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1337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1337A
CN113921337A CN202110750949.3A CN202110750949A CN113921337A CN 113921337 A CN113921337 A CN 113921337A CN 202110750949 A CN202110750949 A CN 202110750949A CN 113921337 A CN113921337 A CN 113921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il terminals
coil
electromagnetic relay
regi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09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浩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s Co ltd
Dens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包括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14)、与电磁线圈电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15、16)、以及与一对线圈端子电连接的贴片元件(30)。一对线圈端子的每个线圈端子具有与贴片元件接触的载置部(154、164)、以及立设于载置部的爪部(155、165)。贴片元件通过以与贴片元件相接的方式塑性变形的爪部固定在一对线圈端子上。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7日提交日本特许厅的、申请号为JP2020-117148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电磁继电器,已知一种通过引线框架固定贴片二极管或贴片电阻器等贴片元件的电磁继电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4-4852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1-259427号公报)。此外,还有一种将圆筒形状的电阻元件可拆装地保持在连接部件上的电磁继电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实开昭57-87448号公报、日本专利实开平2-113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日本专利特开平4-4852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1-259427号公报所述,如果采用通过引线框架固定贴片元件的结构,则不能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此外,如日本实开昭57-87448号公报、日本实开平2-113252号公报所示,若设为通过连接部件可拆装地保持贴片元件的结构,则无法避免贴片电阻的连接部件的复杂化。部件数量的增加、贴片元件的连接部件的复杂化成为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它们不是优选的。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固定贴片元件的电磁继电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其包括: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与电磁线圈电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以及与一对线圈端子电连接的贴片元件。一对线圈端子的每个线圈端子具有与贴片元件接触的载置部、以及立设于载置部的爪部。贴片元件通过以与贴片元件相接的方式塑性变形的爪部固定在一对线圈端子上。
据此,成为如下的结构:通过在作为现有部件的一对线圈端子上设置的爪部,将贴片元件固定在一对线圈端子上。此外,若通过使爪部塑性变形来固定贴片元件,则与贴片元件可拆装的连接结构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固定贴片元件。
因此,根据上述方面,能够提供一种抑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固定贴片电阻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安装有各线圈端子和贴片寄存器的基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贴片寄存器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各线圈端子的载置部上载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用各线圈端子的爪部固定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贴片寄存器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的贴片寄存器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贴片寄存器的焊接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在各线圈端子的载置部上载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用各线圈端子的爪部固定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中、在各线圈端子的载置部上载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用各线圈端子的爪部固定有贴片寄存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对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有时使用同一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在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关于构成要素的其它部分可适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要素。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只要是在对组合不产生特别妨碍的范围内,即使未特别指明也能够对各实施方式之间进行局部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图1~9,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电磁继电器1例如用于车载用插入式继电器。
如图1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基体10及壳体11。关于电磁继电器1,由基体10及壳体11构成作为外壳的框体。基体10是树脂制的板形状的构件。壳体11是树脂制的有底筒形状的构件,且构成为能够与基体10嵌合。
在电磁继电器1中,容纳固定触点保持构件12、固定触点13、可动板簧20、可动触点21、电磁线圈14等的容纳空间10a由基体10及壳体11形成。
在基体10上通过压入固定有L字形状的常开端子121。常开端子121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构件。常开端子121以一端侧位于容纳空间10a、另一端侧位于外部空间的方式贯通基体10。常开端子121的另一端侧与未图示的外部线束连接。
在常开端子121的一端侧固定有固定触点保持构件12。固定触点保持构件1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构件。固定触点保持构件12固定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固定触点13。固定触点13配置成从固定触点保持构件12的一面突出。
电磁线圈14具有带凸缘的圆筒形状的卷轴141、以及卷绕在卷轴141的圆筒部分的外周上的线圈线142。经由贯通基体10的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向线圈线142供电。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磁轭17是形成由电磁线圈14感应的磁通的磁路的构件。磁轭17是金属制的磁性体,并且弯曲成U字形状。
磁轭17具有位于容纳空间10a的主体部171、与主体部171相连的两个脚部172、与脚部172相连并且向外部空间突出的公共端子173。两个脚部172被压入到形成于基体10的空气通道101中。磁轭17通过将两个脚部172压入空气通道101而固定在基体10上。
在卷轴141的圆筒部分的内侧配置有固定铁芯18。固定铁芯18是金属制的磁性体,并且固定于磁轭17。电磁线圈14被磁轭17和固定铁芯18夹持。
在固定铁心18与基体10之间配置有可动铁片19。可动铁片19是金属制的磁性体。当向电磁线圈14通电时,可动铁片19被吸引至固定铁芯18侧。
可动铁片19经由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的薄板的可动板簧20连结到磁轭17。在可动板簧20上固定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可动触点21。可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3相向地配置。可动触点21以向固定触点13侧突出的方式固定在可动板簧20上。可动触点21经由可动板簧20与磁轭17的公共端子173电连接。可动板簧20对可动铁片19施加可动铁片19与固定铁芯18远离的方向的弹力。换言之,可动板簧20对可动铁片19施加可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3远离的方向的弹力。
上述结构的电磁继电器1在电磁线圈14通电时,可动铁片19被其电磁力吸引至固定铁芯18侧,可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3抵接从而电路闭合。另一方面,当切断对电磁线圈14的通电时,可动触点21因可动板簧20的弹力而离开固定触点13,电路断开。
接着,参照图2~图5来对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是与电磁线圈14电连接的L字形状的线圈端子。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构成一对线圈端子。
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一线圈端子15及第二线圈端子16以一端侧位于容纳空间10a、另一端侧位于外部空间的方式贯通基体10。
第一线圈端子15具有位于外部空间侧的第一外侧端部151、保持于基体10的第一保持部152、及位于容纳空间10a侧的第一内侧端部153。
第一外侧端部151是与未图示的连接器端子连接的部位。第一外侧端部151朝向外部空间侧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侧端部151在与基体10的外表面10b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保持部152是第一线圈端子15中的贯通基体10的部位,与第一外侧端部151的根基部分相连。在第一保持部152上形成有用于使第一线圈端子15压入固定在基体10上的凸部152a。
第一内侧端部153是与电磁线圈14连接的部位。第一内侧端部153沿着基体10的内表面10c延伸。第一内侧端部153的一端侧与第一保持部152连接,在第一内侧端部153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载置后述的贴片寄存器30的第一载置部154。第一内侧端部153构成连结第一保持部152与第一载置部154的中间部。
第一内侧端部153插入到形成在基体10的内表面10c上的第一插入槽10d中。第一插入槽10d具有与第一内侧端部153的外形状对应的槽形状,以能够插入大致整个第一内侧端部153。
如图2所示,第一内侧端部153弯曲成Z字形状。第一内侧端部153具有沿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根基部153a和第一前端部153b、以及沿与第一根基部153a和第一前端部153b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第一根基部153a和第一前端部153b的第一连接部153c。具体地,第一内侧端部153成为如下的位置关系:第一根基部153a以及第一前端部153b相互平行,并且第一根基部153a以及第一前端部153b与第一连接部153c正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端部153中,以第一前端部153b比第一根基部153a更靠近第二线圈端子16的方式,第一连接部153c朝向第二线圈端子16延伸。
第一内侧端部153的长度L1是第一根基部153a、第一前端部153b以及第一连接部153c各自的长度相加而成的长度。由此,第一内侧端部153的长度L1大于从第一保持部152到设置于第一载置部154的爪部155的直线距离LD1。
在第一线圈端子15上,在第一内侧端部153的第一前端部153b设置有与贴片寄存器30接触的第一载置部154以及在第一载置部154上立设的第一爪部155。
第一载置部154是与第一内侧端部153相连的部位,并从第一插入槽10d朝向外侧突出。第一载置部154在从第一插入凹槽10d突出的部位处形成有载置贴片寄存器30的第一载置面154a。该载置面154a是平坦的,以能够稳定地放置贴片寄存器30。
第一载置部154在与第一插入槽10d的内侧面相向的部位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54b。第一载置部154通过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54b,从而第一载置部154的宽度大于第一插入槽10d的槽宽度。由此,当向第一插入槽10d插入第一载置部154时,如图5所示,第一载置部154通过第一突起部154b与第一插入槽10d的内侧面相接,被向使各线圈端子15、16彼此远离的方向Fa1按压。在第一插入槽10d的内侧面形成有使第一突起部154b卡止的第一卡止槽10e。
第一爪部155立设于第一载置面154a的外侧。第一爪部155是用于固定贴片寄存器30的部位。第一爪部155沿着贴片寄存器30的外形状塑性变形。
第二线圈端子16与第一线圈端子15大体同样地构成。第二线圈端子16具有位于外部空间侧的第二外侧端部161、保持于基体10的第二保持部162、及位于容纳空间10a侧的第二内侧端部163。
第二外侧端部161与第一外侧端部151相同,是与未图示的连接器端子连接的部位。第二外侧端部161与第一外侧端部151相同地,在与基体10的外表面10b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保持部162是第二线圈端子16中的贯通基体10的部位,与第二外侧端部161的根基部分相连。在第二保持部162上,与第一保持部152相同地,形成有用于使第二线圈端子16压入固定在基体10上的凸部162a。
第二内侧端部163是与电磁线圈14连接的部位。第二内侧端部163沿着基体10的内表面10c延伸。第二内侧端部163的一端侧与第二保持部162连接,在第二内侧端部163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载置后述的贴片寄存器30的第二载置部164。第二内侧端部163构成连结第二保持部162与第二载置部164的中间部。
第二内侧端部163插入到形成在基体10的内表面10c上的第二插入槽10f中。第二插入槽10f具有与第二内侧端部163的外形状对应的槽形状,以能够插入大致整个第二内侧端部163。
第二内侧端部163与第一内侧端部153相同地,弯曲成Z字形状。第二内侧端部163具有沿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根基部163a和第二前端部163b、以及沿与第二根基部163a和第二前端部163b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第二根基部163a和第二前端部163b的第二连接部163c。在第二内侧端部163中,以第二前端部163b比第二根基部163a更靠近第一线圈端子15的方式,第二连接部163c朝向第一线圈端子15延伸。第二内侧端部163的长度L2大于从第二保持部162到设置于第二载置部164的第二爪部165的直线距离LD2。
在第二线圈端子16上,在第二内侧端部163的第二前端部163b设置有与贴片寄存器30接触的第二载置部164以及在第二载置部164上立设的第二爪部165。
关于第二载置部164,与第一载置部154相同地,形成有载置贴片寄存器30的第二载置面164a,并且在与第二插入槽10f的内侧面相向的部位设置有第二突起部164b。第二载置部164通过设置有第二突起部164b,从而第二载置部164的宽度大于第二插入槽10f的槽宽度。由此,当向第二插入槽10f插入第二载置部164时,如图5所示,第二载置部164被向使各线圈端子15、16彼此远离的方向Fa2按压。在第二插入槽10f的内侧面形成有使第二突起部164b卡止的第二卡止槽10g。
第二爪部165立设于第二载置面164a的外侧。第二爪部165是用于固定贴片寄存器30的部位。第二爪部165沿着贴片寄存器30的外形状塑性变形。
贴片寄存器30是用于吸收电磁线圈14的反向电压的贴片元件。贴片寄存器30经由各线圈端子15、16与电磁线圈14并联连接。
如图6、图7、图8所示,贴片寄存器30由在基板31的一面设置有电阻体32的方形的贴片电阻器构成。贴片寄存器30包括陶瓷制的基板31、形成在基板31的一面上的电阻体32、一对电极33和34、保护电阻体32的保护膜35、以及贴片侧镀覆部36。
一对电极33、34设置在电阻体32的两端。一对电极33、34是与各线圈端子15、16接触的部分,并被镀覆锡。即,一对电极33、34被由锡构成的贴片侧镀覆部36覆盖。
如图7所示,这样构成的贴片寄存器30以基板31的设置有电阻体32的一面侧与各载置部154、164相对的姿势载置于各载置面154a、164a上。在这种状态下,当各爪部155、165沿着贴片寄存器30的外形状塑性变形时,如图8所示,贴片寄存器30被各爪部155、165和各载置部154、164夹持。
如图9所示,各爪部155、165的弯曲加工是使用铆接夹具50进行的,该铆接夹具50具有与各爪部155、165的弯曲形状对应地弯曲的按压面51。具体地,在弯曲加工中,使铆接夹具50向接近各爪部155、165的方向位移,通过用按压面51按压各爪部155、165而使各爪部155、165塑性变形之后,使铆接夹具50向远离各爪部155、165的方向位移。
通过这种弯曲加工,如图8所示,来自各载置部154、164侧的按压力Fb以及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作用于贴片寄存器30。由此,贴片寄存器30被各爪部155、165和各载置部154、164夹持。这样的弯曲加工由于仅通过使铆接夹具50向规定的一个方向位移来完成,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设备在短时间内实施。
通过弯曲加工,各爪部155、165成为相对于贴片寄存器30上的与各爪部155、165相接的表面倾斜的姿势。因此,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作用在相对于贴片寄存器30的与各爪部155、165相接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45°左右的方向上。
其中,贴片寄存器30在从基体10远离的状态下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在本实施方式的各载置部154、164中,各载置面154a、164a设定在比基体10的内表面10c高的位置,使得在基体10的内表面10c与贴片寄存器30之间形成空隙。
此外,各线圈端子15、16的至少各载置部154、164以及各爪部155、165的表面被镀覆锡。即,关于至少各载置部154、164及各爪部155、165,由黄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B被比基材B更难以氧化的镀锡M覆盖。
以上说明的电磁继电器1中,通过以与贴片寄存器30相接的方式塑性变形的各爪部155、165,使贴片寄存器30固定在各线圈端子15、16上。据此,成为如下的结构:通过在作为现有部件的各线圈端子15、16上设置的各爪部155、165,将贴片寄存器30固定在各线圈端子15、16上。此外,若通过使各爪部155、165塑性变形来固定贴片寄存器30,则与贴片寄存器30可拆装的连接结构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永久地固定贴片寄存器30。
具体地,贴片寄存器30被各爪部155、165和各载置部154、164夹持。据此,由于贴片寄存器30相对于各线圈端子15、16被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确保贴片寄存器30的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各载置部154、164和各爪部155、165夹持贴片寄存器30的结构,能够通过在使铆接夹具50向接近各载置部154、164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位移时使各爪部155、165塑性变形,来实现。即,各载置部154、164和各爪部155、165夹持贴片寄存器30的结构,能够通过设备成本少、且加工时间短的铆接加工来实现。
另外,贴片寄存器30,是方形的贴片电阻器,以基板31的设置有电阻体32的一面侧与各载置部154、164相对的方式,被各爪部155、165和各载置部154、164夹持。
其中,在使各爪部155、165塑性变形而固定贴片寄存器30时,对贴片寄存器30的与各爪部155、165相对的面施加按压力。当该按压力作用于电阻体32时,会影响电阻体32的电阻值,因此不是优选的。与此相对,如果以基板31的设置有电阻体32的一面侧与各载置部154、164相对的方式配置贴片寄存器30,则固定贴片寄存器30的按压力难以作用于电阻体32,因此能够保护贴片寄存器30,并且能够利用各载置部154、164和各爪部155、165牢固地固定贴片寄存器30。
此外,贴片寄存器30在与基体10分离的状态下固定到各线圈端子15、16上。这样,如果采用贴片寄存器30在与基体10分离的状态下固定的结构,则能够防止由于贴片寄存器30的电阻体32的发热而导致的基体10的熔损。
其中,各载置部154、164以将各线圈端子15、1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按压的方式,插入到形成于基体10的各插入槽10d、10f中。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基体10上的各插入槽10d、10f之间的槽间部位10h由于树脂的蠕变现象而收缩时,作用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按压力减少,各载置部154、164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位移。此时,由于各爪部155、165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能够维持各爪部155、165对贴片寄存器30的固定状态。
此外,各线圈端子15、16的各内侧端部153、163的长度L1、L2,比从各保持部152、162到各爪部155、165的直线距离LD1、LD2大。据此,即使对各保持部152、162作用某个力,该力也难以传递到各爪部155、165。这有助于确保贴片寄存器30的连接的可靠性。另外,例如,在向连接器插拔各线圈端子15、16时,力从各个方向作用于各保持部152、162。
此外,在电磁继电器1中,各线圈端子15、16的各载置部154、164以及爪部155、165被镀覆锡,并且贴片寄存器30与各线圈端子15、16的接触部分被镀覆锡。据此,由于贴片寄存器30与各线圈端子15、16经由镀锡连接,因此能够确保贴片寄存器30的连接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10、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贴片寄存器30在通过各爪部155、165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状态下,被焊接到各线圈端子15、16上。具体地,如图10所示,贴片寄存器30通过包围一对电极33、34的焊料S与各线圈端子15、16接合。焊料S使用焊膏或丝状焊料等。
焊接可以通过激光焊接工艺来实施。如图11所示,焊接优选通过激光产生的局部回流对包围贴片寄存器30的一对电极33、34的焊料S同时进行加热。这是因为可以缩短循环时间,并且可以使贴片寄存器30的姿势稳定化。此外,在实施焊接时,优选逐渐提高加热温度。这是因为能够抑制焊料S、助焊剂的飞散。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共同的结构或相等的结构产生的效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贴片寄存器30在通过各爪部155、165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状态下,被焊接到各线圈端子15、16上。据此,由于贴片寄存器30能够通过各爪部155、165以规定适当的位置和姿势的状态进行焊接,因此能够提高贴片寄存器30的连接的可靠性。
特别是,在电磁继电器1中,各线圈端子15、16的各载置部154、164以及爪部155、165被镀覆锡,并且贴片寄存器30与各线圈端子15、16的接触部分被镀覆锡。因此,由于焊料S的浸润性良好,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贴片寄存器30的连接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焊接不限于激光焊接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了卤素灯的光束工艺来实施。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12、图13,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磁继电器1中,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作用在相对于与贴片寄存器30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45°左右的方向上。在这种结构中,例如,当基体10中的位于各插入槽10d、10f之间的槽间部10h以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变形时,贴片寄存器30的保持力降低。
考虑到这些因素,各线圈端子15、16构成为,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作用在贴片寄存器30的与各爪部155、165相接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各线圈端子15、16相对于各爪部155、165,在内侧面形成有V字形状的凹口156、166。凹口156、166形成在各爪部155、165的内侧面的、与贴片寄存器30的上表面同等的位置或比贴片寄存器30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另外,各爪部155、165的内侧面是在各爪部155、165中相互相向的侧面。
并且,如图13所示,贴片寄存器30通过以凹口156、166为起点弯折90°以上的方式塑性变形的各爪部155、165来固定在各线圈端子15、16上。
在这样构成的电磁继电器1中,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作用在与贴片寄存器30的与各爪部155、165相接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因此,例如,即使基体10的槽间部位10h以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变形,也能够抑制贴片寄存器30的保持力的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各爪部155、165中,如图14所示,比凹口156、166更靠近前端侧处的宽度可以比根基侧处的宽度(即厚度)大。据此,如图15所示,能够通过以凹口156、166为起点弯折45°左右的方式塑性变形的各爪部155、165,将贴片寄存器30固定在各线圈端子15、16上。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各爪部155、165的按压力Fc也作用在贴片寄存器30的与各爪部155、165相接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因此,即使基体10的槽间部位10h以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变形,也能够抑制贴片寄存器30的保持力的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对本公开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如下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贴片寄存器30被各爪部155、165和各载置部154、164夹持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贴片寄存器30还可以仅通过各爪部155、165来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设置有电阻体32的一面侧与各载置部154、164相对的姿势将贴片寄存器30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情况,但电磁继电器1不限于此。电磁继电器1例如还可以以设置有电阻体32的一面侧与各爪部155、165相对的姿势将贴片寄存器30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贴片寄存器30在与基体10分离的状态下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贴片寄存器30也可以与基体10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贴片寄存器30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除贴片寄存器30以外的贴片元件(例如,贴片二极管)固定于各线圈端子15、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将各线圈端子15、16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按压的方式将各载置部154、164插入到各插入槽10d、10f中的情况,但各线圈端子15、16并不限定于此。各线圈端子15、16也可以在具有间隙的状态下将各载置部154、164插入到各插入槽10d、10f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内侧端部153、163的长度比从各保持部152、162到各爪部155、165的直线距离大的情况,但各线圈端子15、16并不限定于此。各线圈端子15、16的各内侧端部153、163的长度也可以与从各保持部152、162到各爪部155、165的直线距离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线圈端子15、16及贴片寄存器30的接触部分被镀覆锡的情况,但电磁继电器1不限于此。电磁继电器1的各线圈端子15、16及贴片寄存器30的接触部分也可以被镀覆锡以外的金属,或不进行镀覆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本公开的电磁继电器1被用作车载用插入式继电器的情况,但是电磁继电器1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作除车载用插入式继电器之外的其他继电器。
不言自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均为非必须的要素。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数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的数值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数值。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及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或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情况以外,并不限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8)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括:
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14),
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15、16),以及
与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电连接的贴片元件(30),
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每个线圈端子具有与所述贴片元件接触的载置部(154、164)、以及立设于所述载置部的爪部(155、165),
所述贴片元件通过以与所述贴片元件相接的方式塑性变形的所述爪部固定在所述一对线圈端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贴片元件被所述爪部和所述载置部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贴片元件是在基板(31)的一面上设置有电阻体(32)的方形的贴片电阻器,所述基板中的设置有所述电阻体的一面侧以与所述载置部相对的方式被所述爪部和所述载置部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保持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树脂制的基体(10),
所述贴片元件在与所述基体分离的状态下固定到所述一对线圈端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一对线圈端子各自的所述爪部,以夹着所述贴片元件并相互相向的方式设置,
所述基体形成有供所述一对线圈端子各自的所述载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一对插入槽(10d、10f),
所述一对线圈端子各自的所述载置部,以将所述一对线圈端子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按压的方式,插入到所述一对插入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一对线圈端子具有保持于所述基体的保持部、以及连结所述保持部与所述载置部的中间部(153、163),
所述中间部的长度大于从所述保持部到所述爪部的直线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所述载置部和所述爪部被镀覆锡,
所述贴片元件与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接触部分被镀覆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贴片元件在通过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状态下焊接到所述一对线圈端子上。
CN202110750949.3A 2020-07-07 2021-07-02 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39213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7148A JP7120275B2 (ja) 2020-07-07 2020-07-07 電磁継電器
JP2020-117148 2020-07-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337A true CN113921337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0949.3A Pending CN113921337A (zh) 2020-07-07 2021-07-02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20275B2 (zh)
CN (1) CN11392133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5311A (en) * 1983-05-20 1985-08-13 Nec Corporation Contact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4247126A (ja) * 2003-02-13 2004-09-02 Anden 電磁継電器
CN201656170U (zh) * 2009-12-14 2010-11-24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
TWM402549U (en) * 2009-11-24 2011-04-21 Harumoto Precision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shielding case structure
CN103765682A (zh) * 2011-08-30 2014-04-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和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方法
CN104916497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线圈端子及电磁继电器
CN107546068A (zh) * 2017-09-26 2018-01-05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继电器
CN207542147U (zh) * 2016-12-14 2018-06-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8631095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载体、电触头单元及制造现成的电缆的方法
CN110223868A (zh) * 2015-04-07 2019-09-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0491653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线圈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6135U (ja) * 1982-04-28 1983-11-05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タ−レツト式vhfチユ−ナ
JPS61259427A (ja) * 1985-05-13 1986-11-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06210018A (ja) 2005-01-25 2006-08-10 Idec Corp リレー用コイル端子およびリレー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5311A (en) * 1983-05-20 1985-08-13 Nec Corporation Contact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4247126A (ja) * 2003-02-13 2004-09-02 Anden 電磁継電器
TWM402549U (en) * 2009-11-24 2011-04-21 Harumoto Precision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shielding case structure
CN201656170U (zh) * 2009-12-14 2010-11-24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
CN103765682A (zh) * 2011-08-30 2014-04-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和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方法
CN104916497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线圈端子及电磁继电器
CN110223868A (zh) * 2015-04-07 2019-09-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207542147U (zh) * 2016-12-14 2018-06-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8631095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载体、电触头单元及制造现成的电缆的方法
CN107546068A (zh) * 2017-09-26 2018-01-05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继电器
CN110491653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线圈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0275B2 (ja) 2022-08-17
JP2022022799A (ja) 2022-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4546B2 (ja) 温度ヒューズ
JP4909704B2 (ja) 静電チャック装置
CN111627678B (zh) 线圈部件
JPWO2004049511A1 (ja) ガラス面に形成された導体のための電気接続構造
KR20060048797A (ko) 면실장 코일 부품
US20180326924A1 (en) Circui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10186764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tenna device
EP0261905A2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wires thereto
KR19990008482A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인쇄회로기판의 표면상에 전자 부품을 정확하게 조립하여 납땜하기 위한 방법
JP4530169B2 (ja) サーミスタ装置、及び、サーミス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674971A (zh) 线圈装置
CN110678945B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26262B (zh) 电连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H0785901A (ja) 圧着端子、及び圧着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方法
CN113921337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06505103A (ja) 接点素子と導線とを電気的に接続する方法
JP6074890B2 (ja) 導線付き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133638A (zh) 用于电器件的绞合线接触机构和用于制造绞合线接触机构的方法
JP6257474B2 (ja) 電力用回路装置
US4831354A (en) Polymer type PTC assembly
CN105449915B (zh) 电动机及通电压接方法
CN218497926U (zh) 线圈部件
JP5451655B2 (ja) 端子連結構造、及びこの端子連結構造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
CN216389741U (zh) 印制电路板连接端子
WO202321037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