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51C - 聚丙烯薄膜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51C
CN1059451C CN97103082A CN97103082A CN1059451C CN 1059451 C CN1059451 C CN 1059451C CN 97103082 A CN97103082 A CN 97103082A CN 97103082 A CN97103082 A CN 97103082A CN 1059451 C CN1059451 C CN 10594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pha
ethylene
random copolymers
olefin random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3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82A (zh
Inventor
田中泰夫
杉正浩
中川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6LDPE (radical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Abstract

一种由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聚丙烯薄膜,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含5-60份重量的特定的乙烯/C5-C20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40-95份重量的结晶聚丙烯(B),以组分(A)和组分(B)的总重量作为100份计算。该包含乙烯和一种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乙烯/C5-C20α-烯烃无规共聚物具有下列性质: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0.01-50克/10分,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该共聚物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一特定的关系。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度、抗冲击性(薄膜冲击强度)和低温热合性,而且还呈现优良的拉伸性能、热合强度、抗粘连性和滑爽性。

Description

聚丙烯薄膜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薄膜,更具体地是涉及机械性能(尤其是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和热封强度优于常规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薄膜。
结晶聚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刚性、表面光泽和耐热性,但抗冲击性较差。为了改善抗冲击性,通常广泛应用的是将结晶聚丙烯与橡胶状物质(如聚异丁烯、聚丁二烯、非结晶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和非结晶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相混合的方法以及将结晶聚丙烯与聚乙烯相混合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改性剂的方法中,结晶聚丙烯薄膜的抗冲击性可得到改善,但由于改性剂比结晶聚丙烯软,薄膜的刚性、耐热性和表面硬度等来自结晶聚丙烯的特性会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结晶聚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和刚性)以及光学性能(如光泽和透明度)。而且,它们具有良好的食品卫生质量,因为它们是无毒性和无气味的。因此这类薄膜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但是,结晶聚丙烯薄膜的问题是热封温度高和使用温度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在结晶聚丙烯中加入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丁烯共聚物之类的低结晶树脂,从而改善了热合性。在结晶聚丙烯中加入低结晶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丁烯共聚物后,虽然热合性能改善了,但拉伸性能等机械性能变劣且热封强度下降。
本发明人认真地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用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乙烯/C5-C20α-烯烃无规共聚物代替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丁烯共聚物掺入结晶聚丙烯中,由聚丙烯组合物可获得一种聚丙烯薄膜,它不但具有优良的透明度、抗冲击性和低温热合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拉伸性能和热封强度。本发明就是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发明意图解决上述与现有技术相联系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具有优良透明度、抗冲击性和低温热合性,而且具有优良的拉伸性能和热合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是由包含以下组分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
[I]5-60份重量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该共聚物包含乙烯和一种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并具有下列性质:
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
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0.01-50克/10分,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该共聚物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以下关系:
0.885≤d≤0.900时,
(14d/15)×1000-734>Tm≥(14d/15)×1000-744,
0.870≤d<0.885时,
(4d/3)×1000-1088>Tm≥(4d/3)×1000-1098,以及
[II]40-95份重量的结晶聚丙烯(B),
所述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份重量。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中,来自α-烯烃的组成单元的含量较好为5-20%(摩尔)。
乙烯/C5-C20α-烯烃无规共聚物(A)较好是在金属茂催化剂存在下,由乙烯与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而得的乙烯/C5-C20α-烯烃无规共聚物,所述金属茂催化剂包含一种IVB族过渡金属的金属茂化合物、一种有机铝氧基化合物和/或一种会与IVB族过渡金属的金属茂化合物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一种可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
本发明中,最好使用具有下列性质的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具有下列性质的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
所述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具有下列性质:
(a)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
(b)α-烯烃的含量为5-20%(摩尔),
(c)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0.01-50克/10分,
(d)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该共聚物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以下关系:
0.885≤d≤0.900时,
(14d/15)×1000-734>Tm≥(14d/15)×1000-744,
0.870≤d<0.885时,
(4d/3)×1000-1088>Tm≥(4d/3)×1000-1098,
(e)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小于40%,
(f)用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0,
(g)用13C-NMR方法测定的表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无规度的参数(B值)为1.0-1.4,
(h)特性粘度[η](在135℃的十氢化萘中测得)为0.5-5.0dl/g,
(i)上述特性粘度[η]与一种线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特性粘度[η]空白之比值gη*([η]/[η]空白)大于0.95,该线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由光散射方法测定)与本共聚物相同,而乙烯含量为70%(摩尔),
(j)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DSC测定)不高于-50℃。
所述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具有下列性质:
(a)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
(b)α-烯烃的含量为5-20%(摩尔),
(c)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0.01-50克/10分,
(d)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该共聚物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以下关系:
0.885≤d≤0.900时,
(14d/15)×1000-734>Tm≥(14d/15)×1000-744,
0.870≤d<0.885时,
(4d/3)×1000-1088>Tm≥(4d/3)×1000-1098,
(e)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小于40%,
(f)用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0,
(g)用13C-NMR方法测定的表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无规度的参数(B值)为1.0-1.4,
(h)特性粘度[η](在135℃的十氢化萘中测得)为0.5-5.0dl/g,
(i)上述特性粘度[η]与一种线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特性粘度[η]空白之比值gη*([η]/[η]空白)为0.2-0.95,该线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由光散射方法测定)与本共聚物相同,而乙烯含量为70%(摩尔),
(j)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DSC测定)不高于-50℃。
本发明的聚丙烯共聚物中,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总重量为100份计算,密度为0.913-0.935克/立方厘米,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1-40克/10分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最好不大于20份重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
本发明所用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是一种乙烯和具有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它可含有来自乙烯和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以外的组成单元,例如来自二烯化合物的组成单元,只要这些单元不使共聚物的性能变劣。
具有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例子有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癸烯和12-乙基-1-十四碳烯。其中较好的是具有6-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最好是1-辛烯。
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二烯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链式非共轭二烯,如1,4-己二烯、1,6-辛二烯、2-甲基-1,5-己二烯、6-甲基-1,5-庚二烯、和7-甲基-1,6-辛二烯;
环形非共轭二烯,如环己二烯、二聚环戊二烯、甲基四氢茚、5-乙烯基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5-异亚丙基-2-降冰片烯、和6-氯甲基-5-异丙烯基-2-降冰片烯;以及
其它二烯化合物,如2,3-二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2-亚乙基-3-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和2-丙烯基-2,2-降冰片二烯。
这些二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二烯化合物的含量一般不大于10%(摩尔),较好为0-5%(摩尔)。
本发明所用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密度、所含α-烯烃的数量和熔体流动速率在下面所指出的范围内。而且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用DSC测得的该共聚物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且具有一定的结晶度。
(a)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较好为0.875-0.895克/立方厘米。
(b)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中α-烯烃的含量一般为5-20%(摩尔),较好为8-18%(摩尔)。
当使用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中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含量为5-20%(摩尔)时,所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得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如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抗粘连性、滑爽性和低温热合性的聚丙烯薄膜。
(c)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0.01-50克/10分,较好为0.1-20克/10分。
当使用熔体流动速率在上述范围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时,可得到具有适当熔体粘度和优良模塑性的丙烯组合物。
(d)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以下关系:
0.885≤d≤0.900时,
(14d/15)×1000-734>Tm≥(14d/15)×1000-744,
0.870≤d<0.885时,
(4d/3)×1000-1088>Tm≥(4d/3)×1000-1098。
当用包含特定数量的具有上述特性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其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具有上述关系)和特定数量的结晶聚丙烯(B)的组合物制造薄膜时,所制得的薄膜具有特别好的热粘性(即热封强度在短时间内就变成恒定值)。
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是从将约5毫克样品放在铝盘中,以10℃/分的速率加热至200℃,在200℃保温5分钟,以20℃/分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再以10℃/分的速率加热而测得的吸热曲线得到的。测量所用的是Perkin-ElmerCo.制造的DSC-7型仪器。
(e)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结晶度小于40%,较好为不大于30%。
当使用结晶度小于40%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时,可得到具有优良低温热合性能和抗冲击性(薄膜冲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具有上述性能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可用乙烯和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在存在包含可溶解的钒化合物和烷基铝卤化物的钒催化剂的条件下,或在存在包含锆之类的金属茂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基化合物的金属茂催化剂的条件下共聚而得。
在具有上述特定的密度、α-烯烃含量、MFR和结晶度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中,较好是使用进一步具有下列性能的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
(f)用GPC测定的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的分子量分布(Mw/Mn)都不大于3.0。
(g)对于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用13C-NMR方法测定的的表示共聚单体序列分布无规度的参数(B值)都为1.0-1.4。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B值,是表示共聚序列中来自每种单体的组成单元分布情况的参数,它可由下列方程式计算:
                       B=POE/(2PO·PE)
式中PO和PE分别是包含在未改性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组分和α-烯烃组分的摩尔分数,POE是乙烯/α-烯烃交替序列的数目与二元组序列总数之比。
PO、PE和POE的数值可用下述方法确定。
在直径为10毫米的试管中,将约200毫克的未改性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均匀溶解在1毫升六氯丁二烯中作为样品,在下列测量条件下测定其13C-NMR谱。
测量温度:            120℃
测量频率:            20.05兆赫
谱宽:                1500赫
滤波器宽度:          1500赫
脉冲重复时间:        4.2秒
脉冲宽度:            7微秒
积分次数:            2000-5000
PO、PE和POE的数值可由上述条件下测得的13C-NMR谱按G.J.Ray(Macromolecules,10,773(1977)),J.C.Randall(Macromolecules,15,353(1982))和K.Kimura(Polymer,25,4418(1984))所述方法确定。
由上列方程得到的B值,在两种单体交替地分布在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时等于2,而当两种单体完全分开,聚合成完全的嵌段共聚物时等于0。
当使用B值在上述范围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A2)时,可得到能制得具有优良耐热性的薄膜的聚丙烯共聚物。
(h)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A2)的特性粘度[η](在135℃的十氢化萘中测得)为0.5-5.0dl/g,较好为0.8-3.0dl/g。
(i)由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的特性粘度[η]得到的gη*值大于0.95。
*值由下式定义。
*=[η]/[η]空白
其中[η]是上面(h)中所述的特性粘度,而[η]空白是重均分子量(由光散射方法测定)与所述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相同、乙烯含量为70%(摩尔)的一种线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特性粘度。
当使用具有上述性质的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时,所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得具有优良机械强度、耐天候性、耐臭氧性、低温柔软性和耐热性的聚丙烯薄膜。
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的gη*值为0.2-0.95,较好为0.4-0.9,更好为0.5-0.85。这gη*值可按上述方法测定。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gη*数值不大于0.95,表明分子内形成了长支链。
当使用具有上述性质的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时,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模塑性,用它可制得具有良好外观的聚丙烯薄膜。
(j)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A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DSC测定)都不高于-50℃。
当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高于-50℃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或A2)时,所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得具有优良低温柔软性的薄膜。
本发明所用的较好的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可在存在包含特定金属茂化合物的金属茂催化剂的条件下,将乙烯与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无规共聚而制得。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制备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用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可在存在包含可溶解的钒化合物和烷基铝卤化物的钒催化剂的条件下,或在存在包含锆之类的金属茂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基化合物的金属茂催化剂的条件下将乙烯与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无规共聚而得。
用于钒催化剂的可溶解的钒化合物包括四氯化钒、三氯氧化钒、一乙氧基二氯化钒、三乙酰丙酮酸钒和三乙酰丙酮酸氧钒。
用于钒催化剂的烷基铝卤化物包括二氯化乙基铝、一氯化二乙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一溴化二乙基铝、一氯化二异丁基铝、二氯化异丁基铝、和倍半氯化异丁基铝。
用于金属茂催化剂的锆的金属茂化合物包括:
二溴化亚乙基二(茚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2-甲基茚基)合锆(IV),
二溴化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和
二氯化双(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用于金属茂催化剂的有机铝氧基化合物包括铝氧烷和不溶于苯的有机铝氧基化合物。
金属茂催化剂中,与锆之类的金属茂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基化合物一起,还可含有有机铝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为三异丁基铝、氯化二甲基铝、和倍半氯化甲基铝。
使用钒催化剂或金属茂催化剂的乙烯与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反应,可在溶液状态、悬浮液状态、或其中间状态进行。对于每种情况,都最好以惰性溶剂作为反应介质。
线性或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的制备
如上所述,本发明优选使用的线性或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可在存在包含特定金属茂化合物的金属茂催化剂的条件下,由乙烯与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无规共聚而制得。
对于这里所用的金属茂催化剂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它包含金属茂化合物[A]。例如,该金属茂催化剂可由金属茂化合物[A]、有机铝化合物[B]和/或一种会与金属茂化合物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构成,或者由金属茂化合物[A]、有机铝化合物[B]和/或一种会与金属茂化合物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以及一种有机铝化合物构成。
金属茂化合物[A]
用于制备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的金属茂化合物(A)
用于制备线性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的金属茂化合物(A)是可用式[I]表示的化合物:
           MLX                            …[I]
式[I]中,M是选自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具体为锆、钛或铪,x是过渡金属的化合价。
L是配位于过渡金属的配体。配体L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而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体可有取代基。
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体的例子为:环戊二烯基;烷基或环烷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如甲基环戊二烯基,乙基环戊二烯基,正或异丙基环戊二烯基,正、异、仲或叔丁基环戊二烯基,己基环戊二烯基,辛基环戊二烯基,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甲基环戊二烯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甲基乙基环戊二烯基,甲基丙基环戊二烯基,甲基丁基环戊二烯基,甲基己基环戊二烯基,甲基苄基环戊二烯基,乙基丁基环戊二烯基,乙基己基环戊二烯基和甲基环己基环戊二二烯基;茚基;4,5,6,7-四氢茚基;以及芴基。
这些基团可以是被卤原子或三烃基甲硅烷基取代的。
这些基团中,最好的是烷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
当式[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基团作为配体L时,它们中的两个可通过亚烷基(如亚乙基或亚丙基)、取代的亚烷基(如异亚丙基或二苯基亚甲基)、亚甲硅基、或取代的亚甲硅基(如二甲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相互结合起来。
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体以外的其它配体L的例子包括: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烃基,烷氧基,芳氧基,卤原子,氢和-SO3Ra(其中Ra是烷基,被卤原子取代的烷基,芳基,或被卤原子或烷基取代的芳基)。
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烃基的例子为烷基、环烷基、芳基和芳烷基。具体地,可列出的为:
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和十二烷基;
环烷基,如环戊基和环己基;
芳基,如苯基和甲苯基;
芳烷基,如苄基和neophyl。
烷氧基的例子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和辛氧基。
芳氧基的例子为苯氧基。
-SO3Ra基团的例子为甲磺酸根,对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磺酸根,和对氯苯磺酸根。
卤原子的例子为氟,氯,溴和碘。
上式所表示的金属茂化合物中有一些是以锆作为M,并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体。以下是这类金属茂化合物的例子。
一氯一氢化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一氯化二(环戊二烯基)·甲基合锆(IV),
苯氧基一氯化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叔丁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仲丁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茚基)合锆(IV),
二氯化二(4,5,6,7-四氢茚基)合锆(IV),
二溴化二(茚基)合锆(IV),
二甲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乙氧基氯化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芴基)合锆(IV),
二(甲磺酸)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对甲苯磺酸)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乙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己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1,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1-甲基-3-乙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1,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1-甲基-3-乙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1-甲基-3-辛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三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苄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乙基己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环己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本发明也可使用上述化合物中1,3-位取代环戊二烯基被1,2-位取代环戊二烯基代替的化合物。
另外,也可使用桥式的金属茂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环戊二烯基骨架的基团(配体),所述至少两个基团通过亚烷基、取代的亚烷基、亚甲硅基、或取代的亚甲硅基相互结合起来。下面是这种桥式金属茂化合物的例子。
亚乙基二(茚基)·二甲基合锆(IV),
二氯化亚乙基二(茚基)合锆(IV),
二(甲磺酸)亚乙基二(茚基)合锆(IV),
二氯化亚乙基二(4,5,6,7-四氢茚基)合锆(IV),
二氯化异亚丙基(环戊二烯基-芴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
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茚基)合锆(IV),
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二(茚基)合锆(IV),
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茚基)合锆(IV),和
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二(茚基)合锆(IV)。
本发明中,最好使用下列的金属茂化合物: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甲基环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基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硅氧基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环己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三甲基甲硅基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异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钛(IV),和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基))合铪(IV)。
上列化合物中的锆用钛或铪代替的化合物也可使用。在这些化合物中,最好是那些在4-位上有分支烷基(如异丙基,仲丁基或叔丁基)的化合物。
上述各种金属茂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金属茂化合物例如可用日本专利公开268307/1992所述的方法进行合成。
用以制备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的金属茂化合物[A1
用以制备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2)的金属茂化合物[A]较好的是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在式[II]中,M是周期表中的IVB族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锆、钛或铪,最好为锆。
取代基R1
R1是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其例子为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和环己基;以及烯基,如乙烯基和丙烯基。其中线性烷基较好。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更好,最好是甲基和乙基。
取代基R2,R4,R5,和R6
R2,R4,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各为氢、卤原子、或者如R1中所述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烃基。
卤原子为氟、氯、溴或碘。
取代基R3
R3是含6-16个碳原子的芳基。此芳基可被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有机甲硅基取代。
该芳基的例子为苯基、α-萘基、β-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苊基(acenaphthyl)、1H-苯并萘基(phenalenyl)、醋蒽烯基、四氢化萘基、2,3-二氢化茚基和联苯基。其中较好的是苯基、萘基、蒽基和菲基。
作为该芳基的取代基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例子为:
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烷基和金刚烷基;
链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
芳烷基,如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
芳基,如上列的芳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苯基、丙苯基、甲基萘基、苄基苯基。
有机甲硅基的例子为三甲基甲硅基、三乙基甲硅基和三苯基甲硅基。
X1和X2
X1和X2各为氢、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可以是卤素取代的)、含氧基团或含硫基团。卤原子和烃基的例子与上面所述相同。
含氧基团的例子为羟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以及芳烷氧基,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
含硫基团的例子为上述含氧基团中氧被硫替换了的基团;磺酸根基团,如甲磺酸根、三氟甲磺酸根、苯磺酸根、苄磺酸根、对甲苯磺酸根、三甲基苯磺酸根、三异丁基苯磺酸根、对氯苯磺酸根、和五氟苯磺酸根;以及亚磺酸根基团,如甲基亚磺酸根、苯基亚磺酸根、苄基亚磺酸根、对甲苯亚磺酸根、三甲基苯亚磺酸根、和五氟苯亚磺酸根。
这些基团中,X1和X2较好是卤原子或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
Y
Y是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团,二价含锗基团,-O-,-CO-,-S-,-SO-,-SO2-,-NR7,-P(R7)-,-P(O)(R7)-,-B(R7)-,或-AlR7-(R7是氢、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
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的例子为亚烷基,如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1,2-亚乙基、二甲基1,2-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1,2-亚环己基、和1,4-亚环己基;以及亚芳烷基,如二苯基亚甲基和二苯基-1,2-亚乙基。
二价卤代烃基的例子为上述含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卤化而得的基团,如氯亚甲基。
二价含硅基团的例子为烷基亚甲硅基、烷芳基亚甲硅基和芳基亚甲硅基,如甲基亚甲硅基、二甲基亚甲硅基、二乙基亚甲硅基、二(正丙基)亚甲硅基、二(异丙基)亚甲硅基、二(环己基)亚甲硅基、甲基苯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二(对甲苯基)亚甲硅基、和二(对氯苯基)亚甲硅基;以及烷基二甲硅基、烷芳基二甲硅基和芳基二甲硅基,如四甲基-1,2-二甲硅基和四苯基-1,2-二甲硅基。
二价含锗基团的例子为上述二价含硅基团中的硅被锗替代的基团。
R7与上面所述的卤原子、含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相同。
在上列的基团中,Y较好是二价含硅基团或二价含锗基团,更好是二价含硅基团,尤其是烷基亚甲硅基、烷芳基亚甲硅基或芳基亚甲硅基。
下面列出上述式[II]表示的金属茂化合物的例子: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五氟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对氯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对溴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对异丙基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环己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亚乙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锗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亚甲锡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外消旋-甲基亚磺酸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和
外消旋-甲基磺酸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IV)。
上列化合物中的锆被钛或铪替代的化合物也可使用。
本发明中,一般使用外消旋型的金属茂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组分,但R型或S型也可使用。
上述的金属茂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金属茂化合物可按"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288(1985),pp.63-67和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No.0,320,762所述的方法制备。
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
本发明所用的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可以是人们熟知的铝氧烷,也可以是日本专利公开78687/1990中所述的不溶于苯的有机铝氧基化合物。
铝氧烷的例子为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和丙基铝氧烷。
与金属茂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
与金属茂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包括National Publication ofInternational Patent No.501950/1989和502036/1989,日本专利公开179005/1991,179006/1991,207703/1991和207704/1991,以及美国专利5,321,106中所述的路易斯酸,离子化合物,硼烷化合物和碳硼烷化合物。
所述路易斯酸包括含镁的路易斯酸、含铝的路易斯酸、和含硼的路易斯酸。其中较好的是含硼的路易斯酸。
含硼的路易斯酸的例子为三氟化硼、三苯基硼、三(4-氟苯基)硼、三(3,5-二氟苯基)硼、三(4-氟甲基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三(对甲苯基)硼、三(邻甲苯基)硼、和三(3,5-二甲基苯基)硼。其中最好是三(五氟苯基)硼。
可用于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是一种由阴离子化合物和阳离子化合物形成的盐,最好是含有硼化合物作为阴离子的离子化合物。这种离子化合物的例子为:三烷基取代的铵盐,如四苯基合硼(III)酸三乙铵;N,N-二烷基苯胺盐,如四苯基合硼(III)酸(N,N-二甲基苯胺);二烷基铵盐,如四(五氟苯基)合硼(III)酸(二正丙铵);和三芳基鏻盐,如四苯基合硼(III)酸三苯基鏻。
上列的化合物[C]可以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有机铝化合物[D]
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铝化合物[D]包括三烷基铝,如三甲基铝;链烯基铝,如异戊二烯基铝;二烷基铝的卤化物,如氯化二异丙基铝;烷基铝倍半卤化物,如倍半氯化乙基铝;烷基铝二卤化物,如二氯化甲基铝;以及烷基铝的氢化物,如氢化二乙基铝。
这些有机铝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
本发明所用的特定的金属茂催化剂包含金属茂化合物[A],它可由金属茂化合物[A]和上述的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构成。金属茂催化剂也可以由金属茂化合物[A]和会与金属茂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构成,或由金属茂化合物[A]、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和会与金属茂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构成。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最好都进一步结合使用有机铝化合物[D]。
本发明中,以1升聚合体积为基准,金属茂化合物[A]的用量(按过渡金属原子计)一般约为0.00005-0.1毫摩尔,较好约为0.0001-0.05毫摩尔。
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的用量,一般是使得相对于每1摩尔过渡金属原子,铝原子的量为1-10,000摩尔,较好约为10-5000摩尔。
与金属茂化合物[A]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的用量,一般是使得相对于每1摩尔过渡金属原子,硼原子的量约为0.5-20摩尔,较好为1-10摩尔。
有机铝化合物[D]的用量,以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中1摩尔铝原子为基准或以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中1摩尔硼原子为基准,一般可任选约为0-1000摩尔,较好约为0-500摩尔。
当使用上述的金属茂催化剂使乙烯与含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时,能以高聚合活性得到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
但是,即使用V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如钒催化剂)来使乙烯与含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也不能以足够的聚合活性得到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
在乙烯与含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进行共聚时,构成金属茂催化剂的各组分-金属茂化合物[A]、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以及可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D],可以分别加入至聚合反应器中,也可在聚合反应系统中加入预先制备的含有金属茂化合物[A]的金属茂催化剂。
制备金属茂催化剂时,可使用对各催化剂组分是惰性的烃类溶剂。惰性烃类溶剂的例子为脂肪烃,如丙烷、己烷、辛烷、和癸烷;脂环烃,如环己烷和甲基环戊烷;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卤代烃,如氯化乙烯、氯苯、和二氯甲烷。这些烃类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金属茂化合物[A]、有机铝氧基化合物[B]、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C]和有机铝化合物[D]可在-100至200℃的温度下接触,较好是在-70至100℃。
本发明中,乙烯与含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条件为:温度为40-200℃,较好为50-150℃,最好为60-120℃;压力为常压至10MPa(100千克/平方厘米),较好为常压至5MPa(50千克/平方厘米),最好为常压至3MPa(30千克/平方厘米)。
聚合反应可用各种聚合方法进行,但较好是溶液聚合方法。在溶液聚合方法中,可使用上述的烃类溶剂作为聚合溶剂。
聚合反应可以分批地、半连续地、或连续地进行,但较好是连续地进行。聚合反应可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各个阶段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优选使用的线性和长支链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1,A2)可用上述方法制得,这些共聚物的分子量可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如聚合温度)或控制氢(分子量调节剂)的数量来调节。
本发明中,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总重量为100份计,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用量一般为5-60份重量,较好为10-50份,更好为10-40份。当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用量在这范围内时,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可制得不但具有优良低温热合性能和冲击强度,而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刚性、滑爽性和抗粘连性的聚丙烯薄膜。
结晶聚丙烯(B)
本发明所用的结晶聚丙烯(B)可以是丙烯的均聚物,或者是丙烯与不多于50%摩尔的一种或多种其它α-烯烃(如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和1-十四碳烯之类含2-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嵌段共聚物,或者是丙烯与不多于10%摩尔的其它α-烯烃的结晶无规共聚物。
本发明所用的结晶聚丙烯(B)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230℃,加载2.16千克)为0.1-200克/10分,最好为0.3-100克/10分。当结晶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可得到具有优良模塑性的聚丙烯组合物。
用作本发明中结晶聚丙烯(B)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是在一个聚合反应系统中,在存在等规立构催化剂的条件下,相继地改变单体配方使烯烃聚合而得的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聚合物掺合型共聚物。
为了得到高透明度的薄膜,需要选用丙烯均聚物或结晶无规共聚物作为所述的结晶聚丙烯。为了得到抗冲击性高的薄膜,最好选用丙烯的嵌段共聚物或结晶无规共聚物作为所述的结晶聚丙烯。
本发明中,结晶聚丙烯(B)的用量,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总重量为100份计,一般为40-95份重量,较好为50-90份,最好为60-90份。当使用的结晶聚丙烯(B)的数量在这范围内时,所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能制得不仅具有优良的低温热合性能和抗冲击性,而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刚性、滑爽性和抗粘连性的聚丙烯薄膜。
其它添加剂
在包含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聚丙烯组合物中,可以在无损于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任选地加入各种一般加入至聚烯烃中的已知添加剂,如天候稳定剂、热稳定剂、抗结雾剂、抗粘连剂、滑爽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颜料、和填料等。
在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之外,聚丙烯组合物较好含有不多于20份重量,更好为不多于15份重量的高压低密度聚丙烯(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与结晶聚丙烯(B)的总重量为100份计)。
当所含的高压低密度聚丙烯在上述范围时,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与结晶聚丙烯(B)的相容性可得到改善。而且当用该聚丙烯组合物作为形成薄膜的层叠树脂时,可防止缩幅现象。
本发明所用的高压低密度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加载2.16千克)一般为1-40克/10分,较好为3-30克/10分;密度一般为0.913-0.935克/立方厘米,较好为0.915-0.930克/立方厘米。
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本发明聚丙烯薄膜所用的聚丙烯组合物,可用各种方法将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聚丙烯树脂(B),和任选的添加剂在熔融状态下混合而制得。
例如,可将上述组分在汉歇尔混合机、V型混料机、桶混机、或螺带式掺混机之类的机器里同时或相继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用单螺杆挤压机、多螺杆挤压机、捏合机、或班伯里混炼机捏合而得到聚丙烯组合物。
如果在各种捏合装置中选用捏合性能高的挤压机、捏合机、或班伯里混炼机,可得到各组分更均匀地分散的高质量聚丙烯组合物。
添加剂,如抗粘连剂、滑爽剂和抗静电剂,可在制备过程的任一阶段加入。
聚丙烯薄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是包含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聚丙烯组合物的薄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可用各种薄膜模塑方法制得,如T-模头薄膜模塑法、水冷吹胀法和空气冷却吹胀法。
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度,拉伸性能,热合性能和薄膜冲击强度。
这种聚丙烯组合物可挤塑涂覆在各种基材上,或通过干式层压法,挤出层压法,夹心层压法和共挤塑法与基材共挤塑,从而在基材上形成聚丙烯组合物的薄膜层。
亦即,可将用上述薄膜模塑方法得到的聚丙烯薄膜层叠在其它薄膜上形成一复合薄膜。所述聚丙烯薄膜可作为夹心层叠材料插在基材和密封层之间。
基材的例子为纸、铝箔、赛珞玢、织造的织物、非织造织物、和能形成薄膜的高聚物。所述高聚物的具体例子为烯烃聚合物,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子交联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和聚-4-甲基-1-戊烯;乙烯共聚物,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聚酰胺,如尼龙6,尼龙66,尼龙11和尼龙12;聚酯类,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碳酸酯;和聚氨基甲酸乙酯。
密封剂的例子为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物、聚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物、和聚丙烯与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用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优良的熔流性能,亦即具有优良的薄膜模塑性。
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不仅具有优良的透明度、低温热合性能和抗冲击性(薄膜冲击强度),而且具有优良的拉伸性能、热合强度、抗粘连性和滑爽性。
具有以上效果的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领域,例如包装蔬菜、鱼和肉等新鲜食物;包装快餐食品和面条等干的食物;包装汤和泡菜等湿的食物;包装各种形式的药品(片剂、粉剂和水剂)和医药材料等医药制品;以及包装盒式磁带和电气部件等电气设备。
以下参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决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薄膜的性质按以下方法评价。
(1)透明度(雾度)
表示透明度的雾度,是按ASTM D1003测定。
(2)光泽  按照ASTM D523测定。
(3)抗粘连性
表示抗粘连性的粘连力,是按ASTM D1893测定。
(4)拉伸性能
屈服拉应力、断裂拉应力、断裂时的拉伸度、和拉伸杨氏模量是按照ASTMD638测定。
(5)抗冲击性
表示抗冲击性的薄膜冲击强度,是按照JIS P 8134测定。测试仪器的能力为30千克/厘米·厘米,冲击头的直径为12.7毫米(1/2英寸)。
(6)滑爽性
表示滑爽性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是按ASTM D 1894测定。
(7)热合性能
将薄膜重叠放置,在130℃,140℃,150℃,160℃,170℃,180℃各温度下,用宽度为5毫米的热合刀,以2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热合1秒钟。然后让薄膜静置冷却。
将在每一温度下热合的薄膜切成宽度为15毫米的样品。在滑动横梁速率为300毫米/分的条件下,将每个样品的热合部分分开,测得剥离强度。该剥离强度就取作热合强度。
实施例1
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催化剂溶液的制备
在用氮彻底冲洗过的玻璃烧瓶中,放入0.5毫克氯化二(1,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锆(IV)。然后加入1.57毫升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Al:1.1摩尔/升)以及2.76毫升的甲苯,得到催化剂溶液。
聚合
在用氮彻底冲洗过的2升不锈钢反应釜中,放入600毫升己烷和400毫升1-辛烯,将系统的温度升高至80℃。然后,在施加压力下向反应釜中放入1毫摩尔三异丁基铝和0.5毫升(按Zr计为0.001毫摩尔)催化剂溶液,用乙烯引发聚合反应。随后,向系统中连续单独输入乙烯,将总压力维持为0.4MPa(4千克/平方厘米)(表压),使乙烯在90℃聚合30分钟。
在输入少量乙烯使乙烯的聚合终止后,将未反应的乙烯吹扫出反应釜。
然后将反应溶液引至过量的甲醇中,使聚合物沉淀。通过过滤回收该聚合物,在减压下干燥过夜,得到目标产物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
这样得到的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的密度为0.885克/立方厘米,1-辛烯含量为10%摩尔,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3.4克/10分,Tm为84℃,结晶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为14%,分子量分布(Mw/Mn,用GPC测定)为2.5,B值为1.03。
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汉歇尔混合机中干燥掺合15%重量的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颗粒和85%(重量)的聚丙烯(商品名HipoleTMF657,购自Mitsui PetrochemicalIndustries,Ltd.,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230℃,加载2.16千克)为6.0克/10分),得到干燥的掺合物。
然后将干燥的掺合物输入至预先设置在210℃的单螺杆挤塑机(L/D=26,直径:40毫米)中,制得聚丙烯组合物颗粒。
薄膜的制备
用T模头模塑机将上面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颗粒模塑成宽度为250毫米,厚度为50微米的薄膜。在模塑过程中,树脂温度为210℃,冷轧辊温度为20℃。挤塑机中,螺杆直径为40毫米,螺杆螺纹部分全长(L)与料筒口径(D)之比(L/D)为26。T模头的模头宽度为350毫米。
结果列于表1。
对比例1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组合物,但是用乙烯/1-丁烯共聚物代替其中的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该乙烯/1-丁烯共聚物是在存在氢的条件下,使用包含三氯氧钒和倍半氯化乙基铝(ethylenealuminum sesquichloride)的催化剂,以己烷作为反应溶剂,在50℃下制得的。将此聚丙烯组合物按实施例1的方法用T模头模塑,得到宽度为250毫米,厚度为50微米的薄膜。
所得到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885克/立方厘米,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加载2.16千克)为3.6克/10分,Tm为69℃,结晶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为10%,分子量分布(Mw/Mn,用GPC测定)为2.2,B值为1.02。
结果列于表1。
                            表1
                        实施例1               对比例1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α-烯烃种类                  1-辛烯               1-丁烯α-烯烃含量(%摩尔)             10                   12密度(克/立方厘米)            0.885                 0.885MFR(克/10分)                   3.4                  3.6Tm(℃)                          84                   69结晶度(%)                      14                   10Mw/Mn                          2.5                   2.2B值                           1.03                  1.02特性粘度[η](dl/g)             1.5                   1.5g η*值                      1.00                  1.00Tg(℃)                         -58                   -57组分含量(份,重量)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          15                    15聚丙烯                          85                    85聚丙烯薄膜的性质雾度(%)                       2.8                   3.1光泽(%)                        95                    90拉伸性能(纵向/横向)
屈服应力(MPa)              16/15                 15/13
断裂应力(MPa)              75/53                 63/41
断裂时伸长率(%)          720/760               690/690
杨氏模量(MPa)             640/630               640/670薄膜冲击强度(KJ/m)
0℃                          34                    29
-10℃                        29                    27滑爽性
静摩擦系数                  0.30                  0.34
动摩擦系数                  0.26                  0.30抗粘连性
粘连力(毫牛顿/厘米)          7.5                  8.5热合强度(牛顿/15毫米)130℃                          3.4                       3.7140℃                          8.0                       6.0150℃                         15.5                       9.8160℃                         14.9                      14.1170℃                         14.8                      13.6180℃                         15.3                      13.7

Claims (4)

1.一种由包含以下组分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聚丙烯薄膜:
[I]5-60份重量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该共聚物包含乙烯和一种含有5-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并具有下列性质:
密度为0.870-0.900克/立方厘米,
根据ASTM D1238,在190℃,加载2.16千克的条件下测得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50克/10分,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的吸热曲线最大峰值位置的温度(Tm℃)与其密度(d克/立方厘米)满足以下关系:
                    当0.885≤d≤0.900时,
(14d/15)×1000-734>Tm≥(14d/15)×1000-744,
                   当0.870≤d<0.885时,
(4d/3)×1000-1088>Tm≥(4d/3)×1000-1098,以及
[II]40-95份重量的结晶聚丙烯(B),
所述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份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还在于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中α-烯烃含量为5-20%摩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还在于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的结晶度小于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中含有不多于20份重量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该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3-0.935克/立方厘米,根据ASTM D1238,在190℃,加载2.16千克的条件下测得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40克/10分,含量是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A)和结晶聚丙烯(B)的总重量作为100份计算。
CN97103082A 1996-03-19 1997-03-19 聚丙烯薄膜 Expired - Lifetime CN10594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341296 1996-03-19
JP63412/1996 1996-03-19
JP63412/96 1996-03-19
JP53611/1997 1997-03-07
JP53611/97 1997-03-07
JP05361197A JP3396389B2 (ja) 1996-03-19 1997-03-07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82A CN1163282A (zh) 1997-10-29
CN1059451C true CN1059451C (zh) 2000-12-13

Family

ID=2639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308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9451C (zh) 1996-03-19 1997-03-19 聚丙烯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3396389B2 (zh)
KR (1) KR100194389B1 (zh)
CN (1) CN1059451C (zh)
ID (1) ID16372A (zh)
MY (1) MY132624A (zh)
SG (1) SG54479A1 (zh)
TW (1) TW442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67945B1 (ko) * 2000-03-21 2003-01-24 주식회사 덕일 화학 세탁물 커버용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필름
JP4509345B2 (ja) * 2000-10-02 2010-07-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ならびにプロピレン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JP4802693B2 (ja) * 2005-12-09 2011-10-2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包装用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5595733B2 (ja) * 2006-11-23 2014-09-24 サンアロ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JP5198098B2 (ja) * 2008-03-11 2013-05-15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
KR101669933B1 (ko) 2015-03-06 2016-10-28 새한프라텍 주식회사 저온에서의 충격강도를 개선한 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442323B (zh) * 2020-11-20 2022-08-19 昆山金盟塑料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自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396389B2 (ja) 2003-04-14
MY132624A (en) 2007-10-31
KR19980073768A (ko) 1998-11-05
SG54479A1 (en) 1998-11-16
KR100194389B1 (ko) 1999-06-15
TW442519B (en) 2001-06-23
ID16372A (id) 1997-09-25
CN1163282A (zh) 1997-10-29
JPH09309983A (ja) 1997-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6C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未拉伸薄膜
CN1076282C (zh) 聚丙烯复合膜
CN1243050C (zh) 由基本上线型均相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膜
CN1231535C (zh) 极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
CN1276018C (zh) 作为抗冲改性剂的茂金属生产的极低密聚乙烯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CN1093141C (zh) 最大分子量出现在共聚单体含量最高的组合物部分中的聚烯烃共聚物组合物
CN1136265C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CN1114627C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58561C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856C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234810A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和共聚物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3580B (zh) 烯烃的聚合方法
CN1169900C (zh)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及用该组合物为粘合剂层的层压物
CN1233558A (zh) 层压膜
CN1098887C (zh) 烯烃共聚物收缩膜
CN1287031C (zh) 非织造织物
CN1287561A (zh) 乙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51C (zh) 聚丙烯薄膜
CN1118511C (zh) 柔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8763C (zh) 乙烯/1-戊烯共聚物组合物
CN1152915C (zh) 乙烯系共聚物组合物及成形品
CN1295595A (zh) 防水片材
CN1226341C (zh) 乙烯共聚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12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