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30A -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30A
CN1139130A CN95119053A CN95119053A CN1139130A CN 1139130 A CN1139130 A CN 1139130A CN 95119053 A CN95119053 A CN 95119053A CN 95119053 A CN95119053 A CN 95119053A CN 1139130 A CN1139130 A CN 1139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polypropylene
racemize
indenyl
di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6C (zh
Inventor
谷崎达夫
桥本干夫
杉正浩
筒井俊之
田中泰夫
加加美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2919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3913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44440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918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747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918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Product with molecular orien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28Shrinkable or shrunk [e.g., due to heat, solvent, volatile agent, restraint removal,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13Monoolefin polymer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包含特定量比例的(A)聚丙烯和(B)特定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本发明也揭示了一种聚丙烯复合膜,它包含(I)结晶聚丙烯层和(II)由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层,该层层压在结晶聚丙烯层(I)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聚丙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能及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聚丙烯复合膜不仅具有优异的热封性能,尤其是低温热封性能,而且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耐擦伤性和抗粘着性。

Description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能及柔韧性和耐冲击性的聚丙烯组合物,也涉及聚丙烯组合物的使用。
至今聚丙烯已被广泛地用作具有高的刚度,耐热性和透明度的热塑性模塑材料。然而,聚丙烯在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方面是差的,因此为了改进这些性能,通常已将软橡胶组分加入聚丙烯中。
然而,在聚丙烯中加入软橡胶组分使获得的聚丙烯组合物改进了柔韧性和耐冲击性,却引起了聚丙烯的耐热性遭到破坏的问题。这种聚丙烯组合物的低温热封性能也有待改进。
因此希望出现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能及柔韧性和耐冲击性的聚丙烯组合物。
结晶聚丙烯膜特别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领域,这是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例如拉伸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耐冲击性和耐低温性,光学性能例如光泽度和透明度,和食品卫生性能例如无毒和无味性能。当加热至其热封温度时,结晶聚丙烯膜发生收缩,因此难以热封具有单一层结构的膜。因此,结晶聚丙烯膜通常具有热封层,该热封层一般是由诸如低密度聚乙烯或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聚合物制成的。
供形成热封层的聚合物需具有,例如,下述性能:
(1)聚合物可在低于基材(结晶聚丙烯膜)相当大的某一温度下进行热封;
(2)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封强度且热封强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3)聚合物具有优异的与基材的粘合强度;
(4)聚合物具有几乎等同于或高于基材的透明度;
(5)聚合物在储存时不自行粘着;
(6)聚合物不会粘附在制袋机或填充包装机上;和
(7)聚合物具有高的耐擦伤性。
然而,常规的热封材料不是总能满足所有这些性能的。例如,尽管低密度聚乙烯可在低温下进行热封,但它的热封强度和与基材的粘合性能是差的且易于粘附在包装机上。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满足上述性能(2)至(7),但不满足性能(1)。例如,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热封层的聚丙烯复合膜具有窄的热封温度范围。因此,当由自动包装机或自动制袋机热封复合膜时,热封温度必需严格控制。曾建议使用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共混物作为热封材料。然而,尽管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相比这种共混物具有更加改进的低温热封性能,但它的透明度是差的。
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丙烯含量为55-85%(重量)和晶体熔融热量(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为20-80J/g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具有高的透明度和好的低温热封性能,因此可用作热封材料。基于这些发现,本发明的发明者建议使用包含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和全同立构聚丙烯的组合物作为聚丙烯膜的热封层(日本专利L-O-P No.114887/1979)。由这种组合物制成的热封层具有优异的低温热封性能和抗粘着性,但它在抗粘着性和耐擦伤性上稍微低于由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成的热封层。
本发明的发明者也建议将由全同立构聚丙烯膜和热封层组成的复合膜作为高热封性能的复合膜,上述热封层由包含10-40%(重量)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结晶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组合物制成(日本专利公开No.42626/1986)。
希望上述聚丙烯膜还具有这样的性能,即可将膜进行高速包装。这样,希望膜不仅具有改进的低温热封性能和热粘附性能,而且具有改进的滑移性能和抗粘着性。
在上述这些背景下,本发明的发明者研究了含聚丙烯和橡胶组分的聚丙烯组合物,并发现使用聚丙烯和特定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能及柔韧性和抗冲击性的聚丙烯组合物。本发明的发明者也发现由上述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含热封层的聚丙烯膜具有施用于高速包装所希望的性能,例如不仅具有优异的低温热封性能和热粘合性能,而且具有优异的滑移性能和抗粘着性。然而,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使用特定的金属茂化合物催化剂组分可制备特定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基于这些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能及柔韧性和抗冲击性的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由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层的聚丙烯复合膜,且该复合膜不仅具有优异的透明度,低温热封性能和热粘合性,而且具有优异的抗粘着性和机械性能如耐擦伤性。
按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丙烯组合物包含:
(A)5-95重量%的聚丙烯,和
(B)95-5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所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具有下述性能:
(1)共聚物含50-95mol%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和50-5mol%来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
(2)在135℃的萘烷中测得的特性粘度为0.1-12dl/g;
(3)由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和
(4)显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的无规度的参数B值为1.0-1.5,较好地为1.0-1.3。
作为聚丙烯(A),较好地是使用丙烯和除了丙烯外的烯烃的共聚物,含不大于10mol%来自烯烃的单元。
除了性能(1)-(4)外,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较好地还具有下述性能(5)-(6):
(5)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熔点Tm为60-140℃,且熔点Tm与1-丁烯构成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2.6M+130≤Tm≤-2.3M+155;和
(6)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C与1-丁烯构成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C≥-1.5M+75
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可使用包含下述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
(a)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其中M为周期表IVa,Va,或VIa族的过渡金属,
R1和R2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
R3为可被卤原子或含硅基取代的1-20个碳原子的烃基,
R4为氢原子或1-20个碳原子的烷基,
X1和X2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或含硫基,和
Y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
   (b-2)能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
   和任选的,
(c)有机铝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较好地是使用上述结构式中R1为甲基和2-6个碳原子的烃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
本发明还提供包含下述组分的聚丙烯复合膜:
(I)结晶聚丙烯层,和
(II)由本发明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层,该层层压在至少一个结晶聚丙烯层(I)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聚丙烯组合物层(II)较好地由包含下述组分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
5-50重量%的聚丙烯(A),和
95-50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或
不小于50重量%而小于90重量%的聚丙烯(A),和
不小于10重量%而小于50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
聚丙烯(A)较好地为含不小于90mol%的来自丙烯的单元的结晶聚丙烯。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特性粘度(2)较好地为0.1-5dl/g 。
结晶聚丙烯层(I)可未经拉伸或经双轴拉伸。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将在下面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包含下述聚丙烯和下述特定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A)聚丙烯
在本发明中,任何常规已知的聚丙烯都可用作聚丙烯(A)。聚丙烯可为均聚丙烯或含丙烯单元和少量的(例如不大于10mol%,较好地小于5mol%)来自除了丙烯外的烯烃的单元的丙烯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无规共聚物是较好的。
如下所述,当试图将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用于复合膜时,聚丙烯(A)较好地为含不小于90mol%来自丙烯的单元的结晶聚丙烯。
用于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其它烯烃的例子包括除了丙烯外的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六碳烯和4-甲基-1-戊烯。
在本发明中,较好地是使用由用已知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的常规过程制备的聚丙烯作为聚丙烯(A)。也可使用的是用金属茂化合物催化剂组分制备的聚丙烯。
用于本发明的聚丙烯的熔点(Tm)为100-165℃,较好地为120-165℃。在具有这种熔点的聚丙烯中,希望使用的是熔点高于下述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熔点的聚丙烯。
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1238,在230℃,负载为2.16kg)通常为0.1-400g/10min,较好地为1-100g/10min,分子量分布(Mw/Mn)为大于3,较好地为4-15。
聚丙烯(A)通常比下述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更具刚性。
(B)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包含下述特定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这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较好地为弹性体状态。
(1)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为丙烯和1-丁烯的无规共聚物,它包含:
50-95mol%,较好的为60-93mol%,更好的为70-90mol%的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和
50-5mol%,较好的为40-7mol%,更好的为30-10mol%的来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
这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还可含来自除了丙烯和1-丁烯外的烯烃的构成单元,例如少量的(例如,不大于10mol%)乙烯。
(2)特性粘度(η)
在135℃的萘烷中测得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特性粘度(η)为0.1-12dl/g,较好的为0.5-12dl/g,更好的为1-12dl/g。
(3)分子量分布
由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不大于3,较好的为1.8-3.0,更好的为1.9-2.5。
(4)无规度
指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的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参数B值为1.0-1.5,较好的为1.0-1.3,更好的为1.0-1.2。
参数B值由B.D.Cole-man和T.G.Fox在J.Polym.Sci.,Al,3188(1963)中提出过,该参数可由下述公式获得:
B=P12/(2P1·P2)其中P1为第一单体含量组分,P2为第二单体含量组分,P12为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序列与总的二元序列的比例。
在B=1时,将伯努利统计学用于共聚物;在B<1时,共聚物趋于嵌段;在B>1时,共聚物趋于交替;和B=2时,共聚物为交替共聚物。
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除了具有上述性能(1)至(4)外还具有下述性能(5)和(6)是较好的。
(5)熔点Tm
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的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熔点Tm为60-140℃,较好的为80-130℃。
所希望的是在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中,熔点Tm和1-丁烯构成单元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2.6M+130≤Tm≤-2.3M+155
(6)也希望在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中,由X-射线衍射法测量的结晶度C和1-丁烯构成单元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C≥-1.5M+75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还具有下述性能(7)。
(7)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有规立构度(三元立构规正度,mm组分)
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有规立构度可由三元立构规正度(mm分数)来评价。
当头尾连接时,在聚合物链上的三个丙烯单元序列以表面曲折结构来表示,将mm分数定义为具有相同甲基支链方向的丙烯单元序列的比例,且可由下述使用13C-NMR光谱的方法来测定。
为了由13C-NMR光谱测定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mm分数,测量下列的mm分数作为聚合物链上含三元序列的丙烯单元的mm分数:(i)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三元序列和(ii)组成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和丁烯单元并含丙烯单元作为第二单元的丙烯单元-丁烯单元三元序列。
mm分数可由三元序列(i)和(ii)中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的峰强度来确定,详述如下。
在翻转角(flip angle)为45°和脉冲间隔不短于3.4T1(T1:甲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中的最长时间)的测量条件下,用在120℃的质子完全去偶法测量无规共聚物样品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13C-NMR光谱,所述样品完全地溶解在含少量氘化苯作为锁定溶剂(lock solvent)的六氯丁二烯中。由于亚甲基的T1和次甲基的T1短于甲基的T1,在上述条件下样品中所有碳原子的磁化回复不小于99%。至于化学位移,将头尾连接丙烯单元五元序列(mmmm)中第三单元的甲基碳峰定为21.593ppm(以四甲基硅烷为基准),而其它碳峰则以此峰为基准来确定。
在这样测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13C-NMR光谱中,将可观察到丙烯单元侧链甲基(约19.5-21.9ppm)的甲基碳区域分成:
第一峰区域(约21.0-21.9ppm),
第二峰区域(约20.2-21.0ppm),和
第三峰区域(约19.5-20.2ppm)。
在上述各区域中,可观察到的头尾连接三元序列(i)和(ii)中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峰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位移值               甲基碳区域(19.5~21.9ppm)
    第一区域21.0-21.9ppm     第二区域20.2-21.0ppm     第三区域19.5-20.2ppm
头尾连接
序列(i)序列(ii)     PPP(mm)PPB(mm)BPB(mm)     PPP(mr)PPB(mr)BPB(mr)PPB(rr)BPB(rr)       PPP(rr)
在上述表中,P表示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B表示来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
对于只由丙烯单元组成的三元序列(i),即PPP(mm),PPP(mr),和PPP(rr),在列于表1的头尾连接三元序列(i)和(ii)中,甲基的方向由下述表面曲折结构表示。这些PPP序列相应地应用到含丁烯单元的mm,mr,和rr三元序列(PPB,BPB)中。PPP(mm):
Figure A9511905300141
PPP(mr):
Figure A9511905300142
PPP(rr):
Figure A9511905300143
在第一区域中,mm三元序列PPP,PPB和BPB中的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在第二区域中,mr三元序列PPP,PPB和BPB中的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和rr三元序列PPB和BPB中的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在第三区域中,rr三元序列PPP中的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因此,当使用13C-NMR光谱(六氯丁二烯溶液,四甲基硅烷标准)测量(i)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三元序列中和(ii)组成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和丁烯单元并含丙烯单元作为第二单元的丙烯单元-丁烯单元三元序列中的第二单元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时,可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三元立构规正度(mm分数)确定为按下述公式,在21.0-21.9ppm区域(第一区域)出现的峰的面积与定为100%在19.5-21.9ppm区域(甲基碳区域)出现的峰的总面积之比(百分数),
                            PPP(mr)+PPB(mr)+BPB(mr)+
                            PPP(rr)+PPB(rr)+BPB(rr))
在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中,如上述确定的mm分数较好地为不小于90%,更好的不小于92%,最好的不小于94%。
除了上述头尾连接的三元序列(i)和(ii)外,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具有少量的含下述结构式(iii),(iv)和(v)表示的区域不规则单元的部分结构,且在上述甲基碳区域(19.5-21.9ppm)中观察到来自含这种结构(iii),(iv)和(v)的丙烯单元侧链甲基的峰。结构(iii)
Figure A9511905300152
结构(iv)
Figure A9511905300161
结构(v)
Figure A9511905300162
(n≥2)
在上述结构(iii),(iv)和(v)的甲基中,甲基碳A和甲基碳B分别在17.3ppm和17.0ppm处共振,结果基于碳A和碳B的峰不会在第一至第三区域(19.5-21.9ppm)中出现。而且,碳A和碳B与头尾连接的丙烯三元序列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三元立构规正度(mm分数)时不需要考虑它们。
基于甲基碳C的峰,基于甲基碳D的峰和基于甲基碳D′的峰在第二区域中出现,基于甲基碳E的峰和基于甲基碳E′的峰在第三区域中出现。
因此,在第一至第三甲基碳区域中,出现基于PPE-甲基的峰(丙烯-丙烯-乙烯序列上的侧链甲基)(20.7ppm或左右),基于EPE-甲基的峰(乙烯-丙烯-乙烯序列上的侧链甲基)(19.8ppm或左右)和基于甲基C,甲基D,甲基D′,甲基E和甲基E′的峰。
如上所述,可观察到基于除了头尾三元序列(i)和(ii)外的甲基的峰,且在使用上述公式确定mm分数时,以下述方式进行修正。
基于PPE-甲基的峰面积可由PPE-次甲基(在30.6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基于EPE-甲基的峰面积可由EPE-次甲基(在32.9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
基于甲基C的峰面积可由相邻次甲基(在31.3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
基于甲基D的峰面积可由上述结构(iv)中基于αβ亚甲基碳(在34.3ppm或左右处共振和在34.5ppm或左右处共振)的总峰面积的1/2确定,基于甲基D′的峰面积可由上述结构(v)中甲基E′的相邻次甲基(在33.3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
基于甲基E的峰面积可由相邻次甲基碳(在33.7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甲基E′的峰面积可由相邻次甲基碳(在33.3ppm或左右处共振)的峰面积确定。
因此,基于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三元序列(i)和(ii)的甲基的峰面积可通过从第二和第三区域峰的总峰面积中减去上述甲基的峰面积确定。
这样,可估算基于头尾连接的丙烯单元三元序列(i)和(ii)的甲基的峰面积,结果可按上述公式计算mm分数。
光谱中的碳峰可参见文献“Polymer”,30,1350(1989)加以指定。
(8)杂键单元
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有时具有少量的含杂键单元(区域-不规则单元)的结构,所述杂键单元基于丙烯序列中丙烯的2,1-插入或1,3插入。
在聚合反应中,丙烯通常是1,2-插入(将亚甲基端键合至催化剂上)形成前述头尾连接的丙烯序列,但在很少情况下丙烯是2,1-插入或1,3-插入的。2,1-插入丙烯或1,3-插入丙烯在聚合物中形成由前述结构(iii),(iv)和(v)表示的区域-不规则单元。在聚合物构成单元中2,1-插入和1,3-插入丙烯的比例可由下述公式使用13C-NMR光谱参考“Polymer”,30,1350(1989),用类似于前述三元立构规正度的方法来确定。
基于丙烯2,1-插入的区域不规则单元的比例可由下述公式确定。
当难以直接由光谱确定Iαβ等的面积时,例如因为峰重叠,可使用具有相应面积的碳峰进行修正。
在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中,可含基于存在于丙烯序列中丙烯2,1-插入的杂键单元的量,以所有丙烯单元为基准计,为不小于0.01%,尤以0.01-0.3%为佳。
在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中所含的基于丙烯1,3-插入的区域不规则单元的量为不大于0.05%,且该基于丙烯1,3-插入的区域不规则单元的比例可由βγ峰(在27.4或左右处共振)测定。
这种用于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包含比已知常规橡胶更少量的粘性组分。
用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可在包含下述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由丙烯和1-丁烯进行共聚合制备:
(a)如下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
   (b-2)能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
   任选的,
(c)有机铝化合物。
下面,详细描述用于制备本发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用于本发明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下面有时称为“组分(a)”)可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
Figure A9511905300191
其中M为周期表IVa,Va或VIa族的过渡金属。其例子包括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其中较好的是钛,锆和铪。特别好的是锆。取代基R1和R2
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
卤代物的例子包括氟代物,氯代物,溴代物和碘代物。
1-2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例子包括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例如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联苯基,萘基,甲萘基,蒽基和菲基。
卤代烃基的例子包括那些用卤原子取代上述烃基而获得的基。
含硅基的例子包括单烃取代的甲硅烷基,例如甲基甲硅烷基和苯基甲硅烷基;二烃取代的甲硅烷基,例如二甲基甲硅烷基和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烃取代的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萘基甲硅烷基;烃取代甲硅烷基的甲硅烷基醚,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硅取代的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和硅取代的芳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
含氧基的例子包括羟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例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和芳烷氧基,例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
含硫基的例子包括在上述举例的含氧基中的氧被硫取代的基团。
含氮基的例子包括氨基;烷氨基,例如甲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丙氨基,二丁氨基和二环己氨基;和芳氨基和烷芳氨基,例如苯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萘基氨基和甲基苯基氨基。
含磷基的例子包括膦基,例如二甲基膦基和二苯基膦基。
其中,R1较好地为氢,甲基,2-6个碳原子的烃基和芳基,特别好的为甲基和2-6个碳原子的烃基。
R2较好地为氢和烃基,以氢为特佳。取代基R3
R3为可被卤原子或含硅基取代的1-20个碳原子的烃基,较好地为3-20个碳原子的仲或叔烷基或芳基。
仲或叔烷基的例子包括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1,2-二甲基丙基,2,3-二甲基丙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异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
芳香基的例子包括芳基,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联苯基,α-或β-萘基,甲萘基,蒽基,菲基,苄苯基,芘基,苊基,phenalenyl,醋蒽烯基,四氢萘基,茚基和联苯基;和芳烷基,例如苄基,苯乙基,苯丙基和甲苯甲基。这些基团可含双键或三键。
而且,这些基团可被如R1中所述的卤原子和含硅基取代。取代基R4
R4为氢原子或1-20个碳原子的烷基。
烷基的例子包括链状和环状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环己基,庚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
这些基团可被如R1中所述的卤原子和含硅基取代。X1和X2
X1和X2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或含硫基。
卤原子,含氧基,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的例子如R1中所述。
含硫基的例子包括那些如R1中所述者;而且还有磺酰氧基,例如甲基磺酰氧基,三氟甲磺酰氧基,苯基磺酰氧基,苄基磺酰氧基,对甲苯磺酰氧基,三甲基苯磺酰氧基,三异丁基苯磺酰氧基,对氯苯磺酰氧基和五氟苯磺酰氧基;和亚磺酰氧基,例如甲基亚磺酰氧基,苯基亚磺酰氧基,苯亚磺酰氧基,对甲苯亚磺酰氧基,三甲基苯亚磺酰氧基和五氟苯亚磺酰氧基。Y
Y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更具体的可举例如下:
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包括亚烷基,例如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1,2-亚乙基,二甲基-1,2-亚乙基,1,3-三亚甲基,1,4-四亚甲基,1,2-环亚己基和1,4-环亚己基,和芳亚烷基,例如二苯基亚甲基和二苯基-1,2-亚乙基。
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包括卤代上述举例的二价烃基,例如氯亚甲基;
二价含硅基包括烷基亚甲硅烷基,烷芳基亚甲硅烷基和芳基亚甲硅烷基,例如甲基亚甲硅烷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二乙基亚甲硅烷基,二(正丙基)亚甲硅烷基,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甲苯基亚甲硅烷基,联苯基亚甲硅烷基,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和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和烷基二亚甲硅烷基,烷芳基二亚甲硅烷基和芳基二亚甲硅烷基,例如四甲基-1,2-二亚甲硅烷基和四苯基-1,2-二亚甲硅烷基。
二价含锗基包括那些在上述举例的二价含硅基中硅被锗代替的基团。
二价含锡基包括那些在上述举例的二价含硅基中硅被锡代替的基团。
R5的例子为如R1中所述的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其中,较好的是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和二价含锡基,更好的是二价含硅基。其中特别好的是烷基亚甲硅烷基,烷芳基亚甲硅烷基和芳基亚甲硅烷基。
下面列出的是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正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正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正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环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甲基环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苯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异丙基-7-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二甲基锆(IV),
外消旋-甲基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双(对苯基亚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和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苯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IV)。
在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那些被下述结构式(1-a)表示的化合物被特别优选用于本发明。
Figure A9511905300251
其中M,X1,X2,R1,R3,和Y与结构式(1)中的定义相同,且R1较好地为氢,甲基或芳香基。
下面列出的是上述结构式(1-a)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较好的例子。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1-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2-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氟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五氟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氯苯基)-1-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间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邻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邻,对二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溴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间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邻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邻,邻′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乙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异丙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苄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联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间联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对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间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苯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异丙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甲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对氯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锡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二甲基锆(IV),
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甲基氯化锆(IV),
外消旋-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SO2Me氯化锆(IV),
外消旋-OSO2Me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一(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对甲苯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三氟乙酸)-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一氯化一(正丁氧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正丁氧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一氯化一(苯氧基)-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钛(IV),和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铪(IV),
在上述化合物中,特别好的是其中R1为甲基的结构式(1-a)的化合物。
同样较好地可用的是其中R1为2~6个碳原子的烃基而R3为6~16个碳原子的芳基的结构式(1-a)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例子如下所列: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邻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间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对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3-二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4-二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5-二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4,6-三甲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邻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间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对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3-二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6-二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3,5-二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2-溴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3-溴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4-溴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4-联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苯基茚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苯基茚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8-甲基-9-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仲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戊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5-苊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异丁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新戊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新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己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正己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4-联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甲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正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锡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锡烷基-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锆(IV),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双{1-(2-正丙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相应于上述列举的化合物中的金属锆用钛、铪、钒、铌、钽、铬、钼或钨取代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化合物通常以外消旋体的形式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份使用,但它们也可以R型或S型的形式使用。
本发明所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根据“Journal ofOrganometallic Chem.”,288(1985),pp63-67和EP-A-0320762进行制备。例如,式(1-a)可以通过下面的反应路线进行制备。
Figure A9511905300361
其中Z为Cl、Br、I或O-甲苯磺酰基,以及H2Ra
本发明中所用的生成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有机铝氧化合物(b-1)(下文中有时称作“组份(b-1)”)可以是通常所知的铝氧烷或苯溶性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后者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78687/1990中有叙述。
通常所知的铝氧烷可以通过,例如,下面的程序制备。
(1)将有机铝化合物,例如,三烷基铝加入至含有吸附的水或含结晶水的盐类(例如水合氯化镁、水合硫酸铜、水合硫酸铝、水合硫酸镍和水合三氯化铈)的化合物的烃介质分散体中,以使有机铝化合物与吸附的水或结晶水反应。
(2)使水、冰或水蒸气直接与有机铝化合物(例如,三烷基铝)在介质(例如苯、甲苯、乙醚或四氢呋喃)中作用。
(3)使有机锡氧化物如二甲基锡氧化物或二丁基锡氧化物与有机铝化合物(例如,三烷基铝)在介质(例如癸烷、苯或甲苯)中反应。
铝氧烷可以含有少量有机金属组份。上面得到的铝氧烷溶液可以用在本发明中,但也可以从该溶液中蒸去溶剂或未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然后将残余物再溶解在一种溶剂中或分散在铝氧烷的不良溶剂中。
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三烷基铝类,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仲丁基铝、三叔丁基铝、三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和三癸基铝;
三环烷基铝类,例如,三环己基铝和三环辛基铝;
二烷基铝卤化物类,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溴化二乙基铝和氯化二异丁基铝;
二烷基铝氢化物类,如氢化二乙基铝和氢化二异丁基铝;
二烷基铝烷氧化物,如二甲基甲氧基铝和二乙基乙氧基铝;以及
二烷基铝芳氧化物,如二乙基苯氧基铝。
其中,较好的是三烷基铝和三环烷基铝,特别好的是三乙基铝。
也可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有由下式所表示的链烯基铝:
        (iC4H9)xAly(C5H10)z其中x、y和z各为正数,且z≥2x,例如异戊二烯基铝。
上面提到的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溶剂和悬浮液的例子包括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枯烯、繖花烃;脂肪烃,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脂环烃,如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和甲基环戊烷;石油馏分,如汽油、煤油和瓦斯油;以及这些芳烃、脂肪烃和脂环烃的卤代物,尤其是其氯化物或溴化物。也可使用醚,如乙醚和四氢呋喃。在这些溶剂中,较佳的是芳烃和脂肪烃。
用于生成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能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2)(下文中有时称作“组份(b-2)”)包括Lewis酸、离子化合物和碳硼烷化合物,这些已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告No.501950/1989、No.502036/1989、No.179005/1991、No.179006/1991、No.207703/1991和207704/1991以及美国专利547,718中有阐述。
Lewis酸实例包括三苯基硼、三(4-氟苯基)硼、三(对甲苯基)硼、三(邻甲苯基)硼、三(3,5-二甲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Mg-Cl2、Al2O3和SiO2-Al2O3
离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铵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铁。
碳硼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十二硼烷、1-碳代十一硼烷、1-碳代十二硼酸二(正丁基)铵、7,8-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和十三氢-7-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铵。
能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2)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本发明中所用的生成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有机铝氧化合物(c)(下文中有时称作“组份(c)”)可以,例如,用下式(2)表示:
              R9 nAlX3-n    (2)其中R9为含1至12个碳原子的烃基,X为卤原子或氢原子,n为1至3。
在上述式(2)中,R9为含1至12个碳原子的烃基,例如烷基、环烷基或芳基。其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和甲苯基。
有机铝化合物(c)的实例包括:
三烷基铝类,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三(2-乙基己基)铝和三癸基铝;
链烯基铝,例如,异丙烯基铝;
二烷基铝卤化物类,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异丙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和溴化二甲基铝;
烷基铝倍半卤化物类,如倍半氯化甲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异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和倍半溴化乙基铝;
烷基铝二卤化物,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异丙基铝和二溴化乙基铝;以及
二烷基铝氢化物,如二乙基氢化铝和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为有机铝化合物(c)也可使用由下式(3)表示的化合物:
            R9 nAlL3-n    (3)其中R9与上式(2)中相同;L为-OR10基、-OSiR3 11基、-OAlR2 12基、-NR2 13基、-SiR3 14基或-N(R15)AlR2 16基;n为1至2;R10、R11、R12和R16各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环己基、苯基等等,R3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三甲基亚甲硅基等等;R14和R15各为甲基、乙基等等。
这些有机铝化合物中,较好的是Rn 9Al(OAlR2 12)3-n,例如,Et2AlOAlEt2和(iso-Bu)2AlOAl(iso-Bu)2
由式(2)和(3)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中,较好的是式R3 9Al的那些,其中特别好的是R9为异烷基。
本发明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通过在惰性烃溶剂或烯烃溶剂中混合组份(a)和组份(b-1)(或组份(b-2)),以及任选地组份(c)而制备。
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惰性烃溶剂的实例包括脂族烃类,例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环烃,例如环戊烷、环己烷和甲基环戊烷;芳香烃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例如氯化乙烯、氯苯和二氯甲烷;以及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上述组份可以以任何次序混合,但较好的是:
组份(b-1)(或组份(b-2))与组份(a)混合;
组份(b-1)首先与组份(c)混合,然后与组份(a)混合;
组份(a)首先与组份(b-1)(或组份(b-2))混合,然后与组份(c)混合;或者
组份(a)首先与组份(c)混合,然后与组份(b-1)(或组份(b-2))混合。
在上述组份的混合中,组份(b-1)中铝对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过渡金属的原子比(Al/过渡金属)通常可以为10至10,000,较好为20至5,000,组份(a)的浓度可以为10-8至10-1mol/l,较好的为10-7至5×10-2mol/l。
当使用组份(b-2)时,组份(a)对组份(b-2)的摩尔比(组份(a)/组份(b-2))通常可以为0.01至10,较好的为0.1至5,组份(a)的浓度可以为10-8至10-1mol/l,较好的为10-7至5×10-2mol/l。
当使用组份(c)时,组份(c)中铝原子(Alc)对组份(b-1)中铝原子(Alb-1)的原子比(AlcAlb-1)通常可以为0.02至20,较好为0.2至10。
上述催化剂组份可以在聚合反应器中混合,或者可以将预制的组份混合物加入反应器中。
如果组份是预混合的,混合温度通常可为-50℃至150℃,较好的为-20℃至120℃;接触时间可以是1至1,000分钟,较好的为5至600分钟。在混合过程中混合温度可以变化。
本发明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固体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上述组份(a)、(b)和(c)中的至少一种承载在无机或有机,粒状或细颗粒固体载体上。
无机载体较好的是多孔氧化物,其实例包括SiO2和Al2O3
粒状或细颗粒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由α-烯烃(例如乙烯、丙烯和1-丁烯)或苯乙烯作为主要组份制备的聚合物和共聚物。
本发明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由细颗粒载体、组份(a)、组份(b)和由预聚合产生的烯烃聚合物,以及任选的组份(c)生成。
在预聚合中可以使用烯烃,例如丙烯、乙烯和1-丁烯。也可以使用这些烯烃与其它烯烃的混合物。
除了上述组份之外,本发明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还可以含有对烯烃聚合有用的其它组份,例如水作为催化剂组份。
本发明中所用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可以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由丙烯和1-丁烯共聚制备,通过这样的方法,即最终能得到如上所定义的单体组成。
聚合可以用任何液相聚合方法(例如悬浮或溶液聚合方法)或气相聚合方法进行。
在液相聚合方法中,可以使用惰性烃溶剂例如前面提到的用于制备催化剂的那些,也可使用丙烯本身作为溶剂。
在悬浮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可为-50℃至100℃,较好为0至90℃;在溶液聚合方法中,通常为0至250℃,较好为20至200℃;在气相聚合方法中,通常为0至120℃,较好为20至100℃。聚合压力通常可为大气压力至100kg/cm2,较好为大气压力至50kg/cm2。聚合反应可以分批、半连续或连续进行。聚合也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分两步或多步进行。
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氢或改变聚合温度或聚合压力而进行控制。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
5至95%(重量),较好为20至90%(重量),更好为40至85%(重量)的聚丙烯(A),以及
95至5%(重量),较好为80至10%(重量),更好为60至15%(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
聚丙烯组合物可以用任何通常已知的用于制备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制备,例如熔融捏和聚丙烯(A)和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
聚丙烯组合物的熔流速率MFR可以为0.1至400g/10min,较好为1至100g/10min。
聚丙烯组合物的熔点可以为60至165℃,较好为80至160℃。
除了聚丙烯和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之外,本发明的丙烯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添加剂和其它树脂,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这些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成核剂、防老剂、盐酸吸收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颜料、染料、分散剂、铜抑制剂、中和剂、发泡剂、增塑剂、消泡剂、交联剂、流动性增加剂例如过氧化物和焊接强度增加剂。
作为防老剂,可以使用酚类防老剂、硫类防老剂、磷类防老剂等等。酚类防老剂的实例包括酚类化合物,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3,3-二甲基-4-羟基苄基)巯基乙酸十八烷酯、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十八烷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二(十八烷)酯、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1,3,5-三嗪、(4-羟基-3-甲基-5-叔丁基苄基)丙二酸二(十八烷)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酚)、4,4′-亚甲基双(2,5-二叔丁基酚)、2,2′-亚甲基双〔6-(1-甲基环己基)对甲酚〕、双〔3,5-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4,4′-亚丁基双(6-叔丁基间甲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对苯二酸二〔2-叔丁基-4-甲基-6-(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酯、异氰脲酸-1,3,5-三(2,6-二甲基-3-羟基-4-叔丁基)苄基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4,6-三甲基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亚甲基酯〕甲烷、异氰脲酸-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酯、异氰脲酸-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基乙基〕酯、2-辛基硫代-4,6-二(4-羟基-3,5-二叔丁基)苯氧基-1,3,5-三嗪和4,4′-硫代二(6-叔丁基间甲酚);以及碳酸多元酚寡酯,例如4,4′-亚丁基双(2-叔丁基-5-甲基酚)的碳酸寡酯(如聚合度:2至10)。
硫类防老剂的实例包括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类,例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基酯;以及多元醇的酯类(例如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异氰脲酸三羟乙基酯)以及烷基硫代丙酸(例如丁基硫代丙酸、辛基硫代丙酸、月桂基硫代丙酸和硬脂基硫代丙酸),例如四月桂基硫代丙酸季戊四醇酯。
磷类防老剂的实例包括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月桂酯、亚磷酸三癸酯、亚磷酸辛基二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二亚磷酸二硬脂酸基季戊四醇酯、四(十三基)-1,1,3-三(2-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丁烷的二亚磷酸酯、二亚磷酸四(C12-C15混合的烷基)-4,4′-亚异丙基二苯基酯、二亚磷酸四(十三基)-4,4′-亚丁基二(3-甲基-6-叔丁基酚)酯、亚磷酸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酯、亚磷酸三(一-二混合的壬基苯基)酯、氢化过的-4,4′-亚异丙基二酚的多亚磷酸酯、二(辛基苯基)·二〔4,4′-亚丁基二(3-甲基-6-叔丁基酚)〕·1,6-己二醇的二亚磷酸酯、苯基-4,4′-亚异丙基二酚·季戊四醇的二亚磷酸酯、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的二亚磷酸酯、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的二亚磷酸酯、三〔4,4′-亚异丙基二(2-叔丁基酚)〕的亚磷酸酯、苯基二异癸基的亚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的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1,3-二硬脂酰氧异丙基)酯、4,4′-亚异丙基二(2-叔丁基酚)的二(壬基苯基)亚磷酸酯、9,10-二氢-9-氧杂-1-磷杂菲-10-氧化物和二亚磷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酯。
可以使用的防老剂的实例还有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例如α-、β-、γ-和δ-生育酚及其混合物、2-(4-甲基-3-戊烯基)-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的2,5-二甲基,2,5,8-三甲基和2,5,7,8-四甲基取代的衍生物、2,2,7-三甲基-5-叔丁基-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2,2,5-三甲基-7-叔丁基-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2,2,5-三甲基-6-叔丁基-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和2,2-二甲基-5-叔丁基-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
作为盐酸吸收剂,可以使用由下式所表示的混合盐类:
MxAly(OH)2x+3y-2z(A)z·aH2O其中M为Mg、Ca或Zn;A为除羟基以外的阴离子;x、y和z各为正数;a为0或正数,例如Mg6Al2(OH)16CO3·4H2O,
Mg6Al2(OH)20CO3·5H2O,
Mg5Al2(OH)14CO3·4H2O,
Mg10Al2(OH)22(CO3)2·4H2O,
Mg6Al2(OH)16HPO4·4H2O,
Ca6Al2(OH)16CO3·4H2O,
Zn6Al2(OH)16CO3·4H2O,
Zn6Al2(OH)16SO4·4H2O,
Mg6Al2(OH)16SO3·4H2O,和
Mg6Al2(OH)12CO3·3H2O。
光稳定剂的实例包括羟基二苯酮类,例如2-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和2,4-二羟基二苯酮;苯并三唑,例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苯甲酸酯类,例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基酯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酯;镍化合物,例如2,2′-硫代二(4-叔辛基酚)Ni盐、〔2,2′-硫代二(4-叔辛基酚盐)〕-正丁基胺Ni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乙酯镍盐;取代的丙烯腈,例如α-氰基-β-甲基-β-(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草酰二苯胺类,例如N′-2-乙基苯基-N-乙氧基苯基草酰胺和N-2-乙基苯基-N′-2-乙氧基苯基草酰胺;以及位阻胺化合物,例如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亚氨基)}-1,3,5-三嗪-2,4-二基{4-(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氨基}六亚甲基〕和2-(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基)乙醇和琥珀酸二甲基酯的缩合物。
润滑剂的实例包括脂族烃类,例如石蜡和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高级脂肪酸,例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酸、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这些酸的金属盐类,例如锂盐、钙盐、钠盐、镁盐和钾盐;脂族醇类,例如棕榈醇、鲸蜡醇和硬脂醇;脂族酰胺,例如己酰胺、辛酰胺、癸酸甘油酯酰胺、月桂酰胺、肉豆蔻酰胺、棕榈酰胺和硬脂酰胺;脂肪酸和醇的酯类;以及含氟化合物,例如氟烷基羧酸或其金属盐类和氟烷基磺酸金属盐类。
上述添加剂在聚丙烯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以为0.0001至10%(重量)。
通过将这些添加剂加入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由该组合物形成在,例如,性能、耐用性、可涂漆性、可印刷性、耐损坏性或耐磨损性以及可模制加工性等各方面的平衡大为改善的模制品。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如上所述可以含有成核剂。
对于在此使用的成核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通常已知的成核剂。在这些成核剂中,较好的是芳族磷酸酯盐类和二亚苄基山梨醇类。
作为芳族磷酸酯盐类,可以使用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9511905300461
其中R1为氧、硫或含1至10个碳原子的烃基;R2和R3可以相同或不同,各为氢或含1至10个碳原子的烃基;两个R2、两个R3,或R2和R3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M为一价至三价金属原子;n为1至3的整数。
由上式表示的成核剂的实例包括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2,2′-亚乙基-二(4-异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二〔2,2′-硫代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2,2′-硫代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镁、二〔2,2′-硫代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酯〕镁、2,2′-亚丁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丁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钠、2,2′-叔辛基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镁、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钡、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4,4′-二甲基-5,6′-二叔丁基-2,2′-二苯基)磷酸酯钠、二〔(4,4′-二甲基-6,6′-二叔丁基-2,2′-联苯基)磷酸酯〕钙、2,2′-亚乙基-二(4-间丁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二(4,6-二乙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钾、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镁、二〔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钡、三〔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铝、和三〔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铝,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较好的是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作为成核剂,也可使用下面的芳族磷酸酯盐类:其中R4为氢或含1至10个碳原子的烃基;M为一价至三价金属原子;n为1至3的整数。这些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二(4-甲基苯基)磷酸酯钠、二(4-乙基苯基)磷酸酯钠、二(4-异丙基苯基)磷酸酯钠、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酯钠、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钾、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钙、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镁、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和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铝,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较好的是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
另外,作为成核剂,还可使用由下式表示的亚苄基山梨醇类:
Figure A9511905300482
其中R5为氢或含1至10个碳原子的烃类。
这些化合物的实例包括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异丙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正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仲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叔丁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2′,4′-二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氧基亚苄基)山梨醇、1,3-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甲基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1,3-对乙基亚苄基-2,4-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和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较好的是1,3,2,4-二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1,3-对氯亚苄基-2.4-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1,3,2,4-二(对氯亚苄基)山梨醇及其混合物。
另外,可以使用的成核剂还有芳族羧酸和脂族羧酸的金属盐类。其实例包括苯甲酸铝、对叔丁基苯甲酸铝、己二酸钠、噻吩羧酸钠和吡咯羧酸钠。
也可使用无机化合物如滑石作为成核剂。
如上所述的成核剂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以为0.001至10%(重量),较好为0.01至5%(重量),更好为0.1至3%(重量)。
通过加入成核剂,聚丙烯组合物的结晶速率可以提高,而结晶过程中的晶体颗粒可以成为较小的,这样可以实现高速模制。
作为可以加入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其它树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这些树脂的实例包括α烯烃均聚物,例如聚乙烯和聚-1-丁烯,α烯烃共聚物,α烯烃和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改性烯烃聚合物例如马来酐改性的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ABS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氧、石油树脂和酚醛树脂。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无机填料。无机填料的实例包括:
粉末填料,例如天然硅酸或硅酸盐如细粉滑石、高岭土、煅烧的粘土、叶蜡石、丝云母和硅灰石,碳酸盐如沉淀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和碳酸镁,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氧化物如氧化锌、锌白和氧化镁,以及合成的硅酸或硅酸盐例如水合硅酸钙水合硅酸铝、水合硅酸和硅酸酐;
片状填料,例如云母;
纤维状填料,例如碱性硫酸镁须晶、钛酸钙须晶、硼酸铝须晶、海泡石、PMF(加工过的矿物纤维)、硬硅钙石、钛酸钾和硅磷灰石;以及
球形填料,例如玻璃珠和飘尘球状物。
这些填料中,细粉滑石优选用于本发明。特别理想的是平均颗粒直径为0.2至3μm,尤其是0.2至2.5μm的细粉滑石。
理想的滑石是平均直径不小于5μ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重量),较好的是不大于8%(重量)。
滑石的平均颗粒直径可通过液相沉淀法测定。
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滑石是其平均长宽比(纵向或横向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3,尤其是不小于4。
无机填料,尤其是滑石可以经过或不经过表面处理用于本发明。表面处理可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例如使用处理剂如硅烷偶合剂、高级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不饱和有机酸、有机钛酸酯、树脂酸和聚乙二醇。
通过使用表面处理过的无机填料如滑石,可以得到焊接强度、可涂漆性和模制加工性也优良的聚丙烯组合物。
上述的无机填料可以结合使用。
如果需要,有机填料如高苯乙烯、木质素和再生橡胶可以与无机填料结合使用。
上述的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低温热合性以及柔韧性和耐冲击性。该聚丙烯组合物可以较好地用于可热合的OPP,注模制品,例如提高了耐冲击强度的容器,拉伸-吹塑制品,用于消毒袋装食品的容器,薄膜和薄片。
另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可用于除上述之外的其它各种用途。例如,可用于家用器具部件例如洗涤机的外壳和桶,汽车内部部件例如汽车内部装潢、内部面板和座套,汽车外部部件例如挡泥板、保险杠、side moles、挡泥板和镜罩,以及常用的杂物。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含有上述聚丙烯组合物层的聚丙烯复合物薄膜。聚丙烯复合物薄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物薄膜包括:
(I)结晶聚丙烯层,以及
(II)由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生成的层,它被层压在结晶聚丙烯层(I)的至少一个表面上。(I)结晶聚丙烯层
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物薄膜基材是由结晶聚丙烯(I)生成的。
在本发明中,作为结晶聚丙烯,可以使用通常已知为成膜材料的聚丙烯,但较好的是使用全同立构指数I.I.(沸腾正庚烷不溶性组份)不小于75%,较好为75至99%的聚丙烯。
结晶聚丙烯较好的是密度为0.89至0.92g/cm3,熔体流动指数(230℃)为0.1至10g/10min者。
虽然通常使用均聚聚丙烯作为结晶聚丙烯,也可使用含有少量(例如不大于5%(摩尔))来自除丙烯之外的其它烯烃的单元的丙烯无规聚合物,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其它烯烃的实例包括除丙烯之外的含2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六碳烯和4-甲基-1-戊烯。
本发明中所用的结晶聚丙烯可以用常规方法使用已知的固体钛催化剂组份或金属茂化合物催化剂组份进行制备。
可以将添加剂如热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防粘剂、滑爽剂和防老剂加入结晶聚丙烯中。
在本发明中,结晶聚丙烯层可以是未拉伸的或双轴向拉伸的。(II)聚丙烯组合物层
聚丙烯复合薄膜的热合层由上述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
包括下述的(A)聚丙烯和(B)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组合物是特别适宜用来形成聚丙烯复合薄膜热合层的聚丙烯组合物之一。
聚丙烯(A)较好是含不少于90%(摩尔)的来自丙烯的单元的结晶聚丙烯。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宜有如下性质:
(1)共聚物含有丙烯单元数量为50-95%(摩尔)、较好地为55-93%(摩尔)、最好地为60-90%(摩尔),所含的1-丁烯单元数量为5-50%(摩尔)、较好地为7-45%(摩尔)、最好地为10-40%(摩尔)。
(2)特性粘度(η)在0.1-5 dl/g、较好地在0.5-4 dl/g、最好地在1-3 dl/g之间。
(3)分子量分布(Mn/Mw)不大于3、较好地不大于2.5。
(4)混乱度参数B值在1.0-1.5、较好地在1.0-1.3、最好地在1.0-1.2之间。
(5)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的熔点在60-140℃之间,较好地在80-120℃,最好地在90-110℃之间。
(6)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的结晶度较好地在15-65%、更好地在20-60%之间。
另外,丙烯-1-丁烯共聚物所含的以丙烯的2,1-插入为基础的区域不规整单元的量不少于0.05%。
用于形成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热合层的聚丙烯组合物含有有上述性质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所以它显示了极好的热合性质。例如,如果特性粘度(即上述丙烯-1-丁烯共聚物所有的性质(2))大于5dl/g,组合物的模压加工性可能会降低,因此可能会难以形成所需厚度(如不大于50微米)的热合层。如特性粘度(η)小于0.1dl/g,热合强度可被降低。
如果熔点(即以上性质(5))超过140℃,热合可能需要高温,如不低于130℃。如果熔点低于60℃,低温热合性能可被提高,但抗擦伤性会被降低,并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所制得薄膜的粘连,结果难于实际使用。
因为可得到低温热合性质极好和抗粘连性高的薄膜,结晶度为15-65%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是优选的。如果结晶度低于15%,所得薄膜的抗擦伤性会不足,会发生粘连和粘结。如果结晶度大于65%,就不能充分提高低温热合性质。
在本发明中,也可用部分或全部用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改性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产品的外包装性和与如金属之类的其他材料的粘合性是极好的。
在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中,热合层(II)由含聚丙烯(A)和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组份(A)和(B)的用量可视用途而加以适当地确定。
例如,在本发明中,聚丙烯复合薄膜的热合层(II)可用含5-50%(重量)聚丙烯(A)和95-50%(重量)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
由含上述量的组份(A)和(B)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成不仅透明性、低温热合性和热粘着性极好,而且滑爽性和如抗粘连性和抗擦伤性之类的机械强度也极好的聚丙烯复合薄膜(1)。
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的热合层(II)也可由含不少于50%(重量)但少于90%(重量)聚丙烯和不少于10%(重量)但少于50%(重量)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
由含上述量的组份(A)和(B)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成不仅透明性和低温热合性极好,而且如抗粘连性和抗刮伤性之类的机械强度也极好的聚丙烯复合薄膜(2)。
在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中,如果聚丙烯组合物中结晶聚丙烯(A)的量超过90%(重量),薄膜的软化温度明显地升高,低温热合性被明显地降低。如果它的量少于5%(重量),薄膜的抗粘连性和抗擦伤性会被降低。
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结晶聚丙烯(I)和聚丙烯组合物热合层(II),热合层(II)可复合在用作衬垫的结晶聚丙烯层(I)的一个或两个表面。
在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中用作衬垫的结晶聚丙烯层(I)可以是非拉伸的、单轴向拉伸的或双轴向拉伸的。衬垫(I)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可用常规方法进行电晕放电处理。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例如可按如下方法用结晶聚丙烯(I)和聚丙烯组合物(II)制得。
(1)将结晶聚丙烯(I)和聚丙烯组合物(II)共挤塑成层压片材。
该层压片材可在纵向或侧向单轴向被拉伸,或可在纵向或侧向上分别或同时双轴向被拉伸。
(2)将结晶聚丙烯(I)熔融挤塑成薄膜(衬垫),然后将聚丙烯组合物(II)熔融挤塑在其表面形成层压片材。
该层压片材可在纵向或侧向单轴向被拉伸,或可在纵向或侧向上分别或同时双轴向拉伸。
(3)将结晶聚丙烯(I)熔融挤塑,并在纵向或侧向单轴向拉伸成衬垫。在单轴向拉伸过的衬垫上,熔融挤塑聚丙烯组合物(II)或与预先形成的聚丙烯组合物(II)薄膜进行层压。所得层压片材在衬垫的非拉伸方向上再进行拉伸。
(4)将结晶聚丙烯(I)熔融挤塑,并分别或同时在纵向和侧向双轴向拉伸成衬垫。在双轴向拉伸过的衬垫上,熔融挤塑聚丙烯组合物(II)或与预先形成的聚丙烯组合物(II)薄膜进行层压。
(5)用粘合剂将结晶聚丙烯(I)薄膜和聚丙烯组合物(II)薄膜层压在一起。所得层压片材可在纵向或侧向上单轴向拉伸,或可同时或分别在纵向和侧向上双轴向拉伸。
在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中,结晶聚丙烯(I)层的厚度为5-200微米,较好地为10-60微米,聚丙烯组合物(II)层的厚度为0.1-50微米,较好地为0.5-20微米。
在本发明复合薄膜中,当结晶聚丙烯(I)制成的衬垫被拉伸时,纵向拉伸比为3-7倍,较好地为4-6倍,侧向拉伸比为3-12倍,较好地为6-10倍。发明效果
本发明聚丙烯组合物的耐热性、低温热合性、柔韧性和耐冲击性都是极好的。聚丙烯组合物适宜于用作可热合的OPP、耐冲击性较高的容器之类的注塑制品、拉坯吹塑制品、杀菌袋装食品容器、薄膜和片材。
另外,本发明聚丙烯组合物可用于上述用途以外的各种用途。例如,它可用于如洗衣机的外壳和管子之类的家用电器零件、如内部装潢、内部仪表盘和驾驶杆把之类的汽车内部零件。如防护板、减震器、side moles、挡泥板和镜盖之类的汽车外部零件以及常用杂品。
带聚丙烯组合物热合层的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的热合性是极好的。特别是,薄膜可在宽的温度范围内,尤其在低温下热合,并具有高的热合强度。另外,即使将聚丙烯复合薄膜储存一段时间,其热合温度也不会随时间而变,因此可确保稳定的热合操作。
另外,因为有极好的透明性、抗擦伤性和抗粘连性,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可用于高速包装。
按照本发明,可以制成除上述极好性能以外还有好的热粘性的聚丙烯复合薄膜。
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适用作于食品包装、填充包装和纤维包装。
实施例
本发明将参照如下实施例进一步加以描述,但不应认为,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性质的测量
(1)丙烯含量和1-丁烯含量:用13C-NMR测量。
(2)特性粘度(η):
在135℃的十氢萘中测量并用dl/g表示。
(3)分子量分布(Mw/Mn):
按如下方法用Millipore Co.生产的GPC-150C测量。
使用直径为27毫米和长度为600毫米的TSK-GNH-HT分离柱。柱温设定在140℃。所用的流动相为含0.025%(重量)BHT(购自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抗氧剂的邻-二氯甲苯(购自Wako Junyaku Kogyo K.K.),流动速率为1.0ml/min。将500微升0.1%(重量)试样溶液引入该柱。差示折光计用作检测计。
购自Toso Co.,Ltd.的聚苯乙烯用作Mw<1,000和Mw>4×106的分子量标准,购自Pressure Chemical Co.的聚苯乙烯用作1,000<Mw<4×106的分子量标准。
(4)B值(单体分布)
测量200毫克共聚物在1毫升六氯丁二烯中的均相试样溶液的13C NMR光谱,所用试样管的直径为10毫米,所用测量条件通常为:温度为120℃,频率为25.05MHz,谱宽为1,500Hz,过滤器宽度为1,500Hz,脉冲重现时间为4.2秒、积分时间为2,000-5,000。从谱中可找出PE,Po和PoE,用PE,Po和PoE计算出B值。
(5)熔点(Tm):
熔点按如下方法用Perkin Elmer Co.生产的DSC-7型测量仪测量。将约5毫克装在铝盘中的试样加热到200℃,在200℃保持5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到-40℃,再以10℃/分钟的速率加热,以获得试样的放热曲线。由放热曲线可确定熔点(Tm)。
(6)结晶度:
结晶度可用厚度为1.0毫米的压片的X-衍射谱确定,压片在压制后储存至少24小时。
(7)三单元立构规正度
测量试样六氯丁二烯溶液的13C-NMR光谱(四甲基硅标准),计算在21.0-21.0ppm范围内出现的峰面积与在19.5-21.9ppm范围内出现的峰面积(100%)之比(%)。
(8)按2,1-插入计算的杂键比例:参照“Polymer”,30,1350(1989),用13C-NMR光谱按上述方法测定。
下面描述实施例1至6和对比例1和2中所用的聚丙烯和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用通用固态钛催化剂组份制备的如下聚丙烯。
聚丙烯-1:丙烯均聚物(特性粘度(η):2.9dl/g,DSC熔点:164℃,结晶度:62%)。
聚丙烯-2:丙烯无规均聚物(组合物:丙烯=96.4%(摩尔),乙烯=2.1%(摩尔),1-丁烯=1.5%(摩尔),特性粘度(η):2.1dl/g,DSC熔点:142℃,结晶度:56%)。
接下来,描述合成催化剂组份的合成实施例和用按合成实施例中相同方法合成的催化剂组份制备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制备实施例。在制备实施例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PBR)的性质列于表2。
合成实施例1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的合成3-(2-联苯基)-2-乙基丙酸的合成:
向500毫升四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中加入13.46克(120毫摩尔)叔丁氧基钾、100毫升甲苯和20毫升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在氮气气氛中滴加20.7克(110毫摩尔)乙基丙二酸二乙酯于50毫升甲苯中的溶液,并加热至60℃。滴加完后,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在相同温度下滴加20.27克(100毫摩尔)2-苯基苄基溴于30毫升甲苯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加热混合物并回流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注入200毫升水中,并加入2NHCl以将混合物的pH调节至1。分离有机相,水相用100毫升甲苯萃取三次。合并的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溶液洗涤至呈中性,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得到36.7克黄橙色液体浓缩物。
向1升四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中加入67.3克(1.02摩尔)氢氧化钾和160毫升甲醇水溶液(甲醇/水=4/1(v/v)),然后在氮气气氛中和室温下滴加入上述得到的浓缩物在50毫升甲醇水溶液(甲醇/水=4/1(v/v))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加热混合物并回流4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滤去沉淀的固体。将固体溶解于水中,溶液中加入硫酸直至酸性(pH=1)。该溶液用1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五次。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减压下除去溶剂,得到24.2克白色固体产物。
接下来,向300毫升四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和温度计)中加入24.2克上述的白色固体、56亳升乙酸、37毫升水和13.1毫升浓硫酸,在氮气气氛中将混合物回流6小时。反应后,在减压下蒸去乙酸,加入50毫升水,该混合物用5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的有机相用50毫升饱和盐水溶液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去溶剂,残余物以硅胶色谱法纯化,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2/1-1/1体积),得到13.7克白色固体(产率:54%)。如此得到的产物的性质表示如下:
FD-MS:254(M+)
mp.:91.2-94.0℃
NMR(CDCl3,90Hz):
   δ=0.71(t,J=7.2Hz,3H,CH3);
       1.16-1.58(m,2H);
       2.32(bquin,J=7.0Hz,1H,>CH-);
       2.61-2.99(m,2H);6.89-7.47(m,9H).
IR(KBr片):1696cm-1(VC=0)3-(2-联苯基)-2-乙基丙酰氯的合成
向10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温度计和氢氧化钠阱)中加入13.3克(52.4毫摩尔)3-(2-联苯基)-2-乙基丙酸和25.9毫升(355毫摩尔)亚硫酰氯,并在氮气氛中加热回流2.5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下蒸去未反应的亚硫酰氯,得到15.2克橙黄色液体粗产物。该酰氯无需进一步提纯就可用于下一步反应。该产物的性质表示如下:
IR(纯):1786cm-1(Vc-o)。4-乙基-2-苯基-2,3-二氢-1-茚酮的合成:
向20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和氢氧化钠阱)中加入8.04克(60.3毫摩尔)无水氯化铝和50毫升二硫化碳,然后在氮气氛和冰冷却下滴加入15.2克(52.4毫摩尔)上述得到的3-(2-联苯基)-2-乙基丙酰氯在21毫升二硫化碳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将反应瓶内温度升高至室温,反应一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倒入200毫升冰水中,分解未反应的氯化铝,用100亳升醚萃取二次。合并的有机相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然后用100毫升饱和盐水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去溶剂,残余物以硅胶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1),得到10.8克所需产物,为黄色固体(产率为88%)。所得产物的性质表示如下:
NMR(CDCl3,90Hz):
  δ=0.98(t,J=7.2Hz,3H,CH3);
      1.60-2.20(m,2H);
      2.42-2.82(m,1H,>CH-);
      2.80(dd,J=3.8Hz,16.5Hz,1H);
      3.36(dd,J=7.6Hz,16.5Hz,1H);
      7.09-7.91(m,8H).
IR(KBr纯):1705cm-1(VC=O)2-乙基-1-羟基-4-苯基-2,3-二氢化茚的合成
向20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和氢氧化钠阱)中加入0.85克(22.6毫摩尔)硼氢化钠和28毫升乙醇,然后在氮气氛和室温下,滴加入10.6克(45.1毫摩尔)2-乙基-4-苯基-2,3-二氢-1-茚酮在20毫升乙醇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将温度升高到50℃,再反应3.5小时。反应后,将混合物冷却,滴加入丙酮,以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然后减压浓缩反应混合物,并用50毫升水和50毫升醚萃取。分离有机相,水相用50毫升醚萃取二次。合并的有机相用100毫升饱和盐水溶液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去溶剂得到10.67克目标产物(二种异构体的混合物),为粘性淡黄色液体(产率为99%)。所得产物的性质描述如下:
NMR(CDCl3,90Hz):
   δ=1.02(t,J=7.1Hz,3H,CH3);
        1.31-3.28(m,2H);
        4.86,5.03(每个d,每个J=6.4Hz,J=5.1
                   Hz,共1H,>CH-O-);
        7.10-7.66(m,8H).
IR(KBr纯):3340cm-1(VOH)2-乙基-4-苯基茚的合成
向300毫升四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中加入9.78克(41.3毫摩尔)2-乙基-1-羟基-4-苯基-2,3-二氢化茚、17.2毫升(123.8毫摩尔)三乙胺、0.25克(2.1毫摩尔)4-二甲氨基吡啶和98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在氮气氛和冰水冷却下,慢慢地滴加入6.4毫升(82.5毫摩尔)甲磺酰氯在6.5毫升二氯甲烷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在相同温度下再反应3.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250亳升冰水中,分离有机相,水相用5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的有机相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然后用饱和盐水溶液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去溶剂,残余物用己烷以硅胶色谱法进行纯化,得到6.56克目标产物(异构体的混合物),为淡黄色液体(产率为73%)。所得产物的性质描述如下:
NMR(CDCl3,90Hz):
   δ=1.20(t,J=7.6Hz,3H,CH3);
       2.49(q,J=7.6Hz,2H);
       3.41(s,2H);
       6.61,6.72(每个bs,共1H);
       7.09-8.01(m,8H).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2-乙基-4-苯基茚)的合成
向20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Dimroth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中加入5.0克(22.8毫摩尔)2-乙基-4-苯基茚、80毫克(0.63毫摩尔)硫氰酸铜和50毫升无水醚,然后在氮气氛和冰冷却下慢慢地滴加入15.7毫升(25.1毫摩尔)丁基锂在己烷中的溶液(浓度为1.6M)。滴加完后,将反应混合物,升高至室温,再反应一小时。然后慢慢地滴加1.52毫升(12.6毫摩尔)二甲基二氯硅烷在4.5毫升无水醚中的溶液。滴加完后,在室温下再反应12小时。反应混合物用硅藻土(Celite)过滤,滤液倒入50毫升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分离有机相,水相用50毫升醚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溶液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去溶剂,残余物用己烷至己烷/二氯甲烷梯度洗脱(体积比为20/1)以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得到4.5克目标产物(异构体的混合物),为淡黄色固体(产率为80%)。所得产物的性质描述如下:
NMR(CDCl3,90Hz):
   δ=-0.23,-0.17(每个s,共6H,Si-CH3);1.12,1.
       19(每个t,每个J=7.4Hz,共6H,CH3);
       2.44(bq,J=7.4Hz,4H);
       3.81(s,2H,>CH-Si-);
       6.75(bs,2H,3-H-Ind);
       6.88-7.74(m,16H).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锆的合成:
向5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装有搅拌器、珠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中加入0.84克(1.69毫摩尔)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乙基-4-苯基茚)〕和17毫升无水醚,然后在室温下慢慢地滴加入2.25毫升(3.56毫摩尔)正丁基锂在己烷中的溶液(浓度:1.58M)。滴加完后,再反应13.5小时,将反应溶液在干冰/丙酮浴中冷却至-70℃,分批加入0.395克(1.69毫摩尔)四氯化锆粉末,所得的混合物搅拌过夜。然后在室温和减压下蒸去溶剂,加入30毫升二氯甲烷,滤去不溶物。滤液在室温下浓缩,以沉淀出固体,将沉淀过滤出来,用3毫升无水醚洗涤二次,并在减压下干燥,得到0.17克目标产物,为黄橙色固体(产率:15%)。所得产物的性质描述如下:
NMR(CDCl3,90MHz):
   δ=1.09(t,J=7.3Hz,6H,CH3);
       1.34(s,6H,Si-CH3);
       2.46(quin,J=7.3Hz,2H);
       2.73(quin,J=7.3Hz,2H);
       6.96(s,2H,3-H-Ind);
       6.99-7.88(m,16H).制备实施例1PBR-1的制备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900毫升己烷和6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0.3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和0.001毫摩尔(以锆原子计)按类似于上述合成实施例中的方法制备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释放,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下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量为39.7克,聚合活性为79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锆·小时。该聚合物的1-丁烯含量为26.4%(摩尔),特性粘度(η)为1.60dl/g,熔点为88.4℃。以2,1-插入为基础的杂键比例为约0.02%。聚合物的其他性质列于表2。制备实施例2PBR-2的制备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900毫升己烷和6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0.3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和0.001毫摩尔(以锆原子计)按类似于上述合成实施例中的方法制备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释放,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下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量为45.2克,聚合活性为90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锆·小时。该聚合物的1-丁烯含量为20.2%(摩尔),特性粘度(η)为1.90dl/g,熔点为101.5℃。以2,1-插入为基础的杂键比例为约0.02%。制备实施例3PBR-3的制备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950毫升己烷和3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0.3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和0.001毫摩尔(以锆原子计)按类似于上述合成实施例中的方法制备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释放,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下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量为52.1克,聚合活性为104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锆·小时。该聚合物的1-丁烯含量为13.9%(摩尔),特性粘度(η)为2.51dl/g,熔点为116.3℃。以2,1-插入为基础的杂键比例为约0.02%。制备对比例1PBR-4的制备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830毫升己烷和10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1毫摩尔三乙基铝和0.005毫摩尔(以钛原子计)负载在氯化镁上的钛催化剂。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释放,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下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量为33.7克,聚合活性为14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锆·小时。该聚合物的1-丁烯含量为25.3%(摩尔),特性粘度(η)为1.89dl/g,熔点为110.0℃。以2,1-插入为基础的杂键比例低于检测限度。
                                表2
  1-丁烯含量(摩尔%)   特性粘度(η)(dl/g)   熔点(℃)  结晶度(%)   立构规整度   Mw/Mn   B值
  制备实施例1 PBR-1 13.9 2.51 116.3 56 100 1.9 1.0
  制备实施例2 PBR-2 20.2 1.90 101.5 50 100 2.0 1.0
  制备实施例3 PBR-3 26.4 1.60 88.4 40 100 2.0 1.0
  制备对比例4 PBR-4 25.3 1.89 110.0 48 100 3.5 0.94
PBR…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实施例1-6
将聚丙烯-1在挤塑机中进行熔化,然后在250℃树脂温度下挤过T-模头,并冷却硬化成片。将该片通过加热的辊,以进行纵向拉伸,直至拉伸比率达到5倍。结果形成了聚丙烯-1(结晶聚丙烯)的单轴向拉伸片。
在结晶聚丙烯的单轴向拉伸片衬垫的一个表面上,按如下方法分别将表3中所列的聚丙烯组合物进行层压。
将表3中所列的聚丙烯组合物在另一个挤塑机中熔融捏和,在230℃的树脂温度下通过另一个T-模头挤出熔融组合物膜,使之层压在衬底上。将所得层压片连续地通过加热的拉幅机(tenter),进行侧向拉伸,使拉伸比率达到10倍。结果得到包括双轴向拉伸的结晶聚丙烯衬垫(厚度:22微米)和单轴向拉伸的聚丙烯组合物层(厚度:3微米)的层压膜。
所得的层压膜按如下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列于表3。
(1)热合强度
将每个实施例所得的层压膜用作试样。
将两种分别由聚丙烯组合物和拉伸的均聚丙烯制成的层压膜以聚丙烯组合物侧面相对的方式叠合在一起,并将其用宽度为5毫米的热合辊在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和不同温度下热压1秒钟,然后让其放置冷却。将每种所得的热合层压膜切成宽度为15毫米的试样,以20毫米/分钟的横梁速度剥离试样的热合部分,以测量剥离强度。将产生300克/15毫米剥离强度值的热合温度定为最低有效可热合温度。
(2)光雾度
在50℃烘箱中将按ASTMD1003制成的薄膜老化一天。测量老化前后的光雾度。
(3)滑爽性
在50℃烘箱中将按ASTMD1894制成的薄膜老化一天。测量老化前后磨擦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系数。
(4)抗粘连性
按ASTMD1893进行评估。将用以测量热合强度(1)的薄膜试样切成宽度为10厘米、长度为15厘米的试样。将两个试样以聚丙烯组合物侧面相对的方式叠合,并将其放入两块玻璃板间。让带玻璃板的两个试样在50℃的烘箱中放置并施加10公斤的负载。一天后取出试样,用通用测试仪测量剥离强度。将每一厘米的剥离强度定为抗粘连性。对比例1-2
除用表3中所列的聚丙烯组合物以外,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层压膜。结果列于表3。
                         表3
    组合物(重量比)     最低有效热合温度(℃)   光雾度(%)      滑爽性* 抗粘连性(g/cm)
实施例1   PBR-1/PP-2(75/25) 110 0.8 0.28/0.28 0.1
实施例2   PBR-2/PP-2(75/25) 100 0.6 0.32/0.31 0.2
实施例3   PBR-3/PP-2(75/25) 88 1.4 0.99/0.51 0.9
对比例1   PBR-4/PP-2(75/25) 100 1.7 3.23/1.02 2.6
实施例4   PBR-1/PP-2(50/50) 118 0.6 0.29/0.29 0.1
实施例5   PBR-2/PP-2(50/50) 108 0.5 0.34/0.30 0.2
实施例6   PBR-3/PP-2(50/50) 95 0.8 0.27/0.27 0.4
对比例2   PBR-4/PP-2(50/50) 105 2.5 0.37/0.32 0.8
PBR…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PP…聚丙烯*…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
按下述方法测量在如下实施例中制得的丙烯复合薄膜的性质。
(1)光雾度
按ASTMD1003测量。
(2)光雾度随时间的变化
复合薄膜在80℃下保持3天,并让其放置冷却。然后按测试(1)相同的方法测量光雾度。
(3)光泽度
按ASTM D523测量。(4)撕裂强度(Elmendorf撕裂强度)
按ASTM D1922测量。
(5)滑爽性
按ASTM D1894测量。
(6)滑爽性随时间的变化
复合薄膜在40℃下保持一周,并让其放置冷却。然后按测试(5)相同的方法测量滑爽性。
(7)抗粘连性
按ASTM D1893测量。
(8)抗粘连性随时间的变化
复合薄膜在50℃下保持一周,并让其放置冷却。然后按测试(7)相同的方法测量粘连倾向。
(9)热合强度
将两种复合薄膜以聚丙烯组合物层(II)相对方式叠合在一起,并将其用宽度为5毫米的热合辊在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和表4中所示的不同温度下热压1秒钟,然后让其放置冷却。
将每个温度下热合的试样切成宽度为15毫米的试样,以300毫米/分钟的横梁速度剥离试样的热合部分,以测量剥离强度。
〔10)热粘性
将两种复合薄膜以聚丙烯组合物层(II)相对的方式叠合在一起,并将其在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和表4中所示的不同温度下热压1秒钟,然后在45克的负载下测量热合部分的剥离距离。制备实施例5PBR-5的制备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900毫升己烷和6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0.30毫摩尔甲基铝氧烷和0.001毫摩尔(以锆原子计)外消旋-二氯-二甲基亚甲硅烷基-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放空,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量为39.7克,聚合活性为79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锆·小时。该聚合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1-丁烯含量为24%(摩尔),特性粘度(η)为1.63dl/g,熔点为92℃。该聚合物的性质列于表4。
             制备实施例6-7
表4和表5中所列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是除了改变己烷、1-丁烯和丙烯的用量以外按制备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得的。
              制备对比例8
在用氮气彻底吹洗过的2升高压釜中加入830毫升己烷和100克1-丁烯,再加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将体系的温度升高至70℃,通入丙烯,使总压力达到7kg/cm2-G,再加入1毫摩尔三乙基铝和0.005毫摩尔(以钛原子计)负载在氯化镁上的钛催化剂。当不断通入丙烯使总压力保持在7kg/cm2-G下,进行30分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释放空,用大量甲醇回收聚合物。并在110℃真空干燥12小时。
所得聚合物的量为33.7克,聚合活性为14公斤聚合物/毫摩尔钛·小时。
该聚合物的1-丁烯含量为23%(摩尔),特性粘度(η)为1.91dl/g,熔点为110℃。该聚合物的性质列于表4和表5。实施例7-9
将全同立构指数(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为1.5的均聚丙烯(I)在240℃模塑成片材,并在140℃按5倍的拉伸比率进行纵向拉伸。
将如此所得的片材用作衬垫。在衬垫的一个表面上层压一层下列聚丙烯组合物(II)。
将100重量份含25%(重量)全同立构指数为(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230℃)为6.5以及熔点为140℃的均聚丙烯粒和75%(重量)以上制得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PBR)的混合物与0.1重量份防粘连剂和0.16重量份滑爽剂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即聚丙烯组合物(II))在挤塑机中熔融,然后在200℃下挤压在衬垫上,以形成层压的片材。
该层压的片材在170℃以10倍的拉伸比率进行侧向拉伸,然后让其在基本上保持拉伸状态下冷却。
结果得到包括厚度为22微米的均聚丙烯(I)层(衬垫)和厚度为3微米的聚丙烯组合物(II)层(热合层)的双轴向拉伸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4。对比例3
除在制备聚丙烯组合物时用制备对比例8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代替制备实施例5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以外,按实施例7中相同的方法制得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4。实施例10-12
将全同立构指数(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为6.5的均聚丙烯(I)熔融,并在240℃树脂温度下送入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
另外,在另一个挤塑机中将100重量份含25%(重量)熔体流动指数(230℃)为6.5以及熔点为140℃的无规聚丙烯粒和75%(重量)以上制得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PBR)的混合物与0.1重量份防粘连剂和0.16重量份滑爽剂混合并在挤塑机中熔融。所得聚丙烯组合物(II)在200℃树脂温度下送入上述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
均聚丙烯(I)和聚丙烯组合物(II)同时被挤压过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得到包括厚度为45微米的均聚丙烯(I)层(衬垫)和厚度为5微米的聚丙烯组合物(II)层(热合层)的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4。对比例4
除用制备对比例8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代替制备实施例5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以外,按实施例10中相同的方法制得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4。
                             表4-I
   实施例7     对比例3     实施例8     实施例9
(B)PBR(1)丙烯含量%(摩尔)1-丁烯含量%(摩尔)(2)特性粘度(η)(dl/g)(3)Mw/Mn(4)B值(5)Tm(℃)(6)结晶度(%)     PBR-5(制备实施例5)76241.632.051.009240     PBR-8(制备对比例8)77231.913.400.9211048     PBR-6(制备实施例6)81191.652.101.0210349     PBR-7(制备实施例7)85151.672.181.0311053
  组合物 (A)聚丙烯%(重量)       25     25      25      25
(B)PBR%(重量)       75     75      75      75
  厚度 (I)衬垫(μm)       22     22      22      22
(II)热合层(μm)       3     3      3      3
(1)光雾度(%)(2)光雾度随时间的变化(%)       1.41.1     1.72.9      0.61.0      0.81.0
(3)光泽度(%)       115     112      128      126
(4)滑爽性/静摩擦/动摩擦(5)滑爽性与时间/静摩擦/动摩擦 1.00.50.60.4 3.21.01.60.7 0.30.30.30.3 0.30.30.30.3
                                   表4-I(续)
   实施例7    对比例3    实施例8   实施例9
(B)PBR(6)抗粘连性(g/cm)(7)抗粘连性随时间变化(g/cm)(8)热合强度(g/15mm)85℃90℃95℃100℃105℃110℃115℃120℃(9)热粘性(mm)95℃100℃105℃110℃115℃120℃125℃     PBR-5(制备实施例5)1.93.04048063055073052052030032158767     PBR-8(制备对比例8)2.67.0205013048057057052030023012063271318     PBR-6(制备实施例6)0.20.09030054044044047030012025108     PBR-7(制备实施例7)0.10.0203205405003001204212
130℃135℃140℃   实施例7877  对比例3161518  实施例8667   实施例9565
                           表4-II
  实施例10   对比例4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B)BPR(1)丙烯含量%(摩尔)1-丁烯含量%(摩尔)(2)特性粘度(η)(dl/g)(3)Mw/Mn(4)B值(5)Tm(℃)(6)结晶度(%)     PBR-5(制备实施例5)76241.632.051.009240     PBR-8(制备对比例8)77231.913.400.9211048     PBR-6(制备实施例6)81191.652.101.0210349     PBR-7(制备实施例7)85151.672.181.0311053
组合物 (A)聚丙烯%(重量)     25     25     25     25
(B)PBR%(重量)     75     75     75     75
厚度 (I)衬垫(μm)     45     45     45     45
(II)热合层(μm)     5     5     5     5
(1)光雾度(%)(2)光雾度随时间的变化(%)     1.82.0     2.110.2     4.24.0     2.12.1
(3)光泽度(%)     118     114     98     114
(B)BPR     PBR-5(制备实施例5)     PBR-8(制备对比例8)     PBR-6(制备实施例6)     PBR-7(制备实施例7)
(4)滑爽性/静摩擦/动摩擦(5)滑爽性与时间/静摩擦/动摩擦(6)抗粘连性(g/cm)(7)抗粘连性随时间变化(g/cm)(8)热合强度(g/15mm)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 0.20.21.71.0301308001650172017302070 不滑爽不滑爽2.44.61401270179020802300194022002100 0.20.20.30.0505901570440440470440440470 0.20.10.40.520320540500320540500
                            表4-II(续)
 实施例10  对比例4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9)热粘性(mm)100℃110℃120℃130℃140℃150℃160℃170℃ 3001302520205060 30022012050405550 3001403020204060 3002203020204050
实施例13-14
将全同立构指数为(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为1.5的均聚丙烯(I)在240℃模塑成片材,并在140℃按5倍的拉伸比率进行纵向拉伸。
将所得的片材用作衬垫。在衬垫的一个表面上层压一层下列聚丙烯组合物(II)。
将100重量份含75%(重量)全同立构指数为(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230℃)为6.5以及熔点为140℃的无规聚丙烯粒和25%(重量)以上制得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PBR)的混合物与0.1重量份防粘连剂和0.16重量份滑爽剂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即聚丙烯组合物(II))在挤塑机中熔融,然后在200℃下挤压在衬垫上,以形成层压的片材。
该层压的片材然后在170℃以10倍的拉伸比率进行侧向拉伸,然后让其在基本上保持拉伸状态下冷却。
结果得到包括厚度为22微米的均聚丙烯(I)层(衬垫)和厚度为3微米的聚丙烯组合物(II)层(热合层)的双轴向拉伸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5。对比例5
除在制备聚丙烯组合物时用制备对比例8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代替制备实施例5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以外,按实施例13中相同的方法制得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5。对比例15-17
将全同立构指数(I.I)为96%,熔体流动指数为6.5的均聚丙烯(I)熔融,并在240℃树脂温度下送入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
另外,在另一个挤塑机中将100重量份含75%(重量)熔体流动指数(230℃)为6.5以及熔点为140℃的无规聚丙烯粒和25%(重量)以上制得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PBR)的混合物与0.1重量份防粘连剂和0.16重量份滑爽剂混合并将其熔融。所得聚丙烯组合物(II)在200℃树脂温度下送入上述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
均聚丙烯(I)和聚丙烯组合物(II)同时被挤压过形成复合薄膜的模头,得到包括厚度为45微米的均聚丙烯(I)层(衬垫)和厚度为5微米的聚丙烯组合物(II)层(热合层)的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5。
              对比例6
除在制备聚丙烯组合物时用制备对比例8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代替制备实施例5中得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以外,按实施例15中相同的方法制得复合薄膜。结果列于表5。
                       表5-I
  实施例13   对比例5   实施例14
(B)PBR(1)丙烯含量%(摩尔)1-丁烯含量%(摩尔)(2)特性粘度(η)(dl/g)(3)Mw/Mn(4)B值(5)Tm(℃)(6)结晶度(%)    PBR-5(制备实施例5)76241.632.051.009240     PBR-8(制备对比例8)77231.913.400.9211048     PBR-6(制备实施例6)81191.652.101.0210349
组合物 (A)聚丙烯%(重量)     75     75     75
(B)PBR%(重量)     25     25     25
厚度 (I)衬垫(μm)     22     22     22
(II)热合层(μm)     3     3     3
(1)光雾度(%)(2)光雾度随时间的变化(%)     1.71.4     1.51.2     1.91.6
(3)光泽度(%)     122     123     122
 实施例13   对比例5  实施例14
(4)滑爽性/静摩擦/动摩擦(5)粘连倾向(g/cm)(6)粘连倾向与时间(g/cm)(7)热合强度(g/15mm)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50℃ 0.30.30.10.340100400510540500460 0.40.40.30.650140350460460460470480 0.30.30.10.330180510480480480470
                             表5-II
   实施例15    对比例6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B)抗粘连性(1)丙烯含量%(摩尔)1-丁烯含量%(摩尔)(2)特性粘度(η)(dl/g)(3)Mw/Mn(4)B值(5)Tm(℃)(6)结晶度(%)     PBR-5(制备实施例5)76241.632.051.009240     PBR-8(制备对比例8)77231.913.400.9211048     PBR-6(制备实施例6)81191.652.101.0210349     PBR-7(制备实施例7)85151.672.181.0311053
组合物 (A)聚丙烯%(重量)     75     75     75      75
(B)PBR%(重量)     25     25     25      25
厚度 (I)衬垫(μm)     45     45     45      45
(II)热合层(μm)     5     5     5      5
(1)光雾度(%)(2)光雾度随时间的变化(%)     2.42.0     2.52.8     2.02.0      2.12.4
(3)光泽度(%)     111     115     117      115
(4)滑爽性/静摩擦/动摩擦(5)滑爽性与时间/静摩擦/动摩擦 0.20.20.21.0 0.30.20.31.5 0.30.20.20.3 0.20.20.30.3
(6)抗粘连性(g/cm)(7)抗粘连性与时间变化(g/cm)(8)热合强度(g/15mm)100℃110℃120℃130℃140℃150℃160℃  实施例150.21.0101601900213020902400   对比例60.31.5108013602380237025202360  实施例160.20.3201001130213020902400  实施例170.30.320809002100190018901960

Claims (14)

1.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它包含:
(A)5~95重量%的聚丙烯,和
(B)95~5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所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具有下述性能:
(1)共聚物含50~95mol%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和50~5mol%来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
(2)在135℃的萘烷中测得的特性粘度为0.1~12dl/g;
(3)由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和
(4)显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的无规度的参数B值为1.0~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聚丙烯(A)为丙烯和除了丙烯外的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它含不大于10mol%来自烯烃的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除了具有性能(1)~(4)外,还具有下述性能(5)和(6):
(5)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熔点Tm为60~140℃,且熔点Tm与1-丁烯构成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2.6M+130≤Tm≤-2.3M+155;和
(6)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C与1-丁烯构成单元的含量M(mol%)满足下述关系:
         C≥-1.5M+7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参数B值为1.0~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是使用包含下述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得的:
(a)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Figure A9511905300031
其中M为周期表IVa,Va,或VIa族的过渡金属,
R1和R2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
R3为可被卤原子或含硅基取代的1~20个碳原子的烃基,
R4为氢原子或1~20个碳原子的烷基,
X1和X2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或含硫基,和
Y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
   (b-2)能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任选的,
(c)有机铝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在代表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结构式(I)中,R1为甲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在代表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结构式(I)中,R1为2~6个碳原子的烃基。
8.一种聚丙烯复合膜,它包含:
(I)结晶聚丙烯层,和
(II)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层,该层层压在结晶聚丙烯层(I)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层(I)包含:
5~50重量%的聚丙烯(A),和
95~50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层(II)包含:
不小于50重量%而小于90重量%的聚丙烯(A),和
不小于10重量%而小于50重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聚丙烯(A)为含不小于90mol%的来自丙烯的单元的结晶聚丙烯。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B)的特性粘度(2)为0.1~5dl/g。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结晶聚丙烯层(I)为未经拉伸过的。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膜,其中结晶聚丙烯层(I)为经过双轴拉伸过的。
CN95119053A 1994-12-06 1995-12-06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Expired - Lifetime CN10625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539/94 1994-12-06
JP302539/1994 1994-12-06
JP30253994 1994-12-06
JP044440/95 1995-03-03
JP044440/1995 1995-03-03
JP04444095A JP3491849B2 (ja) 1995-03-03 1995-03-03 ポリプロピレン複合フィルム
JP4747195A JP3491850B2 (ja) 1995-03-07 1995-03-07 ポリプロピレン複合フィルム
JP047471/1995 1995-03-07
JP047471/95 1995-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30A true CN1139130A (zh) 1997-01-01
CN1062576C CN1062576C (zh) 2001-02-28

Family

ID=2729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905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62576C (zh) 1994-12-06 1995-12-06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98039A (zh)
EP (1) EP0716121B2 (zh)
KR (1) KR100190429B1 (zh)
CN (1) CN1062576C (zh)
CA (1) CA2164461C (zh)
DE (1) DE69508357T3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677B (zh) * 2004-08-18 2011-06-08 巴赛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由茂金属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制备的吹拉模制容器
CN101440179B (zh) * 2003-03-28 2011-09-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CN101724195B (zh) * 2008-10-24 2012-05-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0384A (zh) * 2013-11-16 2015-05-27 上海懋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920512A (zh) * 2019-12-05 2021-06-08 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光防粘车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6363A (zh) * 2021-08-02 2021-09-21 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应用
CN113427746A (zh) * 2021-06-28 2021-09-24 江苏惠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耐冲击高强度塑料油桶的制作方法
CN113667042A (zh) * 2021-08-28 2021-11-19 潍坊驼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3795524A (zh) * 2019-09-30 2021-12-14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82C (zh) * 1995-03-02 2001-12-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丙烯复合膜
DE19533337A1 (de) * 1995-09-11 1997-03-13 Basf Ag Propen/But-1-en-Copolymere
DE19533336A1 (de) * 1995-09-11 1997-03-13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ropen/But-1-en-Copolymeren
WO1997010300A1 (en) * 1995-09-14 1997-03-20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polymer blends and film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TW448209B (en) * 1996-11-26 2001-08-01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s
SG67489A1 (en) * 1997-04-07 1999-09-21 Mitsui Chemicals Inc Laminating propylene/1-butene random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e film using the same
US6635715B1 (en) 1997-08-12 2003-10-21 Sudhin Datta Thermoplastic polymer blends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and alpha-olefin/propylene copolymers
DE19738051A1 (de) * 1997-09-01 1999-03-04 Targor Gmbh Spritzgieß-Artikel aus Metallocen-Polypropylen
US6165599A (en) * 1997-09-15 2000-12-26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film prepared from metallocene catalyzed polypropylene
US6072005A (en) * 1997-10-31 2000-06-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reathable film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m
US6190760B1 (en) * 1997-12-26 2001-02-20 Toray Industrie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to be metallized a metallize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and a laminate formed by using it
KR100495176B1 (ko) 1998-02-10 2005-06-14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비연신 필름
US6268062B1 (en) 1998-04-06 2001-07-31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Polypropylene blends and films prepared therewith
DE69935815T2 (de) 1998-07-01 2007-12-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Baytown Elastische Mischung mit Kristallpolymeren und kristallisierbaren Polymeren des Propens
CN1092216C (zh) * 1998-11-26 2002-10-0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种聚乙烯与粘土的纳米级复合材料
US6514625B1 (en) 1999-01-21 2003-02-04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Polyolefin films based on blends of polypropylene and olefin heteropolymers
AU3745199A (en) * 1999-04-13 2000-11-14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film prepared from metallocent catalyzed polypropylene
US6489019B1 (en) * 1999-05-19 2002-12-03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P.A. High surface gloss, co-extruded sheets from olefin polymer materials
US6306518B1 (en) 1999-05-19 2001-10-23 Montell Technology Company Bv High surface gloss, co-extruded sheets from propylene polymer materials
EP1524278B1 (en) * 1999-10-05 2006-12-13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Propylene polymer, an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thereof
EP1241206A4 (en) * 1999-10-26 2005-06-29 Idemitsu Kosan Co Polypropyl film and multilayer material
KR100733187B1 (ko) * 1999-10-26 2007-06-27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프로필렌계 필름 및 다층 적층체
US6503635B1 (en) * 1999-11-08 2003-01-07 Exxon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allized multi-layer film
WO2001040358A1 (en) * 1999-12-03 2001-06-07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Polypropylene blends and films prepared therewith
KR100718424B1 (ko) 1999-12-22 2007-05-14 엑손모빌 케미칼 패턴츠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프로필렌계 접착제 조성물
EP1795568A3 (en) * 1999-12-22 2007-06-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Adhesive alpha-olefin inter-polymers
US7067603B1 (en) 1999-12-22 2006-06-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Adhesive alpha-olefin inter-polymers
US6582762B2 (en) 1999-12-22 2003-06-2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Sprayable hot melt adhesives
EP1290100B9 (en) * 2000-04-21 2006-12-0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spraying hot melt adhesives
US6846943B2 (en) 2000-05-23 2005-01-25 Chisso Corporation Metallocene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the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lefin polymer by use of the catalyst
EP1739126A1 (en) * 2000-07-12 2007-01-03 Japan Polychem Corporation Propylene type resin composition, film made thereof, and laminated resin film
US6916526B1 (en) * 2000-07-19 2005-07-12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metallized film for packaging
JP2002037939A (ja) * 2000-07-25 2002-02-06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軟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6986931B2 (en) * 2000-10-02 2006-01-17 S.C. Johnson & Son, Inc. Disposable cutting sheet
US7022395B2 (en) * 2000-10-02 2006-04-04 S.C. Johnson Home Storage, Inc. Disposable cutting sheet
US7048987B2 (en) * 2000-10-02 2006-05-23 S.C. Johnson Home Storage, Inc. Disposable cutting sheet
US7063879B2 (en) * 2000-10-02 2006-06-20 S.C. Johnson Home Storage, Inc. Disposable cutting sheet
US7282541B2 (en) * 2000-10-30 2007-10-1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Functionalized polypropylene-based polymers
WO2002036651A1 (en) * 2000-10-30 2002-05-1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Graft-modified polymers based on novel propylene ethylene copolymers
WO2002051928A2 (en) 2000-12-22 2002-07-0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Composites comprising semicrystalline random ethylene / propylenecopolymers
DE60238049D1 (de) 2001-04-12 2010-12-02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Verfahren zur Polymerisation von Propylen und Ethylen in Lösung
JP2005508415A (ja) * 2001-11-06 2005-03-31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アイソタクチックプロピレンコポリマー類、その製法および用途
WO2003040233A2 (en) * 2001-11-06 2003-05-1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mpact resistant polymer blends of crystalline polypropylene and partially crystalline, low molecular weight impact modifiers
US6960635B2 (en) * 2001-11-06 2005-11-0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sotactic propylene copolymer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US6943215B2 (en) * 2001-11-06 2005-09-1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mpact resistant polymer blends of crystalline polypropylene and partially crystalline, low molecular weight impact modifiers
DE10158656A1 (de) * 2001-11-30 2003-06-26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Organoübergangsmetallverbindung, Biscyclopentadienylligandsystem, Katalysato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US20030211349A1 (en) * 2002-05-08 2003-11-13 Longmoore Kenneth J. Cold seal release film with improved scuff resistance
DE60326233D1 (de) * 2002-05-13 2009-04-02 Jsp Corp Expandierbares polyproplyenharzteilchen und durch formen im formwerkzeug daraus erhaltene formkörper
US7550528B2 (en) 2002-10-15 2009-06-2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Functionalized olefin polymers
US7700707B2 (en) 2002-10-15 2010-04-2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U2003304716A1 (en) 2002-10-15 2005-11-2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8618219B2 (en) * 2002-10-15 2013-12-31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copolymers for adhesive applications
US8653169B2 (en) 2002-10-15 2014-02-1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pylene copolymers for adhesive applications
DE10305558B4 (de) * 2003-02-10 2007-05-16 Benefit Gmbh Zusammensetzung zur Verstärkung von Thermoplasten und der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US20040157042A1 (en) * 2003-02-11 2004-08-12 Ackerman Bryan L. Sheet materia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heet material
US7208216B2 (en) 2003-02-11 2007-04-24 S.C. Johnson Home Storage, Inc. Disposable cutting sheet
US7026034B2 (en) * 2003-02-11 2006-04-11 S.C. Johnson Home Storage, Inc. Processing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7258930B2 (en) * 2004-04-28 2007-08-21 Cryovac, Inc. Oxygen scavenging film with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JP2008509862A (ja) * 2004-08-18 2008-04-03 バーゼル・ポリオレフィン・イタリア・ソチエタ・ア・レスポンサビリタ・リミタータ 改良された赤外線昇温速度を有する透明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を製造する方法
KR100886444B1 (ko) 2004-11-25 2009-03-04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필렌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용도
AU2006223826A1 (en) * 2005-03-18 2006-09-21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 use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ion
ATE443737T1 (de) * 2005-05-20 2009-10-15 Borealis Tech Oy Polypropylen mit verbesserter verarbeitbarkeit zur herstellung von rohren
BRPI0619716B1 (pt) 2005-10-31 2019-07-0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ção elastomérica de poliolefina com base em propileno e mistura
US7947348B2 (en) * 2005-12-20 2011-05-24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for stretched articles
US2007014136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Janet Rivett Multilayer film with hot tack property
WO2007081491A1 (en) * 2006-01-10 2007-07-1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Films incorporating polymeric material combinations,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king such films and articles
US20070238834A1 (en) * 2006-03-16 2007-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JP5255433B2 (ja) * 2006-03-17 2013-08-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シート、および容器
EP1840164A1 (en) * 2006-03-30 2007-10-03 SOLVAY INDUSTRIAL FOILS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Société Anonyme) Retortable composition
CN101679702B (zh) * 2007-06-14 2012-07-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JP5062036B2 (ja) * 2008-05-23 2012-10-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5062035B2 (ja) * 2008-05-23 2012-10-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US8076429B2 (en) 2009-03-11 2011-12-13 Lummus Novolen Technology Gmbh Supertransparent high impact strength random block copolymer
WO2011025587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9566770B2 (en) * 2010-11-10 2017-02-14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olefin composite film
US9505920B2 (en) * 2011-03-30 2016-11-29 Fina Technology, Inc. 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injection stretch blow molded articles
KR101713498B1 (ko) * 2016-09-19 2017-03-07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우수한 파단강도와 소프트성을 갖는 부직포용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성형물
US20190322853A1 (en) * 2016-12-23 2019-10-2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utomotive part
TWI801644B (zh) * 2018-09-12 2023-05-11 美商芬娜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最佳性能之澄清劑摻合物
KR102516747B1 (ko) * 2019-09-30 2023-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1852A (en) * 1977-09-26 1980-07-08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hermoplastic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and laminated film or sheet thereof
SE449363B (sv) * 1979-01-17 1987-04-27 Naphtachimie Sa Sampolymerer av propen och but-l-en, forfarande for framstellning derav samt deras anvendning till vermeforseglingsbara filmer
JPH06104698B2 (ja) 1985-11-20 1994-12-21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熱可塑性樹脂用ヒートシール性改善剤
US4786562A (en) 1986-07-11 1988-11-2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multi-layer film
EP0685496A1 (en) * 1988-12-26 1995-12-06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lefin copolymer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e
JP2854886B2 (ja) * 1989-08-10 1999-02-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とブテンの共重合体
EP0538749B1 (en) * 1991-10-21 1995-01-11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op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IT1254244B (it) * 1992-03-10 1995-09-14 Himont Inc Composizioni di copolimeri random del propene contenenti una alfa- olefina come comonomero
JP3356479B2 (ja) * 1993-03-11 2002-12-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EP0812854B2 (en) 1993-06-07 2011-04-20 Mitsui Chemicals, Inc. Novel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rising said compound, proces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ing said catalyst and propylene homo- and copolymer
KR100332506B1 (ko) 1993-11-29 2002-10-09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필렌엘라스토머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179B (zh) * 2003-03-28 2011-09-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CN101052677B (zh) * 2004-08-18 2011-06-08 巴赛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由茂金属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制备的吹拉模制容器
CN101724195B (zh) * 2008-10-24 2012-05-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0384A (zh) * 2013-11-16 2015-05-27 上海懋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795524A (zh) * 2019-09-30 2021-12-14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CN113795524B (zh) * 2019-09-30 2023-10-03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CN112920512A (zh) * 2019-12-05 2021-06-08 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光防粘车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7746A (zh) * 2021-06-28 2021-09-24 江苏惠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耐冲击高强度塑料油桶的制作方法
CN113416363A (zh) * 2021-08-02 2021-09-21 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应用
CN113667042A (zh) * 2021-08-28 2021-11-19 潍坊驼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3667042B (zh) * 2021-08-28 2022-02-11 潍坊驼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6C (zh) 2001-02-28
DE69508357D1 (de) 1999-04-22
DE69508357T2 (de) 1999-10-14
DE69508357T3 (de) 2005-01-13
KR100190429B1 (ko) 1999-06-01
EP0716121B2 (en) 2004-06-09
KR960022760A (ko) 1996-07-18
EP0716121A1 (en) 1996-06-12
US5998039A (en) 1999-12-07
CA2164461C (en) 2000-08-08
CA2164461A1 (en) 1996-06-07
EP0716121B1 (en) 1999-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6C (zh)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使用
CN1105730C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以及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和热模塑产品
CN1076031C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282C (zh) 聚丙烯复合膜
CN1154670C (zh) 结晶聚丙烯,其制备方法,聚丙烯组合物和热成型的产品
CN1166702C (zh) 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及丙烯弹性体
CN1169847C (zh) 丙烯聚合物
CN1022553C (zh) 聚丙烯复合层压体
CN1231505C (zh) 乙烯基共聚物、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和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
CN1320037C (zh) 聚丙烯薄膜和多层层压材料
CN1234810A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和共聚物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327448A (zh) 茂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烯烃聚合催化剂、聚烯烃及制备方法
CN1105680A (zh) 聚丙烯组合物
CN1759128A (zh) 丙烯共聚物,聚丙烯组合物及其用途,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烯烃聚合催化剂
CN1276814A (zh)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薄膜
CN1625574A (zh) 基于丙烯的软质树脂组合物
CN1111658A (zh) 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用于该组合物的芯壳弹性体
CN1388809A (zh) 丁烯共聚物,其树脂组合物,由其制成的模塑件,用于其制备的固体钛催化剂和方法
CN1028027C (zh) 乙烯/戊烯—1共聚物组合物
CN1384849A (zh) 聚丙烯薄膜及制造的层合材料
CN1187404C (zh) 软质间同立构聚丙烯组合物含它的层压片和成型产品
CN1028030C (zh) 乙烯/1-戊烯共聚物薄膜和乙烯/1-戊烯共聚物组合物薄膜
CN1152915C (zh) 乙烯系共聚物组合物及成形品
CN1059451C (zh) 聚丙烯薄膜
CN1090195C (zh) 乙烯不饱和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