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9992A -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9992A
CN113979992A CN202111401291.1A CN202111401291A CN113979992A CN 113979992 A CN113979992 A CN 113979992A CN 202111401291 A CN202111401291 A CN 202111401291A CN 113979992 A CN113979992 A CN 113979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substituted
iodoanisole
organic phase
substituted dibenzothio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12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9992B (zh
Inventor
王荣
任莺歌
郭红梅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Oder Photoelectricit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Oder Photoelectricit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Oder Photoelectricit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Oder Photoelectricit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12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9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9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9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5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33/76Dibenzothioph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为起始原料,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1.4;步骤2: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0.5:1~1.2;步骤3:中间体b和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所述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1.5。

Description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苯并噻吩类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发光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而3-取代二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分子骨架,现有技术的合成中3-卤代二苯并噻吩工艺成本较高,反应过程生产很多废水,污染较大,危险性较大,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后处理难度大,以下参考已有合成路线来阐述现有工艺的缺点。
目前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常规路线1(参照JP2018090561,WO2017196081A1,WO2002078693)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11
常规路线2(参照CN112552279A,文献Organic Letters,2018,vol.20,#17,p.5439-5443)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12
常规路线3(参照文献Organic Letters,2016,vol.18,#21,p.5756-5759)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21
针对以上三种合成方法分析可知,现有的合成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常规路线1中使用间氯过氧苯甲酸或者双氧水进行第一步的氧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亚砜会进一步被氧化成砜,此杂质较难控制且在后续会很难除去,就导致了最终产物纯度很难得到较高的纯度;另间氯过氧苯甲酸(常规路线3中用于制备碘嗡盐)在放大时会有安全的风险。在第二步反应中使用浓硫酸,硝酸和醋酸进行硝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造成环境的污染。第三步使用加氢釜还原对于设备要求较高,或者使用氯化亚锡和盐酸还原,反应产生一些不易除去的无机物质,造成后处理较难,仍然无法放大操作。常规路线1第四步反应,常规路线2第二步反应和常规路线3第一步反应,均需要制备重氮盐溶液,该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于放大生产设备要求同样很高,不适合大量生产,且产生掉氨基的杂质,使产品得到高纯度产品难度增大。常规路线2中使用正丁基锂和乙二硫醇制备反应中,选择性较差,容易产生很多杂质,导致最终产品纯化难度大,且影响收率,另乙二硫醇臭味较大,不适合放大生产。另常规路线2第二步反应和常规路线3中使用DMSO,后处理时大量的DMSO较难水洗除去,导致产品溶解不易析出,影响产品收率;且常规路线3中使用碳酸铯用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研发一种新的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对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1、对设备要求高,后处理复杂;2、反应过程产生大量废酸及废水,污染环境;3、重氮盐反应,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4、产生杂质较多,不能得到高纯度的最终产品;5、不适合工艺放大批量生产操作。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为起始原料,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1.4;
步骤2: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0.5:1~1.2;
步骤3:中间体b和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所述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1.5;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31
其中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为: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4-取代苯硼酸、甲苯、乙醇、水和碳酸钾,加完后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12h,反应完毕后降温,得到中间体a反应体系;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2,邻碘茴香硫醚、甲苯、乙醇和水的用量比为1Kg:4L:2L:2L,邻碘茴香硫醚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邻碘茴香硫醚与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1。
优选的,所述中间体a反应体系利用甲苯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烘干得到中间体a。
优选的,所述4-取代苯硼酸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32
其中R为Br、F、Cl、CF3、OH、benzene、NO2或H。
优选的,所述R为H时,4-取代苯硼酸为苯硼酸,邻碘茴香硫醚和苯硼酸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41
向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c、乙酸和二氯乙烷,搅拌溶解澄清,温度升至25℃,开始滴加溴素,体系放热至40℃,控制温度于25℃~50℃,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反应约20h,反应完毕,使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c与溴素的摩尔比为1:1,中间体c与乙酸和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2L。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和对甲苯磺酸,加入二氯乙烷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双氧水,室温20~30℃反应3~5h,停止反应后得到中间体b反应体系,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2:1:2,中间体a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4L,其中双氧水的浓度为30%。
优选的,所述中间体b反应体系利用二氯乙烷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b。
优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中间体b、二氯乙烷和伊顿试剂,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8h,反应完全后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中间体b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
优选的,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pH调节,pH调节至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
优选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利用上述所述的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42
所述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第一步反应采用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经过Suzzki反应,高收率得到偶联产物,副产物极少,且原料成本较低,反应对设备要求低;
(2)本发明第二步反应在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30%)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物单一,后处理简单;
(3)本发明第三步反应使用二氯乙烷或者甲苯做溶剂,加入当量的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反应时间较短,大大减少了废酸的产生,环境友好,并使用三乙胺进行中和至中性或者弱碱性后直接过滤的方式,简化了后处理方式,较容易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4)本发明合成的3-取代二苯并噻吩纯度较高,后处理较简单,污染较小,适合于工艺大批量的生产;本发明所用的原材料、溶剂和催化剂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3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4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5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6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7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8产物的1H NMR表征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用的原材料、溶剂和催化剂均为常规市售产品,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为起始原料,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1.4;
步骤2: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0.5:1~1.2;
步骤3:中间体b和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所述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1.5;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61
其中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所述伊顿试剂为7.7wt%的五氧化二磷的甲磺酸溶液,此试剂可以代替多聚磷酸用于催化酰基化反应,最常用是关环反应(五元或六元环)。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62
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也可用邻碘茴香硫醚的衍生物进行替代。
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为: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4-取代苯硼酸、甲苯、乙醇、水和碳酸钾,加完后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12h,反应完毕后降温,得到中间体a反应体系;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2,邻碘茴香硫醚、甲苯、乙醇和水的用量比为1Kg:4L:2L:2L,邻碘茴香硫醚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邻碘茴香硫醚与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1。
优选的,所述中间体a反应体系利用甲苯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烘干得到中间体a。
优选的,所述4-取代苯硼酸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63
其中R为Br、F、Cl、CF3、OH、benzene、NO2或H。
优选的,所述R为H时,4-取代苯硼酸为苯硼酸,邻碘茴香硫醚和苯硼酸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71
向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c、乙酸和二氯乙烷,搅拌溶解澄清,温度升至25℃,开始滴加溴素,体系放热至40℃,控制温度于25℃~50℃,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反应约20h,反应完毕,使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c与溴素的摩尔比为1:1,中间体c与乙酸和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2L。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和对甲苯磺酸,加入二氯乙烷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双氧水,室温20~30℃反应3~5h,停止反应后得到中间体b反应体系,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2:1:2,中间体a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4L,其中双氧水的浓度为30%。
优选的,所述中间体b反应体系利用二氯乙烷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b。
优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中间体b、二氯乙烷和伊顿试剂,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8h,反应完全后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中间体b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
优选的,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pH调节,pH调节至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
优选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利用上述所述的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72
所述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实施例1: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82
为邻碘茴香硫醚,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83
为苯硼酸。
步骤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2.50kg,10mol)、苯硼酸(1.46kg,12mol)、甲苯10L、乙醇5L、水5L,碳酸钾(2.76kg,20mol),加完,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115g,0.1mol),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h,反应完毕,降温,用甲苯萃取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至HPLC>98.5%,烘干得到中间体a-1,收率90.2%。
步骤2: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1(1.80kg,9mol)、对甲苯磺酸(0.856g,4.5mol),加入二氯乙烷7.2L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30%H2O2(1.02kg,9mol),室温(20~30℃)反应5h,停止反应后,二氯乙烷萃取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c-1,HPLC>98.5%,收率97.1%。
步骤3:向三口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c-1(1.30kg,6mol),乙酸2.6L,二氯乙烷2.6L,搅拌溶解澄清,温度升至25℃,开始滴加溴素(0.96kg,6mol),体系放热至40℃,控制温度于25℃~50℃,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反应约20h,反应完毕,使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得到中间体b-1,HPLC>98.5%,收率98.5%。
步骤4: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b-1(1.48kg,5mol),二氯乙烷3L,伊顿试剂(1.20kg,5mol),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h,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调节pH=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溴二苯并噻吩,HPLC>99.5%,收率90.3%。
实施例2: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92
为邻碘茴香硫醚,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093
为对溴苯硼酸。
步骤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2.5kg,10mol)、对溴苯硼酸(1.46kg,12mol)、甲苯10L、乙醇5L、水5L,碳酸钾(2.76kg,20mol),加完,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115g,1mol),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h,反应完毕,降温,用甲苯萃取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至HPLC>97.8%,烘干得到中间体a-2,收率65.5%。
步骤2: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2(1.30kg,6mol)、对甲苯磺酸(0.570kg,3mol),加入二氯乙烷5.4L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30%H2O2(0.68kg,6mol),室温(20~30℃)反应5h,停止反应后,二氯乙烷萃取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b-2,HPLC>98.5%,收率98.5%。
步骤3: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b-2(1.48kg,5mol),二氯乙烷3L,伊顿试剂(1.20kg,5mol),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h,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调节pH=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溴二苯并噻吩,HPLC>98.0%,收率92.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和2合成的最终产品均经过1H NMR表征,1H NMR(400MHz,CDCl3):δ8.14-8.07(m,1H),8.00-7.95(m,2H),7.86-7.81(m,1H),7.55(dd,1H),7.51-7.43(m,2H),该核磁谱图数据与产物结构吻合。
实施例3~8: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01
其中R=F,Cl,CF3,OH,benzene,NO2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02
步骤1:除使用不同的4-取代苯硼酸外,其他反应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10mol)、4-取代苯硼酸(14mol或10mol)、甲苯10L,乙醇5L,水5L,碳酸钾(20mol),加完,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1mol),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15h,反应完毕,降温,用甲苯萃取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烘干得到中间体a-3~a-8。
步骤2: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3~a-8(8mol)、对甲苯磺酸(4mol),加入二氯乙烷7.2L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30%H2O2(9.6mol),室温(20~30℃)反应3~5h,停止反应后,二氯乙烷反应体系,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b-3~b-8。
步骤3:向反应瓶中加入上步制备得到的中间体b-3~b-8(5mol),二氯乙烷3L,伊顿试剂(7.5mol),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10h,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调节pH=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
实施例3~8中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反应见表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03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11
如图2~7所示,实施例3~8合成的最终产品均经过1H NMR表征,谱图数据与结构吻合,具体为:
实施例3:1H NMR(400MHz,CDCl3):δ8.08(dd,2H),7.87-7.80(m,1H),7.54(d,1H),7.50-7.41(m,2H),7.19(d,1H)。
实施例4:1H NMR(400MHz,CDCl3):δ8.13-8.07(m,1H),8.04(d,1H),7.87-7.79(m,2H),7.52-7.39(m,3H)。
实施例5:1H NMR:(400MHz,CDCl3):δ8.30-8.09(m,3H),7.90(d,1H),7.70(d,1H),7.59-7.46(m,2H)。
实施例6:1H NMR(400MHz,CDCl3):δ5.52(s,1H),7.68(dd,1H),8.10-8.26(m,3H),8.50(d,1H),8.85(dd,1H),9.19(dd,1H)。
实施例7:1H NMR(400MHz,CDCl3):δ8.54-8.40(m,1H),8.22(dd,1H),8.02-7.90(m,1H),7.83(d,1H),7.68-7.53(m,2H),7.36(d,1H)。
实施例8:1H NMR(500MHz,CDCl3):δ8.24(d,1H),8.21-8.19(m,1H),8.10(d,1H),7.92-7.88(m,1H),7.74-7.72(m,3H),7.54-7.49(m,4H),7.42(t,1H)。
本发明反应原理如下: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21
其中R=F,Cl,Br,CF3,OH,benzene,NO2
本发明以邻碘茴香硫醚或其衍生物和4-取代苯硼酸为起始原料,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高收率得到偶联产物,副产物极少,且原料成本较低,接着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b,氧化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物单一,然后中间体b和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关环反应反应时间较短,大大减少了废酸的产生,并使用三乙胺进行中和至中性或者弱碱性后直接过滤的方式,简化了后处理方式,较容易的得到高纯度的产品,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365292480000122
其中R为F、Cl、CF3、OH、benzene或NO2
本发明第一步反应采用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经过Suzzki反应,高收率得到偶联产物,副产物极少,且原料成本较低,反应对设备要求低。
本发明第二步反应在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30%)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物单一,后处理简单。
本发明第三步反应使用二氯乙烷或者甲苯做溶剂,加入当量的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反应时间较短,大大减少了废酸的产生,环境友好,并使用三乙胺进行中和至中性或者弱碱性后直接过滤的方式,简化了后处理方式,较容易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本发明合成的3-取代二苯并噻吩纯度较高,后处理较简单,污染较小,适合于工艺大批量的生产;本发明所用的原材料、溶剂和催化剂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上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邻碘茴香硫醚和4-取代苯硼酸为起始原料,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1.4;
步骤2: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0.5:1~1.2;
步骤3:中间体b和伊顿试剂进行关环反应,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所述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1.5;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65292470000011
其中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邻碘茴香硫醚、4-取代苯硼酸、甲苯、乙醇、水和碳酸钾,加完后搅拌,加热升温至60~70℃,迅速加入四(三苯基膦)钯,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0~12h,反应完毕后降温,得到中间体a反应体系;所述邻碘茴香硫醚与4-取代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2,邻碘茴香硫醚、甲苯、乙醇和水的用量比为1Kg:4L:2L:2L,邻碘茴香硫醚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邻碘茴香硫醚与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a反应体系利用甲苯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浓缩物使用甲醇重结晶,烘干得到中间体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取代苯硼酸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65292470000012
其中R为F、Cl、Br、CF3、OH、benzene、NO2或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H时,4-取代苯硼酸为苯硼酸,邻碘茴香硫醚和苯硼酸进行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a,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Figure FDA0003365292470000021
向三口瓶中加入中间体c、乙酸和二氯乙烷,搅拌溶解澄清,温度升至25℃,开始滴加溴素,体系放热至40℃,控制温度于25℃~50℃,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反应约20h,反应完毕,使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得到中间体b,所述中间体c与溴素的摩尔比为1:1,中间体c与乙酸和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2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中间体a和对甲苯磺酸,加入二氯乙烷溶解澄清,在20~30℃下,加入双氧水,室温20~30℃反应3~5h,停止反应后得到中间体b反应体系,所述中间体a、对甲苯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2:1:2,中间体a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4L,其中双氧水的浓度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b反应体系利用二氯乙烷进行萃取,有机相水洗,有机相干燥,过滤并除去干燥剂,浓缩有机相,使用石油醚进行分散,得到中间体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中间体b、二氯乙烷和伊顿试剂,开启搅拌和加热,升温至60℃~80℃,在此温度下反应6~8h,反应完全后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中间体b与二氯乙烷的用量比为1Kg:2L,中间体b与伊顿试剂的摩尔比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取代二苯并噻吩反应体系在搅拌下倒入冰水中,使用三乙胺进行pH调节,pH调节至7~8之间,过滤析出固体,并使用乙醇进行淋洗,抽干并干燥得到3-取代二苯并噻吩。
10.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3-取代二苯并噻吩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3365292470000031
所述R为Br、F、Cl、CF3、OH、benzene或NO2
CN202111401291.1A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13979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1291.1A CN113979992B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1291.1A CN113979992B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992A true CN113979992A (zh) 2022-01-28
CN113979992B CN113979992B (zh) 2022-06-24

Family

ID=7975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1291.1A Active CN113979992B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999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621A (zh) * 1996-05-15 1999-08-11 拜尔公司 通过2-取代的-4-(4-取代的苯基)-4-氧代丁酸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CN102227484A (zh) * 2008-11-28 2011-10-26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半导体
CN105481829A (zh) * 2014-10-06 2016-04-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稠环化合物及包含它的有机发光装置
US20160380206A1 (en) * 2014-01-16 2016-12-29 Duk San Neolux Co., Lt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7200746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德山新勒克斯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元件用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US20190013477A1 (en) * 2011-11-28 2019-01-10 Duk San Neolux Co., Lt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WO2020231197A1 (ko) * 2019-05-14 2020-11-19 덕산네오룩스 주식회사 유기전기 소자용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2552279A (zh) * 2020-12-24 2021-03-26 郑州海阔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二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214280A (zh) * 2021-04-27 2021-08-06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子器件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621A (zh) * 1996-05-15 1999-08-11 拜尔公司 通过2-取代的-4-(4-取代的苯基)-4-氧代丁酸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CN102227484A (zh) * 2008-11-28 2011-10-26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半导体
US20190013477A1 (en) * 2011-11-28 2019-01-10 Duk San Neolux Co., Lt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20160380206A1 (en) * 2014-01-16 2016-12-29 Duk San Neolux Co., Lt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5481829A (zh) * 2014-10-06 2016-04-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稠环化合物及包含它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7200746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德山新勒克斯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元件用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WO2020231197A1 (ko) * 2019-05-14 2020-11-19 덕산네오룩스 주식회사 유기전기 소자용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2552279A (zh) * 2020-12-24 2021-03-26 郑州海阔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二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214280A (zh) * 2021-04-27 2021-08-06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子器件和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MORU TOBISU等: "Palladium(II)-catalyzed synthesis of di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via the cleavage of carbon–sulfur and carbon–hydrogen bonds", 《CHEM. SCI.》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992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abani et al. Sulfonated cellulose and starch: New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solid acid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synthesis of quinolines
CN1232480C (zh) 制备硝基烯烃的方法
CN112920066A (zh) 一种α-取代-α-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Iron/TEMPO-catalyzed direct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yl-mubstituted N-heteroazaarenes with alcohols
CN113979992B (zh) 一种3-取代二苯并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CN113549062A (zh) 一种金鸡纳碱衍生的大位阻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12442008A (zh) 一种温度调控单质硫与活泼内炔制备1,4-二噻烯和噻吩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转化反应
CN108947800B (zh) 一种(1s)-4,5-二甲氧基-1-(羰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的合成方法
CN113698358B (zh) 一种可见光诱导合成喹唑啉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14591148A (zh) 一种基于微反应器合成双酚芴的方法
CN101148402A (zh) 2-溴芴酮的制备方法
CN111777564A (zh) 一种在水相中光催化醇氧化合成喹唑啉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10563721A (zh) 一种新的盐酸阿扎司琼的制备方法
CN105111128A (zh) 一种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KR101338297B1 (ko) 2,9-디메틸-4,7-디페닐-1,10-페난트롤린의 단일 단계 합성방법
CN115246769B (zh) 一种苯甲醛衍生物的氧化方法
CN101245018B (zh) 2-硝基芴酮的制备方法
CN110627696B (zh) 一种(z)-4-二氟烷基-5-硫烷基-4-戊烯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411B (zh) 一种噻吨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促进的合成方法
CN112094234B (zh) 一种6-苯基-2,3,4,7-四氢-1h-3-氮杂卓醇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1362948B (zh) 一种合成吡咯[3,4-c]吡唑-4,6(1H,5H)二酮衍生物的方法
CN110437113B (zh) 一种4-苯磺酰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CN110172034B (zh) 一种芳乙基过氧化氢的制备方法
CN109111425B (zh) 一种3-羟基-2,3-二氢芳环并噻吩-1,1-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11217655B (zh) 一种芳香族化合物羟基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