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0194A -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0194A
CN113980194A CN202111518500.0A CN202111518500A CN113980194A CN 113980194 A CN113980194 A CN 113980194A CN 202111518500 A CN202111518500 A CN 202111518500A CN 113980194 A CN113980194 A CN 113980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onally
monomer
acrylic resin
epoxy acrylic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5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Gre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elintai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elintai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elintai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85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0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0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0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08G8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at least one of the polymers being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G81/024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丙烯酸聚合物领域和UV墨水技术领域。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与各种树脂相容好,与基材的附着力好,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有利于提高含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UV墨水的附着力,还有利于提高组分之间的相容性。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丙烯酸聚合物领域和UV墨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UV墨水是通过紫外光激发产生自由基,再由自由基引发配方中的各种活性组分,迅速转化为固体的过程。
UV油墨在紫外光(波长40~400nm)照射下,利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紫外光使油墨连接料中的单体和紫外光固化树脂进行自由基交联聚合成聚合物,使油墨成膜和干燥的油墨。UV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适宜的固化干燥速率。
但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UV油墨仍存在相容性差,连续喷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缺帧,散点,拖尾等现象;还存在附着力差等情况,经过3M胶带剥离测试,图像会出现损失的情况。
因此,亟需一种相容性好,附着力强的UV墨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取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将羟基聚丙烯酸脂进行改性,得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再用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改性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得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氧烷对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大大提升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制备出来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酯与各种树脂相容好,与基材的附着力好,做成漆膜后同时兼具了丙烯酸树脂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兼具了有机硅树脂的低表面能、耐候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试剂性。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可以包括选自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n-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或n-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
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可以包括:软单体、功能性单体、硬单体、引发剂B、链转移剂和溶剂A。
所述软单体可以包括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
所述功能性单体可以包括选自功能丙烯酸及酯单体。
所述功能丙烯酸及酯单体可以包括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乙酯、α-睛基丙烯酸甲酯、α-睛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丙烯酸及酯单体包括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硬单体可以包括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或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单体包括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
所述引发剂B可以包括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月桂酰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B包括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B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链转移剂可以包括选自: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醇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链转移剂为十二烷基硫醇或巯基乙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链转移剂为十二烷基硫醇和巯基乙醇。
所述溶剂A可以包括选自醋酸丁酯。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软单体的含量可以为5wt%~3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5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8wt%~1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9wt%~12wt%。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可以为15wt%~4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5wt%~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5wt%~3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5wt%~3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8wt%~2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8wt%~22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20wt%~22wt%。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可以为5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10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15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18wt%~20wt%。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可以为0.2wt%-2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为0.2wt%-1.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为0.2wt%-1.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为0.3wt%-0.8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为0.4wt%-0.6wt%。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可以为0.1wt%-1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0.2wt%-0.8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0.3wt%-0.6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0.4wt%-0.6wt%。
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A的含量可以为40wt%~6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A的含量为45wt%~5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A的含量为47wt%~52wt%。
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1)先将引发剂B、软单体、功能性单体、硬单体和溶剂A混合,得到混合溶液1;
(2)将溶有链转移剂的溶剂A,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滴加混合溶液1进行反应,冷却,得到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
所述惰性气体可以包括选自氮气、氩气、氦气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所述加热可以为加热至60℃-80℃。
所述反应I的反应时间可以为2-12小时。
所述混合溶液1中,软单体、功能性单体和硬单体的总质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2-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溶液1中,软单体、功能性单体和硬单体的总质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为1:3。
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混合,加入碱性催化剂和阻聚剂进行反应II,得到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应II的温度可以为70℃-100℃。
所述反应II的时间可以为3-5小时。
所述反应II的终点可以为反应至反应体系的酸值为3mgKOH/g~5mgKOH/g。
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投料质量比可以为(20-50)∶(40-7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投料质量比为(30-40)∶(50-60)。
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碱性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可以为(20-5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碱性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30-4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碱性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30-40)∶(0.3-0.5)。
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阻聚剂的投料质量比可以为(20-5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阻聚剂的投料质量比为(30-40)∶(0.3-0.5)。
所述碱性催化剂包括选自三苯基膦、三乙胺、三乙醇胺、N,N-二甲基苄胺或四乙基溴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阻聚剂可以包括选自对羟基苯甲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混合,加热至70-100℃,加入碱性催化剂和阻聚剂进行反应II,反应3-5小时,反应至反应体系的酸值为3mgKOH/g~5mgKOH/g,得到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引发剂C、催化剂和链调节剂混合后滴加至溶剂D,进行反应III。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引发剂C、催化剂和链调节剂混合后滴加至溶剂D,进行反应III,补加引发剂C,进行反应IV。
所述引发剂C可以包括选自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C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链调节剂可以包括选自十二烷基硫醇或巯基乙醇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链调节剂为十二烷基硫醇。
所述催化剂可以包括选自四丁基溴化铵。
所述溶剂D可以包括选自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D为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丁醚或二丙二醇丁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D为乙二醇丁醚。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可以为60wt%-9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70wt%-85wt%。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的含量可以为5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的含量为5wt%-1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的含量为5wt%-1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的含量为6wt%-8wt%。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C的含量可以为0.2wt%~1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C的含量为0.2wt%~0.8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C的含量为0.3wt%~0.6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C的含量为0.3wt%~0.5wt%。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调节剂的含量可以为0.1wt%~0.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调节剂的含量为0.1wt%~0.4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调节剂的含量为0.1wt%~0.3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调节剂的含量为0.1wt%~0.2wt%。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催化剂的含量可以为0.1wt%~0.3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催化剂的含量为0.1wt%~0.2wt%。
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D的含量可以为5wt%~3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D的含量为5wt%~2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D的含量为10wt%~1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D的含量为12wt%~14wt%。
所述滴加的时间可以为1.5-2小时。
所述反应III的温度可以为60℃-80℃。
所述反应IV的温度可以为90℃-100℃。
所述反应III的时间可以为1.5-5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III的时间为2-4小时。
所述反应IV的时间可以为5小时及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IV的时间为5-10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IV的时间为5-8小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一种根据第一方而所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UV墨水。
一种UV墨水,其包括:染料,UV活性单体稀释剂,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通过加入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有利于提高UV墨水在PE,尼龙等塑料基材上的附着力,有利于提高组分之间的相容性。
所述染料可以包括选自醇溶性染料和酮溶性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可以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与单一染料相比,多种染料可以获得更明亮或更好的颜色,另外,多种染料可以更好地调节次要性质,如印刷墨水中的光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包括选自:BASF的染料、Passaic Color&Chemical Company的油溶棕102、PassaicColor&Chemical Company的油溶红234、BASF的系列染料、Valifast Black 3808、黑色溶剂染料、蓝色溶剂染料、紫色溶剂染料、棕色溶剂染料、橙色溶剂染料、红色溶剂染料、黄色溶剂染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ASF的染料可以包括选自Blue 670,C.I.溶剂蓝35,Black X60,和Orange22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ASF的系列染料可以包括选自Black X55和Orange 24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Valifast Black3808可以选自Oriental Chemical Company,Ltd的C.I.溶剂黑29。
黑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黑5、C.I.溶剂黑7、C.I.溶剂黑27、C.I.溶剂黑28、C.I.溶剂黑29、C.I.溶剂黑34、C.I.溶剂黑35、C.I.溶剂黑45、C.I.溶剂黑46和C.I.溶剂黑48中的至少一种。
蓝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蓝4、C.I.溶剂蓝5、C.I.溶剂蓝6、C.I.溶剂蓝35、C.I.溶剂蓝38、C.I.溶剂蓝48、C.I.溶剂蓝59、C.I.溶剂蓝67、C.I.溶剂蓝70、C.I.溶剂蓝104和C.I.溶剂蓝136中的至少一种。
紫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紫8、C.I.溶剂紫9、C.I.溶剂紫11、C.I.溶剂紫14和C.I.溶剂紫38中的至少一种。
棕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棕1、C.I.溶剂棕3、C.I.溶剂棕5、C.I.溶剂棕20、C.I.溶剂棕42、C.I.溶剂棕43、C.I.溶剂棕44、C.I.溶剂棕48和C.I.溶剂棕52中的至少一种。
橙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橙3、C.I.溶剂橙11、C.I.溶剂橙20、C.I.溶剂橙25、C.I.溶剂橙54、C.I.溶剂橙60、C.I.溶剂橙62、C.I.溶剂橙63、C.I.溶剂橙86、C.I.溶剂橙99和C.I.溶剂橙105中的至少一种。
红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红1、C.I.溶剂红23、C.I.溶剂红29、C.I.溶剂红49、C.I.溶剂红119、C.I.溶剂红122、C.I.溶剂红125、C.I.溶剂红127、C.I.溶剂红130、C.I.溶剂红132、C.I.溶剂红135、C.I.溶剂红149、C.I.溶剂红160、C.I.溶剂红164、C.I.溶剂红168、C.I.溶剂红169、C.I.溶剂红172和C.I.溶剂红233中的至少一种。
黄色溶剂染料可以包括选自:C.I.溶剂黄10、C.I.溶剂黄13、C.I.溶剂黄14、C.I.溶剂黄19、C.I.溶剂黄25、C.I.溶剂黄28、C.I.溶剂黄33、C.I.溶剂黄88、C.I.溶剂黄89、C.I.溶剂黄114、C.I.溶剂黄146和C.I.溶剂黄163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UV活性单体稀释剂可以包括选自单官能度单体,双官能度单体,多官能度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单官能度单体可以包括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A)、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THFA)、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CTFA)、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OEOEA)、335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TMCHA)、月桂酸丙烯酸酯(LA)、四氢化糠基甲基丙烯酸酯(THFMA)、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L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异冰片基丙烯酸酯(IBOA)、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lBOMA)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双官能度单体可以包括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官能度单体可以包括选自:三官能度单体,四官能度单体,官能度单体,六官能度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所述多官能度单体包括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2-羟乙基)异睛脲酸三丙烯酸酯(THEIC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3A),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3EO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引发剂可以包括选自:2-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乙基噻唑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剂可以包括选自:流平剂、润湿剂、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流平剂可以包括选自:道康宁DC57,道康宁DC29,道康宁DC204SL,毕克BYK3500,毕克BYK3510,毕克BYK3520;迪高TEGO410,迪高TEGO435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湿剂可以包括选自:道康宁DC27,道康宁DC67,迪高TEGO27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消泡剂可以包括选自:迪高6800。
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可以包括第一方面所述制备方法所得到的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染料的含量可以为1wt%~5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染料的含量为2.5wt%~4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单官能度单体的含量可以为40wt%~7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单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50wt%~60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双官能度单体的含量可以为10wt%~3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双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15wt%~25wt%。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多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5wt%~3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多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10wt%~20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5wt%~1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含量为6wt%~8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可以为2wt%~6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3wt%~5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光引发剂的含量为1wt%~9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光引发剂的含量为3wt%~7wt%。
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助剂的含量为0.1wt%-2wt%。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助剂的含量为0.2wt%-1wt%。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三方面所述所述UV墨水的制备方法。
一种第三方面所述UV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染料,UV活性单体稀释剂,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混合,搅拌,得到所述UV墨水。
所述搅拌可以为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
所述搅拌的转速可以为300rpm-500rpm。
所述搅拌的时间可以为10min-60min。
有益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1)乙烯基硅氧烷对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大大提升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制备出来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酯与各种树脂相容好,与基材的附着力好,做成漆膜后同时兼具了丙烯酸树脂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兼具了有机硅树脂的低表面能、耐候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试剂性。
(2)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有利于提高含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UV墨水在PE,尼龙等塑料基材上的附着力,使其在3M胶带剥离测试方法测试中能具有0级附着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组分之间的相容性,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UV墨水在连续喷墨1小时后所得图像仍完整,不会出现缺帧、拖尾等现象;且本发明所提供的UV墨水在固化后,其断面均匀,无明显麻点。
术语定义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以下术语和短语意图具有以下含义:
本发明中所述“wt%”是指组合物中单个组分的重量除以组合物的总重量,再乘上100%。
术语“rpm”表示转速“转每分钟”。
本发明中,“HDDA”表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表示“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表示“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GDMA”表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DDA”表示“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ITX”表示“2-异丙基硫杂蒽酮”;“DETX”表示“2,4-二乙基噻唑酮”;“TPO”表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L”表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819”表示“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907”表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651”表示“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
粘度:粘度是指阻止液体流动的一种性质,它是由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阻碍其分子之间相互运动能力的一种量度,即流体流动的阻力,也被称为内摩擦力。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征的是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间单位长度内的相互牵引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种表现。数字打样用油墨必须具备合适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同样对油墨在喷墨过程中墨滴的形成和喷墨印刷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固化速度:固化速度表征的是油墨在印刷介质上固化成墨膜的速率,目前测量油墨固化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指触法、红外法和凝胶含量测定法。本实验主要利用指触法对固化过程做出评价。
指触法:是用手指按压通过UV-LED固化光源的油墨表面,以不粘手作为完全固化的标准,油墨完全固化时所用的最短时间来标准。
附着力:附着力表征的是膜层与被附承印物表面之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相互粘结的能力。膜层的附着机理有以下两种:化学附着和机械附着。化学附着力指的是膜层和承印物之间的分界面中膜层分子和承印物分子的相互吸引力,这由膜层和承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化学附着的内聚力包括范德华吸引力、静电力、化学亲和力以及氢键的作用力。机械附着力则是取决于承印物的粗糙度、多孔度等性质以及所形成膜层的强度。
UV喷墨各组分相容性概述:油墨各组分共混,期望能形成完全相容体系,也称均相体系。不同树脂之间达到分子水平接触,是可将一种树脂视为溶剂,另一种视为溶质的溶液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产生正的协同效应,达到满意的综合性能。如共混效果不佳,可能产生负协同效应,结果适得其反。油墨各组分,引入相互作用基团和官能团,比如分子中带有很多极性基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比较容易达到均相体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上文中,无论是否使用“大约”或“约”等字眼,所有在此公开了的数字均为近似值。基于公开的数字,每一个数字的数值有可能会出现±10%以下的差异或者本领域人员认为的合理的差异,如±1%、±2%、±3%、±4%或±5%的差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3中配比C所得UV墨水起始喷印图像。
图2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3中配比C所得UV墨水连喷1h后喷印图像。
图3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3中配比C所得UV墨水连喷1h后喷印图像。
图4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3中配比D所得UV墨水起始喷印图像。
图5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3中配比D所得UV墨水连喷1h后喷印图像。
图6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4中配比C所得UV墨水的电镜扫描电镜图像。
图7为实施例8的相容性测试方法4中配比D所得UV墨水的电镜扫描电镜图像。
图8为实施例8的3M胶带剥离测试中配比A所得UV墨水测试前图案。
图9为实施例8的3M胶带剥离测试中配比A所得UV墨水测试后图案。
图10为实施例8的3M胶带剥离测试中配比B所得UV墨水测试前图案。
图11为实施例8的3M胶带剥离测试中配比B所得UV墨水测试后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进一步披露一些非限制实施例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试剂均可以从市场上购得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1、3M胶带剥离测试法
将UV墨水,安装后上机,编辑好需喷印的图案,然后喷印在PE、尼龙薄膜底材上,经LED灯照射固化后,采用3M胶带剥离测试方法测试其耐剥离性能。
本3M胶带剥离测试方法,参考了国标GB/T 2792-2014的部分操作,为行业内通用的测试方法。具体内容:用3M600专用胶带分别粘贴在丝印区的三个区域(字符区、标识区和喷码区),要求粘贴区尽可能多的覆盖丝印内容,胶带不可有气泡、褶皱、倾斜。然后用2KG辊轮分别对三个区域的胶带进行匀速(300mm/min)来回滚压30次;然后提起胶带一端,反向与待测面成90°方向迅速拉起,相同的方法测试5次,每次更换新的3M胶带,每次测试在同一个位置。
3M胶带测试后,按照GB/T9286-88标准评定其等级,分为6级(0~5),0级最好,5级最差。
实施例1: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合成
处方:如表1所示。
表1: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合成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21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31
制备方法:
(1)先将软单体、功能性单体和硬单体混合,再将引发剂溶于软单体、功能性单体、硬单体的混合液中,得到混合溶液1;
(2)将溶有链转移剂的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热60~80℃后,先滴加一部分混合溶液1,1~2h滴加完成后,进行第一次保温反应,第一次保温反应的时间为1h;
(3)第一次保温反应完成后,再滴加剩余部分混合溶液1,2~3h滴加完成后,进行第二次保温反应2h,冷却,得到羟基聚丙烯酸酯。
实施例2: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合成
处方:如表2所示。
表2: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合成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3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改性羟基环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处方:见表3。
表3:改性羟基环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41
制备方法: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混合,在加热70~100℃过程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和阻聚剂,反应3~5h,保温反应至酸值为3~5mgKOH/g为止,冷却,即成。
实施例4:改性羟基环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处方:见表4。
表4:改性羟基环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4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实施例5: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处方:见表5。
表5: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43
制备工艺:将溶剂搅拌升温至60℃~80℃,并向其中滴加由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烷单体、链调节剂、催化剂和二分之一处方量的引发剂组成的混合溶液,1.5小时~2小时滴加完后,保温反应3小时后,升温至90~100℃,补加剩余处方量的引发剂进行后引发,继续保温反应5h。
实施例6: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处方:见表6。
表6: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51
制备工艺:将溶剂搅拌升温至60℃~80℃,并向其中滴加由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烷单体、链调节剂、催化剂和二分之一处方量的引发剂组成的混合溶液,1.5小时~2小时滴加完后,保温反应3小时后,升温至90~100℃,补加剩余处方量的引发剂进行后引发,继续保温反应5h。
实施例7:UV墨水的制备
处方:如表7所示。
表7:UV墨水的制备的投料处方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52
Figure BDA0003407985970000161
注:配比A,树脂采用广东长兴的超支化改性丙烯酸树脂6361-100和纯丙烯酸树脂DR-A870的混合;配比B,树脂采用广东长兴的超支化改性丙烯酸树脂6361-100和羟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混合。配比C和D,是由羟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和纯丙烯酸树脂,分别与长兴的6361-100超支化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他单体、染料混合。配比E和F,是除了染料之外,羟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和纯丙烯酸树脂,分别与长兴的6361-100超支化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他单体混合。
制备方法:将原料按比例配好后备用;用搅拌机搅拌配好的原料,搅拌速度设置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10~60min,直至引发剂完全溶解,得到UV墨水。
实施例8:性能测试
1、相容性测试方法1
操作:分别取配比E所得UV墨水、配比F所得UV墨水,肉眼观察其是否为透明清液,若为透明清液,则相容性较好。
结果:配比E所得UV墨水和配比F所得UV墨水均为透明清液。
2、相容性测试方法2
操作:分别取配比C所得UV墨水、配比D所得UV墨水,密封保存,放入烘箱,60℃保温24n,取出。肉眼观察,若发现有明显沉淀或是溶液不均匀、浑浊等现象,则说明油墨各组分相容性差。。
结果:配比C所得UV墨水和配比D所得UV墨水均为透明液,无明显不均匀、浑浊等现象。
3、相容性测试方法3
操作:分别取配比C所得UV墨水、配比D所得UV墨水,装上喷码机,编辑好图案,进行喷印,连续喷墨1h后,肉眼观察此时喷印的图案,与起始喷印的图案是否一致,若有出现缺帧、散点、图像不清晰等现象,则相容性差。
结果:配比C所得UV墨水在连喷1h后,出现缺帧,散点,拖尾等现象;而配比D所得UV墨水在连喷1h后,图案完整清晰。配比C所得UV墨水起始喷印图像见图1;配比C所得UV墨水连喷1h后喷印图像见图2和图3;配比D所得UV墨水起始喷印图像见图4;配比D所得UV墨水连喷1h后喷印图像见图5。
结论:配比D所得UV墨水是由羟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和长兴的6361-100超支化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他单体的混合液,相容性较好。配比C所得UV墨水在测试方法3中出现了缺帧、拖尾等现象,是由于树脂间相容性不够好,出现相分离或是发生凝聚态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性能的变化;或是由于树脂单体之间相容性不够好产生的微结构,造成的缺帧、散点、拖尾等现象。
4、相容性测试方法4
操作:分别取配比C所得UV墨水、配比D所得UV墨水,挤出样条,经LED灯照射固化后折断,扫描电镜观察断面。若断面均匀,无明显麻点,则说明各组分相容性较好,是均相体系。
结果:配比C所得UV墨水和配比D所得UV墨水均断面均匀,无明显麻点,但相比而言,配方D所得墨水断面的麻点更小,断面更均匀。配比C所得UV墨水的电镜扫描电镜见图6;配比D所得UV墨水的电镜扫描电镜见图7。
5、3M胶带剥离测试
操作:分别取配比A所得UV墨水和配比B所得UV墨水,进行3M胶带剥离测试。
结果:配比A所得UV墨水经3M胶带剥离5次后,图像有损失,损失率约30~50%,按照GB/T9286-88标准评定其等级为2级。附着力一般。配比B所得UV墨水经3M胶带剥离5次后,图像未发现有明显损失,附着力较好,按照GB/T9286-88标准评定其等级0级。配比A所得UV墨水测试前图案见图8;配比A所得UV墨水测试后图案见图9;配比B所得UV墨水测试前图案见图10;配比B所得UV墨水测试后图案见图11。
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取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将羟基聚丙烯酸脂进行改性,得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再用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改性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得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任选地,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包括选自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n-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包括:软单体、功能性单体、硬单体、引发剂B、链转移剂和溶剂A;
任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功能性单体包括选自功能性丙烯酸及酯单体;所述功能性丙烯酸及酯单体包括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乙酯、α-睛基丙烯酸甲酯、α-睛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硬单体包括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或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引发剂B包括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月桂酰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链转移剂包括选自: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溶剂A包括选自醋酸丁酯;
任选地,基于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总质量,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5wt%~30wt%;所述功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5wt%~45wt%;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5wt%~20wt%;所述引发剂B的含量为0.2wt%-2wt%;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0.1wt%-1wt%;所述溶剂A的含量为40wt%~60wt%。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先将引发剂B、软单体、功能性单体、硬单体和溶剂A混合,得到混合溶液1;
(2)将溶有链转移剂的溶剂A,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滴加混合溶液1进行反应I,冷却,得到所述羟基聚丙烯酸脂;
任选地,所述加热为加热至60℃-80℃;
任选地,所述反应I的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任选地,所述混合溶液1中,软单体、功能性单体和硬单体的总质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为1∶2-1∶4或者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混合,加入碱性催化剂和阻聚剂进行反应II,得到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任选地,所述反应II的温度为70℃-100℃;
任选地,所述反应II的时间为3-5小时;
任选地,所述反应II的终点为反应至反应体系的酸值为3mgKOH/g~5mgKOH/g;
任选地,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投料质量比为(20-50)∶(40-70);
任选地,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碱性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0-50)∶(0.2-2);
任选地,所述羟基聚丙烯酸酯和阻聚剂的投料质量比为(20-50)∶(0.1-1);
任选地,所述碱性催化剂包括选自三苯基膦、三乙胺、三乙醇胺、N,N-二甲基苄胺或四乙基溴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阻聚剂包括选自对羟基苯甲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引发剂C、催化剂和链调节剂混合后滴加至溶剂D,进行反应III;或者
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引发剂C、催化剂和链调节剂混合后滴加至溶剂D,进行反应III,补加引发剂C,进行反应IV;
任选地,所述引发剂C包括选自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链调节剂包括选自十二烷基硫醇或巯基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选自四丁基溴化铵;
任选地,所述溶剂D包括选自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羟基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60wt%-9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的含量为5wt%-2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引发剂C的含量为0.2wt%~1wt%;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链调节剂的含量为0.1wt%~0.5wt%;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催化剂的含量为0.1wt%~0.3wt%;
任选地,基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所述溶剂D的含量为5wt%~30wt%;
任选地,所述滴加的时间为1.5-2小时;
任选地,所述反应III的温度为60℃-80℃;
任选地,所述反应IV的温度为90℃-100℃;
任选地,所述反应III的时间为1.5-5小时;
任选地,所述反应IV的时间为5小时及以上。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7.一种UV墨水,其包括:染料,UV活性单体稀释剂,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V墨水,所述染料包括选自醇溶性染料和酮溶性染料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UV活性单体稀释剂包括选自单官能度单体,双官能度单体,多官能度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单官能度单体包括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二乙基丙烯酰胺、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月桂酸丙烯酸酯、四氢化糠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双官能度单体包括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多官能度单体包括选自:三官能度单体,四官能度单体,官能度单体,六官能度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所述多官能度单体包括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睛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选自:2-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乙基噻唑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助剂包括选自:流平剂、润湿剂、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流平剂包括选自:道康宁DC57,道康宁DC29,道康宁DC204SL,毕克BYK3500,毕克BYK3510,毕克BYK3520;迪高TEGO 410,迪高TEGO 435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润湿剂包括选自:道康宁DC27,道康宁DC67,迪高TEGO 270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消泡剂包括选自:迪高6800;
任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所得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UV墨水,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染料的含量为1wt%~5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单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40wt%~7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双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10wt%~3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多官能度单体的含量为5wt%~3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含量为5wt%~10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2wt%~6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光引发剂的含量为1wt%~9wt%;
任选地,基于所述UV墨水的总质量,所述助剂的含量为0.1wt%-2wt%。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UV墨水,所述UV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染料,UV活性单体稀释剂,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和助剂混合,搅拌,得到所述UV墨水;
任选地,所述搅拌为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
任选地,所述搅拌的转速为300rpm-500rpm;
任选地,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min-60min。
CN202111518500.0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980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00.0A CN113980194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500.0A CN113980194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0194A true CN113980194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33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500.0A Pending CN113980194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0194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9889A (zh) * 2006-09-05 2007-02-28 英志祥 有机硅丙烯酸环氧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147085A (zh) * 2005-03-25 2008-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滤色片用喷墨墨液组合物、滤色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滤色片
CN102492102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含硅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及其涂料
CN104744639A (zh) * 2015-03-23 2015-07-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硅改性常温多重自交联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5128548A (zh) * 2015-07-27 2015-12-09 江门市祥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uv凹版印刷方法
CN107216715A (zh) * 2017-06-06 2017-09-29 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uv‑led喷墨打印字符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3387A (zh) * 2019-12-20 2020-04-28 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量快速固化的led光纤着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8430A (zh) * 2020-12-01 2021-04-06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杂化硅/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分散体及制备方法
CN112831002A (zh) * 2021-02-05 2021-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敏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13025118A (zh) * 2021-03-11 2021-06-25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强耐化锡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105571A (zh) * 2021-03-29 2021-07-13 华南理工大学 低温自交联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07946A (zh) * 2021-06-03 2021-08-27 广州亦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硅烷改性的碱溶性柔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制备方法及含有其的光固化玻璃保护油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7085A (zh) * 2005-03-25 2008-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滤色片用喷墨墨液组合物、滤色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滤色片
US20090061167A1 (en) * 2005-03-25 2009-03-05 Tomonori Nishida Inkjet ink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production method for color filter, and color filter
CN1919889A (zh) * 2006-09-05 2007-02-28 英志祥 有机硅丙烯酸环氧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92102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含硅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及其涂料
CN104744639A (zh) * 2015-03-23 2015-07-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硅改性常温多重自交联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5128548A (zh) * 2015-07-27 2015-12-09 江门市祥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uv凹版印刷方法
CN107216715A (zh) * 2017-06-06 2017-09-29 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uv‑led喷墨打印字符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3387A (zh) * 2019-12-20 2020-04-28 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量快速固化的led光纤着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8430A (zh) * 2020-12-01 2021-04-06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杂化硅/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分散体及制备方法
CN112831002A (zh) * 2021-02-05 2021-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敏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13025118A (zh) * 2021-03-11 2021-06-25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强耐化锡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105571A (zh) * 2021-03-29 2021-07-13 华南理工大学 低温自交联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07946A (zh) * 2021-06-03 2021-08-27 广州亦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硅烷改性的碱溶性柔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制备方法及含有其的光固化玻璃保护油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学敏等编著: "涂料与涂装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9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5397B2 (ja)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JP4548837B2 (ja)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CN108384326B (zh) 一种高附着力高光泽黑色uv喷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86837B (zh) 紫外线固化型喷墨组合物及印刷物
CN102964916B (zh) 一种uv胶印印铁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EP2041230A1 (en) A printing ink
CN104159984B (zh) 放射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组及喷墨记录方法
JP6571297B2 (ja) 光造形用インクセット、光造形品、及び、光造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1247003B (zh) 自由基uv可固化喷墨油墨套装和喷墨印刷方法
US11597786B2 (en) Composition for model material
CN104194613A (zh) 可重涂的紫外光固化彩色一涂银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4603B (zh) 一种uv转印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2094962A1 (zh) 紫外光固化喷墨记录用白色油墨组合物及一种喷墨记录方法
CN111349359A (zh) 一种紫外固化丝网印刷金属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023928A1 (en) Ink se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12724744A (zh) 一种可烫金uv光固化喷墨打印材料及烫金方法
EP2115081A1 (en) A printing ink
JP2013076005A (ja)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非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CN113980194A (zh) 一种有机硅改性羟基环氧丙烯酸树脂、uv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164455A (ja) インク組成物
CN112143286A (zh) 一种适用于理光打印头的uv硬光油的制备方法
US20150073066A1 (en) Low-viscosity varnish composition for substrate printed by inkjet
CN116438263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喷墨用油墨组合物
CN111684025B (zh) 光固化型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及油墨组
GB2501039B (en) Printing 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5

Address after: No. 20-67, Qingxia Road, Aojiang Town, Lianjiang County, Fuzhou City, 350500,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ujian Gre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Room 405, qiangye building, torch Park high tech Zone (Xiang'an District),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GELINTAI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