b实施倒角加工等作业工时,也能够在壳体20的成型时同时制作突出体25,使该突出体25承担施加于导电部件40的载荷的减轻,由此能够减轻该载荷。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具有端子部和导体连接部;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侧的容纳室,所述内侧的容纳室容纳所述端子部;和平滑的端子引出区域,所述端子引出区域设置有使所述导体连接部从所述容纳室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引出口;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是由具有挠性的导电体和绝缘体成型为片状的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导体连接区域,所述导体连接区域使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导体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和导体引出区域,所述导体引出区域为了从所述壳体伸出而从所述导体连接区域向引出方向引出;以及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由绝缘性材料成型为平板状,以使第一平面与所述导体连接区域接触并且使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接触的方式夹在所述导体连接区域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之间,
在所述壳体中,在比所述端子引出区域靠所述引出方向侧设置有突出体,所述突出体比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相同的平面更向所述导电部件的所述导体引出区域侧突出,
所述突出体突出至与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端子引出区域接触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平面同等的位置或比所述第一平面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体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是对所述突出体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面与所述引出方向侧的端面所交叉的交叉部进行倒角加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是被倒角加工为弧状的弧状倒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体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面在与所述突出体的突出方向和所述引出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且在整个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导体引出区域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中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引出方向侧的端面所交叉的交叉部形成为锐利的边缘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中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引出方向侧的端面所交叉的交叉部形成为锐利的边缘状。
CN202110842952.8A 2020-07-27 2021-07-26 连接器 Active CN113991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6060 2020-07-27
JP2020126060A JP7216685B2 (ja) 2020-07-27 2020-07-2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1347A CN113991347A (zh) 2022-01-28
CN113991347B true CN113991347B (zh) 2023-09-12

Family

ID=7917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2952.8A Active CN113991347B (zh) 2020-07-27 2021-07-2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5772B2 (zh)
JP (1) JP7216685B2 (zh)
CN (1) CN113991347B (zh)
DE (1) DE102021119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68168A (ja) * 2018-10-26 2020-04-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125653B2 (ja) * 2018-10-30 2022-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094640B2 (ja) * 2019-10-16 2022-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3179021A (ja) * 2022-06-07 2023-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815A (zh) * 2011-01-28 2012-08-01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柔性电缆连接器
CN105490050A (zh) * 2014-10-03 2016-04-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CN106252929A (zh) * 2015-06-12 2016-12-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扁平电路体与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4340A (ja) * 2000-10-17 2002-04-2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接続コネクタ
JP2003168515A (ja) * 2001-12-03 2003-06-1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JP2005044597A (ja) * 2003-07-28 2005-02-17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879259A1 (en) * 2005-04-14 2008-01-16 Taiko Denki Co, Ltd Locking structure of flexible board
JP2007012627A (ja) * 2006-08-10 2007-01-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材の配索構造
JP6820297B2 (ja) 2018-07-31 2021-0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回路体、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815A (zh) * 2011-01-28 2012-08-01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柔性电缆连接器
CN105490050A (zh) * 2014-10-03 2016-04-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CN106252929A (zh) * 2015-06-12 2016-12-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扁平电路体与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1347A (zh) 2022-01-28
JP2022023257A (ja) 2022-02-08
DE102021119242A1 (de) 2022-01-27
US20220029327A1 (en) 2022-01-27
US11545772B2 (en) 2023-01-03
JP7216685B2 (ja)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1347B (zh) 连接器
EP2553768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585433B2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reducing occurrence of a contact failure
CN102782947B (zh) 电气部件
EP2432091A1 (en) Bracke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2013188055A (ja) 電気接続箱
CN113991349B (zh) 连接器
JP5631105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EP38095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4012851B1 (en) Connector
JP2018057124A (ja) 電子部品保持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84107B2 (ja) コネクタ
JP6002636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端末接続具
CN112636040B (zh) 具有保持导电部件的保持部件的连接器
JP7391777B2 (ja) コネクタ
EP3809529B1 (en) Connector
JP7391778B2 (ja) コネクタ
JP4559296B2 (ja) 平形の接続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JP4454601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の固定構造
JP2022029048A (ja) コネクタ
KR20160128540A (ko) 케이블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